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我国牵头制定并发布干细胞国际标准ISO24603 | |
由我国牵头,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等多国专家参与制定的干细胞国际标准ISO24603《人和小鼠多能干细胞通用要求》发布仪式9月24日在京举行,将为干细胞领域科技创新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当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标准发布会上获悉,ISO24603规定了多能干细胞的建系培养、生物学特性、质量控制、信息管理、分发和运输等方面的要求。第三届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大会暨标准发布会现场。(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供图)国际标准化组织生物技术委员会多位专家表示,ISO24603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各国专家意见达成的国际共识,对整个干细胞领域行业的标准化及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期待中国在干细胞标准方面开展的工作为干细胞领域建立国际基准。此外,会上还发布了1项国家标准《细胞无菌检测通则》,以及《人干细胞研究伦理审查技术规范》等7项团体标准,涵盖了科研、临床和产业等方面,对人干细胞研究伦理、干细胞及其衍生物的关键质量属性、质量控制等进行了系统规定,形成了我国干细胞领域的基本共识,也是干细胞产业化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据介绍,上述标准主要由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联合国内几十家单位制定,相关单位今后将在干细胞基础研究、临床和产业转化等方面持续开展标准化工作。来源:新华网 |
|
2022-09-26 |
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 | |
发挥好网络科普力量作用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意见》的印发是党中央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开创性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我国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针对新时代科普工作的新需求,《意见》聚焦当前科普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进一步明确科普发展的战略任务和使命导向,切实发挥科普在培育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营造社会创新氛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以创新和科普的双重动力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科技部将根据《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大科普发展格局——依托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强化关键部门责任,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机制,设置央地、部门科普合作项目,构建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格局。发挥好网络科普力量作用。把网络科普队伍作为重要新生力量支持和培育,引导其传播正能量、增强科学性,更加便捷地服务广大群众。同时,整治网络传播中反科学、伪科学的内容,以及以科普的名义欺骗群众、扰乱社会、影响稳定的行为。推出一批感染力强、影响力大的科普作品。聚焦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群众关心度比较高的前沿科技,推出一批弘扬正能量、公众喜闻乐见的优质科普作品,大力提升科普原创能力。支持高水平专业化的科普场馆建设。开展科普场馆内容提升行动,增强展示内容的准确性、通俗性,不断提升科技场馆展示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与相关部门、地方共同打造国家科普基地,推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公众深度参与互动的场景基地。营造重视科普的社会氛围。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建设科普场馆、设立科普基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投入科普事业。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意见》明确提出,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强化科普工作职能。中国科协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中国科协将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突出科普价值引领。科协组织要将科普工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科普工作的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高质量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六位一体”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供高质量科普服务。各级科协组织要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去年制定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构建品牌、平台、机制、队伍、改革、阵地“六位一体”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把体系优势转化为服务发展优势。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完善四级联动基层科普组织动员体系。通过发挥科协系统、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推动基层科普工作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开展科普实践活动,提升基层科普组织力。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供给。按照“人才、队伍、内容、渠道、活动”一体化的工作理念,以科普短视频创作为重点,启动优质科普创作行动计划。加强新时代科学素质建设《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表示,中国科协将切实履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牵头职责,协同各方,加强新时代科学素质建设。精准施策,抓牢重点人群素质提升。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提升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推动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相关考核和规划计划。同时,发挥好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中国企业公益科普联合倡议等机制作用,探索科普基金、设立科普奖项、开展科普联合公益行动等新措施。组织各级科协、学会积极打造地方行业社会化科普平台,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强化保障,完善政策机制体系。在推动科普立法修订的同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制修订科普条例。同时,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强化工作保障和监测评估,深化全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9-06 |
