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中央企业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 |
1-6月,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利润增长7.1%,净利润增长6.1%,经济运行好于预期。7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央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56家央企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是一份“效益增长好于预期”的央企半年报。看整体,1-6月,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6.1%。看个体,上半年43家央企营业收入实现两位数的增长,56家央企净利润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央企运行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中央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19.7%,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76.4万元,同比增长11.2%。营业收入利润率7.4%,总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6月末,中央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是65%,债务风险可控在控。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回升。中央企业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特别是6月当月,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4亿元,是今年以来当月最大规模,同比增长了14.1%。一批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石油石化、电网、通信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超过了10%。改革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举措完成率超过95%。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国家电投“国和一号”示范电站1号机组完成首台主泵安装,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上半年,各项成绩的取得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彭华岗说。全力推动高质量稳增长4月出现负增长,5月回稳,6月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2%——实际上,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也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央企是如何走出“V”型态势的?彭华岗介绍,国资委采取了多项举措,全力推动中央企业实现高质量稳增长。中央企业咬紧上半年正增长的目标,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落实提质增效的系列举措,开源节流,深入挖潜,提升效能,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拓市场,增收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央企业,加快推进复工达产,努力把疫情造成的产能缺口和效益损失抢回来。中国一汽在长春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迅速开展“聚焦奋斗60天,全力打赢上半年”的专项行动,全力以赴加码增产扩销。降成本,控支出。1-6月,中央企业百元营业收入支付的成本费用是93.4元,同比下降0.5元。中国建材自主开发“我找车”智慧物流平台,注册重卡超过85万辆,降低单位物流成本每吨2-5元。此外,在专业化整合、科技攻关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比如中国电信坚持基础业务与产业数字化业务双轮驱动,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用户数量持续提升,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在自身改革发展的同时,央企在稳供应、保民生、促就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贡献稳中有增。上半年,中央企业累计上交税费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33家中央企业上交税费增速超过20%。中央企业全力以赴保能源电力供应,目前发电机组应发尽发,电煤的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超过了96%,向下游企业让利超过600亿元。截至6月末,中央企业累计减租104.4亿元,惠及16万租户,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减租规模。同时,央企从减租、降费等多方面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为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运行成本,中央电网企业实行欠费不停供,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用户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交期;代理小微企业市场交易降电价,累计减少中小企业用户代理购电成本约107亿元;配合地方清理转供电加价等不合理收费,降低用电成本174亿元。“国资委将继续督促指导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携手共同发展。”彭华岗说。谈及下半年形势,彭华岗表示,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坚持央企全年效益增长6.5%的目标不变。国资委将继续推动中央企业做好能源资源、粮食安全托底,做好能源原材料的保供稳供,积极开展稳岗扩就业行动,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为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7-25 |
外汇市场韧性增强 跨境资金流动稳定 | |
“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近期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企稳回升,经济总体呈现恢复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韧性增强,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22日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结售汇顺差852亿美元;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顺差834亿美元。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上半年,我国外汇收支状况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总体延续顺差格局。上半年,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呈现800多亿美元的顺差。二是售汇率小幅上升,企业跨境融资保持平稳。三是结汇率稳中有升,企业外汇存款余额基本稳定。四是外汇衍生品交易规模保持增长,市场主体汇率风险管理意识稳步增强。五是外汇储备规模基本稳定。“下一步,外汇局将进一步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外汇收支形势研判,不断地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监管框架,维护外汇市场稳健运行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王春英说。人民币汇率表现相对稳健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冲击和挑战,我国外汇市场的韧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首先,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全球范围内表现稳健。今年国际外汇市场变化的主线是美元走强,主要非美元货币走弱。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贬值,但与国际主要货币相比,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较强。第二,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稳定,表现出相对均衡的发展态势。