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聘行动累计提供职位总数超305万个——就业工程为高校毕业生护航 | |
最新数据显示,从2020年第一季“春暖花开 国聘行动”,到2021年第二季 “春华秋实 国聘行动”,再到今年第三季“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截至今年6月14日,“国聘行动”累计参与直播宣讲企业367家,共入驻企业31131家,提供职位总数305.7万个,收到简历995万多份,就业信息累计总触达规模达95.72亿次。凭借聚合央企、国企和民企的头部就业资源,启动3年的“国聘行动”不断壮大规模增强效能,以社会合力共促就业。加强校企对接“太快了!”这是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李佩儒通过“国聘行动”投递简历之后的第一感受。李佩儒在“国聘行动”平台投递了10份简历,收到6份面试邀约,最后拿到3份录用通知。“效率最快的,头一天投完简历,第二天就收到面试通知。我最终选择入职这家企业。”李佩儒说。2020年3月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众多企事业单位在复工复产时遇到人手紧缺难题,而在另一端,求职者同样面临招聘受限的困境。应时而动,主动作为。2020年,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发起,由央视频和国投人力共同打通云端通道,吸引4700多家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入驻,以最快速度启动“春暖花开 国聘行动”大型网络线上“云招聘”活动。第一季“国聘行动”吸引了中国医药、中国电子等70余家头部央企,以及华为、万科等50余家知名民企进行直播宣讲,提供超过50万个优质职位,受到广大应届毕业生等求职者的欢迎。2021年,面对当年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人的实际需要,第二季“春华秋实 国聘行动”全面升级,在全社会共同助力下,“国聘行动”让名企与名校结对,学生面对面与高管专家交流,全网就业宣讲直播,广泛传递就业信息。2022年,第三季“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就业工程,七部门强强联合,除了连续举办重庆两江新区智能制造、海南自贸区、新疆高质量发展专场就业活动等多场活动外,还陆续推出了“碳达峰、碳中和”专场、“不负韶华 奋斗有我”女大学生就业专场、“科技创新”三个主题招聘专场。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仇晨希认为,“国聘行动”体现了国家稳岗扩就业的决心,在央企、国企和毕业生之间,搭建了集中统一的信息交流平台,并通过一系列云宣讲直播活动,极大提高了应聘和招聘效率,提升了人企匹配质量。同时,国聘平台具有较强公信力,严格信息公开和监督环节,有力促进了学生公平就业。在中国航油工作的2021届北京大学毕业生善禹菁对记者说,国聘平台整理的企业信息深入、全面和权威,有助于缓解毕业生焦虑心理。同时,国聘行动与央媒、央企的合作,有助于求职者和公司之间增进双向信任。面向企业需要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扩大国有企业招聘是拓展就业渠道的重要方向。高校毕业生怎样才能拿到国企的入职通知书呢?国企看重专业,也注重实践。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陶健表示,在专业特长方面,企业主要看重节能环保方向的学生,如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材料学等,公司会按照求职者的实习经历、文章课题,结合岗位需求,确定具体岗位。“不论什么专业、岗位,企业一律要求毕业生下基层锻炼两年,只有了解公司具体业务,未来才能实现对工程、法务、财务等项目的管理,防止出现外行管内行的情况。”福田集团人力资源部人才招聘部副部长林小丞表示,对福田这类企业来说,需要通过招收毕业生来补充人员结构,对不同年龄段的员工采取渐进式的培养。福田汽车目前正在湖南、山东等地投入建设新工厂。“我们今年增加了岗位需求数量,集中招收新能源、智能网联、混合动力等新技术战略和研发方面的人才,此外营销人才、小语种的岗位需求量也比较大”。林小丞介绍,“国聘行动”有针对汽车、机械行业的专场活动,也有企业到相关大学做宣讲,学生投递简历情况比较理想。今年福田招聘计划是1500人,已经招聘了1200人左右。“目前,企业招聘的岗位分为社招和校招,覆盖公司自营投资业务、研究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这些都是目前行业内非常热门和人才紧缺的岗位。”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江永表示,通过“国聘行动”平台,企业可以快速获取众多优质求职者简历,还融合主流宣传渠道,对企业雇主品牌的传播和推广有很大提升作用。提供精准有效的求职信息,推动求职者与就业岗位实现高效对接,“国聘行动”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聚焦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精准破解就业难题。据了解,在第三季“不负韶华 国聘行动”中,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牵头与各高校对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国聘行动”;国务院国资委协调包括国资央企在内的各用人单位,踊跃参与招聘宣讲;科技部和人社部统一安排各地中小企业和产业园参与,加大行业参与规模;全国妇联从加强就业指导、挖掘就业岗位、深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为女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更多条件。提升服务精度“‘国聘行动’吸引了众多中央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吸引众多地方国企、社会知名企业和机构组织踊跃参与,积极服务国家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工作大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毓强说。张毓强表示,下一步,“国聘行动”可以继续发挥国家级就业工程的品牌号召力,动员更多政府资源、社会力量、企业力量、高校力量加入进来,为求职群体提供更多贴近性服务。据悉,“国聘行动”计划在6月中旬至下旬,连续启动湖北专场、四川专场、上海专场、黑龙江专场、职业技术技能人才专场、毕业季就业护航行动专场等,为毕业生带来众多就业岗位。在前三季“名企进校园”的基础上,推出毕业季就业护航行动专场,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精度。这一专场紧盯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将通过校企对话、线上辅导、直播带岗等多种形式,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线上对接平台,为青年就业群体提供精准有效的职业发展建议,传递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更好帮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此外,今年下半年,“国聘行动”还将在毕业季、暑假实习季、秋招季、春招季期间,跟随毕业生毕业节奏,有针对性地推出专场,更好地解决每个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广大毕业生就业一路保驾护航。 转自:经济日报 |
|
2022-06-21 |
以财政补贴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发展!浙江台州财税支持双碳工作征求意见 | |
