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经济新方位·年中数据怎么看) | |
1至6月,全国新增城镇就业65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截至6月底,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23万人,同比增加160万人……人社部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减负稳岗政策红利释放,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回落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5%,处于较低水平。4月份,受疫情影响,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走高,达6.1%。各地区各部门迅速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形势。实行社保降费率、缓缴费政策,助企纾困渡难关。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的基础上,叠加推出缓缴社保费政策。5个特困行业企业和17个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均可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仅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一项政策,就为企业减负超过800亿元。提高返还标准、新增留工补助,释放红利稳岗位。今年以来,失业保险通过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稳岗扩岗支持力度。同时,新增留工补助政策,支持中高风险地区的所有参保企业以及未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5个特困行业的参保企业稳岗留工。目前,已向195万户企业发放留工补助资金87亿元。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城镇调查失业率在阶段性走高后出现下降。5、6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9%、5.5%,连续回落。市场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人员。上半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市场机构求人倍率(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在1以上,其中,二季度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1.37,市场岗位需求大于求职人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助力农民工稳定就业,城乡困难人员就业稳中有增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人社部门一方面积极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共促重点群体就业。促匹配,畅通重点群体求职渠道。作为促进市场化就业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国共有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4万家。用好2万个招聘网站和4.9万个固定招聘场所,积极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产业园专场、国聘行动等活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大规模求职招聘服务,共发布了89万个岗位需求,接收511万份求职者简历,有效促进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优服务,提高重点群体帮扶精准度。对高校毕业生,开放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推进政策快办,确保高校毕业生及时足额享受政策红利。对农民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拓宽务工渠道;发挥就业帮扶车间载体作用,提供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帮扶力度,千方百计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截至6月末,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同比增加160万人,25个中西部省份均已完成目标任务。1至6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5万人,同比持平;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0万人。就业形势有望继续回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从走势看,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各方面围绕就业同向发力,就业形势有望继续回暖。”张莹说。张莹表示,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面临挑战,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加快释放减负稳岗政策红利。通过实施政策落实快办行动,推行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免申即享”,实施缓交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推进就业补贴政策“直补快办”。加力促进创业和灵活就业。通过实施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深入实施创业培训,跟进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融资支持,激发劳动者创业创新动力,发挥好创新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同时,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加密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通过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举办劳务品牌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鼓励返乡入乡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聚焦大龄、残疾、低保家庭、长期失业等困难人员,送信息、送服务、送政策、送保障。针对社会关注的未就业毕业生群体,张莹表示,将通过推进精准服务、推进政策快办、强化岗位推送、强化权益保障等举措,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支持毕业生到各行各业施展才华。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万未就业毕业生通过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登记了求职意愿。各地已开展线上招聘活动1.1万场,举办现场活动1500余场,不间断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同时,“三支一扶”招聘行动正在有序开展。目前,已有28个省份发布招募公告,共计划招募3.95万个岗位。28个省份中有21个省份在中央财政补助名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招募规模,比中央下达计划数增加8500多个,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到基层工作的机会。 |
|
2022-07-25 |
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机量全球领先(新数据 新看点) | |
