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提高技能 | |
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日前,人社部出台新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新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技能等级设置,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同时,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宣布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新“八级工”,即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之下补设学徒工,之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新“八级工”与上世纪50年代的“八级工”制度有何区别?为何要出台新“八级工”?新制度将如何实施?记者采访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我国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八级工”制度。1956年,我国确立了老“八级工”制度。“老‘八级工’制度其实是一种薪资等级制度,从一级到八级将技能等级和工资水平一一对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说,老“八级工”曾在调动技术工人工作积极性、增强技术工人社会荣誉感、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出台的新“八级工”与老“八级工”有何区别?受访专家强调,新“八级工”制度并非老“八级工”的简单翻版。“新‘八级工’制度下,技能等级不再是工资标准的附属物,而是独立衡量工人技术能力的标尺。”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说,新“八级工”更多是客观反映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水平和职务岗位,并与薪酬激励、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相联系。陈李翔表示,新老“八级工”形似而神不似,新“八级工”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构新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以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意见》明确提出,将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岗位使用有效衔接。《意见》鼓励用人单位结合用人需求,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合理安排使用技能人才,实行聘期管理制度,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在岗位绩效方面,《意见》的提法是,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通过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等方式,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为何要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据介绍,改革开放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对工资结构的影响逐步弱化。由于“八级工”的区分度并不明显,上世纪80年代,“八级工”制度简化为初、中、高三级,后又增加确立了技师、高级技师两级技术职务。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表示,现行五级技能等级认定在推动技能人才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这一等级设置仍不健全,技能人才的发展晋升存在“天花板”问题。同时,评价结果与工资薪酬联系不够紧密,使得技能水平在工资薪酬中得不到很好体现。与此同时,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但从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现有技能人才的总量仍然缺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吸引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从而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需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在此背景下,出台新‘八级工’制度是为了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提高其待遇水平,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刘康说。陈李翔表示,一个人长期工作于某个岗位,如没有晋升和发展通道,则很难保持可持续的工作热情。新“八级工”制度使有技能等级晋升需求的人员均有机会得到技能评价,有利于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例如,一些工匠人才在30岁出头的年纪,成为高级技师后就遇到了成长“天花板”。“‘五级’变‘八级’,加高的成长台阶将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发展。”陈李翔说。同时,新“八级工”制度与职业发展贯通的相关政策相互作用,将大大拓展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范巍举例介绍,此前人社部出台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新“八级工”制度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实落地,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下一步,如何让新“八级工”制度落到实处呢?刘康介绍,将主要从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实行分类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让新“八级工”制度发挥实际作用。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刘康介绍,将建立健全由职业标准、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国际可比的职业标准体系,以满足技能评价的需求。实行分类考核评价。《意见》明确,用人单位和社评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实行分类评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等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等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等要求。具体而言,学徒工的转正定级考核,由用人单位在其跟随师傅学习期满和试用期满后,依据本单位有关要求进行。参加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员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考核定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考核是技能考核评价的主体,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鼓励支持采取以赛代评方式。