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三在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的实践分享 |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发端已成共识。我国政府持续加强工业互联网领域政策倾斜。《十四五规划》多次提到“工业互联网”,指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中,要培育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今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更出台了“指导意见”,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连续政策出台皆旨在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落地、推广,实现价值。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率先发足工业互联网领域,发挥新时代工业互联网的“链接”价值,打造具有五个新特色的工业互联网融合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三链融合”潜能,依托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项目赋能新时代的“链主工厂”建设。“三链融合”赋能工业互联网发展在新华三集团看来,新时代工业互联网需要具备五新特色。传统工业企业面临供应与需求割裂,生产与消费者割裂,单个企业决策与整个行业大趋势割裂的弊端,需要依靠科技来解决。而工业互联网则要用ICT(信息通讯技术)、AI(人工智能)、5G等技术让制造业能够完成生产链、价值链、产业链的融合。缺乏“三链融合”是制造业长久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融合正是工业互联网给出的药方。据新华三集团工业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均未过半。全国只有3%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应用阶段,多达89%的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期。按照《2019年中国中小工业企业经济运行报告》数据计算,这类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这意味着,同时作为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大国,我国的制造业仍需更多科技加持,工业互联网的前景和空间都十分巨大。三大能力铸就新华三“工业数字大脑”好在一些较早发足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已经拿出了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新华三集团的工业互联网业务定位于融汇数字力量,激发工业潜能,成为工企数字化转型的一站式服务商,进而基于工业操作系统打造了全栈方案“工业数字大脑”。“工业数字大脑”具备全面联接、数据融合、智能进化三大核心优势。全面联接即强大的数据归集化能力,强调持续强化工业物联能力,积累工业协议解析能力,集成工业视觉能力,提形态多样、极简部署、云化服务的工业世界联接能力。数据融合即数据价值化能力。工业数字大脑依托绿洲平台,强化工业物联、工业智能(工业大数据和AI)、数字孪生等工业PAAS能力,持续增强平台的工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构建工业绿洲平台,能够支撑工业数字化模型和工业APP的众创开发。智能进化即数据资产化能力。基于工业机理的工业AI(专家系统、知识图谱、知识工程)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业AI(神经网络、机器学,统计科学)来沉淀工业机理模型、及模型集成融合能力。借由三大核心优势,工业数字大脑将生产数据、供应链数据、消费者数据、外部平台数据、企业经营和管理数据等各环节数据进行跨界和整合。凭借强大的中台技术及对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积累打造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并帮助制造业企业去梳理、整合、分析、链接不同的环节,完成工业互联网应用。同时,工业数字大脑体现了新华三集团的“三级大脑”的思路。针对制造业的产业治理、企业治理、工厂末梢三个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提出了产业级(政府治理)、企业级(区域级)、现场级的三级联动数字产业空间,以期帮助制造业企业完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的深度数字转型,亦能够帮助政府掌握产业发展情况,做出正确决策。依托智能制造成就“链主工厂”未来在智能制造工厂项目上,新华三集团“工业数字大脑”得以充分的实践。在项目中,新华三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紫光打造精益、智能、柔性、物联、绿色的智慧工厂,其打造的数字智能平台承载了智慧计算、智能存储等底层功能,也包揽了智能连接和智能终端等数字化功能与设备,在生产管理、制造协同、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打造了牢固的智能数字基础设施。由此,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也成为了一座被工业互联网点亮的“灯塔工厂”,成为2021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也是浙江省“数字经济龙头项目”。 然而,这些还也只是新华三集团推动打造的“链主工厂”中的一个案例。所谓链主工厂,指的是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具备产业上中下游核心凝聚力的工厂,这些企业将生产从企业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供应链有效对接。而通过“链主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实施,将推动整个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持续迈进,整体带动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一个个“链主工厂”的建立,就是在制造业转型的风起云涌之中点亮了一座座工业互联网的灯塔。未来,基于“云智原生”战略和“数字大脑2021”,新华三集团会把在紫光股份智能制造工厂中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为全国三十余万家工业制造业企业赋能。当企业解决了重重割裂的痼疾,取而代之的是生产链、价值链、产业链的“三链融合”,工业互联网的变革将更深刻的展开。文章来源:西部经济网 |
2021-12-17 |
“2021智能制造数字化创新峰会”在山东济南举行 |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制造数字化创新日益成为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能不能实现由大到强的跨越,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12月16日,“2021智能制造数字化创新峰会”在济南举行,峰会以“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通过主旨演讲、专题报告、应用方案展示、创新经验交流、产学研成果对接等板块为主线,展示了最新行业应用成果,促进产、学、研、资、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及交流合作,引领智能制造及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是全国排名前三的装备制造业大省,时至2020年,山东的装备制造业总营收已高达5万亿元,其中高端装备的制造接近50%。而济南不仅是连接华东与华北的门户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更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数字化创新的北方重镇。