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武清:勇立协同发展潮头 争当“猛将先锋” | |
3月2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武清区“深学笃用天津行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武清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性窗口期,全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一轴四城”大格局中的战略位置进一步提升。据天津市武清区委常委、副区长杜全胜介绍,2021年,武清区实现GDP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狠抓区域承载力建设据悉,武清区近年来累计引进项目6180个,引资到位1400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63个、500强优势项目24个、北京项目2276个,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显现,286家关联企业落地聚集。同时武清区以生物医药和智能科技双高引领产业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五大新兴支柱产业和地毯、自行车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质量齐升。此外,武清区狠抓区域承载力建设,在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吸引力明显增强,出台《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设立总规模不少于10亿元的人才引导基金,推动人才生态和产业生态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区累计引进海河英才5.8万人,十年新增人口超过20万,近五年集中爆发式增长15.4万人,形成了八方英才竞相涌入、人产城融合相得益彰的生动局面。如今,作为京津城际之间唯一经停站,武清站日均发送旅客增至1万余人,高峰可达2万人,常常“一票难求”。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双城”通勤需求,武清区围绕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启动“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建设,该项目已成功纳入国家有关规划和《天津市市域郊铁路专项规划》并进入实质执行阶段,力争年内开工。坚持落实“两山”理念“小棋子”融入“大棋局”近年来,武清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京津冀公园城市建设成效显现,全区五年造林20.19万亩,林木覆盖率39.3%,建成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翠亨路生态绿廊,城市绿化覆盖率37.5%,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小棋子”融入京津冀携手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大棋局”。据介绍,武清区先后与通州、廊坊等地区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机制,明确了定期会商、协同治污、联合执法、环境事件应急联动等具体举措。2021年,武清区PM2.5年均浓度、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均明显下降,并完成全市首个无煤区建设任务,22.6万户农民实现清洁取暖。与此同时,武清区对有“京津之肾”之称的大黄堡湿地扎实推进保护修复工作,完成核心区、缓冲区70.47平方公里违建拆除和生态修复工作,兴建了总长55公里的绿色围网并实现全封闭管理,使大黄堡湿地再现水天一色、草长莺飞、宁静和谐的美丽自然风光。强化“通武廊”区域协作“小京津冀”试验示范有成效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直接接壤,“通武廊”三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三角”。2017年,“通武廊”三地在北京通州签署推进通武廊战略合作发展框架协议,确定了产业、生态、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务实合作内容,三地对口部门累计签署合作协议90项,“通武廊”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积累了经验。目前,国家级“通武廊”医疗卫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武清区46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范围项目36项,区内15所学校与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开展教育共同体、联盟校等交流活动,5所养老机构、1059张床位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试点。除此之外,三地人才、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均取得了显著进展。杜全胜表示,下一步,武清区将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最重大、最难得、最现实、最紧迫的历史机遇,在京津冀城市群大格局中找准协同发展的共振点、共赢点,始终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在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上跑出“武清速度”、赛出“武清水平”,奋力谱写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建设新篇章。 文章来源:央广网 |
|
2022-03-04 |
青岛:聚力城市数字化转型 |
加快数字化变革,是催生新动能、增创新优势的关键之举。为推动数字青岛建设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去年以来,青岛深入推动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改革,数字城市建设获评2021城市数字化转型百强榜第6名,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建设位居全国第5名,政府数据开放水平位居全国开放数林标杆城市第2名,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和轨道交通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批设立,“千兆城市”成功创建,数字青岛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今年2月8日,数字青岛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举行,清晰描绘出一幅城市“慧思考”、社会“慧协同”、产业“慧融合”、设施“慧感知”的数字青岛新画卷。这是青岛连续两年将春节过后“开年第一专题会”的议题确定为数字青岛,可见其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之路的决心和毅力。同最强者比拼,向最优者看齐。青岛提出,要努力抢占未来制高点,不断开创数字青岛建设新局面,推动数字青岛建设争创一流、走在前列。2022年,数字青岛将着力打造以下“四大工程”。打造全国数字政府标杆工程。聚焦市民最急难愁盼的政务服务和城市运行需求,青岛将确定一批新的“双12”清单,围绕便民利民、实用管用,推出企业注销、大众创业、保障性住房等“12件事”的流程性、并联式改革,以及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政务大厅等“12个场景”的系统性、一体化改革。加快实现“一码通城”,推动各级各部门制发的电子“证、照、卡、码”互通融。