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街道办”将打造世界级“地下城” |
12月28日,在广州举行的首届广东省建筑文化宣传周启动仪式,以“粤有文化·建筑粤美”为主题,探讨建筑文化在传承岭南、探索未来、服务生活三方面的场景应用。来自深圳的建筑设计师、AECOM中国区建筑设计副总裁钟兵指出,粤澳港大湾区城市呈现高密度的特点,未来一系列城市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立体化”和“空间复合利用”,可借鉴岭南传统智慧来创新现代城市语言,释放高密度带来的高能量,最终回归人的感知和舒适性。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雄以深圳机场为例,点明其卫星厅体现深圳科技与自然兼有的城市气质,将运营效率、旅客体验置于首位,将建筑艺术、实用功能、绿色节能、设计细节高度结合,与T3航站楼交相辉映,助力其实现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目标,打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高辨识度、属于深圳的独一无二卫星厅。钟兵是一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也是深圳规划局专家评委、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库专家、深圳市首届十佳青年建筑师、深圳市首届杰出建筑师。他在活动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呈现高密度的特点,即空间紧凑、人群密集,易带来一系列城市问题,如拥挤、嘈杂、干扰、缺乏公共空间等。但同时,其能量也巨大。“其实老祖宗很好地提示了我们如何营造城市空间。”钟兵指出,大湾区城市界面的营造可以借鉴岭南骑楼街的传统智慧。骑即跨界,楼即建筑,街即街道,是一种建筑与街道共构的方式。“这是我们着力在通过传统地域文化来解决现代高密度城市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钟兵强调,岭南骑楼街的重要特征即“交互”,是楼与街在空间上的渗透、开放、共享和互动。并且,它有非常强的耐候性,可以满足大湾区城市遮阳、挡雨、庇护之需。从行为上来讲,它包容了集市、交往、交通和聚汇等功能;从气质上来讲,它也表达了岭南文化开放、多元、务实、崇商、开拓的特征。继承岭南文化,一方面可以从文化形象符号上继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生活空间这个系统的逻辑建构来继承。深圳市南山海岸城三层建筑和二层连廊系统的共构,便是上下联系的高密度立体复合街区深圳样本。钟兵介绍,作为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的主轴,它横跨五个街区,包含一条商业街、一个剧场、一个三星级酒店、两个五星级酒店、三个购物中心、七个写字楼,是联合共构的复合业态,也是深圳适应岭南气候的重要实践尝试。同时,海岸城实现人车分流,上部人行、下步车行,具备非常多的廊下空间,既有地面骑楼,也有空中骑楼,更多的是内外街的互动,因此空间使用效率和活力非常高,许多区级文化活动都能够在大广场上举行。“海岸城也是一个可生长的城市体系,未来和深圳湾万象城将直接连接。”钟兵说。记者在活动中获悉,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的科苑大道地下空间项目正有序推进,借由地铁13号线的开发,在科苑、深大东、深大、科兴、松坪5个车站之间实现地下空间完全连通,未来会形成一个整体长度3.4公里、拥有12个下沉广场、目前深圳最长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在该高密度的街区,将植入“地下骑楼街”等具备识别性和舒适体验感的收放式街道,也将考量业态设置和地上以科创为主题的片区文化生态形成良好互动。同时,项目为未来城市地下街道网络预留了43个接口。“世界级城市需要有世界级的‘地下城’,世界级的科创中心需要世界级立体丰富的公共生活。”钟兵表示,执行这个项目时,建筑师团队已经变成社会工作者,跟已建成的76栋建筑的业主都有频密沟通,希望地下空间和已建成建筑的地下室都有无缝对接,最后营造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网络。“因为它跨越了深圳最重要的三条横向道路,包括北环大道、深南大道、白石路,是未来整个城市网络的基点。”文章来源:深圳特区报 |
2021-12-29 |
能力跃升、应用下沉,百度大脑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驱动引擎 | |
作为百度AI多年技术积累和业务实践的集大成,百度大脑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12月28日,百度Create AI开发者大会“百度大脑论坛”举办。论坛围绕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驱动引擎展开探讨,带来了百度大脑语言与技术、语音和视觉等多项技术产品的发布,以及飞桨在开源算法模型、产业级模型库和企业级AI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全新升级。百度大脑语言与知识技术全布局,三大技术产品重磅发布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吴华在论坛上表示,经过11年的发展,百度已形成了完整的语言与知识技术布局,包括知识图谱、语言理解与生成技术和应用系统等。随后,吴华带来了三大技术产品的发布:全球首个知识增强超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全球最大中文跨模态生成模型 ERNIE ViLG,以及首个百亿参数中英对话预训练生成模型 PLATO-XL,实现了知识增强大模型、跨模态文图生成、人机对话等领域的世界领先。特别是全球首个千亿知识增强的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得益于鹏城实验室的算力系统“鹏城云脑Ⅱ”和飞桨深度学习平台的强强联手,解决了超大模型训练的多个公认技术难题,使训练效率大幅提升,模型效果更优。鹏城-百度·文心已经在机器阅读理解、文本分类、语义相似度计算等60多项任务取得最好效果,并在30余项小样本和零样本任务上刷新基准。基于百度的语言与知识技术,百度也面向各行业开放了语言与知识开放平台。不仅包含开源数据集“千言”和知识生产平台“解语”,还研发了面向应用的能力引擎平台和知识中台,以及智能文档分析平台、智能对话定制平台、智能创作平台、翻译开放平台和内容审核平台等场景定制平台。百度语音技术重要进展,SMLTA2全新发布语音和语言天生更接近,因此,把语音识别模型和语义模型进行一体化后的准确率和交互成功率会大幅提升。百度语音首席架构师贾磊介绍了百度多模态语音交互的最新进展。百度提出的基于历史信息抽象的流式截断Confomer建模技术——SMLTA2,解决了传统的自相关技术在进行长句识别时的计算爆炸问题和存储爆炸问题,也很好地解决了注意力模型的焦点丢失问题。SMLTA2通过Decoder到Encoder各层的注意力特征选择机制来引入反馈,使得最外层识别结果信息可以直接作用于编码器内部的每一层的编码过程,通过历史信息抽象充分提取有效特征信息,显著改善了Transformer模型从NLP领域应用到语音识别领域面临的各种问题。SMLTA2的这种全新的端到端建模方法,是对传统Encoder-Decoder结构的端到端建模的结构性创新。最后,贾磊还介绍了SMLTA的实际商业落地情况。浦发银行在全国多个营业厅上线了语音交互系统,其中位于上海外滩的银行网点语音交互识别率测试达到93.51%,语音交互已经由完全不可用变成基本可用。智能视频创作,计算机视觉的最新实践百度视觉技术部总监丁二锐重点介绍了计算机视觉在智能视频创作中的最新进展。现阶段,视频内容生产正在由UGC(用户生成内容)向AIGC(AI 生产内容)转变。智能视频创作是一个多技术交叉融合的领域,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同时掌握视觉生成、多模态、3D图形学并不现实,但百度智能视频制作技术兼顾内容创意和视频功能创作,不仅实现了对人脸、人体的精细处理和环境的再塑造,在创作方法上,改善存量视频并获取新增视频,保障了视频的充足展现和分发。丁二锐表示,智能视频创作领域目前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工具的变革,一旦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将带来无尽的想象力。飞桨产业级平台再升级,让AI应用门槛更低除了技术上的融合创新,在工具与平台方面,飞桨从开源算法模型、产业级模型库和企业级AI应用开发等方面实现升级,持续降低AI应用的门槛。百度杰出架构师毕然分享道,目前百度飞桨官方支持的产业级开源算法模型超过400个,覆盖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推荐等众多深度学习应用领域。这样全面覆盖,使开发者可以很快地找到所需要的模型。并且这些产业级模型库实现了训练部署的全流程支持,开发套件支持灵活配置化调优。毕然还详细介绍了飞桨最新推出的产业实践范例库。针对产业实际场景的AI应用,范例库提供完整的代码实现,覆盖任务解析、算法选择、模型训练及优化、推理部署及结果可视化等产业落地全流程,让开发者快速上手,所学即所用。