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3日表示,十年来,我国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在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也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他是在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述情况的。陈雨露介绍,近年来,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不断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同时,比较注重发挥利率价格杠杆作用,目标是努力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宏观杠杆率变化是衡量宏观调控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陈雨露介绍,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方式。中国以温和可控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宏观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2016年到2021年年均上升约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五年中国GDP年均增速约6%,CPI年均涨幅约2%,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300万人。陈雨露表示,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的宏观政策取向,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的较快恢复,宏观杠杆率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他介绍,过去十年,我国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的。”陈雨露说,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可与总量型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陈雨露表示,总的看来,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是有力、有度、有效的,宏观杠杆率总体实现了“稳字当头”,确保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积极的贡献,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转自:新华社 |
|
2022-06-24 |
跨境资金流动“稳” 人民币资产魅力“足” | |
5月银行结售汇顺差规模达15亿美元;截至6月22日,6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10.80亿元……多项数据显示,尽管美联储持续加息给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带来紧缩效应,但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稳定,海外投资者投资国内金融市场有较强驱动力。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吸引力和人民币资产回报率将更多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在中国经济韧性凸显和金融市场持续开放背景下,人民币资产对全球中长期投资者仍具吸引力。跨境资金流动整体均衡整体来看,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支均保持顺差格局。据国家外汇管理局6月22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按美元计值,2022年5月,银行结汇2050亿美元,售汇2035亿美元,结售汇顺差15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货物贸易、直接投资等实体经济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入维持较高水平,继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盘作用。在跨境证券投资方面,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4月中国股市和债市分别净流入10.19亿美元和123.71亿美元,5月股市外资净流入上升至27.31亿美元,而债市净流入则放缓至19.9亿美元。截至6月13日,股市当月净外资流入已有41.68亿美元,外资加仓中国股市的意愿强烈。Wind数据也显示,截至6月22日,6月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410.80亿元,在截至目前的15个交易日里,11个交易日为净买入。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表示,从估值上来看,中国股票市场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和海外市场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经济在稳健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下半年会实现较好复苏,从而支持股票市场表现。随着A股企稳和反弹,外资净流入A股资金与一季度相比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在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看来,从历史经验看,债市的外资流入对中美利差较为敏感,因而在美联储5月加息50个基点以及6月加息75个基点的紧缩背景下,债市净流入趋缓。而股市的外资流入则与中国经济基本面更为相关,即使在过往的美联储紧缩周期中,如果基本面具有韧性,外资仍会净买入中国股票资产。当前中国经济大盘探底企稳的迹象基本确认,预计后续中国跨境资金流动将较为温和。人民币资产具长期吸引力海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市场投出“信任票”的背后,凸显出人民币资产具备的长期吸引力正不断增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表示,从短期看,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流动性整体趋于收紧,同时通胀高企,供应链瓶颈突出,在此背景下的金融市场短期波动性较大。他认为,如果单纯从投资策略来看,适当地采取保守型操作、降低波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配置乃是当下合理的投资策略选择。但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将逐渐收敛,中国金融市场吸引力和人民币资产回报率将更多由经济基本面决定。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依然在全球领先、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等因素,人民币资产实际收益率仍然为正。数据显示,近年来境外央行和追踪国际指数的相关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明显上升,但整体而言当前海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仍属低配。