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调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集群,2022苏州有了“小目标”! | |
聚焦创新集群,工业大市苏州新年再出发。1月5日,苏州市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会召开,以“新年第一会”的昂扬姿态,动员全市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全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十四五”时期,苏州将动态投入超1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以支持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出席会议并讲话。苏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庆文主持会议并作具体部署。2021年,苏州高质量发展成效令人瞩目,为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打下了坚实基础。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3800亿美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苏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产值达到3.8万亿元,集聚了一大批重大创新企业、重大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载体平台。全年,苏州支持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财政资金累计超过20亿元,完成项目10634个。会上,《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正式发布。作为2022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一号文件”,《指导意见》明确了发展思路,推出20条重点举措。苏州将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重点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一系列强有力政策支持创新集群发展。在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对首次入选“世界500强”的企业给予3000万元奖励,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的企业给予1000万元奖励,根据营业收入上台阶、技术创新水平领先性等指标给予重点产业链企业最高1000万元奖励。在创新人才引育方面,对重大创新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项目资助,个人最高可获5000万元支持。在创新载体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对新建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最高可按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1:1配套予以支持,上不封顶。在金融支持创新方面,“十四五”期间,苏州将设立资金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基金。在打造数字政府优质服务方面,苏州市法人服务总入口“苏商通”上线,围绕筹备、开办、成长、注销等法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接入全市150多个法人服务事项,汇聚全市7000余条涉企政策,覆盖5329项办事指南。苏州目标到2025年,全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评价入库15000家,新增科技上市企业100家以上;集聚不少于10名国际一流战略科技人才,新增外国高端人才4000人,累计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5000人、顶尖和重大创新团队50个;累计建成100家示范智能工厂、2000个示范智能车间,在数字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走在全国前列。曹路宝对大会主题和召开背景作了生动阐释。他说,数字经济时代是当下抓发展的大背景,产业是苏州最大的优势和长板,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集群是推动创新的组织形态。当前,全力推进创新集群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苏州牢记“国之大者”,扛起使命担当的战略抉择,是苏州抢占新赛道主赛道、补齐数字经济短板的重要举措,是锻造制造业长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建设创新集群,真正实现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转变、苏州速度向苏州质量转变、苏州产品向苏州品牌转变,努力把苏州产业的长板拉得更长、把规模做得更大、把竞争力提得更优、与本地经济结合得更紧,真正实现“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让创新“链”出精彩,让产业“链”向未来。他形象地比喻说,苏州制造如乘风之舟,数字经济如鼓风之帆,创新潮起大船开,集群成势波浪宽,托载着苏州制造的大船破浪前行、又稳又快。建设创新集群,苏州路径何在?苏州将坚持递进生成和创造性生成并举,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以苏州特质创新文化为纽带,通过优化高品质创新生态,依托高效能创新网络,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机构,发挥高能级创新主体的核心作用,不断提升集群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释放数字技术对创新集群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建设创新集群,各类创新要素如何更有效聚合?苏州将聚焦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发力,强化创新型企业在创新集群中的核心地位,发挥人才团队在创新集群中的关键作用,增强研发机构在创新集群中的策源功能,壮大高校在创新集群中的支撑力量,突出金融在创新集群中的活水作用,致力于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相互作用、产生聚合效应。建设创新集群,各级政府如何更加有为?苏州各级政府将当好总体方案的“规划师”、创新生态的“护林员”、主动服务的“店小二”,打破思维定势、经验束缚、路径依赖,勇挑创新集群发展的职责使命。会议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苏州各县级市(区)设分会场。在苏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金融机构代表,苏州上市公司、独角兽培育企业、瞪羚企业代表等参加会议。亨通集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苏州大学、东吴证券、企查查和苏州高新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文章来源:凤凰网江苏 |
|
2022-01-05 |
陈春花:数字经济及实体经济的价值共生 | |