百度智能云AI产品研发部总监忻舟介绍了飞桨企业版AI开发双平台EasyDL和BML在帮助开发者快速提升AI开发效率和资源使用效能的上的有效助力。目前,飞桨企业版已经成为应用和落地最广泛的AI开发平台。基于双平台的开发模式,同时满足AI应用开发者和AI算法开发者的需求。基于飞桨推理部署工具链,飞桨企业版已经为开发者测试并验证了9345种模型芯片的组合,能够覆盖95%的适配需求,能够节省开发者97%的自行适配开发时间。PaddleSlim结合全自动的模型组合压缩算法,能够使精度损失控制在1%以内时,推理的性能提升3到5倍;智能边缘控制台的推出,则大幅提升模块和系统集成的效率,集成的周期可以从天缩短到五分钟。百度知识图谱部、大数据部高级总监朱勇详细介绍了在工业领域,百度打造的工业数据智能引擎如何降低AI的应用门槛。朱勇表示,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大数据的应用趋势也逐渐从业务数据化发展到数据智能化,工业数据智能前景广阔,机遇和挑战并存。百度基于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面向工业场景,打造了一套完整的工业数据智能引擎。它向下对接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治理,向上支撑各种类型的业务场景需求,赋能电力能源、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不同行业。百度工业数据智能引擎的核心是一系列可复用的工业模型以及支持定制化模型搭建的核心组件,包括数据分析、数据处理、AI算法和工业机理。以钢铁行业为例,为了保证镀锌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需要根据钢板的原料信息对镀锌工艺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基于百度工业数据智能引擎可以进行力学性能预测,达到90%以上的准确率, 通过工艺参数寻优,产品合格率达到99%。通过应用这套方案,企业客户不仅能够提升产品质量;相比传统基于人工经验的方式,还能大幅降低调试时间,从而提升生产效率。最后,朱勇强调,在大数据和AI加速向工业渗透的背景下,工业数据智能前景可期。百度期待携手更多开发者,共同助力工业智能化升级。接下来,百度大脑将持续进化,不断推动AI技术提升,通过融合创新,让AI能力越来越强,与此同时,降低AI应用的门槛,让技术的落地更加简单,帮助越来越多行业和企业借助AI提升效率,创造价值。文章来源:财讯网 |
|
2021-12-29 |
百度要为中国AI的黄金十年搭好桥造好路 | |
改革开放之初,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口号叫作“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很好理解,简单来说,人们想要致富,需要把本地的资源变成财富,这就需要和外界交流沟通,外界的资金、人才能通过一条条路走进来,本地的资源、商品也能通过一条条路运输出去,所以要打通本地与外界联系的关键就在于修路。过去全国还没有高速公路,普通的公路也通行条件不足,一直到八十年代道路基建才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展开,我国的经济也随之迅猛增长,将城市、乡村相互连接起来的万千道路使得各区域间互联互通,商品流通更加便捷,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如果说一条条公路的建成是经济腾飞的大动脉,那么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红利的消退,元宇宙、Web3.0、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各类新老概念提法涌出,人们迫切想抢先一步抓住下一个世代技术发展的关键要素,换一句话说,面向未来的技术发展中,“路”是什么呢?知识增强大模型让AI走向通用性《奇点临近》的作者雷·库兹韦尔曾在书中表示:“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会来到一个奇点,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人类历史将会彻底改变。”12月27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百度Create 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演讲中表示,“人机共生”时代,中国将迎来AI黄金十年。人工智能的“奇点”将给人类带来什么现在不得而知,但人工智能确实在当今人类社会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其背后的关键原因正是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聪明”,这种“聪明”不仅指的是AI背后的模型更加智能,而且代表AI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推算功能,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应用。简单来说,决定一个人工智能模型是否“聪明”好用的关键一个在于算法本身,另一个则是算法背后用于训练算法的数据广度和深度。这就客观要求如今的AI模型有着更广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同时通过系列知识图谱来保证单纯追求参数量基础上模型的学习效率和质量。AI过去在各行各业落地周期长的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传统AI模型泛化性差、依赖昂贵的人工标注数据、落地成本高等问题,如果想要扩大一个模型的应用范围,时常会出现如A模型往往专用于特定A领域,将A模型应用到领域B时效果并不好这样的问题。大模型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预训练大模型+下游任务微调”的方式,来有效扩展模型的通用性。这也是为何大型模型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如OpenAI就推出1750亿参数的AI模型GPT-3,GPT-3耗费了千万美元对人类的诗歌、小说、新闻等海量自然语言进行训练(主要是英语),也因此GPT-3对自然语言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不久前,百度发布文心系列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并联合鹏城实验室重磅发布双方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该模型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相比GPT-3的参数量提升50%。是目前全球最大中文单体模型,在60多项NLP任务中取得世界领先效果。除了在中文世界首屈一指高达2600亿的参数训练规模,“知识增强”是文心大模型的核心特色。如今的AI在某些领域上获取知识的速度和广度都已远超人类,但这是否代表着AI能如同人类一样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并能举一反三对世界做出反馈呢?这是人工智能领域数十年来一直在争论的问题。如果想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认知世界,首先需要让计算机具备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的大模型虽然参数量很大,但只是死记硬背海量文本的规律,这些模型并不能从本质上理解世界是怎样运行的,仅仅解决了一些文本表象上的问题。百度知识增强大模型能够从大规模知识和海量无结构数据中融合学习,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知识增强,使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理解世界是怎么运行的,也就更加智能。这背后,是百度在知识图谱领域的十余年积累。百度早在2011年就开始研发知识图谱技术。截至目前,构建了包含5500亿知识的大规模知识图谱,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制造、医疗、法律、 金融、科技、媒体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此外,人类的历史上有成千上万种语言,机器要想理解真实世界,也需要学习和理解多种语言的能力。人类是通过语言、语音、视觉等多种模态获得对真实世界的统一认知,机器如果想要理解真实世界也需要听懂语音、看懂图像视频,这就需要突破不同模态、异构信息的语义融合统一难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机器需要综合理解文字、语言、图像、视频等不同媒介的信息。百度文心能够实现跨语言、跨模态的学习,让百度大脑更好地支持各种AI应用,满足各种场景需求。百度的知识增强跨语言大模型ERNIE-M可同时从多种语言中学习,提升跨语言理解能力;知识增强跨模态理解大模型ERNIE-ViL在视觉常识推理任务榜单获得第一名;知识增强跨模态生成大模型ERNIE-ViLG实现文图双向生成,是全球规模最大中文跨模态生成模型。