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11.1%和6.9% | |
记者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59.9万辆和250.5万辆,环比下降2.7%和4%,同比增长11.1%和6.9%,当月汽车产销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据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介绍,1至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24.2万辆和2197.5万辆,同比增长7.9%和4.6%,增速较1至9月分别扩大0.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加快落实,汽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行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有助于汽车市场实现全年稳增长、稳预期目标。”他说。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增长87.6%和81.7%,市场占有率达到28.5%。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增速最为明显。 转自:新华社 |
|
2022-11-16 |
七月多项指标保持增长 经济延续恢复态势 | |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7%……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进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均保持增长。记者从当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韧性不断显现。下阶段,将抓住经济恢复关键期,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稳就业稳物价,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7月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持续显效,国民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从生产指标看,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1-6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3%,降幅比1-6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显效,能源安全保障有力,汽车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国内工业生产延续5月份以来恢复态势,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特别指出,7月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增速较上月大幅加快6.3个百分点,继续呈明显回升态势。从需求指标看,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4%,比1-6月份加快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2%,降幅比1-6月份收窄0.5个百分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4%,连续3个月加快。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7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创近4个月新高。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方面的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稳投资系列举措,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说。国民经济继续恢复的同时,经济转型升级态势持续。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7%,比上月加快了0.1个百分点。7月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12.7%和33.9%。——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再加力“7月份我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运行基本平稳。但是也要看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恢复的势头边际放缓,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仍需加力。”付凌晖说。汤魏巍认为,要继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就业、促消费,加快推动有效投资项目建设,着力恢复市场需求,全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提升工业生产效能,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工业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此外,近期国际不稳定因素频现,国内局部疫情有所反弹,对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付凌晖认为,要促进服务需求恢复,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服务业企业脱困发展。同时,积极引导服务业企业加快转型,创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服务业平稳健康发展。消费方面,“出行类商品增长放缓,餐饮收入增速仍未转正,居住类商品销售未有明显改善,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说,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提振消费信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平稳恢复。罗毅飞认为,要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性作用,扎实推进重要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用好专项债,加快项目施工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投资平稳增长。——全年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有望保持业内认为,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明显,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一系列防住疫情、稳住经济、保障发展安全的政策措施作用下,经济有望持续恢复向好,运行在合理区间。付凌晖指出,7月份以来,尽管多地出现散发疫情,但是疫情传播总体上得到有效控制,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持续发挥作用。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有望保持。国内需求恢复拉动逐步增强。从投资看,稳投资政策持续加力,各地积极推进“两新一重”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支持制造业升级发展,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有利于投资平稳增长。从消费看,就业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增加。在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和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有望逐步恢复。此外,生产供给恢复有望延续。能源保供持续发力,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望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逐步打通,汽车等重点行业恢复正常生产,对于工业的支撑作用会继续发挥。随着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市场需求也会逐步回暖,带动服务业生产回升。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8-18 |
“真金白银”惠及市场主体 | |
