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赋能数字经济建设 科技创新仍是重点 |
中国电信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强化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2022年度工作会上,中国电信首先就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科技型企业。当前5G建设处于加速期,中国电信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加速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电信聚焦科技创新日前,中国电信科学技术协会正式成立。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表示,将以科协为依托,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发挥中国电信产业链带动作用,助力中国电信打造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掌控的科技型企业,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支撑力量。在去年11月份的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表示,为了实现科技创新愿景,从现在起到2035年,将分三步把中国电信打造成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步是到“十四五”期末,基本建成国家、市场和客户认可、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型企业,基本实现云网自主可控,把网络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第二步是到2030年,建成科技型企业,云网运营技术领跑全球运营商,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第三步是到2035年,实现 “三个领先”,进入国家科技创新企业第一阵营,成为科技领军企业。在2022年度工作会上,中国电信提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持续打造科技型企业。加快研发领域重点突破,推动运营领域大众创新;优化科研机制,建强人才队伍;加大科研资源投入,加快成果产业化;强化科研生态合作,提升行业影响力。研发费用将持续增长中国电信2021年前三季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研发费用投入为29.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9.7%。持续的高额投入强化科技创新,积累了强大的“硬实力”,在云网融合、5G等核心技术方面结出了丰硕成果。对于未来,中国电信围绕六项创新指标,明确了第一阶段的科技创新目标,即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到4%以上,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5%,关键系统和关键平台的自研率超过50%,科技创新对收入增长的贡献超过70%,网络自动驾驶能力全面达到L4,云网关键领域的国际标准进入全球运营商前三。科技创新赋能数字经济建设中国电信围绕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的使命,将从三个方面入手,确保顺利实现科技创新愿景。首先是明确科研重点领域。中国电信坚持“四个面向”,构建前瞻研究、云网融合、网信安全和数字化平台“四位一体”的科技布局,聚焦云网融合、网信安全、数智赋能、天地一体等领域十大重点工程进行集中攻关。其中,“中国电信AI+计划”将开发20000种AI场景算法,赋能数字经济、数字生活和数字治理的场景应用,运用5G+天翼云+AI等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变革。其次是建强科研组织队伍。目前,中国电信拥有包括中国电信科学家、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等在内的超过一万人的领军专家队伍,未来在明确研究院、专业公司、省公司三类创新主体基础上,中国电信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顶尖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四支队伍。最后是强化科研生态合作。中国电信坚持“自研+合作”双轮驱动,与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开展联合研究,致力于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文章来源:网易·通信信息报 |
2022-01-06 |
拥抱数字经济 力促全球复苏 |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数字经济不仅成为各国经济中愈加重要的经济形态,也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了数据要素在数量上的“爆炸式”增长。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数据时代2025》白皮书,从2010年到2018年这不到10年的时间内,全世界数据存储总量从1ZB左右飙升至33ZB。IDC在白皮书中还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数据存储总量将增长至惊人的175ZB。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的影响力和作用不断增强,数字经济的繁荣为全球人民带来发展的新希望、新愿景。医疗机构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精准高效地开展疫情的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踪、社区管理等工作;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加快病毒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等;有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网上订购等,人们才能安心宅家生活、工作、学习。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如城市交通、老年服务、城市安全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力促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各国均在围绕数字经济关键领域加快部署。信息技术是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领域。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深刻改变着全球技术产业体系、世界经济发展方式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能够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产业分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加之数字产业是新的产业,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研发周期短,技术迭代快,是典型的“换道超车”型产业。但不均衡性成为全球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堵点和急需研究的课题。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呈现出不平衡性,不同国家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明显优势。有数据显示,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7%,是发展中国家的约3倍。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4.3%,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27.6%。但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3.1%,略高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的3.0%。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是力促全球均衡复苏的题中应有之义。首先需要完善增进全球互信机制,拓展数字经济互惠合作新格局。其次是加强产业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各国信息技术与产业结合的创新潜能,打造网络连接、平台支撑、跨界融合、国际合作的全球数字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全球经济发展新动能。