第三,经常账户顺差和长期资本流入仍然是稳定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王春英说:“总的来看,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为我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更有能力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释放汇率风险管理政策红利近年来,外汇局以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在降低汇率避险成本、提升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数据显示,上半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规模达到75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外汇套保比率比去年全年上升4.1个百分点,达到26%。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近1.7万家,其中大部分是中小微企业。王春英表示,下一步将释放汇率风险管理政策红利,打通政策落地存在的堵点,加强向金融机构政策传导,督促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企业汇率避险的主动性和专业化水平;继续支持条件具备的地方复制推广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成功实践,用好相关专项资金,把减费让利落到实处。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25 |
我国从六方面集中帮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在22日召开的人社部2022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7月份开始,人社部门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重点通过“三个推进、三个强化”,集中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我们推进服务亮相,统筹各地人社部门服务力量,运用各种渠道,集中亮出线上线下求助途径、招聘平台、服务机构目录和政策服务清单。”张莹介绍说,“目前,各省普遍面向毕业生发布了公开信,人社部已经开放了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超过20万未就业毕业生登记了求职意愿。”她表示,在推进精准服务方面,人社部门将联系掌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了解他们的求职意向和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岗位。有就业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可以主动到当地人社部门寻求帮助。推进政策快办。围绕服务高校毕业生的高频事项,实施就业创业一件事“打包办”,分类推出基层就业、企业吸纳、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培训见习等政策礼包,集中兑现税收减免、创业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足额享受到政策红利。2022年7月21日,福州举行“好年华,聚福州”来榕青年人才对接座谈会,帮助来榕的青年人才就业创业,促进青年人才与用人单位的供需对接。强化岗位推送。“我们高频举办百日千万网络招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系列招聘活动,不间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仅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自5月份以来,各地就已开展线上招聘活动1.1万场。”张莹说,此外还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实公共部门岗位招录工作。强化困难帮扶。坚持把困难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残疾和较长时间未就业的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措施,优先推荐岗位、优先落实政策、优先组织培训见习,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强化权益保障。“我们始终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张莹说,“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就业歧视、虚假招聘等问题,人社部正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将坚决查处各类影响就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为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源:新华社 |
|
2022-07-25 |
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 | |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相关负责人23日介绍,到2022年底,全国所有省份将完成地方增补药品“消化”工作,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该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行每年动态调整,4年500多个药品被纳入目录,通过谈判后药品价格大幅降低,地方增补药品基本可被国家目录中的药品更好替代,继续保留地方增补药品意义不大。在综合考虑各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临床和群众用药习惯、药品更新换代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研究制定了地方增补药品三年“消化”计划,即从2020年开始,按照第1年40%、第2年40%、第3年20%的比例,逐步调出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药品,到2022年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国已有15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前完成了增补药品的“消化”任务,其余16个省份药品“消化”的完成时间为2022年底。该负责人介绍,总体上,包括北京市在内,全国各省份“消化”的地方增补药品在现有国家医保目录内都有价格更低、质量更好的替代药,调出影响不大。以在北京市第三批“消化”药品中被调出药品的布洛芬为例,被调出的是“布洛芬凝胶”,现有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的“布洛芬”有胶囊、片剂、口服液、颗粒剂、软膏等多种剂型,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现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是解决我国医疗保障领域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该负责人介绍,这将有利于增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医疗保障待遇的平衡性和普惠性,同时通过形成全国统一的药品购买市场,更好发挥医保战略购买作用,提升群众异地就医便利性,改善医保服务体验,增进民生福祉。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加强对全国各地药品“消化”工作调度,指导各地做好地方目录和国家目录的转换衔接,引导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国家目录中选择更好的替代药品,避免对临床用药造成影响。来源:新华社 |
|
2022-07-25 |
外汇局:我国跨境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超2019年疫情前水平 | |
“我国跨境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水平。”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7月22日表示,全球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的跨境旅行受到了较大影响,但其他形式的跨境服务贸易恢复较快。王春英是在当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王春英介绍,跨境服务贸易包含的项目比较多,包括运输、旅行、知识产权使用、加工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各种不同类型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也不同,走势也存在着差异。根据国际收支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跨境服务贸易收支规模已经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今年一季度收支规模比2021年同期继续增长了26%。王春英介绍,近期,旅行收支规模有所回升。今年一季度,旅行逆差294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低谷水平扩大了53%,但是仍然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576亿美元。其他形式的跨境服务贸易合计顺差128亿美元,连续第二个季度为顺差,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整体跨境服务贸易逆差收窄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跨境服务贸易收入增加,体现了相关领域国际竞争能力的提升。主要是运输、其他商业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出口收入增长。”王春英表示,总的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收入、支出都呈现了增长态势,其中收入增长更快,推动了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来源:新华社 |
