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数字经济 |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作出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大数据开启信息化新阶段,催生数字经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往往催生并依赖新的生产要素。正如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和技术是工业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逐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之后逐渐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近10年来,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标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资源、开源平台与工具等板块的大数据产业格局,历经从基础技术和基础设施、分析方法与技术、行业领域应用、大数据治理到数据生态体系的变迁。 大数据提供了一种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和新手段。理论上来讲,在足够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现实世界数字化,可以构造现实世界的一个数字虚拟映像,该映像承载了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在给定充足计算能力和高效数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对这个数字映像的深度分析,将有可能理解和发现现实复杂系统的运行行为、状态和规律。大数据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知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手段,这也是其引发经济社会变革最根本性的原因。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信息化经历了两次高速发展浪潮,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所带来的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1.0)。第二次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所推动的以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信息化2.0)。当前,我们正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为目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开启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经过几十年积累和储备,数据资源大规模聚集,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因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1996年出版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一书而开始受到关注,该书描述了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世界各类事务的运行模式并引发若干新的经济形式和活动。2002年,美国学者金范秀(Beomsoo Kim)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为“商品和服务以信息化形式进行交易”。可以看出,这个词早期主要用于描述互联网对商业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当时的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尚未具备颠覆性,只是提质增效的助手工具,数字经济一词还属于未来学家关注探讨的对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度应用,社会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要变化。当前广泛认可的数字经济定义源自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通常把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数字产业化指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业等数字相关产业;产业数字化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传统产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的数字化改造,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赋值、赋能。从外延看,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的数字化无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治理体系建设等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奠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数字经济呈现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信息化引领。信息技术深度渗入各个行业,促成其数字化并积累大量数据资源,进而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和汇聚,通过挖掘数据、萃取知识和凝练智慧,又使行业变得更加智能。二是开放化融合。通过数据的开放、共享与流动,促进组织内各部门间、价值链上各企业间、甚至跨价值链跨行业的不同组织间开展大规模协作和跨界融合,实现价值链的优化与重组。三是泛在化普惠。无处不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按需服务的云模式和各种商贸、金融等服务平台降低了参与经济活动的门槛,使得数字经济出现“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普惠格局。 三、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展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美国是最早布局数字经济的国家,1998年起美国商务部就发布了《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系列报告,近年来又先后发布了美国数字经济议程、美国全球数字经济大战略等,将发展大数据和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繁荣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欧盟2014年提出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推动围绕大数据的创新,培育数据生态系统;其后又推出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欧盟人工智能战略等规划,2021年3月欧盟发布了《2030数字化指南:实现数字十年的欧洲路径》纲要文件,涵盖了欧盟到2030年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途径。日本自2013年开始,每年制定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从“智能化、系统化、全球化”视角推动科技创新。俄罗斯2017年将数字经济列入《俄联邦2018—2025年主要战略发展方向目录》,并编制完成俄联邦数字经济规划。我国于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出台了10余项促进数字经济行业发展的政策,2017年起连续5年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7%。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4.3%,远超发展中国家27.6%的水平。从增速看,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3.1%,略高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3.0%的增速。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继续蝉联世界第一,2020年规模接近13.6万亿美元。从占比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从增速看,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位居全球第一。 