日前从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获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531.9吉瓦时,保持全球领先。伴随着电力驱动系统向汽车、游轮、货船、轨道交通以及农用机械等领域拓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共计154.5吉瓦时,占全球装机量约五成。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强的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6席,市场份额约为48%。在车用动力电池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10.1吉瓦时,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占比41.4%,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58.5%,同比增长189.7%。动力电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我国已形成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的完整产业链,负极材料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90%,隔膜材料自主供给率超过90%。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我国动力电池标准出台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40%。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171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25 |
实体经济,恢复向好韧性强(年中经济观察) | |
从4月10日全国快递包裹揽收量降至2.42亿件,到6月1日揽收量回升至4.25亿件,快递业“半年报”呈现V形反转。从产业链运转受阻,到产需“井喷式”复苏,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从生产按下“暂停键”,到研发启动“加速键”,6月2日,全球最大的塔机在徐工机械顺利下线交付,再次刷新塔机吊载世界纪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多点散发的国内疫情,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服务业发展韧性显现,实体经济呈企稳回升态势,发挥了宏观经济大盘“压舱石”作用。政策迅速出台畅循环、稳链条、强主体,宏观经济大盘稳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中国经济稳定恢复受到冲击,今年3、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下滑明显。面对明显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迅速行动,一系列政策接连出手,全力稳住实体经济。——打通堵点、清除卡点,争分夺秒保障物流畅通。“拿着统一的通行证,一路很顺利。”两天一夜,跨越海南、广西等多个省份,货车司机孟国权将一车香蕉从海南拉到河南,“抗原检测15分钟出结果,即停即采即走,哪儿都没耽搁。”复工复产,交通先行。组织自查自纠,取消不合理的防疫检查点,让路网更畅通;推广全国统一式样的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让通行更便捷;设置“非接触式”物流中转场地,让重点物资运输更有保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保通保畅举措,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6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达52.1%,较上月回升2.8个百分点,市场供需趋于活跃,保通保畅取得初步成效。——以点带链、以链带面,全力以赴推动生产恢复。4月18日,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开启复工复产压力测试;4月19日,压力测试下的首台车下线;5月13日起,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宁德基地、南京基地陆续开启双班生产;5月27日,临港基地开启双班生产压力测试……以整车企业为点,带动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链式复工”,6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5月份下降7.0%转为大幅增长16.2%。通过推动链上关键节点企业复工复产,以点带链、以链带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业系统解决问题超过5.4万个。目前,包括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在内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已实现平稳生产,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稳定增长。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由4月份的-2.9%转为0.7%,6月份同比增长3.9%。——实施退税、缓交社保,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政策送来‘及时雨’,减负纾困功不可没。”位于浙江杭州良渚新城的杭锅工业公司总经理王峻算了一笔账,上半年企业先后享受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超260万元,“省下的税款全部投入新产品研发,仅上半年,便收获近2亿元海外订单。”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大盘。减税红包更大,截至7月20日,全国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融资成本更低,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去年全年下降0.35个百分点……从实施组合式税收优惠、社保费缓降返补政策,到给予贷款贴息补贴、减免物业房租,各地区各部门密集出台纾困举措,帮助市场主体渡难关、减负担、复元气。产需企稳回升出口强劲、投资增长、消费转暖,实体经济韧性强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451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环比增长14.7%;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景气面继续扩大……一系列指标显示,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实体经济企稳回升,推动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需求恢复,生产企稳,出口强劲回升。300台设备批量交付,徐工挖掘机走俏北美市场;电动挖掘机成功出海,柳工在印尼、巴西引领挖掘机绿色转型……上半年,工程机械行业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共出口挖掘机51970台,同比增长72.2%。今年以来,世界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但是我国外贸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我国货物出口额同比增长13.2%。其中5、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1.1%、15.1%,较上月分别回升13.0、4.0个百分点,快速扭转4月份出口下降趋势,工业品出口强劲回升。6月份,六大出口地区中4个地区出口交货值增速加快,其中,上海出口交货值增速由5月下降17.7%转为增长25.9%,大幅回升43.6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有效实施,企业前期受抑制的产需加快释放。6月份,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4%,均升至扩张区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2%,企业信心继续回升。——聚焦升级,助力转型,投资快速增长。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稳步建设,隔海相望的广东中山市和深圳市连通在望;陕西西安,投资额达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计划年内正式投产;内蒙古、青海、宁夏,“东数西算”建设加快推进,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从图纸变为现实……大江南北,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受专项债加速发行的带动,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增速比1至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截至目前,全国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其中二季度新增基站近30万个,实现“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神州万里,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尽管下行压力加大,但升级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二季度新增700个,累计已超过3100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延伸拓展。