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开建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 |
日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六期开工,定位发展高端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园区,重点聚焦心脑血管及其他植介入、IVD诊断、医疗机器人等领域,预计2023年竣工。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最重要的产业载体之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自2007年开园以来,已聚集500余家高科技企业、近3.5万名高层次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了信达生物、亚盛医药、贝康医疗、浩欧博生物等一批业内领军企业。此次开工的六期项目位于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占地12.4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65亿元,由园区两大国企苏州恒泰控股集团旗下产业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运营,目前已有迈杰转化医学、星童医疗、九诺医疗、思纳福、颐坤生物、新格元、以诺康、中天医疗等多家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意向签约入驻。该项目同时也是园区推动产业用地更新、提升发展质效的一次积极探索。截至目前,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建成一期、二期、三期A区,共110余万平方米,平均出租率达90%以上。三期B区即将于近期竣工,并陆续交付使用。未来三年,产业园还将加快建设四期、五期、七期项目,总计将超180万平方米,以满足核酸药物、基因与细胞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对载体空间的需求。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工业园区重点打造的“一号产业”。园区将坚持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紧抓科技创新“第一动力”和项目建设“一号任务”,持续加大科技招商和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加快建设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在高端医疗器械细分领域,园区将加快补链、强链,力争到2025年在企业总数、产值规模、上市企业数、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数、进入特别审批“绿色通道”产品数5个方面实现翻番增长。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
2021-12-31 |
科创新地标亮相!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一期竣工 |
地处北五环外海淀区东部的西三旗地区,近年来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曾遍布北京国企金隅集团的老厂房,家具厂、建筑涂料厂等一批传统建材企业全部疏解腾退后,聚焦“高精尖”的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拔地而起。记者近日探访现场获悉,科技园项目一期已竣工交付并通过验收备案,具备企业入驻办公条件,明年1月初将迎来首批入驻企业。提起西三旗建材城地区,很多金隅老员工都把“五厂一校”作为这一区域的代名词,金隅集团旗下的工厂和技校曾是这里的主人。传统建材企业关停搬迁后,金隅集团全资子公司北京金隅创新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实施该区域的开发建设,负责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项目一期、二期的开发建设工作。历经三年多的建设,一座自然生态与人文科技相融合的现代科技园区正式亮相。科技园项目一期总建筑面积约22.5万平方米,包含6栋研发楼和2层地下车库(地下共3层,一二期地下相互联通),还设有下沉广场和商铺,敞亮的下沉广场将所有建筑连在了一起。T6楼设置了户外屋顶花园,特别铺设了草坪,将成为品牌发布活动和员工休憩的场所。走进研发楼内,大堂中庭高挑通透,崭新宽敞的办公空间等待着科研人才的到来。建筑外立面玻璃幕墙最为醒目,金色和银色的竖向线条勾勒出竹简式的外观。室内公共区域采用石材地面、陶板墙面、硅晶板吊顶等,全部采用现代环保新型材料。“‘建材厂’走了,‘高精尖’将接棒,园区即将实现从‘瓦片’到‘芯片’的蜕变。”北京金隅创新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向良介绍,根据海淀区产业规划,园区将依靠区域内高精尖科研资源,明确大信息、大数据和高端装备研发为主的产业定位,目前多家“高精尖”企业已达成入驻意向。紧挨着科技园项目一期,另一片占地3.5万平方米的科技园项目二期正在建设,6栋研发楼均已实现结构封顶,预计2023年6月竣工交用。缓解区域职住平衡也将成为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的一大特色。张向良说,疏解腾退后的自有工业用地资源并非全部用于产业开发,科研产业用地仅占39%,大量土地将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其中,人才公寓可为区域内高精尖技术人员提供2000余套住房,引入的小学(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幼儿园(人大附属幼儿园)均已建成并开始招生,未来随着园区的建设运行,这里还将配套建设邮局、医院、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等,增加绿地,营造绿色生态科技园,促进西三旗区域转型提升。按照规划,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还将与周边的金隅·智造工厂、东升科技园三期实现“互联互通”,三个园区间将配套建设慢行系统,科研人才可通过自行车、环保电瓶车等交通工具以及步行实现区域内绿色低碳出行。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1-12-30 |
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路线图”、“工期表”公布——2025年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
近日,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有了明确“路线图”和“工期表”:到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203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规划》设定了到2025年的五方面具体目标:深层次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形成具备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经济制度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高精尖产业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产业自主安全水平和产业链韧性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生态达到国际一流,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模式;国际创新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中关村将坚持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施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完善面向全国的“揭榜挂帅”机制,搭建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滚动推出先行先试政策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关村将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发展、科技金融、新经济制度、创新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新一轮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改革,持续滚动推出先行先试政策。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中关村将着眼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支持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等新建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大对概念验证、中试转化的支持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打造100家左右优质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50家左右关键共性技术平台。