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快速增长,并呈现如下趋势: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演化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并将对原有的物理基础设施完成深度信息化改造,从而极大突破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推动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 在行业产业方面,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将从消费和服务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推进,各业态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完成自身转型、提升变革,并不断催生新业态,同时也使一些传统业态走向消亡。在此过程中,将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等各类要素数字化并数据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乘数倍增作用,形成新型数据生产力。 在治理体系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政府监管体系以及国际治理体系带来诸多挑战。未来10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10年。二十国集团将“数字治理框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促进互联互通,二是建立全球治理制度和规范。2021年10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称,当前,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表现出极大不平衡,呼吁采取新的全球数据治理框架,以应对全球数据治理的挑战。数字治理体系构建已然提上日程。 四、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第一,对数据要素的认识不足导致数据要素市场培育面临挑战。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可从两个视角来认识:一是本体论视角,数据本身蕴含很多信息、知识、规律甚至智慧,蕴含着价值;二是方法论视角,数据成为其他生产要素的数字空间“孪生”,从而实现赋值、赋能。数据要素具有获得的非竞争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价值的非耗竭性、源头的非稀缺性等独有特征,能够通过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数据化提升效能。目前,数据要素化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的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数据确权难题尚待破解,数据共享流通障碍重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等。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统筹规划、强化创新、稳步推进。 第二,现行国际治理体系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挑战。数字治理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数字化的世界为对象,以构建融合信息技术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多元的新型治理模式、机制和规则为目的,涵盖国家、社会、机构、个体以及数字技术、数据治理的复杂系统工程。数字治理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数字化的治理,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采取有效战略和措施保证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最大化;二是治理的数字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工具等对现行治理体系实施数字化转型。当前,数字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针对互联网公司垄断的监管能力亟须加强,数字平台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带来了市场垄断、税收侵蚀、数据安全等问题,难以沿用传统反垄断规则对其进行监管;针对新兴技术的管控能力亟须提升,各类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各类威胁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经济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安全挑战。其他诸如网络舆情的管理失控、金融数字业务的无序扩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的伦理问题等,均已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动能与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信息技术底层硬件一直按摩尔定律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其基础理论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并未发生本质性变化。计算系统的渐进式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的线性提升,已远远落后于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可以预判,随着时间推移,数据处理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剪刀差还将不断扩大。据统计,受限于计算能力不足,已获取数据的平均留存率仅为2%,大量数据从未被处理和利用即被丢弃。回顾过去10年,大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大数据治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究其实质而言,都是在现有通用技术体系上,面向大数据需求,通过软件技术进行的调整和优化。这种技术发展模式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如数据模型独立,数据难以关联共享;负载类型不同、冷热数据不同,难以优化调度不同硬件资源;以计算为中心的数据处理模式,常常需要执行海量数据“搬家”操作,导致性能瓶颈等。在大数据应用需求驱动下,计算技术体系有必要进行重构,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大数据系统技术成为重要方向,信息技术体系将从“计算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转型,新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仍有待探索和破解。 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自2015年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批复贵州、上海、京津冀、珠三角等8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各省市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到2020年底已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产业规划等60余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发展障碍,推进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我国已经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底线保障。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还需进一步研究推进数据确权、交易流通、跨境流动等相关制度法规制修订工作,厘清政府、行业、组织等多方在数据要素市场中的权责边界。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数据确权、互操作、共享流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当前,打破信息孤岛、盘活数据存量是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在政务数据领域,应逻辑互联先行,物理集中跟进,完善数据注册、分类分级、质量保障等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在一定层级上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管控可信、标准一致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不改变现有信息系统与数据资源所有权及管理格局的前提下,明晰责权利,确保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和利用。