在过去整个变化中,我们最大的挑战应该是数字化带来的一些对于传统企业的挑战,对于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如何能够寻求到有效的成长模式,是每一个企业都要面临的一种新的转变方式。我从微观的视角去讨论,作为一个企业组织在管理方面应该有什么样的计划,来应对这个不确定性。当今的企业中一种是数字化转型者,一种是数字化颠覆者。从行业视角看,基本按照三种状态在推进。第一是数字化提供附加价值;第二是数字化提供颠覆价值;第三是数字化提供主导价值链。应该寻求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是什么?数字技术使得企业所属的行业出现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为联动效应。联动效应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场景连通。当场景被连通的时候,整个产业上下游关系就会改变。无论是国企和民企,我们在整个价值链上,必须是一个共生关系。因为场景贯通,上下游关系改变后,价值空间变了。第二,数据贯通。因为数据本身的贯通,原来完全不相关的行业,被贯穿在一起,产生完全不同的共振。第三,价值互通。在不同的场景下把数据的关系和用户融合,是在一个可控的成本下做出巨大的磁场价值体系。从企业的经营视角看,当我们所处的环境超越行业,必须懂得数字化正在吞噬曾经整个有形的工业。如果以原有的工业世界方式来理解,不用新的方式理解它的变化,可能会认为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如果我们真的理解数字化,形成新的价值空间,至少有三个价值空间讨论,还是大有良机的。这也是我关注组织这个概念,特别要研究并不断持续推进的根本原因。我们必须以一种新的意识、新的世界观、新的方式重构组织运行。这个重构的方式叫协同共生。在组织视角中,今天的组织其实是处在全新的现实状态下。我们讨论不确定性、讨论疫情的变化、讨论全球大格局的变化。我们退到一个企业组织现实环境中,至少要以今天的视角面对四个革新的现实。第一,必须保证自己是一个活的结构、一个非常开放的结构,既影响别人,也深受别人的影响,处在无线连接中的基本状态;第二,没人能够对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有足够的了解。在理解自身和外部关系时,必须发生作用。以一种动态演化的方式理解组织正在发生什么和将要发生什么;第三,我们没有办法用一种线性关系讨论,就像今天我们都想知道2022年会发生什么,但我更希望知道2022年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当它是一个基本特征时,你必须采用一种非线性的、开放的,以及互联的协同方式,才可以接受它。最后一个现实是,我引用《反脆弱》这句话:“当你寻求秩序的时候,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时,你可以把握秩序、掌握全局。”我们反复强调,在商不可只言商。我们必须讨论在商言社会,也是源于这个价值定位本身已经产生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意味着要有一种新的组织计划逻辑,叫协同共生论,主要核心如果是一个协同共生的概念,就应该主动去寻求协同的增效,既有组织内部的一体化,也有组织外部的成长,还有系统自净化整体最优过程。很多企业遇到障碍,不是因为它自身能力不足,是因为它跟外部协同共生的利他之心不够。如果不能理解这个价值是完整的整体价值最优系统工程,仅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一定是有很大的障碍和冲突的。提出协同共生论,希望这是一个实现整体价值最优的动态过程,只有真正形成整体价值的最优,才可以得到基本的发展。它有三个明确的目标:一是怎么让组织内通过协同增效去实现增长;二是组织外怎么通过外部协同增效实现增长;三是组织内外如何协同增效实现系统自净化。2010年之前,企业市值规模达到几千亿已经认为非常之高。以前不可想象有万亿市值规模的企业出现,而今天看苹果市值逼近三万亿美元。数字技术之下,万亿规模已经成为非常多企业呈现出来的基本价值空间。为什么这个空间在放大?按照传统的企业来讲,企业基本内涵是由组织内部提供,当我们把协同共生融入到组织内部时,会得到一个组织内部整体效应,就是内部一体化所带来的协同增效的整体效应。同时,有一个外部效应是,产业链提供新的更大的成长空间,称之为组织外部协同。当组织外部和内部同时协同,又会得到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相互协作共创,一个完全从未有过新的价值空间。这需要用四个管理方法来实现:第一,协同共生效应;第二,协同共生框架;第三,协同共生管理模式;第四,协同共生价值重构。我在研究数字化的时候,也受到很多的冲击。每一次我都会想到德鲁克这句话:“对于未来,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它会跟现在有所不同。企图预测它,就像试着在夜晚没有灯光的乡间小道看着后视镜开车。”我们预测未来,在德鲁克看来是极其有风险的。所以他明确讲:“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它。”我也相信2022年不用预测的方式,我们一起用创造的方式让2022年协同共生,创造更多新的价值。文章来源:国企杂志 |
|
2022-01-05 |
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深圳龙华首个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启幕 | |
2021年12月30日上午,由深圳市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主办的深圳市龙华区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园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龙华区首个专业、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本次仪式以“跨境电商品牌出海”为主题,深圳市龙华区区委书记王卫,商务部驻深副特派员寇亚南出席仪式并致辞,深圳市商务局副局长池卫国,龙华区领导蓝涛、王殿甲出席仪式,深圳海关和龙华区直有关部门、各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以及跨境电商企业代表参加仪式。跨境电商发展迎政策红利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王卫在致辞中表示,2020年以来,龙华区全面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总产出3026.63亿元,同比增长37.9%,高于传统产业12.5个百分点,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尤其是涌现出富士康、绿联、佰事德等一批优质企业,跨境电商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势能。接下来,龙华区将不断提升园区服务配套和发展能级,以优沃环境吸纳八方英才,鼓励支持区内企业抱团出海,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寇亚南指出,深圳市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是国内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主体最多的城市,2021年前11个月,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梯队。但也存在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相对落后、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成本上升、物流不畅等一系列制约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商务部、深圳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电商企业进行资助和扶持,在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跨境电商必将迎来飞速发展。五大中心建设打造数字经济高地龙华区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一期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已入驻17家优质跨境电商企业。园区着力打造贸易品牌营销中心、跨境电商直播中心、数字贸易综合服务中心、跨境电商人才培训中心、跨境电商上市企业培育中心等五大功能中心。园区通过建立服务专员制度,积极协调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创建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创新集聚、服务集聚的数字经济(跨境电商)高地。