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济南的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成长为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本次峰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CODESYS软件集团中国公司总裁兼CEO、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马立新院士,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合作联盟理事长、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欧阳劲松副主任,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贻斌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指南专家组副组长宋锐教授,以及来自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西安秦川数控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和济南二机床集团的专家和企业家们,分别就“装备数字化初探”、“‘5G+现场网’构建工业互联新格局”、“轨道交通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探索与研究”、“标准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领域实践”和“自主创‘芯’-龙芯工业生态与应用”等多个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圆桌对话,在阳光和煦的十二月,在充满创新活力的泉城济南,峰会为我们奉献了一场由院士专家和产业精英们倾力制作的高科技盛宴。活动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省自动化学会、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欧德神思软件系统(北京)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文章来源:大众网 |
2021-12-17 |
第四届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开幕 | |
12月16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展览会在宝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展会以“驱动创新 科技赋能”为主题,共设置机器人、机床、电机及配件等三大展区,集中展示智能制造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前沿科技,参展企业达180家。在当天上午举办的中国(宝鸡)国际机器人暨智能制造产业高峰论坛暨经贸合作洽谈会上,渭滨区、陈仓区、高新区管委会、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分别进行了推介。蔡家坡经开区管委会与厦门市物联网行业协会,市贸促会与韩国机床产业协会分别签署招商合作框架协议。渭滨区与宝鸡思迈龙精密传动有限公司签署了总投资5200万元的六轴经济型工业机器人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投资合同。此次展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328家企业报名参加线上展,线上各类直播观看人数超过5万人。同时,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尼泊尔等国家开设了境外分会场。近年来,我市坚持实业立市、工业强市、质量兴市,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79户,高新技术企业294户,国家级研发平台18个,形成了先进结构材料、汽车及零部件、优势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过五百亿优势产业集群,以及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设备五大新兴产业。目前,全市拥有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研发、集成应用企业42家,聚集各类高端技术人才150余人,牵头制定国家机器人行业标准4项,拥有机器人减速器核心专利20余项,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文章来源:搜狐网·本地头条先知道 |
|
2021-12-17 |
数字为媒释放城市发展新动能 |
大雪时节寒意浓,位于阳泉高新区的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却是热火朝天。一边,工人们有的开挖土方,有的绑扎钢筋,忙碌而有序;另一边,项目招商方正在和签约入驻企业的负责人现场查看,商量后续装修事宜。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由中国电子旗下公司与阳泉市政府合作共建。园区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在建面积14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64栋不同类型的产业港,以及配套的道路、绿化、排水等工程。预计年底交付16栋产业港。 “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是中电集团在山西省布局的首个数字经济园。园区定位信创和数字经济产业,结合阳泉数字城市规划建设,重点打造以信创产业为特色、以电子智能制造和数字应用创新为主导的‘1+ 2’产业集群体系。项目意义重大,建设上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提升效率。”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闫峰说。“速度是干出来的,进度是赶出来的。”闫峰说。去年冬天开工以来,项目部要求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把任务分解到每一天。针对部分环节进度落后的情况,项目部与施工单位沟通,增加作业时间和工作面,并列出相关工作节点,多措并举向时间要效率。同时,项目部将任务指标、施工进度、质量标准等内容制成表格,组织评比、打分,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的同时,招商引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闫峰介绍,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飞地招商3种模式。产业链招商中,项目招商方聚焦中电产业生态,筛选并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再依托龙头企业开展上下游招商,让企业落地阳泉。场景招商中,阳泉市联合中电集团发布了智慧城市、科技创新创业、数字金融等七大核心应用场景,以及公园城市、数字文旅等N个延伸场景,通过“7+N”城市场景招引数字经济企业。飞地招商中,阳泉出台了众多优惠政策,阳泉高新区也成立相关服务部门,通过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对外发布智慧路灯、智慧停车等业务清单,吸引企业考察洽谈。目前,在年底计划交付的16栋产业港中,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招商方已完成12栋产业港的预招商工作,8家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类企业签约落地,预计年底进场装修。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预计可引入企业300家,实现产值20亿元,纳税2亿元,带动近万人就业。文章来源:新浪网·山西新闻网 |
2021-12-17 |
2021第三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在广州开幕 | |
