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内参 | 想去天津投资选址,应该选择哪个产业园区? |
近日,天津市商务局公布了2022年天津市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据了解,此评价是依据《天津市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2022年版)》,采用的是2021年度数据。共16家开发区参评,包括10家国家级开发开放区域和6家市级经济开发区。其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列国家级开发开放区域综合排名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排名第一,进出口总额排名第一。评价结果显示,16家开发区用不到天津1/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42.3%的地区生产总值、56.8%的工业增加值,完成了全市80%以上的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部参评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9%,占全市比重为85.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0.5%;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1%,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占全市比重为84.1%。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全部参评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为42.3%,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56.8%;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0.3%,占全市比重为51.4%;亩均地区生产总值、亩均税收较上年度分别提高5.27万元/亩、2.76万元/亩。科技创新活力增强。截至2021年末,参评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市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占全市比重分别为56.2%、43.8%;上市企业(不含新三板、境外上市企业)占全市比重为82.5%;2021年参评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9%。绿色发展成效突出。2021年,参评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均同比下降。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下降15.0%。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截至2021年末,参评开发区共设立98个市级及以上特色功能园区,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共建园区和对口援助帮扶地区数量达到29个;2021年参评开发区企业数量增长率17.4%,新增就业人数近30万人。来源 | 园区荟资料 | 天津市商务局官网、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 |
2023-03-10 |
汽车整车企业如何选址? |
其一,因为汽车制造的特殊性,汽车整车制造厂需要平坦宽阔的土地来建设厂房和布置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因为整车企业需要吸引下游的零部件供应商选择在整车厂附近设址建厂,这就又需要有大片的闲置土地或低成本土地供它的零配件供应商使用。而且,这个对于整车厂来说又是直接降低了和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可以说,土地资源成为了整车厂进行厂址选择的最重要资源因素之一。其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高技术工人的可获得性又成为了汽车行业的选址和运营效率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因素。从最初始的关注仅仅生产成本,到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更加关注高级生产要素——人员对生产及企业的重要作用。对于汽车产业这个高度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说,能否获得大量的技术人员储备正成为企业选址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交通运输因素这里的交通运输因素指的是汽车制造企业所处的城市或工业园区内外的交通设施状况,其中包括城市或园区内道路通畅、道路等级、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设施建设情况以及该区域同外部区域的交通便捷性。各种要素能否自由流通,在不同方向上实现无障碍联系和流通,这样就有利于汽车制造业与外界保持流畅的沟通,原材料能够准时交付,产品能够在生产出来后,及时运输至下游经销商处,这些都依赖于发达而安全的交通网络来完成。所以,交通运输便捷、通行能力强的地方往往成为汽车行业区位选择的关注重点,这些交通运输便捷的地方具有发达的交通物流和通信网络技术的支持,从而能够保证原材料与零部件以及产品的联系和交流。当地经济因素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因素往往是这个地区未来发展的保证,因为汽车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所选择地区的经济状况非常落后的话,势必会造成该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经济落后地区往往不能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或者基础设施,这也就是为什么现有的汽车企业往往都选择在相对发达的城市的原因。市场因素相对来说,接近市场,尤其是潜力巨大的市场能够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汽车产业作为一个物流成本较高的产业,把市场规模的大小视为十分重要的因素。减少运输成本的最直接有效方法就是把汽车制造业工厂选择在市场规模较大的地区附近,这样能够更加接近消费者,同时更能够及时地了解市场信息和需求变化,又能够获得经济上的集聚效应。一般来说,当地的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是衡量这个地区市场规模的有效工具。集聚因素汽车的大规模生产最初始于专业化的分工,汽车产业集群从一开始就是通过专业化分工的汽车总装企业与各零配件商的集聚而形成的。随着汽车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壮大,集群内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能够吸引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为企业之间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提供了客观需求和现实条件,为形成产业的集聚竞争优势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持。而这种集聚的效应越明显,单位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就越显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才会越大。政治税收因素从宏观角度而言,国家对汽车产业制定的相关政策会深化汽车产业的格局,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平台;从地区角度来说,各个地区又会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指导,通过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规划来提供汽车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支持政策以及相应的税收等优惠政策,能否找到从经济角度上来说对于本企业最有利的地区,享受尽可能多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支持,是汽车企业重要的考虑因素;从企业自身而言,企业必须是在完全解读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区位评估、选择,用以规避那些不必要的投资风险。来源:搜狐焦点 |
2023-03-10 |
天津市河东区“四个一”举措打好招商引资主动仗 |
一是构建一个大招商体系。着力构建“全域、全线、全员、全时、全程、全效”大招商工作体系,建立“招商工作专班”机制,组建主导产业招商专班加大引资力度,年内引进信创产业、平台经济、总部经济等200家以上。二是绘制一张总路线图。围绕六大主导产业绘制“招商地图”、“产业链全景图”和“招商引资目标企业表”,采取调度例会制、问题销号等方式,缩短项目引进流程,确保年内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企业不少于2个,注册亿元及以上企业不少于10家。三是整合利用一批招商载体。动态调整楼宇、园区、老厂房等资源,年底前盘活闲置楼宇5万平方米,鑫创医疗器械产业园招商企业突破50家,原建委大院、二十冶、一热电等一批老旧厂房加快改造,为产业升级发展留足空间。四是打造一张靓丽地标名片。建好沿海河金融创新发展带、金贸产业园区、中航建平台经济园、晨景信创特色大厦等一批承接载体,助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引进首店、网红等新消费新业态,精心培育爱琴海“老门口儿”、万达幸福里、星期8街区等一批特色夜市,打造一张多元丰富的“海河之东”地标名片。 |
2022-05-16 |
