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山山水水越来越显灵动”(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 |
“中国共产党勇于直面挑战、不断进步,在推动国家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智慧和魄力令人敬佩。”尼泊尔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巴斯卡·柯伊拉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攻坚克难,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给其他国家发展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值得尼泊尔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学习。最近几年,柯伊拉腊以学者的身份多次到访中国,对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很深。“每一次到中国,我总能看到很多令人惊喜的变化。我想,伟大的成就源自伟大的党。中国大地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付出巨大努力奋斗得来的。”柯伊拉腊说,令人佩服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取得备受世界瞩目的国家发展建设成就的同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坚定地继续向前,推动实施人民群众期待的各项改革。柯伊拉腊特别关注并深入研究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发展理念。2021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尼泊尔文版发行,柯伊拉腊第一时间仔细通读,该书第三卷英文版也是他常放在案头、不时翻阅学习的书籍。“中国发展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在书里得到了集中体现。”柯伊拉腊表示。柯伊拉腊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行了深入思考。他表示,中国发展经验充分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非是不可协调的对立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仔细权衡两者对社会民生发展的作用,尤其是要关注环境问题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柯伊拉腊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这一理念,得到广大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积极响应。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践行了这一理念,将中国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天更蓝、水更清,中国的山山水水越来越显灵动,越来越有魅力。”柯伊拉腊说,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是带给他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在浙江省访学时,柯伊拉腊注意到原本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了产业升级改造,新设备和工艺大大减少了污染排放。越来越多的山丘恢复了绿意,其中不少还种植了高价值的经济作物,成为当地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重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非常值得借鉴,对尼泊尔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柯伊拉腊表示。柯伊拉腊十分惊叹于中国的脱贫成就。“中国政府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着实令人震撼。”柯伊拉腊通过阅读有关报道,以及与中国学者的交流研讨,对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驻村帮扶这一特色实践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要理解中国扶贫取得的成就,就必须认识到广大年轻的中共党员干部付出的艰苦努力。”他说,这些驻村干部到每家每户走访调研,推动产业和投资在贫困地区实现落地,“他们努力将自己的学识转化成当地发展的机遇,为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希望”。“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消除贫困不再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柯伊拉腊说,这带给尼泊尔等同样面临贫困挑战的发展中国家巨大鼓舞。“我们要多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从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到吸引投资、发展经济。”柯伊拉腊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推动共同发展、绿色发展。“如今,共建‘一带一路’给尼泊尔和其他沿线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他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尼中两国各领域合作也将不断迈上新台阶。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9 |
老旧小区改造 摸得着的幸福 | |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方面,与人民生活舒适度、幸福感密切相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旧小区改造几年来,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件“千家万户的事”,正让千家万户受益。惠及无数家庭和居民全国各地都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近日,在湖北省宜城市,建筑工人正在对一处老旧小区单元楼外墙进行粉刷。2021年以来,当地把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工作来抓,着力解决老旧小区设施不完善、环境脏乱差、建筑物破损严重、物业管理混乱等问题,计划用5年时间,对233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将惠及16019户居民。在北京市石景山区,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加快推进,31个项目全力推进前期手续办理,尽早实现开工。今年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2022年第一批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名单中,石景山共有16个老旧小区195栋楼上榜。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浮山后四小区内,工人师傅正在沟槽内进行雨污水管线施工。作为青岛市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浮山后四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建成时间较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逐年加重,改造迫在眉睫。青岛市北区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徐明秋介绍,通过前期调研,当地计划按照基础、完善、提升三类进行改造,从道路、绿化、管线规整(入地)、停车场建设、智慧社区设施等改造项目入手,提升居民居住环境。……2020年,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强调,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涉及居民近700万户;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几年来,老旧小区改造正让越来越多城镇居民受益。据统计,2019-2021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在2021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强调,“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等设施,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改造围绕“人”进行,人民满意至关重要。在山东省菏泽经济开发区,为此次老旧小区改造,菏泽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工作专班,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将意见建议完善到改造方案中,让业主真正参与到小区改造中,切实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到百姓的心坎上。