加快构建中关村“241”高精尖产业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支持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重点产业高端发展,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生命健康产业、未来智能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民用空天产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关村将进一步以全球视野招才引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育才、引才和用才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实施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集聚培养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培育高层次的产业领军人才。出台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吸引集聚海外优秀人才。实施“雏鹰计划”,积极培育高活力的青年创业人才。落实天使投资税收政策,实施“朱雀计划”,集聚培育高价值的科技服务人才。强化海创园载体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国际人才社区,推动建设国际化医院、国际学校,提供有黏性的国际人才服务。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
2021-12-30 |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锡跃起产业“龙头”链 | |
一链一长龙,一花一世界。近年来,无锡将生物医药产业放置在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高新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深耕28年,逐步探索出一条与龙头企业共谋发展、多方共赢的创新生态圈发展模式。12月10日,位于高新区的无锡第一家全球新药研发企业迪哲(江苏)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哲医药”)在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同日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太湖湾创新基地开工、35个生物医药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为无锡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政策先行加大全方位支持生物医药产业是支撑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无锡高新区“6+2+X”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无锡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战略部署及省市各级发展规划,陆续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加大全方位支持,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健康长效发展。2020年以来,无锡高新区先后制定出台《无锡高新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无锡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全面增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上市、服务等各阶段靶向赋能。抢抓发展机遇,今年5月,无锡高新区发布《无锡高新区关于推进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发展的实施方案》,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1+2+X”发展格局,即一个产业集聚区、两个创新基地、X个生态圈。此次开工的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太湖湾创新基地,是两个创新基地之一,主攻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和创新研发;集中签约的35个项目总投资达339亿元,涵盖抗体偶联药、特殊食品、高端医疗器械、互联网医院、产业专项基金等多个领域,将为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数据显示,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不断巩固优化,发展优势初步显现。2020年,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达625亿元,同比增长17.3%,占无锡生物医药产业总规模的55%。龙头企业赋能产业生态圈无锡高新区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1+2+X”发展新格局中的“X”,即是指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合作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赋能的若干创新发展生态圈。1993年,总部位于瑞典的无锡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签约落地,开启了无锡高新区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年布局,阿斯利康、纽迪希亚、通用医疗、合全药业等重点企业相继落户,不断扩大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格局中“X”布局,此次上市的迪哲医药也是其中之一。目前,无锡高新区携手区内龙头企业,共同打造良好生命科学生态圈,已形成一条共谋发展、多方共赢的模式之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化与集群化发展,无锡高新区通过招引世界500强企业、扶持生物医药产业链国内行业龙头、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等方式,集聚了一大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呈现集群式、精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无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蒋敏说。截至目前,无锡高新区拥有生物医药各类企业270家,生物医药产业多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形成创新药物及制剂、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智慧医疗及健康服务等三大主要方向的产业集群。目标到“十四五”末,无锡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并建成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产业特色鲜明、研发创新活跃、制造实力雄厚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优质平台提供发展强支撑平台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速优质资源集聚,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引进优质平台项目是核心抓手。近年来,无锡高新区研究梳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业务定位,建设无锡观合医学检验公共实验平台、合全药业CDMO平台、国家市场监管(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等,构建起集研发转化、生产制造、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服务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布局。为进一步优化完善平台布局,此次集中签约的35个重大项目中,无锡高新区引进了瑞金长三角健康研究院暨代谢疾病产业园项目、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项目等一批平台项目,为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注入新动力。“我们希望通过平台项目的引进与建设,让生物医药企业尽可能地足不出区,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创新研发和生产制造。”无锡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新吴区委副书记洪延炜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无锡高新区将按照“链式整合、园区支撑、龙头带动、协同发展”的思路,以“1+2+X”空间格局为支撑,锚定“千亿产业集群”目标,瞄准产业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配套服务,打造更具引领力的“生态圈”“朋友圈”,奋力开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新吴区区长崔荣国表示。文章来源:网易 |
