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整合再提速 国资委明确改革重点 |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即将收官之际,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又有新动作:在国务院国资委的主持下,13组专业化整合项目日前进行了集中签约,涉及23家中央企业,约占国资委监管央企数量的四分之一。作为当前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央企重组整合加快推进,对宏观经济和国企自身发展意味着什么?接下来这一领域的改革还有什么安排?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专业化整合,是指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国资委此前曾明确表示,2022年将重点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的专业化整合。此次集中签约,除中央企业外还涉及海南省国资委及地方国有企业,涵盖数字科技、能源装备、供应链服务等领域。项目包括中国电子和中国物流数字科技平台合作项目、航天科工和东方电气集团能源装备企业划转项目、招商局集团和厦门象屿供应链服务合作项目等。在签约现场了解到,这批整合项目既有同类业务的横向集聚,又有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贯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业的央企,具有计算机CPU和操作系统关键核心技术。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通过整合央企物流资源而组建的一家“年轻”央企,去年12月刚刚成立。两家企业此次签约推进战略协同,将围绕共建现代物流体系和物流数字科技平台,全面加强数字化转型、网络安全、综合物流服务等方面合作。央地合作也是此轮专业化整合的一个亮点。签约当日,中国航空器材集团有限公司与海南省就中国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整合达成了合作意向。双方将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任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发展通用航空新业态,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业内对这项改革颇为期待,认为改革不仅将提升企业竞争实力,也将助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速落实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这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国企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近年来动作不断。过去10年中,先后有26组47家中央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并新组建、接收了国家管网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仅在2021年就有中国星网集团、中国电气装备集团、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稀土集团4家新央企先后亮相,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从117家调整至97家。“有些专业化整合组建了新的央企,更多的专业化整合则是将同类业务或上下游业务从非主业央企集中到了主业央企。”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分析说,无论哪一种整合方式,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国家战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8月19日,工人在鞍钢新4号高炉进行高炉出铁作业。整合油气管网资源组建的国家管网集团加快构建“全国一张网”,推动油气保供能力持续增强;鞍钢重组本钢后,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南有宝武、北有鞍钢”的钢铁产业新格局加快形成;央企煤炭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国源时代煤炭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整合了10家央企的煤炭资源,涉及产能超2.8亿吨、资产总额1400多亿元,推动央企主业进一步聚焦……“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中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全球市场剧烈波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遇到挑战,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在此背景下,深入实施行业领域更广、参与层面更宽、精细程度更高的专业化整合,有利于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在“合”字上多下功夫这项改革下一步将如何深化?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等会议传递出新的信息。推动资源不断向主业企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链长”企业集中。翁杰明表示,要通过深入开展央企间资源有效整合,在检验检测、医疗健康、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云计算、钢铁、物流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竞争能力强、资源配置优的一流企业,并努力实现“应整尽整”“应合尽合”。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内部深度整合融合。全面梳理央企集团业务板块,厘清业务边界,打造发展更为专业的子企业;推动区域布局更成体系,解决管理“叠床架屋”、投资建设重复等问题;坚决退出不具竞争优势、缺乏发展潜力的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根据中央企业的发展实际,国资委已经明确了一系列改革重点。此外,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之间的重组整合有望继续“加码”,在培育与地方发展定位相契合的支柱产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中的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重组整合,重组是第一步,未来还要在“合”字上多下功夫。“重组完成后,还需同步做好内部体制机制、文化、管理、技术、市场资源等多领域的深层次整合协同,而这些深层次的整合更重要,也更具难度。”刘兴国说。据了解,国资委计划加大指导督促力度,做好重点整合项目的协调推动,探索建立专业化整合资源信息对接共享机制,适时对重点企业、项目开展整合效果评估,推动这项改革举措取得更大成效。来源:新华网 |
|
2022-07-19 |
国资委: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 |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6月22日说,近年来,各地、各中央企业通过移交地方、资源整合、关闭撤销、重组改制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为99.6%。他是在国资委22日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在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各地、各中央企业推动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来自此次会议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完成相关改革任务的国资系统监管企业所办医疗机构中,移交地方政府506个、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整合978个、引入社会资本改制440个、关闭撤销591个。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改革中,国资委着力推动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积极参与重组并购,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例如,通用技术集团、华润集团、国药集团着力构建大健康生态系统,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医疗资源,发展成为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业务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增强的央企医疗集团,目前共有医疗机构662个、床位数8.9万张,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陕西省组建区域健康医疗集团,深入推进本省国企医疗机构重组整合,加快培育龙头企业。“虽然目前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已经超过99%,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尚未完成,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翁杰明表示,下一步要稳妥有序推进相关扫尾工作,力争今年年底前清零销号,已经完成改革任务的要进一步夯实改革成果,健全长效机制。据了解,为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今年下半年国资委将适时组织开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头看”检查。此外,一项支持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方案近期有望出台,进一步促进“国企办医”高质量发展。来源:新华网 |
|
2022-06-23 |
国有上市公司要为稳定资本市场做表率,股权激励空间仍很大 | |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关键收官阶段。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任在肩。5月18日,“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召开。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介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深化改革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作出部署安排。翁杰明表示,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要锁定重点、破除难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在做强做精主责主业,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丰富正向激励,提升价值引导预期等方面下功夫。翁杰明强调,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 记者获悉,下阶段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有望加大, “双百行动”“科改示范”等各类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仍将是支持重点,并将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在市场预期较高的完善激励机制方面,据悉,今年将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做尽做,继续保持应有的数量与质量。国资委也强调,要处理好强化激励和普遍受益的关系,既要逐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也要避免“激励”变“福利”,成为套现的工具。来看会议要点:1、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21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1317家,总市值33.54万亿元,占境内及港股上市公司的 28.26%。