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寻机、难中求进——年中经济一线企业扫描 | |
随着复工复产持续推进,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升至50.2%,重返扩张区间。面对当前不少挑战,许多企业坚持变中寻机、难中求进,研发创新、保链稳链、获助解困……成为一线企业发展的关键词。加强研发,强化产品竞争力时至盛夏,浙江金澳兰机床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里,研发团队正抓紧调试新的链条生产机床,产品预计8月部署投产,有望把传统机床冲压频率由每分钟130次提升至380次。公司董事长吕时广说,新产品是专门针对下游企业的新需求定向研发的,有望帮助企业提升产能、抢占市场。自主创新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当前,不少企业正加大研发力度,针对市场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强化产品竞争力。面对客户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机器人购买需求减弱等市场变化,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加紧为大型工业企业开发定制化机器人,为特殊应用场景及工艺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着力提升产品易用性,开展运维人才培训等,拓展业务增长点。面对出口市场的挑战,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改进产品设计,推出了一批引领潮流、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式产品和服务,今年一季度出口额2.43亿元,同比增长22%。当前,行业发展已出现积极变化。“工业企业复工达产加快推进,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4月份为下降2.9%,增速回升明显。服务业生产逐渐恢复,物流保通保畅成效日益显现。”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空档期也是提档升级的机遇期,只有沉下来搞研发的企业才有生命力,练好内功永远是企业应对挑战的法宝。”吕时广说。保链稳链,应对外部压力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同比增幅分别达255.12%和204.51%——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稳链“答卷”。今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一度面临挑战。“锂电核心原材料的涨价和车规级芯片的短缺不断向产业链各环节传导,给汽车行业带来不小压力。”小康集团首席技术官许林说。稳住汽车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就是稳产业链、提高效率。许林介绍,公司前期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储备,实时调整排产计划,优化物流体系,旗下赛力斯汽车在川渝地区的配套率超过40%。“提升本地化配套率有助于稳供应、控成本、提效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是外贸企业的命脉所在。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减税降费、畅通物流、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等举措,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和稳定。浙江省德清县提升“海河联运”效率,保障当地外贸空箱优先卸船、重箱优先装船等举措,让浙江华之杰塑料建材有限公司的出口压力得到缓解。“在政府协调下,公司的出口信用保险额度提升了30%,一定程度解决了现阶段‘有单不敢接’的难题。”公司总经理丁凌烨说。保链稳链更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出口型跨境电商企业深圳市泽汇科技有限公司减少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在目的地国家设立中转仓,实时查看货物出入库情况,及时更新订单状况,提高产品周转率,主动应对物流成本上涨、海运运输周期延长等不利因素。“要将保链稳链作为提振工业经济的重中之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5月27日在工信部召开的提振工业经济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聚焦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大力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助企纾困,坚定发展信心“申请留抵退税后不到一小时退税资金就到账了。”济南利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韩保航说,这8.6万元虽不算多,却实打实地帮助企业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4,环比上升0.2点,在连续4个月下降后止跌回升。今年以来,纾困政策不断推出。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64万亿元。此外,加大金融支持、物流保通保畅、推动企业复工达产等政策,着力帮扶市场主体应对挑战。“上半年,公司得到了留抵退税、社保缓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针对订单量下滑等问题,政府部门还积极‘牵线搭桥’,组织我们和多家企业对接业务,我们成功拿到一批订单。”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亮说。坚定发展信心,才能上下同心、共克时艰。“产业优势仍在,市场前景可期,大浪淘沙勇者胜,练好内功,以竞争优势拓展更大市场。”恒申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龙说。 转自:新华社 |
|
2022-07-12 |
6月金融数据超预期!信贷结构改善明显 宽信用正加速形成 | |
7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3.68万亿元,同比多增9192亿元;其中,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2万亿元;其中,6月社融增量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整体来看,上半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可观,6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远超预期。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258.15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创下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也意味着M2连续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专家指出,6月金融数据超出预期,信贷结构也呈现积极改善迹象,宽货币向宽信用加速传导。相信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半年LPR报价或存在下调空间。信贷结构明显改善有效需求显著回升继5月实现回暖后,6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超预期回升,其中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686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多增1.47万亿元。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68万亿元,明显高于去年的12.76万亿元和前年的12.09万亿元;社融增量21万亿元,同比多增3.2万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6月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多增近7000亿元,表明在近期监管层反复要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总量功能正在充分发挥。比总量数据表现更亮眼的是6月新增信贷结构的改善。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6月住户贷款新增848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5594亿元,同比小幅减少203亿元。