在该区的东站新村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雨污分流地下工程已全部完工,施工人员正在对路面进行铺设。业主李长亮说,小区以前脏乱差,地方比较凹,一下雨都存水,改造完和新小区一样了,确实漂亮,大家都感到很高兴。要“面子”,更要“里子”老旧小区改造,要让改造后的小区“好看”更“好住”。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项目,改造老旧小区不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区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墙等设施改造固然重要,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与日常生活体验有关。“里子”解决好了,老百姓获得感更强。几年前,天津市红桥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228个小区、1787栋楼房、870多万平方米、近14万户居民迎来了老楼重生。以当地开源社区为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阳台承重不足、管道老化、路面破损严重。2018年,红桥区住建委委托的工程队进驻开源社区,经过研究后,组织设计师提出解决方案,尤其是解决安全方面的隐患。施工方将小区所有阳台进行加固,用玻璃窗替换了镂空板材,改为封闭式;还将所有铁制污水管更换为PVC材质管道;最后给小区铺上了沥青路、人行道也加铺了透水砖,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电力设施,是很多老旧小区共同的“痛点”。近年来,随着居民用电需求的日益增大,江西省南昌市部分老旧小区的原有电力设施已无法跟上负荷增长,对居民正常用电产生影响。为提升老旧小区的供电可靠性,国网南昌供电公司于去年5月投入8700余万元,完成了40个老旧小区的配套电力设施改造。“老旧电力设施改造主要包括拆除架空线、敷设地下电缆线、新装分支箱和环网柜等相应配套工程。进场施工前,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到街道、社区摸排情况,并对小区用电量、近年用电故障等进行分析,确定电力设施改造需求,最终形成‘一区一策’的供电改造方案。”国网南昌供电公司供用电部职员王康介绍。得益于此,今年南昌西湖区白衣庵社区的1500余户居民终于可以安心用电了。此前,该小区电缆运行时间较长,已出现电缆头破损、绝缘皮脱落等情况,加上小区内还存在许多老旧木质板房,夏季用电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改造之后,大幅提升了设施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忠州老街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滨江路边,因为三峡工程建设,老街大部分被淹没于江水之下,目前留下的老城门、古城墙、大府邸、孙家祠堂等老建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据国网重庆忠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叶开颜介绍,和众多的老旧小区改造一样,坚持“修旧如旧”,电网升级是“微改造”的重要一环,供电公司在这里下足了“绣花”功夫。如今在县里漫步,走到汉阙广场,一座15平方米左右的箱式变压器静静坐落在一个角落里,房顶是琉璃瓦,四面墙壁涂鸦彩绘,和古色古香的老街自然融为一体。不仅如此,如今,穿梭在古朴的忠州老街,游客们会遇见很多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特色门店。县里引进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在延续老街原有风貌的基础上,统一“包装”非遗文化馆、民宿、庭院式情景消费、川剧团等项目,盘活资产,确保了老街古而不衰。不少地方的老旧小区改革,以群众满意度为指挥棒,对方案进行细化。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建明小区东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小区里的道路、水网、电网等各种配套设施逐渐老化。为了让老旧小区居民住得更安全舒心,石家庄市今年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十件实事,计划投资36亿元对2000年之前建成使用的956个老旧小区全部进行改造。为了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石家庄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并从住建、“水、电、暖、气”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建老旧小区工作专班,按照“一小区一方案”的模式,因地制宜进行改造。截至目前,老旧小区改造施工进度已经完成60%以上,预计将于9月底全部完工。据石家庄市住建局二级调研员韩文海介绍,当地对改造的老旧小区要求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度测评达到80%以上才能进行竣工验收,真正实现一次改造全面见效。以“新”换“心”,让群众满意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老旧小区改造倾注着党和政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决心,也寄托着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住得更舒心,才能造福人民群众。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要发展工程,对有效扩大内需,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要求的通知》,在把牢底线要求、聚焦难题攻坚、完善督促指导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要求。《通知》指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帮助一大批老旧小区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解决了不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但不少地方工作中仍存在改造重“面子”轻“里子”、政府干群众看、改造资金主要靠中央补助、施工组织粗放、改造实施单元偏小、社会力量进入困难、可持续机制建立难等问题,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的作用还没有充分激发。老旧小区改造既包括老旧管线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等基础类改造,也包括停车、加装电梯等完善类改造以及体育健身、养老、托育等提升类改造。在这三类改造中,改什么、怎么改,都应以尊重小区群众的意愿为重要前提。今年3月,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等五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建设组织管理的意见》,提出38条措施加强老旧小区改造组织管理。其中规定,老旧小区改造前应开展入户调查,回应合理个性化需求,做到“一户一设计”。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立项等前期工作中,要坚持问需在前、治理在前、凝聚共识在前、公示在前,对涉及两户以上的改造部位和项目,要达成共识方可立项实施。“以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改造工作的标尺。”老旧小区改造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有了更多幸福感,同时也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形成了一批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比如,5月18日,《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中提到,朝阳区劲松北社区打造“劲松模式”、石景山区老山东里北社区探索“先尝后买”……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微利可持续模式,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新”,换来了“心”。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心,一头连着发展,对于扩内需、惠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赢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满意的心声。“今年全市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18个,同比增加47%。去年4月,我们就启动了今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山东省青岛市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丁树更说,同时积极协调市发展改革委在项目立项方面予以支持,督促各区(市)提前征求居民意见,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和预算,推进项目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针对318个小区的年度攻坚任务,青岛市建立了项目台账,逐个区(市)落实责任、逐个小区倒排工期、逐个节点落实时限,责任分工到人。