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一般应在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领域中设立,通过评聘的方式进行,实行岗位聘任制。特级技师评聘工作要在工程技术领域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首席技师原则上从特级技师中产生。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山东劳动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崔秋立介绍,《意见》进一步明确,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上的人员,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高管确定,从而使技能人才的待遇有了一个基准线和参照系。“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各行业企业稳妥有序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刘康说,未来将不断推动改善技能人才职业前景,吸引更多劳动者加入技能人才队伍。 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5-16 |
稳岗稳就业!一揽子惠企政策来了 | |
多项举措力促早见效,数千亿红利将加速释放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财政货币政策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稳住经济大盘。获悉,为应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助推市场主体恢复经济活力,大规模惠企利好正密集赶来。近段时间,有关部门紧锣密鼓部署一系列纾困举措,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超过30亿元的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失业保险新政4500亿元红利在途。包括退减税、缓缴社保费、稳岗返还等在内的一揽子举措正在多地迅速落地,力促早见效早受益。“稳岗有补贴,贷款有优惠,投资有返还。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企业产能和订单明显增长。”成都富晟崇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思宏说,作为一家新上规的企业,今年工厂产能已经增长到30万台,达到2019年的3倍。公司整体发展处于长足爬坡过程中。“从4050人员签订长期合同补贴,到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就业见习基地补贴、吸纳农民工补贴,再到社保减免等补贴政策,企业都‘真金白银’享受到了。”敏华家具(中国)有限公司招聘高级经理黄雪峰对大规模惠企扶持政策感触很深:“这些政策让企业节省了300多万元成本,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今年还新招聘了200多人,实现了不裁员、无降薪,工资准时发放。”今年以来,稳岗稳就业政策持续加力,为市场主体减负纾困,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近期,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稳就业压力加大。对此,有关部门频频部署,释放加码稳岗稳就业的信号。5月7日召开的全国稳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着力支持稳岗,推进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复工达产,加快落实退税减税降费等减负纾困政策,帮助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挺过难关、留住岗位。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更多就业。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围绕加大稳岗促就业力度作出具体部署,强调“退减税、缓缴社保费、降低融资成本等措施,都着力指向稳市场主体稳岗位稳就业”“要进一步研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调动地方积极性并压实责任,切实稳岗位稳就业”。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也迅速行动,从推出大规模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到出台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一揽子举措,再到明确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等,一揽子惠企举措加快推出,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天津日前发布了《关于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缓缴社会保险费对于民航企业来说可谓雪中送炭。”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刘恺说,“这项惠企政策为企业稳定员工队伍、保持飞机运力、支持航班顺畅运行注入一剂‘强心针’。”刘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老保险费的单位缴费部分、失业保险的单位缴费部分、工伤保险费等多重社会保险费缓缴后,预计可为企业腾出2200多万元的资金空间,后续可用于员工工资和后勤保障。除了天津,连日来,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这一由人社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刚刚发布不久的新政策,在北京、江西、广西等地也在加快落地。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4月1日起正式实施,退税“直达快享”也给不少企业送来了及时雨。“真是在最艰难的时候给我们‘雪中送炭’了。”看到到账的176.76万元留抵退税款,成都三合力诚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席浩然特别激动。由于疫情反复,该公司现金流短缺,面临购车资金、车辆固定租金和员工工资等支出无力承担的困境。席浩然说,这笔“真金白银”提振了公司信心。收到退税后立即用这笔钱发放员工工资,稳住就业岗位。超30亿元稳岗资金已经直达企业;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政策预计释放4500亿元红利;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将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1600亿元;对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可以为企业和个人增加800多亿元的现金流;今年预计释放技能提升政策红利约500亿元……有关部门日前密集释放大规模惠企红利。5月14日,河南省召开全省助企纾困稳定就业工作座谈会,强调切实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就业。同一天,长春市举行应对疫情影响、支持市场主体纾困新闻发布会,提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预计减、免、退各类税费约100亿元,统筹安排3.5亿元创业就业补贴,配套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资金投入……一揽子实招正在地方迅速落地,力促早见效早受益。“中央部门和地方近期推出的一揽子稳岗稳就业举措,围绕企业发展堵点难点精准发力。”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退减税、缓缴社保费、稳岗返还等系列措施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激发用人主体的需求,为稳岗稳就业奠定重要基础。”姚凯认为,助企纾困稳就业的根本在于增加市场主体活力。他建议在推动有序复工复产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落细税收、社保、补贴等政策,推动扩大岗位供给能力和供给规模;对科创企业和外贸企业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主体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振兴服务业,创造出更多新型就业岗位和有特色的服务业岗位。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5-16 |
