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六个“大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 |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2022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文章《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提出,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一起来看!今年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下拨资金,早落地见效,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加强对市场主体支持,着力稳企业保就业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加强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等支持,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研究建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继续实行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推动就业优先政策提质加力,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政策,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持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推动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以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优化调整科技经费支出结构,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强化绩效管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解决基础零部件等“卡脖子”问题。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支持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项目建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提高使用集中度,向项目准备充分地区倾斜,并加快债券发行使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运营。完善教育、养老、医疗、育幼、住房等支持政策体系,促进消费持续恢复。落实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等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支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扩大农村消费。推动重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更好满足公共服务需求。落实好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推动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支持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推进种业振兴。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安排只增不减,并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增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支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建立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推进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一体化。支持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推动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继续支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疫苗接种、药物研发等工作。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来源:求是网 |
|
2022-04-26 |
设立省级重点产业投资基金 云南制定并实施一系列产业强省财税政策 | |
原标题:【云发布】设立省级重点产业投资基金 云南制定并实施一系列产业强省财税政策从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云南省财政改革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产业兴才能云南兴,产业强才能云南强,省财政制定并实施一系列产业强省的财税政策,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强省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产业强省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凸显云南特色。第一,建立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长效资金投入机制。一是设立省级重点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支持各州市聚焦重点产业,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二是依法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特精新专”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的成长,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三是充分用好各项财政专项资金,包括工业信息化资金和其他资金,聚焦云南打造“三张牌”。四是充分应用好财政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依法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加强财政与金融的协同。通过这些举措,形成既合理又有强度的财政投入机制。第二,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投入重点聚焦到云南省重点产业上,支持产业发展方面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一是聚焦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张牌”,支持绿色铝、绿色硅等绿色制造业与绿色能源产业的有机融合。二是支持云南“绿色食品牌”,擦亮云南的品牌,使有机农产品、有机食品不仅在云南畅销、在全国畅销,还要走向世界。三是支持旅游业新业态、新形态,把旅游与文化、康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使云南成为大家都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四是支持烟草、有色金属等传等统产业发展,并支持新型战略产业,促进云南产业发展有集群效应。集中一部分资金支持高质量产业园区建设,使产业向园区聚集。第三,加大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的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绿色制造业、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及传统优势方面,加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科技研发的力度。2022年,在2021年增加科技研发投入的基础上,再增加安排科技研发投入,制定措施激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研发水平,形成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的良好氛围。通过科技创新、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使云南的优势产业、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型战略产业和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
2022-04-26 |
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广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6.5亿元 | |
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因素,全区财政系统贯彻落实“早抓快干一季度、稳中求进开好局”的决策部署,积极财政政策持续靠前发力,财政支出进度加快,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86.5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高于我区全年预期增幅3.7个百分点。着力于“快”,财政支出保持适当强度。一方面,资金下达时间加快,截至3月底,自治区下达市县转移支付共2121.19亿元,同比增加175.28亿元,增长9%,为市县形成实物工作量预留更多时间。另一方面,使用进度加快,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为25.9%,超过序时进度0.9个百分点;全区直达资金进度达33.5%,快于序时进度8.5个百分点,不断释放财政支出的惠企利民红利。着重于“保”,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保重点的原则,一季度全区民生支出占比接近八成,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其中:教育支出完成304.95亿元,同比增长12.9%,切实保障教师权益和待遇,积极落实各项教育经费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322.88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增长1.3倍;农林水支出完成152.24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巩固脱贫衔接乡村振兴支出增长91.8%;节能环保支出完成20.38亿元,同比增长46.4%,其中污染防治增长52.2%。着手于“早”,积极财政政策靠前发力。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精神和自治区“稳、早、实、紧、效”的决策部署,积极财政政策效果不断显现。2021年底到2022年一季度,集中财力统筹资金120亿元用于“去冬今春”重大项目建设;下达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7亿元;完成细化工业振兴资金400亿元分配方案。完成财政部提前下达的新增政府债券额度518亿元发行工作,比财政部要求时间提前两个半月,集中财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投资。通过下达“桂惠贷”自治区财政贴息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PPP工作绩效考评奖励资金和广西融资担保集团注册资本金等方式,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37亿元,联动1930亿元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惠及约14万户(次)市场主体。 来源:手机广西网 |