在住户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均明显改善下,6月住户贷款新增额创下去年下半年以来新高。6月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也得到大幅改善。温彬指出,6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21万亿元,环比多增6816亿元,同比多增7525亿元,继续成为信贷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6130亿元,一举扭转5月同比负增态势。王青表示,整体来看,随着基建投资发力、楼市回暖,6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幅度明显收敛,贷款期限结构得到改善。6月份,社融增量同样实现超预期增长。数据显示,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从分项看,人民币贷款和政府债券融资仍是6月社融增量的主要贡献项。数据显示,6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06万亿元,同比多增7409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67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6月末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3个百分点。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此表示,M1增速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企业活期存款的增长。当前企业获得了较前期更为充裕的流动性,形成了一些资金积蓄。而这部分资金可以较好地支持下阶段企业的投资、生产和经营。在温彬看来,随着各项稳增长一揽子政策落地实施,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信贷有效需求显著回升,信贷结构明显优化,6月金融数据整体超出市场预期,预示宏观经济继续复苏向好。货币政策将保持较强连续性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环境愈趋复杂,面对为应对国内疫情等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央行持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缴结存利润,释放长期流动性。同时,两次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及时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数据显示,6月末,M2、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进入二季度后,4~6月的M2同比增速分达到10.5%、11.1%、11.4%,不断突破今年新高,反映出货币政策效能不断显现。“M2增速提高显示出金融支持实体力度的稳固,也体现出了前期货币政策的成效。”张旭表示,也应注意到,6月财政存款仍然减少了4367亿元,这体现出财政支出加快,财政部门为稳经济大盘所做的努力。接下来,经济运行所面临的挑战仍依然严峻,要实现全年发展目标还需在政策层面再加把劲。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同时,央行也会强调用好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转型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近期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同样指出,要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温彬表示,在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将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着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挥好助企纾困政策效应,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他预计,在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修复过程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也将加强联动,加大配套融资支持。王青认为,考虑到下半年经济修复过程整体上将较为温和,国内通胀形势稳定,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上保持较强连续性,外部金融环境收紧不会动摇“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至少在三季度,信贷、社融和M2等金融总量增速都会延续上升势头或保持当前较快增长水平。另外,为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推动楼市尽快回暖,下半年LPR报价或存在下调空间。 转自:证券时报网 |
|
2022-07-12 |
数据显示国家铁路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指标创造历史纪录 | |
近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累计发送19.46亿吨,同比增加1.02亿吨、增长5.5%,日均货物发送量等多项指标创造历史纪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连创历史新高的铁路货运供给能力。今年以来,铁路投资保持稳定,郑渝高铁襄万段、济郑高铁濮郑段、和若铁路、北京丰台站等新线新站开通运营,铁路客货运能力均有较大提升。铁路部门发挥全国铁路“一张网”和集中统一调度指挥的优势,统筹运用线路、机车、车辆资源,充分运用配合防疫部分客车停开释放出的运输能力,深入开展货运增量大会战攻坚战,最大限度扩充铁路货运能力,畅通国民经济大动脉,为稳住经济大盘、助力复工达产提供充足铁路运力。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日均装车完成17.8万车,同比增加1万车、增长5.9%,单日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装车数、卸车数等多项指标屡次刷新历史纪录。作为大宗物资运输的主力,铁路部门坚决守住底线,持续开展电煤保供行动,对电煤运输需求做到“充分满足、应装尽装”,用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主要通道能力,加大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等主产区煤炭外运力度,浩吉、唐包、瓦日铁路煤炭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9.5%、13.6%、25.6%。针对部分地区电煤供应紧张情况,先后下达15批电煤保供调度令,对13省272余家电厂实行精准保供,解燃“煤”之急。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煤炭10.4亿吨,同比增长7.9%;其中电煤6.9亿吨,同比增长9.1%。截至6月30日,全国363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6464万吨,可耗天数25.4天,保持较高水平。此前,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交通运输受阻,尤其是公路运输出现梗阻。为此,铁路部门坚持靠前服务、主动对接,保供稳链畅通高效。通过与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加强沟通协调,动态掌握运输需求,精心制定物流方案,科学调配运力,开辟绿色通道,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实行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卸车,强化两端接驳,确保快速送达,畅通物流循环,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急需。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发送粮食、化肥等涉农物资8826万吨,同比增长15.9%。高效完成援港、援沪、援吉运输任务,采用定制专列、高铁快运及行李车等运输方式,将防疫、生活物资及时运抵重点城市,有效缓解了供应紧张局面。在数量逆势上升的同时,铁路货运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通过积极推动“公转铁”运输,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紧密衔接公路、海运、内河等交通运输方式,铁路综合运输服务能力大大增强。