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筑龙&京东多维协作,助力招标采购行业数字化变革 |
数字化招标采购平台作为我国政企采购事业与时俱进、紧跟国际潮流与趋势的典型案例,成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然而,市面上软件服务商林立,平台质量、售后运营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增加了政企在平台择优上的困难。面对行业发展困境,北京筑龙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基于17年间积累的丰富的行业及技术经验,上百个业务场景的抽象能力,北京筑龙收获了良好的客户口碑。特别是随着京东集团战略投资及技术赋能,北京筑龙打造了一个为政企客户服务的集稳定、安全、灵活为一体的采购与招标交易管理应用搭建平台——大采购B-PaaS平台(以下简称“大采购”),以快速搭建、模块化、场景化的特点打破行业发展瓶颈,助力政企交易智能、高效、低成本。图-大采购生态大采购平台应用架构借鉴了京东JNOS商业操作系统理念,其核心由T- PaaS和 B-PaaS两部分组成,具有安全、稳定、智能、高效,灵活等特点。基于此,平台可在通用组件和基础组件的基础上,进行二次、N次开发,满足多云输配、N云适配的要求,可帮助用户快速搭建更多满足招标采购实际业务的使用场景,极大的降低了时间、经济以及试错成本。大采购平台采用新一代微服务架构打造,具有高度弹性及扩展性,满足不同行业用户平台的使用及更新迭代,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平台支持公有云、私有云部署模式,也可支持多个主流的云服务厂商,实现用户专属交易平台快速搭建及云端部署的不同需求服务。可以说,云化服务能给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所不能提供的服务。在安全方面,大采购的数据安全体系同样是基于京东的互联网技术融合之下研发的。通过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北京筑龙将安全能力和措施深入到实际业务场景当中,同时与系统、应用和业务进行深度结合,建成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并实现对数据的精准防护,有效确保用户交易数据的安全性。此外,大采购平台搭建了整个招采场景,可以为每个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交易服务,包括不同部署方式的SaaS服务及各类招采产品。平台基于开发运营一体化的理念,由北京筑龙全程维护,用户只需要充当使用者角色,就能够享用最新的技术迭代及功能组件,并获得招采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和运维支持,真正帮助用户实现一站式数字化变革。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在此过程中,借助京东集团雄厚的资金与先进的技术赋能,北京筑龙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升级为着力点,将科技应用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为更多行业的招标采购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及解决方案。大采购B-PaaS平台也将全面助力政企实现数智化变革,把握当前最大的机遇和可能性!文章来源:环球资讯在线 |
2021-12-30 |
以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采购智能升级 采购大脑入选京东2021“十大应用创新” |
日前,京东正式对外公布京东技术2021年度成绩单和“十大应用创新”。这些技术成果不仅帮助京东在基础设施、物流、服务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了“更懂产业”的差异化技术服务能力,更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助力“千行百业”的数智化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在采购供应链领域,京东在业界首创的企业采购智能决策体系——“采购大脑”在多家大型央企中应用。作为京东技术2021年度“十大应用创新”,采购大脑帮助企业进行采购平台治理,实现商品治理、智能运营、智能合规风控、辅助决策。数字化步入“深水区” 企业采购平台治理需要技术力量年来,伴随产业互联网的深入推进和“阳光采购”理念的倡导与推行,数字化采购已成为各行各业企业的发展共识。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采购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8570亿元。预计未来2-3年企业采购电商市场规模将维持较快增长态势,在2023年有望达到1.5万亿元。但随着采购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也相继涌现。一个典型问题就是,虽然很多企业搭建了线上采购平台,引入了大量供应商、品牌商,却没有匹配的平台治理能力,一些涉及商品管理、合规管理、质量控制、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依靠传统人工审核的解决方式杯水车薪,采购者的决策成本也随之呈几何指数快速上升。如何借助大数据和技术手段解决采购难题、降低决策成本,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基于深耕企业市场多年对于采购管理的深刻理解和京东集团的技术优势,京东电解智推出了企业采购智能决策体系“采购大脑”。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采购大脑”能够在商品管理、价格管理等数字化采购商城运营的核心环节提供数智化服务模块,有效帮助采购管理摆脱人力束缚,实现数智化运营。将数智技术融入平台运营 “采购大脑”实现商品管理、价格管理自动化不同于传统的线下采购,数字化采购需要先进行商品寻源、将商品上架至采购商城,再经过合规性审核才能够进行后续的操作。借助京东采购大脑,企业则能够在采购的多场景、全流程中实现智能决策,推动企业采购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跨越。比如:采购大脑能够基于AI技术智能识别采购清单中的图片或文本信息,对商品的参数、类别进行自动甄别并与企业采购目录比对,对于违规商品触发主动拦截和预警。据统计,这项自动审核的准确率已高达95%,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商品合规率,更能够减少大量的重复性人工劳动。供应商数量、商品种类大幅增加之后,同一个商品存在数百家供应商、数十种价格的“一品多商”、“一品多价”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为企业的风控和合规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对此,“采购大脑”推出了商品标准化建设方案与“智能参考价”。其中,商品标准化方案支持对已存在的标准商品根据属性对应差异性进行合并,形成新的标准品,从而实现“一物一码”,大大降低采购人员的选品和决策难度。“智能参考价”则通过将京东电解智的大数据输入系统,按各品目关键参数及参数值进行排列组合,生成不同的配置集合,计算不同配置集合的参考价。一旦供应商报价与参考价偏离超过阈值,系统就会立刻发出预警。“采购大脑”的持续创新,是京东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当下,技术与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京东的诸多技术成果也正在源源不断的为合作伙伴的成长,乃至国民经济的复苏带来着切实有效的助力。未来,京东将继续秉持“以实助实”的理念,通过更加深入与全面的技术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数字化升级。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