园区的运营将进一步提升龙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快推动龙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活动现场,龙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与产业园共同签署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手中国农业银行融合数字人民币和线下场景,引导入驻企业、企业员工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开通使用数字人民币发薪等系统,打造数字人民币食堂、数字人民币消费区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改造物业系统、停车系统、门禁系统等数字人民币支付通道,引导支持园区内企业在跨境电商业务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探索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场景试点应用,进一步在实践中探索数字人民币应用,并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致力构建跨境电商全链生态体系,开展数字人民币场景试点,打造深圳首个实现数字人民币消费闭环的园区。龙华区跨境电商产业经过多年积淀,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龙华区注册的企业中经营范围涵盖电子商务的约3万多家,交易方式涵盖B2B、B2C、C2C、O2O等类型,其中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重点企业包括绿联、星科启、泽宝电子、宝视佳等,龙华区跨境电商产业逐步进入合规化发展阶段。区内原有集聚电商企业的园区主要有展滔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展滔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电子商务企业147家,其中跨境电商41家;电子商务企业的从业人员4800人,其中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有1800人。园内代表性的企业有蓝禾科技、净果集团、戈壁狼电子、摩拜贸易有限公司等。多措并举助力跨境电商产业腾飞龙华区从政策扶持、建设跨境电商数字服务平台、培养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龙华区通过走访调研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现状,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实际与需求,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出台了《深圳市龙华区促进消费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深圳市龙华区促进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从推动商贸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鼓励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开展电子商务示范认定奖励、支持消费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激励措施,力促龙华区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据龙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是龙华区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途径。未来将继续锚定“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奋斗目标,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跨境电商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争创跨境电商技术性贸易措施(深圳)研究评议基地。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具有全国唯一性,对龙华区打造国家级跨境电商园区,树立全国跨境电商标杆具有示范作用。目前龙华区工信局已与海关总署中国WTO/TBT/ 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初步沟通,争取实现在龙华区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落户。助推区内跨境电商企业能有更多机会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减轻或消除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更快速有效的应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更好的实现产业全球化布局。打通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体系。龙华区正在联合其他较大型国际物流、货代公司,成立深圳市龙华区专线货代联合会。联合会将推进专线物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探索全球专线的发展之路,加强各专线物流企业的紧密联系,顺应龙华区建设数字龙华发展方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石,以物流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为导向,持续提高物流科技应用能力,为中国出口赋能。稳步推动跨境电商园区建设。龙华区第一个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完成建设投入运营,产业园制定的数字经济跨境电商产业园标准化运营体系,将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业务流程简化、交易渠道缩短等集聚优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经验。未来,龙华区将继续锚定“数字龙华,都市核心”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从“一”到“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积极争创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
|
2022-01-05 |
中国电信2022年聚焦科技创新 持续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
中国电信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2022年度工作会上,中国电信首先就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科技型企业。当前5G建设处于加速期,中国电信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电信聚焦科技创新日前,中国电信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将以科协为依托,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发挥中国电信产业链带动作用,助力中国电信打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业,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在去年11月份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表示,为了实现科技创新愿景,从现在起到2035年,将分三步把中国电信打造成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步是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国家、市场和客户认可、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型企业,基本实现云网自主可控,把网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步是到2030年,建成科技型企业,云网运营技术领跑全球运营商,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第三步是到2035年,实现 “三个领先”,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企业第一阵营,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在2022年度工作会上,中国电信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科技型企业。