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风暴来袭,数字经济投资或将迎来十万亿规模市场 |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各国竞相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前,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规划》指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另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近四成。有机构指出,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引擎,“十四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在十四五规划中的远景中预测,数字经济到2025年,预计占GDP比重达到10%,意味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会达到10万亿级别的市场。 数字经济是什么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比较宽泛的概念,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要素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在制度环境方面包括数字经济的法规规范、规划计划等。数字经济是服务经济一个部分。数字经济将数字技术和规则应用于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之中,从而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提升生活活动的质量、促进管理水平进步、增加社会福祉。数字经济能自成一个行业体系。数字经济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去改善经济环境、参与经济活动、创新经济模式、发挥经济动能,形成一个自我完备的运行体系。它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互动迅速增长,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数字经济有哪些特征具有时空突破性。数字经济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撑,数据可以突破区域和时间限制,沿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转移和被上传下载,被不同的群体和个人使用,完全突破了任何传统生产要素的流动限制。可以全时域运营。现代网络技术可以便捷收集、整理、分析各个主体的数据,进行类别分析后提供给不同的市场主体。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经济节奏大大加快,促进了市场效率。具有产业融合性。数字经济必须服务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并通过自身的优势整合其他产业和生产要素,进而融合于其他产业和提升要素的生产率,是其他产业发展和各种资源高效配置的助推剂、融合剂、催化剂、增效剂。具有经济外部性。数字经济在服务其他经济形态发展过程中,自身不断强大,只要在规范的法规约束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会从中受益,为整个社会带来一个正向的外部性。科技成长赛道元宇宙多主线迎新机数字经济大潮下,国内科技巨头们纷纷推出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腾讯借助云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产品如腾讯会议等,高效连接B端和C端,助力实体经济模式创新和企业数字化进程;京东利用“数智物流”为供应链注入活力;美团基于数字化平台助力小店经济和农鲜直采发展;微美全息打造以数据驱动、平台支撑为特征的产业元宇宙平台,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建设;拼多多通过AI(人工智能)、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百度则全面赋能“金融+科技”数字与智能化变革。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元宇宙风盛行、数字经济的浪潮兴起,微美全息(WIMI.US)目前拥有全球领先的全息平台,并且众所周知被誉为“元宇宙全息AR第一股”,其专注于全息云服务,主要聚集在车载AR全息HUD、3D全息脉冲LiDAR、头戴光场全息设备、全息半导体、全息云软件、全息汽车导航、元宇宙全息AR/VR设备、元宇宙全息云软件等专业领域,覆盖从全息车载AR技术、3D全息脉冲LiDAR技术、全息视觉半导体技术、全息软件开发、全息AR虚拟广告技术、全息AR虚拟娱乐技术、全息ARSDK支付、互动全息虚拟通讯、元宇宙全息AR技术,元宇宙虚拟云服务等全息AR技术的多个环节,这是一家全息云综合技术方案提供商。当元宇宙来袭,微美全息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早早地开始布局其中,不仅设立了元宇宙事业部,同时还申请了元宇宙商标,现如今数字经济大潮,微美全息助力其中,全力推动新兴产业,上演数字经济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投资机遇方面,华安证券分析,“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将在投资、消费、贸易三大领域继续全面发展,尤其以数字投资中硬件为主向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服务转变、消费中数字化消费潜力进一步挖掘以及贸易中数字交付规模扩大为主要重点。《规划》更是从经济结构转变上指明了努力方向,有望成为科技成长赛道投资中期视角前瞻性指引。短期来看,《规划》重点聚焦的新兴领域,将给“新公司”从0到1的突破带来支持,也会出现阶段性主题投资机会,特别是“专精特新”相关公司,可能享受一定的估值溢价。中期视角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基础设施方面关注结构性升级和补短板,如F5G(第五代固定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供需再平衡、云网融合、“通信+空间”基础设施、“通信+新能源”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关注“老树新花”机遇,关注具有更深厚的技术底蕴积累和稳健基本面的老牌计算机公司;三是数字产业化关注新赛道新机遇,建议关注高端逻辑芯片类、核心环节半导体设备类、半导体材料类及高端工业装备类、元宇宙科技公司、生物科技类龙头公司。有投资人士表示,数字经济长坡厚雪,有望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应密切关注行业变化和龙头公司发展步伐。踔厉奋发行致远,笃行不怠启新程。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量子咨询 |
2022-01-19 |
北京丰台正形成数字经济集群发展态势 |
近日,北京丰台区发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园区,中关村丰台园东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标杆园区,在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首都商务新区初步形成数字经济集群发展态势。据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育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在数字金融、智能制造、卫星互联网、数字文化、数字消费等细分领域培育15-20家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健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基本实现5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四通八达四底座”的信息化体系加速构建,初步建成“云网边端完备、体系架构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拓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在交通、政务、教育、健康医疗、环保、城市治理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基本形成良性运转的数字社会生态。