2021-12-30 |
华为在全国布局的首个欧拉创新中心落户新区! | |
12月29日,江苏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大会在江北新区举行。本次大会以“昇腾万里,智赋江苏”为主题,宣布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投运。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副厅长池宇,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建国,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欧洲科学院院士周志华参加。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正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引擎。江北新区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坚持科技创新,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了整个数字产业集群在全省全市快速发展。罗群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之地,江北新区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明确提出“打造数字孪生第一城”。在“芯片之城”建设方面,新区与华为公司保持密切合作,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继鲲鹏生态产业体系合作之后,昇腾再次落地新区,双方将依托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算力集群携手新区主导产业集群共同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生态集聚,促进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未来,新区将在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与华为等优质企业通力合作,让更多创新研发成果从新区诞生,欢迎更多伙伴来到新区,携手建设更加具有产业集聚力、创新辐射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科技高地”。池宇表示,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江苏已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希望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省内人工智能企业提供普惠算力,与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商打造场景化解决方案,加速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引领区和应用示范先行区的打造。华为在南京做什么?深耕通用计算、人工智能产业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华为公司中国区副总裁、江苏总经理赵锡初表示,算力是发展数字经济的生产力。华为从2019年开始陆续构筑了面向通用计算的鲲鹏计算产业、面向人工智能的昇腾AI产业,以及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欧拉开源操作系统生态。在江苏,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建成2年多以来,服务了200多家企业,孵化了超过350个解决方案,有力地推动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深入企业和高校合作,孵化AI创新,加速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本次大会揭牌的“江苏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也是全国首个挂牌的欧拉生态创新中心,是欧拉生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将推进江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打造人工智能“南京模式”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投运作为本次大会的重头戏之一,会上,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启动运营。2020年12月15日,新区就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2021年6月,项目启动建设,一期规划了200P算力,本阶段建设40P算力。据悉,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长三角地区首个上线的基于昇腾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创了人工智能“一中心四平台”的“南京模式”。未来,中心将以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为基础,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为产业群提供海量的普惠算力服务;打造应用创新孵化平台,结合地方产业特点建设AI应用示范标杆;打造产业聚合发展平台,以系列生态创新活动带动AI产业集约化发展;打造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加速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会上,江苏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揭牌。欧拉是面向服务器、云、边、嵌入式等各种设备形态,支持IT、CT、OT等数字基础设施全场景的操作系统。欧拉操作系统开源以来,吸引了近万名社区开发者加入,已经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最主流的基础软件生态系统。据悉,本次揭牌的中心是华为在全国布局的首个欧拉创新中心。