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数字经济 |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以及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作出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一、大数据开启信息化新阶段,催生数字经济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形态的重大变革,往往催生并依赖新的生产要素。正如劳动力和土地是农业经济时代主要的生产要素,资本和技术是工业经济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正逐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生产要素。 “大数据”作为一种概念和思潮由计算领域发端,之后逐渐延伸到科学和商业领域。近10年来,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标准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覆盖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资源、开源平台与工具等板块的大数据产业格局,历经从基础技术和基础设施、分析方法与技术、行业领域应用、大数据治理到数据生态体系的变迁。 大数据提供了一种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和新手段。理论上来讲,在足够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现实世界数字化,可以构造现实世界的一个数字虚拟映像,该映像承载了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在给定充足计算能力和高效数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对这个数字映像的深度分析,将有可能理解和发现现实复杂系统的运行行为、状态和规律。大数据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知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手段,这也是其引发经济社会变革最根本性的原因。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信息化经历了两次高速发展浪潮,第一次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个人计算机大规模普及应用所带来的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信息化1.0)。第二次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互联网大规模商用进程所推动的以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信息化2.0)。当前,我们正进入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信息化3.0)。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为目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开启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经过几十年积累和储备,数据资源大规模聚集,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 “数字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因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1996年出版的《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一书而开始受到关注,该书描述了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世界各类事务的运行模式并引发若干新的经济形式和活动。2002年,美国学者金范秀(Beomsoo Kim)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为“商品和服务以信息化形式进行交易”。可以看出,这个词早期主要用于描述互联网对商业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当时的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尚未具备颠覆性,只是提质增效的助手工具,数字经济一词还属于未来学家关注探讨的对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度应用,社会经济数字化程度不断提升,特别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重要变化。当前广泛认可的数字经济定义源自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通常把数字经济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数字产业化指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信息通信业等数字相关产业;产业数字化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传统产业及其产业链上下游全要素的数字化改造,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赋值、赋能。从外延看,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的数字化无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土壤,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治理体系建设等构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环境,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传统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奠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数字经济呈现三个重要特征:一是信息化引领。信息技术深度渗入各个行业,促成其数字化并积累大量数据资源,进而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和汇聚,通过挖掘数据、萃取知识和凝练智慧,又使行业变得更加智能。二是开放化融合。通过数据的开放、共享与流动,促进组织内各部门间、价值链上各企业间、甚至跨价值链跨行业的不同组织间开展大规模协作和跨界融合,实现价值链的优化与重组。三是泛在化普惠。无处不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按需服务的云模式和各种商贸、金融等服务平台降低了参与经济活动的门槛,使得数字经济出现“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普惠格局。 三、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发展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美国是最早布局数字经济的国家,1998年起美国商务部就发布了《浮现中的数字经济》系列报告,近年来又先后发布了美国数字经济议程、美国全球数字经济大战略等,将发展大数据和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繁荣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欧盟2014年提出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推动围绕大数据的创新,培育数据生态系统;其后又推出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欧盟人工智能战略等规划,2021年3月欧盟发布了《2030数字化指南:实现数字十年的欧洲路径》纲要文件,涵盖了欧盟到2030年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途径。日本自2013年开始,每年制定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从“智能化、系统化、全球化”视角推动科技创新。俄罗斯2017年将数字经济列入《俄联邦2018—2025年主要战略发展方向目录》,并编制完成俄联邦数字经济规划。我国于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出台了10余项促进数字经济行业发展的政策,2017年起连续5年将数字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4.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7%。发达国家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4.3%,远超发展中国家27.6%的水平。从增速看,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3.1%,略高于发达国家数字经济3.0%的增速。2020年,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0%,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4.4%。从规模看,美国数字经济继续蝉联世界第一,2020年规模接近13.6万亿美元。从占比看,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从增速看,中国数字经济同比增长9.6%,位居全球第一。 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快速增长,并呈现如下趋势: 在基础设施方面,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演化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并将对原有的物理基础设施完成深度信息化改造,从而极大突破沟通和协作的时空约束,推动新经济模式快速发展。 在行业产业方面,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将从消费和服务领域向制造业领域推进,各业态围绕信息化主线深度协作、融合,完成自身转型、提升变革,并不断催生新业态,同时也使一些传统业态走向消亡。在此过程中,将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知识等各类要素数字化并数据化,对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乘数倍增作用,形成新型数据生产力。 在治理体系方面,数字经济发展对政府监管体系以及国际治理体系带来诸多挑战。未来10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10年。二十国集团将“数字治理框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促进互联互通,二是建立全球治理制度和规范。2021年10月,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1年数字经济报告》称,当前,数据驱动的数字经济表现出极大不平衡,呼吁采取新的全球数据治理框架,以应对全球数据治理的挑战。数字治理体系构建已然提上日程。 四、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第一,对数据要素的认识不足导致数据要素市场培育面临挑战。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可从两个视角来认识:一是本体论视角,数据本身蕴含很多信息、知识、规律甚至智慧,蕴含着价值;二是方法论视角,数据成为其他生产要素的数字空间“孪生”,从而实现赋值、赋能。数据要素具有获得的非竞争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价值的非耗竭性、源头的非稀缺性等独有特征,能够通过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数据化提升效能。目前,数据要素化面临着诸多挑战:数据的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数据确权难题尚待破解,数据共享流通障碍重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等。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统筹规划、强化创新、稳步推进。 第二,现行国际治理体系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挑战。数字治理是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数字化的世界为对象,以构建融合信息技术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开放多元的新型治理模式、机制和规则为目的,涵盖国家、社会、机构、个体以及数字技术、数据治理的复杂系统工程。数字治理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数字化的治理,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采取有效战略和措施保证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效果和价值最大化;二是治理的数字化,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工具等对现行治理体系实施数字化转型。当前,数字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针对互联网公司垄断的监管能力亟须加强,数字平台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家独大”、“赢者通吃”的市场格局,带来了市场垄断、税收侵蚀、数据安全等问题,难以沿用传统反垄断规则对其进行监管;针对新兴技术的管控能力亟须提升,各类新兴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各类威胁从虚拟网络空间向现实物理世界蔓延扩散,经济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安全挑战。