加快研发领域重点突破,推动运营领域大众创新;优化科研机制,建强人才队伍;加大科研资源投入,加快成果产业化;强化科研生态合作,提升行业影响力。研发费用将持续增长中国电信2021年前三季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研发费用投入为29.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7%。持续的高额投入强化科技创新,积累了强大的“硬实力”,在云网融合、5G等核心技术方面结出了丰硕成果。对于未来,中国电信围绕六项创新指标,明确了第一阶段的科技创新目标,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到4%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5%,关键系统和关键平台的自研率超过50%,科技创新对收入增长的贡献超过70%,网络自动驾驶能力全面达到L4,云网关键领域的国际标准进入全球运营商前三。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建设中国电信围绕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的使命,将从三个方面入手,确保顺利实现科技创新愿景。首先是明确科研重点领域。中国电信坚持“四个面向”,构建前瞻研究、云网融合、网信安全和数字化平台“四位一体”的科技布局,聚焦云网融合、网信安全、数智赋能、天地一体等领域十大重点工程进行集中攻关。其中,“中国电信AI+计划”将开发20000种AI场景算法,赋能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治理的场景应用,运用5G+天翼云+AI等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变革。其次是建强科研组织队伍。目前,中国电信拥有包括中国电信科学家、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等在内的超过一万人的领军专家队伍,未来在明确研究院、专业公司、省公司三类创新主体基础上,中国电信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顶尖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四支队伍。最后是强化科研生态合作。中国电信坚持“自研+合作”双轮驱动,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开展联合研究,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文章来源:新浪科技·C114通信网 |
2022-01-05 |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开工日,中关村科学城企业探访 | |
科技创新是海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昨天是2022年第一个工作日,海淀融媒派出多路记者分别前往中关村科学城企业探访,感受到这里源源不断的创新澎湃动能。中关村科学城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合理调配资源为新一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如期实现首季“开门红”。新年有新“漾”视听科技赋能体育行业发展今天一早,记者来到利亚德集团,企业员工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据介绍,该企业为视听科技赋能体育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其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卷轴视频效果、2019年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的开幕式等……在重大庆典、国际体育赛事等各类大型活动中提供了卓越的视效解决方案。1月1日,湖南卫视全新综艺《你好星期六》温暖呈现。利亚德虚拟动点全程参与《你好星期六》的节目录制,运用动捕技术,将“小漾”最真实、生动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为观众呈现一场充满浓郁艺术氛围的新年视听盛宴。小漾”是由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及湖南芒果幻视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主持人,模拟完成主持人的工作。同时配合节目组进行与主持人间的对位,保障动捕系统与AR实时渲染端系统的正常对接、现场多系统间的时码同步,确保节目顺利进行。虚拟人驱动效果的完善和提升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利亚德员工将用技术拓展市场,在数字化时代给大家带去更多的惊喜。“我们要努力做到给观众更好的视觉享受。”利亚德集团CMO刘耀东表示,运用于冬奥会,利亚德的技术除了能带来美轮美奂的视效享受,还可以利用5G+8K技术把精彩的赛况更逼真地转播给观众,或整合视效把观众反馈带到运动员身边。未来,利亚德还将利用全球领先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通过捕捉运动员动作信息进行分析,帮助运动员研究对手竞技特点和提升自身竞技水平。人工智能2022年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瑞莱智慧办公区,员工都在忙着手头的事情。年前,公司就做了总结和规划,节后的工作有序开展。“创新是发展的火车头,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在新的一年里,瑞莱智慧将专注人工智能领域安全,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推出更多具有前瞻性、带动性的新产品、新技术,力争走在行业最前沿。”瑞莱智慧CEO田天说。瑞莱智慧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成立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致力于提供安全可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平台与解决方案。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安全可控成为核心能力。瑞莱智慧持续加大核心技术和产品体系的研发力度,基于隐私计算、算法攻防、深伪检测等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为企业、政府及公共组织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安全赋能,在保障安全可控的基础上助力其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用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促成数字融合的智能世界“距离冬奥会还有一个月,能以科技力量为这个伟大的时刻做好服务,也是我们的荣幸。”随锐科技集团的员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如是说道。与很多公司的新年祝福语不同,随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们一走进办公区,就能看到冬奥倒计时的显示牌:随锐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距2022年2月4日开幕倒计时31天。随锐深度结合北京冬奥组委目前已经在使用的随锐瞩目远程视频会议平台,经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和冬奥组委支持,正在开发一套在组委会内部网络部署的“高并发自适应组网边缘视频转发会议系统”,解决远程视频会议在各场景中使用的问题。