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保民生(经济新方位) | |
5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推出六方面33项措施,其中有24项直接涉及财政职能,涵盖税收、专项债券、政府采购、支出政策、民生社保等。财政部门如何将这些政策落实落细?近日,财政部举行新闻发布会,解答社会关切。“退、缓、补、购、奖”,多措并举保主体4月至5月31日,已退还留抵税额约1.34万亿元稳经济,要让市场主体真解渴、早受益。财政政策聚焦市场主体实际困难,通过“退、缓、补、购、奖”等多种方式,精准发力,纾困解难。进一步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在实施好前期已出台政策的基础上,扩大留抵退税政策适用范围,将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等7个行业企业新纳入政策范围,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20亿元。年内各项留抵退税政策新增退税总额达到约1.64万亿元。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今年4月至5月31日,已退还留抵税额约1.34万亿元。下一步将加快退税进度,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行业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集中退还上半年基本完成。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财税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给予中小微企业更多帮扶——缓: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同时,将上述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补: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全力支持企业稳岗发展。购: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门槛,调整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为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稳预期。奖: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些政策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及时‘止血’‘补血’;加上金融政策的支持,助力企业渡过经济下行难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说。稳投资、促消费、畅循环,靠前发力稳增长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稳字当头、靠前发力,在稳投资、促消费、畅循环方面,增量措施分量足。有效投资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今年以来,财政部门持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方形成稳定预期。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国务院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欧文汉表示,为完成好这项任务,已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同时,中央财政将按月做好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通报预警等工作,地方财政将及时拨付资金到项目单位,优先支持在建和前期工作充分的成熟项目。出台措施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做好能源保供。欧文汉表示,在前期农资补贴已发放200亿元基础上,再次下达100亿元,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建立健全煤炭产量激励约束政策机制,推动煤炭等能源资源增产增储。为支持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释放内需潜力,财政部下发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预计将减征车购税600亿元。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支持打通产业链“断点”和供应链“堵点”,畅通经济循环。一是加大对重点产业链稳定运行的支持力度。包括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二是加大对民航等行业企业纾困发展的支持力度。暂停航空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退还航空运输业企业留抵税额,对国内客运航班实施阶段性财政补贴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民航业安全稳定和纾困发展。对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安排约50亿元,择优支持全国性重点枢纽城市,加快推进多式联运融合发展;安排63.6亿元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安排约50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四是加大对降低市场主体运营成本的支持力度。今年国务院已经明确,鼓励各地对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纳税人给予减免;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按规定减免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欧文汉表示,财政部已部署各地细化完善本地区税收减免政策,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沟通,推动降低市场主体用水用电用网等成本。“这些举措精准、务实、及时,政策力度和节奏超预期,稳经济的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须统筹好财政资源,及时纾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阻滞。“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关注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尽可能减少政策时滞。”强化保障、压实责任,兜牢“底线”保民生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关注民生。