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速企稳 发展韧性显现 | |
6月9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3%。其中,5月当月进出口总值3.45万亿元,增长9.6%。这是自2月份进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压力增加情况下,单月进出口增速的大幅反弹,也是4个月来的新高。业内专家表示,5月份外贸表现强劲,远超预期,正是中国外贸韧性的体现。同时,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民营企业占比提高等积极因素累计,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未来,随着疫情防控向好,保稳提质举措逐步落地,我国外贸产业链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支撑外贸持续保持向好态势。增速创4个月新高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在总体向好的同时,出口更是表现强劲。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进出口增速、出口增速均创出最近4个月新高。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所长许英明表示,5月份的外贸数据超预期回升。“特别是出口增速,既有外需强劲的因素,也有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和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等因素。更重要的是,物流等制约因素缓解情况下,供给端的恢复。”许英明分析称。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也表示,5月出口增速高达15.3%,远超预期,表明外贸发展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不断增强。赵萍认为,从当月进出口数据看,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的滞胀风险加大,外需增长缓慢。但是我国外贸进出口顶住压力,5月份依然实现了正增长,并且增速接近两位数。”在总量稳住的同时,结构上也呈现持续优化趋势。前5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6.8%;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增长等亮点凸显。另外,我国外贸的内生动力还在不断增强。海关统计显示,民营企业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86万亿元,增长11.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9%,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也保持正增长,达到48.2万家。应对内外不确定性 政策举措再加力有分析指出,在总体向好趋势之下,目前我国外贸形势仍然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包括国际国内一些因素冲击,外贸企业也遇到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可以说保稳定还面临不少压力。”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他进一步分析称,从外部来看,世界经济复苏还比较脆弱,需求增长缓慢;从国内来看,物流时效有所下降,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畅。应对这一情况,在前期中央部门密集部署保畅通、保履约、保市场主体等系列纾困举措下,相关政策还在进一步加力。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从推动外贸领域保通保畅、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外贸企业抓订单拓市场、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推出13条举措。随后,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等27个部门,研究出台了相关落实政策。6月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举措,要求在落实已出台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记者获悉,接下来,各部门将指导地方政府,加快出台地方性针对外贸困难的支持举措,使外贸企业能够在面临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通过享受政策红利实现稳定增长、提高质量。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指出,国家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有效激发了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前5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这为我国外贸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李魁文说。“针对性强,力度大。针对企业面临的外需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获取订单困难等具体问题入手,政策有的放矢,精准帮扶。”赵萍如此评价当前稳外贸政策。赵萍分析指出,从减税降费角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冲抵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从稳产业链供应链角度入手,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从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放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自贸协定,为外贸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提升便利化水平。利好因素叠加 支撑外贸保稳提质疫情防控有序推进,政策利好持续释放,进一步增强各方对外贸保稳提质的预期和信心。许英明分析称,目前,国内疫情呈现下降态势,多方部署正抓紧落地,市场主体逐步复工复产。同时,外需依旧强劲,外贸物流逐步畅通,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支撑外贸保稳提质。赵萍认为,5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订单指数环比都出现了较大幅度回升,意味着外贸正在持续向好。“虽然仍将面临国际经济增长放缓和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我国外贸规模大、基础好、韧性强,加上海运费用高、缺柜、缺芯等不利因素正在逐步好转,未来外贸将会延续向好态势。”许英明同时提出,除“应急”举措外,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稳住外贸客户的预期,稳住市场主体的信心,稳住产业链完整性和连接能力。“政策叠加,一定会对外贸的增长起到一个促进作用。”王受文说,有信心、有能力使外贸增长保持稳定,质量得到提升。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13 |
稳住经济大盘!我国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 | |