未来,江苏鲲鹏&欧拉生态创新中心将围绕数字科技与新区主导产业,推动协同共享的数字经济生态集聚区更快建成。携手名校名企孵化创新项目以普惠算力服务助推数字经济发展AI算力昂贵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痛点之一,通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提供普惠的公共AI算力服务,将大大推进数字产业发展。据了解,自6月份发布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以来,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与9家企业进行了首批签约,推动了涉及能源、森林防火、智慧城市等多个应用落地场景。大会现场,江苏省鸿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院、南京云创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安元科技有限公司等共计10家企业与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进行了算力合作现场签约。未来,强强联手,这些新区企业将在数字经济领域创造更多可能。除了以AI算力赋能企业发展,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还积极促进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力求在人工智能共性技术上实现更多突破。大会上,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等现场签约,共同发布“金陵.电磁脑”、“金陵.哪吒”、“金陵.博物”大模型。随后,专家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昇腾生态开放布局等主题内容,进行现场分享。南京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合高校和企业孵化的“金陵.电磁脑”“金陵.博物”大模型、“河道污染图像分类联合解决方案”等项目首次亮相,项目相关负责人向与会嘉宾做了详细介绍。文章来源 :南京江北新区 |
|
2021-12-30 |
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城市新变化 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 | |
科技是提高社会物质文明水平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也是促进人们精神文明迈向更高境界的助推器。基础设施提升、市容市貌整治、城市治理提效、文明行为养成……目前,深圳正凝聚全城合力,在科技触手延伸至城市管理每个“神经末梢”的同时,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共享者和维护者。文明城市正逐渐成为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鲜明底色与有力依托。“黑科技”上线,车不抢道人不闯灯每天早高峰,路上挤满了步履匆匆的上班族。但无论脚步有多急促,行人和车辆总会自觉停在斑马线前,这种礼让已成为深圳一道靓丽的风景。从“被动”减速到“主动”让行,这一文明行为的背后有着“黑科技”的加持。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深圳城市交通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掀起了智慧交通建设的新浪潮,也养成了市民文明出行的好习惯。每天上下班开车经过侨香路的市民不难发现,这里道路拥堵情况大为改善。据了解,此前,在该路段遭遇拥堵是“家常便饭”,抢道、追尾也时有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深圳首条智慧道路,侨香路全线设置了感应器,监测车流量和过马路行人排队长度,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实现“车多放车,人多放人”。“随着拥堵改善,大家也逐渐改掉了抢道的坏习惯。”家住附近的王先生笑着说。侨香路是深圳众多智慧道路之一。自2020年以来,全市共优化了1000余个路口的红绿灯。以前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现在灯看车,读车数放行,关键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缩短了17.7%。除机动车礼让行人,闯红灯的情况也极少发生。据了解,2018年2月起,深圳交警在全市各行政区域安装了“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该系统结合视频识别技术,对斑马线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管,通过视频对行人闯红灯的行为进行监测,然后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实时提取和识别,自动储存闯红灯的人脸数据,并结合大数据运算,核实违规人员身份,查找闯红灯次数,然后在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起到警示作用。“起初,是怕被拍下来丢人才不闯红灯的。现在早已养成了习惯。”在科技园上班的市民徐女士对记者说。“无边界图书馆”,图书随处借随时还一座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科技园区和先进实验室的数量上,更应该隐藏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弥漫在平凡的烟火气里。5月13日8时,市民罗先生在自助图书馆归还预借图书《乌合之众》,这是从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自助图书馆的第1000万次借还。市民小李是自助图书馆外借量最大的读者,从2016年使用自助图书馆以来共借出图书2525册。而市民程女士,自2014年在自助图书馆办理第一张读者证起,将在实体图书馆借还图书的习惯转移至了线上……目前,深圳235台自助图书馆遍布全市街区,和公共图书馆、24小时书香亭一同形成“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网络,图书馆边界的打破让越来越多读者选择去实体图书馆借书,到身边自助图书馆还书。据了解,2008-2020年,累计203万册次图书被申请调至自助图书馆,近192万册次图书成功借出,送到需要的市民手中。365天、24小时全天候运转,自助图书馆对于繁忙的都市人而言是一大福音。“相比图书馆控制进馆人数,自助图书馆更方便。个性订制、在线提交、迅速送达、自助取书,‘还书不打烊’让人们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市民姚先生表示。效率提高了,抱怨变少了。市民习惯了提前预约,没有了现场拥挤的杂乱无序。随着科技推动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民生福祉有力增进,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文明成果持续深化。2020年,福田创新打造了文明城市建设智慧管理体系,将《福田区城市文明典范城区建设标准2.0》267条测评标准系统纳入智慧化测评体系,借力科技赋能深化文明成效;坪山区创新科技赋能,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网络化、精细化、智能化,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分析、研判、处置、督办效率,探索文明工作智慧化。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