据悉,日前,北京市丰台区正式印发了《北京市丰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丰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上,具有空间、交通、产业政策、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等特有优势,特别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的内在发展需求,丽泽新兴现代科技金融产业的快速崛起,都将为构筑丰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撑。据了解,《行动计划》将通过实施八大行动,加快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筑底行动,加快5G、千兆固网等网络设施覆盖,推进各类算力设施建设布局,构建立体化数字安全防护设施。数字产业化培育强基行动,加快培育数字前沿产业,全面布局空天信息产业。产业数智化升级打造行动,加速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融合型产业。数字金融创新示范行动,推进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聚一批金融科技平台与企业。数字文化融合拓展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挖掘文化旅游数字化潜能。数字生活互联共享行动,推动商业消费场景数字化升级,壮大新型数字消费供给,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数字治理高效赋能行动,协同打造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级,加快开放城市应用场景。数字生态要素优化行动,开发利用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引育,完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据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介绍,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疫情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丰台区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数字金融、新一代互联网、新零售、智慧教育、智慧家医等新业态,引导头部企业发挥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布局新赛道、拓展新业务、探索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2022-01-19 |
数字经济如何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
网上在线就诊,刷脸进出小区,无人驾驶运送乘客……数字经济正逐渐走向百姓日常生活,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月1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立法拟针对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这一江苏转型发展关键增量提供法治保障。省工信厅等八部门也联合研究制定《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力打造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首席数据官”“数字货币应用”,江苏特色的技术创新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2020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4万亿元,居全国前列。据初步预算,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为10.3%左右,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为把握好这一关键增量,《条例》针对我省数字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企业数字化转型慢等状况,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关键内容进行了谋篇布局。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卜安洵接受《科技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在目前的时间点推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内容上博采众长,也体现出江苏特色。“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江苏把数字技术创新放在首位且是独立成章,这是其他省份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里所没有的。”在卜安洵看来,江苏将数字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是精彩的一笔。“从逻辑上讲,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提升的第一要素,数字经济靠数字技术引领。”卜安洵表示,目前我省数字技术市场还处于大量学习和引用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引用过程中还要追赶创新。此外,《条例》中提到的“首席数据官”和“数字货币应用”等也是江苏特色的技术创新。为不断提高企业数据战略意识,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早在去年9月,江苏就启动了推行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并公布了第一批CDO制度试点企业,力争在全省建立起一支核心数字化高级人才队伍,激发数字经济潜力。在红豆集团工业互联网公司总经理奚峰看来,首席数据官制度执行后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集团有了首席数据官后,数据处理工作从以往局部整合向‘大整合’方向过渡。”奚峰说,实行CDO制度后,相关联的服装类别数据要在整合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在一个月内推出了供内部全部门(子公司)使用的业务数据模型库。苏州是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去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加速推进应用落地,在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完成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用起来特别方便。”苏州市民张晓敏高兴地告诉记者。近日,记者在苏州市相城区发现,区内饭店、自助饮料机等很多地方都有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市民对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有了亲身体验:不要手续费,支付更安全。深刻理解“数字新基建”,让“智慧城市”动起来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鉴于此,《条例》明确,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新建、改扩建的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提出了统筹考虑基站站址部署需求。卜安洵解释,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融合产业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等。“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自身产业特点是生产型多、消费型少,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制造产业链中设施设备或核心部件、材料等,因此基础设施在江苏尤为重要,这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卜安洵分析称,《条例》对基础设施先做规划,再做量化;江苏信息软件业如南京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应向算法名城或算法大省方向努力,要围绕智能数据模型创新和优化,配套搭建更多的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时代,全城“一张网”的趋势愈发明显。“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包含静态的事物,还包括很多动态内容。在数字经济的视野下,人和物实际上都会成为数据。如何能让这些数据有效地联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精细化管理。”