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生产经营难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积极财政政策“扶小助微” | |
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加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多、压力加大,助企纾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面对挑战,国务院近日出台6方面33项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财政部门切实扛起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密集推出系列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助力市场主体迎难而上、爬坡过坎,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助力企业爬坡过坎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主力支撑。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影响,一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出现现金流紧张等困难,财税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为他们“止血”“补血”。大规模减税退税降成本。“今年以来,财政部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支持。”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表示,今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彻底解决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等6个行业留抵退税问题。近日,国务院决定将批发和零售业等7个行业纳入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又新增退税1420亿元,这些行业中的中型企业可以获得现金流支持。阶段性缓缴社保费渡难关。欧文汉介绍,一方面,延长缓缴期限,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另一方面,扩大实施范围,将上述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渡过暂时的难关。此外,落实好融资奖补政策强扶持。包括指导督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严格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的要求;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至2023年;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今年财政政策力度更大,节奏更快,目标更明确,行业受益面更广,有利于增加企业现金流并提振经营预期和信心,体现了政策应出尽出、能出尽出的要求,反映出财政部门更加积极、主动作为的担当。”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有力有效,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将加强与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尽早尽快释放政策红利,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采购支持力度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是国务院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完善相关政府采购政策,通过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降低投标成本等措施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合同占采购总规模的75%左右。”财政部国库司司长王小龙表示。这两年,中小企业面临市场萎缩、订单下滑等挑战,对于更明确、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呼声较高。为帮助中小企业添订单、增动力,近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规范资格条件设置,降低中小企业参与门槛,通过项目整体预留、合理预留采购包等形式确保中小企业的合同份额,积极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严格按规定支付采购资金,有效减轻中小企业资金压力。同时,调整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由此前规定的6%至10%提高到10%至20%。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评审优惠幅度由2%至3%提高到4%到6%。此外,还提高了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在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原则和统一质量标准的前提下,2022年下半年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由30%以上阶段性提高至40%以上。“政府采购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不但考虑到当前中小企业的困难,并且找准了帮助中小企业的途径,通过增加市场机会,给中小企业带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助企纾困不只是“救急”,更在于着眼长远,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今年以来,财政部围绕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等方面推出系列政策举措,助力企业加速成长,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方面,加快财政支出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今年各地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着力促进稳增长、稳投资。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占已下达限额的54%,充分发挥了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乘数效应,引导社会投资形成稳定预期,近日,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今年新增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时限,表示确保今年新增专项债券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并将新基建、新能源项目纳入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欧文汉表示,中央财政还将督促尽快下达各项转移支付,同时要求各地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切实把支出进度提上来。加紧推进已纳入年度计划的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尽早发挥资金和政策效益。另一方面,促进居民消费持续恢复,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提振汽车消费,近日,财政部印发通知,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预计减征车购税600亿元。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这项政策同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一同实施,直接降低了居民购车成本,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汽车消费;对推进企业生产端复工复产进程,推动汽车行业整体复苏回暖和长远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财政部门在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扎实稳住经济的同时,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及时落地。截至目前,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率已超过90%,除据实结算、政策尚未确定等资金外,其他具备条件的转移支付已全部下达到位。其中,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转移支付1.2万亿元已全部下达地方,困难群众救助等民生补助资金已基本下达到位,为地方保障基本民生提供充足财力。“一系列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体现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市场主体过‘好日子’的决心。立足于稳经济、稳就业和稳物价,立足于缓解企业困难和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和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财政能力,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正常区间。”罗志恒说。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6-09 |