其他诸如网络舆情的管理失控、金融数字业务的无序扩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导致的伦理问题等,均已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三,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动能与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信息技术底层硬件一直按摩尔定律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其基础理论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并未发生本质性变化。计算系统的渐进式发展模式所带来的数据处理能力的线性提升,已远远落后于数据的指数级增长,可以预判,随着时间推移,数据处理需求与能力之间的剪刀差还将不断扩大。据统计,受限于计算能力不足,已获取数据的平均留存率仅为2%,大量数据从未被处理和利用即被丢弃。回顾过去10年,大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大数据分析方法和大数据治理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究其实质而言,都是在现有通用技术体系上,面向大数据需求,通过软件技术进行的调整和优化。这种技术发展模式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如数据模型独立,数据难以关联共享;负载类型不同、冷热数据不同,难以优化调度不同硬件资源;以计算为中心的数据处理模式,常常需要执行海量数据“搬家”操作,导致性能瓶颈等。在大数据应用需求驱动下,计算技术体系有必要进行重构,以数据为中心的新型大数据系统技术成为重要方向,信息技术体系将从“计算为中心”向“数据为中心”转型,新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问题仍有待探索和破解。 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 自2015年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以来,我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批复贵州、上海、京津冀、珠三角等8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各省市积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到2020年底已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产业规划等60余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我们要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克服发展障碍,推进数字经济繁荣发展。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我国已经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底线保障。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还需进一步研究推进数据确权、交易流通、跨境流动等相关制度法规制修订工作,厘清政府、行业、组织等多方在数据要素市场中的权责边界。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数据确权、互操作、共享流通、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当前,打破信息孤岛、盘活数据存量是一项紧迫任务,特别是在政务数据领域,应逻辑互联先行,物理集中跟进,完善数据注册、分类分级、质量保障等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在一定层级上构建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管控可信、标准一致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在不改变现有信息系统与数据资源所有权及管理格局的前提下,明晰责权利,确保数据资源高效共享和利用。鼓励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据要素化的探索性实践,鼓励数据运营加工的新业态尝试,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 推进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当前,信息技术已从助力其他行业提质增效的“工具、助手”角色,转向“主导、引领”角色,深入渗透各个行业,对其生产模式、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造成颠覆性影响。然而,面对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一些企业却存在“不想、不敢、不会”的“三不”现象。“不想”是囿于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对新技术应用持抵触情绪;“不敢”是面对转型可能带来的阵痛期和风险,不敢率先探索,就地观望、踌躇徘徊;“不会”则是缺少方法、技术和人才,以及成功经验和路径。转型发展必然会面临观念、制度、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其中观念上的转变最为核心和关键,而人才供给则是根本保障。数字化转型并非通过信息技术和工具的简单叠加便可完成,需深度理解“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的内涵并系统规划;需要从国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等多层面,打造适应数字化转型需求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未来数十年的转型发展储备合格人才。 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传统的治理体系、机制与规则难以适应数字化发展所带来的变革,无法有效解决数字平台崛起所带来的市场垄断、税收侵蚀、安全隐私、伦理道德等问题,需尽快构建数字治理体系,数字经济治理无疑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数字治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迭代过程,其中,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要先行。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涉及国家、行业和组织三个层次,包含数据的资产地位确立、管理体制机制、共享与开放、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内容,需要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提供支撑。当前国际数字治理体系尚处探索期,既有全球性多边机制,也有区域性或双边机制,更有私营平台企业的事实性规则。由于各国数字治理关注重点不同、发展程度有差异,未来全球数字治理体系将呈现面向关注点差异的、多元化层次化的、多机制共存的格局。 构建“开放创新”、“互惠互利”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开放创新的本质是从封闭的“机械化思维”到开放的“计算思维”、“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思维”,从“零和博弈”到“协作共赢”。彻底改变了全球软件产业格局的开源软件,是技术领域开放创新最早最成功的实践。面对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形势新任务,需建立互惠互利合作方式,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并筹划布局跨国数据共享机制与合规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与其他国家一起分享数字经济的红利,使我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开展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当前,我国仍面临着大数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高端芯片、操作系统、工业设计软件等均是我国被“卡脖子”的短板,需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加大力度解决自主可控问题。同时,应针对“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带来的新需求,把握前沿发展趋势,研发引领性技术,锻造我国的技术长板。核心关键技术大都具有投入高、耗时长、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按照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办事,加强创新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保障数字经济安全发展。 文章来源:《求是》 |
2022-01-16 |
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十四五”怎样走好“先手棋”?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文章强调,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激发数字经济“牵引力”为何如此重要?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十四五”怎样走好“先手棋”? 时不我待抢抓数字机遇 在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精准拾取物件;在港口、矿山,无人驾驶汽车行进有序、安全作业;在千家万户,智能设备不断便利百姓生活……数字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创新的关键,也是时代的先机。数字机遇时不我待,因为技术产业变革的浪潮正加速袭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当数字技术以更小的颗粒度重塑现实世界,创新周期、产业格局等都在发生变化。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机遇时不我待,因为发展数字经济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来看,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看,数字经济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来看,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不仅是为经济增长寻找新的动力源泉,更是为了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不仅是当前发展使然,更是主动把握未来、赢得长远的‘先手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说。补齐短板向实体经济着力数字机遇正逢其时。发展数字经济,应向哪些领域发力?着力点又在哪里?业内专家认为,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已建成5G基站超过139万个,全国5G应用创新覆盖数十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这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能力。海量的数据资源,完备的工业体系,数字应用场景丰富……这些都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的独特优势。但同时,数字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同区域、产业、企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数字技术基础、产业链价值链掌控力等有待提升。“既要洞察前沿方向,也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说。一方面,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提前布局、取得突破;另一方面,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把握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一系列部署相继展开。“‘十四五’生产端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重要的新增长点。”江小涓认为,着眼实体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着力点。近日,《“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外发布,从创新、应用、供给、支撑等多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数超过7600万台套。“‘十四五’,将全力加快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说。与此同时,我国也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规范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应该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怎么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问题,怎样更好保障用户权益和信息安全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建立适应新业态发展要求的管理制度。中央已明确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出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到修订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围绕加强数字经济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不断健全。围绕新情况、新问题,在适时补充、动态调整中,政策法规适用性不断提高。“近年来,工信部发布了近20项规范性文件,颁布实施了300余项网络与信息安全标准,不断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副局长杜广达说,“十四五”期间,针对基础通信网络这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完善网络漏洞管理等重要制度,同时加快构建5G、工业互联网等融合领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数据安全风险技术监测体系。“我们将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更加注重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让各类企业在公平合理的规则下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完善相关措施,及时堵住漏洞、补齐短板,更好实现数字经济长远发展。 文章来源:《求是》 |