再次是弥合国际数字鸿沟,推动全球数字经济的包容发展。采用开放式的合作机制缩小国家间的数字鸿沟,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优化数字生态的软环境和硬基础,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力资本上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小,又具有数字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国内市场大、数据要素丰富等条件,已经在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了新的优势。同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和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履行大国责任,在坚持数据主权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合作,并与广大世贸组织成员一道,共同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稳步推进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利益,致力于弥合数字鸿沟,确保各国都能从全球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的发展中受益。2021年11月1日,我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是我国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体现,充分彰显了我国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文章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
2022-01-06 |
如何推动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这样建议 | |
如何推动未来科学城发展、推动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委员聚焦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纷纷建言献策。 张强斌委员:畅通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化的路径来自侨联界别的张强斌委员建议,北京市政府与各能源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出资成立含混合所有制形态的专项科技公司,作为立足未来科学城、服务全北京、放眼全中国的能源央企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实体,进一步畅通科技创新到产业转化的路径。张强斌认为,应组织各绿色低碳相关协同创新平台,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建设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全产业链、全业务链的共性、联动技术研发、试点示范与成果转化。张强斌建议,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基金,强化未来科学城绿色低碳资金募集、投资管理和专业运作能力,构建“科技+产业+资本”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激发种子孵化到产业建设全链条投资热情,撬动绿色低碳产业多元化、规模化发展。黄孝斌委员:数字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自青联界别的黄孝斌委员把目光投向如何推动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他说,北京市将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核心技术存在瓶颈、产业生态系统有待健全、智慧城市应用场景仍需完善、人才资源有所欠缺是首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显著挑战。黄孝斌建议,着力突破如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生产、前沿通信技术及物联网传感器等底层核心技术,加强AR/VR、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超前布局6G、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前沿技术。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基站、数据中心、传输网络、促进数据互通的信息基础设施,抓好超算中心建设,推动物联网感知平台迭代升级。同时,以领军企业牵头,联合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混合型国家级科研课题组,共创研发实验室,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还应该就数字经济发展设立专项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促进产业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字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造产业生态高地。谈及智慧城市新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黄孝斌说,应加速开放交通、医疗、养老、教育、金融、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场景,鼓励居民积极融入场景并反馈场景完善意愿,加强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场景中的应用,通过高质量的场景示范和标杆项目推广,促进智慧城市产业“供给侧”改革。李宝聚委员:科技创新推动“种业之都”建设来自民盟界别、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李宝聚关注的是打造“种业之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他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在建设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过程中,存在种子深加工领域缺乏权威的研究机构和高层次人才;种子深加工应用程度低,缺乏创新性研究;种子深加工设备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李宝聚建议,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种子深加工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该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和技术转化能力,充分促进多学科在种子深加工技术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新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种子深加工技术同时加强对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颜丹平委员:尽快推动科研机制改革来自科技界别、中国地质大学教授颜丹平建议,尽快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科研机制改革。科研人员的收入由事业单位全额拨款转向股权多元化社会主体发薪金。颜丹平说,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机制的改革应与国企改革有机地结合,向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取经,探索央企参股或控股大学和科研院所。颜丹平建议,可以进一步尝试以国家级引导基金撬动更大社会资本成立基金,参股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创出国有资本自主可控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多元投资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造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占大股的公司制高校和科研院所,并使其在市场经济下的科创举国体制中担当主要角色。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
2022-01-06 |
