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身热”持续升温(国际论道) | |
“肌肉锻炼、搏击操、瑜伽……在中国,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身热潮仍在继续。”日本《东方新报》援引《2021年度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称,2021年中国健身行业逐步回暖,健身会员和健身人口渗透率呈现连续5年增长的态势。截至2021年底,中国健身房注册会员数为7513万人,比2020年增长6.89%;健身人口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3.46%增长至2021年的5.37%。坚持营业的健身房平均月收入达到48.3万元,比2020年的43.5万元增加11%。外媒关注到,疫情之下,中国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高,自发健身意识大幅增强,线上健身用户激增。这些都为体育健身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健身蔚然成风“摆臂、抬腿,腰间赘肉咔咔掉”、“跟着刘畊宏老师打卡,一起瘦瘦瘦”……今年,短视频平台一股“刘畊宏”健身直播的爆火,成功带动了大众对线上健身的热情。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云健身”的普及率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启“云健身”模式。日本《东方新报》报道称,受疫情影响,中国在线健身产业飞速成长。2021年,健身应用程序“Keep”的月活跃用户达到3440万,每人每月参加4.1次训练。在抖音上,2021年健身类账号的粉丝也增加了3倍,运动类主播收入平均增加了2.5倍。台湾歌手刘畊宏在上海疫情封控期间做健身直播,涨粉超过4000万。伴随中国全民健身热潮,包括陆地冲浪(简称“陆冲”)、飞盘等新式且易上手的体育运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热捧。新加坡《今日报》网站近日报道称,陆冲自今年春季以来在中国城市特别是女性中间兴起。与其他形式的滑板运动相比,陆冲被认为更容易学习。北京冬奥会雪上运动的热潮也推动了陆冲的发展,相关俱乐部、组织和课程数量猛增。在北京地标性建筑“水立方”附近,每周一次的女性免费陆冲活动,已经从4月下旬的十几个常客增加到近百人。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受疫情影响,很多过去常出国旅行的中国城市居民前往野外,寻求探险之旅,从而催生了露营和户外运动产业。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都市周边的田野、河流和山脉,已成为城市居民的热门目的地。在人们印象当中,相比在家庭跑步机上佩戴iWatch测量心率这种年轻化的运动方式,中国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更加“野生”,公园里一棵树、一支单杠,就是他们健身的舞台。倒挂盘桓,悬空站立,旋转翻越……这些娴熟动作就连年轻健身达人也望之惊叹。美国《赫芬顿邮报》曾如此描述这些老年人的健身场景,“没有跑步机,没有iPod,也没有吸汗面料的衣服。没有蛋白质奶昔,不做热瑜伽,也没有运动记录器。只有攀爬架和令人难以置信的体能水平,那些中国老年人在北京天坛公园展现了人类的灵巧。”多重因素助推健身运动的热潮为何会在中国方兴未艾?外媒从多方面进行解读。日本《东方新报》分析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大幅增加了就餐、健身、文艺等娱乐活动方面的支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让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希望通过健身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此外,人们越来越重视颜值。以前,男性肥胖被视作“有威严,很可靠”。而现在,大家普遍认为,健美的身材和硬朗的外表“能给人的工作、收入、婚姻甚至整个人生带来积极影响”。于是,“保持体形”的观念逐渐在中国火了起来,从而带动健身的盛行。政府鼓励也是中国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2021年8月3日,中国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称,到2025年,全民健身将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人民币。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体育助力稳经济促消费激活力的工作方案》,从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和加大体育产品供给两个维度提出落实纾困政策、加大赛事供给、加快投资建设、深化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等举措。美国体育商业媒体FOS发表题为《中国想让其体育产业发展壮大》的分析文章,中国要实现体育产业规模2025年达到7730亿美元的目标,必须比2019年规模增加70%,“计划让每个社区都拥有体育设施,新建或翻修的运动场馆、体育公园和健身中心将超过2000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中国近年来多举措推广冬季体育运动。自从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中国对冬季体育运动的总体投入相当可观。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现在已有超过650块标准冰场和800多个滑雪场。这两个数字较2015年分别增加了317%和41%。自从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已带动超过3亿中国人参与了冬季运动。现在,中国各地的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冬季运动。即使在中国一些气候相对温暖的城市,室内滑雪场、溜冰场、模拟滑雪机和其他冰雪运动场地也在不断涌现。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极大激发了公众参与运动健身的热情。俄新社报道称,在筹备和举办冬奥会的过程中,中国人对冬季运动越来越感兴趣。北京冬奥会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与奥运会相关地区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美国《纽约时报》称,冰雪运动在中国各地蔚然成风,冬奥会助推中国实现体育强国梦。带动效应可期“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到2025年,要将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发展到5万亿元人民币。这可能使体育具备驱动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和吸引投资的作用。”彭博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GDP数据估算,如果此目标得以实现,到2025年,体育运动将占中国GDP的3.3%,高于2015年的2.5%。