12月16日,2021第三届国际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大会在广州花都开幕。大会以“拥抱智慧城市新生态,共建未来出行新格局”为主题,讨论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出行战略、路径和最佳实践等议题。会上,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广州花都大湾区枢纽型自动驾驶创新试验区行动方案》。方案指出,预计2023年,花都区将开放自动驾驶示范道路150公里以上;到2025年,自动驾驶示范范围将覆盖到花都全域,并将初步建立智慧出行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表示,智能共享出行需要顶层设计,未来出行升级和城市治理升级的方向将建立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与智能汽车深度融合一体化的基础上。据了解,2020年花都汽车制造业的产值达到1857亿元,约占广东全省汽车制造业产值的21%。当天上午,京东粤港澳大湾区(花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揭牌。京东集团表示,未来将围绕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开展深层研究、推动技术应用,助力湾区数字经济新发展。文章来源:央广网 |
|
2021-12-17 |
数字化给河南带来什么?这场数字经济论坛给出答案 | |
在乡村,赋能手机已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在城市,聪明的车、智慧的路、无人场站、自动充电、智能站台、云控中心……中原大地,数字化浪潮在不同行业正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未来,数字化又将给河南带来什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12月16日,在郑州举办的2021年中原数字经济·5G与未来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给出不同解读。本次论坛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大数据管理局指导,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浪潮集团、河南优前集团主办。论坛以线上和线下方式进行,围绕数字经济与未来、5G赋能时代,集中展示了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推动河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数字经济领域权威人士对中原数字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予以阐述,来自华为等企业的专业人士就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等进行了分享。河南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河南省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夏林在发言中讲道,数字经济已成为全世界战略选择的聚焦点,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中心主任许贵阳认为,5G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景,比如智能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医疗保健、工业制造等。但是,5G在应用中还存在场景布局的结构性矛盾、数字鸿沟和伦理风险等问题,应注重和其他技术的配合。在主会场圆桌论坛上,多位来自政府、企业的嘉宾围绕“关于5G建设应用、现状、挑战”这一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河南优前集团重点介绍了5G建设中的成功经验,金蝶软件从重构数字战斗力、数字化转型等不同层面探讨了数字经济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文章来源:大河网 |
|
2021-12-17 |
朝阳数字经济核心区怎么建 |
11月底,北京市发布《“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明确了朝阳区数字经济核心区的战略定位。12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朝阳区“两会”系列发布会上了解到,朝阳区将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倍增,在中关村朝阳园聚力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预计到2025年,园区总收入将超1.2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创投机构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正式揭牌已一年有余,如今,2.0版本也将正式启动建设。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落地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是数字经济核心区建设的重大项目。根据市经信局9月印发的《北京市人工智能算力布局方案(2021-2023年)》,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将落地朝阳,以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运行为主,兼顾科技创新等需求,服务教育科研、人工智能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和产学研用协同,提升北京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能力。据悉,朝阳区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将建设1000PFLOPS以上的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采用自主创新CPU为底座,以头部AI企业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芯片为基础,部署人工智能开发框架,提供城市发展所需算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目前,朝阳“城市智慧大脑”综合展示平台已搭建完成,建成应用场景56个。全区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应急安全、医疗卫生等核心指数一应俱全。在疫情防控、疏解整治、吹哨报到、智慧物业、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实效。“城市大脑将有效赋能社会治理。目前,朝阳建成智慧社区治理数据分析平台,归集全区31个街乡、113个社区、2560台智能设备的基础信息41万余条。在东坝家园试点建设智慧物业实景超融合平台,运用AR技术直观展示辖区内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形成智慧物业视频实景‘一张图’。”区科信局副局长马野表示。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数字经济,离不开重点产业的支撑。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将重点聚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空间地理信息等领域。中关村朝阳园是这五大产业集群建设的承载地之一。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副主任冯少静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园区现有注册企业近7万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5家、跨国投资公司150余家,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393家。