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上半年销售总额29417.1亿元 | |
25日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了解到,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销售总额为29417.1亿元,同比增长19.1%。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上半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销售额达5568.9亿元。特别是针对国内钾肥供应紧缺的情况,全系统农资企业多措并举扩大进口、加强供应、稳定价格,有效保障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春耕及“三夏”用肥需求。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销售快速增长,上半年农产品销售额达12679.9亿元,同比增长25.3%。“832平台”将更多脱贫地区农产品卖向全国,上半年成交总额38.2亿元,同比增长33%,农产品上行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全系统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土地全托管面积6707.4万亩;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2.7亿亩次,同比增长24.8%。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强县域内供销合作社资源统筹,加快推进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上半年全系统县及县以下销售额增速快于系统平均。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6 |
“V”型反转!中国外贸显韧性 | |
打单、备货、订船,这两个月,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汤升格外忙碌。“我在亚马逊平台上从事工具类产品的销售,今年第一季度,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部分地区疫情等因素影响,业务情况不太理想。”汤升说,“但在五六月份,我们迎来了备货高峰,最忙的时候港口很拥挤。虽然忙,可我特别高兴!”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4%。特别是5、6月份,迅速扭转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态势,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外贸呈现出触底反弹、“V”型反转的特点,为全年外贸保稳提质打下坚实基础。多个“新高”很亮眼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7%,实现平稳开局。然而,受疫情冲击,4月份外贸出现下滑,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全力稳外贸,5月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5%,6月份同比增长14.3%。中国外贸不仅实现逆势上扬,还创出了两个“新高”。“上半年,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9802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再看6月当月,进出口总额超3.7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超2.2万亿元,这两个数据也是月度额的历史新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对记者说,“这样的成绩非常亮眼,充分体现了中国外贸有竞争力、有韧性。”增速向上攀的同时,外贸质量也稳步提升。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持续扩大。上半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71万亿元,增长13.1%,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2%,同比提升了2.1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4.02万亿元,增长3.2%。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分别进出口2.95万亿元、2.71万亿元和2.47万亿元,分别增长了10.6%、7.5%和11.7%。同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17.8%和5.6%。外贸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0.6万家,同比增加5.5%。”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李魁文说,“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75万亿元,增长2.1%;国有企业进出口3.2万亿元,增长15.2%。”主要产品进出口平稳增长。上半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9.72万亿元,增长4.2%,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9.1%。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99万亿元,增长13.5%,占出口总值的17.8%。截至今年6月,中国外贸进出口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尤其5、6月份的逆势上扬,说明即便受到一定的外部冲击,中国外贸也可以迅速调整恢复,具有强大的活力。”梁明说。外贸企业信心增进出口总额逐月回升,这是怎么做到的?需求增加、市场预期转好让外贸企业更有信心。“从我们的角度看,5、6月份的火爆主要来自国际市场需求的上涨。”汤升说,亚马逊平台在每年6-7月都有会员日促销活动。由于旺季海运一般需要30-40天的船期,今年亚马逊公布具体时间后,他提前一个半月就备好了货。“今年的会员日订单多了不少,我在广州这边的港口也看到物流一派繁忙的景象。”汤升告诉记者,之前集装箱“一箱难求”的情况已得到改善,海运费价格相比最高点下降了不少,从约1千克30元人民币降到了现在18元左右,外贸企业的成本压力缓解。得益于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国内生产需求潜力足,为进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李魁文介绍,上半年,中国铜材、基本有机化学品、集成电路等中间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6.2%、7.9%和5.5%。部分区域进出口迅速恢复,有力稳住了外贸基本盘。5月份,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8%、2.8%和12.2%,6月份增速进一步回升到14.9%、6.4%、12.8%。梁明认为,4月份增速下滑主要受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影响,以上海为例,4月份出口额下降了43%。“好在这些地区很快克服了疫情影响,月度外贸进出口增速由负转正、恢复向好,在展现地方外贸发展强大韧性的同时,也有力保住了全国外贸稳定增长的基本盘。”梁明说。“V”型反转离不开国家政策“托举”。以保障物流畅通为例,李魁文介绍,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并开展疫苗通关全流程监控,提前验核企业申报资料,实现新冠疫苗“零开拆”“零等待”。“5月份中国出口快速反弹,实际上是疫情后的恢复性增长。”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说,“这背后离不开国家集中力量突破困扰外贸出口的不利因素,比如开辟绿色通道,保证外贸企业优先发货等。整体上,复工复产和打通物流的政策是见到实效的。”“保稳提质”不松劲5、6月份外贸进出口增速令人欣喜,下半年这一增长态势能否延续?“总体看,下半年外贸会保持适度增长,正常情况下会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为拉动经济增长作出贡献。”霍建国分析,从外贸层面来看,随着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部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再加上海运、物流的畅通,外贸进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在8%到10%之间。李魁文说,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中国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保稳提质还面临不少压力。“海关总署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十条措施和进一步助企纾困降成本若干措施,各地海关也结合关区实际和企业诉求,提出了854条的细化支持举措,全力支持外贸稳增长。”在梁明看来,下一阶段推动外贸保稳提质是工作关键。“外贸保稳提质是对出口和进口的双向要求。”梁明说,“外贸保稳提质的基础在于保‘稳’。这个‘稳’有两个含义,一是保持我国进出口规模的稳定,二是保持我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的稳定;其次,外贸保稳提质的关键在于提‘质’。所谓提质,就是要提高我国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推动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还应做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通关保障工作。李魁文介绍,海关总署推进粮食进口便利化和来源多元化,完成缅甸玉米、马拉维大豆、巴西玉米和花生等输华检疫要求议定书签署,并助力铁矿石、棉花等大宗商品进口,保障国内供给。