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yq/images/yonghu2.png)
![]() |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促进人岗匹配——一系列举措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促进人岗匹配——多措并举 牵线搭桥近期,不少地方着力提升就业服务水平。从实施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到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集中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就业帮扶……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正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8月11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辽宁省“精准服务促就业 暖心援助惠民生”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行动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在铁岭市启动。记者了解到,此次行动将整合聚集各项服务资源手段,为困难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送服务。近一段时间,不少地方多措并举,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帮助高校毕业生等提升就业能力,为青年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线上线下拓渠道“我们的设计岗主要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制图、打样、调色等工作。应届毕业生只要会使用制图软件,就会有专业的设计师进行手把手的指导……”6月28日下午,在湖北省孝感市“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会”上,孝感市一家食品包装有限公司的企业代表许月明正在镜头前为公司“直播带岗”。另一端,家住孝感市孝昌县的大学毕业生余超兰紧盯手机屏幕,认真听许月明的介绍。余超兰今年22岁,刚从长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对于找工作颇感焦虑。这场网络招聘会上,许月明的介绍引起了她的兴趣。余超兰向直播间介绍的公司投递了简历。经过面试,她成功入职。“公司是厦门一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不仅包吃住,发展空间也不错。”余超兰笑着说。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湖北持续举办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湖北百校联动”、“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活动,组织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招聘,想方设法促进供需匹配。截至7月底,全省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5.4万人。据介绍,湖北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6月印发通知,提出了优化招聘服务、实施阶段性措施、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17条措施,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届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牛艳芸,在今年的春招中成功入职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能顺利就业,牛艳芸认为得益于学校就业信息网的有力支持,“疫情影响了线下招聘,但我们可以在网上以视频方式参与线上招聘,签约也是全流程线上办理。”东北大学学生指导服务中心就业事务部主任田冠仁说:“东北大学每年可召开1000多场线下招聘会,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将尽力举行线上线下招聘会1500余场,努力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了“直播带岗”暨“百校千企”人才对接线上招聘活动周等活动,在“辽宁省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平台”等推送用人单位二维码,方便毕业生“空中”选岗。应时而动强举措“刚回来不久,就遇到了疫情。多亏了省里的好政策,才找到现在这份工作。”回想起两年前的经历,湖北省黄石市的章毅仍觉得庆幸。2019年底,章毅从山西省长治学院外语系本科毕业后考研失利,回到黄石找工作。没过多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章毅的就业受到影响。2020年3月,湖北省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力以赴做好稳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并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得知这一政策,章毅喜出望外。2020年10月,她通过一场线下招聘会成功入职一家人力资源公司。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湖北及时推出阶段性帮扶措施,为高校毕业生解决后顾之忧。除了保留应届生身份等,湖北还明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在2022年12月31日前可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等措施。辽宁省从扩大市场化就业规模、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能力、精简优化求职手续等6个方面出台27条具体措施,努力化解疫情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同时,辽宁采取措施缓解大学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开展一系列就业指导活动。截至目前,辽宁省共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900余场,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7.2万人次,参与毕业生超过30万人次。访企拓岗促帮扶正值新一批员工入职,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张琬昕十分忙碌,“今年公司招了276名大学生,我负责帮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等多项工作。”张琬昕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但其实她自己也是一个多月前才入职的新人。张琬昕是武汉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因为疫情,错过了当年的春季招聘。张琬昕告诉记者,如今自己能顺利找到工作,并较快地上手、参与到日常业务中,“要归功于两个多月的见习经历”。今年4月,张琬昕了解到,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六建设有限公司是宜昌市人社部门认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或16—24岁失业青年,可申请参加就业见习。通过申请和面试,张琬昕成为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一名见习生。上岗后,公司还让骨干管理人员与见习生签订“一对一”师徒协议,帮助见习人员尽快了解适应工作。见习期满,由于表现出色,张琬昕被公司留用,成为正式员工。据介绍,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湖北持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启动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2022年募集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3万个。将16—24岁失业青年纳入就业见习范围,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和留用奖补。宜昌市人社部门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间的人才供需交流平台,鼓励重点企业申报就业见习基地,持续挖掘企业优质见习岗位。辽宁省也积极拓展就业和见习岗位,全省持续推进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行动,截至7月15日,辽宁102所高校书记校长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走访了5000余家企业,新建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200余个。 转自:人民日报 |
|
2022-08-18 |
![]() |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当前经济运行热点 |
“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正在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袁达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他说,下一步要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优化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政策环境,综合施策扩大有效需求,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袁达说,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加快推进实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到落实快、协调快、见效快。强化政策预研储备,视情及时出台实施。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受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把握工程建设窗口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说。罗国三说,下半年将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他说,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有利于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从投向上看,主要用于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建设。”罗国三说,项目筛选时注重投资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优先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十四五”规划内的相关项目,支持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以尽快发挥作用。“督促各地方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求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可能多地通过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不搞‘萝卜快了不洗泥’。”他说。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说,今年入夏以来,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金贤东介绍,我国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全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着力加强运输保障,推动电煤供应保障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11%;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处于1240万吨左右较高水平;近期,统调电厂存煤最高达1.75亿吨,同比增加7400万吨;电煤中长期合同总体已实现全覆盖。“将进一步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他说。今年1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4.6%和12.5%。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今年以来,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这是总量与结构、周期性与季节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袁达说,今年青年就业总量较大,仅高校毕业生就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冲击,一些地方、行业市场主体遇到暂时性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出现减招缩招现象,加上当前正值高校毕业生集中离校,客观上加大了求职难度,使得青年失业率阶段性升高。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显现,部分领域人才供需脱节、人岗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袁达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切实抓好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岗位扩就业等政策落实的同时,从再研究推出一批支持创业就业的务实管用举措、再加快破解一批制约创业就业的痛点堵点、再谋划举办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重点活动、再宣传推广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四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 转自:新华社 |
|
2022-0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