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新通道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 | |
71个内外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合同投资额达2270.3亿元。7月21日至24日在重庆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西洽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西洽会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等发布的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建设5年来,运输网络拓展至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成为西部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通道,也为沿线区域经贸合作开启了更大空间。打通经贸通道贸易额逐年得到提升近日,10多辆乘用车搭乘陆海新通道中老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出发,经磨憨口岸到达老挝首都万象。这辆班列全程用时只需要4至5天,比海运到达万象节约20多天时间。陆海新通道是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以重庆为运营中心,西部12个省区市与海南省、广东省湛江市、湖南省怀化市等共同打造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西洽会期间,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共同发布的《新通道新格局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报告2017—2022》(简称“报告”)显示,自2017年开始建设以来,陆海新通道“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完善,有效联通中西部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国际辐射范围不断扩大。陆海新通道破解了中国西部国际物流难题,我国与东盟等区域经贸往来愈加密切。报告显示,陆海新通道建设以来,沿线省区市与东盟进出口额逐年提升,由2017年的589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1077亿美元,运输货物品类由50余种发展到640余种。“陆海新通道充分发挥国际大通道功能,有效促进了国际货物、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加速融合,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注入新动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对记者说。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深度合作维护供应链稳定在陆海新通道助力下,更多领域的合作在不断深化,成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保障。从本届西洽会的签约成果来看,集中签约的71个内外资重大项目,有100亿元级项目9个、50亿元级项目6个、30亿元级项目7个,涉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消费品、现代金融等产业领域,其中不乏新加坡狮城资本、艾威集团、亿利国际等知名外资企业身影。回望前三届西洽会,累计签约项目841个,签约总额14172.7亿元。不少项目已“开花结果”,为产业补链强链聚合成群打下坚实基础。众多外资企业也整合优势资源,加大在西部地区投资兴业,推动国际国内纵深合作。与会外资企业纷纷表示,看好中国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前景,看好陆海新通道带来的新机遇,以及由此形成的供应链新优势。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区总裁王磊在发言中表示,自2017年起,每年公司都有大批量的货物从瑞典工厂发出,经中欧班列(渝新欧)抵达重庆,提高了运输效率。“新通道给全球医疗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了巨大契机,也为药物运输和用药保障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专家郑新立也在发言中指出,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和完善,必将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优化配置,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场、联系紧密、竞争力强的产业链供应链,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成倍增加,从而促进东南亚各国的均衡发展。多方持续推进更大经贸投资空间可期展望未来,陆海新通道建设还将迎来更多利好。西洽会期间,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研讨会上透露出接下来的系列安排。商务部亚洲司副司长余翔表示,商务部将继续在尊重各方利益的原则上,推动陆海新通道与沿线国家对接,吸引各类资源、要素、产业聚集,促进各方利益共享,要素互补,为综合命运共同体作出示范。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主任巴川江表示,下一步将从深化共建共享、夯实建设合力、优化市场运行机制、赋能改革创新、推动产供衔接、服务经贸往来等方面推动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寻求深化合作。7月5日,老挝—中国进出口商品集散分拨中心在重庆揭牌。中老两国将依托陆海新通道,搭建集中采购和分销体系,开展产业全链条合作,持续做大“运贸产”一体化,不断拓展双方在能源矿产、农业等领域合作。与此同时,中国与柬埔寨探索打造“运贸产”一体化香蕉供应链,与马来西亚推动形成陆海新通道马来西亚供应链资源中心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在第四届西洽会暨2022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陆海新通道有力保障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世界级产业集群正沿着国际化大通道重新布局。在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方面,专家认为,联动沿线产业园区、经济合作区,建立面向东盟的产业合作联盟,形成产业链、供应链跨境示范带,依托口岸枢纽,打造高品质陆港经济区,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将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顾学明看来,陆海新通道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注入新动能,为共建“一带一路”打造新引擎,为保链、稳链、促升级提供新选择,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 转自:经济参考报 |
|
2022-08-01 |
疫情防控总体向好 5月份工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 | |
5月份工业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解读5月份工业生产数据5月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复工复产和物流保通保畅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有序恢复,出口大幅回升,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呈现积极变化。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工业生产恢复增长月度工业生产增速由负转正。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月份同比下降2.9%转为同比增长0.7%。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上月为下降4.6%;采矿业增长7.0%,较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2%,回落1.3个百分点。多数行业和产品实现回升。5月份,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61.0%;33个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加快或者降幅收窄,占80.5%。在统计的617种工业产品中,420种产品产量增速较上月加快或者降幅收窄,占68.1%。长三角、吉林等地区降幅明显收窄。长三角、吉林等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工业生产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较上月大幅收窄。5月份,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9%,降幅较上月收窄31.7个百分点;吉林下降4.9%,较上月收窄36.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恢复正增长。5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上月下降8.1%转为增长1.1%,回升9.2个百分点。其中8个行业全部实现回升,汽车、通用设备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7.0%、6.8%,降幅分别收窄24.8、9.0个百分点;专用设备、仪器仪表等行业分别由上月下降5.5%、8.8%转为增长1.1%、4.1%。高技术制造业保持稳定增长。5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3%,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1.0%,较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4%,上月为下降0.1%。