在百度Create 2021大会上,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便现场展示了百度的知识增强大模型的跨模态理解与生成能力,王海峰在现场说了一句:“百度大脑,我们一起创作一幅水墨画吧。这边是连绵的山脉,山上云雾缭绕,山脚下有一座草堂建在江边,江上有 一条船,一个人站在船头;然后这边有一行飞鸟掠过天空。”百度大脑即刻便将王海峰语言文字的描述转换为一幅颇有意境的中国画来展现。在知识增强大模型的支撑下,百度大脑更好地支持金融、医疗、保险、证券、办公、互联网、物流等各种AI应用,满足各种场景需求。降低AI使用门槛,在AI时代打造自主的底层系统百度知识增强大模型等技术能加速创新的背后,离不开国产自主的AI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和强大算力底座在背后的支撑。计算机编程的产品是“程序”,深度学习研究的产品是“模型”,深度学习平台及其背后的深度学习框架,就如同不同品牌的积木,积木的各个组件相当于不同的模型或算法的一部分,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选择各深度学习框架来进行产品模型的研发。用一个不算准确的比喻来简单说明,深度学习框架在AI领域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当于PC时代的操作系统。虽然不同的深度学习框架、不同的“操作系统”都能实现某一深度学习目标,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提前做好AI的底层操作系统——深度学习框架,对我国在芯片、光刻机、手机电脑的操作系统等方面遭人“卡脖子”的当下异常重要。深度学习和国有自主的深度学习框架也是推动人工智能进入工业大生产阶段的关键。早在2017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框架》,明确提出在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面向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的AI大生产平台可以让AI技术以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的方式输出给千行百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同时以平台为基础促进融合创新、共同发展。也因此,中国更需要本土的AI创新基础来为庞大的中国AI产业与开发集群服务。其实深度学习框架本身的搭建并不算难,很多研究人员或公司都会自己搭建一个深度学习平台,但要想搭建一个通用性广的深度学习框架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好的深度学习框架源于产业实践,一个深度学习框架只有参与过千行百业的AI模型部署实践,见过无数种千奇百怪的硬件组合,最后能使用于各种情况能搭配各类方案,像USB插口一般“即插即用”,使得让模型上线工作事半功倍,才能叫“产业级”的深度学习框架。能做到这一点的深度学习框架并不多,如今全世界最为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有PaddlePaddle、Tensorflow、PyTorch、Caffe、Theano、MXNet、Torch等,前三者号称三大主流框架。其中PaddlePaddle飞桨便是百度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面向开发、训练和推理部署的全流程,飞桨提供了一整套降低门槛的技术和服务。在开发阶段,飞桨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动静统一”的核心框架,兼顾科研开发的灵活和产业开发的高效。飞桨提供丰富的API,支持开发者便捷、高效地开发深度学习模型。飞桨推出的系列科学计算API,支持量子计算、生命科学、计算流体力学、分子动力学等应用,助力中国科研实力的提升。在训练阶段,飞桨发布了自适应大规模分布式训练技术,针对模型特点和硬件特点,搜索最优的机器组合和模型切分策略,并采用异步流水运行机制,以及高通信和高并发的方式,使大模型训练效率达到最优。百度文心知识增强大模型,正是基于这一核心技术训练的。在推理和部署阶段,飞桨打造了推理部署工具链,使得高速推理引擎的多端多平台部署更加便捷。飞桨提供的模型压缩等辅助工具,将大模型参数规模压缩至1/1000,得到满足产业实际应用需求的小模型,帮助开发者加速业务落地。如今,百度飞桨通过技术开源、零门槛开发等不断降低AI技术的应用门槛,让开发者甚至无须从第一行算法代码写起,就能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让工程师可以更专注于应用本身的开发,加速AI创新应用落地。此外,百度飞桨已经建立起成熟完善的产业级复合型AI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面向一线算法工程师的“AI快车道”,面向技术负责人的“AI私享会”和面向CTO、架构师层级的“AICA首席AI架构师培养计划”,为产业界输送了大量AI人才。截至目前,百度飞桨已汇聚了来自于各行各业的406万开发者,创建了47.6万个AI模型,累计服务15.7万企事业单位,中国深度学习平台综合市场份额第一。打造绿色算力底座AI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算力的支撑。同时,达成“双碳”目标已是社会共识,打造绿色低碳的算力底座,势在必行。百度的绿色算力底座,包括了自主研发的AI芯片、高智能的计算架构,以及绿色节能的数据中心,有力支撑AI技术研发及大规模应用。百度自主研发了通用AI芯片百度昆仑,今年8月,国内首款采用GDDR6显存的昆仑2代芯片实现量产,性能比1代芯片提升2-3倍。同时,昆仑芯片与百度飞桨等多款深度学习框架完成端到端适配,具备软硬一体的全栈国产化AI能力。计算平台方面,百度打造了AI异构计算平台百舸。百舸平台由AI计算、AI存储和AI容器组成,具备大算力、大吞吐、极致弹性的特性,支持超大数据、超大模型的训练,同时昆仑芯片也已应用于百舸平台。数据中心是算力传输与存储的关键设施,通过极简供电、高效制冷、智能控制等多项技术,百度的数据中心实现了从硬件、电气、动力系统等多方位节能减排,单体数据中心年均PUE低至1.08,PUE (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是衡量数据中心电力能源利用率的国际通用指标,越接近1表示数据中心对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百度单体数据中心年均PUE1.08的数值已远远低于1.59的全球数据中心平均水平。在2020年时,百度阳泉数据中心荣获国内首个5A低碳数据中心认证。如今,百度在AI核心技术、AI底层平台系统以及绿色算力底座上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百度已为加速发展的AI时代搭好桥、造好路,无论是在前沿技术研究领域,还是广泛的产业应用方面,百度的AI技术已走进千行万业。在前沿技术方面,百度推出业界首个mRNA疫苗序列设计算法,可以在短短十分钟内找出稳定的疫苗序列,百度已经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科研和应用合作,正加速推动疫苗和药物研发。在量子计算领域,百度打造了百度量子平台,这是国内首个提供从应用到量子处理器一站式服务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它降低了量子计算学习与应用的门槛,推动量子计算在化学、 金融、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能源领域上,百度智能云与国家电投集团东方能源共同打造了“智慧数字热网”, 建设综合智慧能源生态圈,协调企业、社区、用户三方共同助力“双碳”目标达成,如今已在石家庄落地应用。在智慧城市方面,百度与北京海淀区合作,基于百度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对城市全要素全状态的全景洞察,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效果,为城市的发展赋予新动能。在“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百度用AI技术加持蔬菜大棚,只需两个工作人员加一个APP,就可以管理数十个蔬菜大棚。AI作为前沿科技并不是远在天边,技术算法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AI已如同千万条道路般,从城市到乡村、从办公室里的智能手机到田间的瓜果蔬菜,遍布于人类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文章来源:百家号·品玩 |
|
2021-12-29 |
“深圳设计”系列推介会南京站顺利落幕 | |
