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8000美元/吨!“铜博士”为何“瀑布式”下跌?如何应对? | |
6月上旬以来,伦铜、沪铜开启一波“瀑布式”下跌行情。周五LME铜自去年2月来首次跌破8000美元/吨,日内跌幅超3%。沪铜方面,截至周五收盘,沪铜主力2208合约报收于61630元/吨,跌幅4%,周五夜盘,沪铜继续下跌。“近期宏观面悲观情绪是铜市重挫的主因。”方正中期研究院有色研究员尹心表示,继本月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继续释放出鹰派的信号,表明了未来控制通胀的决心,并承认加息引发衰退的可能,而其间欧洲、澳、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央行也持续释放鹰派加息的信号。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扰动欧美地区的经济前景,最新公布的西方国家经济数据也显露出衰退的信号,悲观情绪的反馈进一步加剧。在西方央行一系列的鹰派动作以后,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近十年最低水平,市场对年底美国联邦利率的普遍预期已经从月初的2.5%—2.75%上涨至近期的3.5%—3.75%,衰退预期的不断升温与货币的加速紧缩意味着大宗商品周期顶点可能已经提前到来。国内方面,金瑞期货铜研究员龚鸣表示,国内经济修复较为缓慢,市场对于国内消费前景也较为悲观。“此前6月上旬市场交易复工复产逻辑,但实质上6月以来修复进程较为缓慢,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加剧。”“此次‘铜博士’因宏观情绪加速下跌,是对西方经济衰退的提前反应,但鉴于本次铜周期的复杂性,下半年铜价仍可能维持高波动的情况。”尹心分析指出,此次铜周期与过去几次最大的不同在于,中美经济周期的不同步。过去,中美经济周期大多是同步的,中美货币政策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铜价在加息和衰退周期的下跌是比较顺畅的。但这次因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扰动,导致中国经济周期领先于西方经济体。“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年初,中国的消费较弱,但海外的需求支撑了铜价。而目前的情况是,虽然海外进入衰退周期,而中国作为铜最大的消费国,正在经历经济复苏的周期,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在持续加码。据我们对铜下游企业的调研,大多下游企业都认为下半年的情况要远好于上半年。”尹心说。此外,尹心认为,目前市场关注的新能源产业链景气度也在持续超预期,铜作为主要受益品种,消费前景值得期待。总体上,未来国内外经济周期的不同步,可能是导致铜价迎来高波动的重要原因。中信建投期货有色金属高级分析师张维鑫表示,目前铜的运行逻辑有两条,主线是衰退预期,次线是供需偏紧,前者主导铜价下行,后者给予铜价支撑,未来可能主导波段反弹行情。“当前的急跌行情是铜市彻底转入熊市的信号,未来1—2年铜价趋势走弱,最低可能跌至50000元/吨的水平,但过去三周那样的跌势不会持久。”张维鑫说,相对而言,本轮经济下行更有可能只是经济周期的正常波动,并非是危机或萧条,因而铜价在经过短期内的急剧调整后,在某个价格水平企稳,并且完成较大级别的反弹是很有可能的。这个反弹的基础是,对衰退的担忧或恐慌降温,同时供需出现阶段性的紧缺。龚鸣则认为,近期铜市场缺乏逻辑主线。前期价格大跌反应了市场对海外经济衰退和悲观政策预期,市场下一步判断方向需要验证经济数据和政策事件,但是7月上旬缺乏有效政策指引,确认方向可能需等待7月中旬后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和国内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更清晰指引。当前节点并未能观察海外经济衰退现实,且国内经济边际好转,预计铜价短期仍将在当前价格区间僵持,向下先关注60000元/吨附近的价格支撑。“未来1—3个月美联储加息预期沟通充分的情况下,加之国内8月前后是政策窗口期,铜价有望在现实环比改善的情况下进行弱反弹。”上海期货及衍生品研究院战略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张宜生在7月1日由期货日报举办的“2022大宗商品年中峰会——我国有色期货市场发展与产业链变革”会议上表示,期货价格的形成要素包括商品供求关系、货币供求关系、突发事件、交易系统交易特性(持仓与库存)程式化交易(高频交易)等。他在对铜产业链的形态特点与价格要素进行分析时指出,铜产业链上游企业规模小、中游企业规模化集中、下游企业极为分散。铜产业链较长,环节多,每一环节都较分散,下游涉及应用领域广阔,且需求弹性大,原料保障不稳定,对非矿原料依赖重,铜矿资源储备较少,相对其它品种,大矿很少,开采难度大。“由于铜产业链每一环节的资源垄断性相对较弱,不可控因素多,影响供求关系因素也多,突发因素多,导致铜的价格波动频繁,波幅较大,价格预测难度大。”此外,张宜生表示,国际铜期货市场有几个特点,一是场内外期权衍生品多样化;二是在很多商品指数中都有铜期货的身影;三是铜期货深受投行和对冲基金青睐。“铜产业自身客观特点与市场创新,加剧了铜价价格波动的频率与波幅,继而进一步刺激了保值与对冲的要求。”在市场下行周期,张维鑫认为,对于产业链的企业而言,活下去是首要目标,稳定经营是最优选择。“过去两年的牛市,让许多企业对先产后销赚取差价产生了依赖,而这在下行周期将带来巨额亏损。铜加工行业本就是资金占用大、毛利率低的行业,如果暴露风险敞口,价格的波动便可能将加工利润完全吞噬。”张维鑫建议,铜产业链上下游在未来1—2年应该更加注重铜的价格风险管理,尤其是减少多头风险敞口,规避价格趋势下行给企业稳定经营造成的威胁。尹心表示,考虑到未来铜价仍维持高波动的可能性,运用期货工具对企业风险敞口进行适当的管理显得很有必要,同时也对相关企业套期保值的仓位、资金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行情急剧变化的阶段,也可以引入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组合来满足多样化的保值和投资需求,如在可能的重大事件发生之前,采用买入波动率的策略来规避极端行情带来的风险。 转自:期货日报 |
|
2022-07-04 |
留抵退税:见实效 增信心 | |
今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不断扩围,正按时间表有序推进。目前,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市场主体感受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留抵退税政策效应凸显“留抵退税好比及时雨,帮我们挺过了最难的日子。”重庆美沣秦安汽车驱动系统有限公司办税人员安爽爽坦言,今年初,公司正加紧研发新的混动系统,由于成果还没出来,无法产生收益,现金流十分紧张。“作为一家小微企业,我们恨不得每分钱都掰成两半用。关键时刻,收到了18万元退税款,解了燃眉之急。”安爽爽说。今年,我国实行更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为很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4月1日至6月25日,已有1703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加上第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政策,累计已有18266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其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留抵退税政策,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民航等困难行业“雪中送炭”,助其渡过难关。