打造普惠数字社会样板工程。聚焦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服务,青岛将建设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全面整合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在线资源;着力推进“全市一家医院”,加快实现区域内就诊“一号通行”,医生号源“一网预约”。同时,聚焦出行、文旅等质量民生服务,青岛将推进“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重点推动机场、地铁、海港等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一部手机游青岛”,建设5家全面数字化景区,推动3个以上公园建成智慧景区。打造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工程。一方面,青岛打造数字产业化示范,在特色领航、关键基础、未来新兴产业等方面全面发力;另一方面,青岛力争打造产业数字化示范,借助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通过“企业上云”、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改造,深入实施“工赋青岛”专项行动,构筑“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格局,加速工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硬核数字基础设施标志工程。青岛今年将力争建设5G基站3万个,争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加强青岛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站建设。加快建设一批数据中心项目,力争数据中心标准机柜数达到4万个。加快物联网终端部署,物联网终端总数达到1500万个。加快Handle全球根节点(青岛)建设,推进家电、机械、纺织服装、物流、橡胶轮胎等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及推广应用。 文章来源:中国商报 |
2022-03-04 |
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相约5月智能科技展扩大至10万平方米 |
与天津联合主办的部委单位由过去的8个扩增至9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次加入主办单位阵容;智能科技展规模将首次扩大至10万平方米,并将首次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联手打造智慧展馆……即将在5月亮相的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立足全球视野,聚力产业发展,展现科技魅力,亮点纷呈。据介绍,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定于5月中下旬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召开,主办方除了往年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天津市政府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还首次加入,从而此次大会成为国内智能领域同类型展会中联合主办部委单位最多的国家级展会。届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相关部门将举办媒体智能高峰论坛,分享总台在“5G+4K/8K+AI”战略格局转变下积极开展VR+AI、智能生产、总台算法等创新经验。截至目前,已确定有千余名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国际权威机构组织代表、中外顶级院士专家、智能领域全球领军企业和央企负责人、独角兽和小巨人企业创始人和CEO、CTO等在内的嘉宾出席。此次智能科技展将设置十大特色展区,汇集智能科技领域“规划、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全产业链500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无论是参展企业数量还是展出内容都远超以往。另外,大会召开期间将首次举办“WIC智能科技创新应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聚焦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智能化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系统领域,甄选全球卓越科技创新应用案例,在建设制造业整体生态体系中发挥领头作用,塑造先进制造与生产的未来,启发更多从业者;将集合无人驾驶、智慧消费、5G、数字工厂、元宇宙灯光秀等众多沉浸式互动体验场景,吸引市民前来打卡亲身体验,提前“解锁”未来10年、20年、30年的新生活。大会期间,将会有百家中外主流媒体和网站进行直播报道,实现亿人在线观会效果,进一步提升大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
2022-03-04 |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领军企业加速聚集 生物医药产业链增长高于全市工业9个百分点 |
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的生物医药产业链2021年获得27.5%的增长,高于全市工业9个百分点。今年,我市将调动市、区两级资源,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主动争取承接国家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创业服务、资源对接等市场化机构服务京津冀产业转移,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能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668亿元,同比增长 27.5%,中医药产业链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实现增速12.6%,全年生物医药产业(含中药)产值完成783亿元,增速达到25%。过去的一年,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聚集了国家地方共建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海河实验室、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以及重点企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领军企业加速聚集,在津聚集的近千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5家,上市公司24家,一大批国内知名的中药特色产品以及优势产品,并积极开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今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配合市科技局推动实施《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天津市中医药产业链工作方案》,以规模、投资、创新、人才为重点统筹推动,服务链上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和投资方面的问题;落实新动能引育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购买引进、创新研发、通过一致性评价和国际化认证等给予资金支持。今年,诺和诺德胰岛素包装生产及组装生产线、康希诺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建设、药明康德北方基地二期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成为生物医药产业新的增长点。“我们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超过10%,到‘十四五’末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物医药产业处处长李学杰称。文章来源:天津日报 |