12月28日,“深圳设计”系列推介会来到了“文学之都”南京。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纪增龙、南京市文投集团副总经理闻一武、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会长、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李小甘等领导出席了活动。现场吸引了来自南京当地的设计协会、设计院校以及设计机构的数百名设计师参与。此次活动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主办,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协办,江苏广电荔枝读书会支持。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纪增龙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纪增龙在致辞中强调,将创意设计赋能南京千年的文脉资源活化焕新,建成创新活力与人文魅力交融、古都风韵和时代风尚辉映的社会主义城市样板,是今年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深圳的成功经验,值得南京大力学习、借鉴和思考。希望通过此次推介会,南京历史文化资源与深圳创意设计资源进一步叠加,南京科教优势与深圳创新优势进一步激发,两地文化业界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会长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 李小甘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会长李小甘在致辞中指出,联合会自今年8月成立以来,短短几个月已经发展会员单位超过200家,覆盖了全市7000多家文化创意与设计企业。最近联合会组建了专家委员会,邀请了海内外13位顶尖设计师、国际顶尖设计机构及院校负责人共同参与,为深圳文创设计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他强调,南京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六朝古都”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氛围,近年来文创设计产业发展迅猛成绩显著。南京与深圳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创意城市,更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将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做大做强。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 徐挺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徐挺向南京文创设计界详细介绍了深圳设计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及深圳设计周、环球设计大奖、创意设计新锐奖等近年来深圳开展的重大文创设计类项目,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嘉宾分享在嘉宾分享环节,来自深宁两地的四位设计师带来了一场创意激荡的跨领域对话。来自深圳呈美设计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孟申晖先生首先带来了《LOADING》(载入中)主题分享,孟先生聊到不管是作为南京文学之都还是深圳设计之都,都在不断的载入精进中,这也是主题“Loading”的由来。之后他和现场观众分享了一系列实验和商业性作品。作品《山云体》以张家界的地势、风向、气候等数据结合拉丁字母形成了一套新的设计语言,整套字母画面意境酷似中国山水,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朦胧美感。作品《寒鹤梦觉》将中国水墨融入字体,产生出浓淡相宜的画面效果,也是对中国传统水墨的进一步探索。深圳呈美设计创始人兼艺术总监 孟申晖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何方教授带来了主题演讲《视觉边界》。何教授曾为多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及活动设计视觉形象,包括“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等百余项。作为一名教师,何教授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从形式、专业到思维、材料、知觉、技术等维度,在视觉边界的探索上不断发掘、深化。南京艺术学院平面设计系主任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 何方教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鲁安东先生带来《为记忆之城而设计》主题演讲。他聊到南京文学之都,南京的历史是反复累计的,是各种历史轴线的累积与迭代,南京的历史记忆和居住在里面的普通人息息相关,而设计则是一种媒介,帮我们抵达更深层次的记忆河流。之后鲁教授详细讲述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项目,南京长江大桥是一个记忆的奇观,是宏大的国家记忆和个体微小记忆之间产生的共鸣,经常被用来作为回顾个人和集体过往历史的符号和介质,承载了人们对一个时代和一种理想的回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 鲁安东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成员,南京平面设计联盟理事潘焰荣先生带来了《纸上旅行》的分享。潘先生是多项国际平面大奖和中国最美书籍大奖的获得者。作为一个成熟的书籍设计师,他和现场的观众分享了“一本好书”的三合一内核—好内容、好设计、好印制,并强调,在书籍的设计过程中,既要忠于书籍本身的文本内容,又要注重个人创意概念的表达,打破预设结果的桎梏,在变量中找寻平衡,并以落地深圳的AGI大奖为例,详细讲述了他的设计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成员 南京平面设计联盟理事 潘焰荣据悉,“深圳设计”南京推介会系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今年系列推介会的第三站。推介会旨在宣传推介深圳设计周、深圳环球设计大奖、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等深圳设计活动品牌,以及代表性的行业组织、企业,展示“深圳设计”文化软实力,加强深圳与全国各地的文创设计交流合作,吸引各地高端文创设计企业及人才参与深圳设计行业发展。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简介SCCDA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英文名“Shenzhen Culture, Creativity & Design Association”,简称SCCDA),是由深圳市有关文化创意与设计机构、企业、设计师以及其他文化创意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专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系深圳市“设计之都”品牌的运营和管理部门。其宗旨在于发挥联系深圳市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深圳设计之都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对外推广,增强我市在“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实施中的辐射影响力,促进各设计门类的国内外交流合作。SCCDA的业务范围包括(一)作为政府联系深圳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的桥梁和纽带,为政府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和建议参考,协助政府开展对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及从业人员的规范管理相关工作,促进深圳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二)优化深圳市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资源配置,促进各成员城市之间的创意设计交流与合作;(三)搭建文化创意和设计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开展会员交流、会员培训、青少年文化创意设计等活动,加强行业融合,提升市民文化创意和设计素养;(四)组织策划与深圳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推广交流活动,宣传推广“深圳设计”,扩大深圳城市的影响力。SCCDA的会员涵盖工业、平面、建筑、室内等各个设计领域,系深圳市目前为数极少的综合性设计类社团。SCCDA的会员还包括一些专业设计协会,比如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深圳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深圳市插画协会、深圳市时尚设计师协会等。SCCDA还是深港文化创意领域、尤其是设计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执行者。2015年9月18日,SCCDA与香港设计总会FHKDA签署了《深港设计策动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设计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短期内双方将在以下方面共同努力:(一)举办深港设计双城展;(二)以深港合作为龙头,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设计的融合发展;(三)每年轮流举办一次深港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四)搭建深港线上线下资源平台等。通过这些以及其他项目的合作,深港双方希望能打造出世界瞩目的“设计双城”。文章来源:深圳市文化创意与设计联合会 |