小微企业获得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25万亿元“真金白银”惠及市场主体“截至7月20日,合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道树在7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尤其是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积极成效?留抵退税显成效,为企业送去“真金白银”“30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就是‘及时雨’,帮我们走出困境。”受疫情影响,公共交通客流锐减、收入下降,山西省阳泉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曾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说:“收到退税资金后,我们立即支付了职工工资、维修费用,还购买了配件。”“针对民生相关重点单位,我们坚持优先快审、提速快退、保障快达原则,精准施策,同时不断加强同财政、国库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退税资金顺利落地落实。”国家税务总局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局长郭真祥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施文泼认为,4月以来,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快速落实,极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有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内生发展能力。税务总局总审计师兼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分行业看,4月1日至7月20日,制造业退税4844亿元,占比25.8%,是受益最明显的行业;交通运输业退税3050亿元,占比16.2%。分企业规模看,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4月以来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户数占比达93.7%,共计退税7951亿元,金额占比42.4%。“受疫情影响,公司近年一直面临人员招聘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留抵退税政策为爱瑞宝(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小微企业带来希望,公司财务主管王小艳说,“我们一定用好这102万元的退税款,保证原材料采购,同时搞好研发、引进更多人才。”7月起,留抵退税政策扩围惠及更多行业。“政策在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恒瑞国际大酒店财务负责人朱林春说,他们将把23.6万元退税款用于设备改造升级。“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企业增加现金流、提振发展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蔡自力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助企纾困谋发展“今年,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政策类型多、范围广、规模大,既聚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又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为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施文泼说。“这两年公司常遇到原材料中途滞留而延误订单交付的情况,怕耽误生产只能提前准备原材料,导致资金紧张、周转困难。”北京龙岗天海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万双说,“现在,公司不仅能缓缴税款,还能享受‘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惠企措施打包出台、叠加增效,对小微企业起到了帮一把、渡难关的作用,获得感看得见、摸得着。”缓税缓费,让企业“缓口气”脚步更稳。今年以来累计办理缓税缓费5533亿元。减税降费,让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上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5074亿元。分政策项目看,小规模纳税人“六税两费”减征政策进一步扩展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减税降费830亿元;在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由3%降至1%的基础上,今年4月1日起免征增值税,新增减税793亿元;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100万—300万元部分再减半政策,新增减税477亿元。王道树说,截至7月20日,小微企业已获得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25万亿元。工业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1.37万亿元。税务总局稽查局副局长江武峰表示,截至7月20日,全国税务稽查部门已查实涉嫌骗取或违规取得留抵退税企业5558户,涉及留抵退税款及挽回各类税款损失合计89.28亿元。出口退税对外贸平稳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以前反复传递报关数据比较麻烦,手动录入也容易出错;现在不仅出口退税申报更简便,办理时间也节省了近2/3。”北京菲美得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表示,前期,按照国务院部署,税务部门联合财政部、商务部等9部门推出15项出口退税支持举措,从助企纾困、便捷退税、优化环境三方面,为推动外贸平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期,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出口退税信用好的企业阶段性实行3个工作日内退税到位”的部署,税务部门持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上半年,全国一类、二类出口企业的合计户数和退税额占比均超过70%,正常出口退税的平均办理时间已压缩在3个工作日内,政策红利得以快速释放,企业资金压力有效缓解。”谢文说,一直以来,税务部门始终坚持防打结合,严防骗税。随着出口退税进度的加快,防范和打击骗税行为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强。一方面,依托税收大数据,运用风险指标模型,加强风险分析应对,精准防控骗税风险。另一方面,充分发挥6部门联合打击机制作用,紧盯骗取出口退税新情况、新动态,特别是针对暴力虚开发票团伙式骗税、利用关联交易造假骗税以及内外勾结骗税等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打早打小、打准打狠、曝光震慑,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7-26 |
工业利润降幅收窄 工信部密集调研部署稳增长 | |
随着宏观经济回暖、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以及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5月工业利润出现改善。近来工信部密集调研工业经济,连续召开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部分行业协会座谈会、中小企业座谈会、重点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座谈会,部署做好下一阶段进一步提振工业经济工作。工信部指出,当前正处全年经济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加快推动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力打通供需循环“堵点”“卡点”,持续打好助企纾困“组合拳”,千方百计把前期耽搁的产量夺回来,促进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努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专家认为,工业经济的增长、恢复都先于整体经济,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工业要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要更多关注需求侧问题,谨防形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交互的负向循环。