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投资持续加力 新基建蕴含新机遇——2022年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投资篇 | |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今年以来,稳投资加码发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新基建蕴含新机遇,一项项重大工程抓紧推进,投资关键作用进一步发挥,为推动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持久动力。基建加码发力扩大有效投资汇聚稳经济合力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投资数据的改善,释放出经济逐步企稳恢复的积极信号。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2%,增速虽较1至4月回落0.6个百分点,但回落幅度收窄1.9个百分点。“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投资增长支撑作用逐步加强。”在6月15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扩大有效投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被摆上重要位置。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4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提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4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政策加力信号持续释放。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截至5月底,新增专项债已发行2.03万亿元,完成下达额度的59%,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万亿元;新开工10644个水利项目,投资规模4144亿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项目609个;新开工120个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项目,总投资1820亿元……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1至4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0.5个百分点。6月末,在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干流,近百台运料车、振动碾、挖掘机往来不断。这是“西电东送”接续基地重点工程——巴塘水电站的施工现场。施工方中国安能三局24小时不间断施工,大坝填筑施工量由原计划的每月30万方提升到60余万方。“5、6月历来是施工旺季,今年更与复工复产、各地加大基建项目开工力度相叠加,很多项目工地都在加快进度。”中国安能集团总工程师张利荣说。加快推进施工进度,意味着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带动更大投资效益。重重困难之下,制造业投资保持了“韧性”。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实现了两位数增长,10.6%的同比增速虽较1至4月有所回落,但回落幅度收窄1.8个百分点。“高”“新”投资增速快结构优化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投资,在短期体现为需求,在中长期体现为供给。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化供给结构是必然选择。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新基建,是支撑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的战略性基石。我国5G基站建设加快推进,前5月新建基站27.5万个,基站总数已达170万个。作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的重要一环,今年“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一个个数据中心项目加快落地,为数字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盛夏时节,中国移动宁夏中卫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据介绍,项目新建机架12000多个,未来将实现宁夏与京津冀地区间传输时延8毫秒。对于新基建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从储备项目情况看,下半年,各地方和骨干企业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一批重大项目将开工建设。古都西安,投资额达到150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计划年内正式投产。“未来,比亚迪所有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级零部件都会在这里出现,比亚迪在西安地区的年产量,也将从30万辆提升到60万辆。”比亚迪西安地区总经理刘振宇说。今年1至5月,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24.9%,远高于制造业投资10.6%的增速。发力先进制造业投资、绿色低碳投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的投资结构,正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锚定扩大内需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推动技术进步、产业改造升级也离不开投资,这意味着有效投资需求大、潜力大。由投资、消费构成的内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6.3%。增强“主引擎”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需要进一步释放投资潜力。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一半以上,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目前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发展的措施正抓紧落实,助力增强扩大有效投资的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复杂国内外形势下重塑中国经济新优势的深远谋划。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意味着进一步释放投资潜力。江苏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动工具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车间里,智能机器人运输车往来穿梭;车间外,一个15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工厂正在抓紧施工。公司负责人说:“我们要加快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产品在全球树立良好品牌。”宽阔的伶仃洋上,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在稳步建设,隔海相望的中山市和深圳市将被连通。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着眼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一个个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区域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实施,更大的投资空间随之拓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正带来新的投资机遇。不断释放的投资潜力,也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转自:新华网 |
|
2022-07-07 |
7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等 |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确定有序推进电子证照应用的举措,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关部门对202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支出、国有资产管理、重大政策落实等进行了审计,结果已于近期公布。会议要求,强化问题整改,管好用好财政性资金,节用裕民,推动宏观政策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一要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列出清单,印发有关方面。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要负起整改主体责任,逐条制定方案尽快整改,适时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将审计整改纳入国务院大督查。对整改情况开展专项审计,坚决查处拒不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等问题。整改结果9月底前报国务院,并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后向社会公开。二要对性质恶劣的依法严肃惩处,既处理事又处理人,以儆效尤。三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深入剖析普遍性问题、反复出现问题的原因,完善制度规范。强化制度执行的内外部监管和审计。