“无论从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2.79%的占比来看,还是从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中外资3%到5%的占比来看,境外投资者进一步增持人民币资产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王春英此前表示。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宏观策略主管刘立男也表示,从短期来看,在美元加息周期中人民币资产有望凸显独特的配置价值。另外,凭借多元化的特点以及中长期增值潜力,人民币资产对全球中长期投资者仍具有吸引力。对一部分有着中长期配置需求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是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一个窗口机遇。市场持续开放夯实基础展望未来,中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推进开放,夯实吸引长期资本流入的基础。近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互联互通举措不断。人民银行、证监会、外汇局近日发布联合公告,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根据相关公告,获准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范围没有变化,而程序则进一步简化,可投资范围也扩展到交易所债券市场。另外,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将符合条件的交易型开放式基金(交易所买卖基金)(简称“ETF”)纳入互联互通。ETF纳入互联互通标的,意味着A股市场将迎来更多“活水”。“下一阶段,将和各金融管理部门一道,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进一步简化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的程序,丰富可投资的资产种类,完善数据披露,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时间,不断提升投资中国市场的便利性,为境外投资者和国际机构投资中国市场创造更有利的环境。”中国人民银行此前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开放的同时风险防控体制也将筑牢。王有鑫表示,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调整及时有效,可以有效防范跨境资本和汇率的异常波动,预计整体风险将可控。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24 |
民航客运喜迎小高峰 交通运输业显现积极信号 | |
自国务院部署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以来,交通运输行业的部分领域逐步显现出经济复苏的积极信号。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全国货运物流运行持续向好,民航货运加快恢复。另外,民航客运等方面也显露出持续恢复态势。“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在2022年6月初,全国民航业在高考结束后呈现第一个小高峰。”飞友科技创始人兼CEO郑洪峰向记者表示,照此势头,到2022年10月可能形成超过2020年以来的日国内航班量最高峰。针对民航业因疫情冲击严重亏损的状况,财政部6月8日发布《关于预拨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资金(第一批)的通知》。这是稳经济33项政策措施中的一项。第一批预拨补贴金额合计32.9亿元。5月26日,财政部、民航局发布《关于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的通知》。通知称,原则上当每周内日均国内客运航班量低于或等于4500班(保持安全运行最低飞行航班数)时,启动财政补贴。设定最高亏损额补贴标准上限为每小时2.4万元。政策实施期限为2022年5月21日至2022年7月20日。“民航业内的心态是‘能用市场驱动的,尽量不用其他手段’。”郑洪峰告诉记者一组数据:6月12日全国航班量突破7000班,高考后现小高峰;6月19日,中考后高峰出现,航班量突破8000班。他判断,若这种形势继续保持下去,暑期高峰可期。记者从总部和主基地位于上海的吉祥航空获悉,其5月旅客人数环比增幅明显,公司正在积极恢复航线。铁路运输也在恢复之中。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了配合上海市、江苏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自6月20日零时起,上海地区上海西、安亭西、安亭北、松江南、松江、南翔北、金山北7个车站,苏州地区昆山、昆山南、阳澄湖3个车站恢复办理旅客进出站乘车业务,这也标志着上海、苏州地区所有铁路客运站均恢复办理客运业务。此外,来自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也显示,6月以来,国铁集团细化落实方案,统筹疫情防控和运输组织,全力以赴保障货运增量,6月上半月国家铁路单日货运装车稳定在18万车以上的高水平。沈晓峰团队认为,我国航空需求具备韧性,恢复无需担心,待疫情进一步平稳,航空业有望迎来供需结构持续改善。随着增量商务出行与传统旅游旺季的叠加,高铁和公路的客流量同样有望超过去年和2019年同期。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6-24 |
工地热火朝天 基建行业景气度回升 | |
挖掘机轰鸣、重型卡车穿梭……6月以来,在主管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全力推动下,一批重大项目已经复工、更多的项目即将开工。大项目带来大需求,一批机械企业已经因此拿到了新订单,企业都铆足了劲要在下半年大干一场,机械工业正在走出低谷。水利投资是这一轮稳增长的“急先锋”。为推动相关项目落地,水利部这一个月很忙碌:5月30日、6月10日和6月13日,水利部分别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人民银行召开会议讨论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问题;6月8日,水利部召开推进水利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下一步,水利部将进一步加强组织推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以旬保月、以月保季,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作出水利贡献。”水利部副部长魏山忠说。稳投资不只有水利。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士接受采访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重点领域节能降碳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一些企业已经作出积极响应: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的施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明阳北方智慧能源内蒙古5—10兆瓦新能源超大型风机及关键核心部件高端智能制造项目施工方已进场……各地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随着需求复苏,最近卡车市场订单接连不断。6月以来,东风柳汽拿下500台新能源重卡订单;中国重汽豪沃NX纯电动牵引车、黄河重卡批量交付大客户;徐工重卡在渣土自卸车市场颇有收获;陕汽重卡在环卫车市场收获订单;开瑞新能源新品江豚在上市当天就拿下51330台订单,南京依维柯3天内成交80台房车订单。6月18日,三一重工在长沙举办新品品鉴会。三一工程车辆事业部董事长向儒安表示,三一将加大投资,超越现有商业模式,全力推动电动化、国际化、数字化转型,用更加绿色、更加智能的设备投入到一座座现代、智慧的“未来之城”的建设中。徐工机械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疫情对上半年业绩有一定影响,但公司预计基建投资、重大项目只会延后不会减少,甚至还会增加。公司对未来有信心。东莞证券研究报告表示,全国财政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须调整专项债发行计划,确保6月底将新增专项债基本发行完毕,8月底基本使用完毕。这将助力基建行业景气度回升,有望拉动工程机械需求。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6-24 |