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新能源汽车、单晶硅、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产量分别增长114.9%、108.3%、49.8%、22.3%。工业出口交货值大幅回升。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由上月同比下降1.9%转为增长11.1%,大幅回升13.0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十大工业品出口行业出口增速均较上月加快或由降转增,其中,化工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42.2%,汽车、电气机械、专用设备、纺织服装两位数增长。分地区看,六大出口地区出口交货值均较上月回升,其中,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出口交货值增长7.6%—21.8%,上海出口交货值增速降幅收窄37.6个百分点。二、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工业生产有望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扎实推进为工业生产稳定恢复提供坚实基础。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措施加快落地显效,工业企业生产有序恢复。上海从6月1日起全面复工复产复市,为工业生产进一步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保链稳链助力装备和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增长。5月份,物流保通保畅政策效果显现,全社会货运量降幅较上月收窄。随着后续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政策发力显效,稳链补链有序推进,汽车、电子、仪器仪表、通用设备等重点行业企业有望加快恢复,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推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放宽汽车限购和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也将助力汽车制造业进一步恢复。能源保供稳价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度夏。5月份,采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其中,煤炭、油气开采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2%、6.6%,为工业生产迎峰度夏做好安全保障。加大有效投资带动基建相关行业回升。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带动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降幅较上月收窄2.1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建材行业增加值降幅较上月分别收窄1.5、0.8个百分点;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增速较上月回升22.2个百分点。随着交通水利设施、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拉动原材料、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基建相关行业加快恢复。促消费保民生有利于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加速恢复。5月份,酒饮料茶、食品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0%、3.5%,较上月分别加快6.5、3.4个百分点;膨化食品、方便面、速冻食品、鲜冷藏肉等主要民生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4.7%、14.4%、12.5%、7.8%,生活必需品供应保持充足稳定,消费品制造业恢复加快。总体看,上海、吉林等受疫情冲击严重地区复工复产步伐加快,全国物流畅通程度不断提高,重点产业和企业保链稳链有序推进,5月份工业生产开始恢复,显现积极信号。但也要看到,工业生产结构性恢复和边际改善特征明显,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犹存,需求不足、预期偏弱和成本问题仍然困扰大多数企业;同时,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叠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滞胀风险明显上升,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下阶段,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落细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减税降费和助企纾困工作,及时疏解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有效引导市场预期,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经济回升动能,努力确保工业经济稳定恢复。 转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
|
2022-06-20 |
云南财政聚焦重点产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资金精准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财政科技政策和财政资金精准发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形成一批产品附加值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扶持龙头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培育产业带动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以《云南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指引,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及时研究财政支持“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具体举措。进一步聚焦全省16个州市重点产业发展中科技创新短板,突出区域特点和发展方向,将支持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产业细化到平台、项目、产业和人才,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提出具体支持方向和经费目标;重点支持昆明市在新能源、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上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2021年支持昆明市科技资金11亿元。省财政厅针对省内创新主体少的问题,积极策划并走出去推介云南财政支持科技政策,吸引与我省发展紧密相关的龙头科技型企业来滇落地。针对创新活力不强、创新和产业发展契合度不够高等,及时和省科技厅研究起草《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云南省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20条措施》。主动投入2亿元财政科技资金,面向全球用中英文发布第一批揭榜制项目榜单,补齐云南省制奶业价值再提升、贵金属加工精度再提升等技术创新短板,带动产业发展近20亿元。针对研发投入低的实际,省财政厅和省科技厅坚持奖补结合,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十四五”期间将充分激发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性。到2025年,力争实现研发经费投入525亿元,年均增长16.7%。从2021年开始,研发经费投入纳入了省对州(市)综合考评指标,将进一步调动州(市)开展研发活动、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为发挥省会城市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配合出台《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市人民政府省市一体化协同创新工作机制》,明确省市共同保障协同机制所需经费,原则上省、市年度财政科技投入总量按1:1落实,并按每年不低于10%的幅度增长,连续实施5年。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针对云南科技产出落地率不到30%的现状,及时研究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有效衔接,对科技成果出让、转化应用、技术转移服务等给予政策支持和财政资金奖补,助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云南实现科技成果合同登记5连增,技术交易6连增,支撑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其中,野生菌科技成果转化近3000万元,带动产业发展近10亿元。 来源:云南网 |
2022-04-25 |
溧阳壮大特色新兴产业集群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 |