上海市首家新华书店复业!"书香气"正在回归 | |
5月14日上午,新华书店上海金山朱泾店正式“重启”,成为上海市首家恢复线下营业的新华书店。据悉,为了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书店所有员工均来自“防范区”,点对点通行,往返于居住地与工作地。所有进入场所管理的物品实施非接触式交接。店内每日对环境实施不少于两次的消杀,对人员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设施、洗手间等)实施不少于三次的消杀。门口张贴“场所码”,顾客逢进必检、凡进必扫,不漏一人。同时,进店顾客需配合“一戴三查”,即戴好口罩,查验随申码、行程码、规定期限内的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顾客可登记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书店实行限流限距,同一时间内进店顾客不超过5人。书店在复工的同时,也做好了充分的应急准备:当发现随申码为红、黄码的人员时,书店会立即报告其所属村居或属地政府,协同做好后续处置;如果店内出现抗原、核酸检测异常人员,或者无症状感染者和确诊病例,或书店所在区域由防范区转为管控区、封控区时,会立即停止营业,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流调、管控等相关工作。这段时间以来,金山区朱泾镇除了对书店复市开展指导和提速审批外,还为门店办理了车辆通行证,确保了朱泾店在部分商品货源不足时,能及时从辖区内其他三家门店调配货源。在此次复工之前,朱泾店已开展线上营业,满足朱泾及周边区域居民需求。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
2022-05-16 |
从生物多样性标准看 中国申遗潜力区知多少 | |
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10项标准中,第(ⅸ)和第(ⅹ)项着眼于生物多样性,是评价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标准之一。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中,有多项符合生物多样性标准。2016年,由北京大学世界自然遗产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中国自然遗产价值评估与潜力区筛选(2016YFC0503301)”研究。经过长达5年的科研工作,该项目已于2021年圆满通过各项成果考核。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疆地区的天山两翼,西藏地区东南部,横断山区尤其是其东北部、东部和南部,云南哀牢山尤其是红河及其以西、以南的原生林斑块,是鸟类和哺乳动物重要的栖息地,能被视作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广袤的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则是大型哺乳动物尤其是大型食肉动物和有蹄类动物重要的栖息地,同样也可认定为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闻丞作为此次研发项目组骨干成员之一,参与了此次科研的全过程,他表示:“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意外,这种空间连续且面积广袤、单个地块均达数千甚至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微小,而且许多识别出的潜力区本来就位于世界公认的‘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范围内,也是人们提到‘生物多样性’时最容易联想到的区域,这符合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生物、生态区‘哪些地方值得保护’的传统认知。”此次研究有另一重大发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密集的中国东部和南方各地,事实上也存有许多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同样具备以生物多样性标准申遗的潜力。这些新揭示出的潜力区,表现为中、低海拔山区及平原至沿海的森林、草地、湿地甚至农田,例如中条山-太行山-燕山局部区域、东南沿海局部山地、松嫩平原、黄渤海沿岸、长江中下游湿地尤其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等。这些区域通常彼此隔离,面积较小且斑块破碎。最小的潜力区地块甚至仅有平方公里大小。“也就是说,中国许多地方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其实远远超出人们的传统认知。或许它就是你经过的一片不起眼的农田,一片河湖滨的荒草地,或是一片尚未开发的湿地滩涂。”闻丞描述说,“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而言,不仅是大熊猫、雪豹、东北虎、藏羚所生存的那些人迹罕至区域才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位于人口密集区的一些‘小地块’也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不亚于中国东北、西北、青藏高原和横断山的广袤荒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发现,中国台湾省中部的玉山山脉与武夷山、横断山等山地遥相呼应,具有相似的生物多样性申遗价值。这些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是如何分辨出来的?科研团队借鉴了全球最新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识别评价标准体系,并结合中国最新的研究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关键生物多样性区的识别标准。 其中,基于物种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评估标准与世界遗产标准的第(ⅸ)和第(ⅹ)项有共通之处。国际重点鸟区等在概念上与关键生物多样性区相容的区域,皆被作为筛选、推荐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的前提。也就是说,“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可以作为判断能否成为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的基本参考依据。“闻丞介绍,自2017年开始,科研团队每年都与专业机构合作,综合汇集国内外数据,更新绘制中国近1400种鸟类和120种以上陆生哺乳动物的分布图。这样,研究者能在中国陆地国土空间中每1公里见方的格子中,计算出可能分布有多少种鸟类和兽类;随后,从叠加结果中,再提取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前5%区域,或是有至少1种濒危、极危鸟类或哺乳动物生存且不可替代的区域,由此辨识出全新的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并不能等同于“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是否能够申请自然遗产,还要满足价值、完整性和保护管理等多方面标准。