2022-03-04 |
数字经济腾飞|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
从城市经济转型到企业价值再造的实践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要重新审视数字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把数字经济贡献率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主指标。要加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可行、通用、可采集、可考核的数字经济全口径增加值的统计核算标准体系。要建立健全基于数字经济主战略的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这个问题意义非常重大,它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指挥棒。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产业化的核心是技术,产业数字化的核心是应用。也就是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实现这两者的融合,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三个驱动,即数据驱动、算法驱动和场景驱动。而这三个驱动的关键是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二是技术转化的体制突破;三是应用场景的生态体系突破。没有这三个条件的突破,融合就没有可能。从发展模式上看,这三个突破,核心是数字化转型,本质是市场化改革。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最根本在于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开放是基础,数据确权是关键,依法监管是保障。我们经常讲三句话:第一句,是给数据赋值,让数据价值释放出来;第二句,是给数据赋能,让数据要素流动起来;第三句,是给数据赋权,让数据产权明晰起来。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作为一种可以以数据贡献率参与分配的新机制,首先必须明确的就是数据权属,进而才可能确定数据权利、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的法律规范。这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数字经济本身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数据权属、数据权利不明确、不规范,就无从谈起数据利用和数据保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更无从实现。这里重点谈一下数据确权,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数据有哪些权;二是怎么去确权;三是法律界与实务界对数据确权如何突破。数据究竟是权益还是权利,立法上并没有明确规定。从理论上或者从学术上讲,数据应当是一种权利,数据之争本质上是权利之争。离开权利谈数据,就缺了主体。我们的研究认为,数据权利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数据权,二是共享权,三是数据主权,我们称之为数权。数权不同于物权,它往往表现为“一数多权”,共享权是数权的本质。数据权属如何界定,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数权既有私权属性,又有公权属性,还有技术属性。有些数据具有商业性,也有些数据具有公共性。还有些数据,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可以完全分离等等。2021年两会期间,我提出“关于进一步修改完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提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给我的提案回复中也提到,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界定数据权属尚未提出基本方案、形成基本共识,还需进一步探索实践。这些回复进一步说明数据确权的难点所在,也再次印证了我们开展这个研讨的价值和意义。文章来源:新华网 |
2022-03-03 |
数字经济腾飞|发挥数字金融优势,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在金融服务领域,数字金融的发展如火如荼,金融科技正在对延绵数千年的金融服务业进行重塑与再造。2022年伊始,央行印发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为新时期的金融科技发展勾勒蓝图、明晰脉络,并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强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建设绿色高可用数据中心、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创新体系、深化金融服务智慧再造、加快监管科技的全方位应用、扎实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这是继《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之后,央行再度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纲领性文件,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之中,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已充分印证了自身的独有价值。从业界实践来看,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改善了用户体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与风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数字金融所支持的“非接触金融服务”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加快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因此,各类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和投入,体现在不断提升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持续加大科技员工占比、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2021年以来,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都开始关注到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包括绿色低碳、科技伦理、隐私保护和反市场垄断等方面。在立法层面和行业监管层面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和重要关切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整肃治理,比如相继出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数据治理纳入监管评级等。