下半年可能利好中国出口的三个因素 | |
5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重回两位数,远超市场预期,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下半年出口将走向何方?新冠疫情以来,市场似乎偏向低估出口,未来超预期是否还会继续上演?分析师表示,虽然下半年在高基数、外需转弱、新兴市场供给能力恢复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增速大概率将呈现回落趋势,但同时存在三个因素,使得下半年出口中枢可能比市场预想的要强。因素一:外需仍有不俗表现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表示,如果说2020年和2021年市场低估中国出口,主要是低估了两个因素,一是中国供应链完备的重要性,二是海外刺激政策所开启的天量消费品需求,那么低估2022年中国出口,可能是错误评估了疫后全球经济的供需修复节奏。她指出,疫后全球经济重启,财政和货币政策退坡,但并未如预期所想的直接线性收缩,至少当前全球汽车需求仍相当强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汽车出口同比增速46.7%,几乎恢复至去年四季度水平,复合同比为47.5%,汽车零部件表现也同样强势,而其它耐用品,例如消费电子、家具家电,5月出口同比大幅低于一季度。周君芝认为,汽车出口强势的背后体现了全球产业链需求强于供给。“美国是海外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不论是汽车价格,还是汽车库存,均显示目前海外汽车需求非常旺盛。反观汽车生产供给,海外供应链不稳定。截至目前,德美日三国的汽车月度生产和出口量均低于疫情之前水平。”她还表示,虽然当前海外耐用品需求正在逐步降温,然而全球生产仍在修复进程之中。中国产业链较完整,海外活跃的生产活动同样能够带动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进而支撑我国出口的整体表现。英大证券分析师郑后成也表示,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虽会承压但仍有韧性,而韧性的一大原因在于外需。他指出,从库存周期看,虽然美国零售商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但是应该看到,美国制造商依旧处于主动补库存阶段。“4月美国制造商销售同比录得14.01%,而4月美国制造商库存同比录得10.67%,与此同时,4月美国制造库存销售比录得1.48%,虽然较前值小幅上行0.01个百分点,但是依旧处于本轮周期的底部区间。”郑后成称。此外,他表示,从制造业景气度看,5月,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56.1,依然位于55以上的高景气区间,即使美联储继续加息并启动缩表进程,但是年内美国ISM制造业PMI大概率还将位于荣枯线之上。“当下美联储货币收紧,我们可以预见本轮全球经济周期终将进入下行阶段。然而疫后全球经济供需之复杂,需要我们保持敬畏。不轻言美国经济衰退,不轻言美债利率见顶,也不轻言中国出口动能拐点向下。”周君芝强调。因素二:美或取消部分对华关税分析师表示,在美国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正在研究取消前总统特朗普实施的部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这也将对下半年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支撑。太平洋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尤春野表示,近期美国多个官员都表示正在考虑取消对华加征的关税,以缓解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如果下半年美国对华削减关税,也将对中国出口产生结构性的推动作用。数据显示,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开始以来,美国对中国进行了数次关税加征,针对的商品总规模分别为500亿美元(分为3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两批次)、2000亿美元和3000亿美元(分为1400亿美元和1600亿美元两批次)。迄今为止,500亿美元清单和2000亿美元清单的商品仍然加征了25%的关税;3000亿美元清单分为AB两部分,A部分(1400亿美元)加征了7.5%的关税,B部分(1600亿美元)没有加征关税。根据尤春野对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的统计,他指出,各清单的关税加征开始之后,美国自中国进口的该清单中的商品总额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最大跌幅接近50%。其中3000亿美元清单A由于加征税率较低,下滑幅度相对较低;而3000亿美元清单B由于没有加征关税,所以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速变化。“这种结构性差异表明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对中国相应产品的出口确实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同时也意味着,如果美国对中国取消部分或全部加征的关税,对相应的商品出口应会有非常明显的提振。”他说。郑后成也持相同看法,他认为若美国取消前总统特朗普实施的部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这将对下半年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支撑。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美国若全部取消或部分取消对华进口商品关税,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下半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势头,但整体作用不宜高估。他指出,今年1-5月,我国对美出口商品金额2368.2亿美元,占整体出口的16.9%,这一比重较中美贸易战之前的18-19%有所下降。若美国取消全部对华进口商品加征的关税,短期内将带动我国对美出口每年增加400亿-600亿美元,相当于整体出口增速加快1.2-1.8个百分点。“这样来看,若美国取消部分对华加征关税措施最终落地,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下半年出口增速放缓势头,但整体作用不宜高估。”他说。因素三:新能源周君芝指出,俄乌冲突虽然带来传统能源价格剧烈波动,然而这在另一个层面或加速推动全球产业链重构,至少不能低估欧洲发展新能源的决心。根据民生证券的研究,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速达到21.5%,甚至高于去年。“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几乎所有环节,中国产品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以光伏产业链为例,2019年,中国硅片、电池片、组件占全球的产量占比都在8成以上。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基本就是海外新能源需求的同步指标。”她说。展望未来,尤春野表示,从长期来看,中国出口的增速的确趋于下行,但是短期之内还能保持较强的韧性,而且在欧美发生实质性衰退之前,即使下行也不会是断崖式的。周君芝则更为积极地表示,三季度中国出口可能依然维持强势,出口拐点或许要三季度以后才会显现。即便四季度,出口同比也未必为负,大概率维持在个位数的同比增速。“毕竟汽车产业链与新能源产业链拉动中国总出口约4个百分点。”她补充说。 转自:界面新闻 |