6月10日,在国家税务总局“落实留抵退税政策助力稳住经济大盘”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荣海楼表示,截至6月9日,我国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下一步,全国税务系统将坚持“快退税款、狠打骗退、严查内错、欢迎外督、持续宣传”五措并举,以更加有力地推进留抵退税政策落快落准,确保“确定的政策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毕”,最大限度发挥出留抵退税政策稳住经济大盘的正效应。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占比超九成据悉,截至6月9日,我国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4月1日-6月9日,已有14250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1233亿元,已累计有15483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超过去年全年办理退税规模的两倍。二是,1-4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2440亿元,包括小规模纳税人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新增减税335亿元,“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税降费476亿元,将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政策新增减税164亿元,等等。三是,继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税费4289亿元。具体到落实方面,4月1日至6月9日,从企业看,微型、小型、中型企业存量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基本完成,小微企业依然是受益主体。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占比94.9%,共计退税7039亿元,占比49.4%;中型企业占比4.4%,共计退税3412亿元,占比23.9%。从行业看,享受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等六个行业受益明显,纳税人获得退税7736亿元,户均退税115.2万元。从区域看,与地区经济体量相对应,东部地区留抵退税总量较大,共获得退税7391亿元。退税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等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表示,税务部门组织开展的企业抽样调查显示,退税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技术研发、支付薪酬等方面,改善了企业现金流,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享受退税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0.9%,较留抵退税前的一季度加快3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7.5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退税企业经营投入稳中有升,推动5月份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并较一季度加快5.2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9.6个百分点。谢文进一步表示,具体到不同企业类型的政策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助力”上。首先,助力小微企业纾困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是留抵退税政策的主要受益群体,有力弥补了小微企业资金缺口。5月份,小微企业中的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7%,较一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7.8个百分点,为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其次是助力困难地区、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在疫情期间,留抵退税以真金白银为困难企业送上“及时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谢文称,批发零售、民航、旅游、文化艺术等服务业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其中,有81.4万户困难行业企业享受退税2593亿元,5月份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较一季度加快6.9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14.3个百分点。三是助力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5月份,六大行业退税企业采购支出同比增长14.7%,较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增幅比无退税企业高6.3个百分点;推动六大行业退税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较一季度加快2.9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比无退税企业高8.3个百分点,增强了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转自:新京报 |
|
2022-06-13 |
综述:海外人士持续看好中国经济前景 | |
今年以来,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疫情反复等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风险和冲击。但随着近期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海外人士纷纷表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的基本面没有变,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长期增长潜力对海外企业和投资者仍有巨大吸引力。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欧盟商会和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8日共同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创新生态充满活力,使其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研发策略中占比日益增加。该报告基于去年12月到今年2月对32名受访者和11家企业进行的调查和采访,受访企业主要从事化工、汽车和机械行业。报告指出,绝大多数欧洲企业看好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研发成果快速的商业应用,将在今年增加在华研发支出。报道援引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的话说,对于欧企来说,推动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意义重大,假如欧洲企业将自己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就意味着将自己排除在新产品开发之外。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报道,由于政策面利好、估值吸引力明显,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持续关注,中国股市对投资者有吸引力。报道援引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说,今年5月已有2.45亿美元资金流入中国股票基金市场。美国知名投资机构橡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近日在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时,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马克斯说,中国有非常强有力的政府,政府有足够政策空间来提振经济。橡树资本乐于在中国投资,只要投资取得积极成果,橡树资本的投资就会继续下去。此外,中国无人配送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也受到海外媒体关注。《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刊文说,人手不足及疫情防控催生出对无人配送车的大量需求,中国大型网络公司和新兴企业正在用自动驾驶的无人配送车代替传统快递。报道援引亿欧智库的预测说,2022年中国运营的无人配送车有望从2021年的2000辆增加到5000辆,2025年这一数字或达到6万辆。 转自:新华社 |
