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正形成数字经济集群发展态势 |
近日,北京丰台区发布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园区,中关村丰台园东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标杆园区,在北京园博数字经济产业园、首都商务新区初步形成数字经济集群发展态势。据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培育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在数字金融、智能制造、卫星互联网、数字文化、数字消费等细分领域培育15-20家数字经济标杆企业。健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基本实现5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四通八达四底座”的信息化体系加速构建,初步建成“云网边端完备、体系架构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拓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在交通、政务、教育、健康医疗、环保、城市治理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基本形成良性运转的数字社会生态。据悉,日前,北京市丰台区正式印发了《北京市丰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这是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引领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促进实体经济振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丰台区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上,具有空间、交通、产业政策、科技人才、技术创新等特有优势,特别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两大千亿级产业的内在发展需求,丽泽新兴现代科技金融产业的快速崛起,都将为构筑丰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提供重要支撑。据了解,《行动计划》将通过实施八大行动,加快数字经济的快速成长。具体包括:数字基础设施筑底行动,加快5G、千兆固网等网络设施覆盖,推进各类算力设施建设布局,构建立体化数字安全防护设施。数字产业化培育强基行动,加快培育数字前沿产业,全面布局空天信息产业。产业数智化升级打造行动,加速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数字融合型产业。数字金融创新示范行动,推进数字金融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聚一批金融科技平台与企业。数字文化融合拓展行动,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挖掘文化旅游数字化潜能。数字生活互联共享行动,推动商业消费场景数字化升级,壮大新型数字消费供给,提升教育和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数字治理高效赋能行动,协同打造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提升电子政务服务能级,加快开放城市应用场景。数字生态要素优化行动,开发利用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引育,完善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据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介绍,围绕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疫情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丰台区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打造数字金融、新一代互联网、新零售、智慧教育、智慧家医等新业态,引导头部企业发挥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布局新赛道、拓展新业务、探索新模式,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文章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
2022-01-19 |
合肥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 |
5G基站部署超13000个,汇聚数据335亿条,累计认定大数据企业1146家……记者从1月18日召开的合肥市2022年数字经济新春座谈会上获悉,2021年,我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数据要素关键作用加快发挥,数字经济产业能级持续增强,数字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涌现。2021年,我市大力协调推进5G网络建设,实现全市重点热点区域5G网络布局,5G基站部署超13000个;实现新建小区、商务楼宇光纤入户全覆盖,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100%,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窄带物联网全覆盖;合肥量子城域网启动建设,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正式运行。为加快发挥数据要素关键作用,我市建成大数据平台、新一代政务云、数据能力整合支撑平台等,汇聚数据335亿条;开发2000多个数据资源能力服务,覆盖不动产登记、住房保障审核、中小学报名等业务应用场景,累计调用6253万次;正式上线合肥数据要素流通平台,超过百家数据要素市场供应商、需求商、服务商签约入驻。我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产业能级持续增强。推进蜀山、包河、高新、庐阳4个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在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先行先试,申报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正式获批,加快创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壮大,截至目前,累计认定大数据企业1146家。数字赋能智慧城市建设。2021年,我市数字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实现高清“慧眼”全域覆盖、全时可控、应用共享,视频大数据整合分析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交通超脑平台助力合肥近两年城区拥堵指数连续下降;搭建“安康码(合肥)”平台实现大数据精准助力疫情防控,在更多民生领域实现赋码应用等。文章来源:金台资讯 |
2022-01-19 |
释放数字经济磅礴动能安徽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 |
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实施数字赋农等行动;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增效,为各类中小企业精准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服务业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培育数字消费等新的增长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切实举措,引起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大家纷纷表示,数字经济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是撬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近年来,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人工智能、在线消费、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了特殊作用。过去一年,我省深入开展“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高规格高强度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大力提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数字经济发展成绩单亮点纷呈:江淮大数据中心建成运行,5G网络实现县城以上主城区全覆盖,5G场景应用增至392个,涵盖智能制造、智慧家居等近20个行业;发布淮北矿业、马钢等全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53家,全省首家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上线运行;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9000台,增长约54%,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68家;推动“皖企登云”提质扩面,新增 “皖企登云”企业7300家;“中国声谷”扩园增量提质,入园企业达到1423家,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增长30%以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科技创新更大增量优势;加快建设一批软件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培养认定大数据企业500家,软件服务业营收增长20%以上。 ”省人大代表、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永东表示,作为高科技软件领域的工作者,听后十分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科大国创是我省一家高科技软件企业,在行业软件和高可信软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我们正全力攻坚,努力把高可信软件验证平台上升为国家级平台。