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据要素化的探索性实践,鼓励数据运营加工的新业态尝试,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推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当前,信息技术已从助力其他行业提质增效的“工具、助手”角色,转向“主导、引领”角色,深入渗透各个行业,对其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造成颠覆性影响。然而,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一些企业却存在“不想、不敢、不会”的“三不”现象。“不想”是囿于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对新技术应用持抵触情绪;“不敢”是面对转型可能带来的阵痛期和风险,不敢率先探索,就地观望、踌躇徘徊;“不会”则是缺少方法、技术和人才,以及成功经验和路径。转型发展必然会面临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其中观念上的转变最为核心和关键,而人才供给则是根本保障。数字化转型并非通过信息技术和工具的简单叠加便可完成,需深度理解“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的内涵并系统规划;需要从国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等多层面,打造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未来数十年的转型发展储备合格人才。 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传统的治理体系、机制与规则难以适应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无法有效解决数字平台崛起所带来的市场垄断、税收侵蚀、安全隐私、伦理道德等问题,需尽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数字经济治理无疑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迭代过程,其中,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要先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涉及国家、行业和组织三个层次,包含数据的资产地位确立、管理体制机制、共享与开放、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内容,需要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提供支撑。当前国际数字治理体系尚处探索期,既有全球性多边机制,也有区域性或双边机制,更有私营平台企业的事实性规则。由于各国数字治理关注重点不同、发展程度有差异,未来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将呈现面向关注点差异的、多元化层次化的、多机制共存的格局。 构建“开放创新”、“互惠互利”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开放创新的本质是从封闭的“机械化思维”到开放的“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从“零和博弈”到“协作共赢”。彻底改变了全球软件产业格局的开源软件,是技术领域开放创新最早最成功的实践。面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形势新任务,需建立互惠互利合作方式,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并筹划布局跨国数据共享机制与合规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使我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开展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大数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设计软件等均是我国被“卡脖子”的短板,需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大力度解决自主可控问题。同时,应针对“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带来的新需求,把握前沿发展趋势,研发引领性技术,锻造我国的技术长板。核心关键技术大都具有投入高、耗时长、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办事,加强创新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文章来源:《求是》 |
2022-01-26 |
毛祥东:建议加快人工智能立法 促进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
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上海要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上海方案”,促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创新行动。在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毛祥东提交了《关于上海人工智能条例的议案》,建议加快人工智能立法,保障人工智能技术支撑元宇宙技术设备场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 毛祥东认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红火,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基础层企业和核心技术势单力薄,基础层企业数量占比仅为2.3%。AI芯片作为人工智能的“心脏”,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在我国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中均处于弱势地位,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寻求突破。第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机制尚未健全,各企业缺乏技术间的协同,产品间的互联互通和上下游的互动缺乏有效协调。第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仍需突破。第四,公共基础服务能力与安全保障亟待提升。 毛祥东建议,首先要加强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一方面,要支持高校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突破自然语音语义识别、机器学习、智能搜索等关键技术,完善产业链配套。同时,有序推进类人脑计算机、深度学习等前沿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扭转技术路径跟随以及产业链关键环节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其次,对标元宇宙场景技术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建议在制造、教育、环境、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提升人工智能的集群式创新创业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活、公共安全、工业设计、医学、规划、交通和文化教育行业等领域中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快制定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建立并完善基础共性、互联互通、行业应用、安全服务、隐私保护等技术标准,研究建立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评估标准。 此外,毛祥东还建议搭建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与安全风险底线。建立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产品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孵化中心,促进产融对接,扶持创新创业企业。每年定期通过专家委员会审核人工智能开发技术企业战略,在挑战公共安全与道德伦理上设置一些安全底线与标准。 文章来源:新华网 |
2022-01-25 |
首期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