随锐推出的全新解决方案,将使北京冬奥组委内部会议安全性得到更高级别的保障,并在会议中支持8路同声传译,为国际会议增加更多语种交流的可能性,大大提升跨语言参会者之间的沟通效率,帮助北京冬奥组委开展更高质量的国际会议和交流活动。作为海淀区的企业,随锐科技集团也将乘着海淀区各项政策的东风,用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随锐产品与方案,打造未来智能化世界的数字基座,构建数字融合的智能世界,突破智能世界在能力、连接、商业、体验、生态协作等方面壁垒与边界,促成数字融合的智能世界。助力冬奥智慧防疫智能消杀科技严守防控安全线“正在消毒,请避让”,在国家会议中心,工作人员在手机小程序上远程操作,洛必德智能消杀机器人就自动开启一天的消杀工作。据悉,机器人不仅支持定时定点、自主规划路线循环消毒,还具备智能避障和人体感应功能,遇物即绕行,遇人则停止喷雾、行至无人处再自动恢复消杀,保障周围人员安全。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机器人将上岗服务承担起疫情防控和服务的重任,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近日,洛必德8台消杀机器人已进驻了国家会议中心,应用于冬奥会场馆的消杀工作。洛必德消杀机器人雾化消毒的方式,一次能装18升消毒水,通过四向喷头将液化出来的消毒液喷洒至空气中。喷雾颗粒小、弥漫性强,超干雾喷雾保证消毒剂与空气中的微生物充分完全接触,可全面消毒灭菌,不仅有力弥补了传统消杀的不足,更满足不同室内场景的大面积消杀防疫需求。洛必德智能消杀机器人支持全方位、无死角、全天候消杀服务。同时,该机器人具备自主乘梯功能,可跨楼层对场馆进行日常流动消杀,提供长达6小时的连续工作续航。任务结束或电量不足时可自动返航、快速充电,另有低水位预警,智能防干烧,高效率完成消杀重任。文章来源;百家号·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
|
2022-01-05 |
省科技厅组织召开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建设专家论证会 | |
12月29日下午,省科技厅在威海组织召开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顾宁、陈洪渊、柴之芳、俞书宏、程和平、李景虹6位院士,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济南大学、荣昌生物制药等高校院所、医药企业的6位专家出席论证会。省科技厅副厅长于书良主持会议,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原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所长唐玉国、威海市政府副市长孙付春等参加论证会。部分与会专家首先到威海医疗器械产业园、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实地考察了威海实验室的过渡办公与科研场地和实验室选址现场。论证会上,专家们听取了实验室组建方案的汇报,并就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运行机制、人才引进及建设规划等提出意见与建议。曹健林指出,威海有较好的医疗产业基础,建设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省级实验室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实验室建设要明确方向、突出特色,发挥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要从资源保障、体制机制、开放联合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高端医疗仪器国产化替代应用和先进医用材料的自主可控做出贡献,为全民健康提供科技保障。孙付春对专家组的建议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表示,威海市有能力也有信心承担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将以此次论证会为起点,认真汲取院士专家们提出的建设性、前瞻性论证意见,不断优化完善威海实验室建设方案,举全市之力从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予以支持和保障,统筹做好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于书良指出,威海市对科技创新尤其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全力推进,必将更好地为我省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下一步省科技厅将会同威海市,根据曹部长和院士专家们在威海实验室方向特色、体制机制、开放合作、条件保障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做好组建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确保威海实验室早日获得批复。文章来源:威海市科学技术局_本市科技动态 |
|
2022-01-05 |
六大措施,助推湖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1月4日,省药监局印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出台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药品经营监管改革、加大监管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审慎科学监管、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深化监管服务机制等六大措施,助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审评审批“能合尽合”《措施》提出,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关联审评审批,按照能合尽合原则,合并办理“两品一械”注册、许可以及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检查等。实行减免检查,对需开展核查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若企业在一年内接受过国家局或省局相同或涵盖其内容的检查,不再重复检查;对按照注册人制度跨省委托生产的,认可外省检查结论。并联实施医疗器械注册审评、核查;建立医疗器械注册分路审评机制,复杂产品注册实行集体审评,普通产品注册实行主审加复审的一般审评模式,延续注册等实行单一主审的简易审评模式。探索药品经营监管改革,畅通市场大循环。全面推进药品现代物流质量安全管理等标准实施,规范药品物流企业质量管理,提高药品物流配送运输效率,推动药品物流向省内优质药品供应链服务企业集中,助推省内药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取消零售药店营业面积和间距限制,对新开办零售药店实行“告知承诺制”“先证后查”等方式经营准入。有条件放宽执业药师多点执业;支持互联网药品销售和远程药学服务。药品零售连锁总部仅仓库地址变更,不再抽查门店。同一法定代表人的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和药品经营批发企业存在储存配送关系,同步申请仓库地址、经营范围变更的,同步安排现场检查。药品经营企业仅注册地址变更的,不再进行现场检查。药品经营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质量管理体系未发生变化,且被兼并方半年内接受过现场检查的,其药品经营许可证新核发不再重复检查。探索适应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加大监管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国内外市场融合。对湖北自贸区及重点产业园区实行省局和园区共建,成立省药监局驻园区服务站等工作专班,落实“预约上门、集中会诊、专题特办”等优先服务机制,服务创业园区发展。服务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积极对接和争取国家药监局支持,提升医药产品进出口便利度、急需新药临床试验、仿制药研发公共平台建设。支持设立武汉首次进口药品口岸、宜昌药品进口口岸。支持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部分药品及医疗器械业务。