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氢能产业政策密集出台 多地明确产业规模和政策补贴 | |
近段时间以来,山东、北京、广东等地相继发布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涉及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加氢站建设、产业链打造等多个领域。此外,多地都明确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氢能产业发展。多地产业规模目标超千亿元多地明确了产业发展规模目标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数量。比如,《山东省氢能产业发展工程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氢能产业规模超1000亿元的突破,并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1万辆、建成加氢站100座;到2030年则更进一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和品牌,全面建成氢能产业发展高地,将氢能产业规模拓展至5000亿元。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万吨—10万吨/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尹海涛认为,相较其他省份,上海更注重科技引领作用,尤其重视氢能技术的示范应用。有权威专家团队研究认为,在已经发布的地方规划中,预计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将超过15万辆,加氢站将超过1000座,氢能产业累计产值将超过9600亿元。另外,从研发投入来看,尽管我国的氢能源布局较晚,但正逐渐成为研发预算投入增幅最大的国家。地方单项补贴最高超千万元为了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地方纷纷出台大手笔补贴政策。北京市经信局近日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开展先进制氢、储运、加氢设施试点建设,推动氢能产业尽快从创新走向成熟,对开展小批量新技术新产品实际工况、环境、场景等测试验证,按照测试投资额的不高于30%、单个项目不超过100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新基建项目应用筑基工程攻关产品清单内新技术新产品的,按照项目投资额的不高于30%、单个项目不超过3000万元的资金补贴。湖北省武汉市经信局印发的《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意见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对于本市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按照核心零部件年度销售收入2%—5%的比例给予超额累进制阶梯奖励。企业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1000万元(含)至5000万元(不含),按照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销售收入的2%给予奖励,5000万元(含)至1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3%给予奖励,1亿元(含)至2亿元(不含)超额部分按照4%给予奖励,2亿元(含)以上超额部分按照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年度最高奖励1000万元。一批氢能重大项目正在推进记者梳理发现,地方一批氢能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链是山西省“十四五”规划的先导性未来产业,又是全省确定的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7月底,在山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上企业协作配套签约会上,围绕制氢、储氢、运氢、加氢及氢能源应用等链条产业,鹏飞集团与申能集团、上海氢晨、浙江蓝能、徐工集团、太重集团等企业进行签约。本次签约16个项目,总投资263亿元。武汉市雄韬氢雄实业有限公司雄韬新能源总部项目近日在武汉经开区正式启动,这是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汉氢能产业的又一重要布局。项目建成后,将与武汉雄韬氢雄生产基地一起,成为集氢能源生产、研发、测试、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全国首个氢能全产业链基地,助力武汉打造“中国氢能枢纽城市”。北京未来氢能科技AEM制氢设备中试基地项目8月初在北京昌平区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开工建设。该中试基地占地面积26.79亩,建筑面积为1032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分一期二期建设,该项目启动意味着国内首家具备新一代AEM制氢设备全产业链研发与中试生产能力,集氢能创新中心、氢能测试中心、氢能装配中心三位一体的“能源谷”产业地标逐步成形。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8-08 |
云改数转 中国电信打造5G高质量发展模式 | |
“应急使命2022”演习,彩虹无人机携带5G基站飞天;为建“5G井下人员定位通信平台”,电信人携5G入地;为帮渔民找到致富路,电信建起了“海上5G基站”平台……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陆海空天全域网络布局的运营商,如今,中国电信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商用网络。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截至5月底,中国电信已与中国联通共建共享5G基站79万座,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5G网络建设、规模发展和运营之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做强5G网络5G时代,中国电信提出并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为打造高品质5G网络,中国电信坚持5G SA引领,携手中国联通首创5G网络共建共享的新模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共建共享商用网络,达到了“1+1>2”的良好效果。据中国电信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通过共建共享,已累计节省网络投资超过2100亿元,每年节约网络运营成本200亿元。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指出,5G是云网融合最好的用武之地。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不断提升5G云网能力。做优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总工程师韩夏强调实施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近年,中国电信在应用方面奋辑扬帆。在To C领域,先后推出多款5G云手机,同时对传统个人业务进行5G改造。5G消息、5G新通话相继出现,极大拓展了传统短信和音视频通信的内涵。而在全运会赛事直播中,陕西电信首次将5G﹢AI﹢VR的“智慧观赛”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国家级体育盛事。据中国电信近日发布的5月份运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总数达2.2447亿户,5G渗透率58.89%。