2022年1月15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之家(杭州站)承办的“元宇宙与人工智能”首期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讨会在线上顺利召开。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院士作开场致辞。戴琼海院士指出:人工智能是一种基础、战略性技术,也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技术。 本次研讨会聚焦最近热点话题“元宇宙”,深入探讨了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元宇宙的未来等问题。 上午的会议由王国胤教授主持,庄越挺教授作了题为《也谈元宇宙:从概念到技术内涵》的报告,鲍虎军教授作了题为《混合现实技术及其元宇宙应用》的报告,苗夺谦教授作了题为《行人再识别研究技术与元宇宙》的报告;下午的会议由王亮研究员主持,何晓冬教授进行了题为《多模态对话智能—建造元宇宙中的人机交互系统》的报告,陶芳波博士进行了题为《机器心智:元宇宙的奇点时刻》的报告,刘宏教授进行了题为《智能元宇宙:人类工具发展的全新阶段》的报告。 在上下午的两场圆桌论坛中专家学者们就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元宇宙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元宇宙能够变革哪些行业、Facebook改名Meta押注元宇宙及元宇宙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线上研讨会还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切关注与积极互动,引发了网友们对元宇宙未来发展的讨论。 文章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
2022-01-25 |
发展数字经济,助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
2021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旨在持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数字时代下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下,中国经济进入全面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与维持产业比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数字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有利于推动制造业增长的动能转换、技术创新和价值链提升,是破解制造业现阶段发展困境的客观要求。一方面,目前我国制造业仍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点产业。2019年制造业能源消耗量占社会总消耗量的56.6%,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制造业占全社会总排放量的35.8%,说明我国制造业目前的节能减排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为实现“双碳”目标,制造业绿色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保持比重基本稳定是当前较为突出的任务之一。为防止制造业比重下降过快引发生产要素“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以及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应将制造业比重控制在合理区间,注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同时,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仍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大而不强、全而不优仍是制造业的现实境况。当前,我国可生产的工业品类高达500多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排名全球第一,但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高技术制造业面临“卡脖子”困境。 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引领下,数字经济从创新组织形态、模糊产业边界、重构产业链关系等方面赋能两业融合,有助于缓解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强约束、比重下降和关键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其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绿色生产方式,丰富绿色产品供给,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形成绿色制造体系,是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二,数字经济可以实现两业企业之间有效互动,创新两业融合发展模式,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扩大现有产品市场,维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其三,依托数据要素,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和动力变革,推动两业的全产业链条融合,有效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数字经济赋能两业深度融合,是帮助制造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贯彻落实顶层设计,为数字经济促进两业融合提供制度保障。积极推进顶层设计战略实施,依托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重点有序支持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实现两业融合提供多重路径选择,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建设方案。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鼓励企业积极推进工厂智能化改造与建设,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智能设备和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生产制造模式改变,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有序推进依托数字经济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切实推进如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科研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合理增加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要素的比重,推动服务业供给向制造业需求侧拓展业务,有效促进产业链条加速融合,充分释放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化两业融合奠定坚实基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构建新兴基础设施的规划,深入实施“数字强国”战略,在“十四五”时期将建设新基建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新基建,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阶段性和可扩展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聚焦当前核心需求,优先投资具有良好基础、范围应用较广、生产效益较高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由点成线,由线成面,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培养“数字+融合”技能人才,为创新两业融合注入活力。构建全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实施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利用高等学校理论研发优势和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强项,设置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制造+服务”“数字+融合”的专项人才。打造人才虹吸效应数字多样化平台,重点建设与数字信息技术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层次丰富、模式多样的数字经济平台载体,加快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集群,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能力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形成数字人才高地。促进人才有效流动,推进研究院、高校和企业的人才共享机制,加强产学研之间的沟通协作,促进“制造+服务”“数字+融合”人才在研究院、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柔性流动,实现人力资本的有效配置,打造支撑两业融合发展的数字经济专业人才队伍。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
2022-01-25 |
