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下半年将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 | |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财政部表示,下半年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30日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介绍上半年财政政策执行情况和下半年财政政策展望。财政运行经受疫情等因素冲击,预算执行总体较好;18455亿元退税款退付到纳税人账户,顺利实现留抵退税政策“大头落地”;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已完成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5962亿元,同比增长85%;已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共支持超过2.38万个项目,其中在建项目约1.08万个,新建项目约1.3万个……报告中的一组数据,彰显上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根据报告,下半年,财政部将继续实施好各项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认真研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督促地方加强政策配套,挖掘自身潜力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实施支出进度通报预警机制,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联动,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落地,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财政部表示,下半年还将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强化财政可持续性,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来源:新华网 |
|
2022-08-31 |
央企重组整合再提速 国资委明确改革重点 |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之际,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又有新动作: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持下,13组专业化整合项目日前进行了集中签约,涉及23家中央企业,约占国资委监管央企数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央企重组整合加快推进,对宏观经济和国企自身发展意味着什么?接下来这一领域的改革还有什么安排?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专业化整合,是指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国资委此前曾明确表示,2022年将重点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的专业化整合。此次集中签约,除中央企业外还涉及海南省国资委及地方国有企业,涵盖数字科技、能源装备、供应链服务等领域。项目包括中国电子和中国物流数字科技平台合作项目、航天科工和东方电气集团能源装备企业划转项目、招商局集团和厦门象屿供应链服务合作项目等。在签约现场了解到,这批整合项目既有同类业务的横向集聚,又有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贯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央企,具有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通过整合央企物流资源而组建的一家“年轻”央企,去年12月刚刚成立。两家企业此次签约推进战略协同,将围绕共建现代物流体系和物流数字科技平台,全面加强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综合物流服务等方面合作。央地合作也是此轮专业化整合的一个亮点。签约当日,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与海南省就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整合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将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任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发展通用航空新业态,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业内对这项改革颇为期待,认为改革不仅将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也将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落实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国企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近年来动作不断。过去10年中,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并新组建、接收了国家管网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仅在2021年就有中国星网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4家新央企先后亮相,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从117家调整至97家。“有些专业化整合组建了新的央企,更多的专业化整合则是将同类业务或上下游业务从非主业央企集中到了主业央企。”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分析说,无论哪一种整合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19日,工人在鞍钢新4号高炉进行高炉出铁作业。整合油气管网资源组建的国家管网集团加快构建“全国一张网”,推动油气保供能力持续增强;鞍钢重组本钢后,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加快形成;央企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国源时代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整合了10家央企的煤炭资源,涉及产能超2.8亿吨、资产总额1400多亿元,推动央企主业进一步聚焦……“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中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遇到挑战,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在此背景下,深入实施行业领域更广、参与层面更宽、精细程度更高的专业化整合,有利于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字上多下功夫这项改革下一步将如何深化?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等会议传递出新的信息。推动资源不断向主业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链长”企业集中。翁杰明表示,要通过深入开展央企间资源有效整合,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计算、钢铁、物流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竞争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的一流企业,并努力实现“应整尽整”“应合尽合”。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内部深度整合融合。全面梳理央企集团业务板块,厘清业务边界,打造发展更为专业的子企业;推动区域布局更成体系,解决管理“叠床架屋”、投资建设重复等问题;坚决退出不具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根据中央企业的发展实际,国资委已经明确了一系列改革重点。此外,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之间的重组整合有望继续“加码”,在培育与地方发展定位相契合的支柱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中的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重组整合,重组是第一步,未来还要在“合”字上多下功夫。“重组完成后,还需同步做好内部体制机制、文化、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多领域的深层次整合协同,而这些深层次的整合更重要,也更具难度。”刘兴国说。据了解,国资委计划加大指导督促力度,做好重点整合项目的协调推动,探索建立专业化整合资源信息对接共享机制,适时对重点企业、项目开展整合效果评估,推动这项改革举措取得更大成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9 |