To H方面,中国电信全面升级家庭信息化服务,推广5G+光宽带 +WiFi 6“三千兆”接入和全屋WiFi服务,全面推广全屋智能、智慧社区等数字化解决方案……B端市场作为5G最主要的赋能目标,中国电信从树标杆转向规模复制,以5G定制网产品为抓手,探索形成涵盖“网、边、云、用、服”的“NICES”模式加快5G应用拓展。“致远”“比邻 ”“如翼”三类不同的定制网服务模式,实现“云网一体,按需定制”。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累计打造了5G定制网项目超2500个,累计5G行业商用项目超6000个。中国电信正全面启动第五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以中国电信为主承办社会治理、智慧工业、智慧教育、智慧商业、智慧金融等专题赛道,联合承办智慧文旅、通用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应用安全、5G消息等专题。做强5G生态体系打好“团体赛”近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研究院在成都正式揭牌。该研究院将围绕云网融合、6G、人工智能、安全、量子科技等领域加快创新步伐。这不但表明中国电信在完善5G网络的同时,向6G等前沿领域进发的节奏加快,也意味着中国电信做强生态的决心。在巴塞罗那,中国电信分别与华为、中兴通信举办“云网核心能力创新成果”全球发布会;两会期间,中国电信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近日,北京电信联合华为召开“5G京品网暨AI智算中心”联合发布会;浙江电信携手华为在金华市东阳迎宾大道完成了新一代高容量、新架构 2.1GHz 8T8R 5G部署,加快打造5G精品网络……作为一家高度重视生态创新合作的企业,中国电信始终坚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产业链共同发展。对于行业而言,中国电信通过千余项开放数字化原子能力,打造5G产业创新联盟、5G融合应用开放实验室等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实施更深层次的务实生态合作,共同打造产业共赢新生态。 转自:通信信息报 |
|
2022-08-08 |
制造业:铸就大国发展引擎 | |
曾经火车上两天两夜走南闯北是常态,如今“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跑遍神州大地,已经成为当下更快捷、更舒适的出行选择。曾经受制于盾构机的研发,很多城市对地铁轨道交通望而却步,如今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顺利运行,穿山入地,可以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曾经载人航天遥不可及,如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乘组送入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又迈出坚实一步……十年来,我国不断打破历史纪录,一批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勇攀新高峰。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一项项可喜的成绩、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见证着中国制造业的伟大飞跃,更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年来,我国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谱写出十年非凡华章。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2年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0%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据,勾勒出十年来中国制造的非凡发展足迹。十年来,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我国制造业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40%以上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十年来,我国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装备等产品增势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翻番。部分领域智能制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向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快于整体制造业发展速度,在制造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含金量正在不断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不断增加。”付保宗说。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重点地区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效益”描绘制造业发展新蓝图。关兵表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100排名中,我国内地有19个集群入榜。新型显示是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载体之一,技术附加值高且迭代速度快。付保宗谈道,十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飞跃,川渝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布局了很多先进的新型显示重大项目,为我国下游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配套支撑作用。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年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重点领域创新迈上新台阶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群星闪耀,制造业强国步履铿锵。“神舟”启航只是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创新迈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从深海的“奋斗者”号成功万米坐底,到蓝天的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再到升空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从农田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到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再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投入运行,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首席专家蒋明炜对记者表示,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挺起制造业脊梁,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在长江三峡投运,世界首套8.8m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这一连串的“首个”,展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聚焦产业技术基础补短板,突破技术封锁;深耕优势领域锻长板,练就“独门绝技”……实践证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是稳链强链的有生力量,也是推动制造业创新的生力军。