1月份至6月份,国家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41702车、发送1508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19.9%、19.7%,铁水联运完成5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1.1%。铁路货运业务完成数字化转型,95306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保持稳定运行,累计网上办理货运业务2500万单,涉及货物19亿吨。在力保国内运输稳定的同时,铁路部门还积极推动国际联运稳中有进,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统筹用好西、中、东通道能力,积极推进阿拉山口、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扩能改造,与沿线各国铁路部门加强合作,开辟了进入欧洲的南线新路径,实现中欧班列稳定开行,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月份至6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73列、发送7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2.6%,综合重箱率达98%。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图定线路由9条增至12条,累计发送货物37.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3.4%,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7-12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丨海南: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 | |
从11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海南专场上获悉,随着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接连落地生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近年保持年均40%的增长速度,自贸港建设正稳步推进。这是7月11日拍摄的发布会现场。据了解,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注册市场主体从2013年的不到31万户,增长至今超过198万户,增速连续28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已有180多项自贸港政策文件接连落地生效,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近年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40%,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0%,引进外资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近120%。此外,由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良好发展环境,正在不断吸引人才到海南就业和创业。2018年以来,海南引进人才超过40万人。随着自贸港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经济转型升级也取得较好成效。据介绍,近年来海南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从最高时的50%下降到30%。海南还发挥“温度”“深度”“纬度”优势,加快培育南繁种业、深海、航天等产业,过去5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5倍。同时,消费已成为拉动海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离岛免税销售额近两年翻两番。目前,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已成为海南四大主导产业。记者了解到,海南将在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发布会上,海南省省长冯飞表示,围绕封关运作准备工作,海南确定了任务、项目、压力测试等“三张清单”,将在2024年底前完成全岛封关所需的口岸规划与建设、非设关地布局与建设、税收政策安排等任务。当前,海南正积极稳妥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外的自贸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政策制度试点工作。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2 |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 政策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 | |
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市场主体政策实施情况如何?降低政府采购门槛,为中小微企业送去“专享订单”“全流程电子化,点点鼠标就能完成投标。履约保证金一降再降,投标企业用保函的形式提交就行,仅此一项一年就能省下100多万元。”浙江台州市智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开省说。5月底,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加紧落实,为中小微企业送去更多“专享订单”。——降低门槛。《通知》要求,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按扣除后的价格参与竞标),由6%—10%提高至10%—20%。重庆、广东等地提出,由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竞争程度、利润率等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自主确定价格扣除比例。——保证份额。根据2020年底财政部、工信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去年各地为中小企业预留的采购份额从30%提升至40%以上,其中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此次《通知》出台后,各地进一步细化政策。广东省规定,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40%以上的份额,其中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该预留份额的70%。——优化服务。为提升供应商参与便利度,西安要求全市政府采购项目在网上全程办理;为降低供应商成本,浙江将履约保证金最高比例调低至不超过合同金额的1%;为解决采购商资金压力,河南洛阳财政部门与当地23家金融机构合作,让合同融资政策直达企业。“政府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降低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既在短期内助企纾困,也有利于改善企业中长期发展预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接下来重在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财政部门要细化执行要求,其他部门也要对涉及工程招投标的标准文本、评标制度等进行完善。同时要继续简化招投标流程、手续,为竞标企业减负。做强融资担保“杠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6月,是陕西宝鸡黄金国际大酒店资金结算的重要节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当地旅游业、餐饮业受到冲击,酒店面临资金压力。经宝鸡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荐,该酒店6月20日向省融担基金公司提出申请,5天后,800万元资金到账,保证企业续贷。“这笔资金真是雪中送炭!申请便利、操作简单,利息也不高,帮我们降低了融资成本。”黄金国际大酒店负责人说。此次一揽子稳经济措施明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迅速响应,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积极推动业务扩面增量,新增业务规模重点用于支小支农业务,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且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今年新申请银行贷款,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按0.5%的年化费率收取综合担保费。