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有了明确“路线图”和“工期表”:到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203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
《规划》设定了到2025年的五方面具体目标:深层次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基本形成具备前瞻性和包容性的新经济制度环境;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显著提升,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高精尖产业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产业自主安全水平和产业链韧性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生态达到国际一流,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体系和治理模式;国际创新合作迈上新的台阶,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企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作为我国科技基础最为雄厚、创新资源最为集聚的区域,中关村将坚持自立自强,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探索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施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完善面向全国的“揭榜挂帅”机制,搭建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
滚动推出先行先试政策
中关村是我国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中关村将深化先行先试改革,营造世界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发展、科技金融、新经济制度、创新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新一轮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改革,持续滚动推出先行先试政策。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中关村将着眼于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支持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等新建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大对概念验证、中试转化的支持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打造100家左右优质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50家左右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加快构建中关村“241”高精尖产业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支持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重点产业高端发展,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前瞻布局未来生命健康产业、未来智能产业、未来材料产业、未来民用空天产业。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关村将进一步以全球视野招才引智,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育才、引才和用才机制,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人才高地。实施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集聚培养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培育高层次的产业领军人才。出台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吸引集聚海外优秀人才。实施“雏鹰计划”,积极培育高活力的青年创业人才。落实天使投资税收政策,实施“朱雀计划”,集聚培育高价值的科技服务人才。强化海创园载体功能,打造一批特色国际人才社区,推动建设国际化医院、国际学校,提供有黏性的国际人才服务。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