而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站在从业者视角,不难发现,未来数字金融的使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之前的“提升效率”过渡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的新阶段: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能力和价值,为实现一系列的国家战略目标而努力,如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向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首先,数字金融可以助力共同富裕,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在数字金融的支持下,2021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50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1万亿元,同比增速24.9%。不少银行机构基于前沿技术,挖掘农业核心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据价值,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服务;还有一些银行基于小微养殖户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可信数据,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有效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我们看到,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基于AI的农业卫星遥感数据等领域大有可为,支持乡村振兴。其次,数字金融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有效弥合“数字鸿沟”,让金融服务惠及更为广泛的群体。据统计,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1700万视障者、2700万听障者;另外还有1.76亿65岁以上老年人。这些群体的信息无障碍改造受到关注。目前,不少银行开展了移动金融APP的无障碍改造,通过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光线活体、实时图像处理等技术,为视障、听障及有语言障碍客户提供更切合其体验的服务。包括微众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机构在其APP内全面升级适老化功能,让老年用户可以更便捷地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在不远的将来,相信还可以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在“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框架下,促进数据合法合规流动;或通过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发挥数据生产力;同时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进一步保障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再者,数字金融亦可以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过去,不少银行已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日常运营之中,逐步探索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无纸化,并尝试从根源上实现绿色环保。以微众银行的实践为例,在实现流程数字化和无纸化的同时,还通过分布式架构提升了服务器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功耗,实现低排放。伴随着科技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增加,金融科技可进一步支持数字化转型,助力金融机构转向更加绿色的经营模式。而随着分布式架构的广泛采用,金融机构还可以考虑发挥分布式架构的资源灵活调度优势,将算力迁移至低PUE数据中心、或是通过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进一步提升效能,进一步助力“双碳”战略的落实。最后,数字金融更可以助力“信创”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推动开源等举措,促进自主可控技术发展。此前,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将开源技术应用纳入自身信息化发展规划,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以微众银行目前已推出涵盖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我们简称为ABCD)等领域的30多个开源项目,其中最大的区块链开源项目FISCO BCOS已有超过7万社区开发者、200多个标杆应用投入生产。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开源,助力缓解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积极输出开源实践经验助力“信创”工作,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促进中国的金融科技技术与应用实践成为国际“事实标准”。不改初心,数字金融助力微众银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内首家成立的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是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七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普惠金融的定位不变,坚持差异化竞争的特色不变,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的底线不变,坚持人才、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的方向不变,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普惠金融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不懈的努力,至今我们累计服务的个人客户超过了3亿人、小微企业法人客户超过270万家。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和“融资难、融资贵”的特点,微众银行在2017年研发推出了国内首个全线上、纯信用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 四年来为全国近60万家小微企业法人发放贷款,占全国对公有贷户的比例达6%;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过1万亿元,管理贷款余额超过2600亿元,不良贷款率仅约0.9%。“微业贷”推出四年来,我们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持续降低,累计降幅达到382BP。开业之初,我们集中资源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搭建起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该系统上线以来,实现了24*365无间断运转,目前已成功服务了超3亿客户,实现了单日交易峰值超过7.7亿笔,达到国有大型银行同等规模水平,同时每账户运维成本降低至2.2元,不到国内外同业的十分之一。微众银行的科技人员占全员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超10%。我们还积极将金融科技前沿技术运用在风险控制、业务拓展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科技运用使微众银行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商业银行,也使我们的各项成本持续优化、效率显著提升,从而为践行普惠和服务小微奠定并夯实了基础。面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已经启航。未来,微众银行将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的能力和价值,实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经济,弥合“数字鸿沟”;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目标。文章来源:新华网 |