2022-01-16 |
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科学指引 |
发展我国数字经济的科学指引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综合判断,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和规律,就发展我国数字经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指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21年10月18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主要部分。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科学总结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和主要问题,对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深刻阐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深刻阐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主要问题和重大意义。强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深刻阐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强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阐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要把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和关于数字经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批示指示、贺信精神贯通起来学习贯彻,转化为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强大力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把握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智慧港口、智慧农业等新模式方兴未艾……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日益数字化的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机遇、赢得未来的战略选择。 2021年8月2日,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图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北京宣言》在大会主论坛上发布。 中新社发 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供图 “长期以来,我一直重视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以极大的胆识和魄力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数字福建”,并挂帅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推动“数字福建”写入省委“十五”计划纲要建议,开启了福建的数字化转型。如今,“数字福建”已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大大推动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地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战略决策,把打造“数字浙江”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绘制了“数字浙江”的美好蓝图,推动浙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高度敏锐性和深刻洞察力,多次强调要发展数字经济,并就发展数字经济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一系列创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要“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总书记首次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倡议,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为世界经济注入了新动力。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2018年,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也要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19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制定,塑造新的竞争优势”。——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要“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紧密结合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实际,深刻揭示了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数字经济、怎样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问题,指引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亲身”感受空间站发射全过程,“化身”宇航员漫步太空;数字技术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传感、AI视频修复、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大显身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已经应用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会场设置的数字经济特展,集中展示了一大批先进的新技术、新应用,充分体现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科学指引下,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回顾总结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鲜明指出面临的主要问题,科学阐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关于显著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较快、成就显著。”“根据2021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顶层设计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从战略部署看,党和国家出台了《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以及《“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一些地方、部门也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划、配套政策并推动落地实施。四川宜宾港依托物联网、5G 通信、可视化、智能化等先进信息技术,将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成为智慧码头,全面提升港口智慧化、信息化作业水平。图为集装箱卡车在宜宾港集装箱码头往来穿梭,有序作业。 求是图片 庄歌尔/摄——从实践成果看,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8%,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关于主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切中要害地指出:“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还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健康、不规范的苗头和趋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而且违反法律法规、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坚决纠正和治理”。关于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有利于”进行了深刻阐释。——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是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畅通经济循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有利于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面向未来,对“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提出总体要求,并作出七个方面的部署。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住数字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尽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时代,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对扩大有效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全面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三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壮大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四是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战略前沿和制高点领域,立足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促进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五是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四点: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公平竞争监管制度,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纠正和规范发展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和做法,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依法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既有实物人民币的支付即结算、匿名性等特点,又有电子支付工具成本低、便携性强、效率高、不易伪造等特点。2019年底以来,部分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图为2021年8月5日,北京市民在加油站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商品结算。 人民图片 胡庆明/摄六是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习近平总书记从七个方面提出要求: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改进提高监管技术和手段,把监管和治理贯穿创新、生产、经营、投资全过程;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建设行业自律机制;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形成监督合力;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重点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等安全可控;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 七是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数字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各国共担责任,携手合作,积极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密切观察、主动作为,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提出明确要求:一是“结合我国发展需要和可能,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二是“加强形势研判,抓住机遇,赢得主动”;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数字经济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强化安全意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四是“提高全民全社会数字素养和技能,夯实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社会基础”。 文章来源:《求是》 |
