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可控 | |
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在1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信用风险总体可控。毛红军介绍,在促进银行增加小微企业贷款投放时,银保监会一直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的监管导向,引导银行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利用内外部数据资源,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银行为客户精准“画像”、有效管控信用风险的能力。据悉,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54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总额20.5万亿元,同比增速21.64%。初步统计,截至4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余额4476.21亿元,不良率为2.18%,较年初持平。毛红军表示,目前我国银行业保持稳健运行,风险抵御能力较强,为发挥监管逆周期作用、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提供了政策空间。毛红军说,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监管政策靠前发力,助力有效稳定经济大盘,同时将督促银行业对未来可能暴露的不良贷款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做实资产分类,拓宽不良贷款处置渠道,加大处置力度。 |
|
2022-05-19 |
社区如何提升防控能力?“无疫小区”如何建? | |
近日,我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继续下降,但有的地方本土传播尚未完全阻断,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社区如何提升防控能力?“无疫小区”如何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作出权威解答。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社区是防控的前沿阵地,是第一道防线,是各项防控措施落实的最基本单元。“划分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并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是精准、行之有效的处置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专家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说,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新特点,有关部门正进一步加快封、管、控的时间,同时采取临时管控措施,通过快管快筛的策略防止风险外溢,当风险解除后就快速解除。根据各地情况不同,防控策略措施也在不断优化,各地正在更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在公共场所普遍推行了场所码、电子围栏等技术,提高社区防控的效率。吴浩表示,社区防控做到“四早”,要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压实四方责任,构建群防群控局面。进一步提升社区防控能力,梁万年认为有几点要落实——一是做好应对不同流行态势下、不同防控状态下的应急预案;二是广泛开展创建“无疫小区”工作;三是压实社区内企事业单位责任,提前布局防控措施;四是对重点人群、地区、单位给予更多关注。如何创建“无疫小区”?吴浩表示,各地创建“无疫小区”产生了很多经验。创建“无疫小区”包括清零、洁净、健康、关爱、动员和激励六个环节——清零是指一个潜伏周期内无新增的阳性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也没有应隔离的密切接触者,所有人员应完成至少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是阴性。洁净是指规范清洁消毒,强化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健康是指要遵守防疫要求,引导居民积极参加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主动报告个人涉疫事项,认真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同时加强居民健康教育。关爱是指在社区内对特殊群体要摸清底数、健全台账,深入了解社区内重点人群的不同情况和需求,明确帮扶内容,实行精准关爱和帮扶。动员是指充分挖掘社区内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群众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激励是指全面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干部下沉一线参与“无疫小区”创建,形成建设健康社区的长效机制。梁万年表示,两年多的防控实践已经证明,做好社区防控,就可以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尽快实现“动态清零”。来源:新华网 |
|
2022-05-19 |
两部门:提前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 | |
从财政部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快释放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红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提前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根据两部门此次发布的公告,符合条件的制造业等行业大型企业,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的时点,由自2022年10月纳税申报期起,提前至自2022年6月纳税申报期起。公告称,2022年6月30日前,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集中退还大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公告明确,各级财政和税务部门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加快留抵退税进度,进一步抓紧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留抵退税,加大帮扶力度,在纳税人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存量留抵退税在2022年6月30日前集中退还的退税政策。同时,严密防范退税风险,严厉打击骗税行为。来源:新华网 |
|
2022-05-19 |
解决政策落地“卡点”!多部门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 | |
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18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说,针对近期中小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多部门推出一系列纾困举措。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地,压实责任,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卡点”,努力做到“该免的免到位、应减的减到位、能缓的缓到位”。同时,继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不少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受到较大冲击。5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和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负责人汤魏巍介绍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有关情况。“国家统计局近期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来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每增长1%,能够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13%。”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有关负责人汤魏巍在吹风会上介绍说,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持续发展,对于稳定经济运行、稳定居民就业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围绕中小企业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各部门各地正加力施策,切实减轻市场主体压力、助力企业纾困的政策“组合拳”接连推出。徐晓兰说,当务之急要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的“获得感”。徐晓兰表示,将突出做好“1+4+1”系列重点工作。即落实落细助企纾困一系列举措,深入开展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四个行动,加快构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同时,工信部还要发挥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动员各方面资源加强政策宣传与服务,让政策入企业、入园区、入集群,助力中小企业渡难关、增信心、促发展。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负责人毛红军说,中国银保监会将保持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支持,缓解困难企业的贷款周转难题,帮助市场主体更好应对风险。来源:新华网 |
|
2022-05-19 |
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通知 | |