此次一揽子政策中,明确要完善农业转移人口支持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据介绍,目前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当物价涨幅达到规定条件时,将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当前,部分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三保”问题备受关注。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为落实“三保”硬任务,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具备条件的5月底前已全部下达。目前地方财政运行平稳有序,基层“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部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支出重点,首先保障教师等重点群体工资、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并将疫苗接种、患者救治、防疫物资及必要生活物资保供等疫情防控必要支出,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保障。欧文汉表示,目前财政部门充分运用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保障民生补助资金精准直达受益对象。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强化直达资金监控管理,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对资金分配、下达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资金下达和监控同步“一竿子插到底”,防止资金挤占挪用,确保资金精准用于基本民生。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08 |
互联网企业寻求新增长点 | |
今年前四个月,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443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在当前诸多行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情况下,互联网企业能保持逆势增长殊为不易。但也要看到,互联网企业已告别高速增长时代,还需加强创新,巩固优势,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形势下,并非所有互联网企业都能保持业务增长。从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来看,不同领域的互联网企业发展分化明显。比如,互联网数据服务企业呈现高速发展,业务收入增速高达30.4%;信息服务领域企业表现也较好,而生活服务领域企业收入降幅仍在扩大,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生活服务领域互联网企业收入下降较大,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红利基本见顶,尤其是消费互联网增长乏力,经营成本不断提升,相关互联网企业承压向前。同时,疫情带来的居家办公等模式,又带动了信息服务和数据企业的发展,加之数据作为新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互联网数据服务企业因此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赋能实体经济,已成为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共同选择。当前,传统消费互联网业务增长乏力,但产业互联网领域却是新的蓝海,这已成为许多互联网大厂的共识,一些企业纷纷通过赋能实体经济寻求第二增长曲线。从政策看,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从市场看,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深度推进以及新基建超前布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互联网企业赋能实体经济有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当前,已有部分互联网企业在第二增长曲线中获得突破,也让其他互联网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前景和信心。互联网企业与实体企业在这场双向奔赴中打造了双赢的局面,不仅让互联网企业开辟了新市场,也助推实体企业提质增效,迸发新动能。 互联网企业要想成功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就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石,也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多年来,我国互联网企业创新活跃,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上不断推陈出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全国政协5月17日召开的“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强调“鼓励平台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以及“以开放促竞争,以竞争促创新”等,更加坚定了互联网企业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赋能实体经济的信心。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互联网企业唯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锐意创新,才能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为未来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参与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和竞争构筑核心优势。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6-07 |
广电5G步伐临近 拼价格或是差异化竞争第一步 | |
