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工业互联网成经济增长重要支撑 | |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2中国互联网大会日前在深圳举行,会上发布了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技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21年,我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749亿元,增速18.1%。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21年,我国 “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1800个,覆盖钢铁、电力等2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个,连接设备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我国形成了涵盖工业互联网网络与标识解析、平台与应用、安全等细分领域的完备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体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接入国家顶级节点的二级节点达168个。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广建设初见成效。强化核心软件自主研发,全年新增发明专利36项,新增授权专利9项,新增软件著作权15个。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在15个省份、14个行业、230余家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试点。国家-省-企业三级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覆盖31省和汽车、电子、航空、钢铁等重要行业,初步具备风险感知、预警、研判等能力。报告显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底,我国累计建成并开通5G基站142.5万个,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IPv6地址资源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算力规模排名全球第二。工业互联网网络方面,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质量外网建设初见成效,已覆盖全国374个地级行政区,覆盖率达89.7%。同时,网络体系架构进一步完善,网络关键技术持续快速发展, “5G+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加速推进。目前,全国各地在建 “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个,覆盖航空、矿山、钢铁、港口、电力等22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快速增长,正逐步走向成熟阶段。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立足自身优势,形成工业操作系统型、项目解决方案型、通用管理软件型、专业技术领域型、工业电子商务型和工业互联网金融型六大类型平台。平台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云化技术与边缘技术创新并举。 转自:中国工业报 |
|
2022-12-01 |
高水平开放铺展恢宏画卷 |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脚步渐近,上海“四叶草”将再次吸引世人目光。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彰显出中国市场强大的吸引力,也诠释着中国开放共享的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贸易强国建设向纵深推进,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由4.4万亿美元增至6.9万亿美元,增长超56%,全球排名由第二位升至第一位;吸引外资规模自2017年以来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二;2013年至2021年,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1281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十年间,我国的开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努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门越开越大贸易投资规模连上台阶在上海,将于11月举办的第五届进博会已经进入倒计时,不少展商正在积极布展。此前连续举办的四届进博会,积极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累计意向成交额达2700多亿美元。在海南,全球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LVMH)集团宣布,将香水化妆品中国区旅游零售供应链中心落地海口,看好的就是自由贸易港的开放发展前景,以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北京,全国首家外商独资保险资管公司、全国首个国际研究型医院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落户。在“两区”(即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北京自贸试验区)叠加优势,以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带动下,北京走出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新步伐。……放眼神州大地,伴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吸引力不断提升,对外经贸合作连上台阶,开放事业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升至5.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至6.9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稳步增长。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由2012年的1133亿美元升至2021年的1735亿美元,年均增长4.8%,自2020年起稳居世界第二位。——企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境外中资企业从2012年末近2.2万家增长到超过4.5万家,境外投资存量从2012年末的0.5万亿美元增长到超过2.7万亿美元,促进了我国与东道国互利共赢。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看来,十年来,中国开放发展成就斐然。“向开放要活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中国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历史性突破。”基越筑越牢开放型经济建设高效推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认为,这十年,是我国开放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开放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而我国之所以能够稳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关键就在于紧紧把握好了开放的方向、节奏和道路。回顾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一张清单的出台、推广并不断缩短,成为生动的写照。2013年第一张自贸试验区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炉,2016年在全国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被看作是我国开放制度的重要变革。从这张清单开始,我国外资管理体制从正面清单管理向负面清单管理转变,将实行了30多年的全链条审批制度改为有限范围内的审批和告知性备案的管理制度,并转为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到今天,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连续5年缩短,清单上的每一个“减法”,都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领域。以汽车产业为例,在2018年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中明确汽车行业取消外资限制的“时间表”,为外资企业吃下了“定心丸”。