研究团队进一步综合考虑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保护管理和完整性的要求,衡量了生态保护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先性等要素,最后遴选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在“中国自然遗产价值评估与潜力区筛选”项目成果中,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密集分布在中国地图上的各个地区。在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相对完整,所以在地图上可以看到大面积的红色标识;如果不放大观察,则极容易忽略分布于中国中、东部的申遗潜力区——它们都太“小”而且分散。那里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所以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和申遗潜力区并不连续也不广袤,呈“点”状零散分布。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的水南村,就是这样一块区域。这片正在拆迁的村庄有着开阔的旷野,虽然方圆只有1.5平方公里,但大小林地散布其中,农田草地相互连接,凉水河从村南蜿蜒而过。从2017年开始,4只在这里常年越冬的大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吸引了众多观鸟人和拍鸟人。大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自2017年起,这里开始有了完整的大鸨越冬观察记录。自2015年开始,水南村共记录到264种鸟类,其中珍稀濒危鸟种达到了45种。从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图上看,凉水河沿岸包括水南村在内的一片区域属于鸟类丰富度前5%的区域。像水南村这样的地块其实处处可见。在流经北京的温榆河、潮白河、永定河、北运河等几大河流域沿线的生态空间内,以及北京西郊、北郊浅山区和山前平原范围内,都有同样类型的区域。北京本身处在4大候鸟迁飞区交汇处。凡是有一定面积的湿地及周围开阔的草地或者农田,会很自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在北京西郊,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就是在这样的地块上营建而成。颐和园和周边人文底蕴深厚的圆明园、燕园,同属于全国鸟类丰富度前5%-10%的区域。而在中国整个沿海地区,尤其是黄渤海沿岸有近自然滩涂、河口三角洲的所有区域,也都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几乎每条大小河流的入海口都有一处重要的生物栖息地。”闻丞说。尽管这些地方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高度活跃,但事实上其同时也成为国际受胁鸟类主要集中分布的区域,进而成为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其中那些符合保护管理和完整性要求的,就成为了申遗潜力区;有一些特别具有保护重要性的地块,近年已经成为世界遗产地。以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为例,在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其中的条子泥区域已有大片滩涂经过围垦、或者正待开发。“20年前,许多人都不会意识到,这样的待开发用地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有不可替代的全球意义。但现在人们已经非常珍视这些滩涂——一些仅有数百个个体的全球极危物种比如勺嘴鹬和中华凤头燕鸥的栖息地。“胡焕庸线”是在地理学和人口学中描述中国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分界线,同样也适用于观察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的分布特点。在“胡焕庸线”以西及中国东北地区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每片生物多样性申遗潜力区都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分布有数量、种类丰富的大型有蹄类动物和大型食肉动物。大型有蹄类动物包括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盘羊和各种大型鹿类等;大型食肉动物则包含虎、豹、雪豹、豺、狼、熊等。这些区域是广袤的“荒野”或近现代经自然恢复、人工保育而成的“原野”,已建成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其中包括一些面积达到上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也相对较轻。“中国自然遗产价值评估与潜力区筛选”研究中发现,在“胡焕庸线”以东,除东北的大、小兴安岭以及长白山地区以外,尚存有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每平方公里地域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内都有不低于20种珍稀、濒危脊椎动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或中国特有,全球受胁或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上的易危、濒危、极危物种。这些区域是濒危物种最重要、不可替代的庇护所。这些区域外围往往为人类城镇建设、农林业生产用地所环绕。因此,也面临着人类活动的巨大压力。研究发现,这些区域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目前仍还具有巨大的生物多样性承载力和恢复潜力。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而直观的科学认知,让人们意识到日常中其实有很多珍稀濒危物种就共同生活在周边,甚至从世界遗产的角度看还能构成申遗潜力区。那些位于人口密集区的地块,往往尚未建立任何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或者存在存有一些风景区、绿地。但从保护生物学研究者的成果来分析,这些地块中的生物多样性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3个层次。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与会各国共同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生物资源保护被列入二十六项原则之中。1993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公约确立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三大目标,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启了新纪元。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5-16 |