努力打造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市民衣食住行加速迈入数字化 |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教育局联合科大讯飞组织“智慧课堂”应用培训,着手搭建区校一体化平台,助推教学质量提升。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设数字武汉,以全面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标杆城市。2022年伊始,武汉数字经济企业开启加速跑。连日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多位数字经济企业负责人,他们纷纷表示,要抢抓发展机遇,在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完善城市数字治理、加速生活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深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数字技术全产业链应用科大讯飞赋能教育、医疗等行业数字化转型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快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全产业链应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武汉也成为行业内知名企业的重要目的地。“科大讯飞将利用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平台+赛道’的发展战略,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讯飞华中(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晴说。科大讯飞是国内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迎来崭新的2022年,科大讯飞在武汉正加速奔跑。蔡晴介绍,科大讯飞将继续秉承“平台+赛道”战略,加强开放平台价值落地,规模化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园区等成熟赛道,创新工业智能赛道,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升级。蔡晴介绍,在智慧教育赛道,科大讯飞引领全省智能教育应用场景的探索和推广,已为近700所学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供智能服务,促进教育“双减”落地,科大讯飞整合技术、教研、资源、管理、应用成效一盘棋新模式,全域统筹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在智慧医疗赛道,科大讯飞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全科医生辅助诊疗平台建设应用。在数字政府赛道,科大讯飞积极参与政务服务热线12345智能化改造,通过智能语音导航、智能质检、智能回访、坐席助手及智能分析能力,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助语音服务。此外,在智慧园区建设上,科大讯飞使用AI、大数据等技术,围绕园区的规划设计、招商和智慧运营,打通园区产业链、科研链和金融链,打造智慧园区平台,以科技赋能企业,促进企业的降本增效。■ 完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北斗让无人驾驶汽车长出“鹰眼”党代会报告提出,完善城市数字治理体系,加快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增强城市运行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数字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升。同时,在流通行业,数字化的覆盖和应用程度还有巨大的空间。”卓尔智联集团总裁齐志平表示,卓尔智联目前拥有200多项相关专利,这些都是企业的技术沉淀,未来还将基于数据能力加强对行业上下游企业的赋能,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潮。在数字经济众多应用场景中,北斗产业成为武汉数字经济的一大亮点。“总有人认为,北斗高精度技术走不到百姓中,我们目前的技术路线就是想做到千元级、百元级。同时让技术具备可复制性、普遍性,让北斗技术走向市民的日常生活。”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李葛海告诉记者,目前依迅公司为了辅助自动驾驶、无人作业技术,推出了北斗动态高精度系统。目前,依迅公司在武汉建立了20多个相关数据基站和平台。“车辆对实时性的定位要求很高,必须要有三个基础实现,5G、高精度定位和高速传输。”李葛海说,目前该系统已经搭上无人驾驶车辆,在武汉经开区、江西赣州等地进行试点工作,这也是依迅公司下一步重点打造的领域。依托北斗,一批武汉企业在为各行各业赋能。在神农架生态森林公园,电灯等任何设备出现异常,系统就将自动显示并提示管理人员。湖北地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华中雄介绍,目前神农架生态森林公园搭载了该企业的北斗时空大数据底座。“未来还可以开发游客卡,基于准确的地理定位,游客卡会在游客走到特定位置时进行自动讲解。”华中雄表示,基于北斗时空大数据底座,自然资源、交通、农业、物流等领域都是北斗技术可以延伸的场景。■ 加速生活数字化转型福禄网络搭建近3000个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党代会报告提出,加速生活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让市民畅享智慧新生活。武汉领晟旺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骏飞表示,领晟旺链科技聚焦区块链赛道,在2021年已有的全国区块链百强、全国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项目等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区块链在“政务”“物联网”两个核心应用板块不断发力。黄骏飞说,新的一年,领晟旺链将致力于把区块链元素注入实体经济各领域,将区块链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推动武汉市数字经济及区块链产业从“点面贯穿”全面迈入“厚积成势”的新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市民带来智慧新生活。福禄网络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商品及服务提供商,作为数字商品流通的枢纽,为上下游提供数字商品交易及增值服务,涵盖文娱、餐饮、商旅等多个类别的细分商品已经高达2.2万个,消费场景近3000个。“目前在电商、银行、互联网这几大行业,福禄已经生成了标准化的运营服务能力。未来将通过这些能力的持续输出,提升行业整体的服务效率,让数字商品服务市场摆脱过去单一拼价格、拼资源的竞争模式,推动整个行业实现从商品流通到智慧服务的全面跃迁。”福禄网络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赵笔浩说,在数字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供、需双端共振,不断有新的数字商品品牌和流量入口产生。未来,福禄网络计划将继续依托规模壁垒,在服务深度和广度上不断突破。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
2022-01-06 |
“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正式启动! |
1月6日,“融数字·创经济 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在南京启幕。新华日报社携手江苏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民政厅、省社科院、省工商联、省大数据管理中心等,统筹区域数字经济布局、探讨数字经济发展新路径。 如今,长三角地区正奋力抢抓数字经济变革时间窗口,努力成为数字产业化示范者、产业数字化领跑者、数字化治理推动者、数据价值化探索者和新时代数字贸易践行者,数字经济优势凸显。为更好总结经验,助力长三角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现场,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双传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夏锦文,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万峰,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顾雷鸣,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温志刚,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池宇,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南京银行行长林静然,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陈俊等领导共同为“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启幕。大会旨在搭建各方交流对接平台,为长三角插上数字的“翅膀”。 原江苏省发改委主任,南京大学教授钱志新,江苏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恒新,江苏省社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扬,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顾新东,江苏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陈京,江苏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朱国强,江苏省总商会副会长、数字经济联合会会长孙力斌,江苏省工商联二级巡视员李晓东等领导出席大会,共同见证大会启幕。文章来源:新华报业网 |