2022-03-03 |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稳住经济增长大盘 |
◆ 数字经济将为中国经济全面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数字技术将全面提升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的效率水平◆ 数字技术从消费、投资、技术转化和生产制造等多个方面,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数字服务全球化发展迅速,合乎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律◆ 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产出合计将超过GDP总量的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3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我国数字经济在“十四五”时期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展望数字经济在“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趋势,可以肯定,数字经济将为中国经济全面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数字技术将全面提升服务业和整个经济的效率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成为稳定经济大盘、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让中国经济预期更乐观,发展更有底气。我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在我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2012年超过制造业占比,2015年占比首次超过50%,我国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也开始加大。从国际上看,进入服务业为主的时期后,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也是相对普遍的趋势。二战以后陆续进入服务业为主时期的多个经济体,在服务业比重超过一半后,增长速度都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现象在经济学理论上被称为“鲍莫尔病”。这个理论研究为什么进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会降低。其解释是,从传统的技术进步的角度,可以将经济划为两个主要部门:一个是技术影响强的“进步部门”,在这个部门,创新、资本积累和规模经济带来人均产出的累积增长;另一个是技术影响弱的“非进步部门”,这个部门由于新技术应用甚少,劳动生产率保持在一个不变水平。“进步部门”是指那些可以应用先进技术设备、能大规模生产、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的制造业部门;“非进步部门”则主要指一些服务业,由于受技术进步影响弱,劳动生产率有限提高,当服务业成为经济主体后,就必然带来整体经济效率的下降。传统服务业之所以低效率,源于几个特点:一是结果无形,即服务过程不产生有形结果;二是生产消费同步,即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同时同地发生,生产完成时服务已经提供给了消费者,例如教育和医疗;三是不可储存,由于无形且同步,服务过程也就是服务结果,过程结束服务结束,无法储存;四是个性差异,每位学生、每位病患的情况都不同,无法使用自动化单一模式重复提供服务。上述性质使这些服务业具有以下经济学意义上的重要特征:一是没有规模经济,二是技术含量低。由于这两个原因,工业革命以来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在不少服务业中得不到体现。然而,虽然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但劳动收入在部门之间趋向平均的规律却仍在发挥作用,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单位服务成本长期呈现上升趋势,高成本低效率拖累整个经济增长。数字技术为全面提升效率提供新动能数字技术最显著的经济学特点之一,是能够全面显著提升服务业效率。数字经济发展的三个基础要素即现代信息网络、智能算法和数据资源,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全新动能,促进服务业全行业提高效率。同时,通过数字生产者服务创新,向农业、制造业等各个经济领域赋能,提高各类经济行为的效率并创造出巨大的新增长空间。数字时代服务业提高效率源自两个基础因素:一是数字技术的无尽连接能力。一个消费平台可以连接的用户数以亿计,商品和服务的内容以百万计,极大降低了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的边际成本,产生出极为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可以同步在线上消费同一款基于数字技术的服务,消费者只要持有手机,在全球任何有网络的地点都能线上观赏世界各地的演出或比赛。二是数字技术的海量数据汇聚和处理能力。以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渠道很有限,彼此发现十分困难。现在,消费端的搜索技术使消费者能够从网络上海量服务产品中选择他们各自感兴趣的。生产端和销售端的智能算法能够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潜在倾向,为消费者提供更合意更有个性的产品和服务。两个因素结合,使得一项服务可以为更多消费者服务,也使得个性化服务需求满足的成本极大降低。以上两个因素结合带来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从经济活动的类型分析,数字技术从消费、投资、技术转化和生产制造等多个方面,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数字服务拓展消费新空间。数字消费广泛渗透生活服务各个领域并不断创新出新的消费内容和形态。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网络视频、网络社交等新消费方式继续发展的同时,数字学习、数字医疗、数字文化以及各种数字生活场景等都快速发展,催生行业级的新型数字消费场景,为消费者带来新消费体验,为经济带来新增长点。特别是高通量低时延的5G网络和虚拟现实融合技术,将成为中高端数字消费升级的重要部分。以数字医疗为例,以前的远程医疗主要是远程会诊,实现鉴别诊断和治疗建议两大功能。5G之后真正的远程医疗有可能实现,包括远程检查、远程手术等。积水潭医院在我国较早开始远程骨科手术,原来腰椎手术要切一个大切口,而且目视只能是二维。现在5G条件下可以三维视觉,小切口,很精准,还可以远程操作,高水平的医生在北京可以为基层医院的病人实施手术。再如远程教育,以往主要是远程听课,传输的是声音和文字。但是很多工科医科特别是职业教育,需要实验和实训,需要传输动作和行为,这在以前是非常困难的。有了5G之后,这些都可以实现,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可以做到同质等效。