“新城建”让城市更美好 | |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新城建”让城市更美好(经济新方位)智能管理让市政设施更安全、智慧平台让出行更快捷、智慧社区让生活更美好……当前,不少地方都在布局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新城建”新在何处?进展如何? 在安徽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的监测数据在屏幕上实时更新,借助“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全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清晰可辨。“比如燃气,通过智能监测仪可以分析管网有无泄漏并及时发出预警,每天采集数据达上亿条;再比如供水,应用管网泄漏检测智能球,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可达2米……”监测中心副主任李旋介绍,系统运行4年多来,累计预报预警燃气管网泄漏、沼气浓度超标、供水管网泄漏、路面塌陷等突发险情6000多起,全市地下管网事故发生率降低60%,风险排查效率提高70%。经过多年高速、大规模建设,城市的市政、交通、通信等诸多子系统错综复杂,积累了不少风险隐患,地下管线老化、底数不清等问题突出,城市内涝等事故多发,迫切需要更新改造,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城建”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供水、供热、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管理;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等。2020年,住建部在重庆、福州、济南等16个城市开展首批“新城建”试点。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建设、智能市政、智能建造等一系列专项试点。信号灯、消防栓等1570多万个城市部件,8.6万多公里地下管线,360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上海依托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将这些海量数据“搬”到了数字地图上,实现可视化、标准化的共享和交互。福建福州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行水系联排联调,对城区1000多个库、湖、池、河、闸、站进行智慧精准调控,汛时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50%,库湖河调蓄效益提高30%,提高了城市安全韧性。“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更新与改造,可以加快转变城市建设管理方式,整体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运行效率,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住建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专家组组长梁峰说。在浙江嘉兴桂苑社区,60多岁的王阿姨坐在“5G云诊室”内接受远程问诊。“新城建”已成为城市居民安居宜居的重要举措。精准锁定高空抛物的智能摄像头、自动称重和计数的智能垃圾桶、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运动轨迹的智能绿道……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接入养老、健身、配送等优质服务,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不仅如此,通过实施一批“新城建”项目,还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推动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是“新城建”的一项重点任务。在江苏苏州相城区,无人巴士、出租车、配送车集体“上岗”,无人驾驶车辆配备了毫米波雷达、感知摄像头等传感器。63.4公里的高等级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安装了400多套智能感知设备和边缘计算设备,保障安全和通行效率。“新城建”涉及一个强大的产业链条,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新技术应用、新产业集聚,催生新业态形成、新消费提升。“开展‘新城建’,要推动产学研用、政策、资金的有效协同,同步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链融合高效、产业生态循环畅通的‘新城建’产业体系。”梁峰表示。加快推进“新城建”、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各地积极行动。黑龙江提出实施智慧供暖示范项目,推进城市分布式采暖,提高供暖服务质量,确保群众住上“暖屋子”;山东提出加快城市更新,所有设区市全部建成并用好“城市大脑”,建设1200个智慧社区,打造2000个惠民应用场景。“新城建”加快释放城市发展的巨大潜力,带动有效投资。去年底,重庆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准备投资50多亿元,推动38个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例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智能感知设备覆盖道路里程10公里以上;开展工程项目数字化建造试点100个以上,实施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项目15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培育一批“新城建”龙头企业,创造千亿级的经济产能。“‘新城建’涉及面广、层次多,建议优先选择基础好的板块,集中力量完善提升,充分整合利用城市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梁峰认为,“新城建”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试点城市可以结合主要任务,根据各辖区建设基础、资金等状况发展特长,分层次分步骤推进。住建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将加快构建国家、省、市三级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体系,全面推进智能市政、智慧社区、智能建造,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通过打造示范基地,加快“新城建”项目落地。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安全保障、全面提升网络安全综合防控能力;培育人才队伍,特别是大力培养具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建设等多学科支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5-16 |
山西省十大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领衔发力 |
“特钢材料产业链”招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现代医药产业链”招商……在5月10日我省发布的《2022年全省招商引资行动计划》中,产业链招商领衔七大招商专项行动之首,我省将聚焦十大产业链,全方位、高质量、高水平,精准开展招商行动。顾名思义,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加大产业链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于推动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意义。聚焦“特钢材料产业链”招商。我省将围绕特钢产业链重点推进“延链、强链”,积极引进下游深加工企业,提高产业链下游深加工能力。加快建设全产业链,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在广州佛山举办山西省(珠三角)钢铁产业合作发展专题座谈会,以“锻长板扬优势,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为主题,依托链主企业,重点围绕钢铁链延伸,中下游企业合作等,锁定目标地区龙头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座谈,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的产业项目和专精尖配套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补齐产业链配套环节。