2022-01-06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全国率先建立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 |
慧选网1月6日讯 近日,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在相继推出全国首个新型交易模式、全国首个数据交易指南、全国首个加密交易平台、全国首个数据交易联盟之后,继续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先行一步,建立国际化的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为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提速。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虽然不直接参与数据交易,但却是提升交易效率、服务质量和市场活跃度的关键因素。北数所坚持实践先行,率先形成涵盖数据收集、治理、加工、确权、评估、定价、交易、审计、资产证券化等的数字经济中介产业体系,并于12月上旬面向全球招募数据托管商和数据经纪商。由数据托管商组成的数据托管体系,包含数据资源拥有方、授权运营方、安全保障方、合规处理方、场景应用方等各类具备较高的公信力的机构。目前北数所联合部分具备合规数据资源或授权运营某类数据的合作方,对受托数据进行标准化清洗和脱敏处理,对数据来源和采集过程进行合法性验证,实现数据的合规存储、授权管理和市场应用,打造数据的“保险箱”和“加工厂”。数据经纪体系侧重于数据的场景化利用,通过对接数据资源、开展经纪服务、撮合进场交易、解决客户需求、参与价值分配,活跃数据要素市场,促进数据可信有序流通和市场化利用,加速数据与经济活动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据托管机构和经纪机构应兼具社会公信力和经营公益性,服务能力强且具备相关业务资质”,北数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文章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
2022-01-06 |
20亿产业全面开工!东南壹号智能制造产业园、深圳多个企业落户! | |
刚进入2022年,阜合产业园就传来新的喜讯,2022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涵盖不少制造业~看着阜阳产业实力一点一点增强,咱阜阳人未来找工作也不愁了!1月4日,阜合园区2022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1月4日上午,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园区举办2022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阜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军下达开工令。阜合产业园区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有6个,总投资20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5个,总投资13亿元,分别是东南壹号智能制造产业园、广西(安徽)三合智能终端玻璃、深圳(安徽)旭钰显示盖板、深圳(安徽)华丽显示模组、深圳(安徽)唯普主板贴片,主要为显示智能终端类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壮大园区显示信息产业规模。安医大阜阳医院医技综合楼项目是安医大阜阳医院二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新增床位1200张,将极大缓解一期住院部病房拥挤、床位紧张的问题,改善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就医难的现状。安医大阜阳临床医学院进展来了前段时间,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医学院项目教学综合楼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医学院及医技综合楼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总建筑面积15万㎡。一期建设6万㎡的临床医学院、科研用房,二期建设9万㎡的医技用房。其中临床医学院项目已于2021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内容包含1#科研教学综合楼、2#风雨操场、3#食堂和职工活动中心、4#宿舍楼,地下室将3#、4#楼成一体,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师生2000余名。项目东侧为预留拟建疗养用地,南侧为后续拟建医技楼、专家楼等用地。安徽医科大学阜阳临床医学院的建设,不仅填补阜阳无医学类高等院校的空白,也推动阜合产业园区人气聚集,成为教育新高地。二、重磅喜讯!刚刚阜合又签约4大重点项目!12月8日,阜合园区举办建区十年发展座谈会。省发改委、合肥、阜阳等相关部门参与会议。阜合又签约4大重点项目安徽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耿晓原表示:近年来,阜合园区在全省的各类考核中,连续多年取得好成绩,已经成为安徽省南北共建园区的排头兵,被省委省政府赋予率先建设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的光荣使命。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跨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施工企业集团,是国内乃至国际矿山建设行业的领军企业,综合实力连续14年位居中国煤矿建设行业榜首。如今中煤三建与阜合产业园区展开战略合作,对园区而言,是重大利好,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园区吸引超70亿产业投资阜合产业园区吸引的智能制造产业园可不止这一个,还有一个投资10亿的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目前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的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17栋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完工。对于阜合创新设立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技术总工刘学勇表示:大干大概一个月以后,全部竣工验收。目前这个产业园已经吸引了以中光电显示芯片项目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十多家,成为助力阜阳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的重要抓手。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运营部副部长时坤介绍:预计企业全部入驻之后,投资能达到70多亿,全部达产之后,产值能达到将近150亿元。三、阜合狠砸94.5亿大建设!多位大佬看好前景!伴随着苏州对接帮扶阜阳的相关政策发布,阜阳就积极前往苏州对接帮扶合作,阜合产业园也不例外,不仅招商签约了94.5亿产业项目,还前往苏、沪对接了几个有意向的合作企业。阜合签约94.5亿产业项目12月17日下午,阜合园区举行首届贸洽会园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阜合园区共有14个项目签约,协议投资额共94.5亿元,涉及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现代服务等领域。其中,深圳特莱斯智能光学镜头项目、湖南煜宏高端保护片项目、祺力高端礼仪车项目等11个项目在园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实现签约。大湾区(阜合南山)智能光电产业园项目、深圳垦鑫达移动终端及组件生产项目、深圳征美智能终端触控显示模组生产项目等3个项目,在2021首届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主会场实现签约。会议现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总裁曹志刚,阜阳金风科技公司总经理刘琦,三峡新能源集团总经理赵国庆纷纷发言致辞,并表示看好阜合园区发展前景,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希望和园区共同进步成长。