十年来,我国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制造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一大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企业达到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企业创新力度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额投入强度成倍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现阶段,我国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关兵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我国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较为完整的梯度培育体系。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智能、绿色运行的智慧管廊,让智慧化工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料、产品输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微能网还可以帮助园区提高冷热电综合利用水平;在高端装备行业,设备画像云盒连接高端装备,把装备实时加工信息、加工状态和安全状态、报警信息回传云平台,通过平台提醒客户定期按时对设备进行点检、保养;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车间里,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的工业照相机正在为质检工作保驾护航,不仅对产品表面的瑕疵进行直观判断,还将缺陷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反推生产设备、工艺或流程中的问题。这些案例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写照。十年来,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个和25.9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数字化转型代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世界各国产业和创新竞争的制高点,对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中高端延伸;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的变革也催生出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创新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等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据还可以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内外部连接,实现数据和技术应用在多产业、多链条的网状串联和协同,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和客户价值。走进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就能看到现场独具特色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对话、设备与设备的对话。通过发力智能制造,徐工集团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当前,智能制造正在为制造强国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我国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智能制造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多家。”关兵对记者表示,十年间,我国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制造业“双创”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速普及,推动工业增长动力发生根本性变革,加速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 转自:中国电子报 |
|
2022-08-08 |
中国新能源车国际赛道一路领跑 | |
比亚迪公司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超64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对此,多国业界人士指出,比亚迪的亮眼表现凸显出中国车企精进技术的持续努力,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优势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业绩亮点显实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累计销量为64.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业绩看起来令人印象深刻。”花旗银行集团汽车分析师杰夫·钟在谈到比亚迪的销售表现时说。花旗分析人士表示,比亚迪的供应链是“垂直整合的”,这意味着它可以生产更多零部件,比竞争对手更少依赖外部供应商,不易受供应链中断影响。德国贝吉施-格拉德巴赫应用科学大学独立研究机构“汽车管理中心”创始人斯特凡·布拉策尔说,比亚迪的成绩并不令人意外。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蓬勃发展,源自其对创新的重视。比亚迪长期深耕新能源领域,是全球电动汽车领域强有力的竞争者,在电池和电芯领域优势明显。长城汽车巴西公司对外及政府关系总监佩德罗·本当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国际市场上的欧美日传统车企,比亚迪、长城等中国车企凭借优秀设计和过硬质量稳扎稳打,在技术水平和产品完成度等方面积累起优势,中国汽车因此获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本当古同时指出,当下国际市场对中国汽车的认可与行业绿色发展趋势密不可分。中国车企致力于发展以电能、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助力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获得广泛认可。海外布局促共赢近年来,中国车企凭借自身实力,稳步拓展海外市场。从欧洲到中东、拉美,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越来越多国家脱颖而出,不仅促进当地节能减排,也为汽车行业交流互鉴提供契机。比亚迪2012年在英国设立分公司后,以公共交通为切入口,将电动大巴方面的经验引入一向重视减排的英国。比亚迪与英国巴士制造商亚历山大·丹尼斯合作,为英国及其他海外市场带来创新产品。亚历山大·丹尼斯总裁保罗·戴维斯说,2016年以来,公司和比亚迪为英国市场合作生产超过1000辆巴士;到今年年底,有望突破1500辆。在以色列,中国电动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助力。吉利汽车的几何C型电动汽车在以色列上市后,迅速赢得当地消费者青睐。2022年上半年,该车型在以色列纯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22%,被当地汽车杂志评为“年度最佳购买车型”。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目前运行的电动公交车主要来自中国比亚迪、宇通和福田公司。