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在渝挂牌 要怎么干? | |
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在渝挂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1日13时30分讯(记者 姜念月 实习生 张镇)在直播间购物、用机器人配货……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渐渐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刚刚出炉的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重庆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水平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1月21日,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主办的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下称“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在渝挂牌,这不仅是重庆的首个聚集和培养数字经济人才的“新阵地”,也是人社部批复设立的我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这一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因何落户重庆?未来又将如何发挥“雁阵效应”集聚人才?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成立现场。为什么落户重庆?大环境、可行性、高平台万事齐备“成立中国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对我市‘十四五’时期实现数字经济人才结构调整、供需精准匹配、新旧经济动能转换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作为揭牌仪式上的高校致辞代表,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现代邮政学院院长万晓榆说,加快发展与数字经济产业相配套的人力资源产业,筹建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势在必行。为啥落户重庆?万晓榆认为,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点。目前,重庆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重庆正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这都为重庆建设数字人才经济市场提供了大环境。从可行性来看,据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数字经济企业达1.85万家,重点平台企业351家,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为24%。此外,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数据也显示,2021年重庆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300亿元、同比增长15%,我市数字产业发展已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由此可见,在重庆已有肥沃的“土壤”可以培育一批数字经济人才,形成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另外,在揭牌仪式上也明确,将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平台为依托进行打造。据了解,该平台中心成立至今,已累计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1000余场,服务大学生71万人次,拥有一批专业的服务团队,成熟的管理体系以及完善的服务场地。平台还设立了就业招聘区、创业孵化区、图书阅读区等功能区域,能够实现线上线下招聘、创业孵化路演、职业能力提升等各类功能服务;并与川渝人社、教委、团委、市内各大高校及各专业人才服务机构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具备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至此,在重庆建立国家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已万事俱备。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勇。重庆市人力社保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未来怎样搭建?“五步走”规划重庆蓝图挂牌后,这一市场又如何发挥“人才雁阵”作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先定了一个“小目标”——2022年,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将基本完成数字化平台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才效应逐步增强;2025年,该市场将力争打造成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全国数字竞技人才输送交流平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化人才市场。这也是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的功能定位——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我们准备‘四步走’,搭建该人才市场。”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首先将利用现有平台资源,集聚一批涵盖金融、创投、成果转化法律、人力资源、财税等方面的高端服务机构,搭建高级人才服务综合体。再通过打造人力资源配置枢纽,联合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专业人才数据机构,面向全球构建人才基础信息库,绘制全球数字经济人才热力图。其次,还将支持高校加强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学科建设,深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供需平台,培养知识型、创新型人才,为数字经济产业提供不竭人才源泉。重庆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肖锋讲话并宣布“数字经济人才线上引才活动”启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对于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重点相关单位,将建立数字经济人才服务站。提供岗位需求,并积极参与构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供需关系。最后充分发挥各园区能量,按照共建共享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与重庆市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北碚)、永川大数据产业园等相关园区合作,建立分市场,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园区、区县,方便就近服务企业和人才供需对接。在完善平台方面,该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将依托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打造线下服务主阵地,并链接重庆英才服务港资源,梳理汇总“政策包”,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通过市政府“渝快办”平台、重庆英才网、重庆人才网等网上平台开设数字经济人才综合服务专区,并实现“掌上办”便捷服务。此外,重庆市人力社保局还将组织邀请市内外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行业领先企业,数字经济专业排名靠前高校等,与我市大数据局、经信委等部门的数字经济相关重点单位成立数字经济人力资源发展联盟。打造首个专业化创新型国家级人才市场,重庆的蓝图已清晰呈现。重庆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肖锋讲话并宣布“数字经济人才线上引才活动”启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 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发将带来哪些利好?多项目就位,为数字经济发展“筑基”“在揭牌仪式上,25家企业首发了50个数字人才岗位,抛出了橄榄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来自数字人才市场的第一份礼物。这25家企业浙商银行、平安银行、中移院、中国汽研研究院、长安工业、小康工业、博腾制药、忽米网等,50个岗位分别包括系统架构工程师、算法、大数据工程师、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总监、公司首席执行官等,最高年薪125万,最低年薪30万,平均年薪48.5万。