“今年以来,我们受疫情影响闭园几个月,这期间没有门票收入,而维护、人工成本等支出不少,多亏有了1632万元留抵退税款,帮我们挺了过来。”河南爱思嘉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许静说,“这笔资金保证了300多名职工工资的发放,又支付了工程款和借款利息。4月开园前,公司还开辟了恐龙乐园、儿童乐园、农产品采摘等农旅观光项目。”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留抵退税的政策效应凸显。近期,国务院部署实施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预计新增留抵退税1400亿元,将直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现金流,有效缓解困难企业资金压力。“留抵退税政策扩围,我们预计能申请400多万元存量留抵退税。”云南昭通超越农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先明楼说,“农业企业投资周期长,资金压力较大,上半年又是种植关键期,使用资金量大。有了这笔钱,下半年的农业生产、研究院建设都可以顺利推进了。”甘肃白银兴顺源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守恩说:“政策扩围后我们准备立刻申请退税。等7月份留抵退税款到账,我们要补充企业现金流,让公司加快运转起来。”“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行业范围,将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解决更多行业、更多市场主体的资金困难问题。此次新增的7个行业与民生息息相关,给予其全额留抵退税,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也有助于更好地稳就业、保民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说。为市场主体降成本,更有助于激发活力、增添动力税务部门近期开展的抽样调查显示,企业主要将退税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支付薪酬等方面。专家表示,我国大力改进留抵退税制度,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也有助于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增添发展动力。——扩大生产有底气。“7029万元退税款很快就到账了,大大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新疆乌鲁木齐地下综合管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张煊说,公司承建的电力廊道建设项目,前期投入大、运营周期长,资金压力不小。有了这笔退税款,公司将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为重点项目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坚定创新信心足。“前期研发花了大量资金,贷款进度又缓慢,可我们只差四支拱架焊接就能研制成功了。”涪特智能装备(重庆)有限公司负责人龚岗说,因为资金问题,研发一直断断续续。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后,公司第一时间申请退还了53万余元的留抵退税。“我们用退税款买了2台测试设备、10余吨生产材料,重新启动了停摆的研发项目,下一步就是集中力量攻关了,我们对项目很有信心。”退税资金到手让龚岗重拾信心。——转型发展闯新路。“受疫情影响,公司近两年的营业收入比2019年减少了近五成。”广东广垦热带农业公园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先生坦言压力,但他坚信主动转型才有出路。“我们要用好100多万元留抵退税款,拓宽多元化发展之路,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许先生说,今后景区将以发展热带特色农业为抓手,种植有机番石榴、红杨桃等特色水果,还将建设农耕文化园、滨水公园、游乐广场等多个文旅项目,实现科技、旅游与农垦元素的深度融合。税务部门数据显示,5月,全国获得退税的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0.9%,较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7.5个百分点。退税企业经营投入稳中有升,5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认为,实施留抵退税有助于解决大规模固定资产购置、产品周转期长等带来的企业资金占用问题,增强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对于稳定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方式、提升服务、跟踪问效,退税政策直达快享汇总数据,实时监控各环节办理情况,督促各区县税务局开具收入退还书……更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出台后,这套流程成了重庆市税务局收入规划核算处副处长陈超每天的必修课:“我们要确保每笔退税款退得既快又好。”退税直达快享,离不开各部门高效协作。在重庆,渝中区税务局成立“留抵退税工作专班”,与区财政局、金融部门密切配合,为特殊困难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指定专人受理;奉节县税务局与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奉节支行通过“三张清单”制度加强信息共享,提升退税质效……今年以来,税务部门坚持“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五措并举,落实落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让“真金白银”以最快速度直达企业,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留抵退税政策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察实情、听真话,从纳税人视角了解政策效应。厦门税务部门采用“随机挑选+定向选取”方式,对不同行业、规模、注册类型的150余家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各区税务局分别建立起“听取诉求—完善举措—提升质效”工作机制,通过“组团”上门、电话回访等形式,问计问需问效于企。“税务干部讲的政策都很适合我们,看得出下了功夫。”福建厦门建发集团财务部总经理李默澜在参加税务部门组织的政策宣讲会后说。——提建议、谋点子,税务体验师做税费服务的“质检员”。近期,四川多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人员、市民代表等担任税务体验师,从政策宣传到接收退税资料、退税金额到达纳税人账户,全流程、近距离体验便捷退税。“留抵退税政策出台及时,办税人员服务贴心、业务扎实,相信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高效便利规范的税费服务。”被乐山市税务局聘为税务体验师的乐山市太阳能研究院院长姜希猛说。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持续做好跟踪问效,推动税费服务工作质效持续提升,确保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落准落好,不断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04 |
发行进度完成近99%!上半年新增专项债高达3.4万亿元 | |
