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正密集摸底调研,研判工业经济形势,进一步谋划工业稳增长相关举措,包括把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关键着力点,进一步疏通供需循环“堵点”“卡点”,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等,以延续5月以来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
密集摸底研判形势
时至年中,工信部接连召开座谈会、赴重点地区调研,详细了解经济运行态势、保链稳链、企业经营等情况,研究推进工业经济稳定运行的举措。
6月23日至24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带队赴广东调研,并召开重点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座谈会;6月17日、20日、23日,工信部先后召开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中小企业座谈会,进一步研判当前工业经济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了解中小企业生产运行、惠企政策落实和相关意见建议等。
从摸底研判情况来看,工业经济的增长、恢复都先于整体经济,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工业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
今年以来,面对新一轮疫情影响和外部环境超预期变化,增加政策供给、推动复工达产、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系列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工业经济在4月经历了触底之后,5月工业增幅实现由负转正,呈现恢复性增长。
“5月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主要工业行业生产加快恢复,但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在年中这一关键时间,工信部密集调研工业经济,从地区、行业、企业等多个角度把脉稳工业的难点、堵点、卡点,审时度势做出调整,把握好政策时效度,有助于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表示。
企业生产逐渐向好
总体看,企业感受与宏观研判基本一致,受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推动,企业生产和预期逐渐向好。
重启双班制生产,每天可以下线900多辆整车——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全面恢复到疫情前日常生产状态。“经历疫情,重新连接产业链是汽车产业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目前长三角的汽车产业链运行已较顺畅。”上汽集团临港乘用车工厂总监陈培锋说,作为上汽集团在上海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4月19日至6月17日工厂已有约1.7万辆整车陆续下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增强了中小企业迎难而上的底气。江西拓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产品主要出口国外,公司财务经理周丽说,公司受疫情影响,货物出口缓慢,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得知情况后,赣江新区税务部门开展“一对一”业务辅导服务。“今年我们享受到了增量留抵退税额114.88万元,公司将这笔资金投入研发生产中,保障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稳步开展。”
减免中小企业租金,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降低运输物流成本……一揽子帮扶中小企业的举措加快落地见效。以江西为例,到6月初,江西已累计为近百万家企业兑现惠企纾困资金336.26亿元。
不过,当前一些工业企业在满产达产上仍存在差距,企业间分化明显,部分下游中小企业存在增收不增利现象,疫情散发导致一些企业存在成品库存高企、回款难等问题。
多举措持续提振工业
在密集调研摸底、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工信部正加紧部署下阶段稳增长工作。
进一步健全重大突发事件下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完善应对风险挑战的各类预案;强化监测预警,进一步关注市场订单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关键零部件供给——将保链稳链作为重心,系列举措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上下更大功夫。
加快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开展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努力稳定发展预期——企业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提振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信部明确要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趋势的关键节点,巩固5月以来工业生产恢复势头,需要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克表示,其中在供给侧方面,要做好大宗原材料保供稳价,持续密切关注市场订单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关键零部件供给和价格等形势变化,避免供给冲击的负面影响。以保链稳链为重心,强化对重点行业的运行监测,建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苗头性问题预警机制,积极应对突发情况,及时处置潜在风险。
朱明皓表示,考虑到疫情冲击下生产经营受阻、需求恢复需要一定时间,要进一步增强企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刺激消费信心,以需求拉动供给,以供给带动需求,实现良性循环。
此外,加大受困企业帮扶是稳定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引导各地做好助企纾困政策的宣讲和落实,针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早享受到政策红利。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主动担当,积极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延期付款便利,提高对上游企业的付款效率,提升整个产业链条上各类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转自: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