《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政策解读 | |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做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一、请问出台《实施方案》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组织编制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实施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为全国科技界以及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起到指导作用。二、《实施方案》的定位与编制原则是什么?《实施方案》对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针对我国各重点行业碳排放基数和到2060年的减排需求预测,系统提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方向,统筹低碳科技示范和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低碳科技企业培育和国际合作等措施,推动科技成果产出及示范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在编制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统筹当前和长远。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我国2030年和2060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预测,研究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二是统筹科技创新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结合科技部的职能,《实施方案》更加侧重于科技创新,着力于加强高效率、低成本的低碳技术供给,同时也适当考虑了低碳技术标准等政策创新方面的内容,以促进低碳技术产业化。三是统筹科技部门和相关方面的工作。在科技部已开展和正在部署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和地方在低碳科技创新方面的科技需求,在《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吸纳。按照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总体安排,与相关部门编制的实施方案做好协调和对接。三、《实施方案》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加强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10项具体行动。一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立足以煤为主的资源禀赋,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降低碳排放;二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是以原料燃料替代、短流程制造和低碳技术集成耦合优化为核心,引领高碳工业流程的零碳和低碳再造;三是建筑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是以围绕交通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四是负碳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力提升行动。聚焦提升CCUS、绿色碳汇、蓝色碳汇等负碳技术能力,对甲烷、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和减量替代技术进行针对性部署;五是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创新行动。围绕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聚焦基础研究最新突破,加快培育颠覆性技术创新路径,引领实现产业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迭代升级;六是低碳零碳技术示范行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技术引领的节能减碳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并开展一批典型低碳技术应用示范,促进低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七是碳达峰碳中和管理决策支撑行动。加强碳减排监测、核查、核算、评估技术体系研究建议,提出不同产业门类、区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和技术支撑体系;八是碳达峰碳中和创新项目、基地、人才协同增效行动。着力加强国家科技计划对低碳科技创新的系统部署,推动国家绿色低碳创新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项目、基地和人才协同,提升创新驱动合力和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九是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培育与服务行动。加快完善绿色低碳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领军企业,优化绿色低碳领域创新创业生态;十是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国际合作行动。持续深化低碳科技创新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国际绿色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支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如何确保《实施方案》贯彻落实?科技部将通过以下三方面工作确保《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一是加强机制保障,建立双碳科技创新部际协调机制和国家碳中和科技专家委员会,同时持续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营造适宜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发展的创新环境。二是加强碳中和技术跟踪监测,重点关注碳中和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通过科技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优选与迭代。三是加强技术成果的产权保护,推进完善国家科技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建立低碳技术侵权行为信息记录并纳入全国公共信用共享平台。 转自:科技部网站 |