截至4月底,青岛市已开工改造283个小区,开工率89%,同比增加78%;完成投资7亿元,同比增加475%。湖北省黄梅县黄梅镇水利回收小区于1997年建设,现有67户居民。该小区存在的基础设施陈旧、居住环境差、车辆无序停放、各类管线杂乱无章等问题,一直是小区居民的烦心事。如今,小区改造工程已经启动。黄梅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老旧小区改造重点围绕居民意愿,将居民反映强烈的改造内容纳入改造范围,以“改到位”为落脚点,实现“软硬件”同步提升,并按照从零星改造到连片改造,从千篇一律到别具一格,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改造原则,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提档升级,确保把老旧小区改造“小事情”办成改善民生福祉的暖心事、大实事。据了解,2022年,黄梅县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涉及57个小区,共 2117户小区居民,改造面积达19.3万方,总投资4000余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红利中,迎来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的生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6-29 |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进一步扩大 | |
据国家医保局最新消息,在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全国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27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4.66万家。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政策分为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支付政策。2021年底,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实现所有统筹地区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全覆盖,每个省份都至少有一个统筹地区启动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采取“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也就是说,当参保人在异地就医时,基本医疗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以及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等按照就医地的政策执行,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报销等按照参保地的政策执行。在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前,参保人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和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进行备案。2022年前5个月,通过国家统一的线上备案渠道已成功办理备案73.96万人次。此外,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异地就医备案栏目查询各统筹地区定点医药机构开通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情况,医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等。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29 |
多地出台干部激励机制,这里可以自荐“当官”! | |
不拘一格降人才、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干部可以大胆自荐……近期,一些地区出台干部干事创业激励机制,选拔“闯将”“干将”,治理“躺平式干部”。不需考虑岗位是否空缺,大胆自荐!“哪一个老百姓是早上一醒来就关心湖州的GDP有多少?他只是关心他的腰包鼓不鼓,交通堵不堵,医院挂号难不难,小孩的成绩好不好……我们要保持将百姓之心为心,多换位思考。”近日,浙江湖州市委书记陈浩的这段会议发言视频在网上火了。在这场名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动员大会上,陈浩提到,努力在全市上下营造“分分秒秒不耽搁、样样事情都争先、时时刻刻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据报道,湖州关于开展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将在干部提拔上打破思维定势,不唯年龄、资历、学历、班子排序,不拘一格选用实干争先、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例如,“实绩突出的市级部门副职,不分部门大小、资历深浅,可直接提任重要部门正职”。无独有偶,最近,河南南阳也出台了一项被媒体称为“放大招”的干部激励机制。6月14日,南阳发布《领导干部自荐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文件提到“为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好共事的优秀干部提供更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按照文件规定,在自荐程序上,干部可以向单位党组织负责同志自荐,可以向市委组织部自荐,也可以直接向市委主要领导自荐。在自荐岗位上,干部不需考虑市管岗位是否空缺,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只要自认为能够胜任且可以创全省、全国一流业绩的,都可以大胆自荐。今年3月,河南平顶山市也出台文件明确,对能力出众、实绩明显、作风优良的干部,看准了就选、成熟了就用,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真正让吃苦者吃香、能干者能上、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南阳市卧龙区关于集中征集全区各单位 “躺平式干部”问题线索的公告截图。来源:“卧龙融媒”微信公众号一问三不知,爱“表演”的干部,可举报!干部选任,有正向激励,也有问责监督。在南阳公布干部自荐制度的第二天,南阳市卧龙区就发布了征集全区各单位 “躺平式干部”问题线索的公告。“躺平式干部”线索的征集包括10个方面,例如,“工作得过且过,满足于开会了事”,“‘表态’之后无‘表现’,服务群众靠‘表演’”,“平时不言不语,有事一问三不知”,等等。线索征集开始以来,南阳市卧龙区多个部门晒出了拒绝“躺平式干部”公开承诺书,并公布了监督电话。对干部的监督除了有线索征集,还有媒体曝光。6月24日,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专栏《看见》,每周一至周五晚8点连续播出。按照“湖州发布”的消息,栏目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百姓关注的痛点难点,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相统一,形成督促整改、考核问效的闭环式监督运行模式。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表示,“我们提出要求,所有的批评报道,(晚)8点播出,9点必须研究怎么整改,事不过夜。一个小小的点,事不过夜,它会形成一个对工作作风改变的一个撬动,所以我们要习惯闻风而动、事不过夜。”河南平顶山也要求,探索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认定和组织调整机制,坚决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让混日子、熬年头、靠资历的“退群”“出圈”,形成“调整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强烈效应。要“不拘一格”,也要重绩效评估、社会监督近年来,各地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政策探索不断,以正向激励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以监督问责压实责任担当,以容错纠错保护创业热情。对于近期多地发布的干部激励政策,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各地复工复产,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市场活力,提升民生水平的任务重、时间紧、挑战多,对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各地发展需要激发干部队伍斗志,鼓舞干劲。“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提供施展平台,让混日子、不作为、甘于躺平的干部没有市场,这些制度探索值得肯定。”竹立家说。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些地区在强调“不拘一格”用人的同时,也都强调了政策的公平公正施行。例如,南阳就明确,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监委将通过联席工作会议机制和监督巡查制度,杜绝自荐过程中的弄虚作假、隐瞒事实和四处托情、打招呼“跑官”等行为,一旦发现违纪违法将严肃处理。竹立家表示,选人用人“不拘一格”的同时要严把“三关”。