2019年初,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开工,短短一年内完成了建厂、生产、交付。至2022年8月,第100万辆整车下线,跑出了罕见的“中国速度”。外资引进来,还要留得住。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完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部署建设了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大开放制度的先行先试力度。2020年,实施新版外商投资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国家在“投资促进”、“投资保护”和“投资管理”三个层面的基础性制度保障,开启新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2021年,在海南推出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了对服务贸易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用中国速度、中国执行力和开放新格局三个关键词评价中国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行动。“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国际环境中,中国选择拥抱世界。”吴淳认为,中国经济重心转向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营商环境更加与国际接轨。中国的成绩也获得了世界认可。从2013年至今,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对于十年来的开放型经济制度建设历程,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张菲深有感触。她对记者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握高水平开放的历史主动,以一项项突破性的开放部署,实现由商品要素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构建起“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全面开放格局,以实际行动谱写着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新篇章。“这是扎实推进开放发展的十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就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用“广度和深度得到了全面拓展”来概括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成绩。路越走越宽开放成果惠及世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连接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西哈努克港的金港高速公路,10月1日通车试运营。这是柬埔寨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标志着柬埔寨从此进入高速公路时代。从起步到壮大,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年来,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商共建共享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十年间,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由10个增长到19个,增长近1倍;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中国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17%增长到2021年的35%。今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顾学明指出,十年间,我国对全球开放发展的贡献实现由量的累积到质的巨变,不仅贡献了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四分之一的增量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约六分之一的增量,也分享了巨大市场红利,更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中发出了更多中国声音、贡献了更多中国方案。不断扩大开放,为中国发展增添了活力,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韩文秀说。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践行开放承诺,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中国还在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继续高质量实施RCEP协定,维护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构建更加互惠互利的双边和区域经贸关系;加快推动出台自贸实验区版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升自主开放水平……一系列举措安排释放出我国坚定开放的信号。在高凌云看来,中国坚持开放发展,是洞悉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主动的必然选择,为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强劲信心和不竭动力。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10-13 |
人民币汇率韧性显现 中国资产吸引力持续提升 | |
近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走势数据来源:中国货币网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大波动态势。不过,当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仍处于100上方,与国际上主要非美元货币相比,展现出较强韧性和稳定性。业内人士表示,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将继续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双向波动是常态,但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此外,多家外资机构日前也表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向好,短期汇率波动造成的影响有限,中国资产对于外资吸引力仍足。短期波动不改人民币汇率强韧性8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802,相较前一交易日调贬104个基点。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收盘价6.8980。数据显示,8月12日以来,美元指数由降转升,从105左右升至当前109上下,上扬4%创下近20年以来新高。“目前全球外汇市场呈现美元强、非美元货币弱的格局,作为非美元货币的人民币,也受到一定波及。”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说。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认为,近期央行下调中期借贷便利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利率,中美货币政策走势持续分化,也对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带来了一定扰动。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仍处于100上方,与国际上主要非美元货币相比,人民币汇率也展现出较强韧性和稳定性。数据显示,同期欧元、日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分别下跌3.84%、4.37%、4.4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2%的变化幅度既小于美元指数的涨幅,也小于欧元等主要非美元货币的跌幅。“我国经济企稳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向好,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将继续发挥支撑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作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日前表示,我国外贸和外资发展韧性较强,实体经济层面的资金流入有助于外汇市场供求的基本平衡。展望人民币中长期走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将继续受内外多重因素影响,双向波动是常态,但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稳经济系列措施持续落地显效,加上新的接续措施出台,将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增强人民币汇率的根本性支撑力量。