基建掀起“赶工潮” 稳投资展现“夏日温度” | |
基建投资正掀起一轮“赶工潮”。“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赶在雨季来临前,我们正抓紧把上半年计划完工的项目收尾。这个月月底要进行年中竣工盘点,还要做下半年的开工计划。”重庆某央企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华(化名)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聚焦有效投资稳增长,近期,从项目端水利、交通等领域重大项目“加速跑”,到资金端加快3.45万亿元专项债发行使用、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信贷额度等“快落地”,一大批项目集中上马,一系列配套举措密集实施。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稳增长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基建将更加充分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全年基建投资有望超出此前预期。基建投资“加速跑”5月以来,项目投资建设掀起新热潮,一大批重大项目在地方落地生根。6月6日,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今年重点推进开工建设的6大灌区之一,总投资80.08亿元。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厂通路项目正在“抢工期”。据了解,截至目前,北京段已开始路基试验段铺设,河北段路基工程已完成40%,工程稳步推进。此外,广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福建、河北等多地重大项目于近期密集开工。“临近6月,施工企业进入年中阶段性竣工,且7月至8月高温多雨不利于施工,项目工地会出现一波‘赶工潮’。”百年建筑建材研究院水泥分析师蔡艳芬说,国务院近日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预计基建领域将迎来更多增量资金支持,推动稳投资政策加快落地生效。《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目前,全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一万亿元。水利部日前表示,2022年国家部署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12项,6月底前将再开工6项。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安徽省包浍河治理工程、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福建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湖南大兴寨水库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预计上半年累计开工项目将达到18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交通运输部负责人近日表示,将确保“十四五”时期完成新改建高速公路2.5万公里。将重点推进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工程、京港澳高速公路广州至深圳段改扩建工程、深中通道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等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点项目。在国务院作出部署后,近期地方版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纷纷出台。记者注意到,稳投资被作为重中之重,不少地方在加快水利、交通、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等方面明确了“施工图”。如四川省提出,年内全面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等3个铁路项目、西昌至香格里拉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及港口集疏运公路1500公里、农村公路1.5万公里,实施村道安防工程9000公里、平安渡运工程50个。开工建设米市水库、三坝水库等水利工程。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表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建投资见效快、拉动强,将及时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预计有更多配套支持措施出台。“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基建投资的重要性,不仅政策支持覆盖面逐步扩大,而且在信贷融资、审批流程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证重点项目及时、尽早开工。当前,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基建项目将迎来一轮‘赶工潮’。”开源证券分析师张绪成表示。新基建获青睐实施精准有效投资,各地新老基建双管齐下,纷纷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6月2日,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5月23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2年)》公布了湖南省2022年“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涵盖5G建设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5月以来,多地集中开工一批新基建项目。5月16日,山东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中国移动(山东济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工地举行。云南、贵州、重庆等地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也涉及多个数字经济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新基建的制度保障正加快完善。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正牵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同时,将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建立保障权益激活价值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安全治理制度。研究起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组织专项工程,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新能源和‘数字新基建’具备战略意义,契合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诸多方向,长期前景值得看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魏琪嘉认为,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新基建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投资前景广阔。多路资金驰援基建投资吹响冲锋号,项目建设资金也正加速到位。一方面,《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另一方面,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兴业证券预计,专项债发行使用将进入高峰期,有望驱动基建投资持续加快。明明表示,考虑到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和盘活存量资产等多措并举,今年基建投资可能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形成高点。除加快发行专项债券、加大信贷支持等外,将进一步开辟新的融资方式支持基建投资乃当前要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基础设施REITs创新发展研究》显示,中国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若将其中的1%进行证券化,即可撑起一个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地方政府拥有巨量的存量资产,如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不仅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还可筹集更多建设资金,促进稳投资、稳增长。”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表示。还有机构认为,当前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内需的必要性上升。机构预期,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到位,将有力推动项目进度,支持更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达到13%,超出此前市场各方预期。”国信证券分析师任鹤说。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6-09 |