近期,朝阳园内有多个项目迎来重要节点:阿里巴巴北京总部顺利封顶、国际人才公寓开工建设、国际医院确定项目主体、未来论坛永久会址完成选址并开展规划前期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24日,“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正式揭牌,吹响了高质量建设北京国际创业投资集聚区的号角。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国际创投集聚区2.0将在朝阳园正式启动建设。相比1.0版本,创投集聚区将从一个楼宇扩展为一片科创街区。目前,已有25家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申请参与集聚区建设,已建成高瓴新动能中心、红杉中国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海尔卡奥斯生态集聚中心和创业邦创新赋能中心,24个创投项目和3个专业服务机构入驻。冯少静表示,未来,中关村朝阳园将构建“1+4+N”的产业格局,即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科技服务业为重点支撑,大力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优势。预计到2025年,园区总收入将超1.2万亿元,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增强企业服务效能今年1-10月,朝阳区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合计实现收入3311.9亿元。5G基础设施建设高效推进,已累计建成5G基站4521个,继续领跑全市。对于下一步数字核心区的建设方向,朝阳区发改委副主任张炯杨介绍,在数字贸易领域,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将围绕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支持北数所探索落地数据交易场景,积极吸引数字领域企业落户园区。同时把握“两区”与数字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整体谋划数字贸易发展愿景,前瞻布局数字基建设施,推进园区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产业数字化转型领域,依托区内批零、商务服务等传统产业基础,朝阳区支持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构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和服务的生态体系,助推产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我们也将加大对政策精准度的支持,尽量把政策更好地对接给有需求的企业。对于数字经济的龙头企业,我们充分利用好服务包机制;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我们深化‘凤鸣计划’,对于中小数字经济企业,我们用好普惠性政策。构建一个大中小不同层次的服务体系,增强企业服务的效能。”张炯杨说文章来源:百家号·数据杂志 |
2021-12-17 |
完善数字经济的信用监管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一重要指示要求,为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世界主要数字经济大国都开始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提升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努力让社会更好、更充分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不久前,中国正式提出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各成员国共同探索跨境数字治理框架的最佳路径,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合作,为各成员和本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增长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在这一背景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将有力促进我国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将为全球加强数字经济治理贡献中国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离不开信用监管机制建设。这就需要推动数据安全立法,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强科技伦理建设,对大型平台企业依法进行监管与规制。相较传统商业形态,平台企业参与的交易活动有很大不同。比如,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上提供了一个虚拟的“集市”,不仅能够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能够发挥精准匹配供需的作用,甚至充当支付、结算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商务平台比传统的实体集市拥有更便利的条件。因此,在平台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监管者、平台企业、供需双方等共同参与,协力构筑系统性的信用监管机制,涵盖诸如身份认证、数据加密、信用评价、失信惩戒、争议解决等各个方面,维护数字经济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不同行业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有不同特点,平台企业的种类、规模、发展阶段、社会影响力也有差异。建立完善信用监管机制,需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法律制度对于信用监管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对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法律义务做出更为清晰细致的规定,以法治手段确保数字经济发展行稳致远。同时,有必要通过信用教育,大力宣传数字经济时代信用的意义、价值、功能,让人们更好理解和接受信用的好处,在全社会形成重信守诺的良好氛围。完善数字经济的信用监管,行业自律机制同样值得重视。在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可以通过行业自律更好应对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特别需要大力推动、组织不同行业制定平台企业的自律准则,鼓励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价评级。随着行业自律机制的不断完善,让失信无信者寸步难行,必将促使更多平台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构建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必将推动我国数字经济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
2021-12-17 |