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涂兴永。为企业招贤纳才只是该人才市场的功能之一。为了让数字人才的能量辐射到各个领域,切实为促进重庆数字经济市场的发展带来利好,市人力社保局以“引、育、留、用、转”拟定了一批待上线的项目“福袋”——“引”: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百万英才兴重庆”引才品牌下,推出数字经济引才子品牌。策划举办系列数字经济领域活动,发挥全国首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引领效应。“育”:通过探索数字经济人才相关标准和申报工作,推动形成数字经济人才便利快捷的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推动数字经济人才培训评价全国互认。“留”:支持建设数字经济领域的实验室和发展平台;引进相关头部企业、平台企业来渝;加快建立体现数字经济人才职业特点、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体系和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评价机构。为来渝留渝的数字经济人才吃下“定心丸”。“用”:围绕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需求开展人才寻访行动,增强人才供需匹配,提档升级就业创业。以此为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宽领域、多元化人才做好供给保障工作。“转”:通过政策条件,促进相关资源向人才培养聚合优化。因为,只有助力数字经济人才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才能建成人力资本可注资、可增资、可垫支、可融资、可投资和可分配的价值应用体系。为保障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如期完成目标,市人力社保局还将组建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市场管委会。引入市人才大市场公司,与市人才中心形成“行政+市场”机制。同时,也将强化政策支持、宣传引导和经费保障,以此支持数字经济人力资源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当下,“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重庆名片越发亮眼,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也必将在重庆数字经济的“新蓝海”中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文章来源:华龙网 |
|
2022-01-21 |
2022实施“五大行动”培育大数据发展新动能 |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贵州计划实施数字产业大突破行动,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推进数字设施大提升行动,推进数字政府大建设行动,推进数据要素大开发行动,着力做好支撑保障,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数字产业大突破行动全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软服业收入增长25%,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7%左右,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加快打造数据中心产业集群:发展服务器、机架、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高性能服务器及配套产业,持续壮大云服务“首位产业”,全省服务器承载能力同比增长50%。加快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业,培育做大中大尺寸液晶、超高清视频电视和智能屏等产业,培育发展智能器件、敏感元件等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打造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大力培育网络货运、鲲鹏产业、数字政府、数字金融科技、智慧医养、智慧文旅、工业互联网、农村电商、北斗和高分应用、数据清洗加工、数据安全、数据交易等12个特色产业生态,加快推动贵阳、铜仁、黔南等省级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6%。持续推进“百企引领”:推进“强省会”,实施贵阳贵安“软件再出发”行动,深入开展国家(贵阳)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提升省软件名园和培育园区产业集聚水平。全省引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100家以上,认定大数据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培育形成10亿级软服业企业8家左右,新增1-2家上市或进入培育库。实施“万企融合”大赋能行动实施100个融合标杆项目、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带动200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4。大数据赋能新型工业化:以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矿山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绿色化、智能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快电子、能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大数据赋能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智慧黔城”建设,推动建设贵阳数字孪生城市,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打造一批智慧型安防小区,建设提升一批智慧生态体育公园、智慧体育场馆。大数据赋能农业现代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智慧农场”科技重大专项建设,加快农田建设综合管理、农村宅基地等农业平台建设,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发展农村电商,持续推进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大数据赋能旅游产业化:大力发展智慧旅游、跨境电商等新型服务业态,推广“一码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平台,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加快建设贵阳、遵义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强化融合服务支撑能力: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持续办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贵州站等活动,持续开展DCMM、DSMM国家标准和《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指南》贯标推广工作。推进数字设施大提升行动加快算力网络、东数西算、5G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大数据领域投资达到170亿元。加快建设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推动金融818、南方能源等数据中心开工,推动建立“粤港澳-贵州-成渝”数据新走廊,优化网络互联互通,大幅降低网络时延。加快发展5G:新建5G基站2.5万个以上,推动“5G+”多领域场景应用,新增5G应用场景200个。实施“双千兆工程”:加快千兆光网建设,光缆长度达到170万公里,加大IPv6应用创新、推广及改造,扩容出省带宽达到4万G,力争2个以上城市创建全国千兆城市。加快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提升智慧机场,推动贵安智慧公路建设。以享链打造城市级主权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北斗卫星在交通、国土、应急等领域深度应用,推动城乡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 60%,加快贵州科学数据中心建设,建设FAST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中心,建设“东数西算”算力协同与数据流通实验室。推进数字政府大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大中台、大系统建设,探索建立数字化治理创新模式,加快构建一体化数字政府,提升“贵人服务”品牌,以“一云一网一平台”为基础设施的数字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加快推进政府治理数字化:加快中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和加快大系统建设,深化“贵政通”推广应用,打造全省统一移动办公平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建设,打造10个省级数字治理典型示范。