九市合作共建22个产业园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武汉持续增长城市圈“飞地经济”持续生长 | |
原标题:九市合作共建22个产业园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武汉城市圈“飞地经济”拔节生长思想破冰引领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事实上,不仅圈内城市主动来汉设立离岸科创园,武汉也积极发挥“辐射效应”“溢出效应”,向圈内城市进军,共建科技产业园,城市圈“飞地经济”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飞地经济”正成为实现城市圈“科技同兴”“产业同链”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城市圈发挥不同城市比较优势,打破产业空间瓶颈,促进要素去中心化布局,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城市圈正日益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武汉城市圈兄弟城市相向发展、频繁互动,多领域全方位协同创新之路正不断走深走实,所显现的不仅是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也是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提升。在此形势下,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既需要思想上的解放和创新,也需要发展中的敢闯能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城市圈发展瓶颈。武汉城市圈集聚的是资源要素,更是活力和精神,将使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去年6月,湖北省首个“科创飞地”——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进驻武汉,巧妙破解困扰圈内城市的高新技术缺乏与人才招引留用两大难题,开园不到一年,已有63家企业和机构入驻,15家入驻企业与武汉高校组建了30个技术创新团队,引进教授、博士高层次人才61名;围绕黄石市主导产业“卡脖子”问题,入驻企业与合作高校开展联合攻关50余项;16家企业与科技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的运作模式不仅吸引了城市圈兄弟城市关注,荆州、荆门及江西萍乡等市也纷纷前来考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市迅速行动起来,依照“研发在武汉、制造在城市圈,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城市圈”的发展理念,有的城市已经开始选址了。荆州市不甘落后,正准备投入几个亿在武汉打造荆州离岸科创园。去年10月,黄冈市依托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在光谷大学科技园租赁约1000平方米场地,设立了武汉(黄冈)离岸科创中心, 5人组成的招商队伍进驻,当年成功引进头部在武汉企业落户黄冈园区1家,即将签约企业3家,初步实现黄冈武汉双向输出。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
|
2022-03-21 |
天津将与联想合作建设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 |
8月19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与联想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市委书记李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刘军一行会谈并见证协议签署。根据协议,双方将建设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到2024年,项目将努力实现3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3000名员工规模。天津将成为联想集团功能齐全、业务覆盖全面广泛的城市平台。“十四五”时期对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天津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因其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及交通等方面的优势承担着众多发展责任,也同时面临多样化的发展机遇,建设“数字天津”成为天津市在新经济时期的工作重点。“数字天津”的建成,离不开基于“端-边-云-网-智”的“新IT”技术架构的支撑。围绕3S战略,联想集团自2017年以来不断加大在天津的投资力度,截至现在已在天津港保税区落户70余家公司,全面覆盖了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基础架构和行业智能业务,形成了包含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和服务的全价值链业务集群。据悉,2020年度联想集团在天津的营业收入、纳税分别超过115亿元和2亿元,营收和税收分别年比年增长50%和90%以上。不久前,就在今年5月19日,联想集团与天津市政府正式签署“十四五”时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也宣告了联想集团将进一步提升在津业务的战略地位,发挥自身在智能化转型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技术和服务能力,助力“数字天津”的建设。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
2021-08-27 |
山东已培育两批3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
特色产业发展,山东已形成“集团军”。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培育两批共3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企业3.86万家,形成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全省16市以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作为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出台支持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措施,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泰安市岱岳区,绿色建筑材料特色产业集群的培植壮大破解了当地石膏、岩盐等资源枯竭及生态成本过高的问题,企业从绿色建筑材料研发、生产、应用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截至去年底,集群内133家企业已累计拥有国家专利526个,年实现营业收入110.12亿元。“十四五”期间,山东省提出要打造100家左右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单立坡认为,“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创新,不少企业在这方面能力还不足,需要在推进特色产业集群中得到提升,也需要公共服务机构发挥好专业优势,帮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融通对接,以此增强集群整体实力。9月起,山东省将利用两个月时间首批在全省范围内选取2-3个集群,借助“1688”大宗工业品采销平台、国家行业协会等资源,针对每个集群,面向全国定向邀请不少于10家龙头企业,组织不少于100家本地优质企业参加,帮助集群内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同时,8月起,山东省将利用五个月时间,组织省级专家志愿服务队、品牌提升讲师团,深入35家特色产业集群量身定制品牌提升方案,并通过“山东制造·网行天下”系列活动,帮助集群内企业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拓展。 文章来源:人民资讯网 |
2021-08-04 |
南昌跨境电商无票免税政策惠企见效 |
“以往,我们每个月都要将上千页纸的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交易清单打印出来,送税务部门备案登记核查,费时费力。现在,受益于无票免税政策,在提高申报效率的同时,我们申报的275万美元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已享受免征232万元增值税的优惠。”江西瑞尔泰控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去年9月以来,南昌市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无票免税惠企政策落地见效,在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开通“免税数据登记”“出口清单查询”等功能版块,对南昌跨境电商综试区内符合条件的出口企业货物,试行含增值税和消费税在内的无票免税政策,助力“赣品出海”。截至6月底,该市企业本地报关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达2812万美元,当地税务部门根据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无票免税政策免征了企业近2400万元增值税。据了解,自成为我省首个获批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城市后,南昌市多措并举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陆续开通跨境电商“1210”“9610”“9710”和“9810”业务。下一步,该市将对接支付机构和外汇管理等部门,持续完善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多部门共享数据和平台“一站式”服务,构建良好的跨境电商生态环境,助推跨境电商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文章来源:人民网 |