|
2022-07-25 |
多方布局新业态 外贸转型添动力 | |
作为我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从出口企业到服务机构,再到地方政府,都在加快布局。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纷纷表示,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快海外仓建设、优化退换货通关流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更多举措。势头劲 企业竞相布局销往西班牙市场的电风扇增长超过18倍,法国市场的扫地机增长超129倍,沙特阿拉伯市场的谷物食品研磨机增长84倍……在今年速卖通2022夏日大促上,不少产品实现销量大幅增长,为中国卖家带来商机。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成为外贸企业拓展市场的新抓手,也成为各方竞相布局的热点。近期,山东、福建、杭州、广州、深圳等多个省市接连举办跨境电商展会,为上下游企业“搭台”,提供对接合作机会,推动当地外贸企业加快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在山东的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上,来自莱芜北王庄村的农民企业家谷国明流连于形象展示、产品推介、贸易洽谈、专业论坛等各个展区,与同行、平台企业等交流经验。他的企业专注于消毒垫、猫抓垫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尝试跨境电商业务以来,公司业绩大幅提高。一些早期布局跨境电商的企业,则在前期经验基础上加快了发展步伐。多家受访企业表示,计划通过海外仓、独立站等更多渠道,开拓业务范围,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位于赣州的江西睿恩实业有限公司已有12个海外仓,主要在欧美市场,近段时间又陆续在泰国、印尼等东南亚市场建设海外仓。“得益于前期布局,公司上半年外贸订单量同比增长30%。”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还有部分拥有成熟经营经验的从业者,不断整合自身的优势资源和经验,拓展相关服务业务。合肥跨境电商从业者谢方自2014年开始便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创立了跨境电商孵化中心,目前已经帮助安徽省超过300家企业向跨境电商新业态转型。“跨境电商大幅降低国际贸易专业化门槛,使一大批不会做、做不起、不能做的小微主体成为新型贸易的经营者。”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说,目前,在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备案的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政策足 多部门合力支持各方加速布局的背后,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已经扩展到132个,区内企业建设海外仓超过2000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也扩展到了31个,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5年增长近10倍。“总体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呈现稳中提质、结构和布局逐步优化的阶段性特点。”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不过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国际形势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企业需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和创新应变能力。例如,一段时间内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给跨境出口企业带来了一定困扰。针对这一情况,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提出支持银行通过单证电子化审核等方式简化结算流程,提高贸易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效率。商务部表示,接下来,将鼓励信用保险机构出台更多举措,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加具有差异化的信保服务。近日,央行发布《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明确支持银行和支付机构更好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另外,聚焦行业痛点和发展的共性问题,相关部委还提出一系列安排,包括鼓励多元主体建设海外仓,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退税流程,继续推动AEO互认等便利化举措支持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表示,政策的集中部署,释放出政府支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的信号。“相信随着更多针对性举措的落地,外贸企业主体活力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信心也将增强。”前景广 外贸转型添动力多重利好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有望加快发展,成为我国外贸保稳提质、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李鸣涛表示,在传统外贸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形势下,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将为中国外贸提供新的增长点。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所所长许英明分析,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突破时空限制、减少贸易的中间环节,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势力。许英明预计,未来很长时期,外贸新业态的增速仍将大大快于传统贸易增速,新业态在外贸中的比例将逐步提高。“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稳量’,而且有利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外贸发展‘提质’,也会持续拓展外贸发展空间。”李鸣涛提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顺应了全球市场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要求。对我国外贸而言,跨境电商是推动传统外贸数字化的生力军和引领者。“其引发的外贸体系化数字化转型将重塑我国外贸的核心竞争力,助推我国外贸从资源消耗型、成本领先型向价值发现型和创新驱动型转变。”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7-25 |
中国C919大型客机六架试飞机完成全部试飞任务 | |
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公司)获悉,中国C919大型客机六架试飞机已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据介绍,7月19日,在C919大型客机六架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之际,C919大型客机试飞现场联合指挥部阎良战区在陕西渭南机场召开总结大会。会议强调,C919六架试飞机完成全部试飞任务,标志着C919取证工作正式进入收官阶段,开始全力向取证冲锋。会议宣读了中国商飞公司党委贺信,回顾总结了C919试飞历程,试飞员、试飞工程师等有关代表进行交流发言。中国商飞公司表示,这是C919大型客机项目研制取得的至关重要的阶段性胜利,是工信部、民航局、气象局等国家有关部委,上海、陕西、甘肃、山东、江西、内蒙古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商飞公司与航空工业试飞院等参研参试单位通力协作的结果,也是全体科技工作者五年多日夜拼搏、攻坚克难的结果。5月中旬,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空中飞行3小时2分钟后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此次飞行中,试飞员与试飞工程师协调配合,完成预定的各项任务,飞机状态及性能良好。中国商飞公司官网信息显示,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C919大型客机2015年11月完成总装下线,2017年5月成功首飞,目前累计拥有28家客户815架订单。中国商飞公司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也是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从事民用飞机销售及服务、租赁和运营等相关业务。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7-25 |
