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四季度楼市修复动力有望提升 | |
“虽然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尚未对外正式发布,但从10月1日起,北京5年以下(含5年)、5年以上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已分别下调至2.6%和3.1%。”10月10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据中指研究院统计,自9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来,截至10月9日,已有杭州、济南、吉林等至少30个地区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相关通知,落实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近期,包括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支持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政策等接连出台。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述政策叠加此前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的多类型房地产市场支持政策,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的修复动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助购房成本再降9月底,人民银行接连两日出台降低首套房贷利率的政策,其中,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相关情况备受关注,即自2022年10月1日起,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叶银丹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历史经验看,公积金利率一般是作为配套措施,跟随商贷利率同步调整。近年来,二者利差基本在2.3个百分点左右。不过,今年商贷利率下调幅度较大,二者利差已快速收窄至1.5个百分点。因此,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这一操作,更多的是维持公积金贷款吸引力。从成本角度看,执行新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后,首套购房者的购房成本明显下降。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给记者算了笔账,以贷款100万元、贷款年限30年计算,等额本息贷款方式下的公积金贷款利息总额将减少约3万元。事实上,今年以来,在各地出台的房地产支持政策中,公积金政策的优化调整已成为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公积金买房首付比例下降、贷款额度上调以及直系亲属间可使用等。陈文静表示,结合此前部分城市出台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一人购房全家帮”等相关政策,本次公积金贷款利率的下调,将进一步强化公积金政策的影响力度,进而带动房地产市场的逐步修复。从政策效果看,受公积金贷款额度影响,这一政策在不同城市间的效果亦不相同。叶银丹表示,对于一二线城市动则数百万元的贷款金额来说,考虑到公积金贷款占比较小,预计刺激效果相对有限;不过,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叠加日前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的居民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政策,预计将对刚需型、改善型住房需求释放有一定刺激作用。已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跌破4%不只是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降,对于商贷利率,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也在9月29日发布通知称,决定阶段性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从政策内容看,最大亮点是给予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允许“打破”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具体来看,该通知明确指出,对于2022年6月份至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同比均连续下降的城市,在2022年底前,阶段性放宽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另外,按照“因城施策”原则,符合上述条件的城市政府可根据当地房地产市场形势变化及调控要求,自主决定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放宽利率下限这一政策针对首套房的刚性需求,虽有一定限制,但力度较大。”叶银丹认为,从历史对比来看,本次放宽房贷利率下限,各地可自主决定下调幅度,力度明显大于今年5月份下调五年期以上LPR20个基点。不过,从通知“圈定”的限制因素看,也对时间范围以及哪些城市符合条件给出了明确规定。总的来说,该政策或刺激第四季度房地产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根据最新一期LPR数据,5年期以上为4.3%。也就是说,各地执行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下限最低可达4.1%。而在上述通知发布后,截至目前,已有济宁市、清远市、阳江市等多个城市首套房贷款利率打破4.1%的下限,依次为3.95%、3.7%、3.9%。结合此前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截至9月19日,在其监测的103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6个城市房贷主流利率低至首套4.1%的下限水平。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今年房地产市场持续降温,楼市去化难度大且符合下调利率下限要求的城市,都有打破房贷利率4.1%下限的可能性,特别是一些房地产市场已深度调整的三四线城市。预计后续会有更多城市跟进,且房贷利率下调动作会更为明显。目前来看,在多重政策利好下,“十一”假期期间楼市成交已有明显回暖迹象。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其监测的重点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套数同比增长约54%,较2020年同期增长约3%。分城市看,50城中九成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成都、厦门、佛山、苏州等城市二手房成交套数超过去年同期的二倍。需求端看房活跃度也有所提高,50城二手房日均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7%,超六成城市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其中,东莞、厦门、成都等城市带看客户量同比增长超过50%。“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周期会相对偏长,尤其是不同城市的复苏步伐依然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看,今年第四季度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触底反弹过程中。”张波如是说。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0-13 |
八部门:确保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政策落地见效 |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近日印发《关于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各类资金,拿出务实管用措施推动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通知要求,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的,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对出租人减免租金的,税务部门根据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减免当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国有银行对减免租金的出租人视需要给予优惠利率质押贷款等支持。各级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或部门)负责督促指导所监管国有企业落实租金减免政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各地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非国有房屋出租人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的,除同等享受上述政策优惠外,鼓励各地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优惠。据了解,该通知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配套印发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工作,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屋租金压力。通知提出,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人民银行、国资、税务、市场监管、银保监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各尽其责,增强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阶段性减免市场主体房屋租金相关统计上报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用,建立投诉电话解决机制,受理涉及租金减免工作的各类投诉举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加强协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各地切实采取措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4 |
今年起企业每年可提前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 | |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企业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从2022年起,企业可以在每年10月申报期申报享受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把2021年10月提前享受当年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举措转化为制度性规定,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支持科技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专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专项优惠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效果明显。企业研发投入越多,减税就越多,对鼓励企业持续加强研发具有“四两拨千斤”作用。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疫情影响,国家先后将制造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此前,企业需要在次年汇算清缴时才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红利。2021年10月,国家首次允许企业10月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提前对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相当于让企业提前至少3个月享受了全年3/4的优惠。在此基础上,税务总局公告进一步将此项政策长期化、制度化。公告明确,与2021年规定相比,2022年及以后年度企业预缴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享受时点和办理方式没有变化。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10 |