根据“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来计算,《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将为中国带来300多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以鼓励公众锻炼。这将超过2019年在中国酒店和餐饮业工作的人数。日本《东方新报》报道称,《2021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未来,中国健身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7866亿元增至2026年的147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3.5%,远高于同期全球健身市场增速。在外媒看来,陆冲和露营等运动的产业带动效应值得期待。新加坡《今日报》网站报道称,推荐应用程序“小红书”表示,6月,“陆冲”的搜索量同比增长了50倍。电商巨头京东报告称,6月陆冲板销售额同比增长80%。据一名滑板商店经理说,他们店今年的收入增长了大约300%。陆冲板占涨幅的大约50%,女性消费约占店内销售额的70%。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艾媒咨询公司预测,中国消费者今年将在露营设备等方面花费约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20%。博圣轩咨询公司的专家施特菲·诺埃尔说:“时尚品牌、运动服装公司和户外装备零售商正在抓住户外休闲趋势。”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8-01 |
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 劳动权益如何保障 | |
通过社交平台,来自山东的于译舒在看似不经意的“闲聊”之间完成了视频录制工作。硕士毕业后,她成了一名短视频博主,开启了有别于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职业生涯。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随着首批“00后”走出象牙塔,灵活就业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选择之一。工作时间弹性、工作安排自主,还能兼顾兴趣爱好,看上去“很美”的灵活就业,也让一些毕业生产生了担忧:不签劳动合同,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未缴纳工伤保险,遭遇职业伤害谁来负责?行业迭代快、吃青春饭,职业长远发展怎么办?专家提醒,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要综合考量社保权益、职业发展等问题,为个人发展做长远规划。越来越多毕业生青睐灵活就业2019年暑假的“一阵风”,将还在读硕士的于译舒吹向了灵活就业赛道。雅思考试的前夜,她随手拍了条“吐槽”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很意外,视频突然火了,有不少网友留言。”“后来陆续又有好几条视频‘破圈’。”渐渐摸到短视频门道的于译舒,2021年硕士毕业后,正式成为博主,专职从事生活类短视频创作。目前,已有近80万粉丝。网络主播、电商运营、文案写手等与互联网关联密切的职业,不打卡、不坐班,就业方式灵活,受到毕业生青睐。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18.6%的2022届高校毕业生选择了自由职业,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音乐教育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李茜茜就是被灵活就业的自由度吸引,选择成为线上钢琴陪练。“年轻人没必要图‘稳定’,可以先刷刷经验,攒攒人脉,以后自己单干。”“高校毕业生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选择灵活就业不同于传统的‘打零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现代服务业分会秘书长韩巍告诉记者,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就业质量更高、劳动自主性更强、就业形式更多元,呈现出明显的数字化倾向。劳动权益面临“灵活”风险今年初,李茜茜做了一个小手术,前后花费了1万多元,这对于刚工作的她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生了病,才意识到有医保很重要。”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毕业生都和李茜茜一样缺乏社保意识。按照目前的相关政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些地方已经对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放开了户籍限制,但“北漂”李茜茜目前还无法在北京缴纳社保。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尚思宇指出,择业时,高校毕业生普遍会考虑薪酬待遇、行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因素,往往忽视社保权益,特别是工伤保险,属于雇主责任险,没有用人单位,个人无法参保,“建议毕业生根据自身工作性质,选择商业保险进行补充”。“毕业生要对工资给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社保权益、职业伤害等条款重点关注。”韩巍提醒说。享受了灵活就业的自由,也意味着要承担与之相伴的风险与压力。“有时花了几天时间制作的短视频,就是打动不了观众。”于译舒告诉记者,点击量有很大波动,“爆款”难求,这意味着她的收入非常不稳定。补齐权益短板随着灵活就业呈现出规模化趋势,多地、多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为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灵活就业劳动者保驾护航。2021年,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8部门联合制定《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大劳动权益保护力度。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对于呼声很高的职业伤害保障,多地也陆续开始试点。其中,浙江省金华市打造“工伤+补充+商业”参保新模式,明确发挥用工主体作用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新业态从业人员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同时参加工伤补充保险;江苏省常熟市启动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每人每年缴纳360元,最高理赔标准为每人每年40万元。今年1月,于译舒在山东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共有3名成员。目前,工作室已经陆续享受到了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和社保缓交政策。她深知,想要长时间留在灵活就业赛道并不容易,更需要努力奔跑。来源:工人日报 |