|
2022-04-26 |
准确把握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要求 | |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了具体部署。2022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刘昆文章《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文章提出,准确把握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要求。一起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提升效能,就是要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加强与货币等政策协调。更加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减负纾困,实施新的减税降费,以退还企业尚未抵扣的进项税款为主要手段,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更加注重可持续,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降低赤字率,合理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重点要把握以下方面。(一)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实施部分2021年到期的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显著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二)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适当下调赤字率至2.8%左右。安排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1万亿元,优先支持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等的重点项目和科技攻关、生态环保等领域及区域重大战略,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三)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3.65万亿元,并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46万亿元。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重点支持在建和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四)推动财力下沉,支持基层做好“三保”工作安排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加大省级财政财力下沉力度,支持基层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三保”工作。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推动资金快速精准下达和使用。(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下降2.1%,地方各级政府也要从严从紧,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六)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不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依法严厉打击偷税骗税等行为,严格规范财务审计秩序,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详见:刘昆文章《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来源:求是网 |
|
2022-04-26 |
财税部门发布公告31个省(区、市)继续顶格减征“六税两费” | |
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经当地政府同意,31个省(区、市)财税部门近期陆续发布公告,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50%幅度顶格减征“六税两费”。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按照本省规定执行。“六税两费”是指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2019年1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以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六税两费”。政策执行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当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按照50%幅度顶格减征“六税两费”。今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等14个部门印发通知,提出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意见,要求将减征“六税两费”政策适用范围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明确将减征“六税两费”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将适用主体由原来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使享受此项政策的市场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公告明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以及宏观调控需要确定,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50%的税额幅度内减征。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认为,此次“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扩围,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障中小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保民生稳就业等方面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是在我国主体税种减税基础上的重要补充,推动形成了目前较为完整的减税降费政策体系,有利于形成政策协同效应,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为确保纳税人能够及时、准确、便利享受减免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实施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细化规定了小型微利企业判定办法,明确纳税人自行申报享受减免优惠,不需额外提交资料。纳税人申报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有关申报表单中勾选相应的减免政策适用主体选项并确认适用减免政策起止时间后,系统将自动填列相应的减免性质代码、自动计算减免税款。各地税务部门正积极做好政策的宣传辅导工作,确保“六税两费”减免政策落实到位。以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为例,该局根据纳税人基础信息以及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信息,自动识别判断符合“六税两费”减免政策条件的纳税人,并利用电子税务局精准推送功能,及时送达温馨提示。目前,黑龙江省税务局已在原有小规模纳税人的基础上,对新增的符合减免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精准提醒。 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4-26 |
河北省财政厅加强新出台留抵退税政策专项资金管理 | |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其中从4月1日起落地实施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是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为保证政策红利落实落地,河北省财政厅在收到中央财政首批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专项转移支付后,于3月31日前及时下达市县基层83.66亿元,足额保障市县小微企业留抵退税所需资金。“一定要把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专项资金严禁用于建设政府性楼堂馆所,严禁用于建设各类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禁用于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新开工项目等支出。”省财政厅市县财政处处长马桂生介绍。河北省财政厅明确要求各县(市、区)要保障留抵退税资金需要,将专项资金优先用于“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重点支出,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退税出现问题,确保退税“红包”及时落袋。同时,河北省财政厅对专项资金实行国库单独拨付,及时足额拨付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对应的库款,支持市县切实做好退税工作。“将留抵税额以‘真金白银’的形式实实在在退还给企业,相当于为企业增加了现金流。”河北省财政厅税政处处长闫同湛说,“当前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企业扩大投资,促进技术改造升级,必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河北省财政厅将加强与省税务局、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的沟通会商,确保留抵税额早退、快退、退准、退稳,尽早让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同时,切实严肃财经纪律,防范企业通过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方式“骗退税”;防范出现征收过头税费、虚增财政收入等。 来源:财政部 |