用电高峰将至 能源保供全力攻坚 | |
进入6月,全国气温明显升高,叠加各地复产复工加快推进,用电高峰即将到来。今夏电力供需形势如何?能源供应能否跟得上?迎峰度夏期间煤炭供应将维持高位,电力、煤炭等供需整体维持“紧平衡”状态,部分区域时段可能出现紧张局面。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多方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采取提升供应保障能力、稳定用能价格等一揽子举措全力攻坚能源保供,坚决杜绝拉闸限电等问题发生。迎峰度夏供需“紧平衡”“深刻认识电力保供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深刻认识安全生产和供电服务存在的薄弱环节,深刻认识极端天气带来的严峻挑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6月7日召开的2022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电视电话会议上如是说道。最新数据显示,5月以来多地用电形势持续向好。例如,云南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7%左右,辽宁沈阳地区全社会用电量环比增长15.8%。“5月下旬以来全国气温明显升高,而且随着国内疫情形势明显好转,各地复工复产加快推进。6月份起各地稳经济政策措施也将逐步落地显效,将助推我国经济重回正常轨道,电力和煤炭需求将会增加。”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副理事长石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据悉,6月至9月是迎峰度夏的用电高峰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其中,东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南方、华东、华中、华北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紧平衡”这一判断也出现在近期多省召开的相关会议中。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孟刚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受国际形势、供需关系等影响,能源资源量紧价高,浙江省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较大压力,预计迎峰度夏电力最大缺口达650万-750万千瓦。据河南省电力公司预测,迎峰度夏期间河南省电力保障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整体维持“紧平衡”状态,预计2022年河南电网最高负荷7500万千瓦,同比增长550万千瓦,增幅为7.9%,其中驻马店、信阳最高负荷增长预计超过20%。多方出招杜绝拉闸限电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能源供给形势,各方全力保障电力供应,杜绝拉闸限电再度上演。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公布了迎峰度夏电力保供30项工作要点,要求确保电网安全度夏,确保电力保供无虞。辛保安强调,要强化政企联动,从发、供、用多向发力。要推动各类电源应并尽并、增发稳供,严肃调度纪律,发挥好电网配置资源作用,落实好“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约用电助力”要求。多地也在全力攻坚迎峰度夏电力保供。例如,浙江已经制订了电力保供攻坚方案,提出了十大攻坚行动。孟刚表示,将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增加950万千瓦高峰保障能力,确保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确保居民企业生产生活可靠供电,决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同时,指导督促企业尽快签订电煤、天然气年度合同,确保6月底前全省电煤库存提升至550万吨以上,确保生产生活用气供应安全。此外,进一步规范电力市场交易秩序,加强售电公司监管,协调上游资源方,稳定用能价格,助力企业降本减负。“做好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有坚实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近日表示,截至4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1亿千瓦,迎峰度夏之前还会继续增加,总量有望增加到24.5亿千瓦。今年各大流域来水好于预期,截至5月中旬,全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9.3%,重点水电厂可发电水量同比增长25.5%。目前,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59亿吨以上,同比增加5000多万吨,可用天数32天,“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全国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煤炭供应将维持高位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煤炭的平稳有序供应至关重要。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将通过核增产能、扩产、新投产等措施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1月至4月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5%,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日均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资源情况看,煤炭主产地仍有一定增产潜力。”石瑛介绍说,晋陕蒙等主要产煤省区陆续出台煤炭增产保供实施方案,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国内煤炭产量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煤炭供需将总体平衡,发电和民生用煤得到有力保障。在加大供应的同时,近一个月来稳煤价举措不断。5月1日起,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正式实施,国家发改委连续发声并要求各地加大督导落实力度,目前山西等多地明确了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合理区间。目前一些地区煤炭采购还是吃紧,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存在缺口,煤炭中长期价格机制未全面落地,煤价仍维持高位。石瑛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她表示,当前我国煤炭市场仍存在结构性和区域性供需失衡问题,叠加疫情形势、输入性通胀、俄乌冲突、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不排除可能出现品种性、区域性、时段性煤炭供需局部偏紧的局面,煤炭价格可能维持高位运行态势。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刘满平建议加强考核力度,督促煤炭主产区在保障安全生产前提下积极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释放先进产能。同时,进一步细化稳定能源价格相关工作,引导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09 |
多地制定稳工业目标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有这些 | |