防范制造业上下游利润分化过大导致的投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利润结构出现改善国家统计局6月2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6.5%,降幅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5月份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逐渐向好,企业复工复产、物流保通保畅有序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逐步恢复,企业利润降幅收窄。受生产物流逐步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逐步畅通推动,工业企业销售状况有所改善。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为企业盈利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得益于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5月份长三角和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利润虽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上月明显收窄。其中,上海、江苏、吉林、辽宁利润降幅均较上月收窄20个百分点以上。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0个行业利润较上月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5个行业利润由降转增,合计占比超六成。随着国内疫情在5月逐步受控,供应链及消费场景逐步修复背景下,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持续恢复。其中装备制造业恢复显著,5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9.0%,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23.2个百分点。13个消费品行业中,有8个行业5月份利润改善,占61.5%。酒饮料、食品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1.1%、7.7%,增速较上月均有所加快。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分析,上游行业利润增速回落较多,中下游制造业利润占比小幅回升,利润结构出现好转迹象。从利润增速看,受益于疫情冲击缓解和需求恢复,5月份中游装备制造业利润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23.2个百分点,是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边际改善最大的行业板块,且除医药板块外,下游基本消费品行业盈利亦多数继续恢复,但同期采矿业及部分原材料行业利润增速则均回落较多。启动新一轮去库存周期5月份,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工业企业费用负担继续减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7.56元,较上月、上年同期分别减少0.07元、0.56元。但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42元,较1~4月份提高0.12元,较去年同期提高0.92元。机构认为,虽然助企纾困等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但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加之疫情冲击下生产经营受阻、需求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企业单位成本上升压力仍在增加,制约利润回升幅度。库存方面,5月末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19.7%,增速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伍超明表示,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冲击缓解、物流堵点卡点有效畅通和需求逐步恢复,有利于企业产成品库存减少;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和库存均处于高位,加之需求端恢复偏慢,企业新增补库意愿不足,也有利于库存下降。伍超明表示,展望未来,预计工业企业大概率已步入新一轮去库存周期。随着疫情等短期冲击消退,加上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发力显效,国内需求有望逐步恢复,有利于积压的库存消化。此外,根据历史经验,PPI增速与工业企业库存增速高度相关,未来随着国内PPI增速持续回落,将推动企业全面转向去库存周期。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展望6月,宏观经济继续回暖,以及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加快落地见效,尽管面临价格方面的利空,预计6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大概率在5月的基础上仍将上行。伍超明也认为,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加上助企纾困等逆周期政策持续显效,短期内工业企业盈利有望继续填坑修复。但国内消费恢复疲弱,加上房地产市场投资、销售仍处在深度负增长区间,将制约工业生产回升高度,不利于利润大幅改善。浙商证券指出,展望下半年,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经济常态化恢复大背景下,随着消费场景加快修复,规上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回暖可期,利润结构有望持续改善,下游占比有望持续修复。工信部密集调研部署稳增长工业经济在经历了4月份触底之后,5月份工业增幅实现由负转正,呈现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0.7%,从环比看,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5.61%,较4月有明显增长。但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国内供需全面恢复还有制约,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仍存阻滞,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6月23~24日,为深入研判工业经济形势,做好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带队赴广东调研,并在广州主持召开重点地区工业经济运行座谈会和重点企业座谈会。上述座谈会强调,企业是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提振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础。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要抓住稳增长政策集中出台的重要机遇,用好用足各项惠企政策,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大中小企业融通协作,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此前工信部6月17日召开了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拉动消费需求、加大技术改造投资、研究出台超常规稳增长政策举措、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与会专家指出,要进一步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更多关注需求侧问题,谨防形成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交互的负向循环。要防范制造业上下游利润分化过大导致的投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深入研判全球经济滞胀外溢性进一步加剧带来的风险,预先做好相关准备。中钢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胡麒牧表示,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依然处于高位,消费终端远没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状态,制造业面临的需求并不旺盛,无法将成本向下游消费者去转移,只能通过产业链内部消化,压制了盈利能力。企业盈利空间受限,就会进一步压制制造业的投资,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的循环,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提振工业经济,还要把帮扶中小企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6月23日,工信部召开中小企业座谈会指出,加快落实落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坚持纾困与培优两手抓,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要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研究室副主任杨光普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疫情以后的恢复要快很多。中小企业要想做强做大,还是要加大在产品上、在技术上的创新投入,做大做厚成长的基础,才能够有效抵御各种风险的冲击。辛国斌日前表示,近期中央出台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的系列政策措施,对稳定经济既是“及时雨”也是“定心丸”。目前,企业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正在全力达产。随着各项政策靠前发力,持续加力,工业经济有望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转自:第一财经 |