|
2021-12-30 |
目标:4000亿产值规模,500家示范企业!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 |
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编制《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旨在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深化人工智能在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驱动和赋能作用,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作为国家战略部署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截至2020年底,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数量达1149家,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基础软硬件、智能产品和行业应用协同发展,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10个以上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同时,形成10大类10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业。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4000亿元“十四五”期间,将是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升级、全面融入城市经济生活的阶段。《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上海高地”。到2035年,形成泛在、集智、全能的人工智能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格局。针对这一目标,《规划》提出了四大具体指标,主要包括产业集群、示范企业、人才规模、发明专利等维度。在产业集群方面,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形成10个以上百亿级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到2025年,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在示范企业方面,到2025年,形成10大类100个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案例,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业;在人才规模方面,力争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达到30万人;在发明专利方面,年均申请发明专利1000件,探索建立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管理指标体系。围绕“算法、算力、数据”夯实产业基础《规划》指出,将深入推动人工智能算法、算力、数据三大要素融合促进,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产业生态的核心优势。算法方面,将构建算法转化与应用生态,推动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的成熟算法创新应用,鼓励各类企业开放应用场景,促进算法与企业业务对接,打造一批算法转化示范项目。算力方面,将着重优化人工智能算力平台布局,加大全市面向人工智能的算力建设力度,提升人工智能计算加速资源比例,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加速器体系。推动智能芯片在各类算力平台适配应用,加快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基础。数据方面,要完善数据基础支撑体系,加快构建上海数据交易所等核心机构,完善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生产、流通、消费与分配机制。《规划》还提到,要强化企业集聚,持续增强核心产业新动能,要在基础硬件、关键软件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加强建设。《规划》指出,鼓励龙头企业以上海为基地,开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算法框架、共性技术和数据资源。全面突破人工智能芯片,加快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软件,并且在新一代智能终端产品、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实现创新发展。在智能终端领域,加大工业机器视觉技术、光学检测系统等产品创新和规模化应用;在智能驾驶领域,初步实现L4级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在智能机器人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于装配加工、物流搬运等工业场景的自适应机器人。此外,上海将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的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探索推广细分领域、特定环节人工智能应用标准方案,形成人工智能赋能制造的系统性路径。建设一批特色品牌载体为推进上海人工智能载体建设,推动园区产业配套服务和运营体系智能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深化构建“东西互动、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规划》提到,要完善“4+X”总体布局,推进浦东张江、徐汇滨江、闵行马桥、临港新片区等四大优势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在全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品牌载体。聚焦人工智能的赋能和引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五个新城”建设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格局。此外,将加快布局人工智能、5G、物联网、区块链等多种技术融合的园区智能化基础设施,支撑园区公共服务、数据分析、安全运维等应用场景建设。