|
2022-08-01 |
今年上半年3491家网站平台被网信部门约谈 | |
31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累计依法约谈网站平台3491家,警告3052家,罚款处罚283家,暂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77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2292家,移送相关案件线索4246件。各级网信部门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络直播和短视频领域乱象、打击网络谣言、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算法滥用、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规范传播秩序,重点查处一批传播各类违法违规有害信息、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社会影响恶劣的平台和账号。依法查处“雷达财经网”“体育大生意”“趣闻头条”“浦江财富”等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和账号;查处存在设立明星榜单诱导粉丝投票打榜、开设应援集资栏目、号召粉丝刷量做数据等严重破坏网络生态问题的“爱豆”“明星派”“星伴”等移动应用程序。今年上半年,国家网信办指导各级网信部门综合运用执法约谈、责令整改、处置账号、移动应用程序下架、暂停功能或更新、关闭网站、罚款、处理责任人、通报等多种处置处罚手段,对严重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法律法规的网站平台,依法予以严处。此外,随着新技术新应用安全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网信部门加快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依法下架处置“农天堂”等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的移动应用程序;下线处置“B612咔叽”“一甜相机”“卡通漫画脸”等应用程序中部分未经评估上线且存在安全隐患的功能。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1 |
数字经济时代,新电商产业乘风而起 | |
“新电商产业发展给青年人创业就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渠道,吉林省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培训力度……”第二届中国新电商大会日前在吉林长春举行。其间,吉林省电子商务学会秘书长王昆讲述起新电商给社会民生带来的种种变化。数字经济时代,新电商产业乘风而起。与王昆一样,广大新电商领域从业者及网民群体,都在感受着新电商给衣食住行带来的影响。“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结晶,极大引发了生产模式、流动模式、消费模式的深刻变革,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会开幕式视频致辞中,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盛荣华这样说。近年来,新电商的产业模式、应用场景有哪些探索创新?两届新电商大会给吉林乃至全国各地带来哪些“蝴蝶效应”?伴随数字化转型,新电商在促进新消费、助力新发展方面取得哪些成果?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大会及配套活动现场探寻答案。产业环境日益优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吉林省不断健全支持新电商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培育建成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基地等159家”“持续组织长春新经济直播节等新电商活动”……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对吉林省新电商发展进行归纳。作为本届大会举办地,“吉林实践”正是全国新电商蓬勃发展的重要缩影。在我国新电商环境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我国信息技术突破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快速推进,为新电商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主管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产业指导、资源保障、示范推广等方面,为新电商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进农村地区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联通数字乡村平台,作为赋能生产方式升级、治理模式创新的抓手。”中国联通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烈宏说。中国一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也表示:“数智化转型为汽车电子商务发展奠定技术和实践基础。以红旗品牌为例,我们以强联动、拓生态、广连接、重体验、抓趋势为重点,不断完善汽车电商新模式。”《报告》还提到,作为电子商务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电商通过对“人、货、场”重构,以消费需求牵引“短链”供给变革,以“去中间化”提高经济流通效率,畅通商产融合,促进要素融通,赋能消费升级和中小企业转型,构建新的产业服务生态。“电子商务的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数字经济成为促进消费需求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新电商‘新’之所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邢悦深有感触。快手科技副总裁王一晴提到了“新市井电商”概念。她认为,“新市井电商”将线下逐渐消失的“市井”重新激活,它不再是简单的效率至上,而是“人、货、场”的融合。新理念引领新模式,新机遇伴生新挑战在大会开幕式上,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近年来,商务部持续做大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大力发展“丝路电商”“数商兴农”,举办“双品购物节”“全国网上年货节”“粤港澳大湾区购物节”等网络促销活动,有力推动了模式、业态创新和线上线下的融合。这些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对于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速流动,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围绕消费端变革的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围绕产业端发展的产业新电商不断走向智能化,效率、规模不断提升。”