3月以来,受新一轮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此央地持续出台多项举措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调查的21个行业中,PMI位于扩张区间的行业由上月的9个增加至12个,制造业景气面呈现积极变化。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师张潇潇对第一财经表示,后疫情时代,各地加强工业发展对于稳住经济发展大盘,激发我国内需潜力,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意义重大。定下工业发展目标近日,多地出台政策措施稳定工业经济发展。5月27日,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提出“工业立市”,进一步增强深圳工业经济在更高区位稳中有进的运行能力。《措施》提出加快重大工业项目规划建设。狠抓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投资,在集成电路、超高清显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产业链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落地建设10~15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10~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重大能源项目。在加强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方面,《措施》鼓励产业基金引进高端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深圳市引导基金主管部门可根据落地项目实际情况认定返投金额。接着在6月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公布,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优质龙头企业。在上海,5月29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支持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企业以点带链,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方案》还提出,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市域铁路、新型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鼓励民间投资以城市基础设施等为重点,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支持扩大企业债券申报和发行规模。加强银政联动和银企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对接重点项目,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便捷的融资支持。上海市经信委表示,在加快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落地方面,上海将全力发挥投资促进作用,提振产业投资信心,稳住存量还要扩大增量。广州市则在6月2日公布《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广州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同时也明确了广州“十四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要着重推动制造业比重稳步上升,聚力打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广西日前也出台40条措施稳工业经济大盘。包括,在抓项目扩投资政策上,广西将进一步稳定和扩大民间工业投资,落实好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标准厂房、重大项目投资奖励等政策;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争取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为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广西将实施“一行一策”支持汽车、机械、粮油、食品、电子信息、建材等行业负增长企业恢复正增长;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工作;谋划建设北部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6月7日,《浙江省畅循环稳工业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出台。《行动方案》从十大方面共计25条具体举措,力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包括,每月开展548个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调度协调,新谋划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加快产生实物投资量。省市县分别聚焦10亿元、5亿元、3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建立近期投产达产项目跟踪服务清单,开展动态跟踪,实行项目投产赛马机制,鼓励项目早投产、早达产,对项目建设滞后问题限时服务督办,加快形成工业产出增量。张潇潇表示,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担任着压舱石的作用。立足工业领域,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各地强工业是提升核心竞争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积极探索。此外,强工业有助于激发内需市场活力。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是我国自身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工业供给体系质量,努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此外,发力工业有助于夯实数字引擎作用。工作重点有哪些在6月2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陶青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5月以来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呈现企稳向好的迹象。“尽管制造业企业前期受到疫情冲击,遇到不少困难,但我国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恢复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在用电量方面,以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上海为例,根据5月份前三周的数据统计,上海市总用电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78%以上,5月以来周用电量环比平均涨幅为2.25%,其中第二产业周用电量环比平均涨幅5.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日均用电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3%以上。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在疫情缓解、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叠加工业生产内生韧性较强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5月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出现较大幅度回升。接下来提振工业经济有哪些重点,陶青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一是加快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全力保障产业链稳定畅通;三是强化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四是扩投资促消费。陶青说,保链稳链是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针对当前复工不达产、复工基础仍不牢固、重点产业链协同复产难等问题,我们将继续从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三方面持续发力。对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行业要进一步发挥有关协调平台功能,加强上下游衔接服务。对重点区域要加强跨区域、跨省市协调,加强点对点、一对一的疏通卡点难点。另外,要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数据显示,5月份,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长三角地区逐步复工复产,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制造业生产指数为49.7%,较上月上升5.3个百分点。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表示,虽然长三角地区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但是企业在落实复工复产进程中仍面临疫情防控、资金、人员管理等方面的压力,企业生产指数仍位于50%以下,仍有进一步恢复空间。