智利塔尔卡大学工程系学者克里斯蒂安·加西亚说,来自中国的电动巴士帮助智利推动减排、建设更清洁城市,并改善了乘坐者体验。哥伦比亚波哥大市长克劳迪娅·洛佩斯说,中国电动客车为建设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波哥大及当地交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22年年底,将有1480辆比亚迪电动客车在波哥大投入运营,这意味着每年将减少排放94300吨二氧化碳,相当于42000辆私家车的年排放量。优势积累赢机遇不少行业人士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势头强劲,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条崭新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长安汽车欧洲公司设计总监安德列亚斯·扎帕蒂纳斯日前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车企在设计、电池性能等方面有长足进步,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应用,新车型研发和推出速率也迅猛提升,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已经走在世界前列。雷诺-日产-三菱汽车联盟的采购组织及电动车平台负责人、雷诺董事詹卢卡·菲基说,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电气化、物联化、移动化的剧烈变革,中国同行在几乎所有这些领域的上下游价值链都拥有领先技术。“汽车制造商如果想继续以可持续的方式生产,必须与中国企业一道寻找解决方案。”他说。德国杜伊斯堡汽车研究中心主任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全球汽车市场上越来越强,并将带来电动汽车和汽车软件的重要创新。德国宝马集团首席财务官、负责中国事务的董事尼古拉斯·彼得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数年内,中国都将是全球最大新能源车市场,也是宝马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最佳选择与最优伙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8-08 |
方式多元精准服务 金融加码支持制造业 | |
金融加码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制造业贷款增加3.3万亿元,同比多增1.6万亿元。与此同时,精准支持高技术制造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地的政府引导基金正加大投资力度,金融机构也有针对性地推出更多创新产品和服务。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保持一定力度,助推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当前,多部门正积极引导金融活水流向制造业。“短期来看,制造业面对疫情冲击,发展面临困难,需要强化金融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长远来看,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有助于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对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金融“输血”不断。国有大行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今年前5个月制造业贷款增量是去年同期增量的4.5倍,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业银行截至4月末的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近16%;交通银行截至5月末的制造业贷款增速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近30%。从开展专项行动到出台特定政策,助推制造业融资,金融机构亮出实招。中行日前启动为期4个月的“制造兴国 惠制强国”专项活动,从8月1日至11月30日,以制造业小微企业为目标群体,重点拓展先进制造业及其上下游相关市场。中信银行出台多项举措,包括优化授信政策和授权、调整经济资本计量、加大制造业贷款补贴力度等,持续引导全行制造业信贷增长方向,同时还制定了制造业授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金融精准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资源向高技术制造企业倾斜。今年7月,安徽纯源镀膜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由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领投的投资。这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真空镀膜设备的研发生产,并拥有多项专利。“融资支持让企业创新的底气更足,也让我们有能力进一步扩展产能。”纯源镀膜董事长张心凤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企业计划在今年启动自有研发中心、生产厂房的建设,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增产扩产上,稳扎稳打开拓市场。从银行贷款到股权融资,高技术制造企业的融资渠道正在不断拓宽。多路资金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创新能力。股权融资方面,工信部规划司司长王伟日前在发布会上介绍,工信部创新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通过对企业硬科技属性进行评价等工作,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目前已完成超过100个项目的初审。在各地,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纷纷设立。截至6月30日,安徽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基金已设立17只子基金,总认缴规模190.69亿元,投资项目246个。银行贷款方面,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8.9%。针对一些轻资产的中小科创类制造企业,银行纷纷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中信银行为科创企业“定制”投贷联动“积分卡审批模式”。中信银行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积分卡审批模式”在审批模型中大幅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技术优势、专利质量、团队背景、股权融资可获得性等要素的权重,不再以企业抵质押、财务指标作为首要评价因素,大幅提升了中信银行服务科创类制造企业的能力。目前,在通过积分卡审批模式投放的企业中,超40%的企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或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今年以来,系列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制造业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工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推进制造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需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制造业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考虑到生产周期等因素,往往需要进行原材料储备,也需要一定的产成品库存,需要流动资金贷款满足其日常经营需要。