四要确保退税减税降费、缓缴社保费、稳岗、普惠金融等政策落实到位,对骗取退税等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确保养老、医疗、教育、基本住房、社会救助等民生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贪污侵占。五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对低效和沉淀资金按规定收回,严禁违规建设楼堂馆所、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铺张浪费等,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民生。会议指出,稳住经济大盘,既要实施好宏观政策,又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加强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目的是增强市场主体创业和发展动力,是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提高政务服务效能的需要。要在确保信息安全基础上,有序扩大电子证照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已有多年应用实践,扩大应用范围有利于便利市场交易,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经济发展。要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纳税、金融、招投标等高频服务领域应用,推进电子印章同步发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部门和地方信息共享,提升电子营业执照等互认度。选择部分城市依法依规探索居民电子身份证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和发现解决问题,推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会议强调,要守牢信息安全。完善安全管理规定,提高安全防护能力,依法保护个人信息、隐私和企业商业秘密,做到安全可靠、便捷高效,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放心省心。对违规使用信息、滥用信息等各类侵犯个人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会议研究了其他事项。 转自:新华社 |
|
2022-07-07 |
万亿基建投资稳增长 钱从哪儿来? | |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和压力,基建投资“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相较出口和消费数据,基建投资数据率先释放出积极信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增速比前值加快0.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高出0.5个百分点。在“适度超前”的政策总基调下,目前各地基建项目储备丰富,建设速度加快。以水利项目为例,今年1至5月新开工项目共10644个,投资总计4144亿元。按照计划,全年水利建设投资完成要超过8000亿元、争取达到1万亿元,这意味着水利建设后续仍有较大投资空间。与此同时,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透露,下半年一批重大新基建项目也将开工建设。大规模基建投资需要资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部分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资金和专项债券。今年政府安排了3.65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基建,已在上半年基本发行完毕,发行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同时,前5个月基建类财政支出保持扩张,这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体现为交通、农林水利等支出保持快速增长。国务院要求各地力争在8月底前将今年的专项债基本使用完毕,那么,年内剩余月份的基建增量资金渠道还有哪些?首先是以往未使用的地方债额度等结余资金。据有关测算,目前有超过5万亿元财政资金可以预留到以后年份使用。其次是提前发放明年的地方债额度。在今年已发行专项债需要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的背景下,明年的额度如若需要在今年落地,预计时间窗口最快会在四季度。在此基础上,政策部署加大了金融政策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近期召开的国常会明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以提高基础设施领域的贷款投放能力;通过发债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业内粗略估算,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能拉动的项目投资规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社会资本也是拓宽基建资金的重要渠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通过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规范有序推进PPP、支持兼并重组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从资金来源上说,如果下半年存量资产的盘活速度能够加快,那么资金可用作新增投资的项目资本金,对新增投资规模起到撬动作用。总体来看,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发力,同时发挥乘数效应,稳定就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07 |
“互换通”半年后启动 金融市场开放再提速 | |
7月4日,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公布实施“互换通”和常备互换安排,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的新举措,表明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发展的决心。“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对于“互换通”实施的具体时间表,联合公告答记者问指出,将加强市场沟通培育,引导市场成员做好交易前准备工作,在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近期,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在总结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形成“互换通”方案,通过互联互通方式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互换通”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互换通”遵守两地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北向通”遵守现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同时尊重国际惯例做法,便捷境外投资者进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风险对冲。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其他品种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互换通”实施有没有具体时间表?联合公告答记者问指出,“互换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持续推进。当前,人民银行将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制度办法,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导相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做好规则、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市场沟通培育,引导市场成员做好交易前准备工作,在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2021年全年,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债券交易11.47万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4万亿元,约占全市场总托管量的3.5%。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来看,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品种,经过多年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2021年成交21.1万亿元。“互换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相关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开展交易,不改变交易习惯。同时,“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联合公告指出,“互换通”业务通过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使境内外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相关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也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述答记者问指出,“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出“互换通”后,境外机构带来差异化需求增加,辅之以高效电子化交易、紧密衔接的交易清算环节等优势,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