稳经济急需稳投资,而稳投资中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备受关注,今年3.65万亿元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是地方基建资金重要来源。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根据最新公开发债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规模约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4万亿元。其中,6月份地方发行新增专项债约1.37万亿元,创近些年单月新高。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专项债加速发行,基本实现上半年完成发债目标,有利于尽快发挥专项债资金稳投资效果,进而发挥有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今年3.6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有3.45万亿元已经下达至各地用于项目建设,国务院在《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明确要求3.4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上半年发行的3.4万亿元专项债占已下达3.45万亿元专项债额度比重接近99%,完成国务院上述要求。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过去几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情况发现,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最快。包括山西等不少省份公开宣布,已经完成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任务。从资金投向来看,专项债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林水利等领域。为了确保专项债项目顺利推进,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财政部会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引导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的有效衔接。6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从专项债完成发行,到资金实际到项目单位账上,仍需要一段时间。为了真正发挥专项债资金效应,国务院要求各地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各地的稳经济相关政策文件中,各地相继表态要在8月底前基本将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资金使用完毕,从而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发挥专项债稳投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比如,广东发文要求,按照国务院今年专项债券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的要求,加快专项债支出进度,已发行的专项债券项目6月底前力争全部开工。当然,加快专项债资金使用进度,也是为了避免专项债资金闲置,白白支付利息。此前多位地方债专家告诉第一财经,一些专项债资金闲置跟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足,资金到位后难以开工。另外,一些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实际资金需求减少,专项债资金发生结余等。为了避免资金闲置,除了在前端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质量外,财政部此前已经发文规范专项债券用途调整,用于其他项目。包括广东等地方要求,对因短期内难以继续建设实施等原因形成专项债资金闲置的项目,将闲置资金按程序调整用于其他符合要求的成熟项目。广东还对专项债支出使用进度较慢的市,将未实际支出额度按一定比例收回,跨区域调剂至管理使用良好、剩余项目资金有效需求多的市使用。此外,近期国务院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不少省份已经开始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公共服务、老旧公用设施改造、消费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谋划储备一批专项债券项目,提前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 转自:第一财经 |
|
2022-07-04 |
央行发话:3000亿元重点投向这!信息量、含金量大 | |
关于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更多细节披露。继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后,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7月1日介绍了工具在设立、运用、投资等方面的具体信息。重点投向三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人民银行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该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有利于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尽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物工作量。”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称。据介绍,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开发银行、农发行按市场化原则选择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应把握好四项原则:首先是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投资规模要与项目收益相平衡。其次是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再次是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最后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需要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共同发力,分工合作,涉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产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规范制度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给予配套政策支持。”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称。其中,资金方面,人民银行牵头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项目方面,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足够多的备选项目清单,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通过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投资。