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进国家部委、省直部门自建业务系统与贵州政务服务网融通共享,推进一批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共享应用,实现70%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巩固提升“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水平,推进全省证照数据全量归集和共享应用。打造“贵人卡+贵人码”惠企便民服务体系:整合建设“贵人卡”“贵人码”,打造10个以上应用场景,普及推广数字化服务,打造10个省级数字民生典型示范,优化提升黔南数字经济运营中台。加快基层数据赋能:建设“基层治理主题库”,推动基层数据“一次采集、多方利用”综合应用模式。推进数据要素大开发行动大力推动数据流通交易,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力争集聚数据商300家,形成数据产品500个,数据流通交易走在全国前列。推进数据流通交易:打造“一中心一公司”组织架构体系,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场所。提升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平台,营造数据流通交易生态,培育引进一批专业“数据商”。加快培育数据集成、数据经纪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探索:探索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规则体系,探索企业采购数据费用纳入增值税进项加计抵减范围,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场外交易”转入“场内交易”,推动FAST数据交易突破,有序开展天文数据国际服务,鼓励各市州开展试点探索。着力做好支撑保障,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探索出台招引人才优惠政策,推动资金、人才、市场主体等要素集聚,全年集聚大数据企业400户、大数据人才1万人。开展“大数据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政策服务、要素服务、市场服务,实现全省规模以上软服业企业及重点融合企业走访服务全覆盖。建好用好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大数据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搭建网络安全协同研发平台,推进省级大数据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20项以上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产业大招商,引进落户数字经济骨干企业20家以上,成长性强的数字经济项目200个以上,大数据融合产业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推进大数据合作交流,办好2022数博会,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产业合作。强化人才支撑保障,遴选20名左右人才入选数字经济领域人才计划,新增省级重点人才45名,实施实训基地千人培训计划。完善大数据法规标准,推进《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修订草案)》《贵州省数据条例(草案)》立法,探索开展全省数字经济统计核算,主导、参与研制大数据领域各类标准20项以上。做好大数据安全保障,强化数据中心安全,推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及安全监测,探索建立数据双向安全可信流通机制,办好2022贵阳大数据及网络安全精英对抗演练。文章来源: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
2022-01-21 |
三奇发展集团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
1月20日上午,三奇发展集团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在山东青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管华诗,执行院长张栋华,副院长李八方等,三奇发展集团董事长王常申,三奇生物医药(山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代新等人员出席签约仪式。根据《战略合作协议》规划,未来双方将以海洋肽类、海洋糖类、海洋脂质等海洋特色功能原料为基础,开展系列海洋高端功能制品开发,并根据项目特点分阶段进行实施:Ⅰ期双方共同推进海洋蛋白肽(粉)系列、海洋益生元系列产品的上市推广;Ⅱ期重点围绕有临床要求、市场需求的特医食品,创新合作开发模式,实现产业化;Ⅲ期在已有的海洋生物资源及活性物质研发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三奇需求的医美产品及系列海洋特色大健康产品进行布局开发、梯次产出。双方将围绕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创新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与产业协同,实施资源共享,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共建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与产业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同创新发展,利用双方各自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开展海洋特色创新产品开发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双方共同为推动我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提质增效,积极为海洋强省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做出应有贡献。文章来源:百家号·三奇健康讲堂 |
|
2022-01-21 |
主攻数字经济 智能制造 嘉兴“一企一策”服务企业 |
412米长的地下通道内,10多台无人搬运车在各车间来回穿梭,完成各类物料及产品运输;不开灯的生产车间里,由AI视觉系统和机械手臂组合而成的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产品制造到检测的全程无人化……作为全新的未来工厂,台资敏实集团敏华未来汽车智慧产业园一期试生产车间,不良成品率降低至1%,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至75%,万元产值能耗降低至200元,领跑全行业。自1987年第一家台资企业落户,嘉兴已累计引进台资企业1877家,总投资近220亿美元。2021年,嘉兴荣获“全国对台工作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台资企业已成为嘉兴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嘉兴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嘉兴将立足长三角,锚定“东引台资”战略重点,主攻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两大领域,在打造高质量台资集聚地中树立“嘉兴典范”。瞄准高质量,加快台资集聚。签约不到一年,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的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智城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规划用地97亩、总投资1亿美元的智能工厂示范项目有望上半年开工。数据显示,2021年,嘉兴新设台资企业29家,新批台资项目49个,总投资8.6亿美元,实到台资6.78亿美元,占全省的近70%。全市台资企业已形成市本级汽配和精密机械制造业、嘉善县家具制造和电子五金机械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嘉兴台资高新技术企业、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已达232家,规上企业254家,上市企业和营收超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6家和11家。去年,4家台资企业获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力优服务,助力台企创新。近年来,嘉兴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实现对台资企业服务“一企一策全覆盖”。在平湖经开区的纳狮新材料,每周企业工程师都会视频连线海外院士工作站的院士专家,研讨新材料涂层的配方。“从工作站的建立到运行,都有职能部门‘手把手’的牵线指导。”纳狮新材董事长袁安素说,目前该公司海外院士工作站已签约近10名行业专家,这成为企业创新发展和专精特新发展的“最强大脑”。 文章来源:浙江日报 |
2022-01-21 |