6月6日是中国5G商用牌照发放三周年的日子,三年前,中国广电与三大运营商同时获得5G牌照,成为国内第四大运营商。2019年底,中国广电获得“192”号段,此后,广电5G放号便成了业内热议的话题,然而,该事项的进展一直难言迅速。当日,在中国广电的品牌升级发布会上,中国广电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广电5G友好用户192号码预约活动,广电5G放号又近了一步。不过,6日下午,多家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反馈称5G预约选号业务暂未上线。广电5G被视为广电业务翻身的利器,但面对三大运营商的既有优势,广电还需要实现差异化竞争。知名广电专家罗小布向记者表示,广电5G的差异化主要应体现在价格、服务、品质、应用和内容等方面。另外,广电系统的全国一网整合还需要对内部股权关系进一步理顺。 5G预约选号暂未上线在中国广电6月6日的发布会上,“中国广电”、“广电5G”、“广电慧家”三大品牌标识及广告语同时亮相,各地广电网络公司营业厅门头同步换标;据悉,发布会现场还正式启动了全国范围广电5G友好用户192号码预约活动。根据中国广电的口径,这是中国广电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宣部、工信部、广电总局工作要求,推动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最新行动,标志着广电5G即将到来。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表示,在新的品牌引领下,中国广电将持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拓展专网服务广阔空间,为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坚不可摧的信息网络安全底座。同时,坚定不移拥抱蓝色科技,守正创新,融合开放,发展智慧广电网络,打造“手机+电视+宽带+语音+直播卫星+X”全融合业务体系,深耕智慧家庭、服务文化民生,融入千行百业、赋能数字经济,走出一条有广电特色的融合发展道路。当然,最受关注的还是广电5G何时放号。宋起柱在上个月的世界电信日大会期间曾表示,全国有线电视、5G和内容一体化运营工作加速推进,全国广电5G放号运营在各方支持下完全可以尽早实现。6日下午,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致电多家省级广电网络公司,普遍反馈5G预约选号业务暂未上线。歌华有线客服表示,接市场部通知,歌华自有预约选号活动延迟上线,具体上线时间另行通知;陕西广电网络客服表示,目前没有收到广电5G预约选号的明确通知;湖北广电客服表示,知晓广电5G友好用户预约选号的通知,但并未接到关于广电5G业务何时上线及套餐情况的反馈。上周,有网传图片显示广电5G预约选号页面,记者输入对应网址发现网页无法打开。互联互通持续落地从最新情况来看,中国广电目前仍然在推动各省级网络公司的互联互通。上周,辽宁联通、移动、电信、广电5G网络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官方表态称,辽宁地区广电5G网络建设和192号段商用放号准备工作迈出关键一步。在上个月的世界电信日大会期间,内蒙古广电网络与内蒙古联通、内蒙古移动、内蒙古电信签定了5G网间互联及结算协议。宋起柱对此评价说,广电5G核心网及相关业务平台建设处于全面收尾阶段,与三大运营商网间互联互通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4家企业已完成互联互通协议的签署,这是5G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事实上,在互联互通协议签署之际,省级广电5G核心网的落地也是广电5G逐步启动的重要标志。今年4月,记者曾做过统计,彼时,广西、陕西、山东、上海等多个省级广电网络公司的5G核心网建设均已竣工或取得阶段性成果。记者注意到,上月底,中国广电5G核心网工程位置类招标项目也进行了结果公示,中兴通讯独家中标,承建中国广电全国位置服务平台北京、南京两个站点(主备),该项目建成后将为中国广电全国用户提供覆盖全网的位置服务。中兴通讯表示,将积极助力中国广电5G网络商用部署和建设,加速5G定位场景落地和规模化应用,共同推进业务发展壮大,打造5G定位商用标杆。核心网、传输网是5G网络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运营商,中国广电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700MHz频段。根据中国广电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协议,两家公司将独立建设700MHz 5G核心网,但会共建共享无线侧的5G基站,今年,700M 5G基站将达到48万个。歌华有线官微消息,6月6日,在工信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电、北京市通管局指导下,中广电移动与北京联通、北京移动、北京电信正式签署5G网间互联互通协议,标志着歌华有线与三大运营商合作取得新进展,广电5G号段商用放号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广电5G需实现差异化全国广电一网建设及广电5G的落地被视作中国广电当前的两大主题,也可以看作是两大机遇。然而,广电在各方面还面临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亦或内部各种关系需要梳理。其中之一是中国广电与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的股权关系尚未理顺,中国广电股份公司的股东包括国家电网、阿里以及众多上市、非上市的省网公司,从股权角度看,中国广电还没有实现对全部省网公司的股权控制,特别是已上市省级广电网络公司。目前,中国广电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是歌华有线,歌华有线未来是否会重组其他省网公司,进而成为中国广电的上市平台?这一点一直被市场各方猜测,但并无确切信息。另外,这两年,广电网络企业客户流失严重,新业务亮点不多,不少广电网络企业面临经营亏损。因此,从广电5G的角度来看,这也被视为广电翻身的利器,但事实上,三大运营商的移动通信业务已经十分成熟,用户规模接近饱和,广电翻身并不容易。谈到广电5G如何实现与三大运营商的差异化竞争,知名广电专家罗小布表示,在广电5G广播业务还没有最终呈现以前,广电5G要想实现差异化需要两步走,第一步是拼价格、抢市场,第二步则是要在发展中不断地积累差异化能力。罗小布进一步解释说,广电5G的差异化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价格的差异化,这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二是服务差异化,三是品质差异化,四是应用和内容的差异化。罗小布十分关注5G广播的进展情况,他认为,这对广电而言意义重大,一定程度上讲,5G广播能够把所有的手机变成“视频收音机”。稍早前,中国广电董事长宋起柱谈到,有线、无线+内容等多业务的融合创新,是中国广电正在积极探索并长期坚持的特色发展路径。 宋起柱提到,中国广电正依托现有有线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文化专网;同时,基于全新5G NR广播技术顺利完成了冬奥会冰球比赛的多视角直播、全景VR视频直播等新型服务;另外,正围绕智慧煤矿智能化建设典型应用场景、服务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社会公益服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实践。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
2022-06-07 |
加速出海 阿里云沙特合资公司启用两座云数据中心 | |