金融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财经眼·金融发力稳经济②) |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半年,人民银行降低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上缴结存利润9000亿元,合理增加流动性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金融支持……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多措并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全力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不断畅通的金融血脉,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政策加力,“真金白银”服务实体经济一水护田,群山环绕。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市,资源丰富。随着绿色发展脚步加快,这里的磷化工、新能源材料等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当地龙头企业川恒化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游原材料报价不断上涨,下游海外客户迟迟不能签收付款,公司资金链异常紧张。”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永辉眉头紧锁。针对公司实际情况,建设银行黔南州分行派出专门工作组上门定制融资方案。“我们与建行澳门分行联动信贷资源和力量,创新‘跨境融资贷’方式,让企业按照最优惠利率获得金融支持。”建设银行黔南州分行公司部负责人胡绍铃说。“不到10个工作日,就给我们投放了3000万元贷款,为公司降低了融资成本,让我们沉稳应对原材料涨价和疫情影响。”何永辉告诉记者,不仅是信贷支持,建行还针对公司外汇服务需求,通过下放海运费审核权限和汇率优惠等方式,助力公司参与国际竞争。在福泉市,建设银行黔南州分行组织了专门金融服务工作队,已为14家磷化工重点企业对接项目46.7亿元,投放贷款超5亿元。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金融管理部门主动作为、靠前发力,全力支持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人民银行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努力服务实体经济,稳住经济大盘。”阮健弘说。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192亿元。与此同时,央行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6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同期低34个基点,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精准滴灌,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受益的不只有行业龙头企业。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落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23条举措、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等政策措施,支持市场主体走出困境。——加大政策激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投放。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的玉禾园农场里,茶农徐心安正在辛勤劳作。“今年受疫情影响,大量茶叶滞销,不少茶农资金短缺,‘两山白茶贷’帮我们解了难题。”徐心安说。今年初,人民银行推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激励资金,二季度起,又将激励资金比例由1%提高到2%。在政策工具引导下,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辖内安吉农商银行全方位加强对茶企的金融扶持,截至6月底,今年累计向415户茶农发放“两山白茶贷”1.18亿元,同比增长15.9%。——持续减费让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凭借无公害蔬菜的优势,福建省的福州优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为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商超的蔬菜核心供应商。在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引导下,福建海峡银行推出小微企业跨行转账手续费减免政策,帮企业降低成本。“每年能节约近6万元手续费,着实让我们轻松不少。”公司财务负责人游吉旺说。近年来,我国持续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去年9月,人民银行会同多部门推出的12条降费措施开始实施,到今年3月,已为超过8200万户市场主体减免支付手续费120多亿元。——延期还本付息,帮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幸好有延期还本付息的好政策,帮我们挺过了这个关口。”严先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经营一家从事砂石运输的小微企业,由于是贷款购买的运输船,他每月都要向银行还款。为应对疫情影响,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今年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推行延期还本付息政策,顺德农商银行第一时间为严先生办理了延期3个月的手续,让企业渡过难关。——优化金融供给,提供便利化金融服务。“放款速度快,全程线上办,‘工信e贷’给我们小微企业送来及时雨。”辽宁省的大连伟岸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先生说。“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线下办理贷款有困难,我们与大连市信用中心创新研发‘工信e贷’产品,以非接触远程服务方式与客户进行线上对接,依托科技赋能实现小微企业精准滴灌、主动授信、有效增信。”工商银行大连科技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张冠初告诉记者。为克服疫情给金融服务带来的不利影响,金融部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银行提升客户获取、风险评价和管控能力,针对企业特点开发动产抵质押和信用贷款产品,努力破解疫情影响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数据显示,在一系列措施综合作用下,今年我国普惠小微贷款继续保持“量增、面扩、价降”的局面。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2.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授信户数为5239万户,同比增长36.8%。5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9%,环比下降5个基点。聚焦重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更充实塔吊耸立,机械轰鸣,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这是丽水首个单体百亿级投资项目,预计2025年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系统耗煤量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万吨。在项目推进关键时刻,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对金融机构发放的碳减排贷款,按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有了这一工具支持,我们第一时间发放了一笔25年期8000万元的碳减排贷款,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农业银行缙云县支行行长郑振科介绍,截至6月末,已为该项目投放贷款8.3亿元。