我省将依托产业链主企业,以小分队招商方式,赴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深圳等地,瞄准新能源汽车领域动力总成产品制造商,包括整车制造、电机控制器、辅助动力系统、高性能电机、AC/DC电源及动力总成系统等方面,开展精准洽谈对接招商。聚焦“风电装备产业链”招商。充分发挥“链主”优势,我省将赴大连、洛阳、深圳等电控、叶片、轴承配套企业开展风电装备产业小分队精准招商。注重引进人才,赴中国科学院电工所、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院校登门拜访,推进校企共建实验室,打造跨省际创新平台。聚焦“光伏产业链”招商。我省将承办第十八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邀请国内光伏行业优秀企业家、技术领军人才、高端专家学者等参会。期间举办光伏产业专题系列招商活动,以综改区光伏产业企业为重点吸引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家、产业人才来我省创业创新、投资合作。聚焦“氢能产业链”招商。2022年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举办期间,我省将举办氢能产业发展专题招商活动,以氢燃料资源优势和机械制造业为基础,主动抢占氢能发展机遇,推进“氢能之都”建设步伐。聚焦“现代医药产业链”招商。围绕提升我省现代医药上游研发及市场拓展,推动研发机构、生产基地等落户山西开展产业重点招商。我省将以产业链主企业为主赴上海、北京等地开展小分队招商。以生物医药产业推介及重点项目对接为主,在天津举办天津生物医药推介会,促进生物医药企业达成合作。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快研发高端产品为主开展招商。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加快完善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及核心部件配套能力。以装备制造产业重点企业为“链主”,加强智能煤机装备上游零部件企业的引入。借助中国(天津)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平台,在天津举办山西(环渤海)高端装备制造业对接交流活动,主题为“聚焦六新突破,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组织产业“链主”企业与环渤海地区先进制造企业洽谈对接。聚焦“铝镁精深加工产业链”招商。围绕提高铝精深加工能力,我省将开展铝镁新材料招商引资专项行动,引进培育铝材加工及精深加工企业。以链主企业为主,赴扬州市、宁波市、佛山市等与铝合金法兰锻造加工、铝深加工厨具生产制造、铝合金轮毂制造及铝合金建筑型材、工业型材、装饰型材重点企业进行精准小分队对接。聚焦“半导体产业链”招商。我省将加快引进培育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半导体补链、LED领域开展重点招商活动。举办2022中国电子材料创新发展(太原)大会、举办晋城市光机电产业招商大会,加快建设光机电产业集聚城市、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聚焦“合成生物产业链”招商。我省将充分发挥合成生物产业链主企业“虹吸效应”和产业集聚区“低成本价格生态体系”优势,积极开展以塑代钢、工程塑料、户外服装、无缝内衣等领域的产业链招商工作。开展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建设招商,针对园区热电联产、污水处理、净水厂等配套项目,赴浙江等地开展小分队对接,吸引重点上下游企业投资落地园区。文章来源:陕西日报 |
2022-05-16 |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里产业聚集成效不断显现 |
日前从天津市红桥区获悉,当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引领下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红桥区最大、最鲜明的优势在于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交通及其周边所预留的发展空间。红桥区将2022年确定为招商引资攻坚年,充分发挥西站多条高铁汇聚,30分钟到达北京、4至5小时通达长三角的便利性优势,把北京作为招商工作的主攻方向,兼顾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全力引资引企引项目。红桥区副区长王刚介绍,一季度,红桥区共完成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2.5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25.6%,注册市场主体1179户,同比增长1.73%,注册资金共19.68亿元,其中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企业共36户。其中,中国建材集团投资5亿元打造的建材领域国家级“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项目、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投资2.98亿元打造的“创新研究中心”项目相继启动建设,“中船重工全系统第三方检测中心”项目已完成集团内部立项。从天津西站乘坐高铁,30分钟可以分别到达北京、雄安新区,1小时到达济南,这样的交通运输能力和通勤时间,实现了“高铁地铁化”的城市联通模式,扩大了天津和北京、雄安等地的交往范围和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通能力。红桥区合作交流办主任周红波介绍,目前红桥区天津西站周边产业的聚集成效在不断显现。西北角商圈的陆家嘴片区,集居住、商业、办公于一体,地铁1号线上盖,距离西站仅500米,目前已经有阿里巴巴、贝壳、字节跳动、捷信、利安人寿等一批优质企业先后入驻。2019年其运营总部落户陆家嘴金融广场,企业从运营总部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研发中心通勤时间不到100分钟,企业总体运营成本下降40%,员工也享受到了高性价比的生活、教育、医疗资源,员工满意度提升近90%。红桥区科技局局长刘晶华举介绍,通过红桥各部门的服务,异乡好居已从一家初创型科技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瞪羚企业,今年预计营业收入超过2亿元。“异乡好居现象”是企业享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红利的生动体现。周红波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借助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契机,全面发力城市产业一体化,主动“跑起来”,加强金融、研发、设计、数字经济(含跨境电商)、生物医药等产业资源对接力度,以储备的金融机构、央企研发基地等项目为突破口,坚定不移按照“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全力释放西站周边未来可供开发的150万平方米商业载体和250万平方米住宅项目的空间优势,并不断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综合配套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速相关产业聚集,更高水平打造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关键窗口,推动红桥区不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
2022-05-16 |
加强招商引资,这些省份出实招 |