|
2022-06-13 |
PPI、CPI“剪刀差”连月收窄 改善预期重在稳增长 | |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不变,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明显回落,PPI、CPI“剪刀差”连续7个月收窄。虽然小微企业成本压力整体上有所缓解,但考虑到目前市场主体和居民的预期仍较弱,改善预期有赖于短期经济的快速重启。PPI、CPI“剪刀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业企业盈利空间的变化情况。结合5月PPI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差值进一步收窄的表现,说明国内的结构性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下游小微企业成本压力整体上有所缓解。小微企业是稳就业的主力军,这类市场主体的经营状况改善将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助力推动经济增长动能回升。展望后期,考虑到近期财政货币政策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有望进一步改善。但也需要看到,“剪刀差”收窄主因在于PPI的回落,这是高基数和国内保供稳价共同作用的结果。受翘尾因素大幅走低和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影响,5月份PPI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至6.4%,其中煤炭价格环比明显下降。但受国际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生活资料同比增速扩大。行业层面,油气开采和农副食品价格环比涨幅靠前,表明国际输入性压力仍强。本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仍处于2021年以来的低位。企业的宏观经济感受、资金压力、投资意愿和效益情况都不容乐观。企业开工率不足,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卡点也没有完全打通。此外,5月核心通胀同比上涨0.9%,与上月持平,当前社会整体需求依然不足。因此,下一步仍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保市场主体、稳岗保就业强化政策支持,保障煤炭电力稳定供应,进一步畅通交通物流,解决好复工不达产、产业链复产不协同问题,确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6个方面33项稳经济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各地在助企纾困上政策应能出尽出,在防控好疫情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转自:证券时报 |
|
2022-06-13 |
展韧性显活力 中国外贸绘就“微笑曲线” | |
【核心提示】5月份出口、进口同比增速双双超出市场预期。专家分析,疫情好转、供应链疏通、政策发力,叠加外需较强等因素支撑了出口回暖,加快复工复产也提振了企业的进口需求。虽然外贸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但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政策仍需从多方面发力,企业也需内外贸“两手抓”,加快适应形势变化。拉长时间来看,结构优化,包括高附加值产品增多、贸易伙伴多元化、贸易主体活力增强等,将继续对我国外贸形成有力支撑。“近半个月来,随着国内疫情好转,供应链逐步畅通,我们的发货量大大增加。目前6月份订单已经排满,现在觉得下半年出口应该会比较乐观。”在电话的那一头,陈建勇的言语颇为轻快。陈建勇是浙江可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该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的企业,有一定规模的出口业务。6月9日,在他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同一天,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5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6.9%,较4月份的3.9%大幅回升。不少专家指出,出口数据“抑后快扬”,展现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展望未来,在国内生产供给有序恢复、稳外贸政策持续加码的支持下,外贸保稳提质仍有良好基础。但也应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仍有不确定因素,外贸发展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政策还需久久为功,企业也应主动应变。5月份出口增幅大超预期5月份,出口不仅强烈反弹,而且增幅大超预期。按美元计,5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速较4月份回升达13个百分点,且远超出同比增长8%的市场一致预期。前5个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13.5%,实现两位数的较高增速。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前5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稳定增长,全年外贸保稳提质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特别是5月当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环比增长了近20%,上海等相关地区进出口明显恢复。海关总署同日公布的货运监管数据显示,5月份出口货运量16050.3万吨,也较4月份的14586.5万吨实现了增长。而陈建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其所在企业的接单情况看,6月份订单比5月份增加了近60%。“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企业生产加快,此前积压的商品加速出口。”对于5月份出口增速回升,红塔证券宏观分析师殷越分析称。殷越认为,4月份数据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冲击之下,一些出口企业生产停滞,订单积压;商品难以外运,库存被动累积。从5月下半月以来,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正常,原先积压的订单开始处理,出口企业也加快了在手订单的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5月份出口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态势。中国港口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沿海八大集装箱枢纽港口集装箱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4%,其中上海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上述变化在汽车行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殷越进一步指出,在4月份疫情的冲击下,国内汽车生产受阻并影响出口,而随着汽车供应链修复,汽车出口上演报复性反弹。海外需求保持旺盛也被视为推动5月份我国出口增速较快回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金额占比分别为16.9%、15.6%,欧美市场需求仍然强劲。“以美国为例,目前美国零售商、批发商库存销售比依旧偏低,4月份非耐用品消费支出同比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也意味着美国需求依然处于较为旺盛的状态。”殷越说,目前海外经济尚处于疫后增长达峰的过程中,会对我国中间品的出口形成拉动。