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促 政策红利更快直达市场主体 | |
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市场主体政策实施情况如何?降低政府采购门槛,为中小微企业送去“专享订单”“全流程电子化,点点鼠标就能完成投标。履约保证金一降再降,投标企业用保函的形式提交就行,仅此一项一年就能省下100多万元。”浙江台州市智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蒋开省说。5月底,财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加紧落实,为中小微企业送去更多“专享订单”。——降低门槛。《通知》要求,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按扣除后的价格参与竞标),由6%—10%提高至10%—20%。重庆、广东等地提出,由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竞争程度、利润率等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自主确定价格扣除比例。——保证份额。根据2020年底财政部、工信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去年各地为中小企业预留的采购份额从30%提升至40%以上,其中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70%。此次《通知》出台后,各地进一步细化政策。广东省规定,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40%以上的份额,其中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该预留份额的70%。——优化服务。为提升供应商参与便利度,西安要求全市政府采购项目在网上全程办理;为降低供应商成本,浙江将履约保证金最高比例调低至不超过合同金额的1%;为解决采购商资金压力,河南洛阳财政部门与当地23家金融机构合作,让合同融资政策直达企业。“政府采购是一项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工具。降低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既在短期内助企纾困,也有利于改善企业中长期发展预期。”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石英华认为,接下来重在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财政部门要细化执行要求,其他部门也要对涉及工程招投标的标准文本、评标制度等进行完善。同时要继续简化招投标流程、手续,为竞标企业减负。做强融资担保“杠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6月,是陕西宝鸡黄金国际大酒店资金结算的重要节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当地旅游业、餐饮业受到冲击,酒店面临资金压力。经宝鸡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荐,该酒店6月20日向省融担基金公司提出申请,5天后,800万元资金到账,保证企业续贷。“这笔资金真是雪中送炭!申请便利、操作简单,利息也不高,帮我们降低了融资成本。”黄金国际大酒店负责人说。此次一揽子稳经济措施明确,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落实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不低于1万亿元,下达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降低担保费率,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迅速响应,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积极推动业务扩面增量,新增业务规模重点用于支小支农业务,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且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广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今年新申请银行贷款,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按0.5%的年化费率收取综合担保费。同时,推动银行贷款应续尽续、延长延期展期时间、开展无还本续贷。”北京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担保费补贴,引导融资担保机构支小支农,促进稳产保供、优化结构。”江苏省财政厅副厅长徐洪林表示,省财政对单户1000万元以下的、粮油生猪及“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担保业务,财政补贴比例最高可上浮50%。浙江省建立健全省担保集团费用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和覆盖面,力争2022年再担保业务规模达到900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融资担保作用有多大?陕西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测算:对融资担保机构开展创业贷款担保业务、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业务给予1%的保费补贴,对银担“总对总”批量业务开展较好的银行进行奖励等奖补措施落地后,预计将支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亿元以上,直接扶持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5万人。引导个人经营性贷款担保业务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5%左右,撬动银担“总对总”批量业务规模增加上百亿元。“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是政策性基金,推行再担保合作业务,可以降低小微企业担保业务风险,从而降低贷款风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杨志勇表示,落实落细政策,财政补贴要精细化,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担保基金、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与财政部门的合作机制,形成纾困合力。政策精准有力,真金白银支撑稳岗广东中山益达服装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企业。疫情发生以来,企业经营压力骤增,几千名员工的社保费用让总经理林有德犯难。按照新政策,相关部门对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职工失业保险费的50%进行返还。此外,该公司约600名员工开展校企新型学徒制,按政策还将享受培训补助450多万元。“不用递交任何材料,免审即享,省人社厅调研组当场解决问题!”林有德说,“一对一”“面对面”的上门服务,让他对未来更有信心。此次一揽子稳经济举措中,一“缓”一“补”两项,切中当前中小微企业所需:一是明确将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3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餐饮、零售等5个特困行业养老保险费缓缴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同时,缓缴3项保险费政策,扩围至受疫情严重冲击、行业内大面积出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其他特困行业。二是将失业保险留工培训补助扩大至所有困难参保企业。对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加大扩岗补助等支持,全力支持企业稳岗发展。各地创新实践,提升政策效能。——稳住企业岗位。广东省提出,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按照上年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高到90%。预计全年受益企业达140万户。江西省明确,对市县落实省政府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措施所需新增支出,省财政给予30%补助。——聚焦重点群体。山东省财政厅拨付资金25.66亿元,支持实施“百万青年见习”“三支一扶”和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等计划,帮助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北京市对初次就业为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鼓励单位招用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学生开展就业见习的企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加强失业保障。福建省对参保职工在失业期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给予最高2000元培训补贴。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降低水电气成本。江西省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6—9月共4个月应缴水电气费用30%的财政补贴,省级财政按实际补贴数的30%对市县给予补助。中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军。财政部部长刘昆此前在全国财政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着力保市场主体以保就业保民生,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实现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这些举措精准、务实、及时,政策力度和节奏超预期。” 石英华认为,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须统筹好财政资源,及时纾解预算执行和政策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阻滞。随着财政政策发力,稳经济政策效应将逐步显现。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12 |
三部门发文要求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准 人均达到960元 | |
为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促进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2〕20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合理提高居民医保的筹资标准,人均筹资标准达到960元。为适应医疗费用增长和基本医疗需求提升,确保参保人员医保权益,2022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筹资标准。《通知》要求,2022年居民医保参保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10元;相应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30元,达到每人每年350元。并且继续从居民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额度,用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资金,个人无需另行缴费即可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减轻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此外,切实落实持居住证参保政策规定,放开参保户籍限制,对于持居住证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各级财政要按当地居民相同标准给予补助。《通知》还要求,稳定住院待遇水平,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面,2022年底国家和省级(或跨省联盟)集采药品品种数累计不少于350个,高值医用耗材品种累计达到5个以上。转自:人民网 |