数字消费还能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高水平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产业化提供新投资新生产空间。最近几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领域。包括5G网络和基站建设,数据中心建设,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以及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我国5G基站、数据中心在全球都是增长最快的。到2021年11月5G基站已建成139.6万个,全球70%以上都在中国,覆盖了所有地级市以上的城市,5G覆盖的终端数接近5亿,占全球比重接近80%。“十四五”期间以及更长时期,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绿色、安全可控的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仍将有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增长空间。数字领域重要产品和技术发展也将加快发展,包括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软硬件一体的技术产业化都有巨大发展空间,将提升现有产业水平并催生新的规模化高技术产业。数字生产者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新动能。生产者服务是数字服务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研究开发服务、金融服务、产品和建筑设计服务、软件和系统集成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各个主要生产者服务领域,以往线下服务都有效率低下问题。数字化极大提升了生产者服务的效率。例如银行建设服务平台,建立数字化风控体系,就能够为大量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及消费者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还可以链接到需要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大型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开拓服务。突破了中小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有些中小企业借助平台渠道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服务。数据服务业是近些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新服务行业,为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多种形态的数据收集、标识、计算和回嵌服务,不仅自身是高效率的服务业,而且成为实体经济数字化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数字制造和产业互联网促进产品和服务转型升级。数字生产者服务为实体经济数字化提供支撑,农业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过去十年的起步之后将持续加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带来巨大增长空间并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首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全面推进,全流程数据贯通,全价值链业务协同,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其次是产业互联网加速发展,产业互联网面临着高度差异化的行业属性,“十四五”期间,我国产业互联网处在起步后的加速阶段,能够释放出较大增长动能。要特别鼓励行业平台龙头企业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提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大平台广泛链接拓展的共赢。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也将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品质和效率。数字全球化带来新机遇上一轮全球化主要是制造业全球分工体系的发展,数字时代服务全球化快速推进,网上内容远距离传输增加的边际成本很小,因此数字服务天然适合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最近几年,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不平顺,疫情影响也很明显,但是2021年中国和全球主要经济指标中,都是进出口增长最快,成为引领经济复苏力量最强劲的那驾马车。现在,全球数字驱动的服务贸易增长非常迅猛,已经占到了服务贸易的一半,其中数字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主体,尤其是ICT服务持续快速增长,表明信息服务业全球化动力持久而强大。数字服务全球化发展迅速,合乎科技与经济发展规律:首先是数字时代创新周期缩短,技术迭代迅速,创新应用的复杂性加大,创新合作成为必然要求;其次是数字技术发展要求最大限度连接供需双方,最大限度获得数据资源;再次是数字平台跨境连接、传递和分发成本较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机会更多。因此,不同主体和要素之间跨越国界的合作更加普遍和深入,共同促进数据流动、知识流动和成果扩散。以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为例,现在迅速涌现出多国共同创新网络,数字化的全球设计服务平台可以有几十个国家几百位工程技术人员同步以串联方式研发设计一款新产品。国内有一个跨国设计平台“橙色云”,平台上有十多个国家、26万名工程设计技术人员,拿到一个研发项目之后分解成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从全球找最好的设计者来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养得起各个领域最顶级的研发团队,而这种全球合作模式能够用这样的方式来汇聚人才,用适宜的人才匹配每一项研发设计任务。成为经济半壁江山和主要新增长点我国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有利条件。数字技术为经济增长全面提供新动能,我国具备特别有利的条件。一是数字市场规模巨大。我们网民数全球最多,有11.4亿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同时人均网络使用时间排在全球前列,每天移动端的上网时长达到6小时,这些用户合计提供了每天大约70亿小时的移动端线上时间,如此巨大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无人可以比拟,使国内数字产业能同时获得规模经济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优势,驱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持续开拓新的增长空间。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我国5G基站建设规模全球遥遥领先,在数百个大中型城市开启大规模商用,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已经超过10亿个,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能够建立广泛的人-人、人-物、物-物连接,高质量的数字化传输能力支撑为丰富内容在网络空间进行传递。三是数字企业竞争力强。