改革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2021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今年一季度,面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央企业攻坚克难,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实现平稳开局。这是一张令人振奋的“创新榜”。3月25日,随着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具备商运条件,“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4月20日,中国海油自主研发的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投产,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5月20日,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白鹤滩水电站16台百万千瓦机组全部安装完成,向全面投产目标发起最后冲刺。从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国资国企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改革任务,预计今年6月底前将基本完成主体任务。——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让国有企业运转更高效。重组整合、重大收购、中长期激励、董事会授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一份记录显示,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党组共召开35次党组会,前置研究涉及53个重要改革议题,有效发挥了集团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从“前置事项清单”全面完成、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在制度上更加完善,到1.29万户中央企业子企业、2.63万户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基本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国资国企在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让国有企业实力更强劲。2021年5月,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通过重组实现“强强联合”,成为资产过万亿元、员工超20万人的“产业巨轮”;2021年8月,鞍钢重组本钢,成为国内第二大、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2021年12月,业务涵盖仓储、运输、包装、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的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三年行动中,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深入推进,一批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业务结构更加清晰、核心能力更加突出的优势企业相继涌现。“成熟一户、推进一户”,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还有9家新的中央企业组建成立。聚焦主业实业、促进国有资本有序进退,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强、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让国有经济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让国有企业活力更充沛。2021年9月23日,中国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以9.78元/股的价格向符合条件的610名员工授予不超过2165万股限制性股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股权激励让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可保障公司更好实现战略目标。”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岗位分红激励、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骨干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三年行动中,国有企业中长期激励“政策包”和“工具箱”进一步丰富。目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已开展中长期激励的子企业分别为4487户和2659户,占具备条件的各级子企业比例分别为87.4%和81.6%,激励人数超44万人。锚定“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目标,推广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市场化用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坚持以混促改,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开展三年行动,国资国企正加快形成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强化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让国资监管优势更彰显。深圳市国资委对企业加大授权,将企业需上报的投资决策事项减少93%;董事会对经理层加大授权,将经理层投资决策额度由3000万元提高到2亿元;企业对子企业在投资、产权变动、担保、借款、薪酬考核等8个方面授放权……近年来,科学的授权放权,助力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稳步发展成为深圳市属国企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实行清单管理,建立健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体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国企改革大格局,三年行动中,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是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深化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国务院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聚焦三年行动重点任务,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取得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改革实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来源:人民日报 |
|
2022-06-13 |
推动税费优惠直达快享 | |