|
2022-06-24 |
“触网”低龄化,护航不可少(网上中国) | |
目前,中国未成年网民数量持续增长,“触网”日趋低龄化。如何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维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是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不少网络平台相继推出青少年模式,更好帮助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各项举措织牢保护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94.9%,高于同期全国人口70.4%的互联网普及率。在这一背景下,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近年来密集出台。去年6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增设网络保护,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今年以来,有关部门继续推出多项措施,进一步为未成年人上网提供保护。今年3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再次公开征求意见。今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等。目前,国家网信办已指导主要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并表示今年将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工作中,进一步扩大青少年模式覆盖范围,力争覆盖所有的平台应用和所有的应用功能,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在时间限制、功能设置、内容工具上进行区分,使青少年模式功能更具个性化、更有吸引力。“安全风险是未成年人使用网络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也是全世界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面临的共性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认为,从立法政策角度来说,中国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工作发展很快。要解决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等问题,还需更加重视具体政策的落实。互联网平台积极行动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建立针对未成年人用网的保护机制,是理应承担的企业责任。不少平台已采取积极行动。去年9月起,抖音推出平台严格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每天默认使用40分钟,且22时至次日6时不能使用。抖音的“同城”“热搜”等入口会被隐藏,未成年人无法使用私信聊天和直播功能,更不能充值、打赏。今年6月,快手短视频平台发布了2022年度《快手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推出青少年模式4.0版本。据介绍,该平台已对未成年人直播出镜、打赏、“饭圈”营销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社区监管与治理,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或打赏,严禁主播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并且开通了未成年退款专线。过去一年间,针对儿童美妆、小学生化妆等以未成年网红为噱头的炒作或商业化活动,快手平台已清理超过5000个相关视频。在青少年模式推行之初,该模式下的视频一般较为单调。对此,有专家指出,“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网络平台既要承担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也要维护未成年人休闲娱乐的权利,提供更多优质内容。据悉,快手平台联合故宫博物院、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故宫知识课堂”等产品,并精选了教育、科普、乐器、运动等40多个领域的优质内容,完成超150万条视频审核工作,让青少年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知识、放松身心。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项焱认为,互联网平台利用更精准的算法技术,将内容推送给需要这些信息的未成年人,能够让短视频内容在文化教育和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面,起到更大的正向作用。学校和家庭需担起职责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还应汇聚多方合力。“网络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从技术上进行了规范,但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不能只依靠技术层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陈楚洁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领域,相关部门、企业、学校、家长还需要共同发力,促进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文明、健康、有益的网络使用习惯。学校的网络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同学们每天上网多长时间?”“有网瘾该如何戒除?”近日,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崇远学校邀请青少年心理专家走进校园,举办讲座,为同学们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等内容。听完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让网络成为自己成长路上的好朋友,共同维护网络安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家庭中,父母的正确引导也至关重要。“家长要怀着开放的心态,和青少年一起学习新科学、新技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霞认为,在青少年接触网络时,家长应该及时履行网络教育职责,安装过滤软件、控制上网时间,也要培养自身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示范。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6-24 |