首先,要把好“入口关”,注重德才兼备、政治过硬,既要经过相应考核进行组织把关,也要坚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把关;其次,要把好“程序关”,依法依规依纪,选拔流程要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第三,要把好“绩效关”,干部任命之后,要有考察期,强化绩效评估和社会监督,看成绩、看效果、看口碑。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6-29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飞天归来首次公开亮相 积极主动恢复训练为下次飞天 |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28日下午在北京航天城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这是他们天外归来74天后的首次公开亮相。6月2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左二)、翟志刚(右二)、王亚平(右一)敬礼致意。见面会上,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景海鹏介绍了航天员乘组返回后恢复情况及后续计划安排。他介绍,航天员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了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目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运动心肺功能基本恢复,肌肉力量、耐力以及骨密度得到了很好的恢复,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3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6月28日,航天员大队大队长、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景海鹏(左一)在介绍情况。从2021年10月16日到2022年4月16日,在为期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创造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以“感觉良好”状态顺利完成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科学试验和空间应用任务。6月2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在北京航天城回答记者提问。我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刚,是目前出舱活动次数最多的中国航天员。他说:“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饱含着亿万国人对我们航天事业的支持;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凝聚着工程全线辛勤的付出;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是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托举;每一次‘感觉良好’,背后都是我们乘组之间的密切配合和个人的努力。地上训练也好、天上飞行也好,能够保持这种‘感觉良好’的状态,是因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的‘感觉良好’一定会继续下去。”6月2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北京航天城回答记者提问。“宇宙的深邃始料未及,而我们居住的蓝色星球悬居其间,平静、美丽而祥和,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和感觉。”王亚平是我国首位舱外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同时也是我国首位太空教师,她寄语广大青少年,胸有凌云志、手可摘星辰,希望孩子们有一天能够参与到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当中来,把空间站开发和应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精彩。6月2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叶光富在北京航天城回答记者提问。首次飞天的叶光富是第一位在国际合作中完成洞穴训练的中国航天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我们在太空中始终保持身心良好的状态。中国空间站欢迎国外航天员朋友们的加入,我也非常期待有朝一日能够与大家一起,在中国空间站里创造一次令人向往的合作飞行。”目前,神舟十三号乘组正在积极恢复。他们表示,一心为飞天、一生为飞天,争取早日投入备战训练,时刻准备着为祖国和人民再征太空。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9 |
中国这十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 |
6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十年来,我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十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2021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产能稳定提升,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这十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十年,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乡村振兴开局良好。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0%。农村供水供电、交通道路、宽带网络和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快建设。善治乡村加快建设。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1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转自:央视网 |
|
2022-06-28 |
中国代表90余国呼吁各方重视保障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 |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27日代表90余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0届会议做共同发言,呼吁国际社会重视保障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通过团结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共同发言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各国现有社会经济挑战,加深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不平等,弱势和边缘化群体受到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新冠病毒疫苗分配不公平问题更加严重。世界经济复苏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在重振经济、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方面面临挑战。各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取得的进展可能逆转。共同发言表示,联合国人权机构应采取必要行动,推动可持续、公平和具有韧性的疫后复苏。国际社会应重视消除不平等和享有经社文权利之间联系,更加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更加关注弱势和边缘化群体处境。各方只有坚持多边主义,通过团结合作和集体行动,才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来源 :新华网 |
|
2022-06-28 |
北京市发布30条综合举措全力稳就业 | |