|
2022-08-24 |
创新中国 活力无限(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 |
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探索未知,太空和深海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足迹”;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中国天眼”发现持续活跃的重复快速射电暴……“从0到1”,原创突破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活水;“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闪耀第三代自主核电技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不懈攻关,自主创新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揭榜挂帅”不问英雄出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优化……破立并举,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这是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十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这是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十年,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科技战略支撑能力不断提升;这是创新发展成果喷涌而出的十年,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这艘巨轮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破浪前行。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今年7月,问天实验舱成功发射。这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一个缩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有力回应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升最快的时期——看科技大势,跨越发展。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1年第十二位。看科技投入,力度十足。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看科技产出,量质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高被引论文数居世界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居全球首位,“人造太阳”、上海光源等一批大国重器为开展世界级研究夯实基础。看科技潜力,未来可期。中国特色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加快构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持续提升,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构建起一支成体系、担使命的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创新体系更加高效顺畅。蹚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形成了一个坚持“四个面向”、全方位支撑发展和保障安全的科技创新整体布局;打造了一条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创新全链条……这十年,见证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足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日前,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大型客机6架试飞机圆满完成全部试飞任务。C919的起飞,不单是一架飞机的起飞,更是一个民族大飞机梦的腾飞。国产大客机稳步迈向全球航空市场;先进核能技术领域完成从跟跑到领跑世界的飞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安上新引擎,发展新动能源源不断注入。发展的质量更高了。大兴机场“凤凰展翅”,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复兴号高铁纵横驰骋,特高压输电工程跨越千山万水……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加快突破,有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新型显示、先进储能等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十年来,我国以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更深、更高效。发展的赛道更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培育了智能终端、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新技术新模式让人们切身体验着“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幸福感……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更多增长新动能不断发掘。发展的活力更足了。高新技术企业数从4.9万家增加到33万家,2021年683家企业进入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十,173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十年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高技术产业体量更大、质量更优、基础更牢。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组织全国力量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提供科技保障;深海油气、页岩气等勘探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到95%以上,粮食单产由亩产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亩产387公斤……十年来,支撑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抓手。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创新要素正流淌在每一寸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上。