2022-01-16 |
天津“十四五”新政印发: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
近日,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天津转变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转型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了“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中,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汇聚飞腾、海光、南大通用、神州通用、麒麟软件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全国6大CPU(中央处理器)厂商、4大数据库企业、2家操作系统企业,天津分别占据4家、2家和1家。集聚一批行业百强企业,中环半导体、中科曙光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天地伟业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奇安信、360入围中国网络安全能力百强;六〇九电缆进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永捷电子、普林电路位列综合PCB(印制电路板)百强;华海清科的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唯捷创芯的功率放大器产品等在国内市场具有较高占有率。三星视界移动、鸿富锦、恩智浦等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成为推动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集成电路先进生产线加快布局,拥有8英寸晶圆线、6英寸0.35微米特色工艺产线、MEMS射频(射频微机电系统)工艺产线,12英寸单晶硅片打破国际垄断。芯片设计能力快速提升,紫光展锐参与12纳米5G基带芯片研发,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取得交换芯片、软件定义互连芯片、内生安全交换芯片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信创产业生态加速形成,突破高端CPU、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打造“PKGS”(飞腾-麒麟软件-长城-中科曙光)信创品牌。软件定义深入发展,共享经济智能综合服务平台、虚拟仿真再生资源系统在人力资源、再生资源领域实现特色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拓展,重载自动导引货运车在风电领域大型设备物流运输场景中成功应用,虎鲸工业级无人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智慧交通巡检服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在产业规模、龙头企业培育、创新生态建设、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产业增长潜力充分发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其中,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2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平均增速超过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3500亿元,增速达到10%;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壮大,整体质量效益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创新生态日益完善。到2025年,围绕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发明专利数量和标准拥有量显著提升。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搭建“芯火”双创基地(平台)、中国信创谷等创新载体,创新对产业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 《规划》明确了重点任务,包括优化产业组织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动源头技术创新,助力产业高端发展;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支撑;畅通产业内外循环,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跨界融合,释放产业发展空间。 优化产业组织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体系。构建以电子信息制造为核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人工智能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优势,以智能终端为突破口,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汽车电子领域,打造一批新增长点,引领带动产业进阶发展。围绕新技术新趋势,依托中国信创谷建设,以信息安全为特色,发展信创软件、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领域,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发挥人工智能作为赋能体的重要作用,以场景应用为驱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智能交通与物流、智能医疗与健康、智能家居等多个应用场景,在全国形成一批试点示范。到2025年,在智能终端、信创、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形成超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构筑“1+N”产业集群发展新空间。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特色,全面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西青区、武清区、津南区、北辰区、宁河区等共同发展的“1+N”空间发展布局。依托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滨海新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及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依托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赛达工业园等,西青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集群。依托天津武清经济技术开发区、京津科技谷等,武清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产业集群。依托天津八里台工业区、天津双港工业区等,津南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产业集群。依托天津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双口工业园区等,北辰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产业集群。依托天津宁河经济开发区、天津宁河现代产业园等,宁河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产业集群。 打造产业园区建设新能级。立足各区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主业优势鲜明、配套功能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产业园区,引导资源定向聚集,促进产业合理分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化提升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两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发展载体,继续推进西青大数据产业园、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天津滨海互联网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等特色功能园区建设,推动资源、人才和资金全面整合、有序调配,建设一批定位明确、差异化发展、分工协作、运行高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 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扶持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针对特色客户群体或市场,研发专项技术或生产工艺,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基础产业领域,加强企业协作,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专注核心主营业务、成长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品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小企业群体,逐步成长为专业细分领域的领袖和单项冠军。定期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培训会,加强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宣传。 推动源头技术创新,助力产业高端发展 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手段,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制定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痛点、难点目录,集中力量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智能高端传感器、NAND(闪存)、高精密减速器、计算机整机、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强化智能硬件与工业软件等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协调发展,联合攻关集成电路、机器人和应用电子等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大力发展高端环节,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提升基础技术创新。聚焦强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组织开展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基础装备等研发创新能力,推动集成电路设计、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智能传感器、基础软件开发等领域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攻克智能终端及相关适配器领域的产品加工工艺。着力研发自动化装备、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等基础产品,提升产业制造和生产的支撑能力。 布局前沿基础研究。重点突破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知识深度学习、类神经网络分布计算、智能决策控制、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共性技术。超前研究区块链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交叉融合应用技术,在应用框架、分布式存储、数据存储及交换标准化设计、可信执行环境等方面快速突破。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支持企业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和储备。