支持境外上市许可持有人在自贸区内落户。实施审慎科学监管,培育企业活力。在守牢药品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探索与新业态、新模式相适应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企业低风险缺陷,以提醒函、告诫信等警示方式督促整改。对药品经营企业变更事项,企业质量体系未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质量安全信用记录良好的药品经营企业换发许可证,可以减免现场检查。探索药品经营非现场检查(远程检查)方式,实现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设创新药械项目“绿色通道”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激活产业发展动力。积极搭建政府、企业、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等沟通合作平台,推进“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发挥“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基地”平台作用,加快推进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转化。争取国家药监局将“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落户武汉,并定期在武汉举办中国制药工程大会、生物制品质量研究与控制技术交流大会等国际性会议。发挥“华创会生物医药论坛”作用,搭建国际化生物医药交流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大健康企业落户我省。加快推进省器检院、省药检院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立检测评价与创新服务综合平台,开展标准制定、技术研发、检测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打造生物医药科创支撑高地。深化监管服务机制,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建立创新服务机制,对国家药监局受理的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或在研创新药械产品,设立创新药械项目服务通道,实施专班帮扶、早期介入、全程跟踪,全力做好政策、技术等服务保障。对引进的填补省内空白、突破“卡脖子”技术等重点项目和相关创新团队,提供检测技术、标准评价、体系建设、技术审评等跟踪服务。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开通“直通车”服务,完善政策沟通、特事特办、优先服务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积极争取国家药监局及相关部门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推进重大创新药品项目尽快落地。提升“店小二服务团”服务水平,吸收各市州药品监管部门力量,成立“流动服务队”,下沉服务触角,进园区、进基地、进研发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供贴身服务。完善“百名干部联百企”工作机制,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一对一”定点帮扶,全力解决企业发展中难点堵点问题。编辑:郭蔓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
2022-01-05 |
多措并举 石家庄高新区加快建设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 | |
近日,石家庄高新区的招商人员刚从苏州回来,不出3天,苏州某医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就赶到石家庄高新区来实地考察,就项目落地进行实质性沟通。这是石家庄高新区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石家庄高新区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在推动省会建设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瞄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工作制度,优化营商环境,采取有力举措,推动项目落地,加快建设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12月22日,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河北瑞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员工在生产线上作业。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主动出击对接,招引好项目大项目石家庄是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关系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石家庄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当好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城市发展,产业先行。石家庄提出大力实施产业蝶变跃升战略,突出重点、集中资源,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上率先突破,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在石家庄高新区重点打造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去年以来,围绕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石家庄高新区进行了紧锣密鼓的招商活动。位于珠江大道上的城市汇客厅,是石家庄高新区接待客商的地方。这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白色二层楼建筑,后面紧挨着昆仑公园,环境幽雅、清新。走进汇客厅,由高新区企业LOGO拼成的火炬造型格外醒目,华北制药金坦生物、石药集团、华大基因等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名列其中。大厅里面是与客商洽谈项目的地方,几套精致的桌椅摆放其中。角落处,竖立着“书记直通车”展板,企业家在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都可直接与高新区工委书记联系。为了更近距离地服务客商,石家庄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和经济发展局的办公室就设在这里。这些日子,石家庄高新区投资服务局局长丁飞燕一刻也没闲下来。由于每天来这里洽谈的客商不断,有时候,丁飞燕甚至一天要接待8波客商。丁飞燕说,2021年高新区瞄准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生物医药产业集中的区域举办了多场“石家庄高新区投资环境推介会”,对接了多家生物医药企业,不少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石家庄高新区出台“以商招商”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区内主导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热情,进一步完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生态,为全面强链、延链提供强力保障。在石家庄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瑞峰看来,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向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在招商引资上,高新区着重引进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和跨国制药巨头,引进符合高新区最新定位和发展方向的项目,加快建设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石家庄高新区已对接128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百强生物医药企业79家,在谈生物医药类项目52个。