据财政部消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按照中央1号文件部署要求,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知指出,项目资金安排突出三个导向:一是突出重点领域,着力支持提升粮食和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促进乡村产业融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二是突出统筹衔接,根据项目各自政策目标和功能属性,科学推进政策统筹、任务统筹、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衔接配套,提高资金效益,形成政策合力,集中资金办大事。三是突出创新引导,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强化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项目和资金安排机制,压实地方投入责任,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参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重点任务包括:(一)全力保障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粮食、油料生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推进小麦促壮稳产、水稻集中育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多油并举提升油料产能。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推进渔业绿色发展,统筹抓好蔬菜、棉糖胶等生产。(二)加强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机装备支撑保障。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强化东北黑土地保护,扩大保护性耕作面积,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开展土壤普查试点。实施畜禽良种补贴,稳定支持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展生产性能测定,持续提高品种选育水平,提升我国畜禽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推进农业用北斗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三)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聚焦稳产保供目标任务,统筹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育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四)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和绿色转型发展。深化落实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切实保护耕地、草原和水生生物等资源。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提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稳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五)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支持脱贫地区发展壮大特色优势富民产业,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保障和设施条件,提升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相关资金项目继续向脱贫县倾斜。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
2022-05-18 |
坚决依法查处违规减持行为 | |
近日,证监会针对药明康德股东上海瀛翊违规减持行为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是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首个案例。5月13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2021年5月份,药明康德股东上海瀛翊违规减持股份,违反了《证券法》《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减持规定》)有关规定,证监会拟依照《证券法》第186条对上海瀛翊做出行政处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违规减持股份,破坏证券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权益,一直以来是证监会监管执法的重点。”上述负责人表示,新《证券法》第36条专门对股份减持行为做出规范,要求不得违反证监会关于持有期限、卖出时间、卖出数量、卖出方式、信息披露的规定,并应当遵守证券交易所的业务规则,同时还明确了罚则。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应当认真学习、严格遵守。违反上述规定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上述负责人指出,针对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证券法》提出信息披露的原则性要求,《减持规定》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对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做出具体、细化规定,例如,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应当在首次卖出15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等。这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也是境外成熟市场的普遍做法。在减持股份过程中违反信息披露要求的,属于典型的违规减持行为。相关主体应当深刻理解规则内涵、充分认识违规责任、自觉遵守有关要求,促进形成良好市场生态和环境。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切实执行《证券法》和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坚决依法查处违规减持行为,引导股东、董监高规范、理性、有序减持,维护资本市场交易秩序。 转自:证券日报网 |
|
2022-05-18 |
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 |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到2025年,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体系全面建立,水网工程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建设得到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水平得到提高,体制机制法治进一步健全,初步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到2035年,省级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水网智慧化水平、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指导意见》提出了三方面主要任务。一是科学编制省级水网建设规划。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总体布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发展需求,抓紧组织编制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省级水网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编制要全面分析省级水网建设基础和需求,合理确定省级水网建设目标指标,科学谋划省级水网建设布局,统筹确定省级水网建设重点任务,研究提出推进省级水网高质量发展举措。二是加快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按照国家水网总体布局及省级水网建设布局,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重点,加快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加强水网互联互通,提升水网调控能力,推进水网智慧化建设,强化水网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三是创新省级水网建设推进机制。在整体推进省级水网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省级水网建设任务加快落地实施。力争用3到5年时间,先导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骨干工程格局加快形成;数字孪生水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监测调度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体制机制法治管理有创新,水网工程实现良性运行和规范管理,为加快建设国家水网创造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此外,从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前期论证、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跟踪指导、做好总结推广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转自:水利部网站 |
|
2022-05-18 |
4月主要指标有所回落,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加力 | |
4月主要指标有所回落,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加力短期承压长期向好 经济企稳可期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波动。据悉,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加紧谋划、适时实施增量政策,控住疫情,稳住经济。业内人士表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展望全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部分指标回落经济短期承压“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据显示,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8%,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有很多的因素超出了预期,经济运行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付凌晖直言。他同时强调,这些都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全国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钢材产量1.1亿吨,原煤产量达到3.6亿吨。从累计看,全国主要指标仍然保持增长。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此外,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4月,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政策持续加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统计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4.6%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力度加大。“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付凌晖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方面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将会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付凌晖说。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从先行指标看,1-4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有利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下阶段,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用好政府专项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有效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带动社会投资,全力促进投资持续平稳增长。“下一步,要尽快控制疫情,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宏观政策要聚焦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个人纾困,提振国内有效需求,尽快扭转预期,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建议。