下一步,我们将瞄准关键技术问题,着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高可信软件在众多领域特别是智能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力争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作出贡献。 ”董永东说。“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是数据,数据的处理技术靠的是软件,推动软件的发展十分重要。 ”董永东认为,当前,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软件领域差距仍然较大。壮大我省数字经济,应做好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着力提升数字产业的基础能力。通过减税降负、专利保护、专项融资、揭榜挂帅等激励政策,引导企业集中力量攻克核心电子器件、芯片、基础软件等技术难题。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进行投资入股,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他建议,我省应尽快融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打造我省区域化数据中心,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的资源,发挥我省能源优势,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近年来,我省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但数字经济的总量还不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省政协委员、百助网络公司负责人程磊建议,要借助现有新兴产业集聚优势,引导优势资源助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产业集聚区,形成协同创新新格局。利用龙头企业在行业内的品牌、研发和资金等综合优势,招引全国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汇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紧跟的数字经济集聚效应。程磊认为,创新之要,唯在得人。要加强数字经济高端人才的招引和培育,根据数字经济产业规划制定相应人才规划,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带动作用,同时以已经形成的新兴产业聚集平台和省内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建立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人才供需互动对接机制,为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来源: 安徽日报作者: 范克龙 李跃波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
2022-01-19 |
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 |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智库课题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2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大力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网络经济空间持续拓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入。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体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8.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研究显示,2020年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1万亿元。同时,我国数字基础设施与用户规模十分庞大,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纤网络、4G和5G独立组网网络,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稳步推进。一方面,数字产业持续优化升级。2020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9.1%,数字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世界领先。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向深层次演进。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1.7万亿元,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达8.9%、21.0%和40.7%。数字技术正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渗透融合,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与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强化。数字化治理能力快速提升。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手段和方式逐步优化,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排名升至全球第45位,较2018年提升20个位次。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出台,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对促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安全保护、推动我国数字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意义重大。同时,随着《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发布,“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中欧数字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在全球数字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疫情期间,数字技术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支撑作用。面对疫情冲击,我国数字经济逆势加速发展,在2020年保持了9.7%的高位增长,展现出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保障消费和就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对冲疫情影响的“稳定器”。此外,还孕育出了生鲜电商、远程办公、直播带货、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二、深刻把握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正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高效运转、畅通无阻。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新型消费领域渗透。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6%;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同比增长20.1%,已成为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数字经济可以有效扩大消费需求,激发投资活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21年上半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4.2%,两年平均增长20.8%;数字技术应用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5.3%,两年平均增长26.4%,其中,互联网相关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收入两年平均增长分别为46.5%、27.1%和26.1%。数字经济适应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需求,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新技术的突破,引发新的产业革命,催生新的经济范式,形成新的竞争格局。数字经济是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趋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20年统计,34个经合组织国家制定了国家数字战略。我国数字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同比增速位居全球第一。抢抓数字技术、数字经济这一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对于我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三、充分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当前,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业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端口,是数字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数字技术正在驱动传统的产业发展范式持续创新,赋予传统产业新的生命力。