江苏省法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徐珉川举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区都做到了精细化管理,一旦发现确诊病例,有效利用大数据的支持,短时间内筛选出可能存在感染的人群。“‘数字新基建’其实就是把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安全保障和权益侵害等全流程纳入到体系化的治理路径中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治理的重要助力和支撑。”徐珉川表示,全城“一张网”不单单意味着数据在某一范围、某一领域的“小流通”,而是指在全平台、全领域的“大共享”。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部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就成为了推动实现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的先决条件。日前,南京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开创人工智能“一中心四平台”的“南京模式”。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上线的基于昇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规划了200P算力,本阶段建设40P算力,未来将全面支撑南京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数字经济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华为等企业在江苏积极参与IPv6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工作,联合产业各方发布《江苏省IPv6+融合创新发展倡议》,助力江苏全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通过采用华为IPv6+超大带宽智能无损的网络,南京市支撑起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金台咨询产业与数字深度融合,才是真正的“数字方舟”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巨大潜能还未完全释放出来,而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为发展新路径。围绕这一大方向,《条例》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出了明确规定。“到了后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深度融合。”卜安洵举例称,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南钢集团本身是制造业,但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样亮眼,也成立了自己的数科技术公司服务生态企业。再如苏交科集团在交通领域数字化领先发展,也具备了向外部生态市场数字赋能的能力。所以在部分标杆企业层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已经逐步融合了。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的深化,必然是数据资产化和运营智能化,这样它跟数字产业化的演变就结合在一起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加速融合也意味着新的产业生态结构的产生。因而需要对依托“产业链”的政策部署做出相应的预调整,不能再机械地以不同产业链来规划和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产业新生态可分成基础层、平台层、创新层等,每一层应有发展定位,每一层可以推动集群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我省传统的13个产业集群,而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群,以及数字工业、数字农业、数字文化等应用集群。”卜安洵建议,《条例》可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关键产业生态做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不仅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在无形中改写着各行各业。例如,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业看似科技含量不高,数字化困难,但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看来,具有百年历史的棉纺织企业也可以成为一艘“数字方舟”。“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业只有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才能跟上国际节奏。早在2000年,公司就通过智能设备的更新与老设备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实现产品自动传送。”周晔珺说,近年来,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产量最高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不合格率降低25%。在苏州昆山沪光汽车线束智能生产车间的两块电子显示屏上,生产线的产量、良品率、开机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企业线束生产的各项工序早已实现自动化。近年来,通过5G等技术的应用,企业生产制造设备的数据实现了实时采集,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该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周晔说:“通过智能化改造,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了50%以上,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效率得到稳定提升。” |
2022-01-19 |
“十四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正在成为重塑各国经济竞争力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重要抓手,纷纷制定出台战略和规划,加快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把握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和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移动支付、视频直播、远程会议、智慧物流等竞相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同行业、区域、群体间“数字鸿沟”尚未弥合,数据资源价值潜力有待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迫切需要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革。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聚焦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科学把握国内外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前瞻性布局要求,凝练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蓝图。 明确总体目标《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总体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公平竞争、安全有序,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从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治理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总体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到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在分项目标方面,《规划》围绕数据要素市场、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5个方面分别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数达到6000万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6万亿元、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达到8亿等。 