对于投资的项目,发展改革委选送有关部门,加强用地、环评等开工要素保障。监管方面,督促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做好工具运营、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有利于在不大水漫灌条件下引导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那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何作用?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上述负责人表示,总量上,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经济未来增长潜力。结构上,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多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04 |
2.58万亿元税费红利到账 中小微企业受益多 | |
既有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又有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政策;既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到100%,又加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和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六税两费”减征力度;既有减税,又有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既延缓缴纳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部分税费,又阶段性缓缴社保费……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送达企业、稳定市场主体预期。“目前,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平稳有序落地,其中微型、小型、中型、大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梯次性集中退还的任务基本完成。截至6月25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58万亿元。预计上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将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约2.86万亿元,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已确定的退税任务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的部署要求得到较好落实。”日前,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税务总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政策落地,助推经济运行快速恢复记者了解到,约2.58万亿元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8266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规模的2.8倍;新增减税降费2859亿元,有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缴税费4632亿元,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4月1日至6月25日,增值税留抵退税有17033亿元退到纳税人账户,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退到纳税人账户的退税款达18266亿元。”税务总局退税减税办常务副主任、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告诉记者,从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94.5%,共计退税7563亿元,金额占比44.4%;中型企业退税3783亿元,大型企业退税5687亿元,金额分别占比22.2%、33.4%。从行业看,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受益明显。留抵退税款快速精准直达,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提振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日,税务总局在全国选取1.5万户典型企业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抵退税款中的39%用于增加采购原材料,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24%用于投资及研发支出,助力企业升级改造,扩大投资规模;10%用于房租、水电等日常运营支出,缓解企业资金困难;其他退税款用于支付账款和工资薪酬等。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等一系列稳经济措施落地见效,助推经济运行快速恢复。蔡自力透露,5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较4月份增幅(-7.4%)提高9.3个百分点。6月1日至25日,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8%,较5月份进一步提高4.9个百分点,呈逐月回升向好的态势。“四个突出”,助力中小企业更好发展中小微企业是稳经济的重要基础、稳就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重点帮扶的对象。为支持中小微企业更好发展,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韩国荣表示,税务部门推进2022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联合全国工商联开展助力小微市场主体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并在5月份开展了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采取一系列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发展,主要体现为“四个突出”。——政策支持突出“优先”,助企“愿享尽享”。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优先支持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渡难关、增后劲,约2.58万亿元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中,中小微企业享受优惠金额占比近70%。——宣传辅导突出“精准”,助企“应知尽知”。制作推出中小企业税费支持政策特色宣传产品近4000件,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专题辅导讲解3万余场次。——答疑解惑突出“及时”,助企“会享快享”。通过12366纳税缴费服务热线、征纳沟通平台、办税服务厅咨询服务岗、基层网格员等,解答中小企业提出的政策口径问题和办理操作问题,服务月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提供答疑服务850万余户次。