2月27日,溧阳市计划总投资超182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其中,江苏利华智能制造涡流纺纱项目一期投资约50亿元,竣工后预计年产35万吨涡流纺纱,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此外,常州璞泰来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及涂层隔膜项目以及长三角高品质特材锻造零部件新品基地项目投资均超30亿元。常州市副市长、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表示,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和开工,更坚定了溧阳突破新的产业方向、奋进产业集群示范的决心和信心,溧阳将以产业支撑筑牢常溧一体化筋骨,实现绿色崛起,以生态创新服务和助力常州“532”发展战略、迈向“万亿之城”。近年来,溧阳市通过强化空间、资源、产业一体规划,形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力电池和绿色储能、具有全球话语权的精品不锈钢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有特色的智能电网、智能装备制造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新型智慧等若干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
|
2022-03-01 |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 |
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持续提升,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1%,比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统计数据表明,南京高新技术产业运行驶入“快车道”,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八个行业产值均增长,产业发展后劲足韧性强去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八个行业产值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产值2691.26亿元,新材料制造业产值2044.58亿元,智能装备制造业产值1971.48亿元。三个行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4.5%、26.2%、25.3%,同比分别增长12.2%、26.5%、14.6%。这三大行业支撑起全市86%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行业集中度高。在乐金化学新能源科技电池二工厂新建工程项目、京东方第8.5代TFTLCD生产线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带动下,2021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达701.64亿元,同比实现23.7%的高速增长,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此外,南京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出较强韧性。经历了去年7月的禄口机场疫情后,8月和9月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环比分别增长3.1%、6.7%,明显高于全省2.1%和2%的环比增幅。中小微企业表现抢眼,外商投资企业产出能力强慧选网了解到,2021年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内有规上制造业企业1824家,比上年增加426家,企业培育成效明显。过去一年,南京中小微企业表现抢眼。中型、小微型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6.6%、21.2%。尽管大型制造业企业产值接近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一半,属高新技术产业的绝对主力,但中小微企业强劲的增长势头,对整个产业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全市近三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由外商投资企业贡献。2021年,全市165家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同比增幅达19.3%,户均产值13.74亿元,外商投资企业产出能力强,对产业形成有力支撑。培育优质高企和重点投资项目,持续增强产业活力2021年,南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呈稳定发展态势。通过对单位摸排、数据挖掘、重点项目培育、产业扶持政策的梳理,统计部门分析,2022年保持高新技术产业高位发展,需要借助梳理培育优质高企、培育重点投资项目、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等举措,持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活力和战略支撑作用。一方面,根据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强项、短板,进一步梳理、培育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产业发展强链补链,有效拉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另一方面,进一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大投资项目,提升投资项目完成率,为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此外,产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企业、项目的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产业发展增添动力。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
|
2022-02-28 |
强化监督执纪 助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东台市五烈镇纪委秉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项目推进、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督促职能部门跟进服务重点领域,紧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深入一线监督,强化纪律作风保障,切实履行“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使命任务,助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推进立体监督,实现全覆盖无盲区。主动深入到单位、部门、村组、企业,坚持到防疫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和企业生产一线,重点加强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复工复产后的安全生产和重点项目推进的全过程监督,全程跟进问题交办与整改落实,实现督查促整改、整改促提升的目标。强化实效监督,服务主体经济发展。在加强督查的同时,及时督促职能部门、单位和村有关同志主动把身子俯下去、责任沉下去、服务跟上去,了解企业人员招聘、生产经营状况等,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对市、镇各类优惠政策逐企登门宣传解读,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切实促进企业加大投入快生产,确保疫情防控不动摇、复工复产不等待、优化服务不松懈、项目推进不停滞,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镇280多家各类工业企业已经全部复工复产,五个投资亿元以上在建工程项目复工率100%。其中,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一批科技型、效益型企业保持稳定运行,为全镇奋力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打牢基础,增添动能。文章来源:中国江苏网 |
|
2022-02-24 |
共商招商引资新模式,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 |
2022年2月10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常务副区长带队一行莅临疆亘资本北京总部,双方就项目合作展开洽谈并谋求合作契机,通过并购与产业引导基金相融合的模式推动地方招商引资,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贾汪区素有“百年煤城”之称,位于徐州市主城东北、苏鲁两省交界处,是徐州市和江苏省的北大门。2011年,贾汪区开始转型突破,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由“陈旧矿区”到“现代城区”、“绿色主题”的历史性巨变。据介绍,近年来贾汪区产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替代产业支撑有力,新兴主导产业体系全面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持续提升;规上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工业总产值迈进“千亿时代”。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贾汪区将促进高端装备、新材料、精细化工、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当地重点产业快速发展。疆亘资本对贾汪区经济发展的理念创新和发展思路非常支持,资产重组事业部负责人详细介绍疆亘资本与贾汪区的合作模式和产业落地模式。还介绍某些并购标的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以及疆亘资本与其他合作方正在合作的多策略投资基金和创投基金等赋能模式。贾汪区政府领导认可疆亘资本所提供的合作模式及项目,希望疆亘资本为贾汪区政府量身打造一套合作模式。会后,双方均表示,此次的座谈交流为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良好基础,双方希望能够尽快推动合作的落地。疆亘资本将从贾汪区实际情况出发,依托丰富的项目经验,通过并购与产业引导基金相融合的模式帮助当地招商引资,为贾汪区产业跨越发展再添金融“活水”。文章来源:一财网评 |
|
2022-0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