按美元计价,5月份我国进口同比增长4.1%,4月份则为零增长,同样实现了超预期的回升。究其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主要是疫情缓解、内需回暖,拉动进口增速有所回升。王青解释,企业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带动工业生产回暖,提振企业进口需求;同时,物流堵点逐步打通,也带动进口货运量增速加快。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货运量为26311.2万吨,4月份则为25093.0万吨。外贸显现较强韧性出口数据的“报复性反弹”“大超预期”,显示了我国外贸强大的韧性。专家认为,我国外贸韧性有很多因素支撑。从出口产品来看,产品质量受到国际社会认可,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不断增多;从出口对象来看,我国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东盟、“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增多;从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比重提升。在专家看来,出口数据的反转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替代性较弱。“市场非常看重5月份外贸数据,因为从中可以看出疫情对外贸造成的影响,究竟是趋势性的还是暂时性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从公布的数据来看,5月份外贸形势明显好转,这说明4月份出口增速下滑主要还是受疫情等突发因素影响,造成的影响主要是阶段性的、具备可修复特征。在白明看来,我国供应国际市场的产能、产品的竞争力不错,国际市场对我国近年来外贸转型升级也比较认可,因此在短期供应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国外企业并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在疫情缓解后,企业快速复工复产、赶工赶产,自然就出现了“报复性反弹”。陈建勇说,目前国内疫情基本稳定,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之前流失的一些订单现在又陆续回来了。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外贸政策,通过跨周期调节、综合施策,促进了外贸平稳发展。和之前相比,此次更强调短期内尽快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也兼顾了稳中提质的目标。除政策效应外,陈建勇认为,订单回流还得益于国内产品品质和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他坦言,之前受疫情影响,有些订单转移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但客户经过一番比较后,国内的产品品质和价格都更胜一筹,因此,之前流失的部分订单在国内疫情稳定后又陆续回流。此外,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固也构成了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建勇说:“我们企业属于汽配行业,该行业与纺织、箱包等行业不同,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再加上目前国内汽配行业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一些制造厂商不会轻易把制造环节转移出去。”除此之外,我国外贸的韧性还体现在多元的贸易伙伴和民营企业的外贸活力上。数据显示,1-5月,我国对东盟、欧盟和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分别增长12%、17.4%、12.9%。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7.86万亿元,增长11.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9%,比去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当前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齐头并进,1-5月,无论是对传统市场出口,还是对新兴市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从外贸主体来看,我国外贸主体活力也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更快,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外贸总值的比重,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在持续上升。”赵萍如是说。此外,殷越认为,支撑外贸回暖的一项重要因素是我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往来增多。我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具有较强的产业互补关系,今年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更是对加强我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企业迎难上政策扶一把李魁文表示,随着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物流进一步畅通,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提速,我国外贸进出口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就6月份而言,王青认为,在物流进一步恢复、前期积压订单加快交付以及稳外贸政策发力见效等因素推动下,出口增速或保持在两位数的较高水平。应该正视的是,我国外贸发展挑战仍存,且挑战仍多,阴云还没有完全散去。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现在外贸还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包括国际国内一些因素冲击,外贸企业也遇到生产经营方面的困难,可以说保稳定还面临不少压力。在采访中,也有出口企业表示,对下半年出口还不敢太乐观。“目前外部需求面临新挑战。不少国家通胀水平居高不下,侵蚀国外消费能力,今年以来海外客户的下单率有所减少,一些海外客户已经不打算进行下半年的采购了。”浙江温州宝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民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外需可能减弱,从而给出口形势增加不确定性。广东宝丰陶瓷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志山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受疫情影响,今年国内陶瓷行业外销订单量较去年下降不少。订单减少,国内“僧多粥少”,同行竞争激励,导致企业即使面对原材料、油价等上涨压力,也不敢贸然提高产品售价。还有部分税费、物流等方面的因素,使得企业成本压力仍然较大。还有企业人士反映,部分出口订单遭分流,流向越南、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白明认为,稳外贸的一项关键是稳住市场主体,即稳住外贸企业。在政策扶持方面,可与贸易强国的建设方向相结合,进一步体现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的扶持。此外,在民营企业几乎占我国外贸总值“半壁江山”的情况下,稳市场主体更多是要稳住民营企业。针对部分订单转移的现象,白明表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竞争力不行,这种转移部分符合国际分工转移的一般规律。“我们要客观看待这类订单转移对我国外贸的影响,虽然可能对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影响,但主要是影响低附加值领域。”他说。从长期来看,白明表示,应积极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质量、服务、技术、品牌、标准等非价格竞争力方面继续提升,向高技术附加值迈进,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在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当下,不少外贸企业选择内外贸“两手抓”。郭志山说,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运费居高不下等问题,企业积极推动出口转内销,实施内外贸一体化。疫情前,企业出口和内销占比为90%和10%,目前企业出口和内销占比已然变为55%和45%。“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的情况下,我国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内外贸一体化,推动广大企业更加自如地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提升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内外贸均衡发展,培育一批跨国公司。”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