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的比重较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至32.8%,为今年以来新高。为实现稳住经济大盘重要目标,需要继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落实物流保通保畅,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提振国内需求,保障就业市场,扶持中小市场主体。张潇潇认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比如长三角,可以建立健全复工复产问题处理回复机制,及时解决区域内企业因疫情防控产生的到岗用工、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实际困难,最大力度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另外可以精准施策,提升市场主体发展活力,针对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市场主体,梳理不同市场主体政策需求,提升政策精准度和落地性。还可以建立长三角地区常态化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和动态协调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链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大数据监测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转自:第一财经 |
|
2022-06-09 |
普京:若西方解除制裁,俄准备出口粮食和化肥 | |
俄罗斯总统普京26日应约与意大利总理德拉吉通电话时表示,在西方解除对俄制裁的情况下,俄罗斯准备出口粮食和化肥。据克里姆林宫网站当日消息,普京与德拉吉讨论了乌克兰局势。普京通报了正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的工作,介绍了为确保航行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每天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供民用船只从亚速海和黑海港口出境。此外,普京还对乌克兰方面冻结俄乌谈判进程进行了基本评估。双方详细讨论了全球粮食安全领域的状况。普京指出,将世界市场农产品供应问题归咎于俄罗斯的指责毫无根据,所出现的困难与生产、物流链条运营中断,以及西方国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的财政金融政策等有关。由于美国和欧盟施加的反俄制裁,导致情况更加恶化。普京强调,只要西方解除出于政治动机对俄罗斯采取的限制,俄方准备通过出口粮食和化肥为克服粮食危机作出重大贡献。此外,在讨论能源安全问题时,普京表示,俄方将确保继续以合同规定的价格向意大利不间断供应天然气。来源:中新社 |
|
2022-06-09 |
如何确保实现外贸保稳提质目标?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回应热点关切 |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出口保稳提质的预期目标,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相关政策推进落实情况如何?怎样确保外贸实现保稳提质目标?在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作出回应。4方面举措推动外贸实现保稳提质目标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针对当前外贸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相关政策,目的是保主体、保订单、保市场、保信心、保履约。具体来说:一是着力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确定重点外贸企业名录和相关物流企业及人员名录,并对生产、物流、用工等各方面予以保障;将外贸货物运输纳入重要物资范围,全力保障货运物流运输畅通;对一些重要海港、空港集疏运方面有序畅通疏通等。二是着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短期险规模,针对中小微外贸企业进一步提高承保覆盖面,缩短理赔时间;支持银行机构不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梳理一批急需资金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名单等。三是着力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优化创新线上办展模式;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线上方式与国外客户进行对口洽谈;加强线上广交会和跨境电商平台联动互促;鼓励创新、绿色、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等。四是着力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劳动密集型外贸产业在国内实现梯度转移;支持企业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探索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产品保税再制造试点等。促进外贸货物运输保通保畅着力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是当前稳外贸重中之重。王受文表示,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有七个是中国港口,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国运筹能力仍然较强。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司长金海介绍,海关推出扩大海运及内河运输船舶“联动接卸”、转关货物“离港确认”等措施,深入推进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支持开展铁路“快速通关”等业务,保障口岸通关环节安全畅通。围绕企业急需货物、农食产品等商品通关诉求,海关总署近期出台了促进外贸保稳提质10条措施,对提高进出境物流效率、保障重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等作出具体部署。海运成本高企给外贸企业带来较大压力。王受文表示,商务部将组织相关商协会帮助中小微外贸企业和大型运输企业对接,直接安排舱位方面的供需衔接,降低企业海运成本。加大对稳外贸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负责人周宇在吹风会上介绍,1至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4.39%,较去年全年水平下降0.22个百分点,是人民银行有统计记录以来的低位,企业融资贵问题持续得到缓解。4月,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了23条金融助企纾困一揽子措施,其中包含了诸多稳外贸的金融举措: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推广至全国,开展更高水平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和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允许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使用……“目前人民银行正在指导下属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出台具体的落地实施方案,使这些政策真正让外贸企业获益。”周宇说。汇率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周宇说,相关部门协同发力,指导金融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多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帮助外贸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避险成本;同时减免一些中小微企业的外汇交易手续费,降低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成本,减少外汇套保保证金占用。数据显示,1至4月,企业外汇套保规模同比增长48%,首次办理汇率避险业务的企业数量新增近1万家。周宇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树立“风险中性”的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推动跨境电商加快发展提质增效跨境电商正处在创新发展窗口期,也是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指出,随着各国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拉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增长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各种外贸新业态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为各国消费者提供更富有个性化的便利服务。”李兴乾说。李兴乾介绍,商务部将聚焦行业痛点,解决跨境电商发展的共性问题。一方面,尽快出台便利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的政策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优化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的退税流程,研究制定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等;另一方面,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海外仓、市场采购等外贸新业态发展,推动跨境电商与其他业态联动互促、融合发展。来源:新华网 |