反弹动能集聚经济料企稳回升对于下一步经济走势,付凌晖指出,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全国疫情已经呈现好转迹象,目前上海、吉林等受疫情冲击严重地区开工率已明显提高,物流畅通速度加快,企业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表示。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疫情对工业生产的扰动会有所缓和,再加上投资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可能会对工程建设配套的机械设备、建材、金属等的需求和生产带来一定提振,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有望恢复正增长。此外,短期内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反弹至两位数附近,制造业投资将保持高增势头。预计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小幅反弹,继续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态势不会改变。在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细落地的有利条件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增长态势。“从三大需求看都会保持一定增长,保持对经济协调增长的支撑作用,尤其要看到投资仍然会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付凌晖说。展望全年,付凌晖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有不少有利条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效果逐步显现;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线上消费和升级类消费仍会成为消费的重要支撑;出口虽然面临一定压力,但是持续增长有利条件仍然较多。“总的看,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付凌晖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5-18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 | |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国务院新闻办5月1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会上表示,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稳定经济政策措施持续显效,经济运行有望逐步复苏。前4个月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分析,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大的出行类商品零售额增长明显放缓,对消费市场影响较大。但从1—4月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基本生活和部分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稳定增长,消费市场恢复态势没有改变。——网上商品零售保持增长,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升。1—4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8%,比1—3月提高0.6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明显好于整体。1—4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5%、10.4%和2.5%。——部分升级类商品零售增势较好。1—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6.7%和8.6%,增速均高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整体水平。——便利性相对较高的自助式消费和社区店零售保持增长。1—4月,限额以上单位超市、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8.5%;与社区消费密切相关的食杂店和便利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和6.8%。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没有改变4月份,工业生产受到疫情冲击,由于交通物流受阻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制造业下降4.6%。“在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生产供应业都保持了增长,制造业下降主要是受到汽车等装备制造业下降影响。”付凌晖说,在疫情冲击下,部分工业行业保持了增长,体现出较强韧性。能源等基础工业、与居民生活相关的基本消费品工业保持增长。4月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增长7.2%,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0.5%。同时,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增长。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付凌晖表示,产业升级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体现出经济发展的长期向好趋势没有发生变化。“我国工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的特点没有改变。”付凌晖说,累计来看,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交通物流逐步打通,生产循环改善,尤其是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持续发力,将有助于提振企业信心、改善企业经营,推动工业生产持续恢复。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不少,但保持稳定增长的有利条件也不少。一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效果逐步显现。4月中下旬以来,疫情形势总体上呈下降态势。目前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复工企业占比接近50%。从5月以来的情况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货运物流持续恢复,全国发电量等一些实物量指标也在改善。二是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今年以来,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快,可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财政资金较为充足。投资到位资金中,国家预算资金增速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1—4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2%,快于全部投资增长。三是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线上消费和升级类消费仍会成为消费的重要支撑。付凌晖表示,下一阶段,援企稳岗力度加大,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有利于保障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能力。此外,一些传统接触型消费加快向线上转移,居民消费升级态势仍会持续,有利于支持消费增长。四是出口持续增长有利条件仍然较多。中国工业体系完备,制造业供给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外部需求变化,加之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与贸易伙伴互利合作,推动自贸区建设,都有利于扩大出口。“今年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力度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断发力,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综合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困难行业和重点领域扶持,效果会不断显现。”付凌晖透露,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方面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将会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总的看,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记者 廖睿灵)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5-18 |
国有上市公司要为稳定资本市场做表率,股权激励空间仍很大 |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关键收官阶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任在肩。5月18日,“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召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介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深化改革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作出部署安排。翁杰明表示,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要锁定重点、破除难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在做强做精主责主业,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丰富正向激励,提升价值引导预期等方面下功夫。翁杰明强调,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 记者获悉,下阶段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有望加大, “双百行动”“科改示范”等各类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仍将是支持重点,并将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在市场预期较高的完善激励机制方面,据悉,今年将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做尽做,继续保持应有的数量与质量。国资委也强调,要处理好强化激励和普遍受益的关系,既要逐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也要避免“激励”变“福利”,成为套现的工具。来看会议要点:1、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1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1317家,总市值33.54万亿元,占境内及港股上市公司的 28.26%。