2021年新引进生物医药类项目88个,其中75个项目拟入驻各类加速器和专业园区,13个项目拟入驻国际生物医药园。“店小二”式服务,提速项目落地近日,在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物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原液纯化,再经过10余道工序后,这些原液将被灌装成药品。巨石生物是石药集团生物药生产基地之一。2021年6月,该基地一期生物抗体项目竣工投产,规划生物新药制剂年最大产能约5000万支。二期mRNA疫苗项目已启动实施。二期项目具有疫苗广谱、药效突出、工艺路线先进、安全性高、平台拓展性强等优势,主要产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石药集团项目负责人表示,石家庄提出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地将按照美国FDA标准建设,与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大量引进国际化高端生物医药研发人才,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为省会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崛起作贡献。招商引资紧锣密鼓,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石家庄高新区组建了项目落地服务中心,以“先导式服务、全流程帮办”提速项目落地,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主动对接、超前服务。项目落地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企业,帮助企业逐步打通项目选址、用地、环评、能评、消防、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网络等10余个项目建设流程,协调加快各事项办结速度。锚定任务、压茬推进。项目落地服务中心建立项目落地时间表和路线图,以攻坚姿态解决项目急难愁盼问题。此外,项目落地服务中心还建立了项目进展预警机制,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实行黄牌督办,非征地项目专员代办、征地项目领导分包、工委主要领导挂帅督办、各分管领导现场推进,项目洽谈、落地服务日调度、周报告,群策群力共助项目落地。截至目前,石家庄高新区有99个引进项目完成工商注册,75个已开工建设,50个已竣工。项目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发展好。石家庄高新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真情招来商、用真心留住商,让客商留得住、发展得好。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石家庄高新区建立了涉企执法“零罚款”(在精准把握执法裁量尺度和温度的基础上变罚款为规范引导、靶向服务)和地面公共区域停车不收费制度。一家企业环保不达标,往常需要被罚款,得益于涉企执法“零罚款”制度,该企业不仅没有被罚款,政府还手把手教他们整改达标,最终没有影响企业上市。畅通企业诉求渠道。2021年以来,石家庄高新区推行了“书记直通车”“书记早餐会”等服务机制,收集企业合理合法诉求,拓宽问题线索来源,有效查处影响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行走在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宽阔平整的柏油道路上,石药巨石、瑞鹤医疗、东方药业、格瑞药业等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不断映入眼帘。按照石家庄高新区的规划,未来三五年内,这里将打造成极具现代感、国际范儿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区。文章来源:河北新闻网 |
|
2022-01-05 |
上海人工智能发展“开新局” 工业智能中心在闵行马桥AI试验区开工 | |
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城市规划设计发布会暨上海工业智能中心开工仪式现场闵行区委宣传部供图中新网上海1月4日电 (高志苗)上海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位于上海人工智能“人字形”布局交汇点,是上海南部科创中心主阵地。2022年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开启上海人工智能发展新篇章,上海工业智能中心打桩开工。4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城市设计发布会暨上海工业智能中心开工仪式在上海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举行。上海工业智能中心是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应用综合实践区的首个产业载体项目,项目总投资14.4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研发办公和研发配套商务设施,计划于2023年12月底竣工交付。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城市规划设计发布会暨上海工业智能中心开工仪式现场 闵行区委宣传部供图据了解,上海工业智能中心将承载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标杆性载体的核心功能,致力于引领区域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系统、智能传感器、智能新硬件等“四智”产业集聚,最终建成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特色、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研发中心和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集成“样板间”。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勇建告诉记者,未来将重点围绕提升首位度、加强产业研究等方面发力,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和高标准管理,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聚集高地、创新发展高地、人才集聚高地。一套方案描摹园区全新未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是上海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有全球示范效应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聚集高地。2020年8月,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公司启动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并于同年12月17日选出3套优胜方案。最终,天华&WSP公司“超级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方案胜出。活动现场,该方案正式亮相发布,未来,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将向三区融产城,一园汇生态,一轴领科技,四廊聚活力方向发展。据悉,城市设计方案的发布以及上海工业智能中心的开工将为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未来城区示范样板奠定坚实基础,带动掀起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新一轮发展热潮。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城市规划设计发布会暨上海工业智能中心开工仪式现场 闵行区委宣传部供图在谈及为何选择落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时,卡方科技创始人郑盛告诉记者:“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对于人工智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第二是人才优势,闵行有很多高校资源,我们很多同事来自交大。”巨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晨也表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园区特色吸引其加入,园区对接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可以与合作伙伴一起发展。未来的马桥,将集聚四智产业、汇聚顶尖人才,建设115万方商业办公、83万方智创研发、763万方智能制造、82万方未来居住,425公顷全域渗透的蓝绿休闲空间。文章来源:百家号·中国新闻网 |