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1年,以互联网平台企业为核心的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15500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平台服务收入达到5767亿元,同比增长32.8%,在互联网业务收入中占比为37.2%,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在制造平台方面。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共同评选出的全球90户“工业4.0时代的灯塔工厂”中,有31家企业来自中国,今后若干年,我们必将出现数字时代的全球头部企业群。“十四五”数字产业将成为经济半壁江山和主要新增长点。按照国内习惯分类,数字经济可以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所谓数字产业化,是指那些数字及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数据服务业等。所谓产业数字化,是指各类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包括数字农业、数字制造业、数字服务业、数字两化融合等广泛的产业领域。从比重上看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分别占到数字经济的1/5和4/5左右。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国数字产业化部分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0%,因此年增长率要达到GDP增长速度的2.1倍。这个速度高于“十三五”时期数字产业化部分实际增长速度,不过从当前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数字技术产业化的趋势和我国的发展条件看,经过努力可望达到。发展规划并未对产业数字化部分的增长做出具体规定,如果产业数字化部分的增长速度也2倍于GDP增长速度(过去十年明显超过2倍),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产出合计将超过GDP总量的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3,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文章来源:瞭望 |
2022-03-03 |
溧阳壮大特色新兴产业集群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
2月27日,溧阳市计划总投资超182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其中,江苏利华智能制造涡流纺纱项目一期投资约50亿元,竣工后预计年产35万吨涡流纺纱,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此外,常州璞泰来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及涂层隔膜项目以及长三角高品质特材锻造零部件新品基地项目投资均超30亿元。常州市副市长、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表示,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和开工,更坚定了溧阳突破新的产业方向、奋进产业集群示范的决心和信心,溧阳将以产业支撑筑牢常溧一体化筋骨,实现绿色崛起,以生态创新服务和助力常州“532”发展战略、迈向“万亿之城”。近年来,溧阳市通过强化空间、资源、产业一体规划,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具有全球话语权的精品不锈钢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有特色的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智慧等若干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
|
2022-03-01 |
“四个率先”助力雄安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
率先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感知设施系统率先建设数字经济生产要素体系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科研体制率先建成数字服务政府 从雄安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日前印发的《河北省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提出,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个率先”建设工程——率先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感知设施系统,率先建设数字经济生产要素体系,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科研体制,率先建成数字服务政府。率先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感知设施系统。紧密围绕雄安物联网建设应用需求,构建覆盖地下、地面、空中的全域感知网络体系,支撑广覆盖、大连接、中低带宽的物联网应用。一体化物联网平台建设覆盖雄安新区全部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传感器实时感知、汇聚数据,为雄安大数据提供有力支撑,探索城市级物联网平台运营运维模式,打造城市级物联网体系发展样板,助力雄安新区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建设数字经济生产要素体系。雄安新区数字化发展将持续深入探索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探索基于金融场景下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受众的城市去中心化金融监管监督体系。一方面,重点发展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业,依托5G率先大规模商用、IPv6率先布局,培育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新区大力推进线下物流、服务、体验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打造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服务。推动智慧健康服务、科创服务、智慧物流、数字规划、数字文化创意、智慧旅游、智慧教育培训等领域创新应用,实现产业化发展。率先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科研体制。秉承高定位、高标准、前瞻性的理念,构建雄安“数字孪生科技创新中心”,吸引科创企业和高端人才,为雄安数字经济发展添加活力,为科创企业提供成长沃土,为融合创新科技提供试验场景,打造雄安新区富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地标。依托雄安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的使命,联合全球数字科技领先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共同构建“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产业联盟”,汇聚跨行业合作伙伴和产业资源,共同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城市数字孪生发展的创新应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与充沛的思想活力,主导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率先建成数字服务政府。开展数据治理框架,持续推动数据共享与开放。以数据开放共享体制机制入手,以数据目录管理及资源标准化为手段,持续推进雄安数据资源高水平开放共享,撬动数据资源价值。以数据驱动和引领,探索深层次应用协同与赋能,建立数据采集、共享、治理、开放等机制;完善人口、法人、地理信息、电子证照、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社区治理、生态环保、应急等重点领域主题数据库建设,实现雄安全域数据互通。强化数据深度挖掘、关联关系分析,探索数据交易模式,开展数据运营。 文章来源:河北日报 |