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信息科技机构交流与合作,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定期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技术和重点领域项目支持指南,引导专利创造方向。进一步发挥集成电路产业联盟等协会和联盟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创制,构建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和应用推广体系,抢占产业发展的主导权。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支撑 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升级,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中科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天地伟业智能安防创新中心、中科创新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建立一批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面向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提升公共创新平台服务水平。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和优化科技资源,完善基础条件建设,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领域公共技术服务能力。建设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平台),聚焦智能硬件、智能传感、汽车电子3个特色方向,着力构建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孵化、高端人才集聚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全市集成电路领域新型双创基地和聚集高地。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研发、检验检测、中试生产等服务。 畅通产业内外循环,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提升企业引进层次。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产业链,编制产业图谱,绘制潜在招商目标,精准对接企业及创新资源要素。积极开展平台招商,制定平台型企业招商扶持政策,以世界智能大会举办为契机,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领军企业、平台型企业或机构落户,协助企业集聚配套企业、人才、资金、项目等发展要素,实现“招到一个平台、带动一个领域”的发展态势,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发展重点。 电子信息制造核心领域补短板,以智能终端为突破口,拉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集成电路。坚持设计和制造并重,聚焦重点突破,带动全链提升,力争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进入国家第一梯队。建设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平台),着力构建集成电路共性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产业孵化、高端人才集聚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核心技术源头创新,聚焦高端芯片、关键器件、特色工艺、关键设备和原材料领域,推进国产CPU、射频芯片、通信芯片、汽车芯片、光通信芯片等一批核心技术突破,加快集成电路特色工艺研发和产业化,协同推进集成电路设备、核心零部件和硅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落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总部等,构建布局合理、技术领先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智能终端。发挥本地智能终端设计优势,积极推动可穿戴设备、行业终端等产品创新,促进人工智能、5G、AR/VR(增强显示/虚拟显示)等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市场主体在传感器、控制芯片、显示器件、人机交互、图像算法、智能处理、云服务等重点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产业高端化发展。支持智能终端生态系统建设,鼓励软件、硬件、平台、内容结合,促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智能终端企业与电子、汽车、化工、电力等传统制造企业以及养老、交通、物流、健康等服务业企业协同发展。支持智能终端研发、试制、检测、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跨领域创新资源,打造面向中国北方的技术服务平台。 智能传感器。以应用创新为牵引,面向工业、汽车、消费电子等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打通产业链和价值链,构建传感器生态。引进和培育一批智能传感器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突破传感器敏感材料、核心元器件、传感器融合算法、数据智能处理、低功耗等关键技术,加快多种传感器集成模块化设计、数据融合和应用算法研发,支持发展具有重大应用需求、国内缺乏的传感器产品及应用系统。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基础,以MEMS(微机电系统)为突破口,建立健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服务平台,突破工艺、材料瓶颈,推动产业链、价值链整合。探索“传感器+大数据”的商业模式,促进产融结合,发展基于传感器数据的大数据应用,在智能医疗与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打造一批应用示范项目。汽车电子。顺应汽车消费结构升级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依托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契机,加快多种传感器集成模块化设计等关键技术研发,着力打造北方汽车电子集聚地。聚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强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研发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整车控制器、变速器控制器等关键技术,重点推进符合国Ⅵ标准的发动机控制系统及相关测试工具研发和产业化。推进汽车电子控制产品集成化应用平台建设,实现中高端车身控制器模块及零部件规模化应用,加大力度促进无人驾驶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统、智能车载终端设备及自主智能车载操作系统研发,积极开展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加快研究新型汽车电子电气信息架构、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打造跨界协同的产业链条,建成行业领先的汽车电子配套产业基地。软件信息服务优势领域锻长板,以信息安全为特色,推动核心技术攻关信创软件。加快信创海河实验室建设,加强自主基础软件的创新和产业化,聚焦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推动自主基础软件的不断迭代和快速推广。争创国家级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攻克国产通用操作系统关键技术,大力开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工业控制类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云安全操作系统及5G应用终端操作系统等产品。广泛开展组织外设、整机、系统软件、行业软件、服务软件等兼容性适配验证,围绕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神舟通用和南大通用数据库、书生电子公文系统等产品,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云计算平台软件、人工智能技术框架和编程环境以及行业应用等领域,形成一批高水平的适配全国产硬件的系统技术方案和行业应用方案。面向金融、电信等场景,发展高并发事务性数据库、基于国产芯片和X86的超融合架构数据库等核心数据库产品。研制新一代办公软件、安全浏览器、阅读器等高端产品。工业软件。重点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业场景的工业数据分析软件与系统,以及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工业智能软件和解决方案。面向协同组织、个性定制、智能生产、服务制造等新模式需求,研发支持装备智能化、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的工业嵌入式软件。建设符合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和智能通信软件,着力攻克智能设计与仿真、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提高基础工业软件及相关服务供给能力,支持建立工业技术软件化共性基础平台、重点行业通用平台及面向业务应用的工业APP。加强重要工业领域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化深度应用,加强工业软件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结合,打造工业云应用服务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塑样板,以场景打造为驱动,引领产业规模化拓展人工智能。突破自然语音处理、生物识别、图像识别等感知技术,重点发展嵌入式或平台式语音软件服务、行业智能语音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探索搭建行业训练资源库,向市场提供公共数据资源,提高多模式识别准确率。重点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应用软件、智能终端产品,加快培育类脑智能、脑机接口等领域。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鼓励头部企业研发端边云协同AI计算平台。把握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市场前景,以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为切入点,面向公共服务领域,重点发展智能交通与物流、智能医疗与健康、智能家居等产品集成及综合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爱集微 |
2022-01-13 |
2021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暨2021创新影响力峰会顺利召开 |
数字新时代,经济新格局。过去的一年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迭代,我国数字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在数字化转型的新纪元里,一批批优秀的创新企业扬帆引航,塑造了我国数字经济在总体经济版图中的新格局。值此新年伊始、继往开来之际,2022年1月12日下午,由赛迪网、《数字经济》杂志社主办的2021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暨2021创新影响力峰会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线上峰会汇集了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咖专家和行业精英,总结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展望行业新发展的美好蓝图。 本次峰会的关键组成部分,峰会主论坛由赛迪网助理总编、《数字经济》杂志社主编徐培炎主持,邀请到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婴劢,中国系统副总裁常慧锋,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浪潮集团副总裁魏代森,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乐,杉岩数据北区总经理苏晨,赛迪传媒副总经理、赛迪网常务副总裁庄健发表了线上演讲。 “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系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举行的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的重要精神。数字经济发展既得天时地利,又得人和。本场峰会的举行希望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的专家领导搭建思想碰撞的桥梁,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谋划策略。 本场线上峰会的第一位出场嘉宾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数字化转型研究室主任高婴劢,她带来了题为《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演讲,对近期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专业解读。大数据产业作为近些年的明星产业,发展逐渐进入深水区。