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组合措施加力 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 |
6月26日,学生与招聘单位代表(右一)交流。当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2023届学生岗位实习暨2022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共有132家用人单位现场提供1616个就业岗位,吸引求职者前来咨询应聘。眼下正是毕业季。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首次突破千万。如何抢抓求职关键期,护航毕业生就业?加大稳岗扩岗力度、广扩各类求职渠道、精准提供帮扶服务……《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部门多地方以及广大高校协同施策,打出了有“力度”、显“温度”的组合拳。——抢抓求职关键期 减负稳岗加力扩岗“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达到1076万人,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如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税收减免……近段时间,有关部门持续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力度,不断“上新”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吸纳激励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28日表示,下一步将推动更多企业复工达产,进一步增强市场主体的用工能力。指导各地尽快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补贴政策,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且符合相关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在安排纾困资金、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时给予倾斜支持。为企业减负稳岗的同时,不少地方还着力在“拓岗”方面做文章。山东通过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打开了学生就业的新空间、新路径。受益于专项行动,山东艺术学院2022届硕士毕业生付友锋得到了荣成市文化馆非遗方向岗位的面试机会。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已有2169所高校通过实地走访、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拜访5.8万家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拓宽岗位达114.9万个,实习岗位达44万个。深挖岗位资源,不少地方还明确了具体指标。广东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陶思敏介绍,2022年广东省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项目、升学入伍等政策性岗位28.3万个,比2021年增加近4万个。实施民企招聘“1+1”行动,鼓励引导每家规上民营企业拿出1个以上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招聘频度力度 广扩线上线下渠道“之前由于准备考研错过了秋招,工作迟迟未定,心里很着急。毕业前学校及时举办了线下招聘会,为我们送来了‘定心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都文玺近日顺利签约比亚迪。据悉,该校针对2022届毕业生举办711场线下专场宣讲会,11场综合型、行业型、区域型大中型招聘会,到校参会企业1825家。“打开公众号,完善个人基本信息,浏览精准推送的就业资讯,填写简历,进入视频招聘会现场宣讲,网上面试……”长沙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小曾很快完成就业面试流程,并与一家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曹瑛说,学校“云就业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为毕业生和岗位需求精准“画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加大招聘频度力度,广扩线上线下渠道,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求职送来“及时雨”。人社部数据显示,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以来,截至6月5日,已有34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岗位需求977万人次。6月27日至7月3日,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还将推出人工智能等6个专场招聘,共有2.9万家用人单位提供25万个岗位。在地方,广东2022年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2000场以上,其中大型招聘会100场以上。针对疫情影响,加大线上招聘频度力度,推广运用“直播带岗”“隔空送岗”“视频面试”等有效模式,促进“云匹配”。湖南省充分利用“云就业”智慧平台,2022年累计举办大中小型网络专场招聘会4124场,参会企业4.66万家,参会学生人数26.58万人次,提供岗位30.99万个。——兜底帮扶“包保找岗”“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一生一册”、“一生一策”,包保到人、“点对点”服务,为每名困难群体毕业生配备就业帮扶导师,精准推送就业岗位每人不少于3个……武汉轻工大学对2022届467位建档立卡毕业生实施了重点帮扶,帮扶覆盖率达1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文军说,学校专门建立了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帮扶档案,采取“一生一策”、精准帮扶。累计为475名2022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32.54万元。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加强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护航毕业生就业举措显现更多“温度”。人社部近日部署于7月至12月,通过开放未就业毕业生求职登记、完善实名帮扶、推动公共部门岗位加快落地等9方面措施,对2022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和35岁以下失业青年集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地方上,广东对困难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统筹利用公益性岗位等进行兜底安置,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实现就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中国就业研究所研究员毛宇飞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正值高校就业季,多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协同施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政府宣传部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招聘平台的“信息传递”和“桥梁联结”作用,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当前促毕业生就业举措充分运用财政、税收、行政、市场等一揽子组合拳,兼顾短期和长期、直接和间接性效应。”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认为。对于提高就业效率,他建议,加快建设富有韧性的就业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市场化导向的培养模式;通过采用大数据和智慧化手段,实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动态互联,以及人与岗位的精准匹配。来源:经济参考报 |
|
2022-06-30 |
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吸引更多年轻人提高技能 | |