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越来越强的战略支撑能力。活力四射、动力充沛、潜力十足,创新中国以自信自强面对世界。创新的自信更为坚定——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编制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指导思想、战略部署、重大行动的完整体系,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劲牵引。“嫦娥五号”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十年来,自主创新引擎轰鸣,喷涌出一项项振奋人心的成就,折射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飞速提升。创新的底蕴更加厚实——从顶层设计绘制改革战略蓝图,到细微处解决科研人员的烦心事……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一项项重大举措密集出台实施,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叩问苍穹,中国航天人3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80%,是一支名副其实的“青年队”;强化智力供给,中科院科研团队累计向社会转化了约11万项科技成果……十年来,科技创新人才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涌现,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创新的领域更加辽阔——今年3月,中粮旗下中粮工科武汉事业部收到来自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的感谢信。来信感谢中粮工科资深技术专家谢健对“南南合作”工作的大力支持,对巩固中非水稻价值链合作作出的突出贡献。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等大科学计划……十年来,中国坚持开放创新,在全球创新版图中,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阔步向前,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将交出更为精彩的答卷!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8-15 |
避免重复申报和资助 科技部等三部门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 | |
从科技部获悉,科技部、财政部、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统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在立项过程中要建立联合审查机制,避免重复申报,确保科研人员有充足时间投入研发工作。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类国家科技计划组织实施的衔接协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增强创新链整体效能,全面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强化创新质量和贡献导向,各相关单位不以承担科研项目和经费多少作为评价科研人员的标准,推动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解决实际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合理界定联合审查范围,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营造潜心科研、拼搏创新的良好学术生态。通知还作出一些具体规定,如“科研人员同期申请和承担的项目(课题)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项,当年执行期满的项目(课题)不计入统计范围”“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项目申请,按形式审查不通过处理,不进入后续环节”等,坚持各类科技计划定位,不断优化布局、加强衔接,避免重复部署,全面提高国家科技计划资金的配置效率,提升财政科技投入效能。来源:新华网 |
|
2022-08-15 |
美的集团“A拆A”失败,美智光电不“亮”了? | |
近日,在上市路上努力两年多的美智光电,却在临门一脚之际主动撤销创业板首发申请。这也意味着,美的集团(52.430, -0.54, -1.02%)推动ToB“四小业务”之一的美智光电独立上市计划失败。属于地产后周期的美智光电,近3年收入中,最高有70%可能来自房地产行业。在公司两大客户碧桂园和美的置业2022年销售额下滑超40%的情况下,美智光电的业绩面临较大压力。面临经营压力的不光是美智光电,母公司美的集团今年选择裁员瘦身。2022年5月,美的总裁方洪波更是直言“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01高度依赖地产或是撤销首发主因耗时两年多,美的集团分拆美智光电独立上市的计划暂时以失败告终。美智光电的主要业务包括照明及智能前装等产品,如智能面板、智能门锁、智能网关等,广泛应用于住宅、楼宇等场合,是美的集团ToB端“四小业务”的核心之一。美的集团直接持有美智光电50%股份,间接持有美智光电6.70%股份,共持有美智光电56.7%股份,是美智光电控股股东。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是美智光电的实际控制人。美智光电的上市计划要从两年前说起。2020年7月,美的集团公告称,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经营层,启动分拆子公司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一年后,2020年6月,美智光电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受理;同年7月,美智光电进入已问询阶段。经历三轮问询,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美智光电,最终选择主动撤销首发申请。7月27日,深交所官网显示,美智光电创业板首发终止。业绩方面,2019年到2021年,美智光电收入分别为7亿、7.88亿、9.26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1.98万、6935.13万、7689.79万。过去三年,美智光电收入和利润均有明显增长。然而,属于地产后周期的美智光电,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招股书中提到,宏观经济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进而影响市场对照明及智能前装产品的消费需求。监管的问询函中曾问到过,美智光电销往地产行业的收入规模大概是多少。美智光电回复称,2019年到2021年,公司明确可统计销往终端房地产项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3.66%、41.15%、32.06%,可能流向房地产项目终端的收入(最大值)占比分别为69.43%、71.55%、66.01%。如果按最大占比估算,美智光电近7成的收入来自地产行业。现阶段,地产市场销售下行,开工率降低,地产的不景气将会对美智光电的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对地产行业依赖度颇高,这或许是导致美智光电主动撤销首发申请的原因之一。