要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赋能农业农村,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进一步发挥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叠加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场景深度融合,实现“中国智造”;加速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创新应用,增强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条的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健全农业基础数据资源采集体系,完善农产品数字化溯源追踪体系,加快实施一批农业创新示范项目;依托数字技术促进农业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推动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优化、供给多元化;丰富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线上服务应用供给。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一大批中小企业特别是有国际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企业。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面临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困难,人才支撑不够、动力意愿不足、技术能力较弱。要帮助中小企业走出数字化改造“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鼓励平台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数字化发展资源、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加快培育更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和“瞪羚企业”。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强化数字经济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数字经济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途径,提升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有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短缺是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造就数以亿计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加快形成结构多元、层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培育海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引导职业教育更好服务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以赛促研、以赛促学,广泛组织开展与数字技能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着力培育更多创新研发与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推进数字经济和前沿数字科技创新相关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的领军型人才。培育大量善于跨界整合的高端人才,加快推进面向数字经济的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发展新兴交叉专业,促进各学科互促共进。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实体,也是培养数字化人才的主体,要引导企业优化综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开发投入机制和选拔培养体系。提升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主题活动,营造社会共同关注、全民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让数字素养和技能融入经济、走进生活、植入文化、深入人心。塑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秉持包容审慎原则,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发展环境。构建技能型社会,加快建成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构建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的数字学习体系。开发和共享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数字技能稳步提升,弥合数字鸿沟。打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权、先进数字技术产业的主导权,才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必须营造一个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融通、制度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持续激发创新的内在潜力。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实现数字技术的“非对称”赶超。把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结合起来,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加快布局共性技术。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在创新决策、创新资源配置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导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研发—转化—生产”良性循环的创新链。搭建面向数字科技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数字技术和通用软硬件的开源开放。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协助“卡脖子”攻关企业开拓市场,发挥海量应用场景优势,牵引相关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融通聚合。激励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评价制度和成果评价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与数字经济创新活动需求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金融活动赋能,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实现金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多链互动、高效协同。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统筹好数据的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构建多层次的数据交易流通共享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资本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适度超前开展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数字产业集群与数字基础设施是“车”和“路”的关系,应该适度超前布局铺“路”,让“路”等“车”,形成“以建促用”的发展效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投资乘数效应和消费带动效应,能够“一业带百业”,是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的重要举措。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新基建投资,搭建数字经济创新载体。前瞻性部署新基建项目,助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和消费的“双升级”。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促进经济复苏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应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积极作为,打造“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促进全人类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打造“数字丝绸之路”。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有助于进一步缩小各国数字化发展鸿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各国共同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要推动“数字丝绸之路”与国内区域重大战略互促共进、融合发展,进一步畅通经济内外循环。推动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策、规则等“软联通”,加快数字基础设施“硬联通”,与沿线国家形成多层次对接合作。针对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现实应用场景,弥补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弱项。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强调以“绿色”与“数字”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提出促进数字时代互联互通倡议,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以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贸规则制定。要进一步深化数字经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数字经济领域全球科技合作与科技创新治理,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数字贸易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支持跨境电商发展,提高跨国数字贸易平台管理服务水平;促进数字经济领域对话协商,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加强国际数字治理规则研究与治理政策储备,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文章来源:中工网 |