高婴劢主任在演讲中强调,规划反应出我国的大数据战略重心从聚焦提升数据认识,逐步向深化融合应用、深挖要素价值等方向升级。高婴劢主任指出,根据规划思路,十四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激发数据要素价值,统筹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 数字时代,城市的每一天高效运转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城市管理数智化水平,是打造数字城市的必由之路。中国系统副总裁常慧锋以《用数赋智汇能,繁荣城市数字生态》为题分享了中国系统在营造城市数字生态方面的心得体会。常慧锋强调,制约城市数字生态构建的关键在于“数字城市”枢纽平台功能不健全,致关键环节不畅通,双边生态难成型。中国系统推出的繁星城市数字平台,创新建设了“数字资产平台”,强调运营,将促进城市数字资产的开发、沉淀、共享、调度、开放。而在未来,中国系统将深入落实现代数字城市平台战略,践行中国电子集团发展战略,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与运营。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十分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而随着半导体等软硬件的持续迭代发展,计算产业、算力提升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AMD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以《计算的未来》为题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云、网络、超大规模和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的应用场景,都需要完成超大的工作负载,这背后所需要的是强大的算力支持。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AMD将重点放在了高性能计算上。凭借长期而稳定的路线图、不断迭代的出色的CPU和GPU产品,AMD在超级计算、云计算、AI分析等领域,不断突破性能极限,用强大的算力为全球用户带来先进的体验。AMD发现,随着半导体产业的演进,制程工艺的进步只是性能提升的其中一部分因素,AMD还可以通过设计创新、架构优化,平台优化等来提升性能。总之,AMD的CPU、GPU、制程工艺和封装技术的创新使AMD能够在数据中心领域全方位地提供领先的性能。此外,AMD计划到2025年,将用于服务器的AMD处理器和加速器的能效提高30倍,以适应快速增长的人工智能训练和高性能计算市场。AMD还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从2020年到2030年减少50%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发挥数据更大价值,是数字经济时代各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希捷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暨中国区总裁孙丹以《激发数据价值 驱动业务创新》为主题,以对话的形式分享了她对企业发掘数据价值的认识和感悟。孙丹认为,当前企业对于数据的需求变得更为多元化,在数据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安全等各个方面,企业都需要更为完备的数据管理知识以及技术支持。而针对企业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策略,她则认为,将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应用统一到单一平台还是物理隔绝,这个问题的抉择要取决于实际的应用场景。她建议企业在做到足够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打通云边端的数据,加速数据流动,构建数据湖,实现数据价值的激活。而希捷的Lyve Mobile数据传输、云服务Lyve Cloud等解决方案将帮助企业在数据的便捷与安全使用过程中实现平衡。 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时代企业实现业务升级的核心抓手。浪潮集团副总裁魏代森以《数字浪潮下的产业转型新方向与新路径》为题分享了浪潮对数字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魏代森在演讲中指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方向:重塑用户体验、主营业务增长;数据驱动、智能运营;从零到一、颠覆式创新。而在具体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他认为企业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推行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战略,平衡卓越运营和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魏代森总结到,技术革命、产业升级、信创三浪叠加,企业应用软件生态正在重构。而一流的企业有一流的需求,高质量的需求是软件创新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他认为中国软件企业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来,区块链技术的逐步发展与应用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降低了信息信任和共享成本。上海零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林乐以《区块链护航数字化转型》为题讲述了区块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助推作用。林乐指出数字2.0时代,企业对数据共享流通的新需求正催生数据服务产业的结构性机会,而区块链打造了资产数字化流通网络。随着这种数字化流通网络的构建,企业间的数字经济协作机制将重塑。未来,零数科技将进一步创新应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标准化数据价值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商业和社会效益提升。 数据的安全高效存储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杉岩数据北区总经理苏晨以《新存储重构新经济模式和业务形态》为题进行了演讲。苏晨指出,物联网、云计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存储将成为推动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石。而在未来,软件定义存储将全面替代传统存储。苏晨认为,大数据存储已经进入智能发展的3.0时代,反映在基于数据感知的智能数据预处理和智能调度、基于应用感知的数据访问加速、存储系统自身的智能运维和管理等表征上。未来,杉岩数据将围绕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不断满足客户对大数据存储、管理和价值挖掘的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数字经济》杂志社在本场峰会上隆重官宣了2022年全新推出的系列活动——《数字经济》十大论坛。赛迪传媒副总经理、赛迪网常务副总裁庄健对外正式发布了《数字经济》十大论坛活动的正式启动。庄健表示,数字经济十大论坛是2021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发起的全年系列活动的开始,并且成为峰会的亮点和看点之一,首期内容与峰会同期线上直播。后期,每月1-2期,不仅通过视频在线播放而且还刊载到每月一期的《数字经济》杂志上。 作为本次峰会的主办方,《数字经济》杂志社在本场峰会上隆重官宣了2022年全新推出的系列活动——《数字经济》十大论坛。赛迪传媒副总经理、赛迪网常务副总裁庄健对外正式发布了《数字经济》十大论坛活动的正式启动。庄健表示,数字经济十大论坛是2021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发起的全年系列活动的开始,并且成为峰会的亮点和看点之一,首期内容与峰会同期线上直播。后期,每月1-2期,不仅通过视频在线播放而且还刊载到每月一期的《数字经济》杂志上。 峰会最后,《数字经济》杂志社对外正式公布了首批数字经济专家名单。首批数字经济专家均是数字经济领域的大咖专家、行业企业精英。数字经济专家的加持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2021数字经济领航者峰会暨2021创新影响力峰会成功举办当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目标与道路遵循。相信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在新的高度、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不断取得更加辉煌卓越的成就! 文章来源:赛迪网 |
2022-01-13 |
4.4万亿!江苏数字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 |
近年来,江苏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4.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据初步预算,2021年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预计为10.3%左右,位居全国前列。1月12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的议案显示,江苏将编制、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重点推进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草案提出,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建设通信基础设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快国家级和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扩大车联网覆盖范围,提高路侧单元与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管控设施的融合接入能力,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标志标识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从民生角度看,草案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重点推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健康、智能出行、数字金融、数字商贸、智慧物流、智慧文旅等数字应用场景开放,推动数字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此外,草案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健康、医疗保障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智慧医疗健康体系建设,推进全省统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落地应用,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互联互通。草案对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利用促进和规范等作出规定。在数据利用促进和规范方面,草案规定,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合理有效利用数据,保障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推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推动公共数据资源供给,释放公共数据价值,规范公共数据管理;明确了个人信息数据安全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开展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同时要求采用数据分类等措施保护对个人信息数据安全。江苏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也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匹配、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够深入、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引导和推进江苏数字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江苏实际,制定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十分必要。据介绍,针对江苏缺乏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缺乏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平台企业等问题,明确新建、改扩建公共场所、园区、建筑物等应当统筹考虑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培育平台经济重点企业,加速数字产业化并与实体经济融合。针对江苏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度低、个人信息非法采集和利用、数据交易模式不健全等问题,强调数据要素价值化,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持续加大激励和保障力度,激发数字经济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 文章来源:中国发展网 |
2022-01-13 |