|
2022-06-30 |
政策精准发力 经济动能将进一步增强 |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日前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季度论坛上表示,各地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起重机总工时指数和产业园区活跃度指数环比强劲回升。专家认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将继续加码、精准发力,下半年经济恢复动能将进一步增强。积极信号增多6月以来,随着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发酵,经济向好的积极信号明显增多。从消费看,汽车消费加速回暖。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6月第三周乘用车零售41.6万辆,同比增长39%,较上月同期增长55%。根据乘联会预测,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预计为183万辆,同比增长15.5%,环比增长35.2%。中信证券报告认为,国内汽车行业整体开始呈现复苏态势。在长三角等地供应链修复、购置税减征政策落地刺激下,汽车行业供需两端将维持复苏态势。业内人士预计即将公布的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将重回扩张区间。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表示,在全面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多措并举稳外资稳外贸、大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全力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6月制造业PMI将大概率重返荣枯线上。加码稳增长稳增长政策将相机抉择,加码稳增长,谋划出台增量举措。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应根据经济形势发展情况,按照再聚焦、加力度、利长远的原则,进一步出台增量政策。比如,针对房地产,应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业内人士对下半年财政政策继续加力充满期待。专家建议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刘晓光建议,通过数字技术等加强普惠金融建设,为货币政策传导提供“基础设施”。将再贷款常态化为信贷支撑工具,通过人民银行购买或支持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方式,使之成为人民银行的常规化资产负债表工具。基础将不断巩固专家预计,在一系列政策护航下,经济恢复动能将持续增强,恢复基础将不断巩固,经济增速有望逐季回升。一方面,经济恢复动能有望逐步增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认为,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正加快落地见效,内需会出现回升,消费将出现一定补偿性回暖,基建投资也有望继续加快推进,制造业投资在出口韧性较强的带动下也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表示,下半年,部分投资与消费将发挥助力经济反弹的主要作用。“稳增长成为宏观政策主基调,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经济回升态势基本形成。”王一鸣说,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加快落地,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出台配套政策,强调要把握好目标导向下的政策提前量和冗余度。政策加快落地会让我国经济进入反弹进程,为2023年经济复苏奠定更好的基础。 转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
2022-06-29 |
复苏向好 拔节起势 乘势而上合力破解“三重压力”稳经济大盘 | |
进入6月,伴随气温升高的还有中国经济的热度。工业生产由降转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外贸进出口增长明显加快,金融数据超预期……近日相继出炉的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力破疫情冲击,正在恢复向好。就在一两个月前,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阴云还在笼罩着中国经济。站在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面对“三重压力”叠加“超预期变化”的复杂局面,“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党中央审时度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国上下,形成一股合力——打好动态清零硬仗,推动经济快速恢复重振。风物长宜放眼量。疫情带来的短期困难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亿万市场主体将重振信心,中国经济将继续积蓄复苏力量,拔节起势,向着更远大更光明的前景前行。观势谋局推动复苏力量不断积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9%提升至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加快9.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0.2个百分点……5月经济数据显示,和上月相比,我国经济主要指标(同比)边际改善,呈现恢复向好势头。从5月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到前5月增近两成的吸收外资数据,再到物流业景气指数、PMI指数、中小企业信心指数……一系列数据都在显示,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循环逐渐畅通,弱化的市场预期正在得到扭转。“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出现了反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说。年中临近,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中国经济释放恢复信号。”路透社如此评价5月份中国经济表现。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受到疫情冲击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经济指标转弱,交通运输、消费、旅游等数据均出现大幅度下滑。中国经济再度迎来新的考验。越是困难时刻,越考验定力和决心。面对各种复杂因素,做好自己的事,就是不确定中注入的最确定因素。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党中央提出明确要求。“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根据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新特点,不断调整和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另一方面,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精准识变、科学应变,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察形辨势、举旗定向——从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等,高层会议密集研判经济形势,正视“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问题,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释放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强信号。