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河北张家口的清洁能源将帮助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冬奥会开幕在即,北京与河北立足优势互补、加强协同,在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载体。
围绕共享冬奥机遇、共谋区域发展,这场在我国重要历史节点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采用两地三赛区的区域发展模式,集中展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巨大潜力。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京津冀三地正从“相加”到“相融”,跑出协同发展“加速度”。
产业发展:转移与承接
2017年,在北京大红门售卖服装的东北小伙程英随北京批发市场的“迁移潮”来到河北沧州,意外地迎来了生活的“春天”:拥有了自己的小型服装加工厂,买房落户,解决了孩子上学问题和老人赡养问题。
从北京到沧州,程英的迁移之旅体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布局的再优化。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由此成为京津冀三地推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三省市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也逐步明晰起来,即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一“牛鼻子”,对各地产业做“加减法”。
于北京而言,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做减法,但腾挪的空间为高新技术的入驻和壮大提供了更多资源和便利,是做“加法”。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北京在2021年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差异化、联动化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北京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进制造、数字资源优势,以氢能、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加速科技赋能津冀传统产业,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广袤的环京区域围绕做好“承接”大文章,推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并推动形成三个发展圈层。第一个是依托北京向外50公里左右的环京周边地区打造环京产研一体化圈层,将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固安、保定涿州、天津武清等周边地区发展协作,促进北京“摆不开、放不下、离不远”的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产业链就近配套;第二个是依托北京向外100公里到雄安、天津打造京津雄产业功能互补圈层,围绕疏解和承接功能,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第三个是依托北京向外150公里到保定、唐山、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城市打造节点城市产业配套圈层。
2021年以来,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人行天津分行、人行石家庄中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多个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一是增进区域信用信息共享,为实体经济融资赋能。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工信部门等启动“京津冀征信链”建设工作,以数据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助力优化三地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二是深化外汇管理政策协同,激发区域开放创新活力。以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为契机,三地外汇管理部门签署《外汇管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积极探索部分先行先试政策在三地互通共享。三是建设高质量冬奥支付环境,为国家重大标志性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为了持续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金融支持,不断提升金融支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2021年12月,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门发布“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该计划是三地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门、商业银行首次推出的区域性金融协同产品,旨在加强京津冀金融与产业的协同,优化区域产业链信贷营商环境。根据该计划,三地人民银行通过单设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工信部门通过提供产业链、核心企业名单,支持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便捷的融资服务。目前,三地人民银行共设置125亿元货币政策资金额度,支持京津冀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同时聚焦雄安、北三县、张家口、通州、武清、宝坻、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鼓励经办银行综合考虑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和所处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重要性等“链”信息,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首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并综合运用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上下游企业。
科技创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
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金湖公园北侧,一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这就是雄安·容东智慧体验中心。这栋充满未来感和现代感的三层建筑应用了大量数字展示技术,外墙顶部安装的裸眼3D大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将“未来之城”作为标签的雄安新区,在方方面面都注重彰显自身的科技感。随着一批前沿技术在雄安新区陆续落地,新区的科技创新氛围越发浓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加快形成,京津冀三地围绕北京、天津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河北可开发空间大、区域产业链条相对完备的优势,按照“北京创新、津冀转化、区域联动”的思路,破除了制约协同创新的多重壁垒,建设了一批协同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实力大幅提升。
为进一步夯实三省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制度基础,京津冀谋篇布局,确保在“十四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北京锚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核心功能,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通过加强与河北雄安新区创新协同、推动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需求布局基础研究等举措,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天津、河北均强调要通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强与北京在科技创新层的对接,重点推进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其中,天津在《天津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进科技创新政策协同互动,建立京津冀科技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等共享机制;河北印发《河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河北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促科技成果在河北的转化推广,提高河北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成色”。
向好的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对跨区域金融服务提出了相应要求。京津冀三省市金融业在加强集团内部协同、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借助北交所在2021年开市的“东风”,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区域科技创新。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签署协议,有针对性地服务好“专精特新”企业。
绿色发展: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坝上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张北丰富的风能为北京“绿色办奥”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从送得出到用得上,“绿色办奥”的背后是打通电力生产、交易、使用各环节的机制突破和技术创新,编织出一张囊括发电、输电、用电、电力交易组织等在内的无形绿电交易“网”。
这张耗时数年的“绿色电网”不止兜住了京津冀发展的生态建设,更是区域落实“双碳”战略、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石。京津冀三地统筹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京津冀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能源结构、加快标准制定等举措,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的方方面面;河北在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加快生态修复,涌现出塞罕坝“沙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让百姓吃上“生态饭”。
如今,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京津冀三地深化绿色发展,同时注重突出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有机融合。
北京在2017年就发布了《关于构建首都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办法》,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近期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
人行天津分行出台进一步推进天津市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十条举措,着力打造绿金品牌,绿色租赁更是成为天津绿色金融的特色和优势。
以蓝绿为发展底色的雄安新区重视做好“绿色文章”,创造性地将市场化融资模式应用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领域,推动设立“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同时以开展“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核心,构架“可测量、可监控、可报告”的雄安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开展绿色积分管理。
河北银保监局印发《关于银行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指导意见》,坚持有扶有控,严控“高碳”行业投放,鼓励银行保险机构重点支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雄安新区建设。
进入“十四五”时期,京津冀三地同握一支笔,共绘协同发展宏伟蓝图。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