“十四五”,数字经济转向普惠共享新阶段 |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形势如何?《规划》部署了哪些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怎样推动《规划》落实?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7.8%。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更多企业迈上“云端”。同时,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该负责人认为,“十四五”时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抢抓发展新机遇、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焦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挑战,数字经济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方面大有可为。《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该负责人称,《规划》从8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作出总体部署,即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此外,《规划》聚焦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部署了提升数据质量、数字技术创新突破、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等11项重点工程。该负责人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各地方,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形势研判,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数字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同时,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实施试点示范,探索形成一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性成果,并强化监测评估。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
2022-01-13 |
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
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是数字经济组织方式的主要特征,也是我国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重要抓手。平台企业通过数据、算力、算法有效组合要素资源,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能够有力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同时,平台企业更好发展,能够通过构建数字化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形成数字产业生态,对于提高国内大循环质量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看,全球数字经济的竞争也是平台的竞争,超大规模平台已经成为各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竞争与合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支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将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平台企业是构建产业生态圈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平台是产业生态圈的组织者。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制造商、供应商、服务商等离散要素资源,形成以数据为核心要素、网络协同、共创分享的产业分工模式,有效提升产业的资源配置能力、协同发展能力和服务支撑能力,形成携手上下游行业伙伴共创价值的产业生态。平台为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突破了单个企业仅依托自身资源而发展能力受限的束缚,降低了中小企业的采购和管理成本,在推动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平台能有效解决供需适配性问题。平台不仅集合了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要素,而且通过大数据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匹配,提升了供需两侧的信息对称性及产品和服务的适配性。制造业企业可依据平台数据精准判断市场、合理安排产能,准确挖掘新的消费需求,并研发设计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和服务,准确掌握用户信用情况,从而构建高效运行的供应链体系,促进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平台还能创造推动消费增长的“长尾市场”,使众多中小微企业和销路不畅的产品在细分市场中找到空间。平台企业是构建创新生态的重要引领者。平台具有孕育新的通用技术的能力,是构建产业创新链的核心组织。一般来说,开放平台能聚合大量研发者和服务提供者,并不断释放出技术开发、运营维护等市场需求,从而推动形成技术创新生态圈,为新技术的规模化成长提供了土壤。同时,平台企业还能有效实现制造商与研发设计机构协同创新,平台大数据也能为制造业企业发掘新的市场需求、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提供重要依托。平台企业是创造普惠贸易的重要支撑。比如,跨境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就降低了国际贸易门槛,使高频次、小金额的跨境贸易迅速增长,推动国际贸易由大企业主导、大宗货物贸易模式向中小企业广泛参与、海量品种以及碎片化交易的新模式转变,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尤其是新一代跨境电商形成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相融合的全链条发展模式,不仅提供跨境商品贸易,而且提供相关的物流、金融、信息、征信等一揽子外贸综合服务,形成了一站式跨境供应链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外贸企业发展的痛点,打通了内外贸一体化的堵点。平台企业是就业机会和公共产品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一些平台企业具有开放、共享和个性化等特点,就业门槛较低、层次丰富,吸纳就业的能力强,能为不同文化程度、技能禀赋的劳动者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一些超大规模平台企业已经具有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属性,能为社会提供较为丰富的公共服务。需要看到,平台企业在发展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关键基础领域的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创新型人才较为匮乏;产业互联网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服务业、工业和农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平台数据开放共享不足,难以有效开发利用;平台监管较为滞后,尚不能完全适应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此,需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以平台为重心做强数字经济产业体系。一是切实增强平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更好激发平台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平台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科技重大专项等方面的参与度,推动大科学装置等国家基础科学研究资源向平台企业开放,鼓励平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二是大力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增加高等院校、职业学院的相关学科设置,发挥社会培训机构和平台企业的力量,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快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增强对全球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三是不断丰富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平台企业提供了坚实基础,下一阶段,需继续提高平台企业与消费、产业以及公共服务部门融合渗透的能力,鼓励平台企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中的支撑作用和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的优势,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四是构建推动平台数据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平台企业沉淀的海量数据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需加快建立健全数据确权、交易、管理、使用、安全评级、个人隐私保护等相关制度,促进各行业依法共享平台数据资源,构建平台企业主导的数据产业链。五是加快完善监管体系。要以推动平台企业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明晰平台企业经营行为的合规边界,建议对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实体经济利益、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平台企业自律,引导平台企业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积极营造和谐共生、既创新包容的健康产业生态。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
2022-01-13 |
宜君:数字经济掀起人工智能“就业热” |
近年来,宜君县以阿里巴巴集团帮扶为契机,以“产业招商、数字赋能、创新孵化”为抓手,大力推动以人工智能标注师项目为引领的数字经济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培育本土人才、吸引外出务工青年回宜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站在全球舞台上的宜君女娃“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很好、很有朝气,适合年轻人,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更能看到家乡不一样的风景,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为家乡建设贡献了自己小小的力量。”赵杨娟抿嘴笑了起来,眼里都是对未来的自信与憧憬。赵杨娟是宜君县西村人,曾在西安外事学院读书,毕业后留在西安的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英语辅导老师。“西安的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根本攒不下钱。再加上父母年纪比较大,一直在外上学工作也没能照顾他们,心里很愧疚,于是下定决心回到家乡。”赵杨娟就这样成为了一名“返乡就业”的实践者。2019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启动了“AI豆计划”,通过人工智能产业释放出的大量就业机会,探索“人工智能+公益”的新模式,而赵杨娟入职的这家公司就是“AI豆计划”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孵化出来的社会企业。2020年2月回到家乡的赵杨娟因为求职不顺利,渐渐心生焦虑。“那段时间自己的心情和状态都不是很好,压力也比较大。”去年下半年,宜君县开始大力发展数字产业,而朋友偶然发来的一条信息也改变了赵杨娟的生活轨迹。“朋友发给我一个人工智能相关工作的招聘启事,其实最开始我对人工智能训练师并不了解,但觉得很新鲜,想试一试,就准备好简历去应聘。”2021年7月,她作为女性代表去上海参加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个宜君的女娃,能去参加世界性的大会,还是人工智能大会,这在几个月前,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像赵杨娟这样的年轻人在宜君县不算少数,据宜君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宜君县数字产业相关项目已为当地4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80%为返乡就业青年,60%为女性,员工平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小县城也可以继续追梦“我是94年的,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高中毕业后去了北京,没上大学。”刘君个子不高,头发剪得很短,戴一副无框眼镜,看起来像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那种男生。他说自己挺爱唠嗑,但谈及自己的情况,却只用两三句话带过。