|
2022-06-09 |
走进县城看发展|河北正定:古今交融气象新 | |
开栏的话: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助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即日起,新华社开设“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聚焦一批典型县城,反映相关县城坚持以人为核心、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做法。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古城肌理可见可触。古今交融,城乡互融,产城相融,百姓家园宜居宜业。千年古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正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看古城:登得上城楼 望得见古塔从石家庄市主城区出发北行,越过碧波荡漾的滹沱河,便可望见巍然矗立的正定古城南城门。登楼远眺,古街古楼、古寺古塔、古城古韵尽收眼底,古城中轴线、古建轮廓线、城市天际线一览无余。这是河北正定古城景色(2021年6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在这里,可以一眼观四塔,座座都是国保文物;那片高大的古建筑群,就是享誉海内外的隆兴寺;与其相隔不远,便是正定旅游名片‘荣国府’……”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鹏介绍,得益于近年来实施的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一大批“国保”文物古迹从民居中凸显出来,实现“有尊严地复活”。正定有1600多年的建城史,自北魏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曾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胜景。这是河北正定古城景色(2021年6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正定县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当作第一资源,将旅游兴县和古城保护恢复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支持下,加快古城保护提升步伐。正定县划定历史城区范围,严控范围内建筑高度、体量、风格、色彩,确保与古城风貌和谐统一。聘请专业团队系统编制规划,实施了城门保护恢复、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等24项工程。“北方雄镇”历史风貌得以有效恢复。同时,坚持地下地上、里子面子并重,补齐民生短板:完成108个老旧小区和6个城中村、棚户区改造,224个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整治600多条小街巷,对文物景区、公园广场、主干道及400余栋楼体进行景观亮化,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全面提升。如今,正定古城不仅成为石家庄市民休闲“后花园”,更成为京津冀旅游热门“打卡地”,旅游业逐步成为正定县支柱产业。走乡村:家在景中住 人在花中游出正定古城南城门,沿着滹沱河畔西行不到两公里,就到了美丽乡村塔元庄。纵览古城繁华之后,人们总喜欢来这里体验田园乐趣。“村在景里,景在村里,村民有钱、有车、有楼房,人在花中游、车在林中走、家在河边住。你们说,我们该叫村呢,还是叫景区?”一有空就给游客当导游的塔元庄村党委书记尹计平幽默地与游客互动。塔元庄村原本是个土地贫瘠的落后村。尹计平说,改革开放以来,塔元庄村依托距离市区和县城较近的区位优势,沿着“半城郊型”经济发展路子,瞄准城市需求,“为城市服务,掏城市腰包”,日子越过越美。如今,塔元庄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村集体每年为村民的福利支出超过800万元。这两年,塔元庄村又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携手,探索村企合作、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新模式,共同建设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近年来,正定县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动县城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辐射延伸。大力发展特色、休闲、绿色、智慧农业,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建省级美丽乡村39个,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正定县委副书记卢润彩说,以塔元庄村发展模式为示范,正定县启动了滹沱河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采取建强党组织,村企联合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绘就城市风采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多彩画卷。进新区:干事创业紧 招商选资忙出正定古城南城门,沿着滹沱河畔东行两公里,便是拔节生长的正定新区。正定县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在此叠加组合构建起创新创业新平台。推行“政策找人”,变“坐等服务”为“主动服务”;设立项目建设“红黑榜”,每月公开晾晒在建项目进度,严格奖惩;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办不成事项和举报投诉,让百姓办事全程有人管……在新区,正定县按下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快进键”。正定县兴起了比服务、比招商、比项目的新热潮。生物制药、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风生水起。去年8月以来,京东(正定)智能电商总部、均和云谷·正定科技港、同福集团总部等170余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过440亿元。河北一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微生物活菌制剂二期项目进展超出预期。“拿地即开工,政府高效服务让企业跑出了加速度,让我们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公司副总经理宋永强说。这是河北正定古城夜景(2021年7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近年来,正定县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等称号。立足发展新阶段,回应百姓新期待,正定县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县城、冲刺全国百强县的新目标。“我们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全力争创全国百强县,努力打造风清气正、产业集聚、文旅融合、共同富裕、生态宜居、幸福舒心的现代化美丽县城。”石家庄市委常委、正定县委书记王俊红说。来源:新华网 |
|
2022-06-09 |
新增指标、可享补贴 各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 | |