同时,推动银行贷款应续尽续、延长延期展期时间、开展无还本续贷。”北京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担保费补贴,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促进稳产保供、优化结构。”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洪林表示,省财政对单户1000万元以下的、粮油生猪及“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担保业务,财政补贴比例最高可上浮50%。浙江省建立健全省担保集团费用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力争2022年再担保业务规模达到9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融资担保作用有多大?陕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测算:对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创业贷款担保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业务给予1%的保费补贴,对银担“总对总”批量业务开展较好的银行进行奖励等奖补措施落地后,预计将支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亿元以上,直接扶持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5万人。引导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业务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5%左右,撬动银担“总对总”批量业务规模增加上百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是政策性基金,推行再担保合作业务,可以降低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风险,从而降低贷款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表示,落实落细政策,财政补贴要精细化,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担保基金、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与财政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纾困合力。政策精准有力,真金白银支撑稳岗广东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企业。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经营压力骤增,几千名员工的社保费用让总经理林有德犯难。按照新政策,相关部门对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职工失业保险费的50%进行返还。此外,该公司约600名员工开展校企新型学徒制,按政策还将享受培训补助450多万元。“不用递交任何材料,免审即享,省人社厅调研组当场解决问题!”林有德说,“一对一”“面对面”的上门服务,让他对未来更有信心。此次一揽子稳经济举措中,一“缓”一“补”两项,切中当前中小微企业所需:一是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同时,缓缴3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二是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全力支持企业稳岗发展。各地创新实践,提升政策效能。——稳住企业岗位。广东省提出,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照上年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高到90%。预计全年受益企业达140万户。江西省明确,对市县落实省政府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措施所需新增支出,省财政给予30%补助。——聚焦重点群体。山东省财政厅拨付资金25.66亿元,支持实施“百万青年见习”“三支一扶”和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等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北京市对初次就业为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鼓励单位招用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学生开展就业见习的企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加强失业保障。福建省对参保职工在失业期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最高2000元培训补贴。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降低水电气成本。江西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6—9月共4个月应缴水电气费用30%的财政补贴,省级财政按实际补贴数的30%对市县给予补助。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军。财政部部长刘昆此前在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这些举措精准、务实、及时,政策力度和节奏超预期。” 石英华认为,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须统筹好财政资源,及时纾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阻滞。随着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12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如何?工信部回应 |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如何?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负责人郭守刚表示,近年来,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率先明确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相关各方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奋力推动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带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多款造型靓丽、性能卓越、科技感强的车型成为市场热销产品。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满意度已经追平了传统燃油汽车。在全球十大畅销新能源汽车车型中有六款是中国品牌车型。今年1-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消费占比也已经超过了80%。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等因素影响,汽车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冲击,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是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保障产业平稳运行的有效途径。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若干措施》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为促进汽车消费、稳定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一是持续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持续完善新能源汽车安全技术标准,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报警、安全防护、低温适应等性能水平,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使用。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开发更多适合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持续提升驾乘体验,催生更多购买需求。二是积极营造良好使用环境。加强行业运行监测研判,做好汽车芯片和上游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落实国务院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要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有含金量的促消费政策。抓紧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优化“双积分”管理办法,做好与补贴退坡的有效衔接。开展好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组织实施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结算。转自:中国新闻网 |
