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总产量2948亿斤,比上年增长1%——全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 | |
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28.7亿斤),增长1%。其中小麦产量13576万吨(2715亿斤),比上年增加128.6万吨(25.7亿斤),增长1%。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王贵荣表示,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坚实支撑。播种面积稳中略增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收的小麦占口粮的四成左右。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介绍,今年夏粮小麦增产丰收是在遭遇罕见秋汛后的抗灾夺丰收,是在历史高点上的高位再增产。从播种面积看,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530千公顷(39795万亩),比上年增加92.1千公顷(138.2万亩),增长0.3%,连续2年实现增长。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2962千公顷(34443万亩),增加50.8千公顷(76.2万亩),增长0.2%。从粮食品种看,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22320千公顷(33481万亩),比上年略减67.3千公顷(101万亩),下降0.3%。与此同时,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积极扩种春小麦,全国春小麦播种面积642千公顷(962万亩),比上年增加118.1千公顷(177.1万亩),增长22.6%,有力弥补了冬小麦因灾减少的面积。“冬小麦因去年罕见秋汛面积减少101万亩,但西北等地千方百计扩种夏收春小麦,实现了‘以春补冬’。南方地区因地制宜扩大蚕豆、马铃薯等杂粮杂豆62万亩,实现了‘以杂补麦’。综合算下来,夏粮面积不减反增,这是夏粮增产的基础。”潘文博说。夏粮单产又创新高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单产5555.6公斤/公顷(370.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34.9公斤/公顷(2.3公斤/亩),增长0.6%,其中小麦单产5912.3公斤/公顷(394.2公斤/亩),增加43公斤/公顷(2.9公斤/亩),增长0.7%。潘文博介绍,今年夏粮亩产量是在夏粮单产连续3年提高的基础上又创的新高。夏粮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了64%。王贵荣分析,全国夏粮单产小幅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二是多项措施精准发力。针对播期推迟,各地提高整地质量、增加播种量、增施底肥,减轻晚播影响;针对弱苗比例高,深入开展“科技壮苗”行动,有效促进苗情转化;针对病虫害发生风险高,开展统防统治、“一喷三防”全覆盖,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发生面积大幅减少;针对局部地区疫情影响,及时打通农民下田、农资到店、农机上路等堵点卡点,推动春管夏收有序开展。这都为夏粮单产提高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生产条件持续改善。“近年来,各地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王贵荣说。产量提高,粮食质量也在提升。潘文博介绍,今年小麦质量明显好于上年。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监测,主产区二等以上小麦占比超过90%。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据农情调度,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8.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受疫情冲击、异常天气、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近些年,国际粮价快速上涨、高位运行。今年以来,叠加乌克兰危机、近期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等影响,全球粮食市场剧烈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中国能否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总体看,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较好,有能力、有底气、有条件应对外部冲击,端稳端牢‘中国饭碗’。”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张国华说。今年夏粮再获丰收,且小麦质量好于常年。夏粮收购总体呈现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的特点。截至7月1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小麦3433万吨,同比增加160万吨,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与此同时,国内粮食市场总体平稳。今年3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收盘价涨到475美元/吨,同比涨了一倍;7月12日又大幅回落至298美元/吨,比3月7日的高点下跌37%。玉米的情况也与之类似。“与国际粮食‘过山车’式的剧烈波动相比,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平稳,价格波动的幅度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张国华说。此外,我国粮食流通体系安全可靠,粮食仓储设施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应急供应网点布局逐步完善,应急响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实践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发改委将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张国华说。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
2022-07-18 |
从南到北陆续开镰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 |
眼下,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期,我国从南到北陆续开镰,各地抓实抓细夏收夏种夏管各项工作,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夯实全年粮食生产基础。河南是我国小麦主产区,这两天,在小麦成熟较早的南阳市罗庄镇,小麦收割迎来“第一镰”。村民们说,虽然去年播种比较晚,但因为今年雨水充足墒情较好,加之小麦中后期管理到位,今年每块地亩产能达到800斤左右。在四川成都平原,小麦陆续进入收获季。在江西九江,15万亩小麦收割已完成六成,预测产量较去年增加5%左右;在浙江金华,这几天抢抓晴好天气,小麦农场纷纷开镰收割。今年陕西小麦播种面积1440万亩,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现在,农业农村部门近千名干部包镇进村,提供技术帮扶指导,重点抓好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为主的病虫害监测和应急防治。与此同时,各地多举措组织好跨区机收作业,全力保障小麦机收顺利开展。在江苏宿迁,农业农村部门将服务前移,采取上门年检、上门办理的方式,为跨区作业的农机手办理跨区作业证;湖北襄阳、河北邯郸等地在高速公路出入口开设农机转运“绿色通道”,设置“三夏”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核酸、属地登记备案等“一站式服务” 。 待服务站,为跨区作业人员提供核酸、属地登记备案等“一站式服务” 。 来源:央视网 |
|
2022-05-24 |
中央财政下达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 | |
从财政部了解到,中央财政近日下达资金100亿元,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支持夏收和秋播生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中央财政此前已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据介绍,中央财政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明确补贴对象为实际承担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实际种粮者。补贴标准由各地区结合有关情况综合确定,原则上县域内补贴标准应统一。财政部要求,各地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现有相关补贴发放基础数据,继续采取“一卡(折)通”等方式,及时足额将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
|
2022-0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