2022-01-19 |
为妇女在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创业提供保障和支持 |
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健全数字经济从业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更多女性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并从中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要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这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妇联组织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引领妇女参与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数字经济发展进程中,女性的角色不可或缺,女性的力量不容忽视。近年来,全国妇联积极引领妇女参与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妇女就业创业。2015年起,全国妇联连续出台指导意见、工作方案,促进妇女发展,保障妇女权利。同时,持续安排专项资金,与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及电商平台,对妇女开展电商培训、网络直播带货技能培训。各级妇联还组织开展直播大赛,带动了一批巾帼电商达人、推广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培养了一批妇女带货能手。此外,培育了“吉林网姐”“龙女电商”“楚凤优品”等一批电商品牌,帮助50多万妇女通过新经济新业态实现就业增收。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对女性更好更全面参与数字经济发展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为妇女获得更多就业创业机会、缩小城乡妇女发展差距、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质量带来新机遇。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比达55%。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可能会造成新的问题。比如,数字平台上的灵活就业者缺乏社会保障,灵活就业一定程度上会模糊工作与生活的边界,等等。促进更多妇女在数字经济领域大显身手,展现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女性力量,首先需要优化妇女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近期,全国妇联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了“数字经济女性创业就业”调研,形成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我们将通过合适方式推动相关部门制定有利于灵活就业妇女生育并照顾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育儿补贴、社保缴纳补贴政策,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妇女更加充分、公平、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保障和支持。其次,要注重培训赋能,提升妇女参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能力。全国妇联将协调争取各地各部门的课程、资金、师资等资源,组织妇女积极参与各类数字技能培训,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提升妇女数字素养。数字经济时代,女性迎来了更多机遇,也需要更多扶持。要开发更多适合妇女的岗位、创业项目促进就业,为数字领域企业及从业妇女提供招聘、就业对接服务;多开展普惠金融、创业培训等方面的孵化扶持,引导农村妇女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妇女进入数字经济就业创业。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健全数字经济从业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才能促进更多女性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并从中受益,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2022-01-19 |
数字经济如何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
网上在线就诊,刷脸进出小区,无人驾驶运送乘客……数字经济正逐渐走向百姓日常生活,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月12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立法拟针对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为数字经济这一江苏转型发展关键增量提供法治保障。省工信厅等八部门也联合研究制定《江苏省数字经济加速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力打造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首席数据官”“数字货币应用”,江苏特色的技术创新记者从省工信厅了解到,2020年,江苏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4万亿元,居全国前列。据初步预算,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为10.3%左右,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为把握好这一关键增量,《条例》针对我省数字科技基础研究薄弱、企业数字化转型慢等状况,突出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关键内容进行了谋篇布局。江苏省数字经济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卜安洵接受《科技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苏在目前的时间点推出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内容上博采众长,也体现出江苏特色。“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江苏把数字技术创新放在首位且是独立成章,这是其他省份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里所没有的。”在卜安洵看来,江苏将数字技术创新放在第一位,是精彩的一笔。“从逻辑上讲,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提升的第一要素,数字经济靠数字技术引领。”卜安洵表示,目前我省数字技术市场还处于大量学习和引用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引用过程中还要追赶创新。此外,《条例》中提到的“首席数据官”和“数字货币应用”等也是江苏特色的技术创新。为不断提高企业数据战略意识,推动企业构建数据驱动的管理体系和决策模式,早在去年9月,江苏就启动了推行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并公布了第一批CDO制度试点企业,力争在全省建立起一支核心数字化高级人才队伍,激发数字经济潜力。在红豆集团工业互联网公司总经理奚峰看来,首席数据官制度执行后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集团有了首席数据官后,数据处理工作从以往局部整合向‘大整合’方向过渡。”奚峰说,实行CDO制度后,相关联的服装类别数据要在整合基础上进行分析,并在一个月内推出了供内部全部门(子公司)使用的业务数据模型库。苏州是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去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加速推进应用落地,在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完成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用起来特别方便。”苏州市民张晓敏高兴地告诉记者。近日,记者在苏州市相城区发现,区内饭店、自助饮料机等很多地方都有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市民对数字人民币的便捷有了亲身体验:不要手续费,支付更安全。深刻理解“数字新基建”,让“智慧城市”动起来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其发展水平决定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成为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鉴于此,《条例》明确,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对新建、改扩建的公共交通、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提出了统筹考虑基站站址部署需求。