后来他坦言,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因为同龄人都上过大学,但他没有。在北京,刘君干过很多活,第一份工作是给一家陕西面馆送餐,3000块钱一个月。他每天送餐完没事就爱找后厨聊天,大家都嫌他话太多,干到第三个月,刘君离开了面馆。挣扎了一段时间,刘君回到了陕西。他在村里的帮扶工作队谋了个职务,摆脱了在北京四处碰壁的生活,却没有想象中那种自在。“年轻人比较少,没人愿意在村里待,都去外面挣钱了。”回来以后,没有同龄人可以交流,生活无聊且程式化。业余时间,刘君一直兼职游戏代打,回到村里后,因为网不好,这份副业也被迫放弃了。刘君偶然在手机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高德在宜君招聘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人工智能,高德,还是在宜君本地,几个关键词组合起来,看到的人都会揉揉眼睛再确认一遍,刘君也不例外。查阅一番后,他了解到,这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合作的项目“AI豆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帮助贫困地区人口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在此之前,早有学员从去年就加入了该项目,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不向命运屈服的90后张文涛是宜君棋盘人。他面孔黝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总挂着从容而英气的笑容,让人时常忽略他其实是坐着轮椅在办公的。张文涛自幼因伤导致双腿残疾,起初连翻身都要父母照顾。“父母其实不要求我能赚钱,但人总得和外界交流,在集体中展现自己的价值。有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工作,能自己照顾自己,是对父母的交代,也是我能自理的开始。”说着说着,张文涛又露出了他灿烂的笑容。这是一个从精神气质到外貌都透亮的大男孩,思路清晰、目标坚定、侃侃而谈。他说,自己以前也没有向生活低头,买书自学股票、写网络小说,后来又开淘宝店、做直播,只是一直单打独斗,难免觉得孤独,没有人倾诉。自从去年应聘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后,张文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有了同龄人作伴,和他们一起上下班,做着同样的工作,聊着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话题——这一切,让他突然觉得找到了归属感,从一个自卑、腼腆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健谈、沉稳的年轻职员。张文涛开心地说:“我现在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做饭、上班都可以。”新的数字化岗位,召唤年轻人回来,更启迪年轻人觉醒,而当数字经济渐成产业,宜君这个小县城也徐徐开启大门,参与到全球大分工的激情澎湃中......2021年5月16日,“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成功入驻宜君县数字经济创新中心,通过实施“打造就业新平台、编织人才新摇篮、激发城市新活力、释放就业新岗位、吸引外出新青年”五新举措,重点开展“AI豆计划-AlphaQ”“AI豆计划-高德地图”和“AI豆计划-大安全”3个项目,目前在岗员工216人,人均月工资3500余元(技术熟练后可达4500元以上),实现日均完成200余项标注任务,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青年和大学生返乡就业,也为乡村振兴储备了优秀人才队伍。文章来源:百家号·陕西科学传媒 |
2022-01-13 |
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坚持高水平科技自强,牢牢掌握数字经济自主权 |
2022年1月13日,以“数字发展:构建新格局、构筑新优势”为主题的2022零壹智库数字经济年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峰会由零壹财经·零壹智库主办,《陆家嘴》杂志、《价值线》杂志联合主办,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数字经济发展研究小组、中国投资协会数字资产研究中心、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会上,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在线上发表视频致辞。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线上发表视频致辞吴忠泽表示,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他指出,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将点燃助推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吴忠泽具体谈了三点看法。首先,数字经济已经上升至中国国家战略,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的规划和政策部署,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第二、中国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和战略契机,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拥有世界最完备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具有全球数量最大的互联网人群和智能手机用户,中国成熟的网上支付体系,发达的通讯网络设施,廉价的物流系统以及统一的法律规则,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天然基础,基于线上统一的大市场释放出充足的内需潜力。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8.6%,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21年这一规模将突破40万亿。第三、只有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吴忠泽认为,要加大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装备的攻关力度,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同时,他表示,技术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投入大、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等特性,最终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完善创新激励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健全技术资源开放和共享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坚持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为线上视频致辞原文:在2022零壹智库数字经济年会上的致辞吴忠泽(线上视频致辞)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对2022零壹智库数字经济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大国政经关系突变,在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受到重挫,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许多国家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数字经济已成为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应对国际激烈竞争、抢抓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将点燃助推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数字经济战略被提升到新高度、经济步入高质量和健康发展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借着今天的数字经济年会,我谈一谈对于数字经济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数字经济已经上升至中国国家战略,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强有力的规划和政策部署,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去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未来“数字中国”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并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明确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近一年多来,北京、上海、浙江、四川、山东、湖南、湖北、江苏等多地完善政策措施,出台了各地“十四五”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去年11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体现出中国高度重视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强国际数字经济领域合作、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二、中国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和战略契机,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拥有世界最完备的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具有全球数量最大的互联网人群和智能手机用户,中国成熟的网上支付体系,发达的通讯网络设施,廉价的物流系统以及统一的法律规则,使得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天然基础,基于线上统一的大市场释放出充足的内需潜力。而针对新冠疫情的有效防控,经济补链强链行动,又使得中国在全球新一轮数字经济竞争中占得发展先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总量的38.6%,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2021年这一规模将突破40万亿。到2021年6月底,中国建成5G基站96.1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95%以上的县域地区、35%的乡镇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设备总量已超过7000万台(套),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3.7%和73.7%等。“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只有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把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数字科技对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越来越强。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快应用,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强大动力。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们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关键基础材料和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还有不少受制于人的瓶颈短板。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大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装备的攻关力度,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加快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技术创新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投入大、高风险、回报周期长等特性,最终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因此,完善创新激励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健全技术资源开放和共享机制,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坚持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更加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构建新格局,构筑新优势。今天到场的有很多数字经济中的创新主体、科技公司,希望大家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深度服务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和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文章来源:网易·零壹财经 |
2022-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