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需要中长期贷款支持。”娄飞鹏说。他建议,金融机构在做好流动资金贷款等短期贷款支持的同时,应加强中长期贷款投放,满足制造业扩大生产的合理融资需求。在融资产品选择方面,围绕细分领域创新信用贷款产品,发展好供应链金融,更好服务制造业企业。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建议,货币政策可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出发,继续加强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支持。总量上,降低企业贷款利率,提升贷款的便利性和可得性;结构上,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等再贷款工具,撬动更多信贷资金,支持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融资活动。此外,钟正生表示,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畅通股权融资渠道。进一步简化上市企业增发、可转债发行流程,为企业股权融资提供便利。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8-08 |
市场主体得到有效帮扶——缓缴社保费快速落地见效 | |
今年以来,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市场主体经营困难加大。为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中央决定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缓缴社保费措施推出3个月以来,各地快速响应,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广大企业享受到便捷服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政策范围扩大“我们是纺织业中游企业,由于出口受限等影响,利润与往年相比明显下降,只能维持基本运转。”宁夏恒达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处科员杜红卫告诉记者,“得知缓缴社保费政策扩围到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行业,我们第一时间就上网申请了。”缓缴社保费政策是助企纾困的重要举措。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4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出台了缓缴社保费政策,对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保费。政策出台后,企业和各方面高度关注。5月底,中央加大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力度,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17个其他困难行业,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3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今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原明确的5个特困行业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限相应延长至年底。同时,对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3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实施期限到今年年底。落地效率提高政策落地效率,体现着纾困成效。企业怎样才能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介绍,今年采取的缓缴社保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解读、简流程和易办理等特点。不少地方下放审批权限,缩短审批时间,推出了“先缓后批”“即申即享”等做法,充分发挥承诺制和区域间、部门间数据共享作用,建立企业“白名单”,减少企业事务性负担,大力推行“网上办”等服务方式,让企业少跑腿、少等待,让各类市场主体应享尽享缓缴社保费政策红利。“据了解,上海社保局在受理企业申报时,会参考工商注册的企业类型,并通过大数据比对和判断,只要符合条件,企业就能通过审核纳入缓缴范围,这些服务很贴心,考虑到了企业申请中的实际困难。”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王晴雁介绍,当地政府部门在疫情期间开通了一网通办,企业申请都是不见面办理,手续也比较便捷。“政策出台以后,6月中旬,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34家法人单位就陆续提交申请,7月份已成功申请8家,受惠职工5100多人。”王晴雁说。安徽滁州市出台政策,迅速确定困难企业认定标准,依据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用工量、用电量3项指标,进行大数据比对,确定困难企业认定标准,并筛选出当地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白名单”。考虑到有部分中小微企业未开通网报功能,滁州市人社部门引导企业经办人员在线下向参保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实现线上线下“即申即享”。宁夏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企业可以免现场申请、免纸质材料、免人工审核,企业在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系统提交申请时,系统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信息进行验证,适用范围内的,自动审核申报成功,全程电子化。企业信心增强各地出台的惠企政策给了广大市场主体挺过难关的勇气和动力,坚定了发展信心。在山西阳泉,北国商城客流量、交易笔数都有明显下降。“尽管经营面临困难,但我们始终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也一直想办法努力恢复正常经营。”阳泉北国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安娜告诉记者:“缓缴社保费政策缓解了我们的经营压力。目前,企业的参保人数有149人,截至今年6月底,养老保险缓缴金额为19.46万元,对企业恢复有重要帮助。”滁州根据政策实施效果预估,在15285家社会保险参保企业中,“白名单”企业共计9975家,涉及参保职工14.08万人,每月3项社会保险应缴额为1.12亿元。滁州市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9975家“白名单”企业均选择缓缴3项社保费测算,本次缓缴金额最大可达7.26亿元,有效纾解参保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困难,确保地方经济平稳运行。“疫情给上海餐饮业带来的压力非常大,我们企业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所以疫情有所缓解后,我们就申请政府提供的政策优惠,很快就通过了审核。”上海炉边亨谈餐饮有限公司管理部经理陈贝说,“我们大约有20名员工,社保费缓缴切切实实给企业减轻了压力,缓缴前每月需缴纳社保费86200元,缓缴后每月少缴62166元,缓缴举措让我们有更多流动资金,使我们在经历疫情后仍能生存和发展。”政策出台首月,大连已有174户企业申请缓缴养老保险费,缓缴金额2554.3万元;156户企业申请缓缴失业保险费,缓缴金额133.82万元;152户企业申请缓缴工伤保险费,缓缴金额429.33万元。亓涛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密切跟踪各地缓缴社保费政策实施情况,及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发挥缓缴社保费政策的助企纾困效果,帮助企业渡过因疫情等阶段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困难。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8-08 |
