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年中会诊“把脉” 稳链助企再加力 | |
工信部正密集摸底调研,研判工业经济形势,进一步谋划工业稳增长相关举措,包括把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关键着力点,进一步疏通供需循环“堵点”“卡点”,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等,以延续5月以来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密集摸底研判形势时至年中,工信部接连召开座谈会、赴重点地区调研,详细了解经济运行态势、保链稳链、企业经营等情况,研究推进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的举措。6月23日至24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带队赴广东调研,并召开重点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座谈会;6月17日、20日、23日,工信部先后召开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中小企业座谈会,进一步研判当前工业经济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了解中小企业生产运行、惠企政策落实和相关意见建议等。从摸底研判情况来看,工业经济的增长、恢复都先于整体经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工业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今年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增加政策供给、推动复工达产、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系列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工业经济在4月经历了触底之后,5月工业增幅实现由负转正,呈现恢复性增长。“5月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加快恢复,但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在年中这一关键时间,工信部密集调研工业经济,从地区、行业、企业等多个角度把脉稳工业的难点、堵点、卡点,审时度势做出调整,把握好政策时效度,有助于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表示。企业生产逐渐向好总体看,企业感受与宏观研判基本一致,受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推动,企业生产和预期逐渐向好。重启双班制生产,每天可以下线900多辆整车——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日常生产状态。“经历疫情,重新连接产业链是汽车产业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目前长三角的汽车产业链运行已较顺畅。”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总监陈培锋说,作为上汽集团在上海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4月19日至6月17日工厂已有约1.7万辆整车陆续下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增强了中小企业迎难而上的底气。江西拓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公司财务经理周丽说,公司受疫情影响,货物出口缓慢,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得知情况后,赣江新区税务部门开展“一对一”业务辅导服务。“今年我们享受到了增量留抵退税额114.88万元,公司将这笔资金投入研发生产中,保障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稳步开展。”减免中小企业租金,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降低运输物流成本……一揽子帮扶中小企业的举措加快落地见效。以江西为例,到6月初,江西已累计为近百万家企业兑现惠企纾困资金336.26亿元。不过,当前一些工业企业在满产达产上仍存在差距,企业间分化明显,部分下游中小企业存在增收不增利现象,疫情散发导致一些企业存在成品库存高企、回款难等问题。多举措持续提振工业在密集调研摸底、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工信部正加紧部署下阶段稳增长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突发事件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完善应对风险挑战的各类预案;强化监测预警,进一步关注市场订单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关键零部件供给——将保链稳链作为重心,系列举措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下更大功夫。加快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开展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努力稳定发展预期——企业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提振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信部明确要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趋势的关键节点,巩固5月以来工业生产恢复势头,需要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表示,其中在供给侧方面,要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持续密切关注市场订单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关键零部件供给和价格等形势变化,避免供给冲击的负面影响。以保链稳链为重心,强化对重点行业的运行监测,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及时处置潜在风险。朱明皓表示,考虑到疫情冲击下生产经营受阻、需求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要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刺激消费信心,以需求拉动供给,以供给带动需求,实现良性循环。此外,加大受困企业帮扶是稳定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引导各地做好助企纾困政策的宣讲和落实,针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动担当,积极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延期付款便利,提高对上游企业的付款效率,提升整个产业链条上各类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30 |