|
2022-01-05 |
2022人工智能大会,重磅发布白皮书,AIEC开启超级算力时代 | |
亚洲最大规模基金之一,高瓴资本又出手了!其包括红杉,IDG等十余家大型投资机构联袂出席人工智能大会论坛。近几年,高瓴的投资速度一直在不断加快。企查查数据显示,高瓴成立至2020年底的15年间一共发生341起投资事件,2020年发生的投资事件占比就超过了三分之一。不得不说,高瓴出手的速度越来越快了。在谈论到这次投资时,投资方高瓴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与硬科技负责人黄立明曾提到,以“人工智能+区块链3.0”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如果说高瓴把2022这个时间点定义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开端,那么预计未来,高瓴还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赛道投资更多项目。《2020-2021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需求和挑战——计算力,这是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取得突破的决定性因素。具体来看,缺乏模型训练所需的数据、算力基础架构存在不足,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方案的成本过高等因素,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而在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中,算力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据悉,此次项目是以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聚焦于一个去中心化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可建立以下应用案例: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医疗冷链服务,物联网服务,人工智能助手,模拟环境,未来工作(数据的隐私;扩容;移动设备 AI 芯片的机器学习适配),并且能够使其人工智能厂商低成本获取到神经网络计算能力,它将能自动承载海量人工智能产品底层计算需求,可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平台之一,推动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白皮书中提到:AIEC 链愿景旨在为人工智能产品提供一个低成本的、隐私的、弹性的、安全的去中心化人工智能计算平台;AIEC 链通过区块链技术让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运算可以去中心化分布在全世界海量节点之上,从而通过发行 AIEC 链及闲置计算资源再利用达到低成本,是用户自建神经网络服务器的成本 30%不到,传统人工智能中心化云计算平台成本 50%不到。通过智能合约做到数据提供方和数据训练方的数据物理分离,从而达到保护数据提供方的数据隐私。AIEC 链上海量的神经网络计算节点可以根据用户产品计算量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满足用户产品的弹性计算要求。人工智能威胁一直是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斯之剑,各种科幻电影抛出人工智能威胁人类生存的画面。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狂人企业家马斯克都曾发出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言辞。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还需要很多年技术的发展,但是如果能够从很早期就建立起技术规范,对人类发展的益处只会更大。我们认为智能合约很可能是解决未来人工智能威胁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我们在 AIEC 链中将会不断探索通过智能合约去约束人工智能的某些超常行为,为未来潜在的人工智能威胁做好防范。会议专家表示:不仅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区块链领域的问题,反过来区块链也可以解决人工智能行业的问题。首先是区块链自身的问题,这个技术诞生至今,都没有人工智能的能力。第一代区块链是比特币,虽然创新性的创造了一个分布式的金融体系,但是脚本语言简单,只能做简单的转账、支付;第二代区块链是以太坊等经过优化的平台,试图通过扩展脚本、虚拟机等方式来解决拓展区块链的功能,如编写智能合约、开发DApp去中心化应用等。但是以太坊因为在链上运行,运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能力都还比较弱,无法运行人工智能的语义理解、机器学习和多层神经网络等能力。因此,如何让区块链领域用上人工智能就成为了现在区块链技术待突破的一个瓶颈。AIEC应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的来说,没有应用前景与场景的项目区块链更是发挥不了其核心作用,没有币的配合区块链的商业价值就难以发挥金融作用。由业内人士直说:迄今为止,真正意义上的用区块链和数字资产做应用场景的项目还没有落地。而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努力打造的第三代区块链技术,就是要对前两代技术进行变革,使得区块链技术能够落地实际应用项目,人工智能链运用AI技术+区块链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由此助推AIEC的诞生,实现人工智能数字化时代!此前,据VentureScanner统计,2014年人工智能领域全球投资额为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2015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共获得近12亿美元的投资,这个数字放在过去20年全年投资总额来看,已经超过了其中17年全年投资总额。2014年风投领域共完成40笔交易,总金额高达3.09亿美元,同比增加302%,预计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超千亿。在未来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人工智能将是众多智能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的突破点。从目前AIEC的发展态势来看,前景可观,未来可期。业内不少资深玩家对人工智能+数字资产的模式高度看好。相信在AIEC团队的最终努力下,我们将迎来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区块链的高度融合及各式各样的落地项目,实现金融带动实体.实体支撑金融的终极目标,带来更方便、更快捷、更生活化的服务!国内顶级私募及知名投资机构对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是一条优质而有前景的投资赛道,同时,新的一轮投资热潮即将开启。文章来源:百家号 |
|
202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