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在基础收支顺差、民间二级外储、宏观审慎措施、资本外汇管理、外汇储备干预等“五重保护”下,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同样认为,中长期人民币汇率最终要回归基本面,我国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升级,经济效率提升,巨大市场潜力释放,国内成为全球投资、资产配置、财富管理热土;从外围看,全球经济面临深层次结构问题与非传统问题困扰,欧美主要经济体财政、货币政策无限量宽松及潜在后遗症影响,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外资看好中国资产长期投资价值伴随人民币汇率短期走低,北向资金近期出现一定程度波动。但整体来看,8月以来境外投资者仍净买入我国证券。多家外资机构日前纷纷表示,短期汇率波动影响有限,将继续看好中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货物贸易呈现较高顺差,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持续发挥稳定跨境资金流动和外汇市场的基本盘作用。同时,8月以来境外投资者总体净买入我国证券,体现了人民币资产的长期投资价值。“美元面对通胀压力处在加息周期中,全球主要货币对美元都有大幅度的贬值,人民币则相对比较坚挺。”景顺A股投资、业务策略与发展主管谢征傧也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中国出口的持续超预期的增长证明中国产品出口能力并没有受疫情太大的影响。贸易顺差增厚外储也帮助对冲部分贬值压力带来的对资本外流的担心。整体来看,大部分外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投资持有长期眼光,短期人民币贬值并不会引发大幅度的资本外流。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也表示,对外资而言,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一方面可以减少潜在汇率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成本。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避险属性增强,增加了外资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展望后市,多家外资机构认为,考虑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政策面等因素,人民币股债资产仍具备较强吸引力。“今年政策导向以稳增长为主,中长期疫情影响预计会不断弱化。此外,目前中国已经找到了体量比较大的新兴行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人工智能等,作为新的经济引擎,中长期来看应该能够接好下一棒。”谢征傧表示,“中国产业升级仍然在继续。中国拥有庞大的高素质劳动人口,科技创新驱动力依然活跃,产品出口竞争力依然强劲,我们认为依然能够在中国股票市场找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和股票。”摩根大通日前发布的报告同样认为,投资者可将近期中国股市的低估值视为进一步增加仓位的机会。由于货币供应有所改善,加上下半年基期效应有所缓和,因而对中国市场持有更加建设性的观点。星展银行则认为,持续看好中国股市受惠于当地经济发展,且在经历回调之后,中国股市的估值面变得更具吸引力。而对于债券市场,最新数据显示,7月全球资金正在回流中国国债。彭博行业研究亚洲外汇和利率策略师赵志轩对记者表示,全球投资者在7月净买入中国国债,其持仓集中于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和NCD,主要持有人为商业银行或非法人产品。但除中国国债之外,境外投资者对其它债券类别的参与度依然较低。赵志轩预计,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推进,其它债券类别的影响力或将上升。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9-02 |
工信部:我国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 | |
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主题是“打通经济社会信息大动脉”。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正局长级)周少清在会上表示,我国电话用户已全部实现实名登记,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他表示,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网络安全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全局性影响愈发突出,关系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大局。工信部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构建。深入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等配套规范和数百项标准,行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安全检测、重要数据保护等重大制度加快实施,安全管理制度基石日益牢固。二是电信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体系日趋完善,有效应对大流量网络攻击(DDoS)等安全风险,及时处置各类安全威胁,基础电信网络持续安全稳定运行,工信领域网络数据安全监管能力逐步增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底座更加稳固。三是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初步形成。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5G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创新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管理、车联网卡实名登记管理等制度,初步建立适应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特点的安全保障体系。四是网络安全产业实现集聚式创新发展。布局建设北京、长沙、成渝三大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打造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创新示范中心,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式、规模化发展态势初步形成。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达15%,产业综合实力快速提升。五是网络综合治理全面加强。我国电话用户已全部实现实名登记,超过16亿张物联网卡全量纳入安全管理体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整治网络黑灰产等行业源头治理工作纵深推进,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转自:新华财经 |
|
2022-08-24 |
商务部:将全面做好加入DEPA的准备 与DEPA成员开展实质性谈判 | |
据商务部8月22日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成员国决定成立中国加入工作组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表示,成立加入工作组意味着我国全面推进加入DEPA的谈判。工作组将由DEPA成员政府代表组成,智利担任主席,在工作组框架下与中国开展磋商,推进中国加入进程。上述发言人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正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中国申请加入DEPA并积极推动加入进程,充分体现了中国与高标准国际数字规则兼容对接,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是中国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行动。中国加入DEPA,有利于推动数字贸易领域扩大开放,与成员建立起规则相通、标准相容的一体化数字贸易市场,有利于扩展与各国在新兴数字领域的互利合作,为企业带来数字产业合作商机,促进各方数字经济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加入进程,也将增强DEPA作为更广泛国际数字经济规则的影响力。下一步,中方将在加入工作组框架下,全面做好加入DEPA的准备,与DEPA成员开展实质性谈判,持续推进加入进程。中方愿与各国共同塑造开放、安全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为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转自: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
