探求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可行性,从制度层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 |
对于数字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人们在享用其带来的便捷和收益的同时,怎样从制度体系建设层面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刘西友同志的这部新作——《新治理:数字经济的制度建设与未来发展》适时推出,不但梳理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还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制度体系建立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了数字经济制度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面临的问题、国际背景及发展前景。 正如书中所述,我国数字经济制度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很多层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从提升数据安全、缩小数字鸿沟、改善就业结构、完善共同富裕理念等方面,借鉴数字经济的国际发展历史和现状,刘西友同志给出了参考性意见,对政策建设研究者和企业战略规划者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书中提出,持续优化发展数字经济的制度环境,需要同时发挥制度体系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一方面,响应数字经济参与主体的激励需求,适度扩大数字经济制度激励发挥作用的范围,在产权制度、规划制度、创新制度和开放制度等方面,增设和完善具体而多元的制度措施。另一方面,在发挥数字经济制度激励功能的同时,切实发挥税收征管制度、公平竞争制度、测度考核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数字经济约束制度的规范和引导功能。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互动共促、互为因果。数字经济发展既提升生产力,也调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一系列与数字经济相关的制度构建和变革。数字经济发展呼唤国家治理体系尤其是数字治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创新。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尤其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数字经济制度体系的构建,已跃升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域一个重大命题。制度体系作为一定社会活动领域的组织及其规则体系,通过发挥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路径和趋势产生重要影响,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协调保障机制。 本书从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两个方面,研究数字经济制度的体系构建,探索构建适合数字生产力发展的产权制度、规划制度、创新制度、开放制度,以及税收征管制度、公平竞争制度、测度考核制度和安全保障制度等制度体系。本书注重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从发展实景、逻辑图景、重点场景、国际情景、运行前景等维度,剖分缕析数字经济及其制度体系构建实践和理论,从相关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协同演化着手,全面系统研究数字经济制度体系的构成和功能,推动对策措施更加有力、有度和有效,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世界主要国家都在竞相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健康、安全发展,正在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和新亮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作为体现创新驱动的指标,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奔向2035年的新发展格局中,数字经济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要实现规范和安全发展,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新治理:数字经济的制度建设与发展未来》正是以制度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地探讨了数字经济制度体系的特征、规律、瓶颈和措施,为读者全面了解、把握数字经济及其制度体系相关知识,提供了便捷通道,实属难能可贵。本书内容丰富,剖析深入,阐释详细,适合政策研究者和专家学者翻阅参考,也适合有兴趣了解数字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的读者阅读。 文章来源:新华社大数据智库云 |
|
2022-03-17 |
A股三大指数悉数翻红、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 | |
3月16日,A股三大指数悉数翻红,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3.48%,深证成指上涨4.02%,创业板指上涨5.20%。市场认为,当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释放稳增长预期,有力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外资机构认为,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推出和落地,将提升经济基本面确定性,未来将对中国股市形成支撑。高盛表示,通过对MSCI中国的估值和风险溢价分析后发现,中国股票依然很有吸引力。撇开估值不谈,中国良好的经济增长预期和目标,未来的宽松政策,当下投资者较低的持股比例及风险偏好明显受抑制,都是潜在利好因素,未来将对中国股市形成支撑。“美联储加速收紧加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显著上升。近期,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推出和落地,提升经济基本面确定性,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进一步凸显。”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最近美联储政策转向,导致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收窄,理论上会导致人民币有明显贬值压力,但可以看到,最近人民币汇率依然平稳,在经常和资本项下维持强劲流入,反映出外资看好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瑞银全球金融市场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外资整体对A股的配置需求没有改变。A股和海外股票市场相关性低,基于分散风险的需要,外资也需要配置A股。去年部分行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海外投资者担心投资的可预测性。随着监管加强与市场沟通,这些疑虑已经逐步消散。未来,随着监管进一步加强与市场主体的沟通交流,外资对A股的兴致将会提升。“市场重新评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中国强有力的稳增长政策等影响,仍需一定时间。”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表示,当前背景下,将A股投资与政策方向保持一致是过往经验证明较好的策略,如扩张的财政政策下新旧基建投资,“共同富裕”主题的投资等。“国内在加大金融开放和制度完善建设层面也出台了诸多政策,这令中国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对接程度继续提升,也为外资流入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章俊表示。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
2022-03-17 |
吉林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 |
