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 |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辉历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正在加快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我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中国答卷。”中共中央宣传部28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 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苏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主体改革、市场体系改革、宏观经济治理改革、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四方面取得新成就。这十年,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形成100多万亿元经济总量、14亿多人口、4亿左右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内需市场;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第31位;我国引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2021年实际使用外资1.15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62.9%……苏伟说,下一步,改革重点有“四个高”,即高水平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高质量市场主体、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效能宏观经济治理。在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和稳外资方面,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加强外商投资服务,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据介绍,“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国际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5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5493列,运送货物480万标箱;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多措并举稳就业 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杨荫凯介绍,十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的城镇就业问题,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5月以来,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初步显现,就业形势出现积极变化。”杨荫凯说,下一步将不断夯实青年群体就业的经济基础,务实推动市场主体稳岗扩岗,积极支持青年群体创新创业,大力加强青年群体就业服务保障。杨荫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价格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一是大幅放开政府定价,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确立,2021年底,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程度已达97.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价格改革目标基本实现;二是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价格总水平长期保持基本稳定,2012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均涨幅在2%左右;三是对于仍需政府定价的领域,强化价格成本监管,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定价机制;四是不断创新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未来一段时间,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但我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政策工具箱丰富,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杨荫凯说,将全力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持续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力度,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杨荫凯介绍,2013年至202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约409万亿元,年均增长7.8%;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8.9%,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领域投资近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2012年以来,全国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杨荫凯说,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34位提升到现在的第12位,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据介绍,我国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9.9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91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68%,提升到2021年的2.67%。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提高3倍,成为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区域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引领我国区域发展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培育形成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逐步走上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区域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欧鸿这样总结我国区域发展成就。欧鸿说,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持续深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努力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上新台阶,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从根本上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转自:新华社 |
|
2022-0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