苏、沪产业招商获重大进展12月13-14日,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爱国参加阜阳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对接活动,并在苏州、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苏州阜阳两市交流座谈会结束后,在苏期间,吴爱国先后会见了汉石(上海)休闲用品智能制造项目负责人王俊锋和镁轮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詹锦松。通过会谈,吴爱国就两企业的产品工艺、生产经营、市场前景和投资规划等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希望企业与园区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接交流,尽快达成合作共识,共同推动项目早日落地。14日下午,吴爱国一行赴上海冈奇电子有限公司考察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座谈中,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及下一步投资计划,吴爱国亲自介绍园区建设发展情况及营商环境。双方就项目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共识。阜合,未来高攀不起!从阜合近两年的招商成果来看,入驻园区的企业逐渐增多,不仅带动了园区的经济增长,对园区的居民就业也有很大的带动作用,留住了阜阳一些高技术人才。在阜合大力招商的前景下,相信用不了几年,园区将实现遍地企业,阜阳人找工作再也不愁了~文章来源:阜阳大小事 |
|
2022-01-06 |
加速价值释放,助力智能制造跨越“深水区” | |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本,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当前,制造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数字化发展新阶段。从2010年至今,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不仅如此,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如今,我国制造业正在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行业的创新发展不仅要为增强综合国力、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也要为世界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不断开拓进取。在过去几年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已经步入“深水区”,不断探索生产力、生产效率的新边界,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企业的关注重点。与之前数字技术在企业中的落地应用不同,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强调借助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运营模式、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等变革,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并提供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开启新篇章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启发展新征程的一年。“十四五”规划强调,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如果说“十四五”规划为智能制造发展定下了基本基调,那么工信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则为智能制造确立了发展路径: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可靠的智能制造系统。日前,由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也从推动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融合上给出了具体指标:到2025年,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要达到105,相较于2020年提高约20。其中,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45%等多个量化指标。在一系列政策加速智能制造发展的同时,来自市场的驱动也在加速向高端制造产业升级。比如,半导体电子行业、芯片设计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得建设高效协同的EDA仿真系统需求大幅增加;芯片产能扩张也需要新建更多的智能、绿色工厂。在车辆装备行业,“新四化”趋势正在带动汽车产业研发协同和产业链整合。制造业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智能制造发展中,数据这一核心生产要素将扮演着作用,数字技术的应用将会深入到制造企业的设计研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等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智能制造才能真正实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给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设2000个以上新技术应用智能场景、1000个以上智能车间、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智能工厂,遴选培育100条智慧供应链。重要深入全业务场景,以技业融合提速数字化转型面对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亟需做出调整,并加快实现从技术支撑者向业务赋能者的转变。过去,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大多专注于数字技术的落地应用;如今则需要在深入了解企业不同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加速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为业务创新发展带来全新价值。作为一家有能力、有经验、有伙伴的企业,华为可以帮助制造企业做得更好:30余年的ICT技术研发创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深厚积淀、在政企市场的持续深耕等,华为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制造行业且具备领先性和可复制性的数字化转型道路,切实帮助制造企业实现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营销服务的全场景数字化转型。1、创新驱动,加速数字化研发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研发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研发效率尤为关键。制造针对企业普遍遇到的研发资源难以协同共享、研发环境不统一等痛点,华为FusionCube超融合平台和桌面云帮助企业构建研发协同平台,研发人员可通过终端产品随时随地访问构建在虚拟机上的研发、办公桌面,实现在线协同和远程办公;运维人员通过统一运维,有效解决了信息安全管控难、设备分散管理、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以研发设计为例,研发人员可以在单个逻辑独立的虚拟桌面上调用整个数据中心的硬件计算资源来为其图形设计提供算力支撑,读写性能超过普通图形工作站十倍以上,这不仅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还让数据不落地、不泄密,减少数据安全隐患。顺应“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追求研发效率提升的同时,将数字技术作为研发创新驱动力。例如,在CAE仿真场景,高性能计算(HighPerformanceComputing)集群是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产品研发重器,深度应用于流体、电磁、碰撞等大规模仿真计算。华为提供从L1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到L3(通信库、编译器、集群管理、专业服务等)的全栈一体化高性能仿真平台,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行业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为各种新兴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算力保障。