|
2022-07-11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坚决克服防控松懈和“层层加码”两种倾向 | |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反弹,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在我国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7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防控松懈和“层层加码”两种倾向,在科学、精准、高效上下功夫,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做好入境人员全流程疫情防控工作近期,上海、江西、北京等地发现个别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检测出阳性的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和风险排查,个别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有的地方对入境人员未做到全链条管理,入境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工作衔接不畅;个别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没有严格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甚至在居家监测期间外出参加聚集活动……“‘7+3’管控政策不是放松要求,而是要求管理更加规范,更为严格。”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强调,各地要加强对集中隔离点的管理,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有关要求,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落细。针对近期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5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雷正龙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外防输入工作,加强口岸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加强入境物品、客运航空器等的风险防范,加强口岸城市的疫情防控,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入境人员“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措施。强化冷链输入风险管控近期,各地报告的疫情多由入境隔离期满人员引起。如何在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指出,海关组织修订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口岸防控技术方案(第九版)》,用于指导各级海关做好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海关优化了入境人员采样检测工作,将原对入境人员“双采双检”的采样检测要求,优化为仅口咽拭子“单采单检”;对部分疫情传播风险较低的货运航空器,取消登临检疫布控;对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被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采取预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对卫生检疫、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由“14+7+7”或“N+7+7”封闭管理统一调整为“N+7”,即N天在岗集中封闭管理、7天离岗集中医学观察。对于大家普遍关切的冷链输入疫情风险,李政良表示,要加强与出口国或地区主管部门的沟通,强化源头管控;适当调整抽检比例,在保证监测检测有效性的同时提升通关效率。“各地海关要密切监测猴痘、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走势,加强检疫查验,防范疫情叠加。”建立疫情防控问题收集渠道“截至7月7日10时,收到各省办理反馈信息13862件,其中2253件正在办理中,办结11609件,办结率83.7%。”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指出,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自6月28日正式上线以来,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整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公众留言的解决情况如何?程有全表示,6月29日投诉量最多,随着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的跟踪督办,31个工作组的现场督导和各省份对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持续整改,投诉量整体呈现逐日下降的趋势。7月6日整体的数据比照6月29日的数据下降了91%。目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健委等12个部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建立了问题线索收集渠道,群众遇到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时,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或当地网站、电话进行投诉,各相关部门和各省份会及时转办、跟踪督办地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转自:光明日报 |
|
2022-07-11 |
2022年6月份CPI、PPI环比持平 同比继续上涨 | |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2022年6月份CPI和PPI数据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了2022年6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一、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有所扩大6月份,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6%,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0个百分点。食品中,受供应增加、物流好转和囤货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鲜菜、鸡蛋、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9.2%、5.0%、4.5%和1.6%;受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疫情趋稳消费需求有所增加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继续上涨,涨幅为2.9%,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6.7%和7.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6.1和6.6个百分点;服务消费有所恢复,飞机票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19.2%和1.2%,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5.0和0.8个百分点,宾馆住宿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0.3%。