近日,浙江省台州市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台州市财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意见的通知。根据《意见》,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紧密对接全省“风光倍增”行动计划,以财政补贴、政府产业基金、财政引导金融等多种政策,大力推进核电、海上风电、光伏、水电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光伏镇”“光伏村”奖励、贷款贴息、保险费补贴等方式鼓励居民户用光伏加快发展。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强差别电价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统筹用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降碳工作。落实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政策,鼓励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台州市财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财税职能作用,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根据全市碳达峰目标任务以及“6+1”重点领域碳达峰体系推进要求,统筹考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居民生活,聚焦关键变量,发挥财税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加快构建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现代地方财税体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产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保障。(二)主要目标加强财税支持政策与碳达峰方案“十四五”“十五五”远景目标衔接,落实税收相关政策,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碳排放和居民生活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财税政策着力点,建立健全财税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到2025年,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支持部分领域和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多领域、多层级、多样化低碳零碳化发展模式取得突破。“十五五”期间,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达峰,推动全市碳达峰目标如期完成,为实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主要任务(一)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紧密对接全省“风光倍增”行动计划,以财政补贴、政府产业基金、财政引导金融等多种政策,大力推进核电、海上风电、光伏、水电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光伏镇”“光伏村”奖励、贷款贴息、保险费补贴等方式鼓励居民户用光伏加快发展。落实“差别电价”政策,加强差别电价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统筹用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降碳工作。落实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政策,鼓励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建立能耗考核奖补机制,贯彻落实省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二)支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加大对工业节能降碳改造、绿色低碳技术攻关、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支持培育发展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低碳高效新兴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园区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开展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重点围绕工业园区节能降碳改造、工业企业能源梯级利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碳达峰碳中和产业化示范等方向,支持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工厂建设。优化完善首台(套)政策,支持节能技术装备首台(套)、绿色节能材料首批次推广应用。运用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应用。落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收政策,强化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税收征收管理,倒逼加快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省级政府产业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三)支持构建绿色节能的建筑体系。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落实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奖励政策,支持绿色低碳节能标准体系提升和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修编,探索支持绿色生态城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零)能耗建筑示范试点项目实施,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进一步鼓励加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力度,加快重要节点绿化和公园、绿道项目建设,促进建筑绿色化发展。落实增值税、消费税等税收政策,支持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推动组建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中心、工程试验基地、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四)支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坚持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支持优化运输结构,重点支持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持续实施物流运输“弃陆走水”扶持政策。加快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大麦屿铁路支线、台州智慧陆港新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贯彻落实省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应用等。大力支持新购公交、出租车采用新能源车辆,落实车辆购置税税收政策,调节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深化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国家级示范工程建设,综合运用通行便利、运营奖励、充电优惠等政策,加快城市配送车辆新能源化。加快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逐步推进国四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五)支持构建低碳高效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实施农机购置补贴、高耗能农机报废补偿和更新补贴政策,重点支持智能高效、绿色环保机具。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优化财政支农资金支持方向,加大力度支持乡村产业绿色生态发展,逐步减少碳排放。推动控水提质增效、秸秆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污染防控等生态项目发展。探索蓝碳渔业发展新模式,重点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资源养护生态修复、渔业新业态发展等项目建设。坚持陆海统筹,支持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探索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提升。