保持定力、积极应对——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复工复产、稳产达产;减税退税、减租、缓缴税费等一揽子纾困政策及时出台落地,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因地制宜挖掘政策潜力,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等方面接连推出一批务实举措,驱动经济运行平稳不失速。靠前发力、适时加力——国务院出台六方面33项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中央地方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增强紧迫感,新举措“尽数出动”。多部委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前瞻性,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针对经济遭遇的超预期因素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并要求尽快实施、尽早完成,政策力度大、实施决心强,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管理中并不多见。这是应对当前经济‘非常’困难时期的‘非常’之举,也反映了稳经济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注重根据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为宏观政策留下了空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许英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关破卡破解堵点稳住经济大盘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一个“稳”字成为“三重压力”下破题的题眼。——稳住市场主体,真金白银纾困有力有效。随着“叮”的一声短信提示音,一笔20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到达山东金晶匹兹堡汽车玻璃有限公司的账户。“增值税留抵退税真是解了我们公司燃眉之急,公司的流动资金得以补充,更加坚定了我们立足国际市场,加快产品研发的信心。”山东金晶匹兹堡汽车玻璃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常继全在收到留抵退税款后告诉记者。“人社部门给予的各项政策支持源源不断,惠企扶持力度特别大。”敏华家具(中国)有限公司招聘高级经理黄雪峰说,就业见习基地补贴、吸纳农民工补贴、社保减免等补贴政策,企业都真金白银享受到了。今年企业新招聘了200多人,实现了不裁员、无降薪,工资准时发放。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加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增多、压力加大,助企纾困成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税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9日,已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缓费超2万亿元。——稳住经济大盘,中央地方形成一股合力。5月的最后一天,由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重磅出炉。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六方面33项措施彰显稳经济力度。6月的第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新增1400多亿元留抵退税,要在7月份基本退到位。6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天津稳经济“35条”、浙江稳经济“38条”、江西稳经济“43条”、福建稳经济“48条”……5月底以来,20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能用尽用、能出尽出、速享尽享。不仅“稳”还要“进”,不仅着眼当下,还放眼长远。堵点逐渐打通——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堵点政策成效有所显现,5月份反映物流运输不畅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下降8.0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成果连连——6月16日10时53分,满载乘客的5818次列车从新疆和田站驶出,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中国在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完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最后一块拼图”,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建成。改革攻坚不止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经济形势要抓住主要矛盾。当前的中国经济,既有短期问题,也有长期问题。”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尽快缓解疫情冲击,尽量平衡防疫和经济社会运行,是短期问题。继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提升经济体系活力,重振微观主体信心,是长期问题。拔节起势坚定信心巩固恢复态势日前,地处江西瑞昌市经开区的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繁忙,生产“不断线”,物流“不断流”,呈现产销两旺态势。此前受疫情影响,公司面临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等难题。有关部门主动送政策上门,为企业发放惠企资金100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中材科技(九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健说,近期公司准备再招聘一批人。企业发展的信心离不开政策发力的支撑。眼下,政策工具箱已经渐次打开,宏观政策多管齐下,给实体经济注入“强心剂”。“能出台的政策应出尽出,已出台的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位,让政策应享尽享。相关政策有利于稳定市场主体预期、提振信心,进而稳定经济基本盘和发展大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晓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伴随形势好转,企业信心不断累积,生产经营预期正在向好。今年前4个月,江铃集团共销售新能源汽车3435台,同比增长超300%。“五一”假期,公司不停工、不停产,马力全开赶订单。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永明判断,短期来看,尽管有生产成本上升等短期因素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发展向好的趋势没变,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同步回升,分别为49.6%、47.8%和48.4%,明显高于上月2.2、5.9和5.7个百分点。既要提振企业信心,也要改善消费者预期。在坚持“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更加注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信贷平稳增长,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加快已授信贷款的放款进度。收入端、需求端共同发力,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当前,全国多地继续大规模发放消费券,覆盖汽车、数码家电、百货商超等重点领域。……站在年中时点,展望全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不小困难:放眼全球,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乌克兰危机加剧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纵观国内,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突出。既要重视当下困难,也要坚定发展信心。对于短期的冲击波动,对症下药、纾困解难;对于中长期的潜力释放,强基健体、固本培元。在复杂深刻形势变化中保持清醒,善于在变局中抓住发展机遇,中国经济就能冲出迷雾、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处一隅而察大局、守一方而观大势。正如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所言:“中国经济又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面临的依然是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迎来柳暗花明,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6-20 |