今年以来,吉林省商务厅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任务,聚焦“万千百”产业培育工程,瞄准“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按照“五化”工作机制,开展产业生态招商,吉林省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今年前两个月,吉林省招商引资增长34.9%,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坚持高位推动,聚力招大引强。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省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先后会见了美国空气化工产品公司、德国大众、格鲁吉亚迈威航空、中车、中化、华润、东方电气、大唐、比亚迪、华为等世界500强、央企、行业领军企业重大战略投资者,推动美国空气化工产品与大唐风光储氢制绿氨、先正达吉林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吉林市二台子航空物流园、黑土民俗文化小镇、长春市上合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区域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深入对接。围绕产业链条,开展专题招商。为推动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万亿级现代汽车产业,2月18日,举办了“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发展座谈会”,大众汽车、意大利马瑞利、远景科技、网易、中盈基金、维信诺科技、伊藤忠(中国)、中兴通讯、得润电子、达思兄弟、玲珑轮胎等102家新能源汽车行业领军企业参加,推动马瑞利车灯二期扩建、中兴7纳米乘用车芯片生产、远景高端动力电池、圣晖莱CIGS柔性太阳能薄膜、维信诺汽车车载屏模组线、达思兄弟科技AI Robotics自动驾驶等19个重点合作项目落地,意向投资额263.3亿元。突出项目引领,推进产业集聚。各地区千方百计推动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经调度汇总,吉林省共开工项目360个,投资总额3198.3亿元,分别占吉林省的53.1%、86.4%(吉林省集中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678个,总投资约3700亿元)。其中,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长兴太湖能谷储能铅碳电池、国网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年产1.2万吨碳纤维及1万吨拉挤板、华道生物(长春)细胞免疫治疗研发和生产转化基地、飞鹤奶牛养殖和乳制品加工、华润和善堂人参深加工、北大湖度假小镇、建龙120万吨冷轧等一批产业链及上下游配套项目实现集中开工建设,下一步,吉林省将围绕一汽奥迪新能源、吉化转型升级、“陆上风光三峡”、千万头肉牛建设、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十大集群”等重大引领性战略项目和工程,强链延链补链,深度谋划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服务水平,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点项目早签约、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确保一季度招商引资实现“开门稳”“开门红”,为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
|
2022-03-17 |
证监会财政部拟《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 | |
证监会消息,为了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财政部联合研究起草了《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10日。该《规定》的制定标志着《证券法》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落地取得了新进展,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券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践中,行政处罚决定往往先于民事判决作出,一些行政处罚案件特别是大额行政罚没款案件中,违法行为人缴纳罚没款后,剩余财产往往难以支付民事赔偿款,导致民事赔偿责任无法落实。据悉,《规定》共十四条,明确了违法行为人所缴纳的行政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关于申请主体。违反《证券法》规定的违法行为人因同一违法行为,需要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没款行政责任。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特别代表人诉讼中担任诉讼代表人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以代表受害投资者提出申请。二是关于申请期限、申请金额。受害投资者可以在人民法院出具终结执行裁定书后一年内提出申请;违法行为人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自破产程序终结或者追加分配程序终结后一年内提出申请;超过一年提出申请的,证监会不予受理。三是关于办理流程。主要包括证监会对申请材料的审核、退付流程等内容。证监会指出,《规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体系,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供更加坚实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落实难问题,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
|
2022-03-17 |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政策春风“吹暖”市场预期 | |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稳预期”正逐渐成为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强调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期态势,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此番表态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16日午后,A股港股双双走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上涨3.48%,深证成指上涨4.02%,创业板指上涨5.20%。恒生指数上涨9.08%,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2.19%。美股开盘,多只中概股更是大涨逾40%,近期市场的低迷情绪一扫而空。实际上,自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场对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已有所预期,各监管部门与市场机构也频频发声。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局势、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等因素影响,中概股、港股、A股均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市场不仅翘首以盼政策春风,更期待权威的声音厘清政策脉络,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锚定方向。此次金融委会议可谓一颗“定心丸”,拨开当前复杂形势的迷雾,指明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要求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此番对房地产行业、中概股、海外上市等市场关切的焦点问题予以一一回应,表明了监管层的沟通态度,也稳定了未来的政策预期。而对于市场较为担忧的平台经济治理问题,则提出坚持可预期的监管,红灯、绿灯都要设置好。市场预期改善不仅在于会议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更对未来的应对释放出清晰、明确的信号: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等。会议召开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纷纷表态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
2022-03-17 |
副中心区域论坛深度解读三大引擎带来的时代级产业和人口红利 | |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进展,一直备受国内外高度关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再次强调支持副中心建设。3月16日,国誉未来悦以"北京向东 城市向心"为主题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区域价值论坛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两区"展示会客厅顺利闭幕。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彭剑波在会上强调了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三大引擎带来的时代级产业和人口红利,"运河商务区再造北京新CBD,拥有副中心政策的加持、产业的集聚,未来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将高达约40-50万,同时以环球影城带来的每年千万人次以上旅游度假人流量,人群的聚集将形成结构上的乘法,汇聚百万高精尖、高素质、高消费能力的人才。"作为一个IP赋能、场景驱动、品质为纲的高起点城市区域,副中心的"红利"效应也让其成为品牌房企在京的必争扩储之地。副中心新房单价已进入7万+时代,其中主城区的争夺尤为激烈,白热化战争的背后是房企对副中心主城区域价值腾飞先机的敏锐捕捉,明显的竞争痕迹呈现出副中心主城区的价值潜力。在北京城建国誉未来悦项目负责人金慕雪看来,副中心在企业、人才、首置、再次置业等方面给予了相当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同时主城区享有时代和黄金三角区位带来的红利,不论是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教育资源,或是医疗、生态、休闲等资源,基本都得到北京市大力扶持,副中心三大建筑甚至是亚洲级,比肩世界级的配套。2021年副中心供地并不多,但毫无疑问每一宗都是争夺的焦点,国誉未来悦更是涵盖新型商品房、竞高标准等多个"指标"的加持。金慕雪指出,在政府助力降低购房门槛的基础上,国誉未来悦实现了单价5.6万入主副中心主城。"竞高标准建筑方案,国誉未来悦以满分夺魁,成为副中心目前唯一高标准住宅。"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
|
2022-03-17 |