02佛山以外的开拓能力还需证明美智光电的房地产商客户包括碧桂园、美的置业、保利、万科、中交地产(12.490, 0.31, 2.55%)等。其中,碧桂园和美的置业是其主要的大客户。2019年到2021年,美智光电实际销往碧桂园及美的置业的收入分别为2.13亿、2.91亿、2.93亿,占当期收入比分别为30.40%、36.93%、31.61%。其中,2019年到2021年,美智光电销往碧桂园的收入分别为1.55亿、1.60亿、1.60亿,销往美的置业的收入为0.58亿、1.31亿、1.32亿。2021年,无论是碧桂园还是美的置业,对美智光电的采购额均没有明显的增长。碧桂园2020年的权益销售额为5707亿,2021年为5580亿,在2021年销售额小幅下滑的情况下,碧桂园对美智光电的采购额就已经不增长了。再看美的置业,2021年美的置业销售额1371.4亿元同比增长8.7%,对美智光电的采购额微增。2022年前7个月,碧桂园权益销售额2152亿,同比下滑40%。2022年前7个月,美的置业合同销售额475亿,同比下滑49%。在碧桂园和美的置业销售额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这两家公司有很大可能会缩减对美智光电的采购额。碧桂园和美的置业的销售额情况,是当下国内地产行业的缩影。再考虑到美智光电最多达7成的收入来自房地产行业,公司2022年的收入面临较大压力。美智光电超80%收入是通过经销商完成的,经销商也是美智光电与终端地产公司的连接点。2019年至2021年,美智光电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02%、23.28%、27.72%。其中,经销毛利率分别为20.56%、22.61%、23.80%,远低于同期的直销毛利率,直销毛利率分别为34.06%、33.12%、44.13%。与A股已上市的可比公司相比,2019年到2021年,欧普照明(16.020, -0.07, -0.44%)、佛山照明(6.570, 0.02, 0.31%)、公牛集团(144.690, 0.05, 0.03%)、狄耐克(10.850, 0.10, 0.93%)等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36.79%、35.59%、30.42%。对此,美智光电解释称,这是因为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采用了差异化定价策略,为客户提供更具性比价的产品。简单来说,目前美智光电还不能靠品牌影响力去获取更大的市场,主要客户一个是来自何享健家族公司美的置业,一个是来自总部同处佛山的公司碧桂园。美智光电还需向市场证明其在佛山以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03美的裁员、转型过“寒冬”美智光电作为美的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其在美的集团的体系中只能算是很小的一部分。2019年到2021年,美的集团收入分别为2794亿、2857亿、3434亿。这三年,美智光电在集团的收入占比仅为0.25%、0.28%、0.27%,美智光电的收入波动对美的集团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身为国内白电龙头的美的集团,本身也是地产链的一环,当下美的集团面对的压力也颇大。在美的集团5月初的调研会上,公司总裁方洪波明确表示,“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5月中旬,脉脉上流传起“美的集团要裁员50%,有的事业部已全裁”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针对这则裁员传闻,美的集团在脉脉平台回应称,”今年,鉴于对内外部环境的判断,公司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暂缓非经营性投资,目的是多措并举,提高经营业绩。”5月20日,方洪波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美的裁员50%的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方洪波否认了50%的裁员比例,却没有否认裁员。为了应对危机,美的一方面是针对ToC作出变革,另一方面是向ToB转型,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1年,美的智能家居事业群、工业技术事业群、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10.620, 0.08, 0.76%)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五个板块分别实现收入2349亿、201亿、197亿、253亿、83亿,增速分别为13%、44%、55%、23%、51%。占总收入近70%的家电业务仍然是美的基本盘,但增速已经慢了下来。B端业务占比相对不高,但增长较快。具体来看,ToB业务方面,美的保留了“四大四小”核心业务。“四大业务”指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楼宇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储能与能源管理;“四小业务”指万东医疗(21.370, -0.08, -0.37%)、安得智联、美云智数、美智光电。对于向ToB端转型,美的在调研会上表示企业发展是动态过程,并将其形容为“在高速公路上换发动机”。原本美智光电首发拟募资5.06亿,对账上有近700亿现金的美的而言,5亿资金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只是何享健家族的资本版图暂时未能进一步扩大,而地产下行给美的及美智光电带来的挑战,不可轻视。 转自:新浪财经 |
|
2022-08-10 |
芯片反腐持续!大基金旗下3位前高管被调查 上市公司纷纷发声! | |
围绕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反腐风暴”仍在持续。最新通报显示,大基金旗下投资管理公司华芯投资增加三位前高管被调查,涉及被查人员任职的上市公司也公告澄清影响。另外,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提示,华芯投资多项信息显示异常。上市公司纷纷澄清影响8月9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监察委员会消息,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监杜洋、投资三部副总经理杨征帆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北京市监委监察调查。另外,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二部原总经理刘洋(非中共党员)涉嫌严重违法,经国家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北京市监委监察调查。同日,涉及杨征帆担任高管的中微公司、拓荆科技、万业企业、沪硅产业、长川科技等上市公司,也纷纷发布公告,披露上述被调查事宜,并表示该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产生影响。公司表示将关注后续进展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相关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此前有媒体报道杨征帆被带走调查, 8月3日雅克科技晚间公告,确认了报道中提及的杨征帆为公司董事会成员;公司正积极与各方进一步核实相关事项。同日,上市公司还发布了股票交易异动公告,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市场表现来看,近期半导体板块出现强势反弹,国家大基金指数更是自8月以来上涨近16%;8月9日收盘,头顶“Chiplet”概念的通富微电上涨9.98%,芯原股份-U、晶方科技、长电科技等在板块内涨幅居前。