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系统所所长陶炜列举了以下数据:2021年我国社交电商较2020年增加10.9%,直播电商用户数达6.35亿,社区电商中仅社区团购电商较2020年就增长了60.4%,产业电商较2020年增长23.6%。“各种新电商模式相互融合,尤其在赋能乡村振兴、外贸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陶炜说。然而,新电商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报告》这样归纳——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物流行业受到冲击,跨境市场存在瓶颈,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增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良竞争引发部分行业乱象,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存在隐忧;资源供给不足制约企业发展等。以农产品电商为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坦言,其供应链面临生产主体多、产品类型多、质量难管控、流通无序化、安全风险高等问题。因此,要建立农产品全过程台账,建立信任机制;完善农产品初加工、低温储存设施,健全冷链物流装备;建立全程可追溯机制,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持续强化产业规范,携手推动融合发展“新电商仍处于发展初期,鼓励新电商业态模式蓬勃发展,推动新电商产业环境规范有序,需要多方协作。”《报告》建议,政府要统筹资源布局,规范产业发展;平台要找准比较优势,探索模式创新;供给侧要抢抓发展机遇,优化发展路径;消费侧要塑造正确理念,引领理性消费。“加强新电商的规范发展,要打造法治环境,共同维护良好秩序;把握政策环境,切实增强发展的信心决心;优化营商环境,培植壮大健康生态;营造社会环境,延续浓厚有利氛围。”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说。为加强网络直播行业诚信建设及规范管理,大会发布了《网络直播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其评价结果可应用于平台对直播主体开展分级管理,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机构对网络直播主体进行评价和分级分类监管提供参考。此外,为进一步构建诚信环境、推进新电商规范发展,大会环境建设主题分论坛进行了“建档立信 诚赢发展”电子商务诚信档案创建证书颁发及建档立信倡议发布仪式,近10家平台代表现场参与。政企“面对面”、洽谈“零距离”,作为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项目对接会如期举办,吸引了55家企业162位从业者现场对接。为全面展现吉林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实践,“高质量发展吉林行”网络主题活动同步启动,由中央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组成采访团队,围绕新电商发展深入“白山松水”,用笔触、镜头描绘吉林振兴发展的精彩画卷。来源:光明日报 |
|
2022-08-01 |
一碗好饭里的种业振兴——来自2022中国种子大会的观察 | |
“这两年大家在餐馆或食堂吃饭,是不是会有种明显感觉——大米品质比以前好多了,风味基本可以接受了?这正是我国加快优质稻米品种培育推广的结果。”日前在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的发言引起了很多与会者的兴趣。好稻米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评判标准?科研人员如何培育优质品种?记者就上述话题进行了采访。念念不忘的稻米“多年前,我在云南哈尼梯田看到当地人早上带着米饭团子去地里干活,中午吃饭时,饭团又软又香而且不回生。我把这个稻米品种带回来,对材料进行分析并应用到品种培优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万建民说。好稻米什么样?很多人可能会说色香味俱佳、口感软硬适中。万建民介绍说,稻米品质的评价指标包括五个方面,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功能性品质。其中,外观和蒸煮食味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和评价指标,粒形、垩白、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是品质的定级指标。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直接关系到食味品质。稻米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品质呈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大于9%的品种,往往米饭较硬,适口性差。中国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7%至9%。2022年7月20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山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高标准有机稻田中查看水稻长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对稻米的需求也发生变化,从注重产量到关注品质,再到关注多样化需求。比如,现在口粮消费减少,外出就餐增多,人们注重健康功能。新需求对品种选育提出新课题。专家表示,我国消费市场的新要求包括:食味品质和口感好的水稻新品种,即出糙率高、长粒外观、垩白度小、透明度高、米饭柔软,不回生的高商品性品种;有色米、香米、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包括低升糖指数米,优异食用品质红米、黑米,香味基因大米。加速奔跑的种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种子是关键。近年来,我国加快种质资源发掘利用,研发应用关键技术,开展全国优质米品种联合攻关,培育了一大批优质稻米品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种质资源是培育好种子的第一步。2022年7月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苏廖村,农民把水稻秧苗搬运到插秧机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表示,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过程中,保存的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云南遮放贡米和辽宁的京租御用稻米,原始品种已在当地绝种,从国家种质库引种,通过提纯复壮恢复种植,已形成产业。培育好品种,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是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家洋介绍了高产优质多抗的“早粳稻”的分子设计育种实践。