为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日前,人社部出台新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新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技能等级设置,打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同时,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宣布将原有的“五级”技能等级延伸和发展为新“八级工”制度。新“八级工”,即在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之下补设学徒工,之上增设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新“八级工”与上世纪50年代的“八级工”制度有何区别?为何要出台新“八级工”?新制度将如何实施?记者采访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和业内专家。我国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八级工”制度。1956年,我国确立了老“八级工”制度。“老‘八级工’制度其实是一种薪资等级制度,从一级到八级将技能等级和工资水平一一对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说,老“八级工”曾在调动技术工人工作积极性、增强技术工人社会荣誉感、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出台的新“八级工”与老“八级工”有何区别?受访专家强调,新“八级工”制度并非老“八级工”的简单翻版。“新‘八级工’制度下,技能等级不再是工资标准的附属物,而是独立衡量工人技术能力的标尺。”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说,新“八级工”更多是客观反映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水平和职务岗位,并与薪酬激励、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相联系。陈李翔表示,新老“八级工”形似而神不似,新“八级工”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重构新的职业技能等级体系,以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意见》明确提出,将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与岗位使用有效衔接。《意见》鼓励用人单位结合用人需求,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结果合理安排使用技能人才,实行聘期管理制度,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在岗位绩效方面,《意见》的提法是,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通过在工资结构中设置体现技术技能价值的工资单元,或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设置单独的技能津贴等方式,合理确定技能人才工资水平,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为何要实施新“八级工”制度?据介绍,改革开放后,随着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工人的技术等级对工资结构的影响逐步弱化。由于“八级工”的区分度并不明显,上世纪80年代,“八级工”制度简化为初、中、高三级,后又增加确立了技师、高级技师两级技术职务。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刘康表示,现行五级技能等级认定在推动技能人才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这一等级设置仍不健全,技能人才的发展晋升存在“天花板”问题。同时,评价结果与工资薪酬联系不够紧密,使得技能水平在工资薪酬中得不到很好体现。与此同时,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20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6000万人。但从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现有技能人才的总量仍然缺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持续转型升级,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为吸引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从而缓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需要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在此背景下,出台新‘八级工’制度是为了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提高其待遇水平,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刘康说。陈李翔表示,一个人长期工作于某个岗位,如没有晋升和发展通道,则很难保持可持续的工作热情。新“八级工”制度使有技能等级晋升需求的人员均有机会得到技能评价,有利于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例如,一些工匠人才在30岁出头的年纪,成为高级技师后就遇到了成长“天花板”。“‘五级’变‘八级’,加高的成长台阶将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发展。”陈李翔说。同时,新“八级工”制度与职业发展贯通的相关政策相互作用,将大大拓展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范巍举例介绍,此前人社部出台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新“八级工”制度的出台有利于推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落实落地,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下一步,如何让新“八级工”制度落到实处呢?刘康介绍,将主要从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实行分类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让新“八级工”制度发挥实际作用。完善职业标准体系。刘康介绍,将建立健全由职业标准、评价规范、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构成的多层次、相互衔接、国际可比的职业标准体系,以满足技能评价的需求。实行分类考核评价。《意见》明确,用人单位和社评组织要根据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实行分类评价。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等要求;对知识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运用理论知识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开展工作等要求;对复合技能型人才,突出掌握多项技能、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等要求。具体而言,学徒工的转正定级考核,由用人单位在其跟随师傅学习期满和试用期满后,依据本单位有关要求进行。参加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学员按照培养目标进行考核定级。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考核是技能考核评价的主体,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按照职业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鼓励支持采取以赛代评方式。首席技师、特级技师一般应在有高级技师的职业(工种)领域中设立,通过评聘的方式进行,实行岗位聘任制。特级技师评聘工作要在工程技术领域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首席技师原则上从特级技师中产生。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山东劳动技师学院原党委书记崔秋立介绍,《意见》进一步明确,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上的人员,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高管确定,从而使技能人才的待遇有了一个基准线和参照系。“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各行业企业稳妥有序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刘康说,未来将不断推动改善技能人才职业前景,吸引更多劳动者加入技能人才队伍。 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