连续3个月回升 多因素支撑7月出口同比增速再超预期 | |
海关总署8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6.6%。其中,出口2.25万亿元,增长23.9%;进口1.56万亿元,增长7.4%;贸易顺差6826.9亿元,扩大90.9%。值得一提的是,7月出口增速为连续第3个月回升,并创出2021年3月以来新高。按美元计价,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5646.6亿美元,增长11%。其中,出口3329.6亿美元,增长18%;进口2317亿美元,增长2.3%;贸易顺差1012.6亿美元,扩大81.5%。多因素支撑出口高增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4%。其中,出口13.3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按美元计价,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64万亿美元,增长10.4%。其中,出口2.06万亿美元,增长14.6%;进口1.58万亿美元,增长5.3%;贸易顺差4823亿美元,扩大61.6%。7月出口增速超出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认为,多因素支撑了7月出口高增长:国内供应链和物流运输链显示较强韧性。在全球能源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我国在能源供给、供应链稳定性、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占优势,有利于支撑我国出口。海外需求基本面仍有保证,7月美国和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仍位于荣枯线之上,需求继续修复,生产活动处于扩张区间。此外,海外通胀仍处于高位,价格因素仍将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支撑。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也表示,6月以来,一系列宏微观数据出现了显著改善。其中,物流修复给出口增速阶段性大幅提升带来了重要支撑,特别是受疫情冲击和出现供应链中断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东北地区,在克服疫情冲击后随着物流修复,出口快速回升,长三角尤其典型。同时,价格支撑、人民币贬值利好仍在兑现。虽然海外衰退预期加剧,但我国供给能力突出有助于出口保持韧性。从具体出口商品来看,汽车出口表现亮眼。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57万亿元,增长10.1%,占出口总值的56.6%。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9182亿元,增长4.4%;手机4946.3亿元,增长2%;汽车1757.4亿元,增长54.4%。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海关数据显示,前7个月,对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前7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53万亿元,增长13.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其中,对东盟出口2.05万亿元,增长19.1%;自东盟进口1.48万亿元,增长6%;对东盟贸易顺差5626亿元,扩大76.4%。欧盟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我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3.23万亿元,增长8.9%,占13.7%。其中,对欧盟出口2.14万亿元,增长19.7%;自欧盟进口1.09万亿元,下降7.6%;对欧盟贸易顺差1.05万亿元,扩大71.7%。美国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总值为2.93万亿元,增长11.8%,占12.4%。其中,对美国出口2.25万亿元,增长15.1%;自美国进口6778.2亿元,增长2.3%;对美贸易顺差1.57万亿元,扩大21.7%。韩国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韩贸易总值为1.39万亿元,增长8.9%,占5.9%。其中,对韩国出口6180.4亿元,增长17.9%;自韩国进口7740.5亿元,增长2.6%;对韩贸易逆差1560.1亿元,收窄32.2%。同期,我国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7.55万亿元,增长19.8%。其中,出口4.27万亿元,增长19.8%;进口3.28万亿元,增长19.8%。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还体现在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上。前7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01万亿元,增长20.9%,占出口总值的59.9%;进口3.79万亿元,增长5%,占进口总值的37%。进口增速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方面,按人民币计价进口同比增速也已经连续5个月回升。前7个月,我国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前7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砂6.27亿吨,同比(下同)减少3.4%,进口均价每吨835.1元,下跌27.8%。同期,进口原油2.9亿吨,减少4%,进口均价每吨4736.1元,上涨58.3%;煤1.39亿吨,减少18.2%,进口均价每吨1037.9元,上涨93.2%;天然气6220.9万吨,减少9.6%,进口均价每吨3787.6元,上涨63.1%;大豆5416.7万吨,减少5.9%,进口均价每吨4287.5元,上涨25.5%。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程强认为,7月国内消费需求向好,支撑了进口增速回升。李超也表示,前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进入兑现期,汽车消费、地产销售、旅游出行等数据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修复,内需回升带动了进口回暖。“预计后续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进口数据有望进一步环比改善。”李超说。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8-08 |
克服诸多不利影响 我国前7个月外贸实现较快增长 | |