这项成果使人们可以提前一个季度吃上新粳米。我国双季早稻品种通常为籼稻。早籼稻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收割。早籼稻品种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的品种,大部分用作储备粮或工业用粮。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米质优、食味佳等优点,但一般要到10月才能收割。李家洋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育成优质高产的双季早粳稻新品种。近年来,我国开展国家级优质食味大米评选活动,促进了优质稻米推广。同时,南方籼稻区稻米外观品质改良效果显著,三系和两系杂交稻优质率显著增加,优质率由原来低于25%提高到50%左右。更好更优的目标展望未来,如何保障我们饭碗里的稻米更好更优质?据了解,我国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及杂交水稻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世界领先水平成果,但在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应用及优质品种选育推广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距离。持续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就要集中资源和力量联合攻关。2022年7月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坝头)南繁公共试验基地,农机手在收割水稻(无人机照片)。专家们认为,今后我国要加强优质种质资源的收集,建立优质食味评价技术体系,加快优质外观、食味等基因的高效挖掘,不断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同时,要良种良法结合。合理运筹肥水,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品质。要培育养分高效品种,减少氮肥施用,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要改良土壤,增加有机肥投入,培育抗病虫优质水稻品种。先正达集团中国副总裁应敏杰介绍说,企业通过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培育生产绿色优质超级水稻新品种,二级以上优质品种数超过80%,并依托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MAP)集成推广良种良法,助农增产提效。万建民表示,一碗好饭的实现,还需要收储、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共同努力。要推动“适时收获”,对优质稻米收购实行“优质优价”。水稻高温快速脱水会迅速降低稻米品质,要加快建立低温烘干的技术体系,并推动建立优质稻米的低温储存、加工和流通体系,最大程度保证稻米的新鲜口感。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1 |
我国高速公路网络已连接全国约95%人口 | |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王太25日表示,目前以国家高速公路为主体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8.8%的城区人口20万以上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连接了全国约88%的县级行政区和约95%的人口;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和常年开通的边境口岸。王太是在交通运输部当日举行的专题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从数据上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11.7万公里,普通国道通车里程25.77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中双向六车道及以上路段占比达20.9%,全国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占比达79.6%;98%以上路面实现沥青或水泥混凝土铺装。2013年出台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提出,到2030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0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总规模分别为13.6万公里和26.5万公里。王太介绍,目前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建设完成比例分别达到85%和96.5%,而今年印发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国家公路网总规模约46.1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约16.2万公里,普通国道约29.9万公里。为推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的国家公路网,王太表示,将以国家公路省际待贯通路段、瓶颈路段以及连接交通枢纽、陆路边境口岸公路等为重点,推动相应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通过共用通道、枢纽衔接、共建共享等方式,提升综合交通效率和便捷性,并灵活、合理采用公路穿城段技术标准,推动构建一体化的城市群路网体系。谈到提升公路建设绿色智能方面,王太说,将以绿色公路建设为载体,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同时以科技创新赋能公路建设发展,提高国家公路数字化、网联化水平。 转自:新华社 |
|
2022-08-01 |
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新规8月起施行 | |
这个8月,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新规开始施行。从完善反垄断法律制度,到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再到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更完善的法治,护航更美好的生活。合理规范平台经济发展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反垄断法进一步明确反垄断制度在平台经济中的适用规则,增加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前款规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根据修改后的反垄断法,对于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纵向垄断协议,经营者能够证明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不予禁止;经营者的市场份额低于规定标准并符合其他相关条件的,不予禁止。