此外,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也是重点任务。目前,海关总署在全国10个城市开展为期5个月的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联合国家相关部门推出10条便利化举措。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落实“放管服”改革,指导9万余家企业以“多证合一”方式办理报关单位备案。推进全业务领域一体化改革,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一系列稳外贸举措落地生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上半年,海关总署完成7.37万家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工作;压缩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办理时限,备案企业2.35万家;加快审核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新增备案1.07万件,同比增加58%;对企业内销加工贸易货物暂免征收内销缓税利息,惠及企业1.46万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仍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李魁文说。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7-26 |
央行等部门发文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 |
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发挥金融管理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各方合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强调,要切实改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尽快恢复发展。通知提出,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鼓励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降低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成本中的作用。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制定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企业名单。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会同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与名单中的企业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抵御疫情影响,通过创新产品等多种方式,完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供给体系。通知还提出,要进一步拓宽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发行债券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支持盘活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鼓励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改善对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征信服务。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6 |
习近平向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致贺信 | |
7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非是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各类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是中非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发展对非关系,愿同非洲朋友一道,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第二届中非和平安全论坛当日以视频方式召开,主题为“加强团结协作,实现共同安全”,由国防部主办。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6 |
我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情况整体向好 | |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拓展支持渠道、汇聚支持主体,工业互联网企业从中受益,在各路资金的加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经过近5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入工业互联网的广阔蓝海,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发展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融资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新增上市企业43家,累计融资金额833.63亿元。报告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保持较高的创新创业活跃水平,创业者持续涌入相关领域,各类资金持续加强对工业互联网的布局。2019年以来,科创板一直都是工业互联网企业上市融资的主要阵地。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71家企业通过科创板上市,占工业互联网全部上市企业的34%。3年来,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数量稳步增加,企业的市值和融资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这也从侧面说明我国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提升。区域集聚效应突出,行业领军企业加速发展。从地域分布看,新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截至2021年底,209家上市企业中,超过10家的省市有6个,包括广东45家、北京35家、江苏28家、浙江22家、上海19家、山东14家。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仍然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局面,但从区域集聚的角度看,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津京冀、以苏浙沪为核心的长三角、以广东为核心的大湾区三大产业发展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越发凸显,不断形成对周边省市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2021年,随着疫情被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的快速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逐渐回到了较为平稳的发展路径。报告显示,2021年基本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回暖的态势,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整体水平。经过近5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可盈利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可持续性不断增强。报告预测,2022年技术融合创新将开辟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蓝海。2022年,伴随市场、金融等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叠加技术的快速演进,工业互联网重点领域将加速突破,在政策利好、资本注入、新参与者涌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极有可能迎来重大突破。同时,随着各项技术融合应用创新的程度不断加深,将带动产业发展向细分领域沉淀,5G芯片设计、云端和边缘侧系列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产品,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及相关解决方案,安全集成解决方案等有望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领域。 转自:人民邮电报 |
|
2022-07-26 |
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小微企业受益明显 | |