|
2022-07-07 |
政策精准发力 全产业链支持 搞农业有钱挣、得实惠 | |
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下,农业市场主体有哪些困难和期盼,政策如何精准发力?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保障农活不断线车行麦田,5台联合收割机轰鸣前行,拨禾轮转动,麦芒飞扬,金黄麦粒倾泻而下。“1200多亩地三四天就收完了。小麦进库,我的心也放肚子里了。”湖北省老河口市马湾村“话丰年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建敏感慨,小麦颗粒进仓,多亏了老朋友——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农机手郭卫东,今年夏收,他也像往年一样如期抵达,不误农时。在老河口市,每年有上千名农机手跨区收割作业,抢收节骨眼上,他们是一路畅行吗?“在福银高速老河口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查健康码、登记信息和行程、测核酸,很快放行。”郭卫东说,工作人员还送了小礼包,里面有口罩、香皂、毛巾、消毒液,很贴心。“我们设立绿色通道,优先查验农机手和农机具转运司机,对持有农机跨区作业证的车辆实行免费通行,对持有健康码绿码的跨区农机手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管理。”老河口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武介绍。目前湖北小麦夏收已结束,共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10.2万台,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地的跨区收割机超过1万台,开放绿色通道400多个,全省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5600多张。政策发力,为种粮市场主体解难题。农业农村部门会同卫生健康、交通运输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打通影响麦收的堵点卡点,保障夏收人员和机具畅通无阻。今年“三夏”麦收期间,保障联合收割机及相关运输车辆免费优先通行45万车次,累计免收通行费1.09亿元。保护种粮积极性“今年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收成不错。收购价每斤1.5元,比去年多三四角钱,好粮卖上了好价钱。”河北省邱县香城固镇中张庄村种粮大户张玉甫说,“去年小麦晚播,开春麦苗长势弱,又遇上农资价格上涨,那时心里真没底。”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整田翻地、田间管护、浇灌除草全程帮扶。“农技员下田,指导促弱转壮。县里组织无人机统一喷药,防治病虫害。水渠通到田里,返青水浇得及时。”张玉甫说。“今年化肥、柴油、农药价格上涨,算下来比往年多三成。多亏了‘红包’,让我敢投入。”张玉甫算起了账,“县里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两次向种植户下发一次性种粮补贴,每亩收到30.61元。我还享受了耕地地力补贴,每亩95.41元。买农机也有优惠,去年买收割机有30%左右的定额补贴。”中央财政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下达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投入达212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今年国家继续在部分主产区实行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截至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到今年底,将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延长特色产业链丰收更要增收,在产业链下游,粮食收购加工企业开足马力。在山东省夏津县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满载优质麦的卡车鱼贯而入。“正是收购新粮的时候,我们一天收购量就达上万斤,收购价在1.6元上下。”公司保障总监董金鲁说,好政策让钱等粮,公司能敞开“肚皮”收粮,企业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流动资金增加,为收购小麦赢得主动。帮扶给力,更要增强内力。在生产车间,11条制粉生产线装上智慧“大脑”。“面粉加工出粉率从75%提高到79%,一年多产出18.4万吨面粉。”董金鲁介绍,目前企业小麦年加工能力达230万吨左右。“从田间到车间,梳理产业链条薄弱环节,聚焦生产经营成本上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物流货运等,精准制定举措,全方位稳住农业市场主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各地鼓励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河南省提出培育以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100家“链主”企业。山西省提出今年以45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649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主力军,力争全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0亿元。农业农村部今年新安排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7-07 |
高油价下山东地炼面临亏损 转型升级挑战仍存 | |
“今年的高油价已造成山东地炼亏损。”日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山东省能源经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高新伟对界面新闻表示。“原油占成品油总生产成本的70%。今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超五成,但国内成品油销售价格仅上涨了28%。”高新伟解释称。截至北京时间7月2日收盘,WTI原油期货收涨2.52%,报108.43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涨2.38%,报111.63美元/桶,较年初上涨约45%。3月,国际油价曾上涨至接近140美元/桶。由于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达70%,国内成品油市场与企业炼油利润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5月,国内累计进口原油量2.17亿吨,同比下降1.7%,进口金额却同比增加53%。炼油成本大幅上涨,叠加前期国内成品油需求疲弱,导致国内成品油裂解差价大幅下滑。裂解价差代表炼油厂的利润,即成品油出厂价格和原油等成本的价差。截至6月15日,国内原油-汽油的裂解价差在554.65元/吨,柴油-原油裂解价差531.01元/吨,均处于近三年内的历史最低。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能发布的分析报告表示,5、6月汽柴油裂解价差均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国内炼油亏损严重,尤其是炼制汽油亏损更为严重,炼厂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5月国内原油加工量分别为2.23亿吨、2.77亿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5%、10.9%。与主营炼厂与相比,地方炼厂往往受到高油价更大的冲击。山东是国内地炼集中地。隆众资讯的数据显示,随着油价波动,今年山东独立炼厂实操炼油利润大幅震荡,多次跌至负值。山东独立炼厂实操炼油利润图片来源:隆众资讯4月,山东地炼的开工率一度跌至50%,创近15年来新低。此后,因国内疫情好转,成品油需求上升,山东地炼的开工率逐渐回升至60%以上。卓创数据显示,截至6月29日,山东地炼一次常减压装置平均开工负荷65.81%,但仍较去年同期降低约10.8个百分点。面对山东地炼整体颓势,高新伟认为,这将促进地炼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往一体化、规模化、化工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地炼)将降低开工率,走化学品道路。”高新伟说。近两年,山东地炼多家企业均尝试向化工方向转型。据卓创资讯去年统计,京博石化、东明石化、鲁清石化、金诚石化、汇丰石化等炼化企业均有在建或投产的化工项目。今年1月,中国石化集团齐鲁分公司党委书记张绍光委员也建议,地炼企业应把握“油产化”“油转化”“油转特”趋势,促进炼油转型炼化一体发展新路径。但山东地炼的转型升级仍有许多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分析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地炼转型升级有一个过程,需要大量投资。地炼目前很难募集到资金,预计短时间内转型升级不会有大的变化。“今年化工市场也不是很好,除芳烃化纤产业链有所恢复,塑料橡胶并不旺盛。即便将炼油转到化工,也难有效果。”该分析人士称。招商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国俊的团队在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山东地炼仍存在单体规模较小、一体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整体竞争力较弱。“目前,山东地区的传统地炼数量超过40家,以出产汽柴油、液化气等石油产品为主,常减压装置规模较小,基本不具备拓展基础化工原料及精细化工的能力。”该报告称。由于传统地炼在化工领域无明显的规模化优势和技术积累,项目同质化风险较高也是一大问题。该报告认为,传统地炼各类竞争要素均较为薄弱,全面整合已成最后的赶超机会,但其中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传统地炼的转型升级前景仍需观望。2018年10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到,力争到2022年,将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的地炼企业炼油产能进行整合转移。该方案还要求,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成品油收率降至40%左右。今年1月,山东省省长周乃翔作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22年山东确保整合转移地炼产能740万吨;2021年,山东整合退出了三家地炼企业780万吨炼油产能。 转自:界面新闻 |
