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增强基层和初级市场活力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金融政策为小微企业纾困,特别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精准滴灌小微企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大大优化,我国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引导资金流向小微企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而且增强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信心,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市场预期,活跃了以小微企业为服务主体的基层市场、初级市场,增强了市场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力拓各类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畅通的融资环境,大大提升了各类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股权融资方面,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A股市场共有171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1227.61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共有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上市,IPO募资额合计289.73亿元。上述36家小型微型企业中,在北交所上市的有12家,IPO募资额合计25.46亿元;在科创板上市的有15家,IPO募资额合计201.51亿元;在创业板上市的有5家,IPO募资额合计29.06亿元;在主板上市的有4家,IPO募资额合计33.7亿元。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健全,给予小微企业更多融资渠道,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延长了小微企业的寿命周期,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新三板改革不断深化,吸引越来越多小微企业挂牌融资。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1日,66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共有4021家小型微型企业。今年以来,共有46家小型微型企业挂牌。“新三板作为服务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重要平台,为优秀企业提供了高效、多元、小额、快捷的直接融资渠道。”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深化改革、分层管理办法修订,特别是北交所开市一年以来对新三板龙头企业的撬动作用和反哺效应,使新三板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直接融资能力越来越强,中小微企业借力资本市场成长壮大的路径进一步畅通。区域性股权市场亦是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今年9月26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区域性股权市场新增各类融资2448.13亿元。其中,股权融资776.21亿元,占比31.71%,较上年提升0.75个百分点。陈雳说,“我国区域性股权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融资与股权转让业务,是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的主要通道,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所以服务方式和规范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债券融资方面,今年政策举措频出。3月2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增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质效》提出,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优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发债募集资金。今年7月22日,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科技创新债券”“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1月11日,科创债发行55只,发行规模合计576.5亿元;已发行26只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发行规模合计171.7亿元;双创债发行26只,发行规模合计147.7亿元。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是个复杂多元的群体,融资需求多种多样,政策面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多利用市场机制去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产品创新,不断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和丰富融资工具,提升融资可得性。“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打通各个环节的堵点,比如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对等和沟通问题,进一步提升沟通质量。此外,审查监管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出现的各类新问题等,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具体分析。”陈雳说。财政金融工具发力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除了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外,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码,包括强化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服务、落实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董忠云表示,目前,社会信贷资源明显向小微企业领域倾斜,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10月2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量达到3.86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前9个月,国有大型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04%,很好发挥了大型银行的“头雁”作用。“随着多项金融工具发力,市场信心得以提振,社会预期得以改善,对于促进金融和小微企业良性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宋向清说。为带动更多金融资源服务小微企业,财政工具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码,今年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扩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10月27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新增支小支农业务规模9172.90亿元,占比98.79%,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担保融资可以为小微企业增信,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架设融资桥梁,弥补市场外部性,解决好广大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财政提供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了企业运营,为其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谈及如何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宋向清建议,建立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体系,实行开户行主体责任制。从风险投资到银行信贷,从债券市场到股票市场等,由开户行主要负责辅导和支持小微企业筹资融资,引导和指导小微企业建立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信用资质偏低、抵押担保物不足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因素,除了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发展社会担保与增信体系,完善信用评价机制。”董忠云表示,在为小微企业担保増信方面,地方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加强政策性担保或风险补偿力度等,积极为小微企业融资扫清障碍。白彦锋表示,从财政方面看,需要充分调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好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放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使更多市场主体受益。何代欣建议,细致研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之间的关系,形成高低搭配、前后配合的政策组合模式;同时,财政部门要深入了解和理解小微企业和困难行业的投融资需求,在财力允许之内有效实施帮扶政策和融资担保。 转自:证券日报 |