卜安洵解释,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计算基础设施、融合产业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等。“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自身产业特点是生产型多、消费型少,规模以上企业大多制造产业链中设施设备或核心部件、材料等,因此基础设施在江苏尤为重要,这也是我省的传统优势。”卜安洵分析称,《条例》对基础设施先做规划,再做量化;江苏信息软件业如南京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应向算法名城或算法大省方向努力,要围绕智能数据模型创新和优化,配套搭建更多的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时代,全城“一张网”的趋势愈发明显。“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包含静态的事物,还包括很多动态内容。在数字经济的视野下,人和物实际上都会成为数据。如何能让这些数据有效地联通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精细化管理。”江苏省法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法学院副研究员徐珉川举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区都做到了精细化管理,一旦发现确诊病例,有效利用大数据的支持,短时间内筛选出可能存在感染的人群。“‘数字新基建’其实就是把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安全保障和权益侵害等全流程纳入到体系化的治理路径中去,从而成为整个社会治理的重要助力和支撑。”徐珉川表示,全城“一张网”不单单意味着数据在某一范围、某一领域的“小流通”,而是指在全平台、全领域的“大共享”。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部分,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就成为了推动实现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的先决条件。日前,南京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开创人工智能“一中心四平台”的“南京模式”。作为长三角地区首个上线的基于昇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期规划了200P算力,本阶段建设40P算力,未来将全面支撑南京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数字经济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华为等企业在江苏积极参与IPv6标准制定、技术创新等工作,联合产业各方发布《江苏省IPv6+融合创新发展倡议》,助力江苏全行业的数字化发展。通过采用华为IPv6+超大带宽智能无损的网络,南京市支撑起新一代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赋能数字化转型升级。产业与数字深度融合,才是真正的“数字方舟”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巨大潜能还未完全释放出来,而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成为发展新路径。围绕这一大方向,《条例》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做出了明确规定。“到了后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之间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深度融合。”卜安洵举例称,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的南钢集团本身是制造业,但数字化转型发展同样亮眼,也成立了自己的数科技术公司服务生态企业。再如苏交科集团在交通领域数字化领先发展,也具备了向外部生态市场数字赋能的能力。所以在部分标杆企业层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已经逐步融合了。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的深化,必然是数据资产化和运营智能化,这样它跟数字产业化的演变就结合在一起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加速融合也意味着新的产业生态结构的产生。因而需要对依托“产业链”的政策部署做出相应的预调整,不能再机械地以不同产业链来规划和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产业新生态可分成基础层、平台层、创新层等,每一层应有发展定位,每一层可以推动集群化,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我省传统的13个产业集群,而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群,以及数字工业、数字农业、数字文化等应用集群。”卜安洵建议,《条例》可围绕智慧城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等关键产业生态做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不仅是实体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在无形中改写着各行各业。例如,作为传统行业,纺织业看似科技含量不高,数字化困难,但在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看来,具有百年历史的棉纺织企业也可以成为一艘“数字方舟”。“我们很早就意识到制造业只有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才能跟上国际节奏。早在2000年,公司就通过智能设备的更新与老设备的数字化改造,逐步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实现产品自动传送。”周晔珺说,近年来,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产量最高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不合格率降低25%。在苏州昆山沪光汽车线束智能生产车间的两块电子显示屏上,生产线的产量、良品率、开机状态等信息一目了然,企业线束生产的各项工序早已实现自动化。近年来,通过5G等技术的应用,企业生产制造设备的数据实现了实时采集,向智能化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该公司战略发展部总监周晔说:“通过智能化改造,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了50%以上,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效率得到稳定提升。”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
2022-01-19 |
东莞三年100亿抢先“押注” 顶层文件引爆数字经济 哪些广东公司将受益? |
慧选网讯,刚刚拿下国家创新型城市“金字招牌”的东莞,在1月14日发布的“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中,明确了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计划。按照东莞市规划,“十四五”期末当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3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家多次强调发展数字经济。有人工智能从业者向记者表示,“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望进一步提振各行业应用新技术的信心,未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AR、VR等关键核心技术的政府研发支持和产业渗透水平将大幅提升”。亦有分析认为,数字经济将是新基建重要主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成为关键产业,无疑,创新能力连续多年领跑全国的广东将受益于顶层政策支持。东莞100亿“押注”数字经济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国家层面亦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等顶层文件,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1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针对数字经济发展,文章特别提出,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值得注意的是,1月12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招商证券研究认为,“这一文件对我国数字经济做出了体系化设计以及整体化布局,产业数字经济全产业链迎来顶层政策支撑和引导,软件行业有望迎新一轮景气周期,产业数字经济板块蕴含历史性投资机遇”。基于上述规划,近年来科创步伐明显加速的东莞亦做出大动作。《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共涉15条政策措施、95项具体条款。文件指出,未来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龙头企业,东莞将遴选不多于30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连续三年在政策、土地、金融、服务等方面“一企一策”给予全方位扶持;同时对省级技术改造项目、“灯塔工厂”项目、“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等分别给予最高5000万元、800万元和500万元奖励。据悉,当前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8%,已跻身数字中国指数第7名。