落实重点任务 《规划》紧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安全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IPv6和5G网络建设,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新型网络,推动5G商用和规模化应用,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云网协同发展,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日益凸显。《规划》提出,要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按照《规划》的要求,要加快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要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我国工业生产场景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从而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未来,要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自主供给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开发者平台等新型协作平台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新业态发展。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公共服务数字化是实现利企便民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规划》从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强调要打造数字产品服务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完善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边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可以预期,《规划》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2022-01-19 |
全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业务工作会暨 工业互联网标识推广应用交流会召开 |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精神,总结2021年全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工作、部署2022年工作计划,1月18日,省工信厅组织召开全省条线业务工作会暨工业互联网标识推广应用线上交流会。会上,中国信通院工物所南京运营中心主作2021年标识解析工作情况交流,省工信厅信息基础设施处通报了2021年工作、部署了2022年工作。徐州、泰州、溧阳市工信局分管领导分别作了标识推广应用攻坚行动工作交流。华芯智联、中汽创智、国钥云、大华精密作了标识应用经验分享。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常如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常如平在讲话中肯定了2021年我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指出,2022年要围绕《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十四五”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推广、5G+创新应用三大行动,全面提升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一是组织电信、广电网络运营企业制定年度建设投资计划。重点推动全省5G、千兆光网、5G+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解析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项目清单化、跟踪月度化。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内外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IPv6规模部署,拓展“企企通”创新应用,统筹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持续夯实标识解析产业基础。启动“1+1+1+30+30”生态三年培育行动,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参与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测试验证实验室和实训基地。联合中国信通院按月开展标识线上线下交流培训,发现典型面上推广,培育一批标识融合应用软硬件服务商。三是组织实施5G应用“领航”行动计划。组织引导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电信运营企业合作推动5G深度融合应用,打造3个以上5G全连接工厂,培育5个以上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每季度发布5G建设应用为重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动态。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省工信厅相关处室,省市电信、移动、联通相关负责人,各设区市工信局分管局长、二级节点运营企业负责人等400余人在13个分会场参加会议。文章来源:江苏省工信厅_图片新闻 |
|
2022-01-19 |
刚刚!北京经开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
1月18日上午,北京经开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将全力打造北京经开区生命大健康领域创新产业集群,完善北京经开区创新生态环境,有力推动北京经开区中医药健康产业建设,同时,北京经开区将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全面实施发展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北京经开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各自优势,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院内制剂产业化、医疗健康合作、人才与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为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谷晓红、徐安龙,北京经开区领导王少峰、梁胜、郑海涛等参加。△在仪式进行前,与会人员听取北京经开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全面战略合作情况汇报。仪式进行前,与会人员听取了北京经开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全面战略合作情况汇报,双方围绕携手推动校企合作,促进完善产业化布局,以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跃进发展展开深入交流。△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徐安龙出席活动并讲话。徐安龙表示,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北京经开区已经形成了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做好更深层次服务保障工作,要加快推动平台各项工作快速落实,形成协同发展机制;要做好产品引领,依托企业优势,形成优质科研项目转化落地;要加快技术创新,打造中医药产业生态;要促进人才创业,形成基地培养模式;要加强国际展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中医药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谷晓红出席活动并讲话。谷晓红对北京经开区一直以来给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说,志同道合才能成事,经过多年的合作,双方感情基础深厚、前期工作畅通,为区域产业发展和中医药诊疗服务做出了众多成绩。