——活力复苏,市场活跃,消费持续转暖。海南三亚,多家免税商店客流如织,“618”促销当日,三亚市4家离岛免税商城销售额突破1.2亿元;黄浦江畔,上海堂食恢复首日,到店餐饮线上交易额周环比增长达293%,城市“烟火气”徐徐升腾。民航单日旅客运输量由6月初的44.5万人次回升至100万人次以上,民航市场向好步伐加快。京东平台“618”促销期间,10分钟内,多家店铺成交额破亿元,家电成套购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0%……初步核算,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304868亿元,同比增长1.8%。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4.2%,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0.6%,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个百分点。企业信心坚定坚持创新、强链补链,实体经济后劲足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3个百分点。许多企业负责人和专家表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明确方向、扎实进取,一定把实体经济搞上去。——坚持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山西太原,由山西钢科公司TG800碳纤维制作的雪车,身量纤纤却能在冰上疾驰,一亮相便“吸粉”无数;安徽合肥,科大讯飞在半年内相继拿下4个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国际竞赛一等奖;江苏徐州,徐工机械研发出全球第一条起重机智能制造生产线……“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罗俊杰介绍,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锂离子电池、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小类行业增加值增速均在20%以上,新动能增长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将继续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聚焦工业母机、5G、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链,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抓好制造业,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两小时订单突破1万辆!7月4日,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新款车型一上市便成“爆款”。“我们正在加紧建设生产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工厂,预计下半年将正式投产。”重庆小康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付保宗观察到,上半年制造业投资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5个百分点。一些关键行业,如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超10%,为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聚焦重点、攻坚扶弱、协同共进,确保制造业回归合理增长轨道,同时推动人才、资金、要素向制造业聚拢,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付保宗说。——做优环境,让企业家心无旁骛干实业。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家心无旁骛干实业的最大助力。当前,各地方的营商环境“竞赛”仍在持续,以期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山东将小微、涉农、科创等领域的更多市场主体纳入金融辅导范围,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5%,为市场主体恢复发展添薪助力;陕西梳理公布全省中介机构清单和中介机构资质清单,严厉查处中介服务市场涉企违规收费问题,让纾困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效;广东启动一照通行改革,企业一次提交材料,完成一次身份认证,即可实现材料的同步流转、审批同步进行、证照及时发放,为投资兴业营造良好生态……“展望下半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然存在一定压力,但只要我们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落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就能推动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付保宗说。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25 |
教育部:严厉打击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问题 | |
教育部部署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暑期专项行动 严厉打击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等突出问题2022年暑期是“双减”后的第二个暑期,适逢“双减”工作一周年之际,为营造打击违规培训的高压态势,持续强化校外培训监管,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愉快、有意义的假期,7月20日至8月30日,教育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强化培训监管 守护快乐假期”为主题的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2年暑期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覆盖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聚焦校外培训机构较多的省会城市和群众举报投诉集中的重点城市。主要解决当前校外培训治理中存在的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严查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坚决打击一些机构和个人以“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研学旅行”等名义违规开展培训;坚决打击已压减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假注销、真运营”的情形。二是严查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行为,坚决打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特别是借暑假之机恶意涨价行为。三是有效化解群众“退费难”问题,“一企一策”指导培训机构妥善处理、加快化解学生及家长退费诉求;严格落实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要求,坚决避免由于无钱可退等原因造成“退费难”问题。另外,专项行动还部署各地同步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和培训材料的管理,做好培训机构安全检查和违规竞赛查处工作。专项行动要求,各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组织实施。要切实落实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压实属地责任,广泛动员街道、居委会、社区等力量,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针对群众举报、舆情监测等渠道反映的隐形变异违规培训问题,快速核查联动处置。要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切实巩固好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专项行动强调,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畅通举报渠道,并鼓励群众积极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督导”微信公众号举报平台及各地举报渠道,提供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共同打击校外培训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校外培训治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来源:教育部网站 |