|
2022-11-14 |
央行等部门发文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 |
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发挥金融管理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各方合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人民银行、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的通知》强调,要切实改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金融服务,稳定从业人员队伍,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尽快恢复发展。通知提出,继续加大对文化和旅游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和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服务。鼓励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在降低文化和旅游企业融资成本中的作用。通知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优势,制定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企业名单。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会同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融资需求,与名单中的企业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抵御疫情影响,通过创新产品等多种方式,完善对文化和旅游企业的信贷供给体系。通知还提出,要进一步拓宽文化和旅游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发行债券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及产品评估体系,支持盘活文化和旅游企业资产。鼓励采取多种措施稳定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改善对文化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征信服务。来源:新华网 |
|
2022-07-26 |
提速开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 | |
6月6日,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今年重点推进开工建设的6大灌区之一,总投资80.08亿元。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0.1万亩,建设总工期为60个月。据悉,该工程建成后,可进一步发挥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灌溉供水效益,有效解决贵港市、来宾市等桂中典型干旱区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耕地灌溉保证率较低、旱灾频繁、村镇人畜用水困难等问题,保证项目区粮食生产安全和村镇供水安全,为当地打造优质特色粮食、高产高糖甘蔗等“两高一优”农产品基地创造条件,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推进55项重大水利工程,截至目前,已开工12项——包括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山西七河五湖水生态治理、湖北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四川青峪口水库、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等。此外,水利部日前召开专题会议,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要紧盯畅通水利投融资渠道、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农村供水、河流治理等工程,细化项目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调度机制,协调推动并优化工作流程,锚定节点目标,逐项督导推进,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生效,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强调。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扩大水利投资,水利部在积极争取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深入研究政策措施,指导地方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投资渠道,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资金、社会资本等方面想办法增加投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记者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08 |
海南省财政厅:给儋洋一体化送出组合式财税“大礼包” | |
海南省财政厅从4个方面出台10条“含金量”很高的财税支持政策,给儋洋一体化送出了一个组合式的财税“大礼包”。海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雷介绍,一是统一儋州洋浦的财政体制,将更多收入留给地方。现行体制下,对洋浦实行省级税收分享部分全留政策。为推动儋洋一体化,海南省财政厅将这一政策由洋浦拓展到儋州。同时,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和海域使用收入的省级分成部分也全部留给儋州洋浦。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儋州洋浦发展经济的内生动力,调动做大收入“蛋糕”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财政支出的支持力度,做好资金要素保障。除了在分配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和新增地债额度时对儋州洋浦给予倾斜外,每年还单独安排综合财力补助,由儋州洋浦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支出等方面。“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资金跟着项目走,我们将积极帮助儋州洋浦谋划和培育一批成熟项目纳入财政项目库,也希望儋州洋浦能够以‘项目为王’的理念,努力作为,提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符合全省发展要求的项目,这样才能使省财政的资金支持充分落地。”杨雷说。三是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带动金融和产业资本投入。海南省财政厅已经设立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投资基金,欢迎社会资本与该基金合作,共同设立子基金,支持儋州洋浦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打造自贸港西部地区现代产业中心和陆海新通道。对于儋州洋浦国际航运枢纽、临港经济区、环新英湾建设等方面成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海南省财政厅将协调纳入财政部项目库,引进中国PPP基金的投资,并通过安排省级奖补资金予以支持。海南省财政厅正积极与有关国际金融机构对接,争取落地实施一批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赠款项目,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拓展国际化的融资渠道。海南省财政厅将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体系的作用,支持省融资担保基金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合作,为儋州洋浦的小微、科创和“三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四是加强政策指导,用好用活用足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自贸港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洋浦承担着自贸港建设压力测试的重要任务。11项税收优惠政策中有很多自贸港税收优惠政策最先在洋浦落地,如启运港退税、加工增值免关税、内外贸同船运输加注保税油政策等。海南省财政厅将继续加强政策指导,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做好政策评估和动态调整并不断完善,让上述税收优惠政策在儋州洋浦释放更多红利。“上述政策实施后,在封关运作前,省财政对儋州洋浦的资金支持将比过去三年的投入接近翻番,并可撬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促进培育海南高质量发展的第三增长极。”杨雷说。 来源:金台资讯 |
|
2022-0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