希望双方的合作能坚持“医药并重、医工结合、医文传承”的原则,力争在中国医学发展、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等方面形成创新集群,打造一个校企合作、政校合作的新典范。△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梁胜出席活动并讲话。梁胜表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是北京经开区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有深厚的发展基础,北京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全力当好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服务管家,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中医药发展。希望双方能不断加强中医诊疗装备和诊疗服务的提升,着力加强中医药国际人才队伍建设,塑造中医药发展新优势,利用企业资源,推动中医药参与国家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探索中医药重大工程建设。△北京经开区工委书记王少峰出席活动并讲话。王少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研究中医药产业发展,弘扬中国健康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希望双方合作有办法,围绕平台、产品、技术、人才和国际展示建立合作模式,结合各自职责和特长,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同时,希望双方合作要有成果,各部门要提前谋划、进一步聚焦,形成年度可推进、可检查、可考核的工作责任,让创新产品尽快落地。要持续为北京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北京经开区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经开区深度融合,共同谱写产教融合发展新篇章。△在北京经开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班子的现场见证下,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在北京经开区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领导班子的现场见证下,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协议后,北京经开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将就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院内制剂产业化、医疗健康合作、人才与学术、国际合作等七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文章来源:百家号·北京亦庄官方发布 |
|
2022-01-19 |
京津冀: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河北张家口的清洁能源将帮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冬奥会开幕在即,北京与河北立足优势互补、加强协同,在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载体。围绕共享冬奥机遇、共谋区域发展,这场在我国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采用两地三赛区的区域发展模式,集中展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巨大潜力。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京津冀三地正从“相加”到“相融”,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产业发展:转移与承接2017年,在北京大红门售卖服装的东北小伙程英随北京批发市场的“迁移潮”来到河北沧州,意外地迎来了生活的“春天”:拥有了自己的小型服装加工厂,买房落户,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和老人赡养问题。从北京到沧州,程英的迁移之旅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布局的再优化。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由此成为京津冀三地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三省市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也逐步明晰起来,即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对各地产业做“加减法”。于北京而言,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做减法,但腾挪的空间为高新技术的入驻和壮大提供了更多资源和便利,是做“加法”。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北京在2021年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差异化、联动化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北京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进制造、数字资源优势,以氢能、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加速科技赋能津冀传统产业,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广袤的环京区域围绕做好“承接”大文章,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并推动形成三个发展圈层。第一个是依托北京向外50公里左右的环京周边地区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将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固安、保定涿州、天津武清等周边地区发展协作,促进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产业链就近配套;第二个是依托北京向外100公里到雄安、天津打造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围绕疏解和承接功能,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第三个是依托北京向外150公里到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城市打造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人行天津分行、人行石家庄中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一是增进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为实体经济融资赋能。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工信部门等启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工作,以数据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助力优化三地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二是深化外汇管理政策协同,激发区域开放创新活力。以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为契机,三地外汇管理部门签署《外汇管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部分先行先试政策在三地互通共享。三是建设高质量冬奥支付环境,为国家重大标志性活动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持续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金融支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21年12月,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门发布“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该计划是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门、商业银行首次推出的区域性金融协同产品,旨在加强京津冀金融与产业的协同,优化区域产业链信贷营商环境。