海南省财政厅:给儋洋一体化送出组合式财税“大礼包” | |
海南省财政厅从4个方面出台10条“含金量”很高的财税支持政策,给儋洋一体化送出了一个组合式的财税“大礼包”。海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雷介绍,一是统一儋州洋浦的财政体制,将更多收入留给地方。现行体制下,对洋浦实行省级税收分享部分全留政策。为推动儋洋一体化,海南省财政厅将这一政策由洋浦拓展到儋州。同时,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收入的省级分成部分也全部留给儋州洋浦。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儋州洋浦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调动做大收入“蛋糕”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财政支出的支持力度,做好资金要素保障。除了在分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地债额度时对儋州洋浦给予倾斜外,每年还单独安排综合财力补助,由儋州洋浦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支出等方面。“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资金跟着项目走,我们将积极帮助儋州洋浦谋划和培育一批成熟项目纳入财政项目库,也希望儋州洋浦能够以‘项目为王’的理念,努力作为,提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符合全省发展要求的项目,这样才能使省财政的资金支持充分落地。”杨雷说。三是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带动金融和产业资本投入。海南省财政厅已经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欢迎社会资本与该基金合作,共同设立子基金,支持儋州洋浦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打造自贸港西部地区现代产业中心和陆海新通道。对于儋州洋浦国际航运枢纽、临港经济区、环新英湾建设等方面成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海南省财政厅将协调纳入财政部项目库,引进中国PPP基金的投资,并通过安排省级奖补资金予以支持。海南省财政厅正积极与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对接,争取落地实施一批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项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拓展国际化的融资渠道。海南省财政厅将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体系的作用,支持省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为儋州洋浦的小微、科创和“三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四是加强政策指导,用好用活用足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自贸港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洋浦承担着自贸港建设压力测试的重要任务。11项税收优惠政策中有很多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最先在洋浦落地,如启运港退税、加工增值免关税、内外贸同船运输加注保税油政策等。海南省财政厅将继续加强政策指导,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做好政策评估和动态调整并不断完善,让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在儋州洋浦释放更多红利。“上述政策实施后,在封关运作前,省财政对儋州洋浦的资金支持将比过去三年的投入接近翻番,并可撬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促进培育海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杨雷说。 来源:金台资讯 |
|
2022-05-10 |
山西省积极财政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 |
靠前发力,强化预算执行“时间表”;精准发力, 建立大事要事“保障单”;充足发力,提升经济发展“含新量”当前,我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必须着力突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作为主要宏观调控工具之一,财政政策责无旁贷。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今年是我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全省财政部门如何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为转型蹚新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作出财政贡献?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武志远表示,要加强财政政策统筹,在整体谋划上既把握全局、又突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佳整体效果,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使财政政策效应成倍增效。要以“钉钉子”精神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让抓落实成为财政部门鲜明底色,推动财政部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走在前列。1月28日上午11时,随着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易大厅一声响亮的锣声,我省今年首批64.22亿元政府债券成功发行。3月17日,第二批政府债券276.77亿元又迅速落地。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确定项目,早落地见效。政府债券提前发行是今年我省财政工作赶时间、抓落实的一个缩影。省财政厅印发的《关于加强2022年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省级各主管部门于2月12日前报送资金分配计划,省财政于2月22日前下达市县;预算安排的专项转移支付,主管部门于3月9日前报送分配计划,省财政于3月24日前下达市县。据了解,省财政围绕国家及我省重大战略任务,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五项大事要事“保障清单”,逐项细化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优先顺序、绩效目标、事权划分和具体项目,制定资金管理使用方案,切实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今年的债券安排充分体现了“精准提效”的特色。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匹配“筛精选优”。一是不碰“高压线”,未通过国家两部委审核的项目一律不予安排。二是提高“集中度”,优先支持省委、省政府重点项目,积极发挥专项债券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撑作用。一方面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5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涉及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中小微企业纾困等11项税费优惠政策,让市场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另一方面是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持之以恒过紧日子。武志远表示,全省财政部门坚决贯彻省政府关于财政支出“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的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挖掘节支潜力,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不该省的钱要舍得花,让每一分钱花到最需要的地方、花出最好的效果。据介绍,今年,我省省直部门“三公”经费在8年累计下降73%的基础上,将再压减2%;取消2021年政策到期项目、一次性项目77亿元,对财政绩效评价中和差的项目取消或压减支出预算2.2亿元。其他行政运转类项目比2021年减少8.4亿元,同口径下降11.2%。此外,我省财政资金按下“直达键”,精准“输血”基层,推动资金第一时间抵达“最前线”。直达资金重点用于帮扶企业保市场主体、帮扶群众保居民就业、下沉财力保基层运转、兜牢兜实基层“三保”以及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在去年50个县(市、区)的基础上,今年将117个县(市、区)全部纳入“三保”预算审核范围,做到应保尽保。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2所高校光荣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山西大学的哲学、物理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成功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取得这个令人惊喜的成果,得益于省财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面落实财政人才政策,着力支持我省高校科研创新工作。省财政厅科教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省财政在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时,将进一步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松绑减负赋权,探索实施科研经费预拨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激发创新活力。今年全省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一般公共支出预算中,科学技术支出106.54亿元、增长10.5%,教育支出856.82亿元、增长10.3%,增幅远高于财政预算收支总体增幅,且创历史新高。为推动培优创新生态,我省财政部门将积极引进风投、创投,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投入。建立省级保险补偿机制,积极推广应用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支持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税收优惠扣除比例由75%提升至100%。 武志远表示,我省财政将把创新摆到核心位置,推动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
|
2022-0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