6月6日消息,阿里云与沙特电信公司(STC)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联合宣布,位于利雅得的两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由双方共建的合资公司(SCCC)运营,率先面向沙特市场提供公共云服务。此前,沙特电信公司发布公告称,与阿里云、易达资本联合成立云计算合资公司。沙特电信公司是中东和北非最大的移动和电信运营商,此前已与阿里云建立合作关系,将阿里云的服务范围拓展至沙特各地。据介绍,新增的两座沙特数据中心将由SCCC负责运营,产品覆盖弹性计算、存储、网络至数据库等。“这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合资公司,我们期待能结合阿里云的技术优势,以及沙特电信的本地业务和生态优势,为沙特市场提供安全、弹性的云计算服务。”在6月5日于利雅得举办的SCCC落成仪式上,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负责人袁千表示。为推进沙特2030愿景,沙特通信和信息技术部(MCIT)在2021年启动了数据中心战略计划,近年来,阿里云已在沙特阿拉伯达成多项合作。去年8月,阿里云宣布与沙特旅游局合作,通过云计算平台与技术支持,协助其提升游客的数字化体验。目前,阿里云在海外市场取得快速增长,三年内海外市场规模增长10倍以上,常年位居亚太第一,并将业务拓展至中东、欧洲地区。阿里云在迪拜运营着一座数据中心,2021迪拜世博会期间,阿里云为世博会中国馆提供了直播技术方案支持。 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7个地域运营着84个可用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阿里云在全球云计算市场中排名第三、亚太市场排名第一;全球市场份额为9.55%,实现连续六年份额扩大。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6-07 |
1193万考生今迎高考 | |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7日开考。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考,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据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115万,设普通考场33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102万人。从报名情况看,湖南、四川、河北等省份报名人数均有较明显增加,天津等省市同去年相比略增,甘肃等地则略有减少。由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中国教育部提前会同中国国家卫健委指导各地研判疫情和学生情况,分类做好考点考场安排,确保考生“应考尽考”。 各地考点继续安排专门的防疫副主考,专职负责涉疫常规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按照要求,考试前,对考点、考场、通道、门把手、桌椅、宿舍等进行全面环境卫生清洁与消毒。考试期间,每科考完后做一次清洁消毒。考试结束后,做一次彻底环境清洁消毒。据悉,6月1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高考考点宝兴县中学不具备高考条件,329名宝兴籍考生目前已全部转移至天全县参加高考。 2022年采用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地区同2021年相同,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海南、天津采用“3+3”新高考模式,辽宁、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广东、河北、重庆采用“3+1+2”模式。各省考试时间为2天、3天、4天不等。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6-07 |
旅游业蓄势复苏 | |
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旅游业迎来复苏。今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7961万人次,同比下降10.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6.8%。为帮助旅游业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冲击,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硬招实招,一方面从金融、财政等政策层面为企业纾困,另一方面通过刺激消费等措施,释放旅游市场潜力。行业企业也积极开展自救和互助,面向市场新需求,拓展商业空间,抢占旅游业复苏蝶变的新风口。打出政策“组合拳”旅游业因具有人员接触、聚集和流动等特点,受疫情影响较大,也是纾困政策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今年2月份,14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近期,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密集落地,政策的纾困效果初步显现。各地也在加速推动相关举措出台。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具体实施办法,并结合实际提出创新支持措施。“旅游业产业链长,涉及企业类型多,受疫情冲击较大。总体来说,纾困政策对于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战略研究所博士韩元军表示,密集出台的政策坚定了旅游业战胜疫情、复苏发展的信心,也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补充了企业现金流。“当前,疫情的发展还存在不确定性,相关部门应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出台针对性更强的扶持政策。例如,金融政策应向中小型旅游企业倾斜,同时要突出信用贷款的作用;支持地方将产业基金优先用于文旅企业复苏发展等。”韩元军表示。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其中明确了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的一系列举措。为迎接中国旅游日,各地推出了近5000条旅游惠民措施,包括部分景区免票或半价优惠、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教授陈楠表示,门票减免、发放消费券等手段,有助于稳住文旅市场消费的基本面。陈楠建议,对旅游业的扶持政策还应以“文化引领+科技创新”“新基建+传统项目”“旅游需求+休闲空间”等文旅新需求为导向,指导旅游企业进一步完善数字文旅产品与服务体系构建,推动旅游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积极自救不“躺平”5月28日,河南郑州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恢复开园。银基文旅集团市场中心副总经理张红超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经营面临不小压力。