2022-03-01 |
数字经济进入板块构造新时代 安全、可信是根基 |
有学者认为,“现在正是数字经济的旧地质构造被挤压,新地质构造正在酝酿变化的关键时期。”我们都知道,现代地球科学理论认为,正是由于板块运动产生褶皱、断裂,形成了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坡和裂谷与转换断层带,形成了如今的地球。那对应到数字经济时代,旧的地质构造是什么?新的地质构造又是什么呢?我们处于这样的板块构造期,有什么可做的呢?连接是手段、数字是底层、赋能是价值目标百望云研究院认为:过去20年,互联网的兴起促进了个人消费的大繁荣,不论是BAT还是头条、抖音、滴滴、美团,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是信息、资讯、商品与个人的紧密联系,通过产业前端改造,造就了地表的繁荣。现在,很多人说互联网红利消失。事实上,这并不是指互联网本身没有价值,而是说互联网在C端的价值已经得到了较充分的释放,能够创造的价值增量下降。不论是平台型企业还是生产、消费型企业,都需要从地表向纵深开拓,直接参与数字经济底层板块建设,也就是我们说的产业互联网升级,在构造新的地质版图过程中,承担起连接、赋能、稳定的作用,真正实现为实体经济赋能。这也与百望云长期服务企业的观察相吻合。在前期投身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依托于数字化的流量红利,迅速占据“关键位置”,与风共舞,快速实现了企业规模的上涨,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面对面交易受到极大遏制,能够通过数字化通道实现与消费者连通的企业,获得了好于竞品的业绩。一类则将目光聚焦于自身能力构建,通过打造全谱系的数字化财务、业务、供应链管理体系,整体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降低成本,通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廉价的服务,获得了更好的市场份额。两条路径在过去几年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而至。而在从蓝海向红海演变的过程中,百望云注意到:想要效仿流量模式的后来者,会发现流量端口越来越昂贵,客户触达率、成交额都在显著下降,单位产品的曝光成本和运营成本则在上升,红利消失、竞争激烈。而选择产业链升级的企业,因为更好地梳理了内部流程,提升了运营效率,同时链接了上下游,不但自己获利,也带动整个生态获益,拥有了更好的市场前景。在这种背景下,百望云推出基于企业网络的数字商业平台,依托百望云在企业票据数字化领域的长期实践及联合建模、可信信道、区块链平台等方面的技术实践,搭建全球化商业社交网络、铺设可信全生态价值矩阵,帮助企业打通供需两侧,既优化C端体验,也显著降低B端及产业链端成本,助力社会实现ESG可持续双向发展。可信、安全,是数字生态的核心在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数据资源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同时指出“数据资源虽然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对企业而言,既要进行数字化升级,又必须保证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其实不只是企业,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部门、公益机构,也都在着力进行数字化升级,涉及医保、社保、个税、财政补贴等方方面面,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保障信息可信、安全是第一要务。这当然也对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隐私计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当前隐私计算行业内,大部分企业采用了闭源的底层技术框架,但也有少部分企业如微众银行、腾讯、字节跳动开源了底层框架,贡献了如FATE这样业内领先的工业级联邦学习框架。新兴行业的技术路线通常会经历从百花齐放到逐步收敛的过程,技术框架也有类似过程。技术多样性对行业发展是好事,但对具体面临决策的企业负责人而言,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何挑选至关重要,特别是To B 型企业,决策流程长、迁移成本高,无法像To C型企业那样轻易更换技术平台。对他们而言,隐私技术不只是一项“技术”选择,而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里面至少应该包含数据安全、数据利用、数据合作和生态连通,在满足企业当下需求的同时,也为未来预留可平滑拓展和升级的无限可能性。百望云在隐私计算等创新领域积极布局,其推出的数字化票据隐私计算平台,通过多方安全计算技术、联邦学习和差分隐私等技术,在核心数据不出库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实时计算与联合应用,将新技术与客户场景深度融合,提供对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模式组网、数据资产交易与计量计费、实时隐私计算与查询服务为一体的数据安全共享平台,助力企业实现企业之间发票数据之间的合规性应用。同时,依托数字商业平台的开放能力,百望云以去中心化的底层逻辑,打造基于AP节点的跨云网络模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的信息交换,在这个系统上,企业基于身份信息验证,通过调取端口实现彼此间的信息流转,在保障用户隐私与数字安全的同时,满足企业与生态合作伙伴的快速对接,全面提升协同能力和效率。流通天下、票通天下、融通天下是未来作为科技部授予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百望云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技术研发与投入,在结合客户需求的前提下,相继推出了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化、在线化的产品与服务,如:通过智能终端科技的边缘计算能力来实现多业态、多场景纸电票单的无人值守移动化开具;通过智能认知科技的深度学习算法来实现纸质发票、非税票据、交易小票、出租车票等纸电票单的自动化处理采集;通过搜索智能科技的机器学习算法来实现业务交易与消费者单据的智能化认领稽核;通过云原生平台科技的多云服务能力来实现海量大中小微企业的业财税的一体化线上化服务;通过隐私计算及联邦分析能力实现基于数据隐私保护的跨部委多方可信分析等等。伴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浪潮,百望云也将始终坚持以“客户成功、开放共赢、拥抱变化、诚信正直”为核心价值观,以“链接商业企业,让交易更简单”为使命,继续加速数字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争取在企业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上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构建全球领先的“数字商业平台”,实现“流通天下、票通天下、融通天下”的企业愿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升全球化发展水平。文章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
2022-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