|
2021-12-27 |
8个项目集中签约 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开园 |
昨日下午,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启动(一期)开园仪式,该活动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新苏通科技产业园(南通)开发有限公司、中新集团南通分公司共同举办,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顺利开园,为苏锡通园区推进跨江融合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新明参加活动。中新智能制造产业园是中新集团跨江融合,深耕苏锡通园区的重要工业载体项目,以打造绿色低碳、集约智能的高品质园区为愿景,项目总占地面积328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7亿元人民币。项目一期占地178亩,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园区围绕“专精特新”引入智能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一批优质高端产业项目,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产业加速集聚,致力于打造先进产业综合服务社区。2020年,苏锡通园区加入苏州自贸区“朋友圈”,成为南通首家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自成立以来,园区紧紧围绕打造“江海生态城,国际创新园”的定位,秉承“三国合作、三地共建”的独特优势,高举“跨国合作、跨江融合、跨越发展”三杆大旗,不断学习借鉴新加坡、奥地利、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融合创新等工作,经济发展跑出了加速度。今年以来,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4.9%和38.1%;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营业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9%、83% 和20.9%。当天,简谟生物技术、斯倍利亚电子专用材料、美克思智能制造、普立马特高端降解材料、威胜达环保设备、康池电子专用材料、纳维生命科技、华亦扬精密传动部件等8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仪式。此外,“中新长三角一体化先锋行”党建阵地揭牌。副市长潘建华,市政府秘书长凌屹参加活动。文章来源:南通日报 |
2021-12-24 |
库柏特签约光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播 | |
近日,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科技信息院承办的“2021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此次活动上,库柏特签约光谷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园项目。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等行业大咖作了关于人工智能“中国体系”、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主题的精彩演讲。武汉昇腾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智能遥感开源生态联盟、多模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正式成立,湖北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加速计划发布,依托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进一步带动科研创新,通过科研创新加速孵化行业应用创新。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武汉开创了“一中心四平台”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 “武汉模式”。在智慧医疗领域,依托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库柏特研发的智能机器人补药系统,结合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的调度技术、智能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控制与抓取技术,应用于药房智慧化建设,将药品分拣时长从50秒缩短至3秒,提升药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普惠于广大病患。公司携“远程超声机器人”亮相活动据悉,湖北将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典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一批具有显著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医疗健康产业作为我国大力支持、首先推广的人工智能应用的四大产业之一,库柏特也将继续探索AI+机器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以打造标杆应用场景为推广模式,持续推进院内外物流智慧化落地应用,同时,深度开展检查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其他相关智慧医疗项目的研究及应用。文章来源:百家号·COBOT机器人大脑 |
|
2021-12-23 |
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丝路科学城生物医药绿色装备产业组团加速壮大 | |
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是丝路科学城计划打造的生物医药绿色装备产业组团的重点区域,目前,这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位于秦岭大道以北、草堂四路以西的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是生物医药绿色装备组团的重点项目之一,如今,该项目正在如期顺利推进。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由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有限公司投资实施,计划总投资达15.1亿元,总占地面积达100.4亩,将建设制剂车间、酵素车间、乳酸菌车间、保健酒产品分装车间、中试车间、保健品检验车间、药品检验车间、成品库、原料库、质检中心、库房、动力配套用房等。近日,记者从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生物医药办了解到,目前,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制剂中心项目后勤保障楼主体结构已经封顶,屋面结构浇筑也已完成,目前正在做地下室防水;益生菌车间桩基工程已完成,准备地基褥垫层施工;动物实验室临时道路浇筑完成,土方开挖完成。据了解,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于2019年开工建设,计划于2022年建成投用,届时,该项目每年可以生产片剂17280万片、胶囊21600万粒、颗粒剂17280万袋、口服液432万瓶、丸剂180T、保健食品及其它2000吨,年处理中药材量1000吨,实现产值8.62亿元,将进一步助推西安高新区中药技术现代化达到更高水平。在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西边,总投资6.8亿元的杜仲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同样在火热建设中。杜仲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由陕西天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占地115.023亩,将建设纯植物保健饮料生产线、咖啡固体保健饮料生产线等,同时配套建设研发化验中心等相应的公用辅助设施。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生物医药办工作人员介绍说,该项目办公科研楼和二号包装车间主体建设已经完成,目前,工人们正在忙着为二号包装车间安装屋面防水卷材、支设消防水池底部结构垫层模板;同时,办公科研楼一层砌体、变更隔间底部结构梁、一层采暖主管道阀门、外墙抹灰等施工安装工作正在进行中。据了解,杜仲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翟文俊研究员团队的成果转化项目,是产教融合、校地融合的又一典范。该项目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第一年便可生产109000吨杜仲系列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对提升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能力,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根据丝路科学城规划,生物医药绿色装备产业组团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依托强生医药等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比亚迪等汽车产业集群及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实现“由造到创”的发展目标,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和杜仲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将有力推动这一目标早日实现。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项目【效果图】杜仲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效果图】文章来源:中国日报网 |
