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yq/images/yonghu2.png)
![]() |
我国消费市场韧性逐渐显现 |
“双11”购物平台多元,消费方式多样——我国消费市场韧性逐渐显现今年的“双11”,颇不寻常。一方面,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给消费带来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在持续做好精准防疫的基础上,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力落实系列促消费政策,巩固提升消费能力,新型消费稳定增长。专家表示,尽管受疫情影响,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但今年“双11”仍呈现线上线下结合发力、消费方式更多样的特点,消费市场韧性逐渐显现。购物平台多元 线上线下结合“双11”预售开启后,老字号荣宝斋日均直播5小时,其天猫旗舰店近期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0倍。京东家电迎来开门红,28小时共售出超1500万件家电产品。“抖音双11好物节”开启1小时,抖音商城支付客单价同比增长217.1%。“今年‘双11’促销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购物平台也愈加多元,直播带货成为网购又一主战场,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从供给端看,服务更加精细化。从售前促销活动规则、最终优惠价格显示,到售后商品保价、退换货服务时限延长等,平台和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人性化的服务。从需求端看,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和服务的品质品牌。今年“双11”,线上线下深度结合。“线上消费并不是简单地替代线下消费,而是成为消费创新拓展的重要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表示,“双11”已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融共生的印证。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届天猫“双11”只有27个商家报名,到今年有29万个来自全球的品牌参与,其中7万个品牌是首次参加。“线上经营依托并服务线下实体经济。”关利欣认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以线上经营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线上赋能线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日前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1%,增速明显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时,随着传统零售业态加速转型升级,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不断拓展提升,实体店铺零售逐步改善。消费市场恢复 基础仍需巩固今年以来,部分地区疫情对消费产生扰动,让“双11”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陈丽芬表示,受疫情影响,今年“双11”消费增速可能会受拖累,但“双11”电商购物节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消费热情,推动消费市场加快回暖,并带动零售、物流等服务业的加快恢复发展。透过一年一度的“双11”晒单,仍能发现消费需求的新趋势,玩具、宠物、运动户外类商品增速加快。同时,理性消费和注重性价比仍是消费者的重要考虑。“‘双11’等重要消费节庆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供给,增添了消费市场活力。”关利欣分析认为,我国消费市场复苏存在很多积极因素,“但也要看到,疫情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部分地区快递收发出现延迟,聚集性、接触性消费恢复程度较低,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邹蕴涵表示,消费业态模式不断创新将助力挖掘消费潜力。疫情之下,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快应用,对居民消费的激发带动已经不仅局限于商品消费,部分服务消费也加快转向线上。同时,电商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便利度,形成消费新增长点。多出实招快招 拉动消费增长要加快落实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结合各地实际,多措并举恢复消费信心,提升消费政策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促消费政策组合拳,以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为动能,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陈丽芬表示,以大城市和城市圈城市群的消费发展为驱动力,增强大型中心城市消费集聚力和消费供给创新力;以传统消费为主力,加大促消费优惠力度,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以政策创新为引领,培育消费增长引擎,挖掘消费新增长点。关利欣表示,要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完善城市商业体系和供需对接机制,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融入现代流通体系,同时,丰富线上线下商品、服务和消费场景,促进消费升级。“随着产业的深刻变革,实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电商平台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有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建立优质的服务业新体系,构建扩大内需的新引擎。”陈丽芬表示。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11-14 |
![]() |
商务部:将全面做好加入DEPA的准备 与DEPA成员开展实质性谈判 |