以法治护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前不久闭幕的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数字经济成为党代表和媒体讨论的热点词汇。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增强。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10%,数字经济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看出,未来五年,江苏将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数字经济强省建设必将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数字经济的目标定位和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相比,配套完善的法治服务和执法监管等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有必要通过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法治保障供给,补足短板弱项,更好适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制度设计层面的短板弱项,国家和我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立法,填补空白缺项,以法律制度形式护航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今年11月1日起,国家正式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法为核心的网络法律体系,为数字时代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尤其是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基础制度保障。前不久,江苏省发改委也发布了《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条例》主要从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数据利用与规范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目的在于促进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当前,数字领域立法保护完成了顶层制度设计,相应空白短板已经补齐,但是在监管、执法等后道工序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一方面数字平台经济的发展模式趋于呈现跨部门、多地域发展的状态,传统的单一部门的执法监管模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一个平台、服务全国”的共享数字经济导致一但发生纠纷,监管部门在取证调查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更新换代迅速,相关执法标准落后于实践需要,导致面对新技术出现时,执法机关往往不敢主动执法、不知如何执法、被动拖延执法,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数字经济领域监管模式和执法标准急需细化和规范。为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对数字经济监管和执法,通过法治途径保障数字经济更好更高质量发展。一是更加注重社会协同联动治理。随着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政府监管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要积极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行业自治、平台约束、公众监督的多元立体化监管体制,将数字经济的监管进行开放式拓展改造、融合发展,积极引入各类市场主体、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乃至消费者个人进行辅助监管,加大对各类平台的监管力度,运用媒体等方式曝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加强执法人员观念知识更新。针对常见的数字纠纷发生领域,比如网络平台经营行为、个人信息或隐私安全保护、数字版权保护等,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对新业态、新经济、新领域的学习掌握能力。同时,积极与消费者协会、行业监管部门等进行有效对接沟通,及时学习掌握并总结类型化的纠纷处置流程,不断提升执法能力素质水平。三是细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要针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出台保护数字经济的具体贯彻落实举措、执行标准等配套管理规定,帮助执法监管人员更好地推动制度施行,增强执行效果。针对平台企业的监管和责任追究需要进一步规范细化。另外,杭州、北京、广州等地先后设立了互联网法院,他们在诉讼规则、审判机制、技术标准、诉讼规则等角度开展的制度,值得我们在制度细化和实践操作中学习和借鉴。文章来源:江苏法制报 |
2021-12-17 |
甘肃“侨”接数字经济资源共建丝路“科学走廊” | |
图为兰州科技创新园区的规划效果图。中新网兰州12月16日电 (闫姣)“要汇聚省内数字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科研力量、侨界资源合力共建丝绸之路‘科学走廊’,进一步促进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数字技术交流,深化转移协作。”16日,甘肃省侨联主席闫鹏勋如是说。当日,“甘肃省侨联‘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数字经济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兰州举行。闫鹏勋表示,该数字经济委员会应致力于构建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不仅要着眼于经济建设,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加强与侨联工作的契合,利用侨联联系广泛的优势,发掘、引进数字经济领域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和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成立数字经济相关研究、成果转化机构,推动研企合作;要发挥技术转移中心的特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建立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夯实人才基础。12月16日,“甘肃省侨联‘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数字经济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兰州举行。“政府要和大学多互动交流,觉得项目不错就亲自登门聊,直接接触大学里的具体项目、具体负责人。”闫鹏勋说。作为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裔说,目前甘肃的社区治理、文化旅游等都加入了数字力量。甘肃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扎实的科研队伍,希望各方多沟通交流。该数字经济委员会主任侯建国称,将为企业提供各种市场信息、经济信息及培训咨询服务。组织各种形式联谊活动、加强企业间交流,为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兴办事业提供服务。加强委员会对外交往,加大与友好商会合作力度。闫鹏勋称,今后,数字经济委员会还要不断助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不断深化数字经济与各领域的产业融合。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农业、文化、医疗等深度融合,才能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甘肃省侨联“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成立半年多来,立足甘肃资源、能源和产业优势,主动“走出去、请进来”,深化与东南亚、中亚、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经贸合作,在农业、文化、能源、职业教育等领域积极开展技术交流、进行转移协作,有效促进了产学研对接融合与国际合作,树立起了甘肃对外发展形象,提升了对外合作水平。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1-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