为进一步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助力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在近期更新发布多个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的基础上,再发布《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两个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对支持绿色发展转型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外贸外资领域税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务措施进行全面梳理,便于不同类型纳税人缴费人查阅查询,促进他们及时全面知政策、会操作、能享受,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直达快享。据了解,《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着眼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充分体现税收对市场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作用,涵盖支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环保、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四方面共56项税费优惠政策。《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政策指引》聚焦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税收支持政策和征管服务便利化举措,紧紧围绕助力外贸企业缓解困难、促进外贸平稳发展、鼓励外商来华投资、营造良好税收环境等方面,梳理形成包括稳外贸政策和稳外资政策两大领域共44项政策。目前,上述两项指引已在国家税务总局官方网站发布,广大纳税人缴费人可登录查询、对照操作,适用适合自身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不断改进税费政策落实工作,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来源:光明日报 |
|
2022-06-01 |
财税金融齐发力 政策“组合拳”有力稳经济促发展 | |
4月12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的北方天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在受疫情影响停产一个月后复工复产,廊坊市广阳区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及时送政策上门,详细讲解制造业税费缓缴政策,指导企业财务人员进行缓缴申报,大大缓解了企业因疫情停产带来的资金压力。这也是政策红利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的一个缩影。今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为应对国内经济新的下行压力,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其中,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的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成为我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关键性举措。为确保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落地,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成立三部门会商机制。三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合力推动政策加速落地,确保政策落实落细、落准落稳。5月10日,三部门联合举行留抵退税新闻发布会,介绍政策落实有关情况。据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今年4月1日至30日,全国已有8015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款退到145.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再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的此前出台的留抵退税老政策退税1233亿元,1至4月共有9248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上,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相对于减税和增加政府投资,留抵退税政策效果更直接、更及时,有助于提升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消费投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发布会上,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表示。今年实施的留抵退税政策安排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优先安排小微企业,加大小微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力度,2022年留抵退税政策设计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和优先安排对象,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放宽增量留抵退税条件,将增量留抵税额退还比例由60%提高到100%,并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同时,在退税进度上优先安排小微企业;二是重点支持制造业等行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等行业留抵税额问题,2022年将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政策范围,扩大到全部制造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全面解决六个重点行业的留抵税额问题;三是加快退税工作进度,让企业更早受益。在深圳,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于近日收到了留抵退税“红包”。公司副总经理丁晨柳表示,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研发就是生命,持续推出新产品,会带给企业强劲的竞争力。研发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新一轮留抵退税新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一笔退税款数额较大,增加了企业的现金流,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制造业上下游关联度高,对服务业和就业的带动能力强,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和基础,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和重点。在市场主体资金紧张的时候,留抵退税这一场“及时雨”,直接给企业增加现金流,极大地增强了小微企业、制造业的发展信心和底气。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司长谢文在发布会上介绍,4月份,已有8015亿元退税款退到145.2万户纳税人账户上。其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已获得退税的纳税人中,小微企业共139.5万户,占比96.1%,共计退税4189亿元,占比52.3%。享受存量和增量留抵退税的“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六个行业受益明显,共52.2万户纳税人获得退税392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为高效推进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建立落实留抵退税政策三部门会商机制,加强退税工作分析研判,研究推动解决退税工作遇到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参加的会商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留抵退税资金保障,加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落实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举措,促进政策红利直达快享。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在发布会上表示,为了支持增值税留抵退税,财政部通过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近年结存利润,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1.2万亿元,包括新出台留抵退税政策专项资金6200亿元、其他退税减税降费专项资金3000亿元、补充县区财力专项资金2800亿元。中央财政将专项资金纳入直达资金范围,实行单独调拨。其中,列入2022年预算的8000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分别于3月21日、4月14日分批下达。为保障财政支出强度,支持税务部门加快办理留抵退税,人民银行靠前发力,根据退税进度,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利润的节奏。发布会上,据人民银行国库局局长董化杰介绍,2022年以来,已累计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全年上缴利润将超1.1万亿元,为退税资金保障打下坚实基础,直接增强财政可用财力,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同时,已上缴结存利润8000亿元相当于降准0.4个百分点,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优化退税服务方面,税务总局纳税服务司司长韩国荣表示,为落实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新部署,税务总局分三批推出121条便民办税缴费措施,形成了2022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版”(以下简称“春风行动2.0版”)。作为税务部门的便民利企服务品牌,“春风行动2.0版”在服务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方面切实做到了宣传辅导有精度、优化体验有温度、便利享受有速度。来源:新浪财经 |