|
2021-12-29 |
智能制造发展路线图绘就 机器人产业迎来发展窗口期 |
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5部门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简称《机器人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当天,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简称《智能制造规划》)。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普及。业内人士表示,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机器人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载体,中长期市场潜力较大。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我国已经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王卫明表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技术积累不足,原创性研究、理论研究、正向设计能力欠缺;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还不能满足高性能整机的需求;高速、高精、重载等高性能整机产品供给缺乏等。《机器人规划》强调,必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机器人规划》提出,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等前沿技术。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机器人产业中的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方面,《机器人规划》要求,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机器人规划》提出“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重点提升高性能减速器、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新型传感器和智能末端执行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智能制造发展路线图绘就《智能制造规划》提出的2025年具体目标包括: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智能制造规划》专门部署了“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行动”,覆盖加工、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强化标准作业、可视管控、精准配送、最优库存,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支持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强化精益生产,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规划》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得到进一步拉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介绍,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持续拓展,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由2015年的51台/万人大幅增长到2020年的246台/万人,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市场潜力大《机器人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翻番的发展目标,并部署了“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和“‘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研制和行业应用需求。例如,在汽车、电子、机械、仓储物流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机器人规划》表示要着力开发和推广机器人新产品,开拓高端应用市场。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焊接机器人;面向半导体行业的自动搬运、智能移动与存储等真空(洁净)机器人等。在能源、军工、医疗养老等初步应用和潜在需求领域,《机器人规划》表示要结合具体场景,开发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开展试点示范,拓展应用空间。在特定细分场景、环节及领域,比如卫浴、陶瓷、五金、家具等细分领域,喷釉、抛光、打磨、码垛等关键环节,形成专业化、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形成竞争新优势。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初步统计,已有不少机器人产业公司登陆A股资本市场,包括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等工业机器人领域公司;科沃斯、九号公司、石头科技等服务机器人领域公司;景业智能、亿嘉和等特种机器人领域公司。此外,汇川技术、绿的谐波、华中数控、英威腾等产业链公司为机器人提供包括控制系统、伺服系统等在内的关键零部件。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为16.84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3.9%,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东吴证券认为,随着下游先进制造业中锂电、光伏等领域需求旺盛,多元化的需求将推动我国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国开证券表示,未来政策层面将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市场化和普惠式帮扶力度。相关措施逐步显效,有助于制造业企业业绩的提升,进而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机器人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载体,中长期市场潜力较大。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
2021-12-29 |