今年以来,河南省推出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银基文旅集团旗下的冰雪世界参加了河南省226家景区免门票活动,政府对参与景区进行补贴。“利好政策增加了企业信心。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自身也要拒绝‘躺平’,积极创新求变,根据当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蓄积品牌力量。”张红超介绍,当前本地游成为旅游市场主流,露营格外受到欢迎,公司紧抓风口,提前布局露营市场,在清明小长假和“五一”期间持续收获市场热度。“政府扶持政策对企业的支持是阶段性的,旅游企业要更多依靠自身力量,深挖新时期文旅市场需求特点和消费转型趋势。”陈楠表示。韩元军认为,疫情改变了旅游形式,形成了新的消费业态;疫情还改变了游客出游半径,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受到青睐;旅行社发展亲子文博游、户外拓展等开发新客户……这些都是旅游业自救转型、站上新风口的方向。旅游产业链条上的企业也在积极互助。去哪儿旅行网酒店业务今年推出流量扶持、本地券等多种活动,帮助酒店、民宿等商家更好适应市场变化,提高曝光度和订单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酒店各项引流项目帮助参加活动的商家提高综合流量30%,订单量提升20%左右。借云旅游添热度随着5G、VR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云旅游让远方的风景名胜跃然于手机屏幕之上,身处千里之外亦如身临其境,不仅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也成为当下旅游业自救的现实选择和未来旅游业服务升级的有益探索。“云旅游涵盖了通过数字化、虚拟化等智慧化手段实现线上旅游体验的总和。具体而言,其常见形式包括非带货类的旅游直播、旅游短视频、旅游Vlog、VR虚拟旅游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邓宁表示。抖音生活服务联合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五一”抖音旅行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共有2.5亿人次在直播间跟着导游打卡景点;飞猪旅行网平台上线的“云游博物馆”系列5月以来直播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云旅游实现了与游客的持续联系和互动,为疫后游客回归增加了可见度和关注度。”飞猪旅行网度假事业部副总经理崔宇鹏表示。邓宁表示,消费者通过云旅游产生旅游冲动,进而购买目的地、旅行社产品,预订某些极具性价比的预期产品,比如酒店、航空等,还可以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周边产品。借助云旅游,线上的流量正在转化为现实的销量。陈楠认为,在疫情背景下,旅游业应借助数字化等手段强化自生能力和发展韧性,旅游景区也可通过云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目的地景区文化、资源、产品等的展示,通过直播方式营销目的地产品。除此之外,景区还可积极运用5G、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推动景区数字化、沉浸式、互动性文化旅游项目的设计,推出线上景区游览项目和居家VR旅行产品等,推进景区全流程智慧游览服务。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6-07 |
地方快马加鞭聚合力稳经济 | |
超常规举措加速落地,力促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天津稳经济“35条”、浙江稳经济“38条”、江西稳经济“43条”、福建稳经济“48条” ……注意到,自《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以来,截至6月6日,已有十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配套政策。在业内看来,在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各地抢抓时间窗口,竞相推出新一轮稳经济举措。在落实国家政策基础上,围绕扩投资促消费、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纾困市场主体等关键领域,拿出一批超常规举措,并通过“扩面”“加力”“互补”“联动”,加快汇聚稳增长的强大合力,力促二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增投资促消费 扩内需齐出大招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从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从推动能源项目建设到加快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地方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敲定了加快扩大有效投资的时间表、任务书。比如,青海提出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在完成2022年1500公里任务的基础上,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辽宁明确推动核电、抽水蓄能、高压输电、LNG储气、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24个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尽快实施。四川提出,6月向社会推介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投资规模适度、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广东提出,支持银行机构精准对接广东省1570个重点项目和103个关键项目以及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项目。促消费方面,各地也频出大招。浙江发挥消费券杠杆撬动作用,统筹有序发放汽车、家电、家具家装、餐饮住宿、文旅体育等各类消费券。北京提出大力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此外,针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近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下消费场景逐渐恢复,促消费政策适时推出,有利于加快恢复服务业、稳定就业。与此同时,多地促消费以汽车、消费电子、绿色家电为主要抓手,有助于加快释放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进一步提高对国内产业升级的牵引,畅通内循环。”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说。——稳产业链供应链 复工达产有硬招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的筋骨血脉。