——纾困解难突出“有效”,做到“能帮皆帮”。服务月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银税互动”为小微企业办理贷款80余万笔、贷款金额3000余亿元;利用税收大数据支持企业供需对接复工复产,5月以来累计帮助1896户企业实现购销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其中,帮助中小微企业实现项目成交824个,涉及金额17亿元。一揽子税费支持政策快速落地,有效提振了中小微企业信心。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554.7万户,同比增长6.2%,其中99%是中小微企业。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6月1日至25日,全国小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比4月、5月分别提高14.6个、3.4个百分点。狠打骗退,不让退税“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实施以来,税务总局、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部门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加大联合打击力度,不让退税“红包”落入不法分子“腰包”。“4月1日至6月29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查实骗取留抵退税企业1645户,挽回留抵退税款20.34亿元,挽回其他税款损失14.33亿元。”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江武峰介绍。据了解,截至6月29日,六部门已联合打击虚开骗取留抵退税团伙117个,涉嫌虚开金额893亿元,追回相关企业留抵退税9.67亿元,抓捕犯罪嫌疑人1165人,查处黑中介14个。“与此同时,六部门加力案件曝光震慑,选取典型案件,持续释放‘骗税必严打’‘违法必严惩’的信号。截至6月29日,已曝光骗取留抵退税典型案件497起,有力警示震慑了不法分子。今天,再曝光3起骗取留抵退税及出口退税典型案件。”江武峰直言,在“狠打骗退”的同时,各级税务部门坚持刀刃向内“严查内错”,严肃查处税务人员失职失责、违规违纪,特别是内外勾结、通同作弊骗取留抵退税等行为,持续加大对外曝光力度。 转自:光明日报 |
|
2022-07-04 |
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59亿户 | |
市场监管总局29日举行的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5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59亿户,比2021年底增长3.6%。其中企业5011.9万户、增长3.5%,个体工商户1.07亿户、增长3.7%,农民专业合作社222.7万户、增长0.4%。今年前5月,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151.4万户,同比增长0.8%。今年以来,尽管市场主体遇到一些新情况、新困难,但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市场主体发展韧性也在不断增强,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保持基本平稳。前5月,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805.7万户,同比增长3.8%,表现出较强韧性。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介绍,我国大力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实施工作,目前1276家企业的2160项标准成为全国的“领跑者”,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目前,全国近200个城市4.3万家企业,与3565个国际国外先进标准进行比对,推动1379个产品门类的10万余项产品对标达标,以先进标准引领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表示,当前个体工商户发展总体平稳,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仍存在政策获得感不强、流动性不足、成本上涨等困难。市场监管总局将从税费优惠、房租减免、金融支持、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措施,同时深入研究对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帮扶、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健全个体工商户服务保障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据悉,市场监管总局将于第三季度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来源:中国经济报 |
|
2022-07-04 |
搭乘“流浪行星” 人类或可实现星际迁移 | |
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可能将不得不离开我们的太阳系。今天,我们的技术还无法支持这样的任务,因为我们没有能够克服这些太空旅行所面临的障碍的航天器。但如果我们可以在没有飞船的情况下遨游太空,又会怎样呢?美国休斯敦社区学院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伊琳娜·罗曼诺夫斯卡亚提出,外星文明可能会利用自由漂浮的行星作为星际交通工具,以到达、探索其他行星系统。她的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天体生物学杂志》上。为了找到这些外星文明,罗曼诺夫斯卡亚说:“我认为,外星文明可能会利用自由漂浮的‘流浪行星’作为交通工具,以进行星际移民和殖民活动。我提出的策略是,可以尝试寻找它们的技术印记和制品。”那么,这些“流浪行星”从何而来?大多数可能是因为引力事件而从它们所属的恒星星系中被“驱逐”出来的,但有些可能是像恒星一样通过吸积形成的。此外,它们也有可能来自奥尔特云。有这样的可能性,即在这些“流浪行星”通过放射性衰变保持温暖的地下海洋中,存在着搭乘这些行星进行迁移的生命形式。据推测,可能约有500亿颗“流浪行星”在我们的银河系中游荡。罗曼诺夫斯卡亚的想法是,理论上,足够先进的外星文明有可能占据这些“流浪行星”中的一个,并利用它们离开原先所在的星球。虽然这样的行星中有许多都是无法维持人类生命存在的荒芜“流浪小行星”,但这位研究人员推测,其中一些可能拥有地表海洋或地下海洋。再加上可持续的大气层和可靠的引力水平,从而可能使它们成为外星生命进行星际旅行的可利用资源。当然,如果我们想利用这些“流浪行星”进行星际迁移的话,它们除了需要拥有人类可持续生存所必需的水资源之外,还必须离我们的太阳系足够近,这样我们才能登上它们。来源:科技日报 |
|
2022-07-04 |
航运指数揭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向好 | |