智能制造大潮下,儒拉玛特如何赋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不同企业对于新型制造方式的需求日趋多样化,驱动智能制造在各行各业正快速普及。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受惠于新冠疫情之下数字化转型加速,以及远端作业、自动化等需求提升,推升2021年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至3,050亿美元,预期至2025年有望进一步达4,50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达10.5%。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很多工业自动化装配系统集成供应商都在加码布局,儒拉玛特亦不例外。据盖世汽车日前采访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白世泰(Oliver Buergstein),基于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儒拉玛特于今年正式提出了“五化一力”发展战略——全球化、多元化、产品化、数字化、平台化和创新力,以通过在产品和服务方面持续升级,为众多企业打造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白世泰,立足“五化一力”,打造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作为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装配系统集成供应商,儒拉玛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致力于非标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与生产。基于这样的策略,儒拉玛特得以快速响应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通过将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帮助整车厂、Tier1及其他行业的客户开展自动化生产。“然而近几年,随着全球以及中国大力推动的智能制造不断落地到实际生产运营中,带动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互联化、柔性化生产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也必须作出改变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所以对公司的定位进行了升级。”谈及此次战略调整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白世泰表示。据他介绍,与过去儒拉玛特主要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自动化生产不同,在新的品牌定位下,儒拉玛特将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及部分标准产品。“这意味着,今后客户只需要负责他们自己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等,而与智能制造设备相关的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都可以交给我们。”儒拉玛特“五化一力”战略为此儒拉玛特正积极推进产品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改造,以实现将来的自动化产线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客户提出需求后,只需要在标准库里选择相应的工艺模块,进行快速组合即可。这样不仅可以加快交期,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我们的目标是将来70%-80%的工艺要实现标准化,20%-30%还是定制的,这样就可以快速给客户提供设备。” 白世泰指出。这在汽车行业尤为重要。目前很多本土车企都在自己定义产品,并且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由此对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流程和工艺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现在一些客户对设备交期要求越来越高,原来做一条生产线可能需要10到12个月,现在从拿到订单到交付也不过七八个月,这对双方都是巨大的挑战。”基于标准化工艺库的搭建,儒拉玛特可以很好地满足整车厂的快速开发需求。不仅如此,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儒拉玛特也将更早地参与到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当中,。以半导体为例,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气化的快速发展,对半导体的需求不断加大,为助力解决芯片生产过程中的良率问题,儒拉玛特也在开展半导体生产设备相关的研发,并通过与半导体客户共同梳理、理解需求,开发出了一套专门用于芯片生产过程中缺陷检测的设备。儒拉玛特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儒拉玛特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的快速发展,催生一些新制造工艺需求的同时,也给儒拉玛特带来了新增长机遇。“比如氢燃料电池里的膜电极、双极板等,对工艺和精度的要求都非常高,依靠传统零部件制造工艺显然无法满足需求。还有新能源汽车上的电机,现在主流趋势是扁线电机,但受扁线定子制造工艺的制约,目前渗透率还不是很高,对此我们也在积极开展布局。” 白世泰表示。据他透露,今年儒拉玛特和国内一家具有近20年电机生产相关设备研发制造经验,同时也具备一定扁线定子电机设备制造工艺和经验的国内企业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研发并制造扁线定子量产线。此外还包括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氢燃料系统、电堆及其他相关部件开展相关的研发,目前儒拉玛特已经成功交付了膜电极自动化生产线。“同时我们也有计划切入锂电池业务板块。”伴随着这些布局的展开,与此同时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双碳”战略,驱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快速扩大,白世泰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板块在儒拉玛特业务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目前,汽车板块大概占了儒拉玛特80%-90%的业务量,预计5年内儒拉玛特的汽车业务将有70%-80%是与新能源汽车有关。” 白世泰表示。儒拉玛特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持续深耕本土化,中国客户占比提升明显儒拉玛特虽起源于德国,但基于在国内市场二十多年的深耕,儒拉玛特有接近2/3的业务量是在中国达成。“在这背后,我们不仅在中国市场实现了本土化设计、开发和生产,还会将在国内制造的设备出口到全球,并提供全球化的售后服务。从这一点上来讲,儒拉玛特(苏州)交付的设备基本是100%本土化。” 白世泰表示。儒拉玛特全球分布尽管如此,目前儒拉玛特70%-80%的客户却是外资企业,且主要是欧美企业,例如博泽、博格华纳、博世、彼欧英瑞杰、大陆集团、德纳、海拉、翰昂、联合电子、皮尔博格、纬湃、ZF等(排名不分前后)。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工业4.0最初就起源于德国,与之对应美国也较早推出了先进制造战略,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基于此欧美的智能装备制造业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整体的智能制造水平也相对较成熟。但白世泰同时指出,得益于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例如《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指引,目前国内上至政府层面、下到企业越来越重视智能制造,这使得儒拉玛特中国客户的占比也一年比一年多,目前中国本土企业客户有:美的威灵、保隆科技,拓普集团、龙润等(排名不分前后)。特别是2020年疫情之后,很多制造企业高层对自动化&数字化制造的需求意识和紧迫性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在白世泰看来尤为关键。“传统工业要进行智能制造升级,最核心的便是从公司的战略制定者到执行层,都需要理解并支持智能制造。”眼前的形势对于儒拉玛特而言,显然十分利好。而且中国市场在智能制造方面本身也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0)》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75%的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都在一级及以下,核心业务重要环节还未实现标准化和数字化。即便是智能制造能力水平最高的汽车行业,依旧有54.9%的企业智能制造成熟度水平在一级及以下,与欧美等发达市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数字化产品就定位于给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产品与服务,因为在中国中小型企业占了全国企业总数95%以上,这部分市场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白世泰指出。正因为如此,在新提出的“五化一力”战略中,诸如全球化、数字化、多元化等,儒拉玛特都是率先从中国推动。不仅如此,儒拉玛特也在有意识地进行市场培育。据白世泰介绍,儒拉玛特承办了一个关于智能制造的平台-SMAS (智能制造发展与应用大会),主要用于自动化、数字化和企业管理相关的行业沟通和分享,以通过实际应用案例以及给企业提供渐进式的应用规范及实施指导来协助国内的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工厂和企业管理方面的创新变革。