从同比看,CPI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低所致。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51个百分点。食品中,粮食、食用植物油、鸡蛋和鲜菜价格涨幅在3.2%—6.6%之间,鲜果价格上涨19.0%,猪肉价格下降6.0%。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0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3.4%和36.3%,飞机票价格上涨28.1%,涨幅均有扩大;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5%和0.9%,涨幅均与上月相同。据测算,在6月份2.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3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二、P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继续回落6月份,复工复产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稳定,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由涨转平,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从环比看,P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由上涨0.1%转为下降0.1%;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7.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3.6%,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上涨2.2%。“迎峰度夏”备煤需求增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0.8%。受投资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等行业需求相对较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下降1.5%。另外,农副食品加工业价格上涨1.0%,纺织服装服饰业价格上涨0.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上涨0.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2.1%。从同比看,PPI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基数走高的影响,今年以来已连续6个月回落。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7%,涨幅扩大0.5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7个,与上月相同。主要行业中,价格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54.4%,扩大6.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上涨5.6%,扩大1.9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上涨34.7%,扩大0.7个百分点。价格涨幅回落的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31.4%,回落5.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8.2%,回落2.2个百分点;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上涨21.8%,回落0.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据测算,在6月份6.1%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3个百分点。转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
|
2022-07-11 |
百强房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8.6% | |
7月7日,由北京中指信息技术研究院主办,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中国物业服务指数系统承办的“中房指数2022房地产市场趋势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发布了《2022上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总结&下半年趋势展望》。中指院的数据显示,市场方面,2022年上半年,百城新建住宅与二手住宅价格累计均微幅上涨,涨幅分别为0.15%和0.17%,较2021年同期均大幅收窄。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二季度百城新建住宅与二手住宅价格各月环比涨跌幅均在0.05%以内,房价整体呈现企稳横盘态势。上半年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降超四成,三四线城市同比降幅最大。5月至6月,市场需求边际修复,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略有恢复,重点百城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持续收窄,5月环比转增,6月环比继续增长。土地方面,受房地产交易市场活跃度不足、企业资金压力大等因素影响,政府供地力度放缓,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供求规模均缩量明显,成交楼面价基本平稳,溢价率保持低位。企业方面,上半年9家房企销售额超千亿元,房企倾向布局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企业方面,2022年1月至6月,百强房企累计销售额均值为356.4亿元,同比下降48.6%,较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千亿元的房企有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超百亿元的房企有85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7家。业绩目标方面,2022年上半年,15家代表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为32.0%,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50.5%。拿地方面,2022年1月至6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6594.7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60.0%,降幅比上月收窄4.7个百分点。整体来看,2022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房地产供求两端政策虽然持续调整,但购房者置业预期不足,叠加外部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仍延续低温态势。中指院分析指出,2022年以来,各地积极结合自身情况出台相关调控措施。上半年,全国已有超180个城市从降首付比例、加大引才力度、发放购房补贴和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方面调整了房地产调控政策,需求端政策不断发力。热点一二线城市需求较为旺盛,因此政策调控优化较为谨慎;普通二线及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较大,政策调控频次较高,但市场对调控措施优化的敏感性弱,政策效果不明显。针对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趋势展望,该机构分析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下行过程中,政策在今年二季度改善力度加大,因此传导到市场销售端仍需时间;同时,考虑到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外部环境已发生明显改变,市场恢复过程也将趋缓。从短期政策来看,在市场未明显好转前,各地政策发布频次或将维持高位,供需两端均有改善空间,一线城市以微调为主,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政策放松力度继续加大。在此背景下,中指院预计,202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销售规模高位回落,新开工面积明显下降,投资面临调整压力”的特点。需求端,乐观情形下,预计下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小幅增长,带动全年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在7%左右;中性情形下,下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全年同比降幅或超10%;悲观情形下,下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仍小幅下降,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或超13%。供应端,土地明显缩量预计将拖累新开工修复节奏,新开工面积难改下降趋势,悲观情形下,全年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或超20%。下半年,商品房竣工逐渐修复,将进一步带动投资好转,但全年投资仍面临调整压力。悲观情形下,若交易市场修复不及预期,企业资金面压力未得到更好改善,企业投资端或仍面临调整压力。转自:经济参考网 |