面向人工智能应用,建设主题型创新生态空间,提供研发设计、数据训练、算力共享等综合创新服务,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体系。在推进园区智能化运营管理方面,上海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园区一体化综合运营与管理平台。同时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强化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重点招商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推动长三角协同融合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将进一步发挥上海区域龙头作用,推动苏浙皖各扬所长,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竞争力。《规划》提出,将推动形成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研究跨区域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技术创新链。推进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协同互补、整体应用示范和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实现算力、数据等人工智能基础要素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协作共建,行业标准衔接互认,加快形成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融合生态。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支撑保障功能也将持续强化。上海将发挥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基金引导作用,鼓励专业投资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相关市场化基金运作,形成面向人工智能行业的多层次资本集群,持续推动创新企业落地发展。探索科创板相关机制创新,支持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上市,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2021-12-30 |
“人机共生”时代 AI即未来 | |
从荒蛮到高阶,从苦干到省力,历史上无数次迭代证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当下的人类生活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进步的基础,成为创造的工具。在这个时代,AI即未来。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蒸汽、电力和信息轮番上阵,革新技术生产方式,改造人力与物力的关系。而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启科技革命至今,时间已过去了七十余年,由全新技术领航的第四次革命将至,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硬科技提上日程。12月27日开启的2021百度Create大会(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提出,未来是“人机共生”时代,AI的发展迎来黄金十年,“AI将显著降低技术门槛,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大底座’。”未来已来。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和已然走进千万家的IoT智能家居,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和外显为物的芯片、设备,都是AI实力的体现。远观刚刚上路的无人驾驶汽车,搭载智能解决方案的智慧城市甚至持续火热的元宇宙,背后默默支撑其良好运作、改善生活的都是人工智能技术,没有AI技术做内核,上述高科技概念不过是经过包装的新瓶旧酒。从荒蛮到高阶,从苦干到轻省,历史上无数次迭代证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对当下的人类生活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进步的基础,成为创造的工具。在这个时代,AI即未来。01人类对科技的畅想,在文艺作品中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头号玩家》和《银翼杀手2049》中呈现的废土科幻赛博朋克,将“High Tech-Low Life”的强烈反差作为主要情节;另一种则是《失控玩家》式的“AI+”未来,科技改造现实,人们投身虚拟世界,用现实社会里难以得到的能力博取更优结果。异次元中的两条道路各有其优劣,如何选择是创作者的自由,但站在切实与自身相关的现实世界里,后一条路显然更应当被追求。以普通人为例,AI对生活的改变并不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天翻地覆,更常见的反倒是润物细无声式浸入日常。餐桌上吃到的寿光蔬菜、外出前挑选的纺织衣物、旅行时看见的西北绿树,这些事物平平无奇,人们似乎很难想象它身后有着AI这等高科技加持。但事实上,农田里协助农民巡视大棚的“寿光大脑”经历了人工智能升级,AI技术加入后,2个工作人员加一个APP就足够管理数十个蔬菜大棚。车间里给丝锭质检帮忙的视觉检测设备有着AI模型助力,工人们过去需要对着强光高强度工作8小时,如今每一锭丝2.5秒就能完成检验,效率和质量都在提升。这还只是对手脚健全、生活能够自理的普通人而言。High Tech-Better Life更极端的例子,是帮助老人和小孩等弱势群体拓宽生存空间。北京大栅栏街道是老胡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相关数据显示当地人口老龄化程度接近40%,而在全中国范围内,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4亿,如何为这些人提供养老服务、如何保障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虽然棘手,但人工智能的加入也为此带来了曙光。百度五福AI助老计划为老年人开发了定制版小度,这样的小度既能日常陪伴老人、提醒老人吃药及测量指标,又能在关键时刻用一句“小度救我”智能拨出求助电话,获取子女或社区医院的救援。今年10月,盲童学校的孩子们参观了北京亦庄的Apollo自动驾驶基地,亲手触碰到激光雷达和显示屏后,他们更为期待视力障碍者能够与普通人一样出行的未来。多次升级后,Apollo第五代共享无人车将每公里出行成本再度降低60%,再加上百度世界大会上推出的“萝卜快跑”为自动驾驶出行提供平台服务,使用更便捷,打车也更低廉。上述例子中,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语音交互,核心都在于AI和算法技术。