从着力打通物流运输等堵点卡点,到完善重点企业复工达产“白名单”制度,从夯实粮食能源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到开展基础民生产业的补链与高精尖产业的强链延链行动,地方多措并举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打通堵点卡点,广东全面取消对来自疫情低风险地区货运车辆的防疫通行限制,着力打通制造业物流瓶颈,加快产成品库存周转进度。对工业企业涉疫地区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应申尽申”“应发尽发”,保证重点物资物流通畅。瞄准重点行业,广西实施“一行一策”,支持汽车、机械、粮油、食品、电子信息、建材等行业负增长企业恢复正增长。力促复产达产,福建将建立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机制,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推动上下联动、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表示,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细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系列举措,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打通产业发展堵点,赋能重点产业发展和供应链畅通,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加快恢复和重振。——纾困市场主体 减负稳岗有实招“在基层调研中,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反映最集中、最期盼政府出台的是减税降费、减房租、稳岗返还、金融支持等政策,这些政策可以快速增加市场主体现金流,帮助市场主体恢复活力。”天津市政府新闻发言人许颖悟日前表示。在天津稳经济“35条”中,为市场主体解难纾困的政策措施有18条。将留抵退税范围扩大到更多行业;降低用水用电用气用网成本;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降低融资成本……围绕纾困市场主体,各地以“真金白银”打出减负稳岗实招。云南强调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全年留抵退税规模预计达到700亿元。江西鼓励对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按6-9月应缴水电气费用的30%予以补贴。安徽省推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2022年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新增撮合融资服务5000亿元。“稳市场主体就是稳就业、保民生、稳增长和稳未来。稳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大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晓白认为,各地聚焦痛点、堵点、难点,为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举措多、力度大、范围广,有助于让企业更早、更快地享受到政策“及时雨”。——加快形成政策合力 促进经济企稳回升加快形成政策合力,成为地方新一轮稳经济举措的突出特点。“这次出台的‘1+20’政策体系,打出了一套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政策‘组合拳’。”谈及河北省新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及配套政策时,河北省政府新闻发言人王素文将其概括为“一高三强”——含金量高、指向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八个方面38项措施,政策涉及面广、力度大、精度高,透露了进一步释放政策合力的积极信号。”浙江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浙江稳经济“38条”时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地方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政策,因地制宜实施本地化举措,更全面更贴合实际。他建议,稳经济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尽快发挥政策合力,地方要在发挥能动性的同时,注重跨区域联通。“除了打通经济循环中的关键堵点外,还要发挥地方在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以市场化改革的办法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循环重返扩张状态。”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07 |
新华全媒+|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这些故事值得铭记 | |
6月6日午间,随着天舟四号货物舱舱门成功开启,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也正式拉开大幕。后续,他们将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回顾此次神舟十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都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瞬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值得铭记?跟随记者的视角,一同重温发射背后的故事。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一场注定不平凡的出征6月5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朝阳炽烈,晴空万里,问天阁广场上人头攒动。出征通道两侧的群众代表挥舞着手中鲜艳的国旗,等待着三位航天员的到来。7时50分许,陈冬、刘洋、蔡旭哲缓步走出问天阁,人群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三位航天员向大家挥手致意,眼眸中充满了喜悦与坚定。人群中,一位高呼加油的白衣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冬奥冠军武大靖。“在冬奥会的时候,航天英雄在为我们加油。这次我代表运动员们祝福航天英雄们一切顺利,平安归来!”武大靖告诉记者。冠军相送英雄,征途注定不凡。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现场,在场所有人依然高歌着《歌唱祖国》,久久不愿散去。从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实施,到如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走过近30载漫漫征程。