“十四五”期末,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3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一方面,东莞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98家。政府将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数字化采购投入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进一步加快企业转型。另一方面,东莞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按东莞市政府规划,到“十四五”期末将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全覆盖,引领带动超15万家中小工业企业实现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七大产业将成数字经济重点2021年3月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此前在2021年6月3日,国家统计局就曾公布《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做出了明确定义。文件显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下包含共23个中类、100余个小类,其中涉及计算机制造、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等。因此,东莞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文件指出,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具体而言,东莞将立足当地数字制造能力强、数字技术服务和应用较弱的发展现状,加快构建“硬件制造”和“软件支撑”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一方面,发挥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两大国家级先进集群优势,确保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关键优势产业继续领跑发展,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核心先导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另一方面,梳理供给薄弱环节,确保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融合发展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新兴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哪些广东公司将受益?数字经济涵盖诸多细分赛道,17日二级市场数字经济板块可谓全面爆发,数字货币、网络安全、国产软件、云计算等多细分板块掀涨停潮,记者注意到,仅17日早盘两市涨幅超10%的个股就有超百家,超3200只个股呈涨势。近日天源迪科(300047.SZ)、创维数字(000810.SZ)、任子行(300311.SZ)等广东上市公司均涨停。沙利文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将从2020年的295亿元提升到2025年的167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1.5%,将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人工智能市场。而人工智能不仅是数字经济核心赛道之一,亦是广东省一大优势产业。广东地区一位人工智能从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人工智能行业而言,市场蛋糕更大了、机遇更多了、信心更强了。特别是计算机视觉在过去几年经历了泡沫期和幻灭期,目前正处在Gartner曲线中的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的共识和工程化落地磨合日渐成熟,各行各业应用计算机视觉的比例、渗透率也都在提高”。当前人工智能企业正加码研发,例如位于广州的佳都科技(600728.SH)正从视觉识别、感知等单任务智能往场景3D模型构建、数字映射、智能仿真、系统深度学习等认知层面的复杂智能发展,在轨道交通场景运用3D建模技术实现在暴雨水淹等异常事件发生时系统自主快速的决策应对,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可靠性,未来仍将持续关注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和新产品的研发。东莞市科学技术局相关领导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指出,东莞的机器视觉优势产业正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当地以奥普特(688686.SH)为代表的重点企业亦在加大视觉智能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
2022-01-19 |
“十四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这为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正在成为重塑各国经济竞争力和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重要抓手,纷纷制定出台战略和规划,加快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把握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速推进。数字产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数字产业异军突起。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制造业和农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新业态新模式日新月异,移动支付、视频直播、远程会议、智慧物流等竞相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不同行业、区域、群体间“数字鸿沟”尚未弥合,数据资源价值潜力有待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亟待完善,迫切需要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渗透,引发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生态的革命性变革。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构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聚焦制约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科学把握国内外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前瞻性布局要求,凝练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为“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蓝图。明确总体目标《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总体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规划》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公平竞争、安全有序,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从科技创新、发展路径、治理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发展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总体目标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到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分项目标方面,《规划》围绕数据要素市场、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等5个方面分别明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包括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8亿户、千兆宽带用户数达到6000万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46万亿元、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达到8亿等。落实重点任务《规划》紧扣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要素、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安全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G网络。“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IPv6和5G网络建设,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新型网络,推动5G商用和规模化应用,前瞻布局6G技术研发,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云网协同发展,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为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随着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日益凸显。