在研发数字化领域,华为已经帮助像三一集团、广汽研究院、上汽大众等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加速产品研发。2、由“制造”迈向“智造”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正在逐步向以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智能化演进,企业希望利用数字技术将生产制造方式转变为柔性化生产方式,以便快速响应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需求;通过联接生产产品、人、物、财等资源,实现信息高效快速共享,以满足生产过程的柔性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在整个智能工厂的建设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数据是关键。华为全联接工厂实现一张网融合承载工业数据采集、生产视频回传、厂内视频监测等应用,一套网管实现端到端可视化智能化管理,打破传统网络多网并存,信息难以互通的局面。AirEngine Wi-Fi 6满足工厂园区多场景的高质量无线覆盖要求,让机器摆脱线束束缚,大幅提高生产效率。F5G实现光纤到机器(FTTM),实现产线上的实时生产高清图片和海量3D数据秒级上传,一跳入云。同时,将大数据、AI等新ICT技术应用到生产场景中,实实在在为工厂带来高效率、低成本的价值。以产品质检环节为例,华为昇腾智造解决方案封装了标准化的AI使能软硬件平台和华为30年制造业经验及200+产线AI规模部署实用经验,帮助工厂一站式部署AI质检,以极简的方式将AI带入每一个工厂、每一条产线,准确率可达99.9%,大幅减少产品质量问题的几率,助力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全新跨越。构建智能制造新生态,制造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从推动新ICT技术在制造业落地应用,到深入制造企业全业务场景,华为在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华为自身的三大优势也日益凸显。首先,华为作为领先的ICT企业,已经在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ICT技术上有着深厚积累,对于这些技术在业务领域的应用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并构建了一系列能力平台和技术平台;其次,华为自身是一家有着30多年经验的高科技制造型企业,经过几年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公司在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物流、营销、办公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升,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第三,华为近年来持续贯彻“平台+生态”战略,已经与众多细分行业和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一系列面向具体业务应用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如今,这些解决方案已经在众多行业的龙头企业中落地应用,其成效逐渐显现。在智能制造生态的构建上,华为已与汽车、半导体、电子、装备制造、光伏、轻工业等细分行业的伙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在研发、生产、制造、物流、营销、办公等方面为制造企业提供服务。“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新ICT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是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未来,华为将继续和生态伙伴及行业客户一起,以场景为核心,让新ICT技术深入制造业务场景,切实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底座,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文章来源:网易·科技talk |
|
2022-01-06 |
第十届“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研讨会聚焦数字经济 |
日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十届“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研讨会在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数字商贸、数字财经、数字化场景技术与智慧生活,研讨了“数字经济的新秩序、新职业、新岗位、新技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鲁昕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智慧财经教育:数字中国建设重要领域》的主旨报告。鲁昕说,职业教育要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主动服务数字经济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新技能,重构职业教育的知识体系、技术体系、技能体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标准化协会服务贸易分会秘书长姚歆介绍,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从2020年至今,成功推动9项国际标准立项,实现了在即时配送、餐饮服务、共享经济、电商平台、直播营销、校企合作、在线旅游、贸易促进等多个领域由中国牵头国际标准的零突破。北京市教委一级巡视员黄侃说,这次会议既是全国职业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北京职业教育领域探索打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样板、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具体实践,对于全国职教领域深化专业改革、提高课程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落地落实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
2022-01-06 |
数字经济赋能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未来三年江苏以数字经济作为转型抓手,全面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计划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幅高于增加值增幅;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围绕这些目标,江苏将聚焦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改数转”,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智能硬件和装备、网络设施及安全等基础支撑,推动“智改数转”各项任务加快落地落实。具体包括,到2024年底,累计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项目30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50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200家、5G全连接工厂10家,中小企业“智改数转”云服务平台汇聚资源500家以上。充分发挥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装备等产业优势,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产业链“链主”企业,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到2024年底,建成重点产业链协作平台10个等。同时,省级层面还推出一系列措施确保计划顺利推进,包括每年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搭建“智改数转”人才智库平台,聚焦“高精尖缺”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设“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绿色通道,推动投贷联动等。文章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
2022-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