据商务部8月22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国决定成立中国加入工作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成立加入工作组意味着我国全面推进加入DEPA的谈判。工作组将由DEPA成员政府代表组成,智利担任主席,在工作组框架下与中国开展磋商,推进中国加入进程。上述发言人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正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申请加入DEPA并积极推动加入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与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兼容对接,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是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行动。中国加入DEPA,有利于推动数字贸易领域扩大开放,与成员建立起规则相通、标准相容的一体化数字贸易市场,有利于扩展与各国在新兴数字领域的互利合作,为企业带来数字产业合作商机,促进各方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加入进程,也将增强DEPA作为更广泛国际数字经济规则的影响力。下一步,中方将在加入工作组框架下,全面做好加入DEPA的准备,与DEPA成员开展实质性谈判,持续推进加入进程。中方愿与各国共同塑造开放、安全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
2022-08-24 |
多地鼓励“团购买房”!几人可成团?能省多少钱? | |
近日,东北省会城市的一则楼市新政,为近来愈发火热的“团购买房”添了一把火。买房也能拼着买?几人可“成团”?又能省多少钱呢?资料图:长春街头。多地发文鼓励购房团购7月8日,吉林长春发布《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集中批量购买商品房。长春提出,支持机关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群体与房地产开发企业接洽,组织商品房集中批量购买活动。团购房需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团购买房”这一楼市调控方式出现在省会城市的通知上,还是非常引人关注。在此之前,同为省会城市的山西太原曾推出人才定向团购住房优惠政策,辽宁沈阳于洪区则推出了首届社区工作者房产团购会。自6月起逐渐被推广开的团购买房,也经历了从定向到普适、从个别区到大范围、从自发组织到官方鼓励的演进过程。与长春同日推出新政的湖北黄冈出台相关政策,对团购买房最受关注的价格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组织购房团购活动,对20人以上的团购,开发企业给予不低于个人总房款3%的优惠。7月7日,四川巴中提出,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团购模式销售商品住房,各级工会可积极组织职工团购商品住房,与开发企业达成的优惠价格不计入备案价格跌幅比例范围。这一规定更是给了团购买房价格突破“限跌令”的可能。7月4日,云南普洱发文鼓励依法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鼓励房地产企业在法律政策框架内开展住房团购优惠、以老带新等促销活动。6月29日,浙江桐庐鼓励房地产企业开展购房团购优惠活动,并给出了“一次性买房越多,折扣力度越大”的思路。具体来看:在备案价打折基础上,对一次性购买10套及以上(纯叠排或排屋项目5套及以上)商品住宅的再下浮优惠3%;对一次性购买20套及以上的再下浮优惠5%;对市县认定的人才首次购买商品住宅的,购买单套即可下浮优惠3%。如下浮优惠后价格低于备案价85%的,低于85%部分由企业以实物等其他方式让利优惠。本轮最早推出类似政策的城市可以追溯到5月24日,市场流传一份广州增城住建局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团体购房活动的函》,被认为是全国第一个由政府公开组织的团购政策。但后来政策疑似被取消。资料图:城市高楼林立。“团购”为名,“优惠”为实“各地开启商品房团购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整个市场活跃度和销量的提升,加快市场信心的恢复。团购的方式,主要是对于团购期间的楼盘价格进行一些打折优惠促销,以此来拉动购房者入市的脚步。”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政府鼓励团购是新鲜事,但对我们售楼处来说,团购这种促销方式是一直存在的,特别是今年春天以来。”山东济南的置业顾问小林对中新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他所在的售楼处,通过团购买房可以享有每平200-500元的优惠。“团购其实也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一个降价手段。比如会有的买房人会以团购的名义来谈价,看房前约几个朋友同事一起去售楼部,就说组织团购,就能让置业顾问找到销售经理一起谈。当然,要是真的可以一起买是最好的。”小林说。在小林看来,团购是买卖双方都能接受且获利的一种方式:“置业顾问第一次给出的价格,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两到三个点的优惠都是可以接受的,一套四五百万元的房子能优惠十几万元吧。”湖北武汉一位置业顾问同样对记者表示,只要到售楼部看房时说一声团购就可以优惠,总价算下来能优惠几万块钱。“不管有多少人要买多少套,哪怕是只有一套,提前确定时间来看房都可以享团购优惠。”该置业顾问表示。“团购的作用各地会有明显分化:如果城市供大于求比较严重,整个市场信心依然处于相对底部的话,那么团购所起到的提振效果就会相对有限;而对于一些已经触底并开始回升的城市来说,团购所起到的作用才会更加明显。”张波提到。资料图:住宅楼。团购买房,是否有风险?实际上,看起来刚刚火起来的团购买房政策,此番也是再度“翻红”,甚至还曾屡屡在行情过热时被限制。比如2018年时,西安、长沙、杭州等相继出台暂停企业(企事业)单位购房的政策,从而抑制楼市“虚火”。湖南长沙房地产中介李奇(化名)对记者提到,自己听说过2018年前后的相关纠纷事件。“当时有业主在售楼部交了团购费、签了团购协议,过去快一年了才发现房子的备案价比实际支付价格低不少,但钱都是在pos机一笔付的,还没有签购房合同,最后这笔钱也没要回来。”“前段时间我手上有套团购单价3500元的公寓,总价十万元出头就能买一套位置不错的35㎡的公寓,价格是比较划算的。但是要求交3万元的团购费,还是期房,不少人都觉得风险挺大,最终还没卖出去。”李奇表示。因为团购买房存在的潜在风险,也有城市在政策中明确提到禁止团购住房。7月11日,河南三门峡发文提到,严格执行新建商品住房预售价格备案制度,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确定销售均价,稳定商品住房价格。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得组织新的团购住房、定向开发住房行为。3月,河南郑州也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不得在郑州市域内组织新的团购住房、定向开发住房行为。“但由于团购规模及优惠力度存在一定差异化,偏大规模购房群体的集聚难度较大,同时个人偏好度较难达共识或许是此举的挑战之一。因此该项举措的实施需明确对不同团购规模的不同优惠说明,同时严格把控购房资格的审核。”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认为。“从实际过程看,各类团购的房屋需要确保遵守营销的规则,不要把一些违规的和不合规的项目拿来做团购,否则容易损害公信力,后续也会存在一些交房问题。”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来源:中国新闻网 |