经营者不得组织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或者为其他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提供实质性帮助。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监管2022年8月1日起,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正式施行。新修订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内容安全管理、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制度。该规定明确,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对信息内容呈现结果负责,不得生产传播违法信息,自觉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根据该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保护和处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中的个人信息,并采取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更好保护家暴受害人2022年8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施行,为家暴受害人提供更多司法保护。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家庭暴力的形式,扩大人身安全保护令适用范围。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进一步明晰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适用范围,保障家庭成员免受各种形式家庭暴力的侵害。司法解释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不以提起离婚等民事诉讼为条件,不需要先提起离婚诉讼或者其他诉讼,也不需要在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后一定期限内提起离婚等诉讼。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符合刑法相关规定的,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处罚。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制度《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度,每十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普查;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制度,构建全国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网络;建立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发布制度。因品种培育等特殊需要从境外引进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水产苗种等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据审批权限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和海关办理进口审批与检疫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全面提升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监管效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本法重点围绕期货交易、结算与交割基本制度,期货交易者保护制度,期货经营机构与期货服务机构的监管,期货交易场所和期货结算机构的运行,期货市场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本法结合市场实际情况,统一确立了衍生品市场发展和监管亟须、国际通行的基础制度,如单一主协议、终止净额结算、交易报告库等,赋予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监督管理衍生品市场的职责,并授权国务院依照该法原则制定具体管理办法。黑土地有了专门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为黑土地提供专门法律保护。根据本法,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垦历史和利用现状等,按照最有利于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并适时调整。历史上属于黑土地的,除确无法修复的外,原则上都应列入黑土地保护范围进行修恢复。 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1 |
解读7月份PMI释放的经济信号 | |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7月31日发布数据,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3.8%和52.5%,连续两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国家统计局专家解读认为,总体上看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基础尚需稳固。“7月份,受传统生产淡季、市场需求释放不足、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制造业PMI降至49%。”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赵庆河表示,7月份制造业部分行业保持恢复态势。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0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专用设备、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高于52%,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产需持续恢复。价格指数明显回落,企业成本压力下降。7月份,受石油、煤炭、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比上月下降11.6和6.2个百分点。从企业调查来看,7月份,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7.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随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疏通,物流成本也有所回落,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位于扩张区间。