根据该计划,三地人民银行通过单设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工信部门通过提供产业链、核心企业名单,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便捷的融资服务。目前,三地人民银行共设置125亿元货币政策资金额度,支持京津冀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同时聚焦雄安、北三县、张家口、通州、武清、宝坻、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鼓励经办银行综合考虑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和所处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性等“链”信息,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首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并综合运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上下游企业。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金湖公园北侧,一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雄安·容东智慧体验中心。这栋充满未来感和现代感的三层建筑应用了大量数字展示技术,外墙顶部安装的裸眼3D大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将“未来之城”作为标签的雄安新区,在方方面面都注重彰显自身的科技感。随着一批前沿技术在雄安新区陆续落地,新区的科技创新氛围越发浓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加快形成,京津冀三地围绕北京、天津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河北可开发空间大、区域产业链条相对完备的优势,按照“北京创新、津冀转化、区域联动”的思路,破除了制约协同创新的多重壁垒,建设了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实力大幅提升。为进一步夯实三省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京津冀谋篇布局,确保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北京锚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核心功能,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通过加强与河北雄安新区创新协同、推动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布局基础研究等举措,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天津、河北均强调要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与北京在科技创新层的对接,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其中,天津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互动,建立京津冀科技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等共享机制;河北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促科技成果在河北的转化推广,提高河北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成色”。向好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对跨区域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应要求。京津冀三省市金融业在加强集团内部协同、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借助北交所在2021年开市的“东风”,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署协议,有针对性地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张北丰富的风能为北京“绿色办奥”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从送得出到用得上,“绿色办奥”的背后是打通电力生产、交易、使用各环节的机制突破和技术创新,编织出一张囊括发电、输电、用电、电力交易组织等在内的无形绿电交易“网”。这张耗时数年的“绿色电网”不止兜住了京津冀发展的生态建设,更是区域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石。京津冀三地统筹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京津冀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标准制定等举措,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河北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加快生态修复,涌现出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让百姓吃上“生态饭”。如今,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京津冀三地深化绿色发展,同时注重突出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融合。北京在2017年就发布了《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人行天津分行出台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十条举措,着力打造绿金品牌,绿色租赁更是成为天津绿色金融的特色和优势。以蓝绿为发展底色的雄安新区重视做好“绿色文章”,创造性地将市场化融资模式应用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推动设立“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同时以开展“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核心,构架“可测量、可监控、可报告”的雄安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开展绿色积分管理。河北银保监局印发《关于银行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指导意见》,坚持有扶有控,严控“高碳”行业投放,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重点支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雄安新区建设。进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三地同握一支笔,共绘协同发展宏伟蓝图。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
2022-01-19 |
任世强赴北京市通州区参加京冀产业协同发展座谈会 | |