4月主要指标有所回落,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加力 | |
4月主要指标有所回落,稳经济政策措施持续加力短期承压长期向好 经济企稳可期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波动。据悉,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加快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加紧谋划、适时实施增量政策,控住疫情,稳住经济。业内人士表示,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份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展望全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实现发展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部分指标回落经济短期承压“今年以来,受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冲击明显的超预期影响,经济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天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数据显示,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8%,比1-3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有很多的因素超出了预期,经济运行确实面临很多困难。”付凌晖直言。他同时强调,这些都是由于疫情冲击带来的短期变化,都是阶段性和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从全国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万亿元,进出口总额3.2万亿元,钢材产量1.1亿吨,原煤产量达到3.6亿吨。从累计看,全国主要指标仍然保持增长。1-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6.8%和7.9%。此外,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4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好于全部工业。1-4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好于全部投资。4月,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2.2%、21.6%、20.8%。政策持续加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国家统计局近期快速调查显示,大规模留抵退税实施后,获得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的企业中,90%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6.2%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获得存量留抵退税的小微企业中,84.5%的企业认为改善了现金流,94.6%的企业表示对政策比较满意。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调节力度加大。“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有效实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对于缓解企业困难、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付凌晖表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有关方面在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将会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付凌晖说。国家统计局投资司首席统计师罗毅飞表示,从先行指标看,1-4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有利于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下阶段,要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开工,用好政府专项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有效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带动社会投资,全力促进投资持续平稳增长。“下一步,要尽快控制疫情,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宏观政策要聚焦稳就业、稳物价、稳增长等目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为困难行业、企业和个人纾困,提振国内有效需求,尽快扭转预期,促进经济加快企稳回升。”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建议。反弹动能集聚经济料企稳回升对于下一步经济走势,付凌晖指出,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5月经济运行有望得到改善。“全国疫情已经呈现好转迹象,目前上海、吉林等受疫情冲击严重地区开工率已明显提高,物流畅通速度加快,企业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表示。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5月疫情对工业生产的扰动会有所缓和,再加上投资稳增长进一步发力,可能会对工程建设配套的机械设备、建材、金属等的需求和生产带来一定提振,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有望恢复正增长。此外,短期内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反弹至两位数附近,制造业投资将保持高增势头。预计1-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小幅反弹,继续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付加奇表示,居民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态势不会改变。在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加快落细落地的有利条件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显现,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有望延续恢复增长态势。“从三大需求看都会保持一定增长,保持对经济协调增长的支撑作用,尤其要看到投资仍然会成为支撑经济运行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付凌晖说。展望全年,付凌晖认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还有不少有利条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复工复产效果逐步显现;投资稳增长作用将继续发挥,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消费有望逐步恢复,线上消费和升级类消费仍会成为消费的重要支撑;出口虽然面临一定压力,但是持续增长有利条件仍然较多。“总的看,疫情扰动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运行趋势,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国民经济将会加快恢复,实现企稳回升。”付凌晖说。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