2022-06-13 |
三大指标超预期 5月金融数据提信心 | |
6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数据。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等关键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专家表示,5月份金融数据的亮眼表现是疫情冲击缓解、稳增长政策发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出内需复苏的积极信号。当前,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6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5月份金融数据。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M2)余额增速等关键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专家表示,5月份金融数据的亮眼表现是疫情冲击缓解、稳增长政策发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发出内需复苏的积极信号。当前,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为实体经济恢复提供有力支持。新增信贷显著回升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密集出台,推动了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显著回升。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而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454亿元。对于信贷超预期回升的原因,天风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孙彬彬认为,进入5月,稳经济的各方面政策明显发力,复工复产、保产业链供应链、保供稳价、弱势群体纾困等政策形成合力,加上疫情有所缓解,经济企稳运行迹象增多,信贷需求随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多于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回暖。具体原因是,国内生产生活加快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回暖带动了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回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力度。此外,在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看来,在过去一段时间,虽然我国政策利率没有调整,但人民银行综合施策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这也是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超预期多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5月份居民贷款恢复增长,住房金融贷款边际改善,企业短期贷款大幅增加,同时,企业中长期贷款有所恢复。不过,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提示,5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体现在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表现强势,但企业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仍继续少增。新增社融超预期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是有统计以来的历年同期次高值,仅低于2020年5月份的3.2万亿元。专家认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扩大,较大程度上受到当月人民币贷款投放和政府债券发行的支撑。在王青看来,财政部要求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须于6月底前基本发完,因此,5月份专项债发行节奏再度加快,推动当月政府债券融资环比多增6688亿元,同比多增3881亿元。在人民币贷款方面,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在人民币贷款增长较多的带动下,5月份表内信贷占全部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从4月份的31%大幅回升至64%。此外,王运金提示,5月份表外三项融资缩减规模有所收窄。比如,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68亿元,较上月少减1489亿元。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如此可有效加快现有未贴现商业汇票的周转速度,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将有效推动商业汇票相关融资规模的扩张。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为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孙彬彬表示,受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上行,以及政府债加速发行、人民银行上缴结存利润助力财政直达资金加速拨付等推动,5月份M2余额同比增速进一步上行。保持货币政策力度在业内人士看来,5月份金融数据的改善,较大程度上体现了货币信贷政策加力提速的效果。展望后市,预计货币政策仍会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近日在介绍下一步政策时表示,实施货币信贷政策时将注重把握好三项原则,即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保持就业稳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指导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和审慎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将继续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与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发挥好稳住经济和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他说。张旭认为,当前疫情形势正逐步好转,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正在增强。“如果此时进一步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那么成功稳住二季度经济的几率便会大大提升,也将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奠定基础。”