|
2021-12-16 |
占地2888亩!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明年开建 | |
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完成场地平整,预计明年将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位于高新区堰坝片区,规划占地2888亩,围绕“十百千万”产业目标(打造十个创新产业主题社区、招引培育超百家企业、带动全市超千亿产值、实现超万人就业),以“新基建示范和应用工程”“创新平台和产业引育工程”“数字化转型平台建设工程”为实现路径,规划建设数字科技创新区、产业数字化核心区、数字场景示范区三大功能区,重点建设城市大脑,发展数字人力服务、数字融合、数据应用三大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园区采取“招大引强”模式,利用龙头企业带动链条企业项目入驻。目前,园区已正式牵手中国电子、启明星辰、鼎达科技、搜狐,并与百度、浪潮、光大特斯联等近20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到2025年,达州将具备较强的区域数字产业合作和竞争能力,数字产业集群基本形成,达州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以上。“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园区规划设计、项目融资等工作,完善数字经济机会清单和需求清单,出台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等政策措施,全力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力争将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成达州数字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达州市数字经济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章来源:达州日报 |
|
2021-12-09 |
中关村密云园6家企业入选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
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网站公布“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关村密云园6家企业榜上有名。近年来,中关村密云园采取多项措施,积极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科技创新、新品研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科研优势,不断研发新品,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入选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的北京亨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02年落户中关村密云园,主要研发生产光电通信网络的光传输系统技术和有线宽带接入系统技术,打造包括数据中心、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网络传输系统等综合的光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平台。近20年来,该公司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共获得授权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软件著作权4项。拥有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等技术平台。承担多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北京市火炬计划等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电信固网建设、5G移动网络和用户通信专网建设。通信电缆、通信光缆在华北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1%和30%。北京德开医药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互联网交易许可证》的合法网上药店,品牌定位以大数据为驱动的医药健康产业的供应链服务商。自营及联盟药店遍布华北、东北、华南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对上游厂家,利用大数据为厂家做市场调研,精准选品,并提供线上线下的全零售渠道的营销服务。同时,携手中小厂家,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办事处,为企业建立全国范围的营销网络提供服务。对下游商家,赋能线下药房产品信息化,赋能线上销售渠道以及代运营等服务,协助药店在线下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同时为移动医疗及医药电商平台提供供应链支持服务。2020年,该公司销售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此外,北京倍舒特妇幼用品有限公司、北京京投信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创泰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识广联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时入选“北京市2021年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文章来源:中关村密云园 |
2021-12-08 |
200项科创服务将引入中关村房山园 |
首个中关村社区·科技服务驿站11月26日正式揭牌落地中关村房山园,将聚焦应急装备、高端制造、新材料产业,输出创新创业资源、培育管家团队,服务房山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硬创空间等7家科技服务机构现场签约,将为中关村社区建设提供智能制造共性技术、政策申报、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中关村社区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的聚合平台,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中关村科服负责整体品牌运营,根据园区特点定制社区服务模式,将在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服务体系搭建、服务产品定制、管家服务等方面为房山园提供深度服务和专项服务。本次落地中关村房山园的中关村社区·科技服务驿站,由中关村科服和北京中关村前沿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前沿)联合打造运营,将以园区空间为载体、以园区企业为中心,链接集成服务平台,通过基金+数据+生态服务来持续提升园区孵化、加速和产业化等运营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优价空间和专业的产业组织与服务。据悉,驿站将为中关村房山园企业导入首批200多项科技服务产品、百名服务管家,以标准化、清单化方式,为园区企业提供自选式、集成化和个性化服务,为社区内企业提供管家式、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还将提供创业辅导、导师级服务等。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贾一伟介绍,中关村社区·科技服务驿站将聚焦高端制造、应急装备、新材料等房山区重点发展产业,借助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综合服务平台、中关村易创平台的项目资源和产业数据分析能力,推动优质项目在房山落地转化、引进优质企业在房山落地发展。同时,还将联合中关村房山园研究制定面向社区科技企业的服务体系,聚焦企业发展需求和痛点难点,链接匹配高端技术人才、优质仪器设备以及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培育核心能力。文章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2021-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