海关总署7日发布数据,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外贸克服诸多不利影响,实现较快增长。具体来看,前7个月累计,我国出口13.37万亿元,增长14.7%;进口10.23万亿元,增长5.3%;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今年以来,我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外贸进出口克服外部环境趋紧、疫情短期冲击等诸多不利影响,前7个月累计增速达到两位数。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说:“其中,7月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16.6%,延续了5月份以来外贸增速持续回升态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地区外贸持续快速恢复。前7个月,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进出口同比增长11.7%,比上半年增速加快2.5个百分点;7月当月同比增长25.7%,对全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成。从主要贸易伙伴看,前7个月,东盟、欧盟、美国和韩国是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3.53万亿元、3.23万亿元、2.93万亿元和1.39万亿元,分别增长13.2%、8.9%、11.8%和8.9%。记者还注意到,同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更加紧密,进出口同比增长19.8%,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同比增长7.5%。从外贸主体看,随着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52.6万家,同比增加5.8%。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5.3%,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从出口货物品类看,前7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57万亿元,增长10.1%,占出口总值的56.6%。其中,汽车1757.4亿元,增长54.4%。同期,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41万亿元,增长15.2%。进口方面,前7个月,我国铁矿砂进口量价齐跌,原油、煤炭、天然气和大豆等进口量减价扬。 转自:新华社 |
|
2022-08-08 |
天问一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科学成果发布 | |
8月7日,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近期,由澳门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和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利用天问一号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获得了首个科学成果,研究讨论了基于该载荷在地火转移轨道中观测到的一个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相关结果于日前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并被美国天文学会(AAS)选为亮点工作,并进行了专题报道。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是我国首个用于研究行星际和近火星空间辐射环境的载荷,由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和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于2020年7月搭载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发射升空,正式开启了探测任务。2020年11月29日,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在地火转移轨道距太阳1.39个天文单位(au)处,观测到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首个大范围太阳高能粒子事件。事件发生时,天问一号与地球近似处于同一磁力线上,这使得天问一号和地球附近航天器能够在相隔数千万公里的地方观测到来自相同源区的太阳高能粒子,为研究太阳高能粒子沿磁力线在行星际空间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理解太阳高能粒子的加速与传播机制一直是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旦离开近地环境进入太空、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宇航员及航天器就必然暴露在强烈的高能粒子辐射之中。与通量长期稳定的银河宇宙线不同,太阳高能粒子事件的发生具有偶发性和不可预测性。该类事件爆发时产生的能量粒子通常起源于太阳耀斑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驱动的激波加速过程,其通量可高于背景宇宙线达几个数量级,不仅会对行星际和近地空间辐射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也对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等空间任务构成巨大威胁。通过对比分析2020年11月29日事件期间,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和地球附近航天器的质子通量观测数据,研究团队发现天问一号和地球附近航天器关联的磁力线并没有连接到太阳表面的爆发源区和行星际激波,这意味着高能粒子必须跨越磁力线才能到达天问一号和地球附近航天器。另外,研究团队还发现两个位置处观测到的质子能谱形状非常相似,均表现为双幂律谱,并且它们的质子强度时间曲线在太阳高能粒子事件衰减阶段也有着相似的演化趋势,呈现出典型的蓄水池现象。研究团队认为,双幂律能谱很可能是在激波加速源区产生,而传播过程中的垂直扩散效应是解释该事件中蓄水池现象的关键因素。此外,研究团队还讨论了太阳高能粒子事件峰值强度的径向相关性和磁力线长度相关性等。在此次太阳高能粒子事件中,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与近地航天器的观测数据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这表明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仪器功能与性能均符合设计预期,仪器测得的数据质量可靠,为后续环火星探测数据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有望助力更好地了解火星辐射环境以及规划深空探测任务。来源:科技日报 |
|
2022-08-08 |
飞碟射击亚锦赛收官 中国队双向混团包揽金银 | |
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官网消息,在7日进行的飞碟射击亚洲锦标赛最后一个比赛日上,中国队郁子卿/江伊婷战胜队友敦岳恒/魏宁,收获飞碟双向混合团体的金牌。这个项目在巴黎奥运周期取代多向混合团体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资格赛中,郁子卿/江伊婷所组成的中国1队、敦岳恒/魏宁所组成的中国2队与哈萨克斯坦2队同样打出142中。在加赛上,敦岳恒/魏宁以4中率先晋级。郁子卿/江伊婷和哈萨克斯坦2队同为3中,第二次加赛中,4中的郁子卿/江伊婷战胜3中的哈萨克斯坦2队,中国队提前锁定该项目的冠亚军。在金牌争夺战上,前四组两队交替获胜,打成4平,第五组敦岳恒发挥稳定打出4中,老将魏宁准星不佳打出1中,但郁子卿/江伊婷未能抓住良机,共打出5中,两队战至5平进入加赛。在加赛中,郁子卿/江伊婷以4中击败敦岳恒/魏宁的3中夺冠。获得冠军的江伊婷不久前刚满18岁,她曾在全国青年运动会上获得女子飞碟双向个人冠军。本届亚锦赛共进行9个项目比赛,中国队收获3金3银4铜,在金牌榜上位居第二,拥有4枚金牌的科威特队排名第一。在男、女多向,男、女双向以及双向混合团体5个奥运项目比赛中,中国队收获1金3银1铜。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