如今AI渗透到了各个方面,无论在虚拟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AI都将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刘知远提示,人工智能能做到的还不止于此。“就我们现在的社会来说,每个人的分工、知识体系其实都是高度专业化的,而且会越来越专业化。人工智能未来的一个非常大的使命是重构人类的知识平台,使其成为我们的一个外部知识库,这样一来,我们只需掌握如何去利用这个知识库,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02AI成熟与否?尽管前景光明,但不可否认的是,AI仍然是个长周期、高投入、慢回报的行业,而且在这个赛道,中国与海外的尖端技术仍有距离。以“AI四小龙”为例,深耕人工智能的企业连年亏损已是常态。数度折戟IPO的商汤科技如今终于要登陆港股,不过哪怕身为四小龙之首,商汤科技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240亿的战绩依旧让人感叹。不少观点认为,难以自负盈亏的人工智能领域,在主营业务稳健时作为第二支点投入显得更为合适。以百度为例,依照百度2021年Q3财报,报告期内企业核心营收增长15%,达到247亿元,其中依托于搜索引擎等王牌业务的在线营销收入为195亿元,同比增长6%。与此同时,月活跃用户达到6.07亿,同比增加12%,每日登录用户占比达到79%。纵观其战略,基本盘稳定的前提下,百度采用了大胆投入、多点突破的打法,这一点从研发投入上就可以看出。根据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今年9月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仅7家,其中百度以2020年研发投入18.22%的强度位列第一。如今在智能驾驶业务的成果,则来自于百度提出的三大增长引擎,聚焦移动生态、智能云以及自动驾驶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从王牌业务出发,到“AI+”产业重塑,在已有业务的基础上形成AI产业生态,或许会成为以后企业可供参考的样例。除了跟国内比,抢夺人工智能赛道头部的胜率更应该跟海外比。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过去十年中国的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量逐年上涨,占全球数量的74%。报告显示,申请数量最多的机构中有五成来自企业,除了国营的国家电网外,百度、腾讯、OPPO等互联网企业也贡献良多。全球范围内,中国的AI竞争力惜败于美国,但抓大放小,捏住决定未来的变量也不失为掌握主动权的做法,比如日趋成熟的无人驾驶,诸多专业人士表示,速度、效率、安全和环保等指标都表明,智能驾驶注定取代人类驾驶的汽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提出:“无人车将来一定是我们出行、物流等场景最主要的工具,这是我们通向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必由之路。”依照IHS Markit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和未来出行市场展望》,自动驾驶与移动出行的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2.25万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在20%-28%之间。分析师据此认为,华为、阿里、百度、腾讯在汽车行业积极拓展,智能网联市场奠定了它们在理论及实践层面的竞争优势,预计未来Robotaxi市场仍将被这些科技巨头公司驱动。03人才与技术的飞轮效应与其他行业求贤若渴的状态一样,摆在人工智能发展道路上的另一个阻碍,是巨大的人才缺口。根据拉勾招聘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人工智能人才报告》,2021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年度人才需求指数翻了一番,测算显示算法类人才缺口达到170万人次。造成缺口的原因并非待遇过低,正相反,今年人工智能行业的平均薪酬约为2万元,相较去年增长12.4%。高薪优待却招不来人,本质还是因为供给紧缺。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暴涨,让业内各方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美国掏出18亿美金打造超算中心,集中最强算力攻坚科研,而中国则以百度开发的飞桨平台为代表,累计为700余所高校的3000多名AI专业教师提供帮助。德国2018年推出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资助高校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国内诸多企业也致力于联手高校,培养既懂AI技术,又有产业实践经验的复合型AI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29日召开的百度Create大会AI人才培养分论坛上,百度重申了“未来5年将为社会培养500万AI人才”。这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由百度领军AI行业人才培养,实际上是基于现有实力、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AI行业需要长周期投入,早早入局的先行者更容易积累优势。2021年10月,李彦宏在北大的演讲中提到,智能驾驶、AI芯片等领域,业务开展得提前十年八年,但在人才储备方面,布局还需比业务更早。李彦宏说:“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前看一点,布局早一点,这也是新工科建设要义所在。”注重科技,意味着强调精通与专业,同时也代表仅一家之力,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整个行业聚集在一起的能量相比。开源、开放、包容是人工智能赛道对人才的需求,更是追求在人工智能赛道深耕细作、长远发展的企业对自己的要求。不管是飞桨平台上向公众开放的零门槛开发者课程,还是联合国家部委及各大高校举办竞赛、师资培训、支持高校研发项目、针对性编写AI相关课程教材,都是百度将自身实力向外输出,帮助社会共同进步的体现。如此举动,其实也符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利益所向。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认为,企业彼此分享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才好进一步强化规模效应。从这个角度看,AI产业的人才焦虑,必须由企业主动解决。智能经济时代更强调科学保驾护航、技术解决问题,谁能突破云计算、深度学习和AI等一系列技术瓶颈,谁就能在浪潮袭来时抢得先机。事实上,不管在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人才与技术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双箭头,起步或许艰难,但结合后产生的飞轮效应将带领备战充分的百度领军AI。如今的负担和投入,都将化作未来飞速发展的沃土。下半场之风席卷21世纪,保持请教与学习的心态,对行业、对用户、对资本都必不可少。就像2021百度Create大会的主题,“创造者精神”,或许就是未来制胜一击的来处。文章来源:陆玖财经 |