|
2022-07-22 |
102家中央部门公开2021年度部门决算 | |
随着财政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陆续公布2021年度部门决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部门决算公开21日如约而至。据统计,共有102个中央部门同日“晒”出年度收支“账本”。查阅各部门决算“账本”发现,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内容包括部门概况、部门决算表、部门决算情况说明、名词解释4个部分。各部门均公开了收入支出决算总表、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等9张报表,涵盖部门收支总体情况以及财政拨款收支情况。“部门公开的一笔笔钱,对应着政府的一项项作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说,近年来,中央部门决算公开范围不断扩大,从不同层次更加全面展现部门各项支出情况,决算管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央部门绩效信息公开范围更广、力度更大,并首次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情况进行说明,进一步由“摆数字”转向“看效果”。在单位自评方面,今年随同中央决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的项目绩效自评表数量增长到586个,比上年增加93个。在财政评价方面,今年财政部对72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1.3万亿元;首次将中央本级基建投资项目、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等纳入评价范围;选择36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参阅,报告数量比上年增加7个。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表示,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强化绩效管理是必由之路。今年项目绩效自评结果、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公开数量进一步增加,体现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每年决算公开,“三公”经费备受关注。查阅中国工程院的部门决算,其2021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为105.14万元,支出决算为38.84万元,实际支出大幅减少。根据2021年中央决算,202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26.81亿元,比预算数减少25.06亿元,主要是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厉行节约,从严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以及客观因素导致部分因公出国(境)、外事接待任务未实施。中国人民大学政策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俞明轩表示,通过有效的开源节流,切实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就能把更多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近年来,从“要我公开”到“我要公开”,中央部门“账本”晒得越来越细,查阅也更加便捷。中央部门公开的决算信息除了发布在各部门官方网站外,公众还可以通过登录财政部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中央预算决算公开”专栏集中查阅。图为财政部网站“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来源财政部)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中央部门在公开决算后,还将督促、指导所属单位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公开单位决算。“今年是中央部门连续12年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性要求。”汪德华说,总体来看,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内容更为细化、越来越有针对性,成为构建规范透明的预算制度的重要环节,也将为地方部门决算公开起到良好示范作用。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2 |
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 | |
7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中国始终把青年看作推动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鼓励青年在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展现青春活力。希望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成为世界青年助力全球发展、全球共促青年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世界人民团结发出青年之声,为全球发展进步注入青春之力。习近平强调,各国青年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实际行动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当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促进青年发展、塑造共同未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2 |
上半年工业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长期向好基本面不会改变 | |
工业经济在4月份出现负增长之后,5月份实现由负转正,6月份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上方。7月19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传递出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田玉龙表示,今年上半年,工信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积极应对上半年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有力扭转了工业经济指标一度下滑的势头,工业经济呈现出明显的恢复增长态势,充分发挥了宏观经济“压舱石”作用。主要指标呈现四方面亮点田玉龙介绍,上半年工业经济呈现出以下亮点:一是从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来看,二季度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8.8%,比2021年增加1.4个百分点;二是从投资贡献来看,二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7.4%,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3.2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三是工业出口迅速由降转升,实现两位数增长。四是装备制造业快速回升,特别是6月份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装备制造业发力比较大,说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工业体系中的作用逐步体现。“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会改变,而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田玉龙表示,当前内外部压力比较大,特别是全球经济放缓、通胀高企,不可避免对贸易需求、全球供应链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影响,因此下半年我国面对的经济压力较大,环境也比较复杂。