2021-08-03 |
深化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企业家合作 环渤海企业家联盟在津设总部 |
7月20日,环渤海企业家联盟揭牌仪式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高峰论坛”在津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视频致辞。中国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高燕,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熊梦出席并致辞。环渤海企业家联盟由香港新华集团牵头成立,总部设在天津,旨在深化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企业家合作,进一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推动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加强与东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今后,联盟将大力支持创科创业、推动企业合作、引导银企对接、促进双向投资、参与慈善公益,为企业搭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论坛上,环渤海企业家联盟主席、香港新华集团董事局主席蔡冠深作主旨演讲,担任联盟副主席的云账户天津共享经济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晖、辽宁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山东青岛瑞源控股集团董事长于瑞升分别作主题演讲,并进行互动讨论。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省(区、市)企业家,商务部、全国工商联、有关省(区、市)党政部门负责同志等300余人出席揭牌仪式和论坛。(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文章来源:天津津云 |
2021-07-26 |
科技部:支持南京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
慧选网小编了解到,日前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准确把握培育发展优质企业的总体要求、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等10个方面指导意见。力争到2025年,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迫切需要。在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上,《指导意见》提出健全梯度培育工作机制,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内市场领先的“小巨人”企业,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引导“小巨人”等各类企业成长为国际市场领先的单项冠军企业,引导大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国际竞争力的领航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大批领航企业。在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上,《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还提出,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组织领航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梳理,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1-07-05 |
江苏常州:跑出工业明星城市发展加速度 |
以“低碳智造新高地、工业起航新征程”为主题,2021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近日在常州开幕。拥有33个工业大类、企业近6万家,中国工业大奖、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示范高地,中小企业发展释放勃勃生机……近年来,常州按照“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了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由量转质的转变。如今,常州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探索出一条中等工业城市的时代创新路,跑出了高质量工业“智造”明星城市发展加速度。激活新旧动能转化潜力制造业是常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常州发展的根基。20世纪80年代中期,常州围绕优势产业,形成了纺织、农机、电子等“八条龙”产业集群,拥有2500多家工业企业。对于这座工业城市而言,新形势下的要点是从追求速度转为追求质量,关键在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探索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路径,2013年,常州从工业转换新动能出发,全面实施工业经济“三位一体”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即以十大产业链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双百”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以培育“十百千”创新型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瞄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常州又推出了十大产业链2.0版,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等十大重点领域,从“建、补、强”三点入手,增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多年砥砺前行,常州工业新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大关;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05.3亿元,增幅位列江苏省第三。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智能制造成为重要发力点。近年来,常州先后推出 “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等举措,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集聚创新要素资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常州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补短板”等要求,实施“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引导过剩产能就地消化,鼓励开展节能量交易,推动企业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常州经济发展的内核正悄然发生变化,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旧动能不断焕发生机。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作为百年工商名城,常州正在按照“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紧紧抓住工业互联网这一风口,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智慧能源,不断擦亮常州智造“金字招牌”。常州将紧扣融合应用创新、产业生态培育,把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作为落实“双碳”战略、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石和关键路径,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打造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标杆城市,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和文旅中轴。 有了强硬的技术基底和活跃的创新氛围,常州的“磁吸力”与日俱增,如今的常州已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的集聚地。高凯精密、安靠智电、苏文电能、遨博智能、强力新材、星星充电……这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200多家“不知名”行业“小巨人”,分布在装备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细分领域,持续刷新常州制造、江苏制造、中国制造的实力。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2021-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