其中在数字化方面,儒拉玛特早在2017年就和一家印度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并在随后推出了一套数字化软件平台。基于该平台,儒拉玛特可以进行模块化产品开发,提供给客户选配。“发展到现在,我们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涵盖了生产运营、工业IoT、 AI及工业大数据,同时我们也提供咨询与诊断服务,通过大数据帮助客户进行预测性分析,减少质检人员的配置,降低成本。” 白世泰介绍称。同时儒拉玛特还和其他专业机构协作开发出了一套渐进式智能制造落地实施应用规范,用于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高效制定智能制造策略、路线图并逐步实施。在儒拉玛特看来,我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水平方面。中国的自动化生产起步较欧美国家来说稍晚,虽然经过近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自动化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升,但在自动化生产制造设备领域,暂时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对此,儒拉玛特作为一个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在标准和规范领域的制定能力也在逐步增强的一家引擎企业,十分愿意参与其中,携手其他行业伙伴共同推动中国自动化设备的标准制定。”儒拉玛特愿意将我们近20年的经验总结成相应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分享给中国的自动化行业从业者们,为中国整体自动化制造水平的逐步升级贡献一份力。” 白世泰表示。未来,白世泰指出,儒拉玛特将继续整合源于德国的工程及装配能力等,并结合在中国市场的灵活响应速度,推进核心技术的研发,比如针对新兴行业产品制造工艺的开发。同时进一步挖掘新赛道,携手更多的企业合作共赢。目前,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包含纯电动&混动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儒拉玛特也在积极布局,白世泰预计在这些领域儒拉玛特的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0%以上。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基于 “五化一力”战略规划的逐步落地,儒拉玛特将逐步发展成为一家旗下涵盖众多分公司/子公司的全球化的企业,并培育出在不同行业领域中的“领头羊”自动化企业,打造成一个纵向(行业)与横向(资源)互相贯穿的自动化行业的平台,构建自动化行业的生态圈,同时运用中国健康、透明的资本市场的力量,为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文章来源:网易·盖世汽车 |
2021-12-29 |
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项目开工 | |
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项目开工。中新网长沙12月28日电 (付敬懿)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项目开工仪式28日在长沙望城举行,该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运营启动的海归小镇,将建设成一座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友好、合作开放的国际化小镇。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正坚持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以高端人才集聚为原动力,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发展方向,着力打造的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生态友好、合作开放的国际化小镇范本。该项目也是作为落实“强省会”战略,打造长沙“一核两副十片、一轴一带两廊”城市空间格局的重点项目,由长沙市政府和欧美同学会联合社会资本,着力为海归人才、高层次人才量身打造的一座生态、智慧、活力、宜居、宜业的小镇。仪式上,欧美同学会党组书记、秘书长王丕君宣读《关于同意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运营启动的函》。据了解,申建工作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长沙从选址规划、产业布局、人才政策等各方面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高标准建设,成效显著。此次开工的系列项目属于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核心区,这里交通区位优越、创新氛围浓郁、产业活力迸发,是吸引海归人才、建设海归小镇的绝佳之地。目前,核心片区共铺排项目33个,总投资约160亿元。长沙市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孔令强表示,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项目现已有海归小镇展示中心等项目建成投运,一大批基础配套、民生工程、产业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文章来源:中国侨网 |
|
2021-12-29 |
上市川企加速“跑进”智能制造新赛道 |
28日,记者从四川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近日出台的《四川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3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超2000亿元,在10个重点领域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样板工程,新增20万家企业上云,培育3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5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成都高新区将建50个研发机构《行动计划》提出,探索推进重点项目、工程“揭榜挂帅”机制。鼓励优势企业、科研院所、系统解决方案商积极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领域标准建设。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成都高新区首批14个“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发布的项目中就涉及了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领域。成都高新区将未来5年投入300亿元建设50个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将聚焦解决产业链细分领域“卡脖子”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云化工业软件及工业APP等工业软件新形态。培育1万个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的高质量工业APP。工业APP是将工业领域的各种流程、方法、数据、信息、规律、经验、知识等工业技术要素,通过数据建模与分析,并基于统一的标准,将这些工业技术要素封装固化后所形成的一种可高效重复使用和广泛传播的工业应用程序。对此,成都航天科工研究院最有发言权,由其研发的“汽车云平台零件制造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上市川企成数字时代“赶路人”《行动计划》提出,围绕钢铁、白酒、机械、建材、石化、轻纺、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企业大力实施设备和产线数字化升级。在钢铁行业,被业界称为数字时代“赶路人”的攀钢钒钛(000629)用具体的数据诠释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中控室里的“钢铁大脑”正通过数据采集、建模和算法,精密地监控指导整个生产流程,生产效益提升了2.4倍。在机械行业,打拚了多年的德恩精工(300780)从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都在互联网上完成:用户通过德恩云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定制化下单;公司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产品在天猫CPT旗舰店等网络平台销售。