八部门:确保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政策落地见效 |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各类资金,拿出务实管用措施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通知要求,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的,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对出租人减免租金的,税务部门根据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部门)负责督促指导所监管国有企业落实租金减免政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各地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除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外,鼓励各地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据了解,该通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配套印发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通知提出,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人民银行、国资、税务、市场监管、银保监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尽其责,增强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相关统计上报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建立投诉电话解决机制,受理涉及租金减免工作的各类投诉举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加强协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各地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
以更大力度补齐民生短板(多棱镜) | |
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也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科学、精准、有序,做到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给民生领域特别是困难群众造成较大压力。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果断应对;越是困难加大,越要关注民生,以更大力度兜牢底线、补齐短板。近日,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式发布,其中明确要完善社会民生兜底保障措施。目前,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预算1546.8亿元已全部下达。部分地区基层财政比较困难,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约1.5万亿元,用于保基本民生等硬任务。困难面前,政策举措加力增效、真金白银加速直达,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民生事项千头万绪,补齐短板也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科学、精准、有序,做到扶危济困、雪中送炭。补民生短板,首先要兜牢底线。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力度,重点摸排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易返贫致贫和低保边缘人口等,对困难人员及时救助或纳入低保。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一次性增发生活补贴。还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一方面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确保早发现、早帮扶;同时,要以更大力气抓好乡村振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补民生短板,也要紧盯急难愁盼。急难愁盼是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各地可以通过“12345”市民热线等政务服务平台问需于民,收集群众反映集中、关注度高的问题,进一步增强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此外,针对疫情给一些重点人群造成的暂时性困难,要格外关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比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加大未参保失业人员临时救助等。补民生短板,还要着眼长远发展。应当看到,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是阶段性和外在的,我们仍然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持续将宝贵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那些固根基、管长远的民生建设领域中去。补短板改善民生,不仅是发展的目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和改造;指导各地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管廊建设;用好普惠养老等专项再贷款……翻看《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不少举措很好地衔接了惠民生与稳增长,既能根治长期性的民生痛点,也能有效吸引投资、拉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良性经济循环。“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迎难而上、狠抓落实,我们一定能够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24 |
商务部:我国吸收外资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 |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3日表示,今年1至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3%。从历史同期看,这个增速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吸收外资稳定增长的势头没有改变。这是束珏婷在当天商务部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她说,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商务部近日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重点外资项目服务保障、积极吸引外资的指导文件,要求各地围绕重点外资项目,做好全流程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资企业发展。束珏婷说,相关数据表明,尽管面临一些短期困难,众多跨国公司依然看好投资中国的长期前景,愿意继续加大投资力度。近期外国商会的调查也显示,多数跨国公司仍将中国视为首要市场,中长期还将有更多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束珏婷强调,将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回应外资企业来华营商便利等诉求,继续全力做好稳外资各项工作。开放的中国大市场,也必将为各国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金融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 | |