他说。王青判断,后续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一定力度,着力提振各类信贷需求,进而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动能转强提供重要支撑。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6-13 |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 |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有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疫情期间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交通基础设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共中央宣传部10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聚焦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这十年,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8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拥有邮政快递营业网点41.3万处……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运行,有力保障了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陆空”三位一体通道愈发畅通,助力更美好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我们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航设施及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为稳投资、扩内需、带就业、保民生,筑牢国民经济宏观大盘提供支撑保障。”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说。科技创新成果日新月异交通运输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中国高铁、中国港、中国快递……一张张靓丽的“中国名片”,见证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一项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生根、发芽的过程。中国铁路跑出中国速度——京张高铁在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商业运营,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高铁货运动车组成功下线。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介绍,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中国民航赋能智慧建设——全国234家机场实现“无纸化”便捷出行,40家千万级机场开通“易安检”服务,安检通行效率提升30%,行李跟踪系统实现了射频识别“串线成网”。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表示,将把智慧民航建设作为行业“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以“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监管”为四大核心抓手,推动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在民航的应用,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智慧民航体系。中国邮政促进融合发展——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培育邮政服务农特产品进城“一市一品”项目超过1000个,年业务量超千万件的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100个;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入厂物流、仓配一体化等模式,供应链服务能力逐步增强;与电商融合发展,年支撑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超过10万亿元,成为商品流通的加速器、服务电商用户的主渠道。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表示,邮政体系在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高效衔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新一轮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加快交通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深度融合发展。”徐成光说。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交通物流事关国计民生,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十年发展,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截至2021年底,高铁旅客发送量达25.3亿人次,是2012年的5倍,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设施容量紧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邮路总长度(单程)超过1000万公里,快递服务网络总长度(单程)超过4000万公里,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邮政快递网络……“‘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徐成光说。作为经济社会的先行官,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运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一组数据生动体现交通运输服务成效——十年来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万公里,解决1040个乡镇、10.5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难题,农村公路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万公里。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2021年的45.2%;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83.6%。“十二五”时期完成8840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任务,“十三五”末期全国建制村全部实现直接通邮;快递网点目前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过80%,年人均快递量近77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徐成光说。 转自:新华社 |
2022-06-13 |
我国物价持续保持温和运行态势 为稳经济提供有利环境 | |