随着“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政策的出台,各地的汽车消费鼓励政策也接踵而至。业内人士预测,汽车行业即将迎来一轮“爆发式”增长。在政策“组合拳”影响下,有望带动额外3000亿元左右的整车销售额。进一步通过上游的原材料产业和下游的保险金融行业,产生5000亿元左右的经济拉动效果。提供新增购车指标的限购城市已超六成中新财经梳理发现,在全国八个实行长期汽车限购政策的城市中,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五个城市已经增发购车指标,总指标增加数达16.5万个。其中,上海将在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广州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3万个购车指标;深圳则直接新增投放2万个普通小汽车增量指标;杭州将一次性配置4万个小客车指标;天津将增投3.5万个增量指标。不过,限购城市提供的新增指标,在针对人群和配置方式上有所不同。深圳和杭州均表示,将通过专项摇号的方式,向累计摇号超过一定次数的人群一次性配置新增指标。而天津则表示,增投的增量指标,将平均配置到2022年6月-12月这七个月中,每月增加配置数量为5000个。地方纷纷鼓励买车,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大除了新增购车指标外,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已出台了相应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消费者在购买或置换新车时可享补贴,最高可达2万元。不过,各地针对普通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有所不同。以广东省的政策为例,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10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5000元/辆;转出旧车,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8000元/辆、购买燃油汽车的补贴3000元/辆。深圳市更是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中签者,将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台补贴。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新财经:地方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力度要大于传统(燃油)车,这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在部分地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已达2万元。在整车价格中占比很大。车企抢客,补贴政策“琳琅满目”除了政策支持汽车消费外,汽车企业也积极跟进发补贴,搞促销。目前,上汽大众、东风日产、长安汽车、吉利等二十多家合资和自主车企都已相继推出相关政策。补贴的形式既包括置换、购车时的厂家贴现、也包括金融礼包、油费补贴、保险补贴等,各种补贴形式可谓“琳琅满目”。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财经记者,目前上汽大众旗下多款SUV和轿车可享额外的厂商补贴政策,补贴后消费者可享受“全免购置税”的优惠。专家:政策惠及的车辆料超1000万辆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财税与金融首席专家刘斌看来,“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和“提供新增购车指标”可谓两项“杀手锏”,能有效起到拉动汽车消费的效果。刘斌表示,新增购车指标等虽然是短期措施,但能够扭转车市的不利局面,而减税(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的政策能够惠及的车辆超过1000万辆,政策力度已经达到预期了。在陈士华看来,限购城市增加购车指标,将对汽车销量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增加的指标直接就能够形成当年的购买的实物量,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地方增加购车指标的措施是非常值得鼓励。陈士华还呼吁地方政府多出台促进当地汽车消费的政策,中汽协会希望没有增加指标的城市,也能尽快增加一些购车的指标。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6-09 |
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指出,4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广大儿童,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儿童中心成立于1982年,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国家级校外教育和儿童发展研究机构。40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累计有数亿少年儿童参加中心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指导服务家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路——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晚霞映红于都河,渡口有一支难忘的歌……”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小红星讲解员方妍澜的动情讲述,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去年6月,该纪念馆选出11个红色故事视频参加由中国儿童中心举办的“红色基因代代传”百馆百讲少年儿童讲述党史故事活动,其中《夜渡于都河》等8个视频被评为优秀作品。中国儿童中心积极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独特育人功能,带领全国校外教育机构组织开展“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以下简称“双有”活动),30多年来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每年策划主题活动,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进行理想信念和品德教育,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累计超2亿人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儿童中心将“双有”活动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厚植少年儿童爱党爱国情怀:在全国组织开展“童心共筑中国梦 改革奋进我同行”“少年儿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带动各地共同参与,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2021年建党百年之际,“童心向党 颂百年辉煌”主题教育活动突出红色育人底色,在全国100多家校外教育机构蓬勃开展,数百万儿童积极参与;举办党史故事会,建设小英雄雕塑园,创编优秀红色歌谣,宣讲红色家风故事,举办儿童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积极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儿童日常家庭和社会活动之中。202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国儿童中心携手西藏妇联等单位,共同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西藏儿童北京研学活动,22名来自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洛扎县拉郊乡的孩子来到北京,和北京的小伙伴们一起体验旱地冰壶、VR滑雪机,在游戏中“重走长征路”,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我经常在学校国旗下做演讲,下次我一定把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的感受分享给大家。”12岁的尼玛拉宗说。守护——逐步探索形成多层次、立体化儿童权利保护工作体系如何“依法带娃”?父母的家庭保护职责都有哪些?《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都有哪些亮点?近年来,中国儿童中心依托家教驿站、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中心家长学校等平台,围绕“家庭中的儿童法治教育”“家庭教育法律与父母责任”等主题,积极宣介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及儿童权利保护相关知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中国儿童中心持续创新开展儿童权益保护工作,逐步探索形成“知识宣讲与法律普及—个性化指导咨询服务—法律保护的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与学术出版”的多层次、立体化儿童权利保护工作体系:在家庭教育公益咨询等活动中,普及儿童权利保护、家庭教育法律知识,助力家庭中儿童权利保护与法治教育水平提升。发挥专业优势,在原有一对一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基础上,开展网上家长学校探索,邀请律师为家长提供儿童保护、儿童权利、家庭教育法律的一对一公益咨询。