国家税务总局今天(7月2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提振了发展信心。分行业看,4月1日—7月20日,制造业退税4844亿元,占比25.8%,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3.7%,共计退税7951亿元,金额占比42.4%;中型企业、大型企业退税金额分别占比22.2%、35.4%。分区域看,东部地区留抵退税总量较大,市场主体共获得退税10371亿元,占比55.2%。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真金白银”为更多市场主体送上退税“及时雨”,增加现金流,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享受退税企业采购原材料等支出同比增长12.3%,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5.7个百分点;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比无退税企业高1.8个百分点。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二季度,办理退税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同比增长11.9%,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5个百分点;办理退税的高技术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4%,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8个百分点。另外,二季度,外资企业户均退税超过500万元,且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发挥了稳定外资预期的重要作用。 转自:央视网 |
|
2022-07-26 |
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将坚持全年净利增速 6.5%的底线不变 | |
“上半年,央企经济运行好于预期。”7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1至6月,央企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利润总额1.4万亿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6.1%。运营质量方面,上半年,央企研发经费投入3786亿元,同比增长19.7%。今年以来,研发经费投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上半年人均76.4万元,同比增长11.2%。6月末,央企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5%,债务风险可控在控。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央企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当月,央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4亿元,为今年以来单月最大规模,同比增长14.1%。社会贡献方面,上半年,央企累计上交税费1.5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33家央企上交税费增速超过20%。上半年,央企全力以赴保能源电力供应,努力实现稳产稳供稳价,电煤的中长期合同履约率超96%,向下游企业让利超600亿元。此外,1至6月,央企累计减租104.4亿元,惠及16万户租户。其中,对涉及疫情中高风险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租户减租56.1亿元,惠及租户3.9万户。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最新进展,彭华岗介绍,截至6月底,央企和地方省级层面的改革任务举措完成率均超95%,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关于央企下半年及今年全年的经营目标,彭华岗表示,央企将明确坚持全年净利润增速6.5%的底线不改变。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采取上半年的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进一步强化提质增效稳增长工作、持续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坚决有力地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彭华岗还介绍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的有关情况。今年6月,国资委将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华润、中国建材5家企业由试点公司转为正式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并将两家试点企业调出试点名单,其余12家企业将继续深化试点。彭华岗介绍,上述5家公司的“转正”是在总结19家企业的试点经验、对试点工作进行认真评估的基础上决定的。彭华岗表示,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推动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不断深化,加快培育,成熟一家,转固一家,最终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和产业集团三类企业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央企格局。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26 |
税费支持“落地生根”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 |
截至7月20日,今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合计已超过3万亿元。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带动小微企业经营逐步改善,支撑困难行业销售加快回暖,助力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介绍,截至7月20日,今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主要包括:增值税留抵退税2000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5074亿元,缓税缓费5533亿元。“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增强了企业获得感,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王道树说,一是带动小微企业经营逐步改善。截至7月20日,小微企业已获得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约1.25万亿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6月全国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比5月提高3.2个百分点。二是支撑困难行业销售加快回暖。截至7月20日,零售、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5428亿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6月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销售收入分别比5月提高7.5个、19.1个和5.8个百分点。三是助力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截至7月20日,工业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约1.37万亿元。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6月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0%,较5月提高2.5个百分点。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表示,在留抵退税方面,4月以来合计退税18772亿元。其中,制造业退税4844亿元,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市场主体增加了现金流,对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蔡自力介绍,二季度全国享受留抵退税企业采购原材料等支出同比增长12.3%,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5.7个百分点;留抵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比无退税企业高1.8个百分点。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为防止退税政策“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始终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不断加大对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江武峰介绍,截至7月20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查实涉嫌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企业5558户,涉及留抵退税款及挽回各类税款损失合计约89亿元。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
2022-07-26 |
“真金白银”惠及市场主体 | |