5月CPI同比上涨2.1% PPI同比上涨6.4%物价尚无忧 聚力稳增长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未来物价走势如何?输入性通胀压力有多大?货币政策调控是否有空间?业内人士认为,猪肉价格逐渐步入回升周期,对CPI涨幅的压制作用趋于弱化,未来CPI同比涨幅大概率上行但空间有限。在海外通胀高烧不退的背景下,我国物价持续保持温和运行态势,将为宏观政策聚力稳经济提供有利环境。 CPI同比涨幅持稳5月份,CPI环比下降0.2%,为今年以来首次下降;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称,5月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CPI环比转降,同比涨幅保持稳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基数上看,去年5月CPI同比涨幅为相邻月份的峰值,形成较高基数,对今年5月CPI涨幅持平起到一定作用。从结构上看,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加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增加0.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构成5月CPI同比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温彬说,5月生猪收储和产能去化显现成效,猪肉价格环比上涨5.2%;同比下降21.1%,降幅比上月收窄12.2个百分点。下一步物价走势如何?分析人士提示,关注猪价等因素的影响。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居民线下消费恢复将带动线下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同时猪周期拐点临近叠加饲料价格高企,猪价可能震荡向上,对CPI同比上涨形成支撑,后续CPI同比大概率上行但空间有限。民生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认为,往后看,猪价企稳回升,供需平衡下原油价格继续上行压力较小,物价或温和上涨,预计6月CPI同比上涨2.4%。“接下来物价走势有两大关注点。”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提醒,其一,猪肉价格进入回升周期后,对CPI涨幅的压制作用趋于弱化;其二,目前地缘政治冲突仍未平息,外部输入性通胀压力不减,需关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5月份,PPI同比、环比涨幅双双回落——同比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5月份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继续回落。”董莉娟说。温彬认为,5月份PPI同比涨幅回落,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对今年5月PPI的同比涨幅形成向下压力;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我国加大力度保供稳价,政策效果比较明显。展望后续PPI走势,李奇霖分析,翘尾因素继续回落、保供稳价政策持续见效等决定了后续P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回落,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会有所缓解。“尽管未来PPI同比涨幅会因翘尾因素大幅下降而走低,但预计降幅趋缓。”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考虑到受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呈现高位运行态势,仍需警惕输入性通胀压力。货币政策调控有空间 在海外通胀高烧不退的背景下,我国物价持续保持温和运行态势,为国内稳增长政策的推进提供了有利环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下半年物价有望保持温和走势,为货币政策调控提供空间。除支持小微企业等结构性政策继续发力外,三季度降息降准等总量型货币政策也有可能加大力度。“当前是央行进行货币调控的最佳窗口期,流动性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充裕状态。”中航基金首席投资官邓海清认为,在国内经济增长趋稳、物价走势温和组合下,人民币资产仍将受到海外资金青睐。在温彬看来,当前我国物价水平整体可控,各项稳增长政策要尽快实施、尽早见效,用好当前的时间窗口,确保我国二季度经济保持合理增长。“5月制造业PMI位于收缩区间,表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货币政策应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同时,继续做好保供稳价,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他说。 转自:中国证券报 |
|
2022-06-13 |
中国男排爆冷横扫世界第一巴西迎世联赛首胜 | |
中国男排在12日进行的世界男排联赛巴西站比赛中状态神勇,以3:0战胜世界排名第一的东道主巴西队,取得了本站比赛的首场胜利。前两场连续负于亚洲老对手伊朗队和日本队后,中国队在11日对阵欧洲劲旅斯洛文尼亚队时拼劲十足,状态明显提升,但遗憾告负。当天面对强敌巴西,中国队延续了前一天的良好状态以25:23拿下第一局;第二局比赛双方进入鏖战,比分一直紧咬,一番苦战后中国队以31:29再胜一局;第三局比赛巴西队状态有所上升,但中国队丝毫没有放松,继续以我为主,大胆进攻,以25:23拿下决定胜负的一局。比赛技术统计方面,巴西队在进攻得分方面以47:43稍稍领先,发球得分上双方持平,中国队在拦网(9:6)和利用对手失误得分方面(25:18)领先。个人表现方面,中国队主攻张景胤表现突出,得到全场最高的25分。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队主教练吴胜表示:“这场比赛队员们打出了自己的水平,也打出了精气神,把个人能力发挥到了极致。我们接下来要继续努力,打好后续的比赛。” 来源:新华社 |
|
2022-06-13 |
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四川出台“自然资源十条” | |
6月9日,自然资源厅印发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服务经济稳增长10条政策措施(第一批)。“自然资源十条”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1年。“自然资源十条”提出,加强规划计划指标保障,让土地要素更好地跟着项目走。比如,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的项目用地,以及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所需计划指标全额保障。针对市(州)其他项目用地指标不足的情况,“自然资源十条”明确,年底由自然资源厅统筹调剂支持。不少企业反映,不同性质、用途之间的土地,变更、整合、置换程序繁琐。“自然资源十条”提出,创新产业用地利用方式。鼓励通过依法协商收回、协议置换等措施,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出清;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应,单一工业用地中可突出主导用途,兼容仓储、物流、研发、办公、商业等混合用途。为给房地产企业“减压”,“自然资源十条”明确,在符合国家规定前提下,可适当降低土地竞买保证金比例。允许分期缴纳出让金,在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全部出让价款50%的前提下,剩余价款可在一年内缴清。为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自然资源十条”提出,加快出让锂、铁、磷、钾盐等矿业权,促进矿业投资;加强地热、矿泉水开发利用,地热、矿泉水勘查程度达到详查以上即可设置采矿权;对重大项目建设需新设置出让砂石土采矿权的,不受中型以上储量规模限制。为更好推动项目落地,“自然资源十条”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包括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建设用地报批纳入“绿色通道”,将企业办理非住宅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推广“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企业在银行办理贷款时可一并办理抵押登记,缩短融资时间。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还将加强对已出台政策措施的梳理评估,督促指导政策落地落实,并根据国家政策出台情况,适时完善和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来源:四川日报 |
|
2022-0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