4月9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场桥在堆场内吊运集装箱。在海风轻拂中,中国北方大港天津港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维京海”轮滚装船。随着来自河北定州的660台汽车乘此轮驶向智利利尔奎港,这里正式开通了以星南美滚装新航线,京津冀区域的出口通道更为畅通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海运价格波动剧烈,“一箱难求”曾困扰不少依赖海路运输的贸易企业。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一项重要指数的变化显示出中国供应链趋稳向好的发展态势。6月30日,中国北方内外贸海运价格的“风向标”——天津航运指数(TSI)收于1883.11点,环比5月末微跌0.48%,较年初下跌3.39%,延续了下行走势。其中,北方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TCI)收于3073.01点,较年初下跌13.37%。4月9日,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堆场内行驶。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负责人分析称,国际集装箱运价回落是TSI下滑的主因。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海运供应链运转效率提高,主要航线运价均有所下调,航运指数平稳回落释放了出口企业复工达产、港口运输稳步“回暖”的积极信号。沿着曲折的海岸线向南,趋于稳定的形势在中国另一个经济发达区域——长三角同样鲜明体现。在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集装箱泊位已满负荷运转,万吨巨轮接连驶向海平线。而在200多公里外的长江扬州港,装载30件风电叶片和173件风电装备部件的“奥伦”号通用散杂货船,也顺流而下驶入东海。此前,已有两艘通用散杂货船由此启航,搭载风电塔筒驶向澳大利亚。炎炎夏日里,中国南方几大枢纽港口开足马力、保障运输,新造船舶也相继出海试航,其背后是工业企业的旺盛活力。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周度统计数据显示,7月1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4203.27点,比年初历史最高位的5109.60点回落近20%。“航运指数轨迹反映了今年以来企业所面临的集装箱运输市场变化,显示出供需矛盾正在缓和、运输成本和效率向常态回归。”全球捷运(上海)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区总裁卞辰明分析说。航运指数也反映着中国沿海地区内贸流通领域的发展活力。环视辽宁省沿海,一个个口岸繁忙有序、运转高效。今年运营的“大连—宁波”内贸航线搭建起物流运输保障的新“桥梁”,促进了东北地区与长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循环。数据显示,国内沿海集装箱运价同样相对平稳。6月末,沿海集装箱运价指数(TDI)收于1520.75点,较年初微涨2.41%。该指数已重回平稳上升通道。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薄文广表示,相比国际航运价格,内贸海运价格曲线更能反映当前中国经济冷暖。以稳为主的航运指数表明航运供需基本恢复常态,这对于下一阶段经济的回升具有重要指示价值。疫情期间,中国通过引导主要国际班轮公司加强在枢纽港口航线的航班和舱位投入保障,制定实施定向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费收费标准政策等多种方式,维持产业链供应链平稳有序发展。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对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活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今年1-5月份,主要国际班轮公司在中国主要出口远洋航线累计投放987万标准箱的舱位。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至5月,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60374亿元,同比增长8.3%。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加巩固。来源:新华社 |
|
2022-07-04 |
“十四五”时期,力争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让中医药更好惠及民众 | |
家门口看上好中医,不再是大城市才有的待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过2.6万个;目前,我国98%以上的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近90%的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办不久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做强龙头中医医院、做优骨干中医医院、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4个方面具体措施。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要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规划》提出,持续加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名医堂工程,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增强传承创新发展能力中医药古籍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的重要知识载体,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头、底气和信心。《规划》提出,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编纂出版《中华医藏》,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的活态传承,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推动出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提出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整合优化中医药科技资源,构建“国家—行业—地方”三级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据了解,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快速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目前已发布中医药国家标准72项、行业标准9项(406个病种)、团体标准1919项,ISO/TC249中方主导发布标准54项。该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标准质量。以满足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治未病是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提倡“预防为先”,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如何彰显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规划》从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增强疾病治疗能力、强化特色康复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规划》提出,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规划》还指出,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04 |
西南五省份协同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 |