小微企业获得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25万亿元“真金白银”惠及市场主体“截至7月20日,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在7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尤其是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留抵退税显成效,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30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就是‘及时雨’,帮我们走出困境。”受疫情影响,公共交通客流锐减、收入下降,山西省阳泉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曾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说:“收到退税资金后,我们立即支付了职工工资、维修费用,还购买了配件。”“针对民生相关重点单位,我们坚持优先快审、提速快退、保障快达原则,精准施策,同时不断加强同财政、国库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退税资金顺利落地落实。”国家税务总局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局长郭真祥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施文泼认为,4月以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快速落实,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有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内生发展能力。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分行业看,4月1日至7月20日,制造业退税4844亿元,占比25.8%,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交通运输业退税3050亿元,占比16.2%。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93.7%,共计退税7951亿元,金额占比42.4%。“受疫情影响,公司近年一直面临人员招聘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留抵退税政策为爱瑞宝(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小微企业带来希望,公司财务主管王小艳说,“我们一定用好这102万元的退税款,保证原材料采购,同时搞好研发、引进更多人才。”7月起,留抵退税政策扩围惠及更多行业。“政策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恒瑞国际大酒店财务负责人朱林春说,他们将把23.6万元退税款用于设备改造升级。“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提振发展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蔡自力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企纾困谋发展“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政策类型多、范围广、规模大,既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又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为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施文泼说。“这两年公司常遇到原材料中途滞留而延误订单交付的情况,怕耽误生产只能提前准备原材料,导致资金紧张、周转困难。”北京龙岗天海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万双说,“现在,公司不仅能缓缴税款,还能享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惠企措施打包出台、叠加增效,对小微企业起到了帮一把、渡难关的作用,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缓税缓费,让企业“缓口气”脚步更稳。今年以来累计办理缓税缓费5533亿元。减税降费,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5074亿元。分政策项目看,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征政策进一步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减税降费830亿元;在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至1%的基础上,今年4月1日起免征增值税,新增减税793亿元;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元部分再减半政策,新增减税477亿元。王道树说,截至7月20日,小微企业已获得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25万亿元。工业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37万亿元。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江武峰表示,截至7月20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查实涉嫌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企业5558户,涉及留抵退税款及挽回各类税款损失合计89.28亿元。出口退税对外贸平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以前反复传递报关数据比较麻烦,手动录入也容易出错;现在不仅出口退税申报更简便,办理时间也节省了近2/3。”北京菲美得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表示,前期,按照国务院部署,税务部门联合财政部、商务部等9部门推出15项出口退税支持举措,从助企纾困、便捷退税、优化环境三方面,为推动外贸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企业阶段性实行3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的部署,税务部门持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上半年,全国一类、二类出口企业的合计户数和退税额占比均超过70%,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已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政策红利得以快速释放,企业资金压力有效缓解。”谢文说,一直以来,税务部门始终坚持防打结合,严防骗税。随着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防范和打击骗税行为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依托税收大数据,运用风险指标模型,加强风险分析应对,精准防控骗税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6部门联合打击机制作用,紧盯骗取出口退税新情况、新动态,特别是针对暴力虚开发票团伙式骗税、利用关联交易造假骗税以及内外勾结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打早打小、打准打狠、曝光震慑,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26 |
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 | |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25日表示,经过各方努力,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普通国道通车里程25.77万公里,完成比例分别达到85%和96.5%。一是网络覆盖更加广泛。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有效连接了重要乡镇、产业园区、交通枢纽以及旅游景区等。二是设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到2021年底,国家高速公路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的路段占比达20.9%,京哈、京沪、京港澳、沈海、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的大量繁忙路段实施扩容改造,国家公路骨干通道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国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79.6%,比2013年提高了约10%;98%以上的路面实现了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铺装,比2013年提高了约13%。三是重大工程持续推进。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开通运营,成为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跨海工程。穿越沙漠戈壁无人区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成为继连霍高速后又一条进出疆大通道。长度超过22公里的乌鲁木齐至尉犁高速天山胜利隧道开工建设,不断刷新高速公路隧道世界记录。四是技术创新实现突破。以数字化地图、地质遥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北斗系统应用等为代表的公路勘察设计技术持续进步。软土、黄土、冻土以及沙漠地区公路修筑技术不断成熟和完善,公路路面结构和材料技术经受住了时间和大交通量的双重检验。超大跨径桥梁以及山岭区超长隧道、海底沉管隧道、大直径盾构隧道等相关技术和装备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已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名片。 转自:中国新闻网 |
|
2022-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