|
2022-07-05 |
车购税减半征收政策“满月”:共减征71亿元 | |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月,全国共减征车购税71亿元,减征车辆109.7万辆。从排气量来看,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4亿元,占比约48%;1.6升至2.0升排量乘用车减征税款37亿元,占比约52%。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就业面广、拉动消费作用大。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对稳经济、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5月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副司长刘运毛告诉记者,此次车购税优惠政策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惠及范围“再扩大”,能够享受减征政策的乘用车排量限制从1.6升提高到2.0升;二是政策发力“更应时”,明确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购置的符合条件的乘用车均可享受减征政策,有利于快速、有效拉动汽车消费;三是政策调控“更精准”,提出了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限制条件,以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精准调控的作用,惠及大众消费。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乘用车产销逐步向好。数据显示,6月1日至26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42.2万辆,同比增长27%,较上月同期增长37%。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副所长李平介绍,车购税所征收的税款具有专门用途,专款专用于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使用服务于国家战略安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对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来源:新华网 |
|
2022-07-05 |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货币政策继续精准发力 | |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二季度(总第97次)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今年以来我国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最大程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努力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人民币汇率预期平稳,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功能。对于接下来的货币政策走向,会议指出,要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明确要求,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利率水平与企业融资成本息息相关,针对降成本问题,会议指出,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优化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加强存款利率监管,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降准和降息对于“稳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未来仍具有一定空间。8月、9月中期借贷便利(MLF)的到期量较大,银行间资金面将会逐步收敛,需要央行加强流动性投放予以对冲。可通过降准置换到期MLF,释放长期资金,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不仅可以引导LPR利率下行,而且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政府债券配置,降低地方政府融资和再融资成本,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作用。去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存款利率监管,2021年6月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上加点确定,强化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引导银行根据市场利率变化合理调整存款利率,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于会议提出的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和指导作用,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一方面,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由LPR加点形成。二季度1年期LPR报价未调整而5年期LPR报价下调15个基点,通过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得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下调。另一方面,随着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建立,LPR能通过指导银行负债成本下行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于物价水平问题,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也保持了关注。会议强调,要统筹抓好稳就业和稳物价。在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的有利条件下,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对此,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在我国粮食能源保供政策的呵护下,无论是疫情还是海外输入性通胀均未对我国物价水平造成恶性影响。二季度我国通胀整体稳定,CPI同比温和上涨,而PPI同比持续回调,剪刀差延续收窄。接下来,物价稳定仍然是央行的主要政策目标。温彬认为,下半年,我国宜坚持“以我为主”同时“内外兼顾”的货币政策操作,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通过总量政策重点解决总需求不足问题,通过结构性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会议还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要积极做好“加法”,精准发力,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用好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综合施策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表示,疫情中部分企业由于生产经营受阻而面临倒闭或减产的困境,预计后续央行将继续运用定向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疫情受困主体提供重点支持,促进有效融资需求修复,进而助力后疫情时代的产业链重塑。此前国务院公布的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举措中,提出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加大一倍,同时对疫情受困主体实施延期还贷政策,预计相关增量政策将在三季度较快落地。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7-05 |
“十四五”时期,力争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 |