2022-08-24 |
《“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解读 | |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人才是关键。为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机构改革赋予的新职能新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编制印发《“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以深化人才制度机制改革为动力,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规划》共分为6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分析。包括“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第二部分是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包括5个方面,即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和区域分布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集聚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才管理制度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第三部分是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提高质量,加强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补齐短板,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三是拓宽渠道,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突出特色,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五是适应需求,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协同推进,统筹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四部分是建设生命健康人才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按照要求,将“十四五”期间培养造就一批卫生健康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医学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作为规划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培育生命健康青年人才队伍和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等内容。第五部分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完善培养开发、流动配置、评价使用、激励保障四方面的机制。第六部分是组织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宣传交流、强化监测评估和加大人才投入等内容。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把《规划》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着力解决人才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系列举措,促进卫生健康人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分布持续优化,积极营造集聚人才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不断激发人才活力,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转自:卫生健康委网站 |
|
2022-08-24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坚决克服防控松懈和“层层加码”两种倾向 | |
当前全球疫情持续反弹,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奥密克戎BA.5亚分支正在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并在我国引发本土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7月8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要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防控松懈和“层层加码”两种倾向,在科学、精准、高效上下功夫,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做好入境人员全流程疫情防控工作近期,上海、江西、北京等地发现个别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检测出阳性的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和风险排查,个别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在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有的地方对入境人员未做到全链条管理,入境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工作衔接不畅;个别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没有严格执行3天居家健康监测,甚至在居家监测期间外出参加聚集活动……“‘7+3’管控政策不是放松要求,而是要求管理更加规范,更为严格。”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强调,各地要加强对集中隔离点的管理,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的有关要求,确保政策落实、落地、落细。针对近期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5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疫情,雷正龙强调,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外防输入工作,加强口岸高风险岗位人员闭环管理,加强入境物品、客运航空器等的风险防范,加强口岸城市的疫情防控,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入境人员“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的管理措施。强化冷链输入风险管控近期,各地报告的疫情多由入境隔离期满人员引起。如何在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缩短的情况下做好外防输入工作?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指出,海关组织修订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口岸防控技术方案(第九版)》,用于指导各级海关做好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海关优化了入境人员采样检测工作,将原对入境人员“双采双检”的采样检测要求,优化为仅口咽拭子“单采单检”;对部分疫情传播风险较低的货运航空器,取消登临检疫布控;对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被污染风险,分级分类采取预防性消毒或放行措施;对卫生检疫、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等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由“14+7+7”或“N+7+7”封闭管理统一调整为“N+7”,即N天在岗集中封闭管理、7天离岗集中医学观察。对于大家普遍关切的冷链输入疫情风险,李政良表示,要加强与出口国或地区主管部门的沟通,强化源头管控;适当调整抽检比例,在保证监测检测有效性的同时提升通关效率。“各地海关要密切监测猴痘、不明原因儿童急性重型肝炎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走势,加强检疫查验,防范疫情叠加。”建立疫情防控问题收集渠道“截至7月7日10时,收到各省办理反馈信息13862件,其中2253件正在办理中,办结11609件,办结率83.7%。”国家卫健委监督局副局长程有全指出,落实疫情防控“九不准”公众留言板自6月28日正式上线以来,疫情防控“层层加码”整治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公众留言的解决情况如何?程有全表示,6月29日投诉量最多,随着整治“层层加码”工作专班的跟踪督办,31个工作组的现场督导和各省份对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持续整改,投诉量整体呈现逐日下降的趋势。7月6日整体的数据比照6月29日的数据下降了91%。目前,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健委等12个部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建立了问题线索收集渠道,群众遇到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时,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或当地网站、电话进行投诉,各相关部门和各省份会及时转办、跟踪督办地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转自:光明日报 |