大基金反腐延伸至设备租赁平台华芯投资是大基金的管理人, 注册信息显示,华芯投资由国家开发银行全资子公司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出资45%,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在其任职的多位高管近期陆续被调查,而本次被调查的华芯投资原总监杜洋身兼多职。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显示,杜洋2015年8月至2019年6月担任大基金旗下重要的设备租赁平台芯鑫融资租赁公司的董事长,但工商资料以及芯鑫融资租赁官网均显示董事长仍为杜洋。资料显示,芯鑫租赁由大基金牵头发起,中芯国际、长电科技、清华紫光等半导体产业龙头和上海、北京、浙江等产业聚集区地方国资及专业投资机构强强联合组成,先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紫光展锐、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沈阳拓荆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项目提供金融服务。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近615亿元,累计实现投放1289亿元,70%以上投向集成电路及半导体领域。除融资租赁外,公司也涉及产业基金、股权投资、海外并购等业务,并可以操作投贷结合的方式。去年,芯鑫租赁还参与组建位于珠海横琴的粤澳半导体基金,总规模是200亿元,第一期100亿元。另外,今年芯鑫租赁发债融资。6月15日, 芯鑫融资租赁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10亿元,发行期限3年期,评级AAA,发行利率3.27%,全场倍数2.33;7月4日,公司成功发行2022年第一期短期融资券,最终发行票面利率2.75%,发行规模10亿元,发行期限1年期,主体评级AAA.华芯投资私募信息提示报送异常自2021年11月华芯投资原副总裁高松涛被查以来,近期围绕大基金以及华芯投资前高管的调查密度显著增加。据通报,7月15日,国家开发银行国开发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吉林省监委监察调查。简历显示,路军自2014年8月至 2016年3月期间担任华芯投资总裁。7月30日,大基金总经理丁文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定管辖,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北京市监委监察调查。人事震荡背景下,华芯投资的多项私募报备信息也被提示异常。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示,华芯投资未按要求按时提交经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被提示信息报送异常;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信披备份系统定向披露功能中为投资者开立查询账号的比率低于50%;另外,截至2022年8月5日比对,华芯投资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信息以及股东填报信息与工商不一致。 转自:证券时报 |
|
2022-08-10 |
武汉探索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要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湖北省科技厅于2019年7月启动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历经两年联合攻关,9.4T超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功下线,形成自主商业化产品。联影还与中科院精密测量创新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建了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创新体制机制,各取所长、强强联合。“人员互聘、平台共享,协同攻关,科研以实现市场目标为导向。”医工院副院长、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敦说,“揭榜挂帅”促使企业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在‘揭榜挂帅’过程中,企业和科研单位如互有需求,政府就支持他们组成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研成果高效转化。”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涛说,目前医工院配备研发人员100余名;在武汉,医工院这类新型研发机构已达20余家。企业发榜,能者揭榜。变科技项目“委派制”为“揭榜制”,转变的不仅是企业的科技创新理念,还是科技项目的组织遴选方式。2021年5月,联影再度参与“揭榜挂帅”攻关项目。不同的是,联影由提出需求的发榜方,变为牵头攻关的揭榜方——联影智融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等单位组成“产学研医”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攻关榜单上的“三维影像导航手术机器人整机系统研发”项目。在联影智融的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忙着调试一台手术机器人设备。“传统穿刺手术由医生‘盲穿’,手术机器人则通过三维影像实时重建等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大幅提高手术安全性。”李敦说。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而关键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武汉已有不少企业参与高端医疗设备产业链,但尚无龙头企业整合带动行业发展。“搞‘揭榜挂帅’,就是要立足产业体系,找出制约全市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发展急需攻克的技术症结,解决产业链和创新链不对称不协调问题。”徐涛说。据统计,近3年湖北省“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中,落地武汉的项目数量占43.1%。截至2022年7月底,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共成功揭榜8个项目,涵盖“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健康等万亿元产业集群领域。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8-08 |
新华全媒+丨完成多项试验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制任务稳步推进 | |