赵庆河分析,近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承压,市场预期受到一定影响,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虽比上月下降3.2个百分点,但仍位于扩张区间。“在市场供需有所收缩的情况下,当前就业仍保持相对稳定,7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8.6%,较上月仅下降0.1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指数均值。”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说,就业形势稳定,不仅有利于后市经济稳定回升,也较好兜住民生底线。值得注意的是,新动能保持上升势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7月份,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1.2%和51.5%,虽较上月下降1和1.3个百分点,但都保持在51%以上的扩张区间。分项指数显示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供需增速都保持在相对较好水平,表明新动能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上升势头,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不过,7月份制造业供需在6月份快速释放后有所回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8%和48.5%,比上月下降3个和1.9个百分点,均位于收缩区间。赵庆河表示,调查结果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本月超过五成,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统计数据显示,非制造业连续两个月恢复性增长。其中,服务业延续恢复态势,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扩张区间,其中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高于60%,前期受抑制的消费需求持续释放,相关行业业务量继续较快恢复。从服务业市场预期看,7月份,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8%,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调查的全部行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连续两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服务业企业信心普遍回升。建筑业扩张加快。7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9.2%,高于上月2.6个百分点,建筑业生产活动有所加快。从行业情况看,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58.1%、51.8%和51.9%,比上月上升0.2、1.6和1个百分点,表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企业用工继续增加,行业有望保持平稳增长。“7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5%,低于上月1.6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继续扩张,但步伐有所放缓。”赵庆河说。来源:新华网 |
|
2022-08-01 |
20多个省份发放数十亿元文旅券——带着消费券去旅游 | |
开栏的话:为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有序恢复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为落实《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纷纷细化政策,推出一揽子措施,力促消费回暖。消费版推出“消费正回暖”专栏,对促消费政策措施落地情况和成效进行报道,并对下一步如何保持消费热度进行探讨。“带孩子住了一晚通州区的环球影城大酒店,用券打了五折,只要600多元。”北京市通州区市民李雪是第一批抢到北京旅游消费券的消费者。她告诉记者,自己早就买好了环球影城的票,孩子还惦记去环球影城酒店住一晚,但1000多元的价格有点高,她一直没舍得订。7月上旬,得知北京要发放文旅消费券、京郊民宿酒店打五折的消息后,李雪在发券当晚就定了闹钟,抢完券立即预订酒店,第二天就带着孩子去环球影城圆梦了。得益于文旅消费券的普遍发放,近期全国多地都出现了李雪这样的幸运消费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初,超过20个省份发放了多领域消费券,其中文旅领域消费券补贴金额达数十亿元,涉及北京、云南、贵州、青海、浙江、海南、安徽、湖南、湖北、河南、西藏、山东、四川等多个省份,覆盖了酒店住宿、景区门票、度假线路、免税购物等各类旅行场景。这些文旅消费券或在暑期旅游旺季之前启动,或卡在暑假开始前发放,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整体态势趋稳和学生旅行窗口期的到来,推动了旅游市场加速回暖。补贴带来“满房”效果消费券对刺激文旅消费、带动文旅商家活力的乘数效应肉眼可见。携程发布的暑期旅游趋势报告显示,截至7月12日,近半个月通过携程预订暑期旅游产品的订单总量环比上涨超过9倍。在去哪儿平台上,7月份前三周,全国酒店预订量比6月同期增长了64%,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预订量增加了25%。观察本轮旅游行业的复苏进程不难发现,政府之手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7月21日周四,满房;7月22日周五,满房;7月25日周一,满房。”北京梧桐熙慕民宿的预订页面上,显示的都是“满房”。“这段时间,我们工作日基本爆满。”民宿管理人范宇飞告诉记者,他在北京怀柔、密云、延庆等郊区经营着9家民宿。位于京郊的酒店、民宿一般周末生意好,工作日人不多,今年更是因为疫情暂停营业了2个多月。但从7月中旬开始,随着暑假开启,再加上北京旅游消费券的带动,民宿在工作日居然也出现了爆满状态。范宇飞特意问过客人,还真有人是抢到了消费券才来的。京郊民宿酒店一般主要靠节假日和暑期档营收,今年因为疫情,之前的几个节假日基本没多少收入,因此这个暑假至关重要。范宇飞算过,在文旅消费券带动下,如果能继续保持满房状态,今年暑期差不多能将上半年的低谷拉平,让整体营收重回疫情前水平。从全国来看,云南文旅消费券的刺激作用算得上最明显之一。4月25日,云南省文旅厅就开始发放云南文旅消费券。补贴发放期间,用户关注度明显提升。例如携程平台上,云南访问热度环比增长42%。截至目前,预订暑期赴云南旅行的订单量同比恢复110%。暑假来临,7月5日,云南省文旅厅再次发放文旅消费券和加油券。携程集团政府合作西南大区总经理易杨表示,云南消费补贴发放以来,领取补贴的省外游客比重明显提升,已达到近七成,有效引客入滇,旅游市场恢复迅速——6月份丽江全市接待游客310.09万人次,环比增长51.8%。据游客在社交平台上的反映,暑期以来大理部分酒店民宿连续多日涨价且满房,一房难求的甜蜜“吐槽”重新出现在社交平台上。