推进省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支持天然林保护与修复、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税收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协调发展。(六)支持构建绿色低碳生活。积极支持绿色低碳主题宣传活动和“零碳”系列展览。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强化阶梯水价、电价、气价的政策运用,引导居民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实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税收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的购买使用,大力支持公交事业发展,提倡绿色出行。支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加强城乡垃圾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进省级低(零)碳乡镇、村(社区)和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探索低碳零碳化发展和减污降碳协同路径,支持争创省级低(零)碳示范典型。支持“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七)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生态碳汇等领域支持,提高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基础研究水平。落实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减排降碳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强化用能管理和工艺流程改造,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立足台州湾科创走廊建设,招引“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海外知名研究机构等合作建设高端科创平台,提升低碳前沿技术研究能力。充分发挥科创基金引导支持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盯紧扣紧跟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税收政策落实举措,保障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加强协同推进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既要加强中央、省与市县政策纵向衔接,又要加强财税政策与金融政策、标准体系、核算体系、价格体系、法规体系等横向协同,形成政策合力。坚持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充分保障政策的有效供给,提高政策质量,狠抓政策落实,不断优化涉企服务,带动区域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三)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绩效论英雄”理念,完善重大财政政策绩效评价机制,实施全生命周期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健全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切实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促进财政资金全面提质增效。(四)加强学习宣传 加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学习,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内涵、特征、路径;加强前瞻性研究,将其作为财税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财税干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本领。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门户网站,加大对碳达峰碳中和支持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更好形成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提高“绿色认知”,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当好参与者推动者实践者,共同完成落实任务,共享减碳生态红利。来源:中国电力网 |
|
2022-05-09 |
加速布局风、光、氢、储等项目 央企争先恐后瞄准新能源赛道 | |
“十四五”能源规划和氢能、新型储能的规划。前者为“十四五”能源工作制定了路线图,后两者为氢能、新型储能这两大能源新兴行业规划了发展方向。此前,国资委发布《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央企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比重不低于30%。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国内光伏新增并网同比增长234%,达到10.86吉瓦,接近2021年上半年的新增量;风电新增装机5.73吉瓦,同比增长61%。国家能源集团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91.6亿元,同比增长66.4%。其中,新能源完成投资80.8亿元,同比增长99.4%,展现良好发展势头。从新能源发展规划看,2030年国内风电、光伏等间歇性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在12亿千瓦以上。据预测,2060年,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80亿千瓦,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达50亿千瓦。能源领域央企积极响应并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工作的部署,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正在加速布局风、光、氢、储等新能源项目。风能风电领域,国家能源集团继续保持其世界第一地位。截至2021年底,国家能源集团风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此外,旗下全球最大风电运营企业龙源电力,2022年初,在A股挂牌上市,实现了“A+H”两地上市。并通过换股吸收合等手段,向国家能源集团下属子公司购买1995.1MW优质风电资产,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板块的核心企业。截至2021年12月,龙源电力各类电源控股装机容量已达26548.6MW,其中风电控股装机23567.8MW,光伏控股装机1045.7MW.此外,相关信息显示,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企业经营绩效稳中有升。集团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7%,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净利润同比增长7%,获取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1390万千瓦,新能源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创历史最好水平。作为三峡集团旗下新能源业务战略实施主体,三峡能源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合计728万千瓦,这使得公司投产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289.6万千瓦,同比增长47%;其中风电装机1426.9万千瓦,同比增长61%;太阳能发电装机841.2万千瓦,同比增长29%。与此同时,三峡能源接连扩产,提升行业地位。此前,三峡能源宣布拟投资411.69亿元在广东阳江建设三大海上风电项目。根据规划,三大项目将在2024年底完成全容量并网。