1月14日,京冀经(工)信部门联合北京市通州区、廊坊市北三县,共同举办京冀产业协同发展座谈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彭雪海,北京市通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国斌等负责同志参加座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任世强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围绕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产业一体化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座谈。廊坊市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及相关园区负责同志介绍北三县产业发展方向及空间规划,北京市通州区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同志介绍城市副中心产业定位及未来产业规划。京冀经(工)信部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北京市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机遇,要共同推进都市制造业向北三县延伸布局。要充分利用北京市品牌创新资源,发挥河北省产业基础优势,以拓展增量为重点,协同构建食品、医药、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链,联合制定细分产业规划,联合开展产业招商,共同探索协同生产工厂、无工厂制造商等产业合作新业态、新模式,共建产业园区。要引导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对河北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共同构建京冀现代产业体系。双方还研究了2022年工作任务清单。 任世强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展是目的,协同是手段。北京市产业发展空间在河北省,北京市制造业离不开河北省战略纵深和服务配套。无论从产业链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城市安全运行角度考虑,京冀产业统筹规划、整体布局,对区域经济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统筹指导下,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规划》编制实施为契机,两地联合制订实施方案,明确各自产业布局,争取体制机制、产业政策新突破。任世强强调,北京市创新能力强,河北省产业应用场景多,双方互补性强,赋能要从工业设计、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入手,共同构建试点示范园区,发挥“揭榜挂帅”“赛马”创新机制优势,帮助河北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共同构建都市制造产业体系,对北三县是巨大发展机遇,北三县要统筹谋划、错位竞争,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上与通州区形成梯次延伸,实现融合发展。厅对外经济合作处、装备工业处、消费品工业处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文章来源:装备工业处 |
|
2022-01-19 |
北京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
近年来,北京市立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着眼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优化服务等手段,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高端供给,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已呈现高端智库资源优势突出、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平台赋能水平显著提升等特点。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 《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 “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披露,北京市将全面实施供给质量提升三大行动、产业集群培育三大工程,到2023年,北京将建设成为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工业软件创新高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高地、工业互联网安全服务高地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地。届时,北京市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行动计划对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出了多项目标:突破一批工业软件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在重点行业基本可用的国产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形成10个以上面向重点行业的国内一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5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形成50个以上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产品,培育5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络安全企业。供给质量提升行动为达到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工业软件 “突破行动”、工业互联网平台 “增能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安全 “铸盾行动”三大供给质量提升行动。行动计划提出,突破工业软件技术短板。重点加强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计算机辅助工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和 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攻关项目的组织策划,争取国家和部委有关重大专项工程支持,推动突破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求解器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技术瓶颈;针对工业大数据、微服务框架、低/无代码开发平台等关键技术构件,发挥开源社区 “开放共建”优势,汇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打造 1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软件开源社区。在工业互联网平台 “增能行动”中,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基础。加强平台关键技术供给,突破云原生、工业智能算法、工业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支持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国内领先的开发者社区。鼓励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等与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面向集成电路、汽车、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孵化培育10个国内一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随着工业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对于传统意义上相比封闭的工业系统,旧的安全漏洞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各种网络攻击和安全威胁中,这就对工业互联网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挑战。为此,行动计划提出,积极对接安全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支持网络安全企业、工控安全企业等布局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加大入侵检测、边界防护、协议分析、行为分析、安全审计、容灾备份、态势感知等工业互联网安全产品的研发力度,形成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技术产品。产业集群培养工程除此之外,行动计划还提出产业集群培养三大工程,分别是市场主体壮大工程、新基建夯实工程和产业生态营造工程。行动计划提到要培育工业互联网专精特新企业。按照服务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特定场景,筛选一批掌握关键技术,成长性好、专业竞争力强的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储备库。推动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接金融机构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特定金融产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工业互联网领域中小企业,形成对企业创新、创业、成长的长效支持机制。行动计划还提出深化京津冀协同。建立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成立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作组。加大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供给力度,引导三地工业互联网企业建设开放共享的工业APP、微服务等解决方案资源池。打造一批典型优秀案例并全面推广,推动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京津冀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进三地行业龙头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构建面向汽车、氢能、医药健康等行业的产业链数字地图。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