《规划》提出,要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塑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按照《规划》的要求,要加快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要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我国工业生产场景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化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从而为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创造条件。未来,要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高自主供给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开发者平台等新型协作平台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和新业态发展。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公共服务数字化是实现利企便民服务、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规划》从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强调要打造数字产品服务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完善的治理体系和安全体系,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要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要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完善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要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边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可以预期,《规划》的颁布实施将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
2022-01-19 |
江苏灌云临港产业区招商引资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临港产业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坚持“眼睛向外”与“内部挖潜”并重,紧紧围绕“2+2+X”产业体系,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招商重点与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助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去年,园区累计招引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14个,合同投资总额达201.5亿元;在手在谈产业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1062亿元。转型如中流击水,需破浪前行。2021年,该区全力破解刚性制约,加快推进园区化工集中区升级,重点实施深海排放工程、海上廊道规划编制工作,为化工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8425亿元,重点推进化工集中区道路环境综合提升、老324省道改扩建、园区水系疏浚等基础工程建设,夯实营商环境硬件支撑。目前,化工集中区道路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已进入扫尾,园区水系疏浚也已完成,燕尾港至324省道改扩建工程部分路段已开始沥青摊铺,整个工程计划今年4月份竣工。随着园区转型升级发展日益加快,未来几年是临港大项目的爆发期,土地需求量将激增。2021年,该区加强土地储备力度,保障项目顺利落地做实准备工作,推行园区“标准地”收储,提前做好土地储备,变“项目等土地”为“土地等项目”,积极对接相关部门着手运作5000亩土地储备,为连云港碱业公司搬迁项目、盛虹高端石化新材料等系列项目落户做好保障。据了解,2021年,该区还针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少,龙头企业实力不够强大,市场竞争力不足,尚未形成一定的产业链体系等实际情况,全力培育龙头企业,深入推进总投资122亿元的中林(灌云)国际高新木材产业园、总投资6.5亿元的苏闽台石材城、总投资6亿元的展发纸业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以商引商”、引企入园。据介绍,该区目前正在筹备拟定于今年3月中旬举办“首届中国木材产业链高峰论坛暨灌云县木材家居产业推介会”、中国木材广交会等系列招商活动。届时将以这些活动为平台,重点招引落地一批优质木材项目,全力打造中林木业,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没有一线二线,没有前方后方。2021年,灌云县临港产业区招商引资指挥部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以及目标任务,紧盯目标企业,充分发挥“产业招商分队和驻点招商团队”作用,拓宽招商渠道,提高招商实效,扎实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持续推进重点区域合作,抓好抓实项目引进落地。园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北京、福建、吉林、浙江等地调研、招商,逐步形成了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全员参与的招商引资局面,整个园区招商氛围浓厚。据介绍,去年10月21日,首届中国木材产业链高峰论坛暨灌云县木材家居产业推介会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已签约。招商引资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助推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最重要的手段。该区招商引资负责人表示,2022年,招商引资指挥部将全面发力,确保全年招引过亿元工业项目20个以上,其中超10亿元8个。同时,用心完善要素保障,用情提升服务质量,用力狠抓工作作风,切实优化营商环境,以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园区招商引资“开门红”。文章来源: 灌云县临港产业区 |
2022-01-18 |
贵阳综保区36个重大招商项目“云签约” |
慧选网讯,贵阳综保区2022年强产业大招商攻坚行动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活动中,贵阳综保区通过视频连线方式“云签约”产业项目36个,总投资额102.43亿元,助力“强省会”。贵阳综保区紧扣市委“四主四市”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行动为主抓手,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全区下上一盘棋、砥砺前行,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落实“强省会”战略的关键一招,大力推进强产业大招商攻坚行动,推动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此次“云签约”项目共3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包含2个10亿元以上项目)。签约项目涵盖二产和三产,涉及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进境粮油、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总部经济等领域。其中,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引进了深圳工业百强企业、深圳进出口百强企业深圳中宝集团有限公司SMT贴片项目等7个项目,签约金额24.45亿元;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引进了贲安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水系钠盐电池材料基地项目等7个项目,签约金额17.52亿元;进境粮食及特色食品加工领域引进糖浆年产量20万吨进口白砂糖保税加工项目等3个,签约金额2.74亿元;签约国际贸易及跨境电商产业项目6个,签约金额1.35亿元;签约总部经济产业项目6个,签约金额3.47亿元;签约其他领域产业项目7个,签约金额52.9亿元,引进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北京居然之家、上海欧迹等知名企业落户。本次集中签约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首年产值不低于10亿元,年税收不低于4亿元,3年内预计产值、税收可实现翻番,新增常驻产业人口5000人以上。贵阳综保区将以此次项目签约为契机,全面落实抓目标、抓要素、抓项目、抓企业、抓产业、抓园区的“工业六抓”,切实做好项目落地,提供“零距离”贴身服务、“零缺陷”个性服务、“零干扰”优质服务,帮助项目早注册、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实现双方合作的互利双赢。据悉,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围绕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谋大局、打基础、补短板,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加快提升、基础配套更加完善。过去五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7.4亿元,新引进产业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60.0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1.36亿美元,引进产业项目92个。下一步,该区将围绕“两主一特”产业优质企业招商引资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进境粮油加工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通道资源优势转化,拓宽国际物流通道,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奋力推动“强省会”行动。文章来源:新浪网贵阳日·报官方微博 |
2022-0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