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根,“一城一智”是城市生命体发展的源 |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城市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载体,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选择;“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打造城市的“眼(感知)、脑(中枢)、手(应用)、脉(网络)、血液(数据)”,让城市像人一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的更替演进,有应激性、自适应的调节反应;通过共筑城市智能体的手段,让城市生命体更聪明、更智慧,是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方案和目标。 首先,以“人工智能”筑基,“一城一智(中心/平台)”建设城市智能体底座,培育城市生命体的自适应能力。 人工智能注入城市,可统盘城市各方信息的联动学习,使城市从低级生命体成为高级生命体。城市不断主动感知人的需求、环境变化,快速反应,自我修正。 深圳市龙岗区构建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已覆盖城管、消防、交通等6大领域,有64类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还在大运人工智能小镇打造“算法训练基地”,龙岗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与基地光纤直连、数据互通,面向区内企业提供“数据+算力+平台”一体化服务,目前区内3家人工智能企业累计完成智慧后厨、智慧小区、垃圾分类监管等51项算法研发成果,平均准确度超过90%,比企业以往算法训练周期压缩80%。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家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定位为武汉市高新区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围绕“政产学研用”,实现产业商业闭环,推动武汉乃至华中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成为武汉城市发展新名片。 其次,以“三项全能”视野,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城市智能体建设,促进城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 第一,聚合“端网云安用”全要素,健全机能;通过感知系统拥有视觉、嗅觉和触觉,以物联网和IPv6+技术搭建城市骨骼和脉络,以强大算力和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神经中枢分析和研判。第二,打造“政企民”全场景,丰富技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应急指挥“一网调度”、社会管理“一网治理”,“数字政府”让城市治理有精度;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能建造等现代产业,“数字经济”让城市企业创新有热度;建设智慧体育场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数字社会”让城市市民服务有温度。第三,拉通“采纳,规划、建设、优化、维护、运营”全周期,提升潜能。 深圳市通过数字政府建设牵引,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实现三位一体的数字深圳,建设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自进化智能体。以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协同为重点工作,形成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指挥体系;市级,建设鹏城云脑,每秒百亿亿次算力,为城市提供“智”治力;区级,构建“鲲鹏+昇腾”政务大数据生态,实现龙岗区873个区级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申办,100%“一次办理”;街道级,坪山区马峦街道坪环社区实现一半民生诉求案件一天办结,未来将实现社区从“管治”到“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最后,以“韧性城市”目标,深耕城市智能体“一网统管”应用,增强城市生命体的应激反应能力。 城市智能体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以智能和协同为宗旨,借助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数据支撑和分析、理顺处理流程、驱动线上线下协同,助推“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一网统管”将城市运行“全场景”信息连成一体,可“全天候”积累流程中每一个信息,打破单个体系,打通行业界别,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判断,产生全新认知,创建“全价值”。城市面临台风、洪涝、疫情、燃气、聚集、高坠等主要风险,提高城市的韧性,核心是让各类建筑物、能源设施、生态系统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全域感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城市智能体融通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和分析,对风险和灾害做到事前速效预测控制、事中有效应对、事后高效救援。 广州市白云区围绕“指挥、监控、管理、服务、安全”的定位,高标准建设了“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汇聚1680类60亿条业务数据、20万个物联网设备,针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应用场景,初步实现“一屏观白云、一键连指挥、一门办业务、一网统管理”。 上海市黄浦区围绕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构建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体系,建成智慧黄浦综合运营指挥平台,接入12类物联感知设备2.6万余个,形成100余个城区数字化治理应用场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数字化转型要去解决基础性的、急难险重的问题,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华为愿携手各方力量共筑城市智能体,以应用、管用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为关键能力,抓住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不断创新,砥砺前行,共同迈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文章来源:新华网 |
2022-01-21 |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
“综合判断,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和规律,就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指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1年10月1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近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进行了部署。2022年第2期《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是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主要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科学总结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对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深刻阐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深刻阐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主要问题和重大意义。强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深刻阐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阐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和关于数字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贺信精神贯通起来学习贯彻,转化为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强大力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文章来源:求是网 |
202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