2022-01-19 |
上海科创集团:绘就科创产业投资版图 | |
2021年8月23日,普冉半导体科创板上市;11月12日,安路科技科创板上市;11月18日,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龙头盛美上海在科创板上市;12月28日,南模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A股模式动物概念第一股;2022年1月11日,和元生物科创板IPO注册获得证券会同意;1月14日,翱捷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2021年以来,这份名单中还有和辉光电、霍莱沃、微创机器人、盛剑环境、格科微、珠海高凌、巨一科技、复旦微电、皓元医药……这一系列上海先导产业企业发展壮大的背后,都离不开上海科创集团的资本助力。上海科创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傅红岩在南模生物上市仪式上表示,2001年起,上海科创集团即投资南模生物,风雨同舟二十载,是南模生物最早、最坚定、最长久的支持者。对上述上市企业的支持,是上海科创集团深耕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缩影。目前,上海科创集团在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领域累计投资430余个项目,其中集成电路产业累计投资188个项目;生物医药累计投资167个项目;人工智能累计投资83个项目。以产投塑造产业发展生态2001年起,上海科创集团即投资南模生物,目前是南模生物第一大机构股东;翱捷科技设立时,浦东科创集团是发起股东之一,目前与上海科创集团合计为翱捷科技第二大机构股东;安路科技在企业发展最困难的关键时期,上海科创集团对其伸出了援手。与市场化创投机构不同,上海科创集团对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的投资,一直定位为创新资源整合者和产业发展塑造者。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上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已成为上海重要产业,上海科创集团前身之一的上海创投即发起设立基金,投向集成电路产业,主打科技成果转化。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总经理陈刚回忆,彼时半导体产业在欧美属于较为成熟产业,毛利率逐步下降,部分产业转向中国。2017年,上海科创集团发起设立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规模达285亿元,再次加码投资集成电路产业。浦东科创集团总经理朱云这样阐述产业投资的理念,把每个产业的细分行业全部列出来,填空式投资,等把空都填满了,产业链也就塑造完整了。在一个倒三角的集成电路产业金字塔投资结构图中,从下到上分别为材料、设备、设计、封装和应用SOC,再细化至50个行业,逐一填空。通过直投+参股基金投资,近30年来,上海科创集团持续深耕集成电路产业,合计投资188个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布局。其中,芯片设计领域,自2000年开始,上海科创集团直接投资了晶晨、普冉、芯原、兆芯、芯和、展锐、翱捷、芯和、思尔芯等企业,此外还通过参股基金投资了华虹集成电路设计、聚辰等企业;芯片装备领域,自2004年起,先后投资了中微、上微、盛美等企业;芯片材料领域,自2001年起,先后投资了新傲、中欣晶圆、芯元基、源归等企业,通过参股基金投资了上海磁宇和硅产业集团;芯片制造领域,自2004年起先后投资了宏力半导体、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华力一期、华力二期、中芯南方、中芯东方等企业。整合创新资源赋能所投企业随着在产业链投资的企业成规模,上海科创集团又在考虑如何让投资链条中的企业发生化学反应,做创新资源的整合者。同样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从最初的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设备、材料到封装,每一块芯片的制作需要数百上千个工序,只有凝聚起产业链上众多企业协同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中国芯的突破。上海科创集团希望,在其塑造的集成电路投资生态圈里,芯片设计企业既可以找到上游的工具企业,也可以对接下游的生产企业,形成和谐的产业链生态。为此,上海科创集团依据自身优势,链接各方资源,持续赋能所投企业。芯和半导体是国内EDA、滤波器行业的领军企业。2019年,浦东科创集团正式投资芯和半导体,并通过浦东半导体的产业布局优势,吸引芯和半导体正式落户浦东张江。“浦东科创集团给我们牵线了很多产业链上下游的客户。”芯和半导体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代文亮表示,“浦东科创集团深耕半导体产业已久,投资链条较广,对于公司的核心业务——EDA基础工具来说,浦东科创集团为我们打开了众多半导体客户的大门。”投资南模生物后,上海科创集团即积极为其导入资源,在南模生物的模式动物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后,为其引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方和新投资方,帮助公司形成产业链间的良性互动;科创板上市前,上海科创集团深度参与上市方案设计,从国资确权、专利技术归属、券商推荐、辅导备案到过会注册阶段提供全程支持。此外,整合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的设备搬入中芯和华力重点产线;通过牵线搭桥,使得盛剑环境的设备首次在华虹、华力、和辉等企业得到了全面应用……除以多种载体投资赋能创新企业外,上海科创集团还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提供增值服务。比如,依托上海市财政融资担保资金、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渠道,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依托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IC产业IP交易、IP产品数据库交易等知识产权服务等。未来持续加强先导产业投资布局傅红岩表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对我国未来产业革命、社会生活、国家综合竞争力等均具有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上海科创集团仍要继续保持定力,继续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目前,上海科创集团在集成电路制造、装备、设计等领域,投入力度较大,形成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在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链仍需突破的关键环节,包括:EDA、重点装备材料、CPU、高位MCU、MEMS传感器等领域的投入,还有待加强。据悉,上海科创集团将聚焦上海集成电路领域重点材料、装备等薄弱环节,设立新的培育机制。同时,继续通过产业基金等方式,保持并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投资的持续性,还将依托各类政策性、市场化母基金,吸引、聚集社会资本投向集成电路产业,培育一批前瞻领域中的优秀企业。“生物医药方面,一些核心领域国内最好的企业相当于千吨级,而国外已达到航母级,差距有多大?”傅红岩表示,“未来将利用国有创投的资源和优势,聚焦布局原料药抗体、高端医疗材料等生物医药赛道。”未来,上海科创集团将全面加强重点先导产业领域的投资布局,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以及浦东新区重点发展的六大硬核产业,瞄准硬科技赛道,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打响上海科创和浦东科创、海兴资本和海望资本的“2+2”品牌!文章来源:经济网 |
|
2022-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