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援企稳岗、返还如何领取、职工权益会否影响?——聚焦失业保险“新政” | |
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部署了哪些援企稳岗的新举措?稳岗返还资金如何领取?缓缴社保费会否影响职工权益?12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权威部门进行了详细解答。怎样援企稳岗促就业?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失业保险具有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在吹风会上介绍说,通知提出了8条实实在在的举措助力稳就业保民生。聚焦受疫情冲击最大的困难行业,在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1年的基础上,新增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不同期限的社保费,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聚焦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持续承压的中小微企业,大幅提高稳岗返还比例,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快审快发,为企业及时输血供氧,从源头上稳住岗位稳住就业。聚焦劳动者及失业人员,扩大技能提升补贴受益范围,激励劳动者学习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在常规保失业人员生活待遇发放、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基础上,再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1年,最大化做到应发尽发,应保尽保。此外,失业保险进一步突出培训在应对疫情中的稳岗功能,又新增了三项阶段性政策。其中包括,基金结余较多且突发疫情的地区,可对受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实施上述政策,预计释放政策红利4500亿元。”俞家栋说。稳岗返还资金如何领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是预防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返还一定比例失业保险费,激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这一政策实施7年来共向1298万户次企业发放了2584亿元稳岗资金。”俞家栋说,“这次通知充分考虑环境变化和形势需要,对稳岗返还政策做了两方面优化。”一是允许基金备付期限1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同时,进一步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以将资金直接返还到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账户。二是在经办上突出“免申即享”。“疫情发生以来,部分省份积极探索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俞家栋说。“目前,多个省份已完成首轮发放,超30亿元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各地加快数据比对、加快资金发放。”俞家栋表示。在推动企业“免申请、免填表”领取返还资金的同时,人社部将全面调整经办模式,让失业人员也能更便捷地领到失业保险待遇。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介绍说,失业人员可以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全国统一入口申领,或者通过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等人社部官方渠道申领,也可以到各地人社部门的网站、公众号申领。失业人员无须提供失业证明,无须转移个人档案,无须现场签到,仅凭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申领。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可先发放后办理失业登记,申领失业补助金无须办理失业登记。缓缴社保费职工权益会否影响?通知不仅部署了失业保险的新政策,还作出了养老和工伤保险的新安排。“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政策,适用范围为5个特困行业的所有企业。”国家税务总局社会保险费司司长郑文敏说,这5个行业中以单位方式参保的、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执行。缓缴对象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单位应缴纳部分。缓缴企业费款,会不会影响职工社保权益?“缓缴失业保险费期间,不影响参保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等相关待遇。缓缴工伤保险费期间,不影响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缓缴养老保险费期间,职工申领养老保险待遇的,企业为其补齐缓缴的养老保险费后,不影响养老保险待遇。”桂桢说。郑文敏表示,养老保险费可以缓缴所属期为2022年4至6月的费款,最迟在2022年底前补缴到位;失业、工伤保险可以缓缴所属期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的费款,原则上在期满后一个月内补缴到位。已缴纳所属期为4月份费款的企业,缓缴月份可以顺延一个月,也可以申请退回费款。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且不影响享受前述降费率政策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相关待遇。“以个人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各类灵活就业人员,2022年缴纳费款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至2023年底前缴费,缴费年限累计计算。”郑文敏说。 来源:新华网 |
|
2022-05-23 |
稳增长需要 宏观政策主动作为 | |
央行上缴利润属国际惯例。在2022年财政预算中,央行上缴财政结存利润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支持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央行上缴结存利润是组合政策。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实效是根本要求,宏观调控政策须注重结构性、提前发力和迭代互动。陈道富:央行上缴结存利润属于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的一部分。对于财政而言,央行上缴利润和央企上缴利润类似,属于非税财政收入,意在通过公共预算稳就业保民生。央行结存利润上缴财政是预留的政策工具,体现了宏观政策的跨周期调节。为稳增长,2022年实质性宽松财政采取了诸多挖掘潜力的做法,比如跨年财政资金腾挪、金融机构利润上缴、中央财政调转等。2022年央行上缴结存利润规模较大,是因为该结存利润包含往年的利润。央行在疫后暂停了利润上缴,而将之用于亟须稳经济的2022年,体现了跨周期的宏观调控。央行上缴利润不同于降准。央行上缴利润不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不会改变商业银行信贷创造能力,在转移到财政部存款的时候并不增加市场上可用基础货币。陈道富:央行上缴利润不是新增的宏观政策,是既有政策篮子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央行上缴留存利润的多重政策效果已被充分评估并与现有的财政、货币政策统筹,因而不会挤出和替代现已安排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操作。为了实现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达到“稳就业保民生防风险”,财政和货币政策还需要更主动作为,靠前、充分、精准和有效。因为央行上缴利润的政策效果存有时滞,还需要靠前、充分发力的其他宏观需求政策。央行“按月均衡上缴”,预计将持续较长时间,财政投放要基于项目预算等程序,也会有一定时间期限。央行上缴结存利润可与其他政策形成较好的互补。通过财政投放直达实体经济,能直接改善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带来广义货币投放,与宽松货币政策能形成互补。央行结存利润与1.5万亿元留抵退税及地方转移支付配合使用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可以促进财政资金快速精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顺畅了国民经济循环,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财政资金首先要投放到企业等实体经济中,实体企业继而将其存放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存到央行,进而产生高能货币效果。这种政策组合疏导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信贷塌方”和“流动性陷阱”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困境,能将宽货币和宽信用结合起来共同发力。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实效是根本要求。复杂环境,特别是面临多重相互制约因素的环境时,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不在于具体的名称和工具,而在于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以达到最终的实效。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需注重结构性、提前发力、迭代互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主体市场环境和激励约束机制发生变化,行为模式也深刻改变。这些都影响了政策的传导机制,改变宏观模型的参数,使得调控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为此,有必要高度重视市场状况,真实的政策选择是在互动和迭代中演进,最后达到结构性偏宽松状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
2022-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