在白酒行业,五粮液(000858)携手IBM公司,启动了数字化转型项目,全面打造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体系。在采掘行业,四川金顶(600678)与中国电信(601728)乐山分公司联手,打造了全省首个5G+智慧矿山项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数字化转型自然不能缺席。”西财智库总裁汤继强认为,成都和重庆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均处于先进行列,在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让“哑设备”也能“开口说话”《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工业企业综合运用 5G、时间敏感网络(TSN)、边缘计算以及未来网络等技术,对工业现场“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联能力改造,提升生产各环节网络化水平。何为“哑设备”?《科技正能量》创始人郑凯解释说,“哑设备”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设备之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不能传输信息,没有实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赋予制造业转型的本质,是精细化定制化生产模式对传统粗放的流程化生产模式的替代。其中最核心的转变,就是流程驱动被数据驱动所取代。”郑凯称,只有联网的设备,才能像AI 一样“开口说话”,才能让数据链条趋于完整。《行动计划》提出,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拓展典型应用场景,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样板工程。四川长虹(600839)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智慧显示终端工厂率先依托5G+工业互联网实现了企业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工厂全面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再造工艺流程;应用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边缘计算等5G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全面支撑“5G+工业互联网”智慧显示终端定制化柔性生产。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
2021-12-29 |
到2025年建成超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 |
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机器人(11.570, -0.11, -0.94%)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围绕医疗装备、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于昨天由工信部联合有关部门正式印发。医疗装备迎来首个国家级产业规划据悉,此次发布的《“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首个医疗装备领域国家级产业规划。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该《规划》具体提出了发展诊断检验装备、治疗装备、监护与生命支持装备、中医诊疗装备、妇幼健康装备、保健康复装备、有源植介入器械等7个重点领域,基本覆盖了全人群从防、诊、治到康、护、养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装备需求。当前,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2.6亿,今后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以每年约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针对提升老龄化社会医疗健康服务保障能力,《“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也做出了重点部署,具体内容包括大力发展适用于老年人需求的保健康复、智能辅助等医疗装备;发展居家社区级新型医疗装备;推进居家社区、居家医康养一体化发展等。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长超20%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针对这一制造业高精尖领域,工信部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至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等。“十三五”时期,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在总体规模方面,2020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在技术水平方面,核心部件加速突破,整机性能持续增强;在行业应用方面,工业机器人已在国民经济52个行业大类、143个行业中类广泛应用,服务机器人在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大显身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当中,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王卫明坦言,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着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记者从《“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获悉,“十四五”时期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任务包括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等五项任务。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全面数字化昨天还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根据该《规划》,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其中,到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究竟是什么样?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介绍,首先将推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的深度应用;二是打造智能车间,覆盖加工、检测、物流等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三是建设智能工厂,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此外还将面向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医疗装备、家用电器、集成电路等行业,支持智能制造应用水平高、核心竞争优势突出、资源配置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
2021-12-29 |
民航联盟:工信部提出重点攻克人工智能等四类关键核心技术 | |
中国计划重点任务攻克四类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昨天(28日)联合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重点任务攻克四类关键核心技术,包括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工信部称,要加强自主供给,壮大产业体系新优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四类: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的三项具体目标: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文章来源:网易 |
|
2021-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