加快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世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20年成立的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联盟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基本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环节,且创新基础较好,已有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涉足人工智能研究。在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领域,我们虽已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但仍存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的引领支撑作用不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较少、人才缺乏等问题。对照“三步走”战略,还需继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培育更多真正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和通用智能软件研发的企业,助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经过深入调研,建议从构建区域示范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支撑力度四方面进行优化。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方面,要依托人工智能龙头和骨干企业,建设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应用型支撑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重点领域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强化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推进长三角人工智能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提升创新发展引领能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在人工智能产业链方面,则要补齐短板弱项。一方面,要强化共性技术供给,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产业界突破前沿基础理论和算法,研发专用芯片,构建深度学习开源算法平台等;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重点推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与软件、智能感知、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产业链应用层优势,面向制造业、能源、交通、物流、商贸、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试点示范,推广智能应用场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活动效果。为此,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技术融合创新体系,将产业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升级为连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主体的共同创新生态系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推进产业和创新深度融合。在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支撑力度方面,应加大力度实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计划,按照行业类别、技术领域建立人工智能高端智库。依托“双一流”高校,打造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培育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依托重大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订单式培养所需人才,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22-03-11 |
聚焦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江苏出台打造数字经济强省指导意见 |
为适应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要求,江苏省人社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数字技能提升行动服务数字经济强省战略的指导意见》,聚焦江苏30条优势产业链、10条卓越产业链,着眼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提出12条具体政策和4条保障措施,明确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的实施路径。通过三年努力,建设集培训、评价、选拔、 使用、激励于一体的数字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促进技能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全国数字技能创新发展高地。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数字技术给经济生活带来革命性变革,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江苏人社系统将定期发布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就业、职业培训和岗位需求信息,优化数字技能公共服务,推动数字技能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人才队伍加快成长。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主阵地。江苏支持企业将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为此,人社部门将联合工信部门等建立全省“数字工匠”培育库,采取订单式、定向式和项目制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职业技能培训,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工业和信息化企业一线从业人员为重点,广泛组织开展数字技能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等,增强产业工人数字技能素质。多措并举组织数字技能交流活动,每年将数字技能相关职业(工种)高级技师纳入省级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范围,加强与发达国家在数字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据了解,我省还将加强数字技能类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探索推进数字产业领域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有效衔接,探索开展数字技能类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加快培育既具备本领域专业素质,又掌握数字技能的复合型“数字工匠”。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已先行先试其实,围绕用人单位数字化转型对于技能人才的需求,江苏不少技工院校已先行先试。常州技师学院副院长陈立群介绍,学院这两年新开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与数字化相关的专业,学院还是国家级云计算技术的公共实训基地。为适应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学校主动将数字化内容贯穿于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比如智能制造专业,原来侧重于数控车、数控加工,现在融入了可视化生产管理技术。”镇江技师学院更是先行一步。学院党委书记朱建忠介绍,学院继与全球数字建筑领军企业广联达科技公司合作共建BIM培训认证中心、与中国动漫集团共建数字艺术学院之后,两年前还与华为公司签署了“华为ICT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共建华为ICT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规划建设、课程设置开发、教学团队打造、实训基地建设、技能竞赛开展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初步建立了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淮海技师学院围绕宿迁数字经济产业链打造数字经济技能人才专业群,学院开设了云计算、电子商务、跨境电商、通信运营服务、计算机动画等6个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合作的电子商务项目、与市商务局合作跨境电商项目,与网易传媒合作云计算技术应用3个项目冠名班目前在校生468人,与中国移动公司合作项目5G通信联合实训基地近日正式投入使用,计划首批中国移动通信冠名班招生100人。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为鼓励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师资培养、招生规模等方面向数字人才倾斜,江苏将数字技能教学情况及成效作为评估技工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建设一批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契合当地数字产业特点的技工院校。