草莓上市,急需运输,可驾驶证却到了期。不能开车,难道眼看着草莓烂在地里?“咋办?”邓步红问了一圈,妹夫的一句话带来了好消息:“现在可以异地换证了,你试试。”在云南省会泽县种草莓的老邓来自四川,“原来的驾驶证是在资阳老家办的。”从会泽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走出来,老邓捧着崭新的驾驶证,喜上眉梢,“这可真是方便了咱老百姓!”去年4月以来,四川、云南、西藏、贵州、重庆等西南五省份签署《协同推进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协同推进户籍迁移、医保社保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跨省办事犯难群众异地间来回跑,消耗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走进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政务服务大厅,操着一口重庆话的小李奔向户籍办理窗口。“我想把户口迁过来,需要回重庆办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小李开了腔。“不用!你把户口本等资料交过来就行……”听到回答,小李很惊喜。过去,迁移户籍需要返回原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出。“我常年身在外地,一来一回地跑,既费时间,开销也不少。”小李说。西藏自治区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往的户籍政策,群众迁移户籍,需要先到迁入地公安机关申领《准予迁入证明》,然后再回迁出地申请迁移,最后回到迁入地办理落户。实际上,除了户籍办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医保社保、驾驶证申换领、住房公积金等事项均存在许多跨省办理障碍。去年,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村民达乔,因被诊断为胃癌伴腹腔广泛转移,没少发愁。“一来愁病能不能看好,二来愁到内地看病,医保能不能直接报销。”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病,手术费就要8万元,达乔一家急得到处筹钱。“像医保跨省直接结算这一类事项,都是实打实的需求。”四川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办公室副主任舒新华说。因此前各地政府部门职能设置不同、信息化水平不够,一些服务事项标准不一,跨省办事存在许多障碍。通过前期调研,西南五省份梳理出1200余项主事项、2000余项办理事项之间的因果关系,针对具体事项探索施行“跨省通办”。“去年4月,我们就梳理出了148项事项,涉及户籍证明、电子监控违法处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政务服务。”西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冉仕平介绍,五省份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从统一政务服务标准、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推行线下异地办理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建立协调机制五省份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去年11月,顺利办完出生入户手续的小沈格外开心。“不用回重庆,孩子就可以上户口,这也太方便了!”小沈家住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原以为给孩子办理出生入户手续,需要回户籍地重庆办理。没想到,在成都公安一站式办证点的川渝黔“跨省通办”专窗,手续很快就办好了。“过去,五省份体制机制不同,服务标准不一,怎么克服是个问题。”舒新华说,为此,五省份首先要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一方面,五省份对内分步推进实施。按照“线上不足线下补”的思路,依托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开展线下“收、寄、转、办”等工作,实现异地代收、代办。另一方面,五省份还协商建设相关综合支撑系统,逐步实现同一事项在西南五省份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线上线下融合服务,从而实现对外统一提供服务。实践中,四川选择了3个政务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线下“跨省通办”窗口。“通过线下试点窗口,来检验实际服务效能。”舒新华介绍,四川还优化了“全程网办”模式,让老百姓通过网上服务专区办事更快捷。去年8月,西南五省份“跨省通办”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试运行。截至目前,涉及民政、税务、交通等17个部门的14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均已实现异地办理。“我们通过省级机构签订协议,建立协调机制,然后梳理出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逐项实现‘跨省通办’。”冉仕平说。优化服务流程将推进线下试点大厅接入西南五省份支撑系统据统计,四川省内群众办理的“跨省通办”事项中,交通类办件最多,其次为生育服务类证件办理和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电子监控违法处理、交通违法缴纳罚款等办件量都超过了60万件。”舒新华说。对于达乔而言,去年出院时仅仅自付9000多元,其余费用均直接结算报销。“不用一下子垫付那么多钱了,真是省心多了!”达乔回忆,去年一家人正在着急之时,林芝市医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西藏医保关系在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直接在内地结算。随后,达乔一家连忙在线办理了备案。如今,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西藏与全国其他省份均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互联互通,各地市级及所有区县也全部实现住院、门诊、购药费用直接结算服务全覆盖。仅仅在林芝市,已有超过2700人次办理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完成直接结算业务突破1.7万笔。领到崭新的驾驶证,也让邓步红有了新期待。“以后像户口迁移、换发驾驶证等事项,都不用跨省跑来跑去了。”邓步红说。“我们西南五地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跨省通办’的实施,有效打破了地域阻隔,满足了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舒新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西南五省份政务事项“跨省通办”服务已惠及超过2亿人。下一步,五地将加快完善“线下代收代办”模式,推进线下试点大厅接入西南五省份支撑系统,优化群众办事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未来,西南五省份还将从数据汇聚、交换、共享等方面完成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冉仕平补充。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7-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