“十四五”时期,力争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让中医药更好惠及民众家门口看上好中医,不再是大城市才有的待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备案中医诊所超过2.6万个;目前,我国98%以上的社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近90%的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办不久前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建设优质高效服务体系“中医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中医药优质医疗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较薄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需求。“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和健康医学优势,着力推动建立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做强龙头中医医院、做优骨干中医医院、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4个方面具体措施。提升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要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规划》提出,持续加强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实施名医堂工程,打造一批名医团队运营的精品中医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增强传承创新发展能力中医药古籍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的重要知识载体,是中医药学继承、发展、创新的源头、底气和信心。《规划》提出,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编纂出版《中华医藏》,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等的活态传承,支持中医学术流派发展。推动出台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保护名录和保护制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提出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将继续整合优化中医药科技资源,构建“国家—行业—地方”三级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据了解,近年来,中医药标准化快速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体系逐步建立,目前已发布中医药国家标准72项、行业标准9项(406个病种)、团体标准1919项,ISO/TC249中方主导发布标准54项。该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加强中医药标准化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提升中医药标准质量。以满足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治未病是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提倡“预防为先”,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为一体,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如何彰显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中的特色优势?《规划》从提升疾病预防能力、增强疾病治疗能力、强化特色康复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规划》提出,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肥胖等中医适宜技术防治。规范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方法。《规划》还指出,开展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以满足重大疑难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专病,巩固扩大优势,带动特色发展。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05 |
北京高招录取7月6日启动 所报批次录取时间安排公布 |
据北京教育考试院消息,北京高招录取工作将于7月6日至30日进行。根据相关安排,高考录取分批次进行,考生要关注所报批次的录取时间安排。7月6日-14日本科提前批录取,7月15日特殊类型录取,7月16日-21日本科普通批录取,7月21日-22日填报专科志愿,7月23日-27日专科提前批录取,7月28日-30日专科普通批录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录取按本科提前批(A段)、本科提前批(B段)、特殊类型招生志愿、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和专科普通批顺序依次进行。参加不同批次(类型)录取的高校,分别执行不同批次(类型)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高校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使用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简称“特殊类型招生线”)。本科提前批普通类A段、本科提前批艺术类A段、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非美术类、专科提前批(美术类除外)、高职单考单招采用顺序投档。顺序志愿投档是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投档。也就是说当前批次全体录取高校的第一志愿都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的投档,第一、第二志愿在录取时间上不重叠。本科提前批普通类B段、本科提前批艺术类B段美术类、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美术类以及专科普通批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对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专科志愿投档时还要求考生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符合条件)。平行志愿的多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只作为一个志愿,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志愿的其他院校专业组。因此,在平行志愿的填报中,为了减少退档的风险,建议考生选择服从院校专业组内调剂。平行志愿的投档中遇到总分相同考生,按单科顺序及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进行排队。本科批次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语文、数学、外语、选考三科总成绩(美术类依次比较美术统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选考三科总成绩)。以本科批次的投档举例来说,如果报考同一个院校专业组总分相同的考生人数大于该院校专业组计划余额时,先比较语文成绩,单科成绩高者优先投档;若语文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数学、外语、选考三科总成绩再行投档。专科批次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语文、数学、外语(美术类依次比较美术统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成绩)。单科成绩均相同者则同时投档。录取工作按照“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原则实施。高校须按照向社会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对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合格、身体健康状况符合相关专业培养要求、投档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符合学校调档要求的考生,是否录取以及所录取的专业由高校自行确定,高校负责对已投档但未被录取考生的退档原因做出解释。参加本科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由三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学考等级考成绩构成,总成绩满分值为750分。高校将统一高考成绩、学考等级考成绩作为本科录取的基本依据,同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高职(专科)阶段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专科录取总成绩由三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历史、思想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门)中选定两门作为资格要求,考生相应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合格方能投档。专科录取时同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的具体使用办法由招生高校在各自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北京教育考试院高招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录取期间,在批次录取完成后,北京教育考试院将视高校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志愿征集工作。征集志愿时,符合分数条件未被录取的考生,根据公布的征集志愿专业计划信息,进行征集志愿的填报。每批次线上正式志愿录取结束后,对计划未完成院校(专业)将首先进行线上考生志愿征集、投档、录取;如计划还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对分数线下一定分数以上考生进行志愿征集、投档、录取。来源:新华网 |
2022-07-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