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三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2、三年来,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化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上市公司在市场化机制、激发活力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3、一批优质企业融资上市,2020 年以来,国资系统共有38户企业在主板上市,51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资2574亿元。4、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能力、内控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持续提升。5、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统筹优化上市平台布局。6、要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合理设计股权机构,选好作为积极股东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央企和地方国企交叉持股。7、完善公司治理,要适应上市公司特点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全方位加强独立董事队伍建设。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险。8、强化丰富正向激励,加大力度依规有序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加大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激励力度,注重多种激励工具的系统集成。进一步丰富激励方式、增强激励穿透性、扩大激励覆盖面。9、要处理好强化激励和普遍受益的关系,既要逐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也要避免“激励”变“福利”,成为套现的工具。10、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夯实价值创造基础,多措并举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正确引导投资者预期。既要讲当期盈利等能力,也要据实讲清长期战略导向,稳定投资者预期;同时依法依规、适时运用大股东增持、关键核心人员增持、增加现金分红比重等手段,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1317家,总市值33.54万亿元,占境内及港股上市公司的28.26%。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三年行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还表现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国资系统一批优质企业融资上市。2020年以来共有38户企业在主板上市,51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资2574亿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翁杰明指出,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在深化三年行动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加力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稳妥探索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记者获悉,致力于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将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翁杰明指出,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加强上市资源培育储备,孵化一批科技创新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优质资源对接资本市场,要注重支持“双百行动” “科改示范”等各类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对于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翁杰明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公司,或因技术业务发展产生了新业务,或因资本市场认知发生变化,由于内部业务板块多而被资本市场低估。针对这一情况,要统筹考虑战略定位、拟分拆业务独立性和成长性、分拆后的治理安排和管理成本等因素,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除了加大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力度,也将对一些低效无效上市平台分类施策。翁杰明表示,针对一些集团公司缺乏持续经营能力、长期丧失融资功能或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的上市平台,要因企制宜调整退出或转到更加适合发展的其他集团公司。对仍具有发展潜力的,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盘活;对难以盘活的,要多种方式清退,实现资金回笼,反哺主业。翁杰明强调,要统筹优化上市平台布局。集团公司拥有多个上市公司的,可多种方式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对层层嵌套、业务分散、“小散弱”状态的,要梳理整合;对集团整体上市的,要重点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板块整合清晰归位,统筹实现解决同业竞争、突出主责主业双重要求。翁杰明说,各级国资委、集团公司要积极、主动推动相关统筹工作,探索将上市公司质量纳入考核范围。翁杰明强调,板块的清理整合要有利于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向中高端集聚,要有利于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国有控股股东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本次会议,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选优用好独立董事提出新要求。翁杰明指出,要适应上市公司特点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国有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是行政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不同法人依据资本纽带的治理关系。国有控股股东要在上市公司治理型管控上走在前列,按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依法合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鼓励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在坚持党的领导、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更加市场化、差异化的管控模式,不断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定期评估市场化、差异化管控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动态调整管控事项和范围。全方位加强独立董事队伍建设。强化独立董事履职支撑和业务培训,定期提供企业经营动态信息,安排深入调研,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险。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空间仍很大翁杰明强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构建务实管用、充满活力的多元激励体系。要加大力度依规有序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虽然经过大家的努力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覆盖面已达到 40%,但推进这项改革的空间还很大。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贯、培训。要在前两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企业数有较大增长的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做尽做,争取今年继续保持应有的数量与质量。要加大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激励力度。对科技型上市公司要注重强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行权业绩指标,增强考核的精准性,对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在业绩指标中相应体现。要注重多种激励工具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内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企业,可以组合开展多种激励方式。翁杰明也强调,要处理好强化激励和普遍受益的关系,既要逐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也要避免“激励”变“福利”,成为套现的工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争做“三个表率”翁杰明表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上市公司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规定动作”,要加力提速、不打折扣、率先高质量完成。严格遵守国资监管政策和证券监管规则,强化上市公司独立性,做到严合规、守底线、负责任、有担当。要解决同业竞争。制定落实好同业竞争解决方案,特别是由于战略性重组而形成的新的同业竞争,要加快业务板块融合协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承诺期内尽快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要规范关联交易。对于必须的关联交易,要依法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关联方应回避表决,按照公允原则确定交易价格,超过一定金额的要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要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格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披露信息,稳步推进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工作。要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债券违约、股票质押和无偿划转等风险,严肃处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要严控金融投资,制止盲目铺摊子,切实防止“脱实向虚”。 要做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表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各地国资委要按照便利企业的原则,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给予积极指导支持。集团公司要做积极负责任的股东,鼓励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适时增持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要适时实施股份回购,增强投资者信心,所需资金可依法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
2022-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