下一步,工信部坚持稳字当头,把提振工业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具体来看,一是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提振工业经济的系列政策要加快落地落实,支持各地政策措施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二是引导扩大投资消费需求;三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四是加大帮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特别是在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企业开展综合督查,使政策落地。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对于上半年工业经济恢复增长至关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表示,产业链供应链是工业经济的筋骨和血脉。3月份以来,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产业链供应链一度面临不少堵点卡点,导致部分工业企业停工停产。工信部把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工业稳增长的首要任务,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具体来看,一是聚焦重点区域,全力打通堵点卡点;二是聚焦重点企业,建立实施“白名单”制度;三是聚焦重点行业,促进上下游对接服务。搭建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建立汽车企业零部件库存小于3天的“红灯”预警机制、大宗原材料供应“红黄蓝”预警协调机制等,逐一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原材料供应、员工返岗、物流运输等问题。数据显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诉求5.4万余个,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包括2.25万家部省“白名单”企业在内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已实现平稳生产,有力支撑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产业链稳定是国内生产活动恢复和内循环畅通的基础,经济活动恢复带动就业和消费加快回暖。同时,生产供给恢复有助于保持物价整体平稳,产业链稳定对稳定经济大盘和稳定物价有着重要意义。“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产业链供应链日益畅通,工业经济迅速扭转了下滑态势,实现了恢复增长。目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的产能也全面恢复。”陶青称。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产业链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趋完善,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型,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大多数传统工业制造业,我国已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部分新兴领域的产业链正在逐步健全,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同时,我国产业链水平仍面临产业布局有待优化、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等因素制约。周茂华表示,在全球经济与产业链稳定性受到挑战的背景下,国内需要推动产业链恢复,聚焦补链强链,激发创新活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元器件等,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07-22 |
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八一”期间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队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传军政军民团结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引导广大军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汇聚起同心向党、携手奋进的磅礴伟力。结合庆祝建军95周年,广泛开展军地座谈、读书演讲、主题征文和影视展播等双拥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参观各类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场所设施,强化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组织全国双拥模范、“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代表参加相关庆祝活动,激励军民投身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火热实践,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团结奋进良好氛围。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主动了解驻军部队战备训练、建设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措施帮助解决。全力支持部队跨区机动、联演联训、科研试验等任务,搞好交通出行、安全警戒、军粮供应等保障,协助做好军事设施保护、群众损失赔偿等工作,助力部队练兵备战。常态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和专项慰问,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执行重大任务、驻边远艰苦地区和高原海岛部队官兵,为部队办实事、做好事,激励官兵卫国戍边政治热情。通知指出,各部队要结合实际创新拓展新时代拥政爱民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推动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积极为驻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就近就便为城乡低保对象、残疾人家庭、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排忧解难。持续巩固4100个部队定点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衔接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深化“八一爱民学校”、边境地区“惠民驿站”等援建行动,切实为民造福兴利。当前,我国部分地区进入汛期,有关部队要密切关注汛情,充分做好抢险救灾准备,遇有情况迅即行动,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知要求,军地各级要认真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依法维护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各地要集中办理一批随军家属落户、就业安置、子女转学入学等惠军事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特别是省会城市、驻军集中的地级市要按照全国双拥办年初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随军未就业家属专场招聘,帮助解除官兵后顾之忧。深入开展“关爱革命功臣、关爱烈军属”活动,走访慰问老战士、老同志、老支前模范和在乡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烈军属,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通知还要求,节日期间,各地各部队开展活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改进作风要求,做到安全顺利、俭朴节约、务求实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9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能力水平——“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进展与成效 | |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司法机关,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能动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中共中央宣传部18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进展与成效。