线上增强“新活力” 线下回归“烟火气”——当前消费市场透视 | |
多地出台促进消费政策提振消费信心;商家发放消费券大礼包带动消费活力……临近年中,随着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国内各地促消费持续发力。消费需求有何积极变化?消费信心提振程度如何?深入市场、平台和企业寻找答案。增强消费动力:政策短中期结合提振消费信心6月初,北京市民张女士在苏宁门店,使用北京市的绿色节能消费券购买了一台冰箱,节省了400元。北京市自4月份面向全北京的消费者,启动促进绿色节能消费政策,涉及20多种电器。文旅“大礼包”、消费券“全家桶”、绿色节能消费券、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近期,各地创新形式发放消费券、出台促消费政策,涵盖品类丰富。按照中央就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系列部署,针对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关于促消费的举措,进一步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落实好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梳理发现,不少地区都在出台各自的促进消费政策举措。上海明确年内新增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4万个;深圳市在5月至8月期间,对消费者购买符合条件的家用电器,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人累计最高2000元;广东、福建、山东等地依托自身禀赋扶植预制菜等特色产业;四川、海南、福建等旅游大省打出补贴、优惠券、主题活动等措施带动消费活力……“消费券对我们的销售提振效果很明显。”卜蜂莲花湖南区域总裁宋华松说,“6月以来,通过平台发放消费券,我们的线上销售额实现了同比超250%的增长。政府、平台和品牌自身的补贴优惠结合,使品牌的线上订单和到店客流都有了显著的增长。”受访专家表示,当下各地各部门出台新一轮促消费的政策举措短中期结合,既有短期的促进消费回补的政策,包括使用消费券和减税补贴等政策举措促进消费回补,重点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特困行业和企业实施救助,也使用中长期的政策举措挖掘城乡消费潜力。线上线下活跃:年中促消费持续发力6月初,国货运动品牌特步的员工张曼看着店铺后台不断跳动的数字,就知道上海仓积压的新品应该有救了。作为拼多多平台旗舰店负责人的张曼表示,近期店铺订单量环比4、5月份增长了3倍左右,随着物流进一步复苏,上海仓当前的快递出货量已经恢复到今年这波疫情前的九成左右。5月底,无接触配送车装载着快递包裹在上海街头进行配送。(京东供图)“近来,平台的全域消费包括美妆、家电、服饰、母婴、农副产品等迎来明显反弹。”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品牌加快了旗舰店的布局,继续深耕与平台的合作。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对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销售放缓、成本上涨等压力的部分中小企业,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扶持政策。京东联合多家银行在北京、上海、深圳、大连等23个城市开展优惠活动,并在北京、深圳、成都、长沙等多地发放相关消费券。19日零点刚过,各家消费大户纷纷亮出“618”促销活动的“成绩单”: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创新高;小米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187亿元;抖音电商直播总时长达4045万小时,抖音商城场景带动销量同比增长514%……6月18日,在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网络直播间后台上架景泰蓝商品。线上消费持续活跃,线下“烟火气”也在回归。随着上海、北京等地疫情逐渐平稳可控,线下市场主体正在逐渐恢复热度。北京亦庄的一家比亚迪汽车4s店,迎来了不少选车订车的消费者。销售顾问王磊说:“最近北京出台以旧换新等政策,让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一定程度增长。”当前,国家实施的阶段性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以及地方“以旧换新”等政策协同发力,国内购车需求逐渐激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5月国内汽车产销环比分别增长59.7%和57.6%。需求逐步改善:坚定信心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国内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改善。业内分析,今年疫情波动对供应链造成压力,多项政策叠加、年中促销活动让居民消费需求呈现增加趋势,反映出我国消费复苏的基底仍在,增强了各界推动消费复苏的信心。“早在5月份就把想买的东西放进了‘购物车’,研究对比了价格后,觉得促销期间购买非常划算,有几笔消费甚至‘很赚’。”北京的胡女士说,“我现在已经习惯网上购物了,虽然疫情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消费刚需仍在。”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许正中认为,在需求收缩、预期转弱的背景下,虽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我国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在疫情之后产生了一个回补期,由于过去供应链中断被抑制的消费需求可以得到一定的弥补和满足。业内分析指出,提振消费应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一方面要落实中央到地方的多项稳增长、稳就业政策,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和实施消费相关举措,保障其拉动消费的效果。另一方面,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商品和服务的研发力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商品和服务。此外,保障供应链畅通是促消费,尤其是促进线上消费的基础,建议进一步推动整体产业的供应链数智化升级。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