|
2022-04-25 |
多因素助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 |
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延续快速增长势头,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工信部新闻发言人罗俊杰19日表示,工信部将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换电模式试点工作,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有机构表示,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持续落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出更加积极的环境。推动原材料价格回归理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3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6.5万辆和48.4万辆,分别环比增长25.4%和43.9%,同比增长均为1.1倍。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9.3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4倍,市场占有率达到19.3%。近期,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车企反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车企陆续提价。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最高涨到50.3万元/吨,涨幅达到83%。“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原材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要注意强化资源统筹布局,坚决遏制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罗俊杰说。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持续落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出更加积极的环境。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加入,自主品牌竞争优势逐渐显现,造车技术短板逐渐补足,市场消费需求提质升级趋势将延续。促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工信部将从多个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政策方面,工信部将尽快研究明确车辆购置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根据双碳目标“1+N”政策体系要求,组织编制汽车产业低碳发展路线图,为行业企业提供指导。同时,工信部将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安全、低温适应等性能,加快5G、车路协同的技术应用,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驾乘体验。此外,工信部将持续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以及换电模式试点工作,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加快推进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结算,不断提高充换电的便利性。”罗俊杰说。随着政策端和车企端的发力,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渗透将迎来新一轮提速,行业景气度不断上行。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
2022-04-25 |
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部分居民储蓄有望转为股市长线资金 | |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立了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参加人可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同日,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证监会表示,《意见》有助于加快构建养老金、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新发展格局。资本市场将助力养老金分享实体经济发展成果,促进实现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具有长期性、规范性和规模性,通过积极投资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稳定的发展资金。每年千亿元增量资金可期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表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股市和债市都能起到良好的互动、支撑和稳定作用,有利于资本市场良性发展。同时,通过投资可扩大投资收益,缓解养老困境,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解决实体企业融资困境。在投资方面,《意见》规定,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落地,抓紧制定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配套规则制度,完善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持续加强机构和从业人员监管力度,提升管理人管理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养老金投资运作安全规范,促进个人养老金高质量发展。”证监会表示。“个人养老金可投资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对于个人而言,产品更加多样化,所选投资标的兼顾安全性与盈利性,可以满足不同的理财需求;对于市场而言,能够增加市场主体参与度,促使各类金融机构良性竞争,同时还能够为市场带来一部分长期资金供给。”香港中睿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徐阳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要加强对公募机构从业人员的监管力度,同时要对投资者做好风险测评工作,不满足条件的不允许进行公募产品投资。“个人养老金是海外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未来随着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增量资金会不断扩大,每年千亿元增量资金可期。”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目前,居民储蓄存款近100万亿元,其中大多数是短期存款,如果改为持有个人养老金产品,可逐渐将这些短期“资金”转为长期“资本”。张依群表示,长远来看,个人养老金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出台后,作为个人财富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其将迅速带动更多增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对拓展投资渠道、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巨大意义。养老保险体系日臻完善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但第三支柱发展规范程度较低,特别是个人养老金制度不够完善,居民缺乏获得稳定和充足收益的养老金投资渠道。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进一步健全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个人养老金是个人资金以养老保险形式进行长期投资理财获得增值收益的重要方式。因此,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最重要的是保证个人养老金运营安全和风险防控,实现安全与收益的最佳平衡。”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对于参加者资格及缴费标准,《意见》规定,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这是制度的统一,更是制度的公平。“在缴费方式和缴费标准上,充分体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低门槛、低成本及普惠性。”税收优惠政策值得期待税收政策方面,《意见》表示,国家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依规领取个人养老金。对此,专家建议,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增强吸引力。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在表示,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既可以提高居民退休之后的养老水平,也可以化解我国老龄化压力加大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对于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采取的是EET模式(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即在居民即期缴存阶段给予免税优惠,对投资收益同样给予免税优惠,而在领取养老金环节再课税。”白彦锋表示,这将使得纳税人可以获得长缴多得的时间价值。此外,居民退休后总收入水平相对降低,即使课税税负水平也较低,可以使居民从全生命周期获得税收实惠。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从海外成熟市场发展规律来看,“税收优惠+个人账户”是第三支柱发展普遍采用的制度设计,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提振消费者投保意愿,后续有关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尽快出台以刺激缴费需求。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在税收优惠方面,建议制定适当的税前扣除标准,领取时可以部分免税,剩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征收。张盈华建议提高个人账户的灵活性,在有限额度和严格条件下,例如重大疾病、购买首套住房、必要的教育、家庭变故应急等方面,允许提前支出,并对归还和补税等作出具体规定。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