|
2022-07-11 |
高温来袭多地用电攀升 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持续发力 | |
7月7日迎小暑节气,全国大范围持续高温再度袭来,经济复苏提速,多地用电负荷不断攀升。面对用电用煤高峰的到来,从中央到地方接连部署,抓住“保量”和“稳价”两个关键全力做好能源保供,近期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连创新高,多家企业发电量大幅增长,一些支撑性电源和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也加速投产,预计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高温来袭多地用电攀升刚刚度过1961年来最热6月,大范围高温又袭来。中国气象局网站信息显示,从7月7日至11日,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关中平原、河北南部、河南等地将有三到五天的高温天气;8日起,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四川盆地中东部等地将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与气温一起攀升的还有用电量。7月5日,四川电网最高负荷达到5316万千瓦,用电负荷大幅上涨,超过去年同期。陕西电网调度口径夏季最大负荷预计在3770万千瓦,较2021年夏季增长8.2%。随着经济复苏步伐的加快,新增用电的需求也日趋旺盛。以上海为例,今年1-6月上海全市各类新增用电申请的容量累计达到759.61万千伏安,同比去年增加28.17%。当前,各地陆续全面进入电力迎峰度夏关键时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报告预计,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中电联数据与统计中心副主任蒋德斌分析称,下半年,在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减弱的情况下,随着国家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显现,并叠加2021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以及国家气象部门对今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到偏高的预测情况,预计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0%左右,比上半年增速提高四个百分点左右。电力供应总体满足需求夏日炎炎,华能河南分公司的生产一线同样火热。10台煤电机组全部开启,2台燃气机组调峰运行,29个新能源项目源源不断输送绿色电源……6月份,这家河南省电源支撑的重要企业月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23.96%。随着用电“尖峰时刻”来临,各地抢抓时点,发电企业开足马力,电网企业强化调度,确保电力供应。由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等六座梯级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单日发电量多次突破10亿千瓦时。中国华电6月份累计发电量同比增加6.35%。国家电网公布了迎峰度夏电力保供30项工作要点,要求推动各类电源应并尽并、增发稳供。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发电已逐步成为我国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电联数据显示,截至5月,全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为6.7亿千瓦;1-5月新能源发电占全口径总发电量的40.6%。“预计到年底新能源装机7.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1.5亿千瓦。”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琳介绍说。近日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等部分支撑性电源和输电线路等重点工程陆续投产,也为迎峰度夏期间的电力电量平衡提供了坚强支撑。6日,南方电网公司将全面提速粤港澳大湾区244项能源保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今年内投产125项。“在燃料得到充足保障、来水形势较好的情况下,我国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可以满足电力消费需求。”蒋德斌预计,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26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约1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首次上升至约50%。煤炭产量连涨创新高煤电是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顶梁柱”,煤炭是能源电力稳定供应的“压舱石”。从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新增煤炭产能3亿吨,到多部门发力进一步释放先进煤炭产能,再到重点产煤省区积极挖掘增产潜力……近期从中央到地方政策连发,煤炭保供展现出“夏日温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张宏介绍说,今年前五个月,全国煤炭产量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10.4%,全国原煤日均产量超过了1200万吨,创历史高位,应该说全国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大幅增加。从6月上半月数据来看,煤炭产量继续走高,而当前电厂煤炭库存也处于相对高位。根据中电联统计,截至6月30日,纳入电力行业燃料统计的发电集团燃煤电厂煤炭库存同比提高42.6%,电煤库存可用天数22.4天。“从资源情况看,晋陕蒙等主产地仍有一定增产潜力。”张宏表示,随着迎峰度夏用煤高峰时段的到来,煤炭需求逐步回升。但同时,今年全国水电和新能源发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煤炭替代作用也在增加。所以,今年夏季全国煤炭市场将继续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保量”的同时,还要“稳价”,才能构建有效抵御外部影响的“防火墙”。建立煤炭价格区间调控长协机制、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机制、查处哄抬价格违法行为……国家各有关部门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今年以来,煤炭市场价格中枢和波动幅度都明显低于去年四季度,但整体还是偏高。”中电联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叶春介绍说。在他看来,下半年,市场价格走势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煤炭供需关系,相信随着增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电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政策的全面落地、各项市场监管手段的常态化,煤炭市场将更加规范、健康运行,市场价格有望进一步向合理区间回归。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