文旅消费券有助于激发用户旅游消费需求,拉动旅游商家收入,从而实现旅游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轨复苏。据易杨透露,部分目的地消费券对当地旅游消费的整体带动效能达到了1∶10以上的杠杆率,对旅游业商家收入的提振效应明显。种种数据都在说一句话:“券”来的旅游真是太香了!“本地化”定制消费券为了操作方便,各地大多选择以旅游OTA平台与自有渠道结合的方式“广撒网”,一个地方发券,全国消费者受益。例如,云南除了通过携程、美团、同程三家线上平台发放文旅消费券和文旅加油券,还在“游云南”APP、“游云南”小程序、“一部手机游云南”公众号、“游云南”公众号上发券。北京的文旅消费券则选择在去哪儿平台独家发放。这些钱由当地政府出资,每单最高可为消费者节省上千元。同时,OTA平台发券时还会配套“十亿补贴”之类的活动,让消费者每单再省下数十元至上百元。梳理发券地之后,记者发现中西部地区和旅游城市的发券热情较为高涨,且动手较早。例如云南、海南、贵州等地均从四五月份起开始发放文旅消费券,提前两个月为暑期预热。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分析,我国文旅资源多在西部,而游客多在东部,跨区游客减少,使得西部大量文旅景点无法复苏,所以要以消费券来吸引外地游客,激活当地文旅产业。因此,他建议消费券发放应精准覆盖有潜在需求的消费者,例如西部一些省份,本省份游客不足以激活景点人气,那么就需要在本地平台之外,把重点放在多平台发放,最好在全国平台上发放消费券,既扩大了覆盖面,也能利用商业平台的补贴支持。消费券主要是由当地政府补贴,补贴太多财政压力大,补贴太少撬动作用小。易杨建议,各地应对消费券的种类组合和补贴阶梯进行“本地化”定制,不盲目比拼补贴力度,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本地旅游最需要、最特色的环节,追求最大撬动效果、给游客最佳体验。“我感觉这次发券是精心设计过的,只能周日至周四用,时间上刚好拉动京郊民宿的工作日淡季;金额上打五折最高可抵1000元,而京郊民宿整院预订一般都在2000元以上,正好能用完额度,让消费者觉得很值。”范宇飞介绍,消费券折扣的金额由政府全额补贴,民宿经营方拿到的还是原先的挂牌价,没有其他支出,因此很受经营者欢迎。他希望能多一些宣传,让更多消费者知道文旅消费券、使用文旅券,这样有望进一步提高消费热情。据易杨介绍,平台参与政府文旅消费券发放,一般提前几个月启动,会经过一定的程序,正式发券前,平台会配合做一些宣传。从目前来看,各地普遍预备了几轮消费券,时间主要覆盖到9月份,让消费者有充足时间选择。不过因为知道的人多了,越往后抢券难度越大,消费者可多留意各地区的新闻,或者先搜索目的地消费券。另据记者了解,7月份至8月份期间,湖南省、青海省、安徽安庆市、新疆克拉玛依市、贵州遵义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山东日照市等多个目的地也将发放消费补贴,抓住暑期旅游旺季,尽量把上半年耽误的消费拉回来。盘和林提醒,各地游客被纷纷“券”来,对旅游目的地的疫情防控和接待能力造成一定压力,旅游景点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此前已有景点因为疫情突发导致部分游客滞留,这会让游客体验大打折扣,影响行业复苏。来源:经济日报 |
|
2022-08-01 |
新能源带动 今年新增发电装机或创历史新高 | |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近日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新能源快速发展带动下,2022年新增装机规模将创历史新高,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2.3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投产1.8亿千瓦左右。到2022年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首次达到总发电装机规模的一半。“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新能源发电作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的重要内容,成为了发电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中电联数据与统计中心副主任蒋德斌称。《报告》显示,上半年,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4063亿元,同比增长12.0%。电源完成投资2158亿元,同比增长14.0%,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比为84.7%。风电和光伏表现尤其亮眼。上半年太阳能发电投资631亿元,同比增长2.8倍。太阳能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比重达到近30%,与风电合计在一起的新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比重达到55.5%。在蒋德斌看来,新能源发电行业成为了我国为数不多的产能利用率高而不过剩、生产的电能清洁绿色受社会欢迎,未来是充满发展空间和前景的行业。尤其是在2022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的背景形势下,新能源发电成为了稳经济稳投资的重要投资标的。今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目前第一批项目已开工超过9500万千瓦。此外,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太阳能发电投资建设。《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4.4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1.8亿千瓦,同比增长14.8%,占总装机比重为48.2%,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绿色低碳转型效果继续显现。分类型看,水电4.0亿千瓦;核电5553万千瓦;并网风电3.4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3.16亿千瓦、海上风电2666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3.4亿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2.1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1.3亿千瓦,光热发电57万千瓦。中电联预计,2022年底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6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占总发电装机容量比重上升至50%,比2021年底提高3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水电4.1亿千瓦、并网风电3.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4.0亿千瓦、核电567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400万千瓦左右。煤电装机容量11.4亿千瓦左右。 转自:经济参考网 |
|
2022-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