开发核酸检测等疫情防控相关就业岗位、直播电商等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将列入人力资源开发目录……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重点行业企业用工服务、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等方面,发布《北京市稳就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取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和服务,全力稳就业。了解到,《方案》共30条综合举措,主要包括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技能培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全力做好全市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本市将进一步支持企业稳岗扩岗。通过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等系列政策,支持企业在稳定现有岗位的基础上扩大招工用工规模。同时,开发疫情防控相关就业岗位,包括防控一线急需的核酸检测、保洁、消杀、转运、配送、秩序维护等临时性岗位。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规划和建设进展,利用社会化管理服务专员、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便民理发、果蔬零售等社区服务性岗位,促进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另外,本市还着力引导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网络约车、快递送餐、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灵活就业,符合条件的给予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招用符合条件高校毕业生企业将获一次性扩岗补助今年年底前,对招用毕业年度本市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业,每招用一人给予企业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给予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就业见习补贴。同时,本市还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给予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最长不超过3年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对本市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施“一人一档”“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对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帮扶。对北京地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1000元的求职创业补贴。为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本市深入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加大就业招聘活动频次。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将优先承接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提供低成本加速孵化服务。依托大学生创业板对接创投基金、银行、担保公司等机构,帮助高校毕业生扩大创业融资渠道。全市各区对初次租用创业场地的高校毕业生,均可给予场地租金补贴。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将新增参保创业单位4万户本市将持续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特别是对失业人员等城乡就业困难群体,持续开展“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鼓励用人单位优先招用失业人员和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本市登记失业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对于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且符合托底安置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可通过公益性就业岗位予以托底安置,还可以享受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对农村劳动力,将多措并举,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若干措施,实现年内新增5万名就业农村劳动力参加城镇职工保险。本市还将进一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免收创业担保贷款担保费,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实施创业培训“启航”计划,将高校毕业生和初创期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提升创业培训针对性。通过举办“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挖掘优秀创业项目,搭建资源对接和交流展示平台。同时,鼓励各区集合区域特点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全年实现新增参保创业单位4万户,带动就业岗位20万个。直播电商等急需紧缺职业将列入人力资源开发目录本市着力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将“白名单”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即时服务企业、预警企业、后备企业等纳入重点用工保障服务对象清单,发挥就业服务专员、就业服务指导员、重点企业联络员的作用,提供“一企一策”用工指导和保障服务。同时,开展企业用工余缺调剂,搭建“共享用工平台”。本市还将修订发布2022年人力资源开发目录(3.0版),将把直播电商等领域急需紧缺职业列入目录,为各类用人单位、劳动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提供指引。其他亮点实施“金蓝领”计划培训技能人才今年,本市将实施首都技能人才“金蓝领”培育计划,重点围绕高精尖产业、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数字经济、“京味儿”文旅民俗,以及超大城市运行保障等行业领域,积极推进项目式、精准化培训服务。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培训。重点面向本市参保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开展通用素质、专业理论和技能实训,根据产业急需程度、职业类型、培养等级以及实施效果给予企业补贴。持续面向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免费就业技能培训。按照培训项目、技能等级和实施效果,给予承担任务的机构培训补贴。对于在本市缴纳失业保险一年以上的企业职工,以及本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个人技能提升补贴。“百名调解员联千企”就地化解矛盾重点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加强与职工的协商沟通,通过轮岗轮休、协商薪酬等方式,应对暂时性经营困难,尽量不裁员少裁员。开展“百名调解员联千企”活动,为受疫情影响存在用工风险隐患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政策解读、协商调解等服务,就近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本市还将探索数字化监管,更多采取远程监管、非现场监管、大数据共享动态联动监管等方式,减轻企业接受现场检查的负担。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轻微违法行为及时改正的企业不予行政处罚,对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企业依法进行查处。下一步,本市将从实际出发,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企业用工实际情况,细化措施、强化责任,因地因企因人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同时,增强财政、金融、产业、就业等各项政策的集成效应,凝聚起全社会稳就业保就业合力,助力全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大局。来源:北京青年报 |
|
2022-06-28 |
弘扬苏区精神,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6月20日,赣(州)深(圳)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在赣州国际陆港正式开通,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6小时,实现货运班列公交化、快捷化。在去年稳定开行粤港澳大湾区方向铁海联运班列同比增长七成多的情况下,今年前5个月,又同比增加27.84%。这是继去年赣深高铁、赣深组合港等开通后,赣州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项重要举措。赣州是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腹地。近年来,赣州主动对接、全面融入,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跨省区域合作典范。学习大湾区先进经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大湾区,努力实现与大湾区规划无缝衔接、政策同频共振、规则全面接轨。全域化、系统化、集成化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实现行政审批局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市县两级全覆盖,市本级审批人员减少3/4以上。