|
2022-05-11 |
财税专家:超过1万亿元资金“活水”已直达企业 | |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税务部门坚持“精细服务、直达快享、科技防范、狠打骗退、快准稳好”的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措施,全力确保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特别是大规模留抵退税落实落细,同时严密防范、严肃查处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违法行为。财税专家普遍认为,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速落地,为市场主体提供了“真金白银”,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意义重大。税务部门持续加大防范和打击骗取留抵退税力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退税资金可以精准直达符合享受条件的守法经营企业,推动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落实落细、落准落稳。今年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涵盖退税、减税、缓税和降费缓费等多种类型。今年截至4月20日,累计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万亿元以上。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4月1日-20日,留抵退税到企业账户金额已达4552亿元,加上一季度继续实施老的留抵退税政策退税1233亿元,今年1月1日-4月20日累计办理留抵退税5785亿元。二是一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1980亿元。三是一季度继续实施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3335亿元。这些红利为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提交退税申请到43.85万元退税资金到账,内蒙古通辽市飓力恒实业有限公司法人黄晓平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受疫情以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该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所辖科尔沁区税务局深入企业现场辅导财务人员提起退税申请,让“真金白银”精准直达企业账户。企业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也为乡村振兴添一份力。该企业收购了周边果农原料水果2500余吨,既帮助周边农户解决了销路问题,又为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专家表示,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又好又快又准惠及市场主体,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和信心得到明显增强,成为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关键之举。财税专家认为,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涵盖大中小微四类企业,牵涉总局、省局、市局、县局和税务分局五个层级,资金体量大、覆盖主体多、工作链条长,复杂性艰巨性和政策落实难度前所未有。吉林财经大学税务学院院长张巍说,留抵退税政策落实时间紧、任务重,税务部门第一时间建机制、优服务、提质效、抓落地,展现出非常强的执行力、落实力,让留抵退税的“真金白银”能够尽快落到企业口袋,成为市场主体的“及时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据了解,从3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留抵退税政策安排,到4月1日正式实施,短短10天时间内,各级税务机关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对内加班加点完成核心征管、电子税务局等系统升级,并抓紧开展“一竿子到底”视频培训,确保税务人懂政策、会办理。对外开展精细化辅导、精准式推送,4月1日前开展全覆盖宣传辅导,依托全国统一宣传辅导标签体系向纳税人精准推送政策,确保纳税人知政策、快享受。疫情给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带来了更大考验。各级税务机关迎难而上,战疫情、保退税,千方百计把退税红利送到企业手中。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上海,市区两级税务局领导班子靠前指挥,带领值守干部24小时驻守在全市各个办公点,全力保障留抵退税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吉林省税务局面对突发疫情,积极采用云宣传、云辅导、云办理等“非接触式”服务,做到疫情防控“不见面”,退税红利“不延误”。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已进入攻坚决战期,各级税务机关将继续在促进政策精准直达快享上下功夫,深入落实“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2.0版”推出的121条便民办税缴费措施,并适时再推出新的服务举措。进一步优化电子税务局功能,“五一”假期提供退税办理服务。加强宣传辅导,将全国第31个税收宣传月延长至5月底,着力宣传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解读辅导。近期,税务总局以及四川、大连、青岛、福建、安徽、山东等地税务部门相继曝光多起骗取留抵退税案件,保持对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4月27日,税务总局又公开曝光2起骗取留抵退税案件、1起骗取税费优惠案件、1起“黑中介”协助虚开发票案件,常态化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对于不符合条件只为骗取税费优惠进行‘假申报’的企业,税务部门一贯的态度是依法严厉打击,这是十分必要的。”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认为,只有对那些骗取税费优惠的不法分子以及从中出谋划策的“黑中介”狠打严惩,才能确保符合条件的守法纳税人快享尽享税费红利。刘剑文认为,从近期税务部门密集曝光骗取退税案件来看,税务部门采取“技防+人防”的方式,依托税收大数据,将风险防控嵌入留抵退税办理全流程,有效确保了疑点发现快、风险防得住、管理跟得上。“今年大规模留抵退税对税务部门工作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方面要快速把市场主体期盼的‘及时雨’落到位,另一方面要精准把不法分子动起的‘歪心思’防到位。”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李春根认为,税务部门深入推进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动态监管机制,对恶意骗税行为早发现、严查处,以精准监管推动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精准落地。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指出,税务部门此次对恶意骗取留抵退税企业的打击力度可谓空前,不仅要查涉案企业今年的税收情况,还要查近3年税收缴纳情况;不仅要查增值税留抵退税,还要查其他各项税费;不仅要追缴税款、从严处罚,还要按规定把纳税信用等级直接降为D级,采取限制发票领用、提高检查频次等措施;不仅要查骗税企业本身,还要延伸检查其上下游企业,以掐灭团伙作案的念头;不仅要给予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相信这样的打击力度将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的震慑。 来源:海外网 |
|
2022-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