|
2022-07-11 |
央行发话:3000亿元重点投向这!信息量、含金量大 | |
关于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更多细节披露。继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后,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7月1日介绍了工具在设立、运用、投资等方面的具体信息。重点投向三类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人民银行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该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有利于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尽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物工作量。”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称。据介绍,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开发银行、农发行按市场化原则选择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资应把握好四项原则:首先是按市场化原则,依法合规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保本微利,投资规模要与项目收益相平衡。其次是投资项目既要有较强的社会效益,也要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再次是只做财务投资行使相应股东权利,不参与项目实际建设运营。最后是按照市场化原则确定退出方式。“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需要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共同发力,分工合作,涉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产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需要规范制度程序,明确责任分工,给予配套政策支持。”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称。其中,资金方面,人民银行牵头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中央财政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项目方面,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足够多的备选项目清单,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通过金融工具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投资。对于投资的项目,发展改革委选送有关部门,加强用地、环评等开工要素保障。监管方面,督促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做好工具运营、投后管理、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有利于在不大水漫灌条件下引导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那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对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有何作用?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有利于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条件下,引导金融机构发放中长期低成本配套贷款,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助力实现扩投资、带就业、促消费综合效应,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直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上述负责人表示,总量上,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经济未来增长潜力。结构上,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等多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重点领域,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转自:上海证券报 |
|
2022-07-04 |
个税收入连续三个月下滑 居民收入增长承压 | |
与老百姓“钱袋子”密切相关的个人所得税(下称“个税”)收入总是备受关注。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统计,5月份个税收入为1045亿元,同比下降约5.7%。这也是3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个税收入出现下滑,不过,5月份降幅较4月(-9.5%)有所缩窄。个税收入下滑背后是居民收入增长承压。4月至5月,国内疫情多点复发,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城市停工停产,居民隔离在家,直接导致个人收入受到影响,甚至造成部分人员失业。“因疫情冲击,自己所在公司疫情期间经营收入大幅下滑,公司高管集体降薪,一些员工被裁,其他员工工资也有所下降,自己5月份工资至少降了5000多元。”一位互联网从业者程女士告诉第一财经。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1%,5月降至5.9%,失业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1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从5月份的情况来看,全国疫情形势整体好转,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就业形势总体是改善的,失业率也逐渐小幅下降。个税收入除了来自工薪、劳务报酬等外,还有来自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项目。受楼市低迷、居民购房意愿较低等影响,不少地方二手房成交减少,相应个税收入有所减少。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股权等转让个税收入或也受到影响,比如,5月份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同比出现下滑,侧面也可以印证。除了居民收入影响个税增长外,今年4月起中国新增一项婴幼儿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这是鼓励生育的一项减税新政,也会带来一定的个税减收。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个税收入为65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这也是今年来个税收入增速首次跌至个位数,不过高于整体税收收入增速(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4%),这也反映了总体来看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第一财经梳理过去十年前5个月个税收入增速发现,剔除2019年因个税减税新政导致收入大幅下滑外,今年前5个月个税增速仅高于2020年(0.7%),其他年份同期个税增速均为两位数。今年个税增速也低于年初预算目标,财政部预计今年全年中央个税收入增速为10.2%。不过,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给企业纾困的一揽子政策正加速落地,稳增长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主要经济指标逐步回暖,这也为未来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基础,个税收入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转自:第一财经 |
|
2022-06-20 |
证监会财政部拟《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 | |
证监会消息,为了落实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财政部联合研究起草了《关于证券违法行为人财产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有关事项的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4月10日。该《规定》的制定标志着《证券法》民事赔偿责任优先原则的落地取得了新进展,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证券法》第二百二十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违法所得,违法行为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实践中,行政处罚决定往往先于民事判决作出,一些行政处罚案件特别是大额行政罚没款案件中,违法行为人缴纳罚没款后,剩余财产往往难以支付民事赔偿款,导致民事赔偿责任无法落实。据悉,《规定》共十四条,明确了违法行为人所缴纳的行政罚没款用于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具体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关于申请主体。违反《证券法》规定的违法行为人因同一违法行为,需要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没款行政责任。证券纠纷普通代表人诉讼中的诉讼代表人、特别代表人诉讼中担任诉讼代表人的投资者保护机构,可以代表受害投资者提出申请。二是关于申请期限、申请金额。受害投资者可以在人民法院出具终结执行裁定书后一年内提出申请;违法行为人被人民法院宣告破产的,自破产程序终结或者追加分配程序终结后一年内提出申请;超过一年提出申请的,证监会不予受理。三是关于办理流程。主要包括证监会对申请材料的审核、退付流程等内容。证监会指出,《规定》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体系,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提供更加坚实法治保障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民事赔偿责任优先落实难问题,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
|
2022-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