为更好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导向作用,推出多项政策工具,不断强化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在去年四季度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今年人民银行又出台三项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科技创新再贷款”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主要支持符合条件的普惠养老机构,推动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主要支持公路货物运输经营企业和货车司机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个人。“目前,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已比较丰富和完善。”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有利于激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实现向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精准倾斜的效果。截至目前,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发放1827亿元,支持银行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3045亿元,带动减少碳排放超过6000万吨。当前,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随着稳增长措施加快落地,企业信心和预期持续改善,实体经济有效融资正在加快恢复,这为下半年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创造了有利条件。”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为应对超预期的新挑战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间和工具储备。”邹澜表示,下半年,人民银行将继续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25 |
让图书馆更“聪明”(解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 |
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公共图书馆就是城市重要的文化支点。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今天的公共图书馆不断“修炼内功”,加快数字化建设,馆藏资源进一步丰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从曾经单体的公共服务设施转变为集藏、借、阅、咨、视、听、创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丰富阅读打开方式走进四川成都的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二楼,墙上“边走边听万卷书”的标识提醒着读者已进入有声读物区。扫码、登录、点单、戴上耳机,便可开启“云端”听书之旅。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说,如今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提供藏书和借阅的地方,更是一个将读者与知识、体验、创新力联系起来的场所。早在2004年,成都图书馆就建成了数字图书馆,经过多年积累,馆藏数字资源丰富。如今已有电子图书160万余册、有声听书10万小时、电子期刊3000余种、视频15万余集。当前,四川不少公共图书馆都持续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资源建设。比如攀枝花市图书馆从2019年启动建设了3个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项目;阆中市图书馆的数字古籍数据库将300余册古籍数字化。动态管理阅读数据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入口处有一块展示屏,实时动态更新着成都市22家公共图书馆的进馆人次、图书借阅人次、读者分析等数据。成都图书馆阅读推广部主任王承佳说,通过数字后台管理端,图书馆的各业务部门能够快速掌握馆藏资源的检索、浏览、借阅等情况,再综合研判,作出科学的采购和服务管理决策。如何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既有功能?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大胆尝试,把图书馆与科技、旅游、生活美学场景等多行业跨界融合起来。“我们配置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场馆、机器人馆员、智慧墙等设施,不仅方便读者,管理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肖平说,主题分馆充分以景区化、景点化、可参与标准重塑空间布局,使图书馆成为时尚的旅游、阅读、休闲体验空间。此外,主题分馆打破传统图书馆模式,采用书店图书展陈方式及文创售卖方式等,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业态。共享馆群数字资源去年3月,成都全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合并成功,标志着成都市通借通还模式从分布式集群架构向多级总分馆集群架构转型。成都市郫都区图书馆的窗口馆员小李介绍,这样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编目规则,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早在2014年,成都图书馆就作为中心馆,与21个区(市)县馆共同组成公共图书馆联盟。2015年,成都图书馆发挥联盟优势,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搭建了成都市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打破单馆服务壁垒,实现全市数字资源整合。如今,成都全市1520万社保卡持卡人已成为公共图书馆联盟的读者。全市共建立分馆578个,各类图书流通点1593个,有效打破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边界、提升了图书馆基础服务效能。据统计,2021年,成都市各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682万人次(含数字图书馆596万人次),较2020年增加了153万人次;书刊流通量为47万册次;举办公益讲座137场,展览83期,阅读推广活动96场;官方网站浏览量41万次,数字图书馆资源下载560万篇册次。馆群的联动不限于成都。2020年12月,成都图书馆、德阳市图书馆、眉山市图书馆、资阳市图书馆共同签订了《“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联盟就此成立。通过业务合作与服务融合,4城公共图书馆实现服务效能叠加,自身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25 |
我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达90%以上 | |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沈洪兵24日在“2022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介绍,我国积极推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90%以上,并免费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实现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全覆盖。“在各部门密切协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丙肝治愈率达到95%。”沈洪兵说,接受规范治疗的乙肝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有效延缓和阻断疾病的传播和发展。2014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0.32%,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多年来,我国在乙肝免疫接种阻断乙肝病毒传播方面取得有效进展,避免2800万人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但我国肝炎防治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沈洪兵说,已感染的患者、携带乙肝或丙肝病毒人群基数巨大,疾病负担重。此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仍有待提高。“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三个坚持’。”沈洪兵表示,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疾病传播;坚持综合施策,切实提高防治管控的效果成效;坚持共建共享,持续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全社会的肝炎防治意识多提高一点,消除肝炎危害就更进一步。“2022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指导,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