今年,浙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重点招商方向和一些创新举措。产业招商方面,差别化确定了重点招商方向:围绕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招引汽车及零部件、现代纺织和服装等领域技术创新项目;聚焦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海洋强省,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招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及智能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产业链“链主型”项目;聚焦培育新增长点,大力招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关键环节项目。以总部经济为主导、楼宇经济为载体,大力招引生产性服务业、品质化生活服务业项目。创新举措与机制方面,提出了“建立一把手招商机制”和“建立项目流转机制”等一批机制与举措的实施部署。其中,关于“建立一把手招商机制”方面,指出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各地一把手作为招商引资主要责任人,要亲力亲为研究部署、带队招商、参与重大项目洽谈。关于“建立项目流转机制”方面,树立全省合作招商、信息共享的理念,鼓励各地共享符合全省产业发展导向但本地暂不具备落地条件的有效投资信息,项目首谈地考评中给予加分。今年,北京市从打造科技园区、高精尖产业、产业集群、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入手进行招商部署。北京提出,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以集约高效为目标,改革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空间统筹,优化资源布局,提高专业化创新服务能力。支持专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大力度吸引天使、创投等资本在园区聚集,引导开展长期投资、硬科技投资,形成以公共平台、底层技术、龙头企业等为核心的多样化创新生态。安徽省发布了《关于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作用的意见》。《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改革,更好发挥商协会在加强政企沟通联络、推进“双招双引”、搭建行业发展平台、促进跨区域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服务“三地一区”建设,推动安徽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鼓励省外企业家到安徽设立异地商会,在安徽省承办全球性或全国性活动;支持在皖异地商会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龙头商会。支持组建异地皖籍企业家商会,鼓励全国各地皖籍企业家商会积极参与安徽“双招双引”。鼓励安徽商协会与国内外同行结成友好商协会,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探索引进工商经济服务类、科技类等国际社会组织在安徽注册,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和安徽省重点区域,建立国际工商协会集聚区,助力产业技术创新。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
2022-05-16 |
中国这十年|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 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 |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中共中央宣传部12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这是我国经济实力又迈上一个大台阶的十年,这是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十年,这是扎实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十年,这是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十年……“十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突出的实践成果是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针对当前面临的压力,韩文秀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几个方面都要兼顾好,不能单打一。“这是一个高难度动作,是对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考验,要认真落实到位。”韩文秀说,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必须科学精准有效防控疫情,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前提。在经济工作方面,要加快落实已确定的政策,力争在上半年全部落地;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搞活经济;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我们面临的依然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化挑战为机遇,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韩文秀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历史性进步、全方位跃升。胡祖才用“一个历史性、三个全方位”描述十年民生建设成就——“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他说,努力让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祖才说,将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大力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保持战略定力,紧盯‘双碳’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搞‘碳冲锋’,不搞运动式‘减碳’,有序有力有效推进‘双碳’工作。”他说。“这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列为新发展理念之首,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提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高速铁路、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李萌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任务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取得突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说,在夯实党政主体责任方面,中央和各省份分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党中央对省级党委、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进行考核,开展并持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在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方面,“十三五”以来,先后制修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3部法律和17部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检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财税金融作用不断增强。