届时,三峡能源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成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企业。细分来看,截至2021年末,三峡能源庞大的装机容量中,风电装机达到1426.9万千瓦,同比上一年增长61%;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841.2万千瓦,同比上一年增长29%。2021年12月20日,上市刚满半年的三峡能源宣布,将再度加码海上风电项目投资。公司拟投资411.69亿元建设三峡阳江青洲五100万千瓦、青洲六100万千瓦、青洲七1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项目投资主体为三峡能源全资子公司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根据规划,青洲项目将在2021年12月开展首台基础沉桩,青洲五、七项目将在2024年12月全容量并网,青洲六项目计划在2024年6月全容量并网。光伏去年,中国大唐年建成的新能源项目亮点频闪,了国内首个大型海岸滩涂渔光互补光伏项目——浙江象山长大涂30万千瓦光伏项目实现投产发电;大唐湖北黄冈三里畈5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试运行移交生产,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29万吨;大唐陕西澄城1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绿色动力;四川采乃风电场项目9.98万千瓦31台风机已并网发电,每年可提供1.9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减排二氧化碳约15.28万吨;广东南澳24.5万千瓦海上风电和辽宁庄河10万千瓦海上风电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从大唐公布的过去一年绿色转型“成绩单”来看,2021年,达大唐收获颇丰,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中,大唐取得51个试点县区、总容量约12GW;全年累计核准电源项目中新能源项目占比94.8%;在国家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名单中,大唐共计9.13GW新能源项目被纳入。此外,2021年成立的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目前总装机规模达8000兆瓦。2月25日,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的浠水16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安北第五风电场B区200兆瓦项目、安北第一风电场A区200兆瓦项目、北大桥50兆瓦风光互补项目、敦煌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凉州区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兰州西固青石台50兆瓦光伏项目、广元市昭化区白果二期147.4兆瓦风电项目、宜丰奥巴玛陶瓷有限公司20兆瓦屋顶光伏项目、新平镇双河村40兆瓦光伏项目等10个新能源项目同时开工,总装机容量达907.4兆瓦。10个项目分布在甘肃、湖北、四川、江西、云南5省,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21亿度清洁电力能源,可节约标煤67.7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23万吨,减少灰渣排放量约18.69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截至去年年底,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超过1.9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3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在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方面的表现更是“一骑绝尘”。公开信息显示,国家电投在整县屋顶分布式目标县域已突破100个。2015年重组时,国家电投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不到40%。此后,其绿色电能资产持续扩容:清洁能源装机占比2016年达43.30%,2017年达45.23%。5五年来,该集团累计投资约4305亿元,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在2018年达到49.20%,在2019年上升至50.58%,成为同类型能源央企中首个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的企业,2020年年末达到56.09%。2021年11月30日,国家电投集团粤东粤西海上风电首期全容量并网集中投产仪式在广东举行。其中,广东揭阳神泉一315兆瓦海上风电项目的全容量并网,标志着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氢能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引导并鼓励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发展,加速推进了氢能产业化进程。而中央企业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在氢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显眼。在上游产业链,氢能与传统油气、化工产业链联系密切,中石化、中石油在油气储运零售终端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整合优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目前氢气年生产能力超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已在广东、浙江、上海、广西、贵州等地建成若干油氢合建示范站。在中游产业链,国家电投、东方电气等央企则侧重于研发氢燃料电池及其核心部件,突破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知识品牌。经过10十年的核心技术创新与自主产品开发,东方电气已全面掌握了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研制、电堆工程设计及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关键技术,成功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系列产品,并已建成中国西部首条年产能1000套的燃料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而在下游产业链,在终端应用燃料电池汽车方面,东风集团、一汽集团和中国中车等央企也进行了深度布局。储能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型储能。3月17日,国家电网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同时开工建设,装机容量均为120万千瓦,总投资规模147.73亿元,预计2030年前全部竣工投产,年发电量可达24亿度。除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外,今年以来多家能源电力央企加码抽水蓄能。例如,中国电建成立10余家项目公司发展抽水蓄能项目,中国建筑亦在加速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发展。此外,中国铁建、中国中冶等建筑类央企也在试水抽水蓄能业务。3月8日,中国建筑集团召开抽水蓄能电站业务推进会指出,抽水蓄能电站业务市场广阔,要高度重视抽水蓄能业务发展,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果。大力发展抽水蓄能业务,有助于集团加快布局水利与新能源交叉领域,实现在水利领域弯道超车,并以此为契机进入新能源领域,加快打造新的增长点。当前,在双碳目标影响,新能源的竞争已经愈发激烈。主要能源央企已经相继发布“十四五”发展目标和“碳中和”实现路径,争相发展新能源,各大央企都在不断加深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地方能源国企也将发展新能源放在首要位置,竞争局势进一步加剧,政策东风已至,新能源建设将扬帆启航。 文章来源:企业观察报 |
|
2022-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