鼓励和支持技工院校与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共建数字技能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数字技能课程、 教学资源,共同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每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万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近年来,伴随着数字技术而产生的新职业层出不穷,就业前景广泛,很多人希望获得相应职业资格却缺乏相关通道。据了解,围绕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江苏今后每年至少开10个数字技能类评价标准(规范)或题库,同时加快培育数字技能类行业组织、用人单位备案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有序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支持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特点和实际需要,自主确定数字技能类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数字技能岗位等级,自主开发制定数字技能评价标准规范,自主运用评价方法,自主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另外,江苏还将健全以技能需求和技能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培训补贴政策,将数字技能类职业(工种)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列入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 目录,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全省每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0万人。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财经 |
2022-03-11 |
发挥数字经济创新优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路径,基于数字经济的海量数据和实体经济的丰富应用场景,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数字对实体经济具有全方位的价值,通过数字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平台赋能实体经济。以阿里巴巴犀牛智造为例,其在云端构造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前端连接用户和商家,后端连接供应商、物联网,打破传统制造业只能做低端代工的局限,“小单快反”解决了传统制造业的痛点,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通过个性化设计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在数实融合进程中,数字要素是新型生产资料,数字平台则发挥资源连接器作用,可以精准捕捉用户需求,并催生新的生产模式,这在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专精特新“小巨头”无锡普天铁心基于钉钉开展智能协同,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线上检测,降低了能耗、提高了精度,工艺质量上升73%,订单交付率上升50%,设备维修成本下降80%。除了制造业,我国的数实融合已经逐步渗透到农业领域,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涉及研、产、供、销全链条,打造农产品地域品牌,推行直采分销新模式,建设产地仓贯通“最先一公里”等等,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普惠农民持续增收。在更上游的农业研发环节,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的融合成为新亮点,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算法和算力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达摩院合作,共同推动建立生物技术(BT)、信息技术(IT)与智能技术(AT)深度融合的“智慧育种”平台,支撑科学界加快培育作物新品种。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农业,在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数据要素是驱动,数字平台是支撑,生态融合是核心,价值赋能是关键,必须坚持产业价值的需求导向和产业模式的生态共赢,深化数字技术在产业场景中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各领域数实融合均面临数字化转型成本、数字化人才储备、数字化创新模式等方面的困难,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公共服务,搭建线上线下数字化转型平台,精准帮助行业企业解决转型升级难点,为企业数字化提供良好环境。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2022-03-11 |
财税政策打出“组合拳” 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 | |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回望过去一年,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在2022年全国两会之际,《两会“财经眼”》聚焦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减税降费、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与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备受各界关注。财税政策持续发力 巩固经济恢复基础2021年12月,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成(都)乐(山)眉(山)晶硅光伏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设乐山“中国绿色硅谷”。为此,当地税务部门出台“支持中国绿色硅谷发展十二条措施”,为“绿色硅谷”发展护航。政策扶持下,优势产业资源与创新资源加速集聚。2021年,我国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将2.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范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表示,直达资金重点支持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保障居民就业和基本民生等,为地方政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回顾2021年,“减税降费+缓税缓费”成为我国涉税政策的一大亮点。围绕激发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受益于两度“升级”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企业提前享受减免税额3333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 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与此同时,多项财政工作安排得以明确。其中,特别提到今年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有所下调,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这是在2020年3.6%、2021年3.2%之后确定的水平,有利于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今年的赤字率比去年预算下降0.4个百分点,资金规模减少2000亿元。但通过跨年度调节,仅中央本级财政调入一般预算的资金,就达1.267万亿元。这个资金量,相当于提高赤字率一个百分点,财政支出强度是有保障的。李旭红则表示,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的同时,今年中国还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与去年持平。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仅有助于满足地方融资需求,保障重点项目、重大任务的完成,还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拉动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实施 大规模减税增信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要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表示,今年,财税政策要发挥宏观调节作用,助力经济发展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一是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正确认识我国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紧密联系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情况,在“稳”的总基调下积极发挥调节作用;二是精准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效果,提高政策和资金的精准性、有效性。(车柯蒙) 文章来源:人民网 |
|
2022-0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