同时,将全国33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管理,引导企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叶民说,要进一步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持续强化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和市场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开放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2012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4.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21年增至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全球第一。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王受文介绍,2013年,我国推出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190项缩减到目前的27项;2016年,全国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最初93项缩减到31项;2020年,外商投资法实施;2021年,在海南推出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已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王受文说,中国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目标迈出新步伐。“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跨周期政策调节,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说,继续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支持。应对疫情冲击,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我国及时出台加强金融服务、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23条政策措施,新出台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精准加大支持力度。陈雨露说,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得到稳妥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大幅下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完成,将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 |
|
2022-05-13 |
“东数西算”在四川:协同打造产业生态 | |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四川省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行动方案》,其中特别提到:“落实国家‘东数西算’部署,出台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方案,统筹全省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东数西算”工程,即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也迎来了数字产业的高速发展期。这样的工程,对于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技术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有怎样特别的意义?这里的产业结构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新时代的“东西牵手”“东数西算”工程在全国分布有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其中包含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成渝枢纽是唯一一个既有东部枢纽功能,也要承接长三角枢纽数据的后台加工等业务的枢纽,天府数据中心集群身处其中。已经建成投运的成都超算中心和即将竣工的成都智算中心成为了天府数据中心集群的左膀右臂。早在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就已经在四川天府新区正式建成投运。中心总建筑面积6.17万平方米,最高运算速度达十亿亿次/秒,位居全球前十,目前已纳入国家超算体系;总投资约109亿元的成都智算中心也将打造全球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提升人工智能企业和产业能力,支撑国家重要需求、科研创新和战略任务落地。在郫都区的成都智算中心,超强AI算力集群-昇腾Atlas 900在一个布满整齐管道线路的预制化模块机房里,有三排定制化机柜,运行的Atlas 900集群只发出了像家用小型电风扇一样大的运转声音。据工作人员介绍,Atlas 900 AI集群设备均采用了全液冷技术,不仅运转噪音很小,而且节能效果突出,综合运行PUE值能到1.3以下,每年可减少碳排放30%以上。据了解,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根技术”赋能在诸多大型服务器布局西部的如今,西部地区数据处理的能力如何?是否依然受制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据四川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技术总监曾强介绍,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实现了从底层的处理器、主板、操作系统、数据库,到应用软件的产业构建,在满足不同场景算力需求的同时,还有极高的安全性、连续性。现在,成都鲲鹏生态基地已经广泛应用在服务器与部件、操作系统与虚拟化、配套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云服务、行业运用等领域,对接生态伙伴超620家,服务于全社会的各行各业。西部地区本地的算力需求也在持续扩张,像成都鲲鹏生态基地这样的数据中心在服务着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需求。在成都智算中心的城市智脑平台机房,王志国介绍,整个机房的服务器已经预留给了当地智慧城市方面的服务需求;李远哲也告诉记者,公司已经与四川达州等地方就医疗数字影像云项目展开合作,在医疗领域开展专项服务。谋划对口产业落地不同于过去承接的产业多为高污染、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西部地区的产业变化超乎想象。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逐年加速,四川将数字经济纳入“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去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高出GDP增速9.8个百分点。在202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到,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建设省大数据资源中心,打造国家级天府数据中心集群。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已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规模居西部第一。省内的成都、绵阳、泸州、眉山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 转自:中国经营报 |
|
2022-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