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世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0年成立的长三角人工智能发展联盟是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已初步显现,基本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环节,且创新基础较好,已有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涉足人工智能研究。在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芯片等领域,我们虽已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但仍存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的引领支撑作用不强、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高端产品较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对照“三步走”战略,还需继续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培育更多真正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和通用智能软件研发的企业,助推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经过深入调研,建议从构建区域示范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支撑力度四方面进行优化。
在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体系方面,要依托人工智能龙头和骨干企业,建设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应用型支撑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重点领域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强化科技创新联动发展,推进长三角人工智能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走廊,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提升创新发展引领能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应用牵引、跨界融合、开放共享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在人工智能产业链方面,则要补齐短板弱项。一方面,要强化共性技术供给,依托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产业界突破前沿基础理论和算法,研发专用芯片,构建深度学习开源算法平台等;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重点推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与软件、智能感知、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此外,还要充分发挥产业链应用层优势,面向制造业、能源、交通、物流、商贸、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融合应用试点示范,推广智能应用场景。
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提升创新活动效果。为此,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技术融合创新体系,将产业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升级为连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主体的共同创新生态系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推进产业和创新深度融合。
在强化人工智能创新人才支撑力度方面,应加大力度实施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计划,按照行业类别、技术领域建立人工智能高端智库。依托“双一流”高校,打造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体系,培育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提供重要载体。依托重大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订单式培养所需人才,强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