2022-04-25 |
风电市场需求旺 中国成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最多的国家 | |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近日发布的《2022年全球风电行业报告》中指出,2021年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第二年,风电行业依然实现了近94GW的新增并网装机,为历史第二好成绩。相比于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量仅下降了1.8%。中国一枝独秀,海上风电增量占全球的80%,这也让中国超越英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最多的国家。全球风电市场升温2021年,全球风电装机新增93.6GW,累计装机量达到837GW,较2020年增长12%。中国及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风电市场的陆上风电新增安装量有所下降,分别为30.7GW和12.7GW,但其他地区纷纷创造历史新高。全球海上风电在2021年实现了21.1GW的新增并网,为2020年的三倍多,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新冠疫情的影响显而易见,美国、印度、中国台湾等市场的项目交付都有所放缓。但2021年的招标活动说明加快风电配置是很多国家的重要战略。相比2020年,全球风电招标量上升了153%,达到88GW,其中陆上风电为69GW (占78%),海上风电为19GW.风电正处在上升通道中,但若想实现安全且有弹性的全球能源转型,现在的增长速度和广度都不够。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30年全球风电装机量将不足净零排放路径所需风电容量的三分之二,这实际上将使我们无法实现气候目标。2021年全球陆上风电新增装机72.5GW.中国企业迅速崛起具体看中国市场,2021年中国风电新增并网装机4757万千瓦,为 “十三五”以来年投产第二多,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3067万千瓦、海上风电新增装机1690万千瓦。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占比约61%。到2021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3.28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3.02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9万千瓦。2021年,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较2016年底实现翻番,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在产业链共同努力下,风电国产化程度已超过95%。4月14日,明阳智能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1.58亿元,同比增长20.9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01亿元,同比增长125.69%。报告期内,明阳智能巩固海上风电技术优势,实现中国首台漂浮式风机成功并网发电。金风科技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505.71亿元,归母净利润34.57亿元,同比增长16.65%。2021年,公司直驱永磁与中速永磁 “双轮驱动” “两海”战略、智慧能源与服务积极推进。电气风电公布2021年年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72亿元,同比增长15.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21.68%。值得一提的是,电气风电拿下了全球海上风电整机商 “头把交椅”,雄厚实力的背后是坚持贯彻技术领先下的成本领先与数字化赋能风电提质增效。数据显示,2021年电气风电研发投入同比增加65.26%,完成开发多款海陆产品。该公司把握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与向深远海发展趋势,积极部署海上15MW级以上产品预研,推进海上漂浮式技术开发,完成了半潜式混凝土单点系泊基础概念设计。公司自主研制的百米级海上风电叶片S102顺利下线,在技术方面取得有效提升。技术研发大力推进同时在政策方面,中国正在大力支持和推动风电技术研发工作的进行。 《“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详细阐述了各发电领域的装备攻关技术。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将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风电技术研究,突破多风轮梯次利用关键技术,显著提升风能捕获和利用效率;突破超长叶片、大型结构件、变流器、主轴轴承、主控制器等关键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15兆瓦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整机设计集成技术、先进测试技术与测试平台;开展轻量化、紧凑型、大容量海上超导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及攻关。突破深远海域海上风电勘察设计及安装技术,适时开展超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工程示范。研发远海深水区域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一体化设计、建造与施工技术,开发符合中国海洋特点的一体化固定式风机安装技术及新型漂浮式桩基础。还将开展退役风电机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重点突破叶片低成本破碎、有机材料高温裂解、玻纤以及巴莎木循环再利用等技术,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风电机组退役技术标准体系。海上风电仍受关注根据全球风能委员会的数据,去年海上风能投资首次超过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这仅仅只是一个起点,在 “十四五”期间乃至往后的十年中,中国海上风电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支撑这一预期的,首先是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政策体系。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任务,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达到1690万千瓦,同比高增约340%;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同比高增142.7%,占全球海风装机比例达到48%,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专家表示,相比于传统海上风电的固定式基础,漂浮式海上风电的适用范围更大。其浮式基础可自由移动,且易于拆除,适用海域类型更广。在经济性层面,漂浮式海上风电未来也更有提升潜力,例如可采用集成结构,简化程序,降低海上安装费用。据了解,中国漂浮式海上风电目前处于工程化示范阶段,演示验证项目相继装机运行测试,如中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三峡引领号”已于2021年正式完成风电机组吊装,中国海装工程化示范项目也将于今年初建设完成。此外,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等多种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及融合发展,也将是未来海上风电的重要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
|
2022-04-25 |
人民银行今年已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6000亿元 | |
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人民银行表示,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将再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从全年看,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缴款进度靠前发力,视退税需要及时拨付,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3月份,人民银行就发布消息称,为增强可用财力,今年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据介绍,人民银行结存利润主要来自过去几年的外汇储备经营收益,不会增加税收或经济主体负担,也不是财政赤字。人民银行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不会造成财政向央行透支。结存利润按月均衡上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稳定,体现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联动,共同发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文章来源:人民网 |
|
2022-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