6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2012年至2021年,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3.3%;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取消银行、证券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23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逐步形成——2012年至2021年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同业理财、信托通道业务较历史峰值大幅缩减,金融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从2012年的0.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4万亿元……过去十年,金融支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截至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万亿元,是2012年末的3.35倍,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占全部市场主体的三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十年前增加了近7倍;科创板“硬科技”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位居世界前列……过去十年,服务实体经济的广度深度显著拓展——推出新三板、科创板,设立北交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55万亿元;交易所债券市场已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要渠道,期货期权品种覆盖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截至4月末已累计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1.78万亿元……“这十年,我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人民银行坚持管住货币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2012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均增速10.8%,与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稳健发展。过去五年内,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年均增速分别为8.1%、11.4%,低于同期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在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看来,通过清理脱实向虚、乱加杠杆、以钱炒钱等活动,从根本上扭转了资金空转,流向实体经济资金大幅增加,中间链条大幅压缩,融资成本也有所下降。我国金融改革开放更进一步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启动沪深港通、沪伦通……十年间,我国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改革开放是金融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陈雨露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成果显著,有力支持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基础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实现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跨越,稳步推进试点注册制,发行市场化程度、审核注册效率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交易、退市等关键制度得到体系化改善。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金融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人民币资产受到国际投资者欢迎。一方面,一大批国际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肖远企介绍,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在华外资保险公司资本十年间增长1.3倍,资产增长6倍。另一方面,不断拓展的开放渠道,吸引大批国际中长期投资者加快配置人民币资产。外汇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21554亿美元,较2012年末增长3倍。此外,境内居民配置境外资产的渠道进一步拓宽。2021年末,我国对外证券投资9797亿美元,较2012年末增长3倍。“跨境证券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境内股票和债券逐步纳入国际主流指数,跨境投融资交易规模增加,外汇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说。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十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恢复和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600多家……十年来,我国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过去十年,金融部门处理了一批突出风险点。“我们始终坚持理性思维、底线思维,化解重点机构、重点环节、重点业务领域、重点地区的风险。”肖远企表示,突出风险点的传染性、外溢性明显收缩,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势头得到扭转,社会金融秩序基本实现“由乱到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逐步夯实。过去十年,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李超表示,通过改革提升监管治理效能,健全市场内生稳定和外部约束机制,及时稳定市场预期,资本市场近年来经受住了各种国际国内超预期冲击,主要指数稳中有升,风险总体收敛、基本可控。外汇储备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末超过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成功应对了多轮外部冲击,跨境交易规模明显提升,外汇储备总体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王春英说。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备受关注。肖远企介绍,总体上看,中小银行运行平稳、发展健康。“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个别机构风险比较高,有的还涉嫌违法犯罪,但总体而言,风险是完全可控的,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依法受到保护的。”陈雨露表示,要构建与金融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好各类“防火墙”,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