出台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专项行动方案,试行“全产业链放权”改革,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地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9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跨省通办、一次办成”。对接融入,基础设施先行。赣州加快农村道路、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融入大湾区立体交通网络。去年赣深高铁建成通车,赣州至深圳的最快旅行时间由5小时32分压缩至1小时49分,融入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信丰至南雄等5条高速公路加紧建设,即将形成5条入粤快速大通道。赣州黄金机场航线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让宁都蔬菜、信丰脐橙、兴国茶油等农特产品实现快速运输。坚持先行先试,加快开放平台、产业互补对接。依托赣粤产业合作示范区南康片区、“三南”片区,探索设立跨区域产业合作区,探索合作发展范例,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现代家居、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主导产业与大湾区深度对接,建设配套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延伸带,加快构建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今年1月至5月,全市新签约引进大湾区项目126个,总投资额846.32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赣州经开区安排332名干部蹲点344个项目,与企业“同办公、同吃住、同推进”,有力助推项目建设,构建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全市上下正弘扬苏区精神,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说。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8 |
携手奋进,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 | |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习近平主席去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近日,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就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提出四点主张,为推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凝聚信心、指明路径。“让各国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推动全球发展,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凝聚促进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共同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等四点主张,同时宣布中方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重要举措。博茨瓦纳《卫报》副主编莫洛伊认为,多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支持所有国家获得平等的发展权利,为推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表示,中国倡导通过互惠共赢寻求共同发展与繁荣,“对世界各国而言是正确的发展方向,能让各国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福祉”。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政策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表示,中国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宝贵的发展经验。“当前,非中合作的不少项目涉及基础设施、数字技术等,这些项目能够真正惠及民生,为地区稳定和发展注入动力。”“中国已成为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领导者。”萨摩亚驻华大使特里·托欧玛塔说。2022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正式启用,合作中心的成立,有力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中方的支持恰逢其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很多发展经验”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日前发布《全球发展报告》,指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国际社会应当更加聚焦发展合作和全球伙伴关系建设,迎接数字变革和绿色转型,实现人类共同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减少贫困”“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共同守护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筹资”“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推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共同以数字经济促进繁荣普惠”“共同提升新时代的互联互通”……《全球发展报告》立足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积累的有益经验,从8个方面对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政策建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康博思表示,《全球发展报告》为国际社会了解全球发展倡议的丰富内涵提供了良好机会。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拉贝希评价称,《全球发展报告》凝聚了多方智慧与见解,将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建言献策。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表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很多发展经验”。中国让数亿人摆脱贫困,这是一项巨大的发展成果,这样的经验应该分享到全世界。“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而全球解决方案的基础就是多边主义和多边行动。全球发展倡议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度契合,联合国驻华系统愿与中国一道,共同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全球合作注入新的动力”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吞噬全球多年发展成果,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受阻,南北鸿沟继续拉大,粮食、能源安全出现危机。全面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将引领国际社会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凝聚信心、指明路径。柬埔寨人民党主席、政府首相洪森表示:“全球发展倡议不仅为全球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也为发展滞后的国家特别是遭受疫情重创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以“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为主题,突出了发展这一金砖“中国年”的最大亮点。菲律宾金砖国家政策研究会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评价称,中国担任今年金砖国家主席国,金砖合作议程与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相互契合,将推动各方重新聚焦发展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表示,中国促进全球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的责任担当。《哈萨克斯坦实业报》总编辑谢里克·科尔茹姆巴耶夫说,全球发展倡议将发展置于突出位置,以包容、创新、可持续的思维,以坚持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姿态,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心合意同,谋无不成。”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加快推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