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三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2、三年来,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化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许多上市公司在市场化机制、激发活力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3、一批优质企业融资上市,2020 年以来,国资系统共有38户企业在主板上市,51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资2574亿元。4、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能力、内控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持续提升。5、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要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统筹优化上市平台布局。6、要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合理设计股权机构,选好作为积极股东的战略投资者,鼓励央企和地方国企交叉持股。7、完善公司治理,要适应上市公司特点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全方位加强独立董事队伍建设。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险。8、强化丰富正向激励,加大力度依规有序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加大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激励力度,注重多种激励工具的系统集成。进一步丰富激励方式、增强激励穿透性、扩大激励覆盖面。9、要处理好强化激励和普遍受益的关系,既要逐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也要避免“激励”变“福利”,成为套现的工具。10、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夯实价值创造基础,多措并举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正确引导投资者预期。既要讲当期盈利等能力,也要据实讲清长期战略导向,稳定投资者预期;同时依法依规、适时运用大股东增持、关键核心人员增持、增加现金分红比重等手段,引导上市公司价值合理回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对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1317家,总市值33.54万亿元,占境内及港股上市公司的28.26%。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三年行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还表现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股权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整合力度不断加强、合规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等方面。国资系统一批优质企业融资上市。2020年以来共有38户企业在主板上市,51户企业在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资2574亿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中央企业上市公司贡献了央企系统约65%的营业收入和80%的利润总额。翁杰明指出,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在深化三年行动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加力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稳妥探索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记者获悉,致力于做强做精主责主业,实现板块归属清晰,将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翁杰明指出,集团公司要系统梳理未上市和已上市资源,结合实际逐步将现有未上市的优质资产有计划地注入上市公司,必要的也可单独上市。加强上市资源培育储备,孵化一批科技创新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优质资源对接资本市场,要注重支持“双百行动” “科改示范”等各类改革专项工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对于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翁杰明说,一些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公司,或因技术业务发展产生了新业务,或因资本市场认知发生变化,由于内部业务板块多而被资本市场低估。针对这一情况,要统筹考虑战略定位、拟分拆业务独立性和成长性、分拆后的治理安排和管理成本等因素,支持有利于理顺业务架构、突出主业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价值实现的子企业分拆上市。盘活或退出低效无效上市平台除了加大向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的力度,也将对一些低效无效上市平台分类施策。翁杰明表示,针对一些集团公司缺乏持续经营能力、长期丧失融资功能或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的上市平台,要因企制宜调整退出或转到更加适合发展的其他集团公司。对仍具有发展潜力的,通过吸收合并、资产重组等方式盘活;对难以盘活的,要多种方式清退,实现资金回笼,反哺主业。翁杰明强调,要统筹优化上市平台布局。集团公司拥有多个上市公司的,可多种方式重组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对层层嵌套、业务分散、“小散弱”状态的,要梳理整合;对集团整体上市的,要重点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板块整合清晰归位,统筹实现解决同业竞争、突出主责主业双重要求。翁杰明说,各级国资委、集团公司要积极、主动推动相关统筹工作,探索将上市公司质量纳入考核范围。翁杰明强调,板块的清理整合要有利于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向中高端集聚,要有利于有条件的优势企业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国有控股股东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机制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本次会议,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选优用好独立董事提出新要求。翁杰明指出,要适应上市公司特点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国有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不是行政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不同法人依据资本纽带的治理关系。国有控股股东要在上市公司治理型管控上走在前列,按出资比例和公司章程依法合规履行出资人职责,不通过行政方式干预上市公司经营自主权。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鼓励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在坚持党的领导、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探索更加市场化、差异化的管控模式,不断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督,定期评估市场化、差异化管控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动态调整管控事项和范围。全方位加强独立董事队伍建设。强化独立董事履职支撑和业务培训,定期提供企业经营动态信息,安排深入调研,鼓励上市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责任险。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空间仍很大翁杰明强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构建务实管用、充满活力的多元激励体系。要加大力度依规有序推进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虽然经过大家的努力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覆盖面已达到 40%,但推进这项改革的空间还很大。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贯、培训。要在前两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企业数有较大增长的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做尽做,争取今年继续保持应有的数量与质量。要加大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激励力度。对科技型上市公司要注重强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为导向的行权业绩指标,增强考核的精准性,对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在业绩指标中相应体现。要注重多种激励工具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内不同层级和类型的企业,可以组合开展多种激励方式。翁杰明也强调,要处理好强化激励和普遍受益的关系,既要逐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也要避免“激励”变“福利”,成为套现的工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争做“三个表率”翁杰明表示,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当务之急、综合性夯基之举;规范运作是长期保障、制度竞争力所在;稳定资本市场是社会责任、国企使命所系,上市公司要在这三个方面做好表率。上市公司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规定动作”,要加力提速、不打折扣、率先高质量完成。严格遵守国资监管政策和证券监管规则,强化上市公司独立性,做到严合规、守底线、负责任、有担当。要解决同业竞争。制定落实好同业竞争解决方案,特别是由于战略性重组而形成的新的同业竞争,要加快业务板块融合协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承诺期内尽快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要规范关联交易。对于必须的关联交易,要依法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关联方应回避表决,按照公允原则确定交易价格,超过一定金额的要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要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严格按照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披露信息,稳步推进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信息披露工作。要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防范债券违约、股票质押和无偿划转等风险,严肃处置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问题。要严控金融投资,制止盲目铺摊子,切实防止“脱实向虚”。 要做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表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各地国资委要按照便利企业的原则,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现金分红给予积极指导支持。集团公司要做积极负责任的股东,鼓励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适时增持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要适时实施股份回购,增强投资者信心,所需资金可依法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
2022-05-18 |