|
2022-07-14 |
![]() |
“互换通”半年后启动 金融市场开放再提速 |
7月4日,人民银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开展香港与内地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以下简称“互换通”)。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公布实施“互换通”和常备互换安排,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金融开放的新举措,表明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长期稳定繁荣发展的决心。“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对于“互换通”实施的具体时间表,联合公告答记者问指出,将加强市场沟通培育,引导市场成员做好交易前准备工作,在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持续增加。近期,人民银行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在总结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跨境衍生品交易清算模式,形成“互换通”方案,通过互联互通方式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支持构建高水平金融开放格局。“互换通”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连接,参与两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机制安排。初期先开通“北向通”,即境外投资者经由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清算、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参与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未来将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即境内投资者经由两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安排,参与香港金融衍生品市场。“互换通”遵守两地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北向通”遵守现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市场对外开放政策框架,同时尊重国际惯例做法,便捷境外投资者进行内地银行间金融衍生品交易和风险对冲。可交易标的初期为利率互换产品,其他品种后续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开放。“互换通”实施有没有具体时间表?联合公告答记者问指出,“互换通”将在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下持续推进。当前,人民银行将会同香港证监会、香港金管局等部门共同制定制度办法,加强监管合作和信息共享,指导相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做好规则、业务、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加强市场沟通培育,引导市场成员做好交易前准备工作,在6个月之后项目上线。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7年以来,“债券通”南北向通的先后推出,成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2021年全年,境外投资者达成人民币债券交易11.47万亿元。截至2021年年末,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4万亿元,约占全市场总托管量的3.5%。从银行间衍生品市场来看,自2006年在银行间市场推出以来,人民币利率互换作为主要品种,经过多年稳步健康发展,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参与主体日益丰富、风险管理功能有效发挥,2021年成交21.1万亿元。“互换通”下,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相关电子交易平台的连接开展交易,不改变交易习惯。同时,“互换通”创新了衍生品清算机构互联模式,由两家中央对手方共同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人民币利率互换的集中清算服务。境内外投资者可在遵从两地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联合公告指出,“互换通”业务通过两地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使境内外投资者能够在不改变交易习惯、有效遵从两地相关市场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便捷地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交易和集中清算,不仅有利于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也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上述答记者问指出,“互换通”的推出可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利率互换管理风险,减少利率波动对其持有债券价值的影响,平缓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出“互换通”后,境外机构带来差异化需求增加,辅之以高效电子化交易、紧密衔接的交易清算环节等优势,有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推动银行间利率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 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
|
2022-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