2017年开始组织编写《儿童蓝皮书》年度报告,全景式展示我国儿童发展和儿童保护状况,为政府部门出台儿童权益保护政策提供参考;策划举办中国儿童发展论坛,关注儿童发展状况,为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发声助力;多次组织儿童权利保护、家庭教育法律主题研讨,刊发系列论文,助推儿童权利保护与家庭教育法律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组织儿童之家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研发儿童社会心理支持的活动指南,为儿童权益保护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工具书;坚持儿童优先原则,积极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研究实践……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中国儿童中心积极发挥社会家庭教育指导资源专业力量的作用,支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制发《督促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为涉案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质量测评及指导服务,进行司法层面的未成年人保护与家庭教育指导实践探索。筑梦——发挥教育实践基地优势,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手剥玉米粒大比拼、肩挑小扁担、剪丰收年画、手磨豆浆、滚南瓜趣味赛……中国儿童中心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劳动美·丰收乐”主题公益活动,吸引众多家长和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为了培养少年儿童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中国儿童中心连续3年联合一些城市同步开展全国少年儿童“劳动美·丰收乐”主题公益活动,通过科普讲座、产品展示、趣味游戏、科学实验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孩子们带入可看、可玩、可感知、可体验的原生态人文空间,感受劳动的快乐。多年来,中国儿童中心充分发挥“德润童心”教育实践基地优势,开展主题鲜明的兴趣培养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丰富新颖的探索体验,提升综合素质:打造儿童探索馆,面向0—7岁儿童开放,遵循“动手做、玩中学”的教育理念,倡导亲子互动,提倡孩子们自由活动、自主参与、自我探索、动手动脑,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创办以4—14岁儿童为主体的“童乐汇”俱乐部,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开展“不寻常的假期时光”“我和我的祖国”等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居家生活;“双减”政策出台后,中国儿童中心适应课后服务个性化需求,助力解决中小学校“课后三点半”难题,每年开设100多个兴趣培养项目、超5万人次儿童从各类兴趣培养项目中受益;…………中国儿童中心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中国儿童中心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团结广大儿童工作者,做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用心用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09 |
多省份2022高考收官查分及志愿填报时间公布! | |
8日下午,伴随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全国多个省份的高考落下帷幕。何时能够查分?什么时候填志愿?考后要警惕什么?高考后,这些事项考生要注意!全国多个省份结束2022年高考多地公布查分时间2022年全国高考开始日期是6月7日,但各地高考结束时间并不一致,广西、安徽、吉林、山西、河南、陕西等多个省份的高考于8日正式结束,有部分地区的高考将在9日、10日陆续收官。其中,江苏、黑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将在9日结束所有考试。北京、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将在10日结束考试。目前,已经有部分省份公布了今年高考的成绩查询时间。据北京教育考试院介绍,今年高考评卷工作将在6月8日至18日进行,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也透露,高考成绩放榜时间依然定在6月25日左右。此外,将于6月25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的还有湖北省、湖南省、海南省、河南省。安徽省预计于6月24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山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也将于6月24日公布考生成绩以及最低控制分数线。甘肃省6月23日提请省招委会审定后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控制分数线。另外,还有一些省份给出了查分的大致时间范围,如云南省将于6月23日左右出分,四川考生大概在6月23日可查分。吉林省预计将在6月末公布考生成绩和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贵州省具体评卷工作将从6月9日开始,预计6月下旬公布成绩。山东省招考院透露,国家统一高考科目原始成绩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转换成绩于6月26日前公布。部分地区高考查分时间。多地填报志愿时间确定高考成绩公布之后,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各地在时间上也有不同安排。北京市将于6月27日至7月1日填报本科志愿,高招录取工作定在7月初至7月底。江苏省分两个阶段填报志愿,第一阶段:6月28日至7月2日,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第二阶段:7月27日至28日,填报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湖北省填报志愿也分两次,第一次网上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9日8:00至7月2日17:00。其中: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17:00;高职高专提前批、本科普通批、艺术本专科批、体育本专科批、技能高考本专科批填报志愿的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第二次集中填报志愿时间为8月8日8:00至8月11日17:00,填报高职高专普通批志愿。甘肃省填报志愿时间为:第一次填报6月25日20:00至6月27日20:00;第二次填报8月6日20:00至8月8日14:00。陕西省填报志愿分3个阶段进行:提前批次、单设本科批次、本科一批、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单独招生(含专科)志愿在6月24日12:00至6月27日12:00填报;本科二批志愿在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后填报;高职(专科)志愿在本科二批录取结束后填报。此外,贵州省规定,6月底考生填好志愿,7月份开始高考录取。山西省在成绩公布后,随之展开考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预计8月底结束。严抓招考纪律考生、家长要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除了高考成绩和填报志愿外,每年高考的招考纪律也备受关注。日前,针对“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甘肃考生作弊”一事,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再次向各地教育考试机构提出要求,进一步加强后续考试的考场监管,严肃考风考纪,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早在今年初,教育部就发文强调,进一步加强招生录取规范管理。其中提到,要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对于因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要依法依规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文中还提到严厉打击“高考移民”、严防志愿被篡改、严禁以各种方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此外,每年高考都会有一些不良机构或不法分子趁高考设计诈骗陷阱。公安部刑侦局总结了几种诈骗套路,比如提前查分、“补录名额、内部指标”、自称可办补助金、填报志愿指导、伪造录取通知书等。常见的诈骗套路,还有花钱可以改成绩、伪造录取通知书、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提前获取高考答案等等。对此,公安部刑侦局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保管好个人信息,拒绝向陌生人透露;通过官网渠道核实分数、录取信息。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100%是诈骗。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来源:新华网 |
|
2022-06-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