|
2022-07-11 |
四部门:从即日起开展燃气安全“百日行动” | |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要求,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市场监管总局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底开展燃气安全“百日行动”。应急管理部4日公布了这一信息。当日下午,国务院安委办召开全国燃气安全防范专题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当前,随着餐饮活动指数快速回升,用气量大幅增加,燃气安全将面临更大压力和挑战,燃气安全形势严峻复杂。据悉,此次行动由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安委会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充分调动力量,明晰各部门责任,集中开展统一行动。来源:新华网 |
|
2022-07-05 |
东北锚定高质量发展加快振兴 | |
龙门吊车吊着巨型部件往来、五轴数控机床发出切削金属的吱吱声……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紧张忙碌的生产车间热气腾腾。“我们把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攻克90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公司董事长戴继双说。一季度,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4%。不止沈鼓集团。在东北,中国一重、中国一汽、哈电集团等一批“大国重器”企业,依托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民族品牌红旗汽车销量4年增长60多倍。新工厂里,一辆辆H9轿车经焊装、涂装、总装等环节,打造得兼具现代操控和古典美感,发往全国。近年来,东北地区围绕工业强省战略,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抓实“五头五尾”,工业振兴计划成效渐显。一季度,工业大省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1%。黑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老字号”发新枝,“新字号”快发展。东北大力推进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旅游、新电商等产业发展,三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10000户。这些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成为最直接的创新源泉。东北三省均将创新摆在突出位置。2021年吉林创新型省份建设获批,是全国第11个获批省份。全省生物医药、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等产业发展迅速。今年5月,“吉林一号”卫星又一次升空。如今,“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已达54颗,是我国目前最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打造合作开放“新高地”长春东北角,成立不到两年的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初具规模。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子臣说,示范区累计投资逾百亿元,产业类投资占比86%。中德园、中日园、中韩园……在东北,国际合作的新载体接二连三,新成果落地消息持续不断。东北把扩大开放作为推动老工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打造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心枢纽,一个向北开放的高地正在隆起。一季度,黑龙江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9.5%,增速列全国第4位。辽宁出口增长8.1%,汽车、集装箱、电工器材等出口亮眼,分别增长43.4%、47.3%、26.7%。自贸区先行先试,为振兴注入新动力。2019年黑龙江、广西和云南3个自贸区获批,是我国首次在沿边地区设立自贸区。迄今,黑龙江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生成超过200项制度创新成果。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开创中欧班列“区港直通”管理模式,探索“税事通”一站式咨询办税服务,成立自贸区法庭……今年前4月,片区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30%。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资本投下“信任票”,宝马、奥迪、益海嘉里、雀巢等一批外资企业在东北投资扩产。2月11日,宝马集团与华晨中国对外发布重磅消息,以现金方式交割总额约279亿元股权,宝马在华晨宝马的股权占比由50%提升至75%。随着东北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老工业基地正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 转自:新华社 |
|
2022-06-20 |
提速开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 | |
6月6日,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今年重点推进开工建设的6大灌区之一,总投资80.08亿元。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0.1万亩,建设总工期为60个月。据悉,该工程建成后,可进一步发挥大藤峡水利枢纽的灌溉供水效益,有效解决贵港市、来宾市等桂中典型干旱区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耕地灌溉保证率较低、旱灾频繁、村镇人畜用水困难等问题,保证项目区粮食生产安全和村镇供水安全,为当地打造优质特色粮食、高产高糖甘蔗等“两高一优”农产品基地创造条件,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以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重点推进55项重大水利工程,截至目前,已开工12项——包括赣江抚河下游尾闾综合整治工程、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山西七河五湖水生态治理、湖北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四川青峪口水库、吴淞江整治工程(江苏段)等。此外,水利部日前召开专题会议,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要紧盯畅通水利投融资渠道、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农村供水、河流治理等工程,细化项目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建立健全调度机制,协调推动并优化工作流程,锚定节点目标,逐项督导推进,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生效,切实提高水资源保障和防洪减灾能力。”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强调。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扩大水利投资,水利部在积极争取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深入研究政策措施,指导地方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投资渠道,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资金、社会资本等方面想办法增加投入,保障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记者 班娟娟)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