今年,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而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征前,刘洋的朋友圈更新了充满力量的4个字:“准备,出发”;指令长陈冬也在朋友圈中尽显铁汉柔情:“还未离开,却已开始想念,想念祖国,想念你……”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即将开启为期6个月的飞行任务。最年轻乘组“有故事”“神舟十四号乘组,年富力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说。神舟十四号乘组3人均为“75后”,全部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他们也是我国载人飞行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年轻的乘组。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这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乘组第一次全部由第二批航天员组成。他们进入太空之后,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虽然有压力,但他们身上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年龄上看,我们乘组3人相对年轻,但我们有充分的准备、火热的激情、十足的信心。”陈冬表示,他们3人已朝夕相处12年,并且经历了两年半的任务训练,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做到了思想、行动、目标的统一。作为我国首位女性航天员的刘洋,10年后再次出征,她希望自己一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画面。家国此刻共梦圆出发前陈冬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孩子们说能不能带我们上去,我说没有票了,给你们留项作业。你们为什么想上去,你们上去之后想干什么,回来之后我问问你。”陈冬说,王亚平回来时说“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自己到时候就是“检查作业的爸爸回来了”。“在工作之余,也会尽情领略太空美景,拍一拍美丽的地球和伟大的祖国、看一看长江和黄河、找一找亲爱的家乡。”蔡旭哲的话语间,饱含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是他们的爱与支持,让我在向前的路上更有信心,更有勇气,更有力量。”刘洋说。“能把火箭送上天,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经历过百余次火箭发射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火箭指挥赵磊说,我对家庭的照顾比较少,主要精力都是放在了工作上,因为现在航天任务多,火箭一发接一发。咱们中国航天进步非常快,我心中无比自豪。“之前我女儿出生时,家里人怕影响我工作,直到后来在电视上看到任务成功,才告诉了我。”赵磊谈及家人对他的支持,眼里噙满了幸福的泪花。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0号指挥邓小军在发射前告诉记者,一会儿发出“点火,起飞”的口令时,我一定要放声去喊!因为这不是代表我个人喊的,而是代表每一位航天人和每一位默默支持我们的家人喊的。进舱前,陈冬向左臂的国旗竖起大拇指。刘洋面向镜头,向亲人和祖国,挥手,敬礼,比心!家国此刻共梦圆。火箭从酒泉腾空而起,梦想向着星辰大海奔赴而去。来源:新华社 |
|
2022-06-07 |
1193万考生迎来2022年高考 | |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7日开考。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参考,比去年增加115万,设普通考场33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102万人。从报名情况看,湖南、四川、河北等省份报名人数均有较明显增加,天津等省市同去年相比略增,甘肃等地则略有减少。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上海市秋季高考统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举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确保防疫工作万无一失仍是高考组织的重要环节。教育部会同卫健委指导各地深入分析研判,结合本地疫情防控要求,周密制定组考防疫方案预案,分类做好考点考场安排,及时协助滞留外省考生做好返程安排,确保考生“应考尽考”;精心制定高考组考防疫操作规范,加强和完善组考防疫措施,开展防疫工作培训,备足应急备用考点考场、做好考前人员管理、优化考前健康筛查,严格考点考场环境消杀、考生入场体温检测。北京市在常规考点基础上按比例设立了备用考场、备用考点,封控区考生一人一考场,管控区考生考位间距不小于2米;辽宁丹东开通送考专线公交车,社区出具通行证明后考生凭准考证搭乘;天津设置了包括医院考点、隔离考点、独立考点在内的“重置考点”,并规定考生可将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带入考场。据悉,2022年采用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地区同2021年相同,北京、上海、山东、浙江、海南、天津采用“3+3”新高考模式,辽宁、福建、湖北、湖南、江苏、广东、河北、重庆采用“3+1+2”模式。各省考试时间为2天、3天、4天不等,在此期间,预计东北、华北地区高考期间雷雨天气较为频繁;黄淮、江淮以及江南等部分地区降水相对稀少,同时气温较高;而降水最核心的地区将集中在华南、西南等地,局地还会伴随强对流天气。教育部特别提醒广大考生,一要认真阅读《考生须知》等,严格遵守考试规定,提前准备并携带好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二要关注本地考试招生机构发布的相关高考防疫信息,提前了解考场防疫要求、个人防护注意事项等,根据当地要求做好考前核酸检测等准备,并加强赴考途中的个人防护。三要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和路线,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预留足够赴考时间。四要诚信参加考试,不要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信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来源:光明日报 |
|
2022-06-07 |
“链”上发力 多方打通稳外贸堵点 | |