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贮箱正在完成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供图)从航天科技集团获悉,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制近日完成多项试验,取得新进展。其中,三级发动机整机试验圆满完成,验证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多机并联、箱底传力关键技术的重要试验顺利完成。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完成了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三级发动机整机高工况长程试验。试验中,发动机按预定程序起动,主级工作平稳并按程序正常关机,继完成首次长程点火试验后再获成功。本次试验创造了低压火炬点火氢氧发动机高工况模式下单次点火时长最长的纪录,验证了发动机及组件状态、火炬点火系统工作可靠性等。这一试验的圆满成功,表明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制任务正稳步推进。此外,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2所近日完成了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有力支撑了该型火箭研制顺利转入初样阶段。本次试验是验证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多机并联、箱底传力关键技术的重要试验,是型号转入初样研制阶段的标志性工作。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2所所长王晓晖表示,该试验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国首次突破大载荷静动联合试验技术,是试验方法和试验能力的一次创新,为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采用多台大推力发动机并联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基础级模块直径为5米,安装多台120吨推力的发动机。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2所副总设计师朱曦全说,大推力发动机多机并联技术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采用,是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需要深化攻关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分析解决该问题,验证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技术团队设计实施了此次多机并联静动联合试验。来源:新华社 |
|
2022-08-02 |
新增装机超预期 浮式海上风电商业化再进一步 | |
截至目前,欧洲多国已上调了未来10年浮式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我国多省份也已有浮式海上风机下水。漂浮式风机作为海上风电领域的新兴技术装备,距离规模化发展仅一步之遥。近日,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称,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同时,浮式海上风电表现尤为突出,共新增了5.7万千瓦装机,累计总装机规模已达12.14万千瓦。装机增速超预期一直以来,海上风电都被视作推动能源低碳转型的主要力量之一,但传统固定式海上风机却并不适合所有海域,对于水位较深、海底地形复杂的深远海区域,浮式风机渐渐成为行业的优先选择。中国海装学科带头人董晔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固定式相比,浮式海上风电具有海域适用范围广、对海底地质条件的限制少等优势,特别是在一定水深区域,浮式海上风电还具有更显著的成本优势。根据GWEC最新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范围内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增长显著,其中,英国新增装机4.8万千瓦,中国新增装机0.55万千瓦,另有0.36万千瓦新增装机位于挪威。GWEC预测认为,到2030年,全球浮式海上风电累计装机有望达到1890万千瓦,这一数据较去年底该机构发布的预测提高了14%左右,届时,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占比有望从目前的0.2%上涨至6%。另外,受成本下降和需求刺激,2030年后浮式海上风电装机规模仍将持续上涨。研发不断深入国际咨询公司安永全球可再生能源主管Arnaud de Giovanni表示,目前,全球能源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中,对新能源技术而言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面对未来庞大的浮式海上风电市场,无论是整机制造商还是项目开发商,陆续都开始了布局。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已经制定了数百万千瓦的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不过,尽管如此,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浮式海上风电要实现规模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GWEC在报告中指出,与固定式海上风电不同,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对港口运输、安装平台等配套设施有更多要求,同时需要更高的大型风机设备零部件产能。董晔弘也向记者坦言:"首先,深远海风电场施工成本相对较高,浮体建造、吊装拖航施工以及动态电缆的制造和施工等浮式海上风电特有的环节尚未形成产业规模。其次,国内浮式风机尚处于样机试验阶段,单件制造成本也不容小觑。另外,目前浮式风电样机设计也相对保守,冗余度较高。这些因素都导致目前浮式海上风电成本远高于固定式海上风电。"面对高成本挑战,业界普遍认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单机功率尤为重要。挪威船级社分析指出,风机尺寸增加、项目规模扩大都将有利于降低浮式海上风电的运营成本。同时,积累操作经验、浮式基础设施维护工作的改进也将有助于浮式风电技术应用降本。中国企业全面发力作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中国的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中国海装、明阳智能、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风电整机厂商都已宣布,将加大浮式海上风机的研发力度。同时,三峡新能源、华能、中广核、中海油等开发商,也开始布局浮式海上风电场的建设。去年12月,由三峡新能源投资建设的我国首个浮式海上风电平台--搭载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浮式海上风电机组的"三峡引领号",正式并网发电。风电整机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在上半年的公告中透露,该公司已与温州市政府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利用温州市的海上风电资源推进深远海、大兆瓦、浮式海上风电零碳总部基地的建设。在董晔弘看来,我国的浮式海上风电需要走出自己的路。"中国海域环境条件的复杂性远超欧洲,海域的纬度跨度大,无论是浪、流,海底地貌,还是风况,都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征,为此,中国浮式海上风机的设计需要匹配相应性能,根据不同海域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同时应因地制宜,以适应中国海域的环境高度复杂性,满足抗台风、耐波浪性能等硬指标。" 转自:中国能源报 |
|
2022-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