7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依法惩治各类刑事犯罪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检察机关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使命。2013年至今年6月,检察机关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58万人,起诉1490万人。十年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来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云南孙小果案、湖南操场埋尸案、海南黄鸿发案……一批重大复杂涉黑涉恶案件的依法办理,有效震慑黑恶势力犯罪。2013年至2021年,检察机关起诉严重暴力犯罪从10.8万人降至5.9万人。童建明介绍,针对重罪持续下降、轻罪占比逐年上升这一刑事犯罪结构的明显变化,检察机关坚决贯彻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刑事案件不捕率、不诉率从2013年的17.9%和4.9%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9.2%和23.5%,检察机关起诉到法院前的诉前羁押率从2013年的61.1%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2.7%,司法文明和进步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更高需求就是检察工作努力的方向。检察机关依法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残害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犯罪;依法从严惩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犯罪,引导督促涉案人员主动退赔退赃,尽最大努力为人民群众挽回损失。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保护未成年人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一直以来,检察机关深入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2018年至今年6月起诉25.6万人。针对校园安全问题,2018年最高检向教育部发出“一号检察建议”。发出后,最高检联合教育部、各地检察机关会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抓好落实。今年上半年,起诉校园暴力和欺凌犯罪案件比2018年同期下降了84.6%。强制报告、入职查询等制度施行以来,检察机关认真落实通过强制报告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2800多件,推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740多万人次,解聘了2900多名有前科劣迹的人员。童建明表示,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检察机关坚持双向司法保护,既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的未成年人,也竭尽所能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检察机关对涉罪的未成年人,其中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坚持少捕慎诉慎押。同时,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也要管束到位,依法惩治不纵容。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公益诉讼是一项崭新的检察职能,是一项重大司法改革举措。2017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正式实施,确立了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表示,五年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益保护为核心,以诉的形式履行法律监督本职,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数量稳步增长,办案质效也不断提升。以人民为中心,解决民生难题。数据显示,五年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786万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4584万余吨,追偿生态修复、环境治理费用93.5亿元;督促查处、回收假冒伪劣食品约182万千克,查处、回收假药和走私药品约6万千克。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检察机关探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对涉企案件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同时,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一批涉案企业走上依法合规经营轨道,也警示潜在缺乏规制约束的企业遵纪守法发展。据了解,2020年、2021年,最高检接续部署开展两期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今年4月初部署全面推开改革试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相关案件2382件,取得了良好效果。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厅长张晓津介绍,近年来,检察机关深化涉企刑事案件诉讼监督,持续开展涉非公经济案件专项立案监督,控告申诉案件清理和监督活动。2021年5月,又部署专项监督试点,准予表现良好的民营企业社区矫正人员临时赴外地从事经营活动。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9 |
2022年上半年“扫黄打非”工作扎实有力推进 | |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18日通报2022年上半年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开展情况:全国累计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820余万件,处置网络有害信息1000余万条,查办“扫黄打非”案件5200余起。据介绍,今年以来,“扫黄打非”部门着力开展专项整治,严打各类非法有害出版传播活动,扫除淫秽色情低俗等有害不良信息,大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目前,网络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公安、工信、网信、文旅等部门扎实推进网络社交平台有害信息等专项整治,深度清理聊天软件、网络群组、评论区中的淫秽色情等信息,压实社交平台主体责任。新闻出版、文化执法等部门深入开展电商平台销售非法出版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法经营等活动。案件查办工作成效明显。各地“扫黄打非”部门对一批知名互联网平台登载法律法规禁止性内容等行为作出行政处罚,督促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对违法违规账号进行处置。坚持端窝点、打团伙、断链条,深入查办北京朝阳赵某某等人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江苏盐城“Huluwa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辽宁鞍山马某某等人传播淫秽物品案、河南商丘“麻豆传媒”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等一批刑事大案要案,坚决严厉打击传黄贩黄犯罪活动。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扫黄打非”部门在“开学季”“4·23世界读书日”“六一”等时间节点,组织出版物市场、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涉未成年人上网环境等执法检查,开展对网络游戏企业落实网络防沉迷措施情况专项检查,查删网上涉欺凌暴力等有害信息,严格查缴网下涉嫌含宣扬不良价值观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及文化产品,取缔关闭涉嫌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网站和应用近4300个。同时,各地加强“护苗”宣传,广泛开展“绿书签行动”,举办普法宣讲、网络安全授课等活动3万多场,引导青少年绿色阅读、文明上网。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