随着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外贸企业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如何破解复工之后物料吃紧等难题,保障复工复产不“卡”在半路上,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获悉,近期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供应不畅等难题。业界建议,在稳“链”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固“链”,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外贸产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通堵点 助力企业复工达产随着复工复产推进,上下游企业需求旺盛,卡斯马汽车系统(重庆)有限公司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急需一批进口钢卷通过内贸江运补给。得知该情况后,嘉定海关立即与口岸所在地吴淞海关开启联动工作机制,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与港区进行协调,该批车用钢卷及时运往重庆投入生产。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加班加点赶工,兑现停产期间积压的订单。而原料和一些关键零部件到货难成为困扰企业的难题。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加大外贸保链稳链力度。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强调,“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人员名录,对生产、物流、用工予以保障,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保障外贸供应链稳定”。当天,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还将聚合力,持续缓解国际物流压力。具体举措包括,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运输通畅,外贸企业可按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并从海运、铁路、航空等方面,持续提高国际物流运力、口岸通关及作业效率,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此前,海关总署出台十条稳外贸举措,对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等作出部署。连日来,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海口等多地海关都在发布新的举措,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信心。其中,长三角五地海关已联合发布通告,共同保障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降成本 赢得更大生存空间供应链不畅在影响企业生产的同时,还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调研还指出,与头部企业尤其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在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海运、电力供应等方面的价格和获取劣势突出,订单减少、利润缩水更为严重。与此同时,这些企业资金链压力进一步凸显。“稳住外贸基本盘要从两方面着力,既要稳住生产,还要稳住市场,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缓解物流不畅导致的供应链吃紧问题,对于稳住生产必不可少。高凌云同时强调,还要重视企业面临的用工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等持续攀升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问题,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相关部门正在采取针对性举措。其中,商务部表示,将加强服务,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继续指导各地主动靠前服务,及时梳理并推动解决影响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和供应链稳定的共性问题,深入了解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物流、用工方面的困难,做好精准服务。”高峰向记者介绍。另外,各部门和地方政府,还在积极运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规则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并为企业降本增效。深圳市有信达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谭万超说,广州海关等部门持续加强RCEP政策宣讲,主动引导企业结合关税减让和原产地规则差异合理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确保企业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红利。“这对我们的客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强韧性 提高外贸整体竞争力在保“链”基础上,如何固“链”,提升我国外贸企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能力,也成为业内关注重点。高凌云提出,当前世界经贸环境复杂、形势多变,我国外贸企业既面临一些关键零部件瓶颈问题,还要有效应对一些订单向东南亚等地外流的情况。“而保订单拓市场的根本,是要从加强外贸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入手。这也是中国外贸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从近期对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垂直一体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凭借资金、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能够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和盈利水平,保障其具备持续研发投入和装备不断升级的能力,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并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提示我们,从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角度提升上下游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兴业证券宏观团队海外负责人卓泓提出,面对供应链调整和外部动荡承压的环境,中国的机遇和挑战更多是有关保持当前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如何向上优化产业链地位,企业投产和自主研发能力是未来产业链升级中的重要着力点。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