|
2021-12-30 |
工信部等联合发文 助力智能制造发展 |
12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28日上午,工信部就《规划》相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在发布会上注意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表示,“十四五”期间,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智能制造这一主攻方向不动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供给能力、支撑能力和应用水平,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他表示,围绕构建创新、应用、供给和支撑4个体系,《规划》提出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加快系统创新。攻克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4类关键核心技术。二是深化推广应用。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三是加强自主供给。大力发展基础零部件和智能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有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四是夯实基础支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持续优化标准的顶层设计,加快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修订,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合作。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2021-12-30 |
探秘国际一流的徐工重卡智能制造工厂 | |
一辆好卡车的背后一定离不开智能制造的全力支撑。徐工汽车智能制造基地于2015年建成投产,占地1400余亩,是国内领先的花园式重卡工厂,拥有完整的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生产工艺,自动化生产率高达80%,并应用SAP-ERP、PDM、DMS、MES、IMS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智能制造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全封闭自动冲压生产线,占地14000平方米。拥有国际领先的冲压设备,保证尺寸精准及表面质量,孔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工件通过德国KUKA七轴机器人自动输送,平均生产速度达8.5次/分钟。尺寸更精准,品质更可靠。全自动焊接生产线全部实现机器人焊接和取件,下线驾驶室总成通过插式移载机自动转接到滑撬调整线。悬臂三坐标检测仪贯穿全工序,车身三坐标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远超行业85%的合格率。智能化涂装生产线占地12000平方米,采用三涂层、三烘干工艺,油漆喷涂均采用瑞士ABB机器人,耐盐雾试验可达1200小时以上。工序输送全部采用FRID自动输送、自动转接。历经14道精密涂装工序,车身品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自动化车架生产线总占地面积38880平方米,切割、冲压、折弯,全部采用数字化自动控制技术,车架喷涂采用轿车级电泳工艺标准,车架强度及防锈性能行业领先。拥有中国领先的46工位U型滑板内饰线和48工位U型地拖链底盘线。驾驶室采用模块化装配,关键扭矩点实现智能化控制,严格管控装配质量。在这里,每4分钟即可下线一辆重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座智能化的重卡工厂是产品品质的有力保障,徐工汽车将持续创新突破,为客户打造更专业的运输解决方案。文章来源:中国商用汽车网 |
|
2021-12-30 |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宝安这场论坛上,听大咖论道 | |
12月28日,由宝安区科技创新局主办的数字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乡街道碧桂园凤凰智谷举行,论坛邀请数字智能产业领域的院士、企业代表等共同探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宝安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近年来,宝安区瞄准国家高新区扩区战略,推动尖岗山—石岩南、西乡铁仔山、新桥东科技城3大片区,共23.5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建设。晶报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当天活动所在地——西乡铁仔山作为三大高新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其规划总面积约12.98平方公里,因其处于东莞松山湖、深圳西丽和南山高新科技产业研创走廊的核心节点,同时受前海发展红利的辐射,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下一个高科技产业高地,探索出区域产城融合的新模式。宝安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城,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实现宝安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具体规划上,宝安区科技创新局以宝安高新区“1+3”布局为引擎,联动周边重点产业片区,形成“1+3+N”的总体创新格局。“1”是桃花源科技创新生态园,将重点集聚上市和拟上市企业,汇聚高端创新人才,打造宝安产业会客厅、五星级总部驿站。“3”为3个国家高新区,包括尖岗山-石岩南片区、西乡铁仔山片区、新桥东片区,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引领区。“N”为主要产业创新节点,包括前海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深中通道门户区、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西乡铁仔山规划效果图。为了放大、叠加、倍增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宝安计划建设的数字智能产业创新集聚区选址西乡铁仔山国家高新区,规划占地面积约95.79万平方米,将打造独具宝安特色的数字智能产业创新集聚区,加速企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在区域内实现高端数字化产业要素加快集聚,促进工业互联网、互联网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5G通信、数字创意、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专家作现场分享。在当天的分享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光明实验室)执行主任于非介绍了光明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并以大量案例剖析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数字经济发展。他表示,“预计到2030年,约70%的行业企业将使用AI技术,为全球增加13亿美元的附加值,健全、领先的AI工程化能力成为下一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虽然已经开始应用于人类生命研究和健康管理的多个阶段,但若想进一步挖掘其潜藏的价值,还需跨越众多挑战。”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学院院士、中科院深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从生物医学研究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助力生物医学大数据研究、人工智能和超级算力助力新冠疫情防控研究三个重要角度出发,为与会代表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疗学工程中的应用》。他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对生物医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文章来源:晶报APP |
|
2021-12-30 |
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10% |
12月27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简称《规划》),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数字中国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是“十四五”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10%。5G用户普及率将达到56%《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备,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数字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数字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数字化发展环境日臻完善。《规划》要求到2025年数字中国发展指数从2020年的85提高到95,并明确数字设施、创新能力、产业转型、政务服务四个方面十六个具体量化指标。其中,数字设施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网民规模从2020年的9.89亿提高到12亿,5G用户普及率从2020年的15%提高到56%,1000M及以上速率的光纤接入用户从2020年640万户提高到6000万户,IPv6活跃用户数从2020年的4.62亿提高到8亿。创新能力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每万人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020年的2.7件提高到5.2件,IT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例从2020年3.5%提高到5.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2.35%提高到3.2%,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27.5万家提高到45万家。产业转型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提高到10%,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从2020年的48.3%提高到60%,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从2020年的13.1%提高到30%,网上零售额从2020年11.76万亿元提高到17万亿元,信息消费规模从2020年的5.8万亿元提高到7.5万亿元。政务服务方面,《规划》提出,到2025年,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从2020年的80%要提高到90%,在线政务服务实名用户规模从2020年的4亿提高到8亿,电子社保卡申领率从2020年的25%提高到67%,电子诉讼占比从2020年的18%提高到30%。探索建设前沿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围绕确定的发展目标,从8个方面共部署了10项重大任务。其中,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部署了建设泛在智联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任务,适度超前部署下一代智能设施体系,深化公共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规划》提出,探索建设前沿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面向全球覆盖的新型网络,实施北斗产业化重大工程,建设应用示范和开放实验室。加快北斗系统、卫星通信网络、地表低空感知等空天网络基础设施的商业应用融合创新。构建基于分布式标识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提升区块链系统间互联互通能力。推进智慧海洋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海洋信息综合感知、通信传输、资源处理和智